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達人誌, 十月
商品描述 | 文創達人誌, 十月:【文創達人有約】蔡淇華推廣文學創作的重要旗手兼具創作才華與教學才幹,幫助無數人圓夢文◎劉曉頤圖◎蔡淇華提供蔡淇華,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 |
---|
商品描述 | 文創達人誌, 十月:【文創達人有約】蔡淇華推廣文學創作的重要旗手兼具創作才華與教學才幹,幫助無數人圓夢文◎劉曉頤圖◎蔡淇華提供蔡淇華,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 |
---|
內容簡介 【文創達人有約】 須文蔚:以文學穿越數位科技,駛向溫暖與愛 撰文◎劉曉頤 照片◎須文蔚提供 須文蔚,台灣中生代具指標性的學者型詩人,也寫報導文學。令人較難想像的是,一派溫文爾雅、文質彬彬的他,其實相當「潮」,走在時代尖端,是華語世界數位詩創作的前衛實驗者,曾與杜十三、侯吉諒籌畫專業的現代詩網站《詩路:臺灣現代詩網路聯盟》,也集結創作與評論在《觸電新詩網》。他指出: 「現代詩的創作一直是有非常大的寫作群體,過去也在網路領域推動很多新的閱讀型態,回顧過往網路創作的遞嬗,可以發現現代詩一直都擁有能量,也是網路上面受歡迎的文類。」 文學之路受艾農啟發 「台灣在如今的網路世界裡,其實應該是一個文學盛世吧。」須文蔚說。 他表示,時代跟社會議題會刺激作者,改變筆下的思維跟想像,例如香港反送中事件,台港詩人共同為歷史書寫,作品也透過社群平台傳播。這些直視社會議題的寫作,可能是針對族群、歷史的正義性問題,也可能是認同跟能源的問題,或者全球化底下的社會發展問題。 「在台灣,網路世界提供能出版、也能寫作的人美好的園地。眾聲喧嘩的美好年代,創作者只要累積過往經驗,提出擲地有聲的文字,或許也能在輝煌的文學盛世,創造一些新的文學典範。」 在學者型詩人中,先進如他,出身自蟾蜍山腳下的空軍眷村,原本一家四口只住四坪大的居屋,必須與山坡爭地,後來一家人才住進十幾坪的房子,設備簡陋,家裡連洗手間都沒有,如廁必須外出,「原本那麼沒落的地方,現在是先進的大安區了。」他微笑說。 家境雖然清貧,但是父親喜愛文學,家裡擁有藏書,因此須文蔚從小學一、二年級就讀了白先勇的小說。 至於真正的文學啟蒙,他說應該在高中階段,他讀了余光中、瘂弦、鄭愁予等名家的作品,開始模仿摸索現代詩創作。 他所無盡感恩的啟蒙老師是高二就讀慈修高中時遇到的老師艾農,當時艾農還在修習東海大學碩士班,同學找須文蔚一起去旁聽他的課,他們還組了讀書會,少年須文蔚常幫艾農老師整理講義,在過程中,受其指定讀了許多五四時期的文學,如魯迅、周作人、沈從文、戴望舒等,艾農甚至帶領他逐字做眉批。 當時他雖然已經在各刊物發表作品,但對自己的作品還不太有信心。到了服兵役時期,他大量投稿詩作以賺取零用錢,曾經投了一首後現代主義風格的詩〈引導寫作〉到創世紀詩刊,收到洛夫親筆信函,告知他會刊登,並把他列入創世紀同仁,他後來還擔任過創世紀詩社的主編。 除了創世紀,他原本就參與曼陀羅、南風詩社,與文學社團關係緊密,自身創作更加得到裨益。 台灣第一個可供上網 閱讀全部詩集內容的作家 須文蔚的「潮」,與人稱現代詩教皇的羅智成有相當關係──十七八年前,羅智成擔任中時晚報主編,發掘了須文蔚這位人才,找他一起策展過兩次詩歌節。二○○二年,羅智成邀他在台北詩歌節策展「新詩電電看」,翌年再策劃「電紙詩歌」。 他以「電紙」為意象,邀請跨界的詩人與藝術家一起在網路這張嶄新的稿紙上寫作,於是利用電影、數位攝影、電腦動畫、電子音樂等不同媒體的創作者齊聚中山堂,在古舊的建築中,發抒時代的情感。 「我必須坦承,在數位詩與影像詩的風潮中,進行創作與實驗的樂趣固然高,閱讀與寫作數位文學、藝術理論論文的趣味,其實也不相上下。 相較於一九六○年代觀念藝術家不斷挑戰文學、戲劇、繪畫與雕塑的界線,把現成物(ready-made)、發明(intervention)、文獻檔案、語文與表演等,融入藝術當中。當數位時代到來,掌握有數位工具的詩人,更有無窮的展演機會。 有趣的是,後現代的氣氛中,多數的作品折衝於漢字的多義性與抽象指涉間,詩人們呼應東方的禪學與抒情傳統,把方塊字立體成一個個魔術方塊,開創了一系列前衛意味十足的作品。」 這是須文蔚出版第二本詩集《魔術方塊》的概念之一。大學念東吳法律,研究所則念政大新聞系,這正好是政大新聞所首屆破例收法律系學生。 以法律為基點,觸及政治,對時局有感之下,寫了政治詩〈稻草人〉,紓發對於黑金現象的不滿;這同時也是一首出色的寓言詩,被收錄進蕭蕭、張默合編的《新詩三百首》。在那階段,他寫詩常帶入社會文化批判。博士班念了六年,與他在全盟擔任祕書長兼李遠哲發言人不無關係。 在他修完兩年碩士班後,1994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旅次》,由創世紀詩社發行,自己找好友作書籍設計,透過唐山通路銷售。 須文蔚笑稱,要說自己是全台第一個會上網的作家,應該不為過;並自稱是個小左派,他甚至把整本詩集內容都貼上網──他不在乎自己作品的著作權問題,認為放上網路,讓更多人可以讀詩,是一件好事,畢竟網路能增加閱讀人口。 「網路促進閱讀人口增加,相對讓我們從中發現更美的語言。現在閱讀資源增多,多數人不乏各種閱讀管道,而詩人的決勝關鍵是在於思考。」 以詩承載思想,藉由詩,帶給讀者思考,是須文蔚對於一首好詩的定義。 如果是論文或散文的方式,有足夠的篇幅可以書寫思想、美學觀等,而詩的形式輕薄短小,如何在如此有限的篇幅內寫出個人的思想?此即難的地方,也是須文蔚口中的致勝關鍵;而進一步把詩的思想與歷史、社會、文化結合,又不至於論理說教,詩自有其專屬方式,細膩幽微,壯闊起來又可如史詩──須文蔚相信詩教能改變世界。 《魔術方塊》落實數位詩理念 因此,他走向學院領域,研究與任教,並負責行政工作──擔任過東華大學華語系系主任七年,後來回到北部的師大任教,是因雙親年邁,他須就近照顧。 還記得華語系要開辦時,他有感於傳統中文系以經、史、子、集為主,對於現代文學的傳授有限,因此特與一群老師討論:如果自己當初可以選擇,希望念的是什麼樣的中文系?於是他們開辦了最符合自己與許多愛好文學者心目中最理想的學系,即華語文學系。 到師大後,他開了兩門帶領學生思考詩與創作的課程,例如文學批評課,他帶領學生閱讀、討論西方文學,並且認識21世紀的文學理論。 至於第二本詩集《魔術方塊》,與上本《旅次》相隔居然長達十六年之久。須文蔚向來習慣反覆修改作品,不輕易發表,也不急於出版,《魔術方塊》的催生,與當時費心經營耕莘寫作會的葉紅有很大關係。 當時葉紅為了編寫作家訪談錄《慕容絮語》而與他結識,他們很聊得來,經常晤談到半夜,討論創作,須文蔚再開車載她回家。好幾次她說:「文蔚,你應當出版第二本詩集,我幫你發行。」須文蔚每逢想起,總是心頭一暖。 他答應整理與編輯,但教學工作忙碌,一直沒有進度。後來葉紅移居上海,偶爾回台,總會叮嚀詩集出版的事宜。2004年葉紅離開人世,須文蔚哀思至極,卻沒有去參加追思會,因為他覺得自己辜負了她的好意,「同時也很氣她不告而別。」 「沒有出版計畫,創作其實一直在進行,而且用各種科技或傳統的形式『出版』著。」須文蔚說。他從1996年開始接觸網路,還訓練記者學習網路課程。 有次瘂弦辦了一場副刊研討會,邀請須文蔚寫一篇論文,專門討論網路如何與副刊結合。 論文發表時,當時文建會科長游淑靜在台下聽,聽完後問他能否與杜十三一起開辦文學網站,於是他從1996年開始建構網路,開辦「新詩路」,杜十三和侯吉諒第一年協助他,第二年起,他們依然掛名,但主要都是須文蔚找學生一起做,並開辦「每日一詩」電子報,一天發出七千多封郵件,大大發揮了詩的復興傳播力量。 但在創作上,由於學院的生活其實充滿了挑戰與困頓,為了準備升等、執行大型計畫等因素,他曾一度擱筆,創作幾乎枯萎。幸有艾農老師從高中開始指導他寫作,邀他參加與向明、曹介直、朵思、鍾雲如和張國治等詩人的定期聚會──「七絃」詩人雅聚之餘。 「每年出版一本合集的邀約與熱情,讓我有動力在這兩、三年恢復寫作,把家族故事、旅行見聞和科技的人文觀察納入詩中。『七絃』詩人的質樸與執著,是我躑躅漫漫詩路上永遠懷抱的火種與精神。」須文蔚表示。 第二本詩集《魔術方塊》的出版,他除了葉紅,還特別感謝當時在遠流出版公司擔任總編輯的曾文娟,以及詩人李進文,他們時常提醒與激勵,是《魔術方塊》詩集的兩大推手。這本落實了數位詩的理念,摘要適合紙本、線性與平面閱讀的素材和讀者分享,堪稱「在數位時代最抒情的聲音,低頭時、滑螢幕時與等捷運時,最震動你的詩句」,出版的同時,也將與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的「相遇時刻」公共藝術結合,於台北捷運信義線「台北一○一/世貿站」一百公尺長廊中,以詩頁方式,翻動於地下道牆面。 「出走」,其實是「回歸」 「從一度矚目科技,我很快轉折回到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上。我從數位創作的內涵上,體認到本地前鋒創作者情迷家國的情懷,同時回到文字書寫上,也希望讀者在電光石火的閱讀瞬間體會到動人的情感。 那麼我在學院的書寫中,如何向古典追索、致意乃至於翻案,在在成為我選取的題材的靈感,也讓我更執著把自身的抒情言志能與傳統詩歌典範聯繫在一起。於是無論是以京劇《失空斬》與父親離散身世互文、以武俠與母親的家事操勞對話、以神話故事與當代科技揉合並變形,都成為我緩慢書寫中,不斷湧現的、延展的與秘密的抒情。」須文蔚道。 甚至出走,其實是回歸。 從《旅次》到《魔術方塊》,相隔長達十六年,而在寫詩、做研究、教學的同時,他陸續編了許多書籍,或與他人合著出書,2019年還出版了報導文學《看見機會:我在偏鄉15年》。 緣起於1999年的秋天,他正準備提出博士論文口考,九二一地震發生了,有天指導教授鄭瑞城來電:「文蔚,瞿海源教授忙全盟的建構與運作,你能去幫忙嗎?」全盟是「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的簡稱,是為了救災與社區資源協調成立的民間平臺,他立刻投入,放下學位論文,一忙就是十個月。期間聯繫了超過兩百個以上的民間社團,調度資源,提供建議,倡議社區報刊出版,每週還審議各種企劃書,大開眼界,見證了臺灣公民社會的巨大活力。 尋思書寫人生的第一篇報導文學時,他思考究竟要揭露黑幕,還是該記錄溫情?而在他觀察災後建設的歷程,深知民間捐款得來不易。 「只要有一絲懷疑,怠惰與批判,往往會招致民眾對公益團體信任感的崩解,於是我決定放下心中諸般不滿,採訪《中寮鄉親報》的編輯團隊與社區夥伴,寫下〈五個女子和一份報紙〉,見證一群異鄉女孩,無懼於天災與地方政治的冷漠,勇闖災區的動人故事。」 暑假結束,他到東華大學中文系報到,臨行前向指導教授告別,鄭瑞城老師用一貫從容的聲調提醒他:「到中文系教書也很好,記得要帶學生讀陳映真的《山路》。」 「這句話讓我倍感震撼,原來我以為的『出走』,其實是『回歸』,在文學院,我依然應當懷抱著在傳播學院裡學習到對弱小者關切,改革傳播環境,乃至辯證公理正義的熱情。」須文蔚道。 第三本詩集正在籌備中,須文蔚灌注深刻的人文思考與關懷,除了抒情傳統,他將確切處理人類情感,透過與文化現象的對話,反思一般人沒有想到的問題:他有首詩〈外來種〉,寫的是日據時代到處種植南洋熱帶植物的現象與原由,他認為這是軍國主義的態度──把熱帶植物到處種在亞熱帶的台灣,連第一學府台大都植滿木瓜樹,一如軍國主義的野心併吞。〈外來種〉這首敘事詩,切入到日本殖民台灣後進行各種生態實驗,持續威脅著台灣的生態,而群眾討論生態浩劫的問題時,鮮少辯證背後的起源,須文蔚說: 「詩可以透過辯證思考過程,討論現實生態的問題。」須文蔚說,這是他將在第三本詩集中落實的。 因他在東部生活過很長的時間,瞭解生態與原住民文化息息相關,他憂心台灣時局,新詩集的作品將使用許多原生植物的意象,例如以中橫公路、森林、部落的故事,揉合原生植物與原住民文化,其中包含老兵故事,並使用詩經意象典故,期盼寫出複雜而具高度設計的詩作。 在網路方面,他請助理成立了一個有別於「新詩路」的介面,先整理資料庫龐大的舊檔案,再邀約新作家的詩作,打算呼召一群年輕詩人來規畫執行。 忙碌的須文蔚總是一派從容,掛著溫煦中帶著幽默的容,毫無苦悶或忙亂之相,他說這是因為自己的興趣原本就是閱讀與書寫。 「興趣與工作高度密合,是件很幸福的事。」他又綻露陽光般的笑容。以文學穿越數位科技,他所駛向的是溫暖與愛。 須文蔚小檔案 須文蔚,1966年生,台北市人。畢業於臺北市立民族國民中學、臺北縣私立辭修高級中學、東吳大學法律系比較法學組。在鄭瑞城教授指導下完成學位論文,取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曾擔任台灣重要詩刊《創世紀詩刊》主編兩年半、《乾坤詩刊》總編輯、《曼陀羅詩刊》編輯委員、《新聞學研究》副主編、九二一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全盟)執行秘書兼發言人、中華傳播學會理事 監事、中央通訊社董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員、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曾獲得國立東華大學92學年度優良教師、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學特優教師、國立東華大學101學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學優良教師、國立東華大學101學年度延攬及留任國內外各類頂尖人才學術獎勵、國立東華大學102學年度研究優良教授。現為師大國文教授。著有詩集《旅次》、《魔術方塊》。
產品目錄 文創達人誌月刊第109期(本期為256頁) 004【寫在前面】文學的萬花筒世界 文◎阿魚 005【輪值主編的話】從編輯的角度看「投稿」這件事」 文◎阿嘉 006【文創達人有約】須文蔚:以文學穿越數位科技,駛向溫暖與愛 文◎劉曉頤 攝影◎須文蔚提供 018【林野屯墾區】出生在十月十日 文、圖◎林野 026【散文特區】淺說「江門」、朱高正走了 文、圖◎左化鵬 037【散文特區】奇幻的海客文化造景 文◎瑪麗羊 041【散文特區】一條圍巾的牽念、明年北京會更好 文、圖◎王海嵐 048【散文特區】安寧病房的最後11日 文、圖◎張碧珊 051【散文特區】恐水症 文、圖◎武一之 055【散文特區】獨擁一室的清靜、夏日憶念、笑的讚美 文◎王建裕 062【散文特區】監獄裡的耶穌、慘綠少年 文、圖◎楊牡丹 066【散文特區】老兵的第二個春天、逃兵男友 文、圖◎李染衣 072【散文特區】春花學姐的愛 文、圖◎李惕 085【散文特區】阿霞 文、圖◎葉瓊恩 088【散文特區】笑臉狼的粗戀 文、圖◎鄧光華 097【散文特區】盧溝橋的石獅子、憶小瑩表姐 文、圖◎鄭嘉雄 104【散文特區】請珍愛你的名字、吵架是家庭的調和劑、《意外》 文◎鎮娟 109【梅亭筆記】城市漫遊 文、圖◎阿嘉 118【散文特區】消毒、密碼劫、特價品、滿出來的冰箱、好哥們 文◎徐夢陽 128【散文特區】讀耀旭老師的一首詩、不要急,再緩一緩 文◎周小芳 135【散文特區】手錶的光陰 文、圖◎林野 140【散文特區】無「緣」的結局 文、圖◎劉京才 144【散文特區】一門特殊課、人棄我時勿自棄 文◎東瑞 152【散文特區】海的女兒 文◎席輝 154【若羽心情小記】寫下的願望會實現 文、圖◎若羽 160【新詩特區】親愛的耳朵(外一首) 文◎賴仁淙 163【新詩特區】真情(外二首) 文◎喬安 166【新詩特區】聽我說謝謝你(組詩六首) 文◎黃其海 178【新詩特區】開成你心中的一朵蓮(外二首) 文◎張碧珊 181【新詩特區】愛說故事的浪花(外三首) 文◎江彧 184【新詩特區】某些關係(組詩) 文◎席輝 186【新詩特區】記北美館旅途展 文◎Qorqios 189【古詩新作】小詩三首 文◎張芬妙 💮廣編版 193【小說特區】月是故鄉明 文◎吳佩芳 210【小說特區】遇見,生命中的螞蟻 文◎東瑞 214【小說特區】喜相逢、夏教授的遺產 文◎許秀杰 222【隨想集】 恨不相逢年少時~讀錢穆「八十憶雙親丶師友雜憶合刊」有感、取消的餐聚 文◎阿魚 229【文學的活動告示】2022 10 10-2022 11 10 【2022年9月文壇事件簿】
商品名 / | 文創達人誌, 十月 |
---|---|
簡介 / | 文創達人誌, 十月:【文創達人有約】蔡淇華推廣文學創作的重要旗手兼具創作才華與教學才幹,幫助無數人圓夢文◎劉曉頤圖◎蔡淇華提供蔡淇華,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 |
誠品26碼 / | 268149997005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內文 : 《寫在前面》
文學的萬花筒世界
「文創」的內容因為不設限,所以愈來愈是百花齊放,有如變化萬千的「人生萬花筒」。
本期封面人物師大國文教授須文蔚,曾參與現代詩網站《詩路:臺灣現代詩網路聯盟》及《觸電新詩網》,一心要以文學穿越數位科技,駛向溫暖與愛。
光輝十月,兩岸各自慶祝開國慶典,只是在慘酷政治的背後,卻是流離四散百姓的斑斑血淚。林野以其父「生日」於雙十國慶啓其端,描寫一群出生入死保鄉衛國的鐵漢,並沒有贏得應有的禮遇,他們卻正是「老派」中國人的典型案例;接棒「演出」的是左化鵬的「江門」,寫出康有為丶梁啓超不為人知的秘辛,更上溯宋末陸秀夫餘臣黎民數萬人集體投江丶文天祥以「正氣歌」明志慷慨就義的慘劇。
視角一轉,王海嵐的一條老圍巾,牽扯出對已逝媽媽的重重懷念;張碧珊書寫父親安寧病房最後11日的悸動;武一之的「恐水症」詼諧的描繪一生與水結緣的奇葩往事;李惕「春花學姐的愛」,是萬華夜市地攤「大姐大」傳奇的愛情故事;葉瓊恩的「阿霞」更是把鏡頭直接拉到艋舺三水街,讓我們看盡底層世界的浮世繪;阿嘉的「城市漫遊」,宛如遊唱詩人的一首悠揚的都會吟曲 。
在這個舞台,只要有故事,就歡迎上來轉述分享,你可以欣賞這個萬花筒,也可以拿出自己的好故事讓別人觀賞。(阿魚)
《輪值主編的話》
從編輯的角度看「投稿」這件事
「投稿」就是把寫好的文字,投出去給出版刊物審編。
我在編輯的過程,發現還有不少作者,就是存在著這樣的想法。編輯與作者之間,應該是伙伴關係,好朋友就要溝通一些基礎的理念,這樣就能夠增進彼此的舒適感。
首先:每種刊物都有自己的版面設定,這種設定,維持著刊物的樣貌,也是表現風格的因素之一。所以,自己的稿件,最好不要有太多的編輯底稿設定,以免編輯人員還要做出種種的調整。例如:在文稿上面加上淺淺的底色、改變文稿的段落間距等等。「投稿」的版面配置其實是非常沒有必要的動作。
其次:由於現代文壇大多採用電子稿件,文稿的寫作過程,作者往往會忽略一些基本通則。例如:另一段的開頭要空兩個全字(不是兩個半型)、對話要用引號(「」),這個小事,編輯改動起來,往往是又單調又無趣。使用細明體或新細明體,幾乎已經是通則,不必另外自選字體。若有標題,至少要與上一段空一行,以免編輯苦尋再來分段。圖片的位置,最好自己在內文正確的位置註明編號(圖一、圖二等),避免編輯再三猜測還不能符合作者原意。
「投稿」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文稿,其實包含了不少的相互信任與理解。編輯一定是想方設法要讓文章的閱讀流暢雅緻,如果作者能夠在寫作的過程注意到一些小事,雙方也就達成了魚水相幫的情誼。(阿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