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共好世代ー20 under 20 他們純真看世界的眼睛,沒有私利 他們熱情訴說夢想,不會計算成本 他們用理想,帶領去到希望的地平線 20組孩子 X 20個不一樣的學習人生 學習尊重、學習聆聽、學習勇氣、學習堅持與長大....... 挺身爭取兒少權益,用科技串連共享資源,關懷社會環境與多元共存… 108課綱下的共好世代,當學生走出課堂,參與社會,學習將更有意義! 教育,需要轉變的動力 讓我們一起,看見,台灣的未來! 編者的話 讓共好世代成為改變未來的起點 文/邱紹雯 一月下旬,《親子天下》特約的小小攝影棚內熱血沸騰,二十多位年輕面孔,從小三到大二,從北到南、都市到離島,加上陪同的大人、採訪拍攝團隊,現場近五十人的大陣仗,不是什麼偶像劇大卡司,而是為了拍攝各位手中這期雜誌的封面照。 這群年輕人彼此互不認識,卻擁有共同的特質:主動、熱情,也樂於分享,具有參與社會的行動力。當我還在煩惱,不知該如何讓大家認識,後續又該如何方便聯繫時,他們早就大方的彼此介紹,十六歲自學生黃柏實還主動開了共同的LINE群組,邀請我們加入。 當中,唯一有拍攝經驗的,是拿過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的鍾家駿,他不只敬業,停機時,主動示範各種姿勢幫大家找靈感,也找大夥自拍,緩和緊張情緒。拍過無數小孩的攝影副總監楊煥世也感受到他們的主動性,覺得「台灣好有希望!」 本期封面故事「20 under 20共好世代」,採訪了這二十組二十歲以下年輕人,用不同的方式,投入在共好行動上,為自己或周遭帶來正向改變的故事。 「共好」,並非「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非凡情操,而是能將學習與關注的視野、主題,從課本向外擴大到學校、社區或社會議題,從追求個人的成就,到能讓團隊、社會、環境更好的「利他」特質,更呼應一○八課綱期待未來孩子應具備的核心素養。 「年紀那麼小,可以做什麼大事?」當聚光燈打在這群年輕人身上,傾聽他們的夢想時,我們忍不住反覆問自己:「二十歲前,我們到底都在關心什麼?」 這些小孩雖然尚未成為法律上的「成年人」,也有能力幫忙解決大人的問題。「台版氣候少女」王宣茹高中時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促成全台限制提供一次性免洗餐具與塑膠吸管。高二生許云澤架設「高中生資訊網」,分享新課綱相關學習訊息,成為現在全台高中生重要參考與發聲的自媒體平台。 這些小孩從服務與行動中學習,儘管有的此刻看不到驚天動地的影響,但仍願意持續付出,並且在參與的過程中,更認識自己、更有目標。 我們更看見,也感動的是,這些小孩背後、願意成就他們的每一位大人。無論是街友服務、到夜市倡議環保餐具租借行動,記者陳詩妤觀察,小學生的行動多半由老師或大人協助引導方向,再由「有感」的學生傳承下去。師長們願意放手,耐心引導,不求立竿見影的效果,才讓孩子在這些領域累積經驗、獨當一面。 今日,我們面對的是最在意自我、也最重意義的一代。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會不會太個人主義,看不見旁人的需求,我們反而透過這次的企劃,看見了值得期待的未來。這二十個故事只是起點,希望能喚起兩百、兩千……更多的共好世代,跳脫舒適圈,也願我們都能成他們背後,相信並支持的那份力量。 目錄 《封面故事》 共好世代 共好世代,從我到我們,是一○八課綱培育的人才理想;20 個 20 歲以下青少年改變社會的故事,大人願意勇敢,就能看見共好! 一○八課綱人才必備素養 教出共好世代 需要大人敢於看見 文/賓靜蓀 【Part 1 社會共好】 王宣茹 20歲,台版氣候少女她的一個鍵盤行動 促成全台塑膠吸管禁令 文/賓靜蓀 李胤賢 14歲、邱子謙 12歲、黃苡媞 11歲,大研社成員研究大人想法 讓大人願意傾聽小孩 文/熊君君 陳建穎 20歲,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台大腦麻生 為少數者權益奔走公部門 文/邱紹雯 葉柏廷 19歲,高雄學生民主聯盟創辦人別人拚學測 他忙串聯高中生替公眾發聲 文/賓靜蓀 官愛 15歲,兒少代表、官煦恩 11歲走進國小宣講 讓更多小孩認識兒少權利 文/賓靜蓀 【Part 2 科技共創】 洪婉婷12歲、林睿煌 12歲,哇苗科學服務團員小發明家前進偏鄉小校 傳承科學種子 文/陳詩妤 李宛軒 15歲、鍾和靜 14歲,國中課業討論群推手雲端共享學習資源 要大家功課一起變好 文/陳盈螢 江承蔚 19歲,30多項國際發明獎得主ADHD少年 用溫暖的發明助人 文/邱紹雯 許云澤 17歲,高中生資訊網站長一○八課綱疑難雜症 他架網站來解惑 文/王韻齡 廖煥杰 18歲,自學生工程師從班級需求出發 設計出電子聯絡簿 文/盧諭緯 【Part 3 環境共生】 張漢翔 19歲,衛蘭組織成員倡議「多背一公斤」 守護家鄉蘭嶼淨土 文/賓靜蓀 黃柏實 16歲,軟實力精進聯盟青年志工團長他是環保創客 也是超斜槓志工 文/洪敏隆、邱紹雯 賴子甯 14歲,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成員一頭栽入紫斑蝶復育 只因環境需要搶救 文/陳詩妤 林文芸 18歲、林彥宇 17歲,愛心小尖兵發起人夜市說故事、送書到偏鄉 分享閱讀樂趣 文/洪敏隆 黃冠堯 12歲、江昕霓 9歲,人安基金會義工小孩上街頭 走進街友內心世界 文/盧諭緯 冬牧忻 14歲、廖妘柔 13歲,東大門夜市減塑推手攜手環保局和議員 打造無塑市集 文/陳詩妤 【Part 4 多元共存】 鍾家駿 16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有舞台的地方 讓達悟族文化被世界看到 文/邱紹雯 楊茜雯 16歲,看見家鄉計畫影片導演用影像認識竹山故鄉 也認識自己 文/洪敏隆 王羽飛 16歲,普悠瑪事故倖存棒球選手重返球場 用生命鼓舞團隊永不放棄 文/洪敏隆、邱紹雯 彰化南郭國小資優班學生 歷史不只在課本!小學生守護古蹟寫歷史 文/陳詩妤 【Part 5 行動指南】 家長疑惑相談室 孩子參與公共事務 你在擔心什麼? 文/邱紹雯、賓靜蓀 長大的共好世代 阿里山國中小代理老師 武莉淳換我回山上帶孩子唱鄒族的歌 文/王寶莉 逆風劇團創辦人 成瑋盛、陳韋志、邱奕醇使壞的青春是我們助人的養分 文/賓靜蓀 【行動資源】 從「小我」到「大我」的養成書單 文/親子天下閱讀頻道25項補助計畫 為少年熱血魂找到資金 文/邱紹雯、林宗洧 《Trend趨勢》 繪本作家賴馬&賴曉妍對談我們是夫妻 更是共患難的「兄弟」 文/王曉晴 台裔哈佛商學院副教授 黃樂仁努力不一定有用! 要讓別人看見「你的獨特」 文/林竹芸 《Family家庭》 15~24歲自殺死亡率較十年前上升四成加強家人連結 守住青少年輕生防線 文/黃怡菁、張益勤 效法主角精神愛護手足、全集中寫功課超人氣 《鬼滅》 意外成為另類教養幫手 文/施逸筠 從效果到副作用 解析新冠疫苗vs.傳統疫苗 文/黃瑽寧 挑選綠燈飲品,避開紅燈飲品早餐喝對了 才能為孩子營養加分 文/李佩璇 《Learning學習》 自學團體與機構特教資源未必充足特殊兒在校受挫 實驗教育是好的出口嗎? 文/許家齊 陪伴的力量 讓無心學習的孩子找回動力 文/蘇明進 想當好爸媽 最難做到的一件事 文/葉丙成我要看到山豬 才能畫一隻山豬 文/王寶莉 《Life 生活》 三條友善萌寵與親子路線帶著毛孩、小孩一起去旅行 文/楊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