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達人誌, 十一月
商品描述 | 文創達人誌, 十一月:文創達人誌月刊第74期003【寫在前面】文創,您有整本看完嗎?004【文創達人有約】廖咸浩從聽風北管到飛越黑洞在藝術家鄉愁中知感並濟文◎劉曉頤圖◎廖 |
---|
商品描述 | 文創達人誌, 十一月:文創達人誌月刊第74期003【寫在前面】文創,您有整本看完嗎?004【文創達人有約】廖咸浩從聽風北管到飛越黑洞在藝術家鄉愁中知感並濟文◎劉曉頤圖◎廖 |
---|
內容簡介 【文創達人有約】 專訪朱國珍:走過艱苦,活出燦爛的美麗大能女子 採訪◎劉曉頤˙照片◎朱國珍提供 【專訪前言】 以美麗與才華出眾於文壇的朱國珍,從年輕時就以屢獲大獎的作家、主播、主持人等多重身分,形象深入人心,尤其因為主持莒光日,當時幾乎每個軍人心中都有個朱國珍。許多年來,55歲的她依然美麗燦爛,彷彿生而注定是個光鮮亮麗、聰穎過人的天之驕女。然而,她從小背負著原生家庭的創傷,長大後,作家之路雖然順遂光明,卻也因遭遇挫折而曾經經歷重度憂鬱。大家所見的這個燦爛女子,曾走過不為人知的低潮、對生命的堅持,終於從信仰中淬煉成一位聖經以斯帖般的大能女子,榮神益人,處處帶來祝福。除此之外,無論年輕時還是現在,多才多藝的她一直走著斜槓人生,身兼多職,許多精彩的經歷發生在她身上。本期專訪,我們不但能認識她的奮鬥人生,還能瞭解她經歷的生命艱辛,從她的故事中看見如她的人一般,耀眼的陽光與希望。 【本刊訪談】 劉曉頤:大家都知道,您從年輕到現在,除了是位知名作家,也身兼多職,比一般作家具有更高度的曝光率。請談談您目前從事哪些「斜槓」?「斜槓」是個流行語,您如何定義它? 朱國珍:「斜槓」是說一個人身分或職業的多重,其實更早以前有個同義字,叫做「跨界」;再往前推溯,可以用一句成語形容:「能者多勞」。我並非能者,而是現代人興趣多元化,跨界整合的串聯,讓很多人的身分越來越多重。 以我的例子來說,今年的歷練又更多樣、豐富。過去十幾年我在大學任教,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今年我又回到螢光幕前,在原民台主持電視節目《讀力創作》。這是基於「讀書、閱讀就是力量」的概念所衍生的知識性電視節目,每星期一晚上九點在第16頻道首播,Youtube可以重複收看。 主要內容就是談書,每集邀請三位來賓,從每個人不同的視角來看一本書。我做這節目非常開心,因為節目內容與我的興趣、媒體經歷、寫作能量充分結合。《讀力創作》整合了我在創作、教書與文學獎的各項實力,串聯成文學傳播的新渠道,由主持人、來賓與工作團隊志同道合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 今年我有了另一個新的身分是公廣集團董事。我從18歲進入華視成為有勞保的基層員工,過去三十多年經歷電視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及至新聞部歷練、文學成就、教育現場觀察,成為公廣集團董事,正好給我機會回饋自己的專業與所長。在一個以公共價值為主的媒體集團裡,集體創造更好的願景,在優質節目、資訊傳遞,媒體的功能或是社會回饋,都能讓我有更多服務的機會。 董事關注內容產業與企業管理、組織文化的策略和方向,實際執行要靠同仁們同心協力。因為華視隸屬公廣集團,我同時兼具華視董事身分。今年的多元挑戰對我來說也是新的學習,雖然常忙不過來,但是忙得非常開心。 劉曉頤:我採訪過的作家,多半文學啟蒙都來得很早,與家庭的培養和環境多少有關,請問您也是嗎?請與我們分享您早期的文學創作之路。 朱國珍:我不是那種很早就立志寫作的小孩。我的家庭很單純,民國九年出生的父親接受私塾教育,他的教科書都是文言文,他的老師都是爺爺請來的清朝秀才或舉人,那時候念書真的都是用「念」的,學生就是聽和背誦。父親的鄉音重,我聽不太懂,等到我識字時,他也五十幾歲了,根本教不動小孩,更無所謂文學啟蒙。 直到我念金華女中被分發到語文資優班,我們班導師補充非常多課外教材。我記得第一次讀到林泠的〈阡陌〉就是班導師教的,那時我覺得這首詩好美,但僅止於欣賞,也沒想到往文學發展,就連考大學的志願也從來沒想過要填中文系。 我數學理化不行,就靠國文英文拿分。大學原本想主修外文,但我爸爸認為念文學沒有用,而念商我也沒興趣;最後我想乾脆和我爸一樣去念法律,我爸翻開整本《六法全書》說這裡面的案例要背到滾瓜爛熟,我覺得太恐怖了,最後就挑了戲劇系。 我念書的時候雖然換過很多學校,都是無縫接軌。高中畢業考完大學要填志願,最後的決定是一種妥協的選擇。我很戀家,想留在台北,可是台北當時只有台大、師大、政大跟政治作戰學校是公立的,我的聯考成績善用加權計分可以念到成功或中山大學、中興大學,但是這些學校都在中南部,我不想離開台北,我爸又不准我念私立學校,於是我只好選擇國立藝術學院。它是一所新的高等院校,我是民國七十五年應屆考上,是戲劇系第五屆,有媒體說我重考,真是莫名其妙,我這輩子沒有重考過,根本不知道重考是甚麼狀況。 我以為戲劇系就是念莎士比亞的劇本,同時精讀英文與文學,會很好玩。當時電視台在周末夜晚有莎士比亞劇場,四大悲劇我都是從電視上學到的,於是我抱著憧憬成為戲劇系學生,結果發現現實和我想像的落差非常劇烈。 學校教的表演、舞台設計、服裝製作還有國劇唱腔與動作,我根本沒興趣,非常痛苦。唯一讓我開心的課是從台大借調高大鵬老師所開設「現代散文習作與賞析」。我只有在這堂課才感覺到新鮮的氧氣,這才領悟,原來我喜歡的是文學賞析,於是我決定去考轉學考試,順利考進清華大學中語系。 劉曉頤:通常作家不同於藝人或表演藝術者,尤其是純文學作家,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知名度與曝光度都不高,但您相當特殊,從很年輕時就具有高度曝光度。請問您的斜槓人生是如何展開的? 朱國珍:念藝術學院一年級時,有天我走在忠孝東路,有華視節目部管理組的人迎面而來,說:「妹妹妳很可愛,現在華視正在全省招考演員,妳要不要來面試?」我家是很簡樸的公務員家庭,爸爸管教很嚴格,我對演藝工作也沒興趣。但那位姐姐不斷遊說:「妹妹妳來嘛,不用報名費,只要填基本資料就參加第一關面試了。」 抱著好奇心,我跟著她走,真的沒繳一毛報名費,就這樣過五關斬六將,最後經過攝影棚試鏡,華視通知我考上了,希望立刻簽約。那年招考,全台灣只簽了三人,一個是我,一個是涂善妮,一個是馬詠仁。馬詠仁在兩年後考上華視新聞部記者,放棄基本演員合約。我是最年輕的,只有18歲,可是我知道自己一定要拿到大學學位,所以只接受公司安排主持工作,沒有去演戲。 講到斜槓,一開始根本不是我刻意追求,而是有一些因緣際會的挑戰。我接受挑戰,也成功了,例如接受試鏡,接受主持《每日一辭》或《莒光日電視教學》,還有許多兒童節目。面對各種未知,我克服恐懼,主持電視節目讓我在單純的大學生身分之外,也開啟了媒體人的經歷。人是會不斷演化的,遇到各種環境,只有去面對、去克服,就能一步步成長。 劉曉頤:前面老師談到您因喜愛文學賞析,轉學考進了清大,但還沒談到您真正的文學啟蒙。許多人知道您是清大月涵文學獎出身的,這與您的文學啟蒙有關嗎?請談談您是如何走上作家之路。 朱國珍:我真正的文學啟蒙是在清華大學發生的。我以轉學生的身分降轉到大二,加上個性孤僻,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要說伯樂,我最感激的是呂興昌老師。若沒有他,我不會開始寫作。呂老師的研究領域在當代台灣文學,也開設一堂必修課是「現代散文習作」。 上課時他會先講解一些作品再讓我們試著去寫。某次,他一上課就問:「朱國珍有來嗎?下課來找我。」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在下課後去找老師,結果他對我說:「我只想跟妳講,妳的文字成熟度很高,妳可以好好發揮寫作天分,我希望妳能繼續寫下去。」 當時我從藝術學院降轉到清華大學,一個朋友也沒有,原本已經惆悵自憐,現在又被老師形容「成熟度高」,我不知道哪根神經不對勁,就跟呂老師嗆聲說:「老師,你知不知道我是轉學生?我是來補修大一學分,我的年紀比同學們至少大一、兩歲,文字成熟度當然會比他們高。」 老師推推眼鏡,緩緩地說:「不是這樣的喔,文字成熟度是天賦,是才華。有人就算活到90歲都寫不出來,妳要珍惜。」 老實說那篇習作我根本亂寫,呂老師卻這樣鼓勵我,態度如此謙沖溫和,讓我立時感到羞愧不已。當時清大正舉辦第三屆月涵文學獎,呂老師很希望中語系的學生參加,也特別鼓勵我。第一年我得到散文第二名,小說被批評得很慘,因為我不會寫小說。大二我寫鄉土小說參賽,敗給一個魔幻寫實作品,等到第三年,以〈尋找楊淑芬〉得了第一名。 我很感謝呂興昌老師鼓勵我去參加月涵文學獎,他還用了一些特別的方式激勵我:「月涵文學獎獎金很高,第一名有獎金四千塊,現在國立大學一學期學費將近五千塊,很補。」呂興昌老師從那麼多篇作品中看到我,啟蒙我的創作之路,我到現在都很感激他。 大學畢業後為了存錢,我先進航空公司工作,偶然間在飛機上翻到《聯合文學》雜誌,看到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正在徵文,我看字數,剛好〈尋找楊淑芬〉符合規定,於是參加比賽獲得優勝,聯合文學總編輯初安民先生邀請我去簽約出書,算是正式進入文壇。 劉曉頤:透過您〈半個媽媽,半個女兒〉這篇散文得獎作品,許多讀者知道您曾背負原生家庭的傷害,可不可以和我們談您是如何走出來的? 朱國珍:〈半個媽媽,半個女兒〉是我第一次往自己的內心去除膿,把內在創傷的膿包打開來,去整理它。它也是一篇我跟我媽媽和解的文章。原本我有很多的不理解,在那次我把它全部整理好了,也因為這樣,從得獎的2016年到現在,以前我不敢碰的題材,透過寫作〈半個媽媽,半個女兒〉,獲得救贖。以前在七○年代受到的歧視、邊緣、被誤解,或者自己的孤單、害怕、沉默、自卑,最終發現都不是我的問題,那些都是別人的問題。 我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凡事自律,自我要求高。我認真讀書考上清華大學,成為華視簽約基本演員也努力學習成為優秀的主持人。在華視新聞部上班時專心地跑新聞,經過磨練成為新聞主播;我看任何稿子的理解力很強,讀稿不出錯,也能夠很流暢地報導新聞。 人生一路走來完全靠自己的本事,參加公平的考試脫穎而出,得到我應有的回饋,到底有什麼好怕的呢?我媽媽在我小時候離開家也不是我的錯,那是她的選擇;我爸爸晚婚,48歲生我,是我的錯嗎?也不是,那是我爸爸的命運,是緣分。我小時候不懂這些東西,沒有人告訴我,我自己又害怕不敢開口。 至於我媽媽,無論她年輕時如何任性,現在全部放下了。過去二十年她到天主教會當志工,去照顧比她更老的人,也常常跟著神父修女去做社會服務,一個女人願意用生命裡的二十年來補償贖罪,任何人都會心軟吧,更何況是自己的母親。我媽媽今年七十五歲,她還有幾個二十年?人生很短,努力去愛都擔心時間不夠,哪有力氣去仇恨。 獲得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之後,在六月最新出版的《Dear小壯丁:手牽手一起走》,這本書應該是我的親情書寫告一段落之作。從2016年得到首獎的〈半個媽媽,半個女兒〉之後,我開始探索內在的、成長經驗裡帶給我的記憶。 其中有很多部分包含創傷。人都有創傷,走路跌倒摔跤也是創傷,自以為可以考一百分結果只有60分也是創傷。創傷在每個人的成長經驗難免都會出現,問題在於你能不能面對,讓創傷癒合,重新長肉,重新開始。 因為原生家庭的因素,我也擺脫不掉某些自卑感,如今我55歲了,從過去非常保守的年代一直到現在,整個社會愈來愈開明。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很多和我同年紀的人應該都各有各的艱辛,以前我比較不願意面對所謂親情書寫,所以了解我的創作歷程的讀者都會知道,我過去都是寫小說,幾乎不寫散文,以前發表的也都是一些做新聞記者期間比較評論性的文章。 劉曉頤:您與兒子的關係,令許多人羨慕,您經常分享與兒子的合照與互動,母子感情特別好。就媽媽這個腳色而言,顯然您的出色並不亞於其他領域,您是否有育兒撇步可以分享? 朱國珍:母親真是一個充滿各種挑戰的角色,這種挑戰並不是在於說你要成為二十四孝母親,或者你要成為聖母瑪利亞,而在於你到底有沒有自覺要成為什麼樣的母親、認識到你身上肩負的是甚麼樣的責任。母親的角色讓我往自己內在省察,重新看待自己也看待我的母親,才發現母親18歲生我,確實有她的天真和她的難題,所以她選擇離開,做為她所能承擔或處理的最好方法。我是36歲才生下兒子,我能這麼天真浪漫嗎?當然不能。所以我對自己有願景,我一定要給孩子很多很多的愛,絕對不再讓孩子複製母親缺席的孤單童年。 後來我發現,孩子給我的回饋更多,也才會在2016年得首獎以後,慢慢探索親情書寫,陸續出版幾本親子相關的書,到現在出版《Dear小壯丁:手牽手一起走》。我陪著孩子從出生到成長,一直到現在他念大二,感覺好像成長曲線到這裡就維持水平了。其實,我也透過這段時光補贖自己,治療自己,也很開心我跟孩子的每一步都是成長的。 我常覺得人生沒有best(最好),我跟他的每一步都是better(好一點);世界上沒有「最」這件事,我們只要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這就是進步,這樣就是好,最適合自己的最好。我跟兒子走到這步,親子關係的信任深厚,孩子也善良正直。他不是頂尖的人生勝利組,但是他誠實體貼,例如快遞宅配到府,他會主動跟對方說:「謝謝你辛苦了!」我就覺得很感動,這孩子會幫人著想。 劉曉頤:您在寫作上不但一鳴驚人,且是大獎作家,其中您得過的獎項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得過兩次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類首獎。因我自己寫詩,知道寫詩與其他文類都不同,我見過不少具相當高度的優秀作家,偶爾寫起詩,都慘不忍睹,因此太驚訝您可以從一開始就把詩寫好!您是如何做到的? 朱國珍:我是天主教徒,那年得林榮三新詩首獎,我覺得是天主給我一條活路,因為那是憂鬱症最嚴重的一年。2013我的小說《中央社區》得到台北文學年金獎,又獲得《拍台北》電影劇本獎第一名,還獲選為《亞洲週刊》全球十大華文小說,但那之後我沒有靈感了。我寫了一本《離奇料理》,但我覺得不是很成功的作品,當時我還沒有摸索出散文的真諦,所以寫完時也覺得耗盡了,覺得不能寫散文,小說也寫不出來,不知道要寫什麼,完全乾掉枯竭,不知道怎麼辦。 當時我離婚三年多,沒有任何奧援,沒有家人幫忙,我還要隻身照顧一個14歲的中二生。有次萬念俱灰之下,我回花蓮找小舅舅,我小舅舅是最早催生《古正義的糖》的靈感來源,小舅舅當時剛出獄,他坐牢的原因是參加地方選舉被敵營栽贓賄選,即使所有證據都證明他沒有賄選,但是很不幸遇到「恐龍法官」。他非常優秀也非常傑出,念過兩個研究所最後取得高師大碩士,司法不公這件事給他打擊很大。我有三、四年的時間沒看到他,想回去探望,也跟他要故事。正是那趟北迴鐵路之旅,讓我開始重新省察自己。 〈Nhari〉那首詩會寫好,我覺得不是文類,是情感到了那個堤防,就會飽滿溢出。〈Nhari〉的概念我是先寫完小說,把小說裡沒有寫到的東西,想用一種很有音樂感、用更精簡的方式呈現,而不是像小說那樣人事時地物講那麼清楚;我想把它抽出來,像作詞一樣,更精簡地去面對原住民處境。我很喜歡坐火車,對老自強號有非常深刻的感情,我就想把那種東西用一種畫面的、節奏的、跳躍式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且是小說裡沒有寫到的,抽出來變成詩。我沒寫過詩,所以不受任何技法、派系、傳承、風格的影響,打破所有經驗,做出全新嘗試。 我很愛這片土地,我非常愛媽媽那邊的親人,這五十年來,我看著他們的失落,就像施用過除草劑的草地那樣乾涸枯黃。在部落裡有著嚴重的文化落差,部落以外仍然存在著歧視。所以我一直教育我的孩子,不要隨便給任何人貼標籤,當然也絕對不能給自己貼標籤。無論族群、階級、或學歷,我認為真真正正憑自己本事走出來的人,才具有最高尚的靈魂。 劉曉頤:您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請談談信仰對您的影響。 朱國珍:走出憂鬱的過程,天主教信仰帶給我非常大的力量。我的信仰之路很曲折,最早是因為母親家族都是天主教徒,爸爸為了娶媽媽而領洗成為教友,所以我出生三個月就被抱到教堂領洗,聖名Terasa。我小時候很聽話,會乖乖地去教堂參加主日彌撒,除了聽不懂西班牙神父講話,所有禮儀、禱詞和聖歌都內化在我心裡。直到我念大學,又是沒興趣的科系,有天我遇到挫折非常沮喪,想去家附近望彌撒的教堂禱告,但是教堂關門,我等了兩個小時都沒人出現幫助我。再加上當時身邊朋友都學佛,佛教在台灣是主流,慢慢我讀了佛經很有啟發,就這樣去接觸佛學二十幾年。但是2015年我遇到很嚴重的情感挫折,還有當時的生活困境,佛教一直尋求清涼和五蘊皆空完全無法幫助我,我整個人已經掉進地獄。 我念的高中是天主教達人女中,當時的訓導主任是吳韻樂修女,她非常有愛心,高中三年不斷給我機會重新做人,我一直感念吳修女的仁慈。說也奇怪,2015年我最徬徨失落的時候,突然想回到教堂,很奇妙的上主安排我再度與修女相遇,我跟她懺悔說我背離了教堂,我很想禱告,我想回到天主的面前,我想跪在教堂裡懺悔,可是我不知道要去哪裡,因為我離開教堂很多年了。小吳修女就建議我去聖家堂,因為我當時的住處離那邊很近。 以前的教堂會關門,現在隨時敞開,歡迎人們進去靜坐或參觀。再度回到聖家堂,只要望彌撒我就哭。每天晚上我會散步到聖家堂去靜坐,就這樣每天哭,連續哭了一年多,終於重新振作起來。我這迷途羔羊,流離失所二十多年,終於重新找到真愛。引導我的吳韻樂修女是台大商學院畢業,受到聖召決定奉獻成為修女,我們在聊天時,修女會跟我分享她的生命經驗,原來她內心一直渴望父母親的肯定,渴望社會、同儕對她的肯定。就在對話中,我也發現我渴望的是愛,因為童年的匱乏,所以我很渴望愛。小時候媽媽離家出走,爸爸年紀又大,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愛」是什麼。甚至有些人表達愛的方式很變態,比方有些人覺得小女生很可愛,就來捏妳的臉,或者對妳說一些很奇怪的話……所以我得到的愛都是很恐怖的,我一直渴望的是一種平靜的愛,就像天主對我的愛。 如今,我在教堂、在彌撒終於得到了我渴望的愛,所以我好開心!重新回到教堂,我非常珍惜,因為這是最適合我的。我現在有天主的愛,感到非常的滿足,我知道祂時時刻刻都在我身邊,當我恐懼或軟弱時,我就安靜禱告,對祂訴說。我現在獨居,小孩在外地念書,但我一點都不孤獨、不害怕,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要努力做好。遇到任何困難就跟天主禱告,我相信祂都在,或許祂不一定馬上給我答案,但是祂會給我道路,然後我就安心地繼續走,隨時隨地都不會慌張。 2015年,我因為重度憂鬱試圖用運動幫助自己提升腦內啡,開始每晚環繞大安森林公園健走。不要小看公園運動這件事,三年多的考驗,讓我經驗三種境界。剛開始我看到前面出現手牽手的伴侶,都很想一腳把他們踢飛,這是第一階段;後來我經常聽朋友抱怨有伴侶的辛苦,例如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總有發不完的牢騷,我心裡想:「這是你自找的,各人造業各人擔,還好我沒這個煩惱」。到第三階段我才真正放下,開始誠心祝福。我覺得人的進步就是在於祝福。我後來看到有伴侶的人、孤獨坐在公園長椅上吃便當的人、獨自低頭滑手機的人……各種人有各種境遇,不管是哪種我都給予祝福。這是我健行三年後的境界,經過每一個人身邊,都誠心給予祝福。 因應現代社會,週末都會提供許多台主日彌撒,像古亭耶穌聖心堂禮拜六的傍晚五點就有一台彌撒。週日上午七點半開始提供中英文感恩祭。我很喜歡在教堂聽聖歌,有風琴、吉他或電子琴,最近聖家堂青年樂團還有神父加入一起拉小提琴,也有年輕人合唱非常活潑。每周參加彌撒是我和天主的約會,是愛的直接溝通連結,聖體聖事給我加持的力量,每個禮拜,我一定會去教堂望彌撒,就連出國也不例外。我曾經在香港赤柱朋友家附近的教堂望彌撒,有一年聖誕節我剛好在澎湖,當然不會錯過聖誕夜彌撒。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祈禱文,將今天所有的一切交付在天主的計畫中。每天再忙碌也要給自己的一段時間,跟天主說話。去教堂望彌撒是非常快樂的事,最奇妙的就是每次我遇到難關或糾結、無法理解的事情,只要去彌撒,剛好那天的讀經,神父講道理時就會回應到我的問題,屢試不爽。無論生活中出現甚麼疑難雜症,在那一周的彌撒肯定能從讀經或神父講道理時得到答案。 劉曉頤:您小說和散文都寫,小說尤為出色,請您談談為什麼選擇以小說創作為主。 朱國珍:寫作對我而言一直是件很好玩、很有趣的事,尤其寫小說。人難免有不敢說真話,或心裡很多愁苦、很多壓抑哀傷,卻不敢說出來的時候。但是小說可以借別人的口去說,借刀殺人,可以鋪陳各種異想世界;小說可以在人物設定裡去推敲人性,去設計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遭遇的各種可能性,太好玩了。 我的小說作品也都是基於對各種題材好奇的嘗試,我看書很快,而且喜歡看各種雜書,創作的養分有點雜食性。後來是念了東華大學創作與英美研究所之後,才開始很認真地省視自己的內在與嚴肅文學的距離。 我很年輕就得到小說文學獎,得獎的時候根本還搞不清楚狀況,後來進入新聞界,處理新聞稿,離文學更遠。文學這兩個字,我知道它在,但是現實生活一直在為五斗米折腰,直到2008年遇到生命的匱乏,才更堅定深造的信念。我一直是個非常喜歡念書的人,簡直是個校園控,對學校的系統知識有著難以名狀的迷戀。念研究所時,我從來不翹課,每周往返花蓮,只為了親近文學的救贖。我透過優秀老師們的重新演繹才知道怎麼鑑賞嚴肅文學,我非常感謝東華大學創英所的養分,英美文學研究所裡的老師都是我的恩人。 最新出版的《Dear小壯丁:手牽手一起走》其實是很鬆綁的散文集,所謂鬆綁的意思就是它非常白話,但這並不是隨便把一件事情說完,而是試著別讓文字密度太高,有時密度太高的散文會讓人無法呼吸。在這本書中,我以說故事、以愛的能量傳遞為主,記錄我和寶貝兒子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未來我還是想寫小說,我對小說的愛比較多。因為小說是一種非常精緻的化妝術,真是太好玩了。 劉曉頤:您的小說養分主要從何而來?請您分享介紹一些您喜歡的小說作品,讓我們當參考書單。另外,讀者們都很關切,您的下一本小說是否已在進行中?請對我們稍加透露,讓讀者的期待的到一些滿足。 朱國珍:我最喜歡的小說是《回憶的餘燼》,讀了又讀,這本小說太優秀,它是中篇小說,故事從高中生開始寫起,雖然是生活日常,但透過翻譯你還是看得出來,英文原文的每一句話都非常精緻,到後來我簡直愛不釋手,閱讀的經驗非常震懾,看到後來每句都是金句,每句都有連環相扣的生命哲理,可是它的故事是這麼簡單,這太了不起了。其次是德國詩人里爾克,對詩的感覺就是一見鍾情的直觀,美國女詩人艾蜜莉.迪金森也帶給我同樣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個很優秀的捷克作家恰佩克,他的《山椒魚戰爭》的預言與隱喻太強大。我比較看翻譯小說,華文小說方面,我喜歡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他的小說藝術走得很前面,可惜太早過世。我比較喜歡看男性小說家的作品,喜歡那種陽剛裡的陰柔,有點像太極。我也很喜歡徐四金的《香水》,超經典的,但是千萬不要看電影,要看文本,看小說家如何用文字捕捉那些無形的味道,能夠寫成這樣真是太了不起,我非常愛徐四金,可惜他後來不寫了。 下一本小說正在構思集中,有幾篇短篇小說已經寫好了。我對長篇小說仍然懷抱著企圖心,但是現階段太忙碌,可能要沉澱之後再處理。未來的作品計畫有一本談年過五十之後的心情隨筆,另外一本應該會是短篇小說集。 朱國珍小檔案 朱國珍(1967年9月28日-),台灣小說家、詩人、散文名家。生於台北,國立清華大學中語系畢業,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MFA藝術碩士。中國文藝獎章得主,華視新聞主播、製作人、記者。電視節目代表作品「莒光園地」,「每日一辭」、「詩歌童唱」、「小小英雄榜」。廣播節目「珍正好時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講師、公廣集團董事。從事媒體、寫作與教學。作品《Dear小壯丁:手牽手一起走》、《貓咪寫週記》、《古正義的糖》、《慾望道場》、《半個媽媽半個女兒》、《離奇料理》、《中央社區》、《三天》、《夜夜要喝長島冰茶的女人》。連續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散文首獎、創下史無前例跨文類雙首獎記錄。「拍台北」電影劇本獎首獎、《亞洲週刊》十大華文小說。
產品目錄 文創達人誌月刊第110期目錄(本期為256頁) 004【寫在前面】有故事的地方,就有溫暖 文◎阿魚 005【輪值主編的話】文字創作的一些小事 文◎阿嘉 006【文創達人有約】走過艱苦,活出燦爛的美麗大能女子—專訪朱國珍 文◎劉曉頤 圖◎朱國珍提供 024【林野屯墾區】那些老兵的身影 文、圖◎林野 032【散文特區】伊利莎白皇后號-海上學府、女人,女人 文、圖◎武一之 037【散文特區】破領夾克的回憶 文、圖◎鄧光華 040【散文特區】滿城盡帶黃金甲、台灣諸羅記、都是名字惹的禍、氣象神算「李伯伯」 文、圖◎左化鵬 054【散文特區】黑暗裡的生命光輝-蘇建銘醫師的不凡故事 文、圖◎張碧珊 063【散文特區】童年 文、圖◎葉孤城 069【散文特區】一張照片、筆友 文、圖◎陳清育 076【散文特區】棉花田旁的故事-母與子 文、圖◎王海嵐 080【散文特區】凹鼻妹、摳摳女 文◎李惕 088【散文特區】民生社區的綠色歲月 文、圖◎林野 092【梅亭筆記】珍惜 文◎阿嘉 100【散文特區】浮世繪 文◎許豐明 108【散文特區】天下父母心、消失的漁人碼頭 文、圖◎羅可可 114【散文特區】冬日最美的點綴--圍巾 文◎鎮娟 116【散文特區】詩之島(三題):霧中,伯都古湖、綠毯、觀舞 文◎東瑞 122【散文特區】識樹 文、圖◎黃瑞田 126【散文特區】秋遊落星墩、溯溪而上謁天池 文◎周小芳 136【散文特區】塵飛垢揚 文◎席輝 138【第12屆新北市文學獎散文一般組首獎】值班室的床 文◎劉昌豪 💮廣編版 144【若羽心情小記】話我童年-快樂生活卡小故事 文、圖◎若羽 157【新詩特區】親愛的耳朵(外一首) 文◎賴仁淙 160【新詩特區】鳥仔踏佇石仔頂 文◎渡夫 165【詩歌】舂秋 文◎鎮娟 166【新詩特區】奇特的店名(外二首) 文◎蔡明裕 175【新詩特區】獨行詩:茶、新詩:忘川 文◎席輝 179【總紀念詩七首】永不凋的花蕊 文◎張芬妙 💮廣編版 185【小說特區】面具 文◎喬安 191【小小說特區】母與子、守財奴 文◎許秀杰 201【小說特區】冷漠 文◎鎮娟 203【小說特區】麵包裡的蒼蠅、逛店巡園隨記、漆紅的名字 文◎東瑞 213【小說特區】一起走過的日子 文◎吳佩芳 222【小說特區】看不見的室友 文◎瑪麗羊 228【文學的活動告示】2022 11 10-2022 12 10【2022年10月文壇事件簿】 253【文創之友.善心芳名錄】
商品名 / | 文創達人誌, 十一月 |
---|---|
簡介 / | 文創達人誌, 十一月:文創達人誌月刊第74期003【寫在前面】文創,您有整本看完嗎?004【文創達人有約】廖咸浩從聽風北管到飛越黑洞在藝術家鄉愁中知感並濟文◎劉曉頤圖◎廖 |
誠品26碼 / | 268081751806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內文 : 《寫在前面》
有故事的地方,就有溫暖
每當捧讀即將出爐的「文創」,心中總是懷著滿滿的喜悅和感動,因為有接二連三的好故事出現,每則故事雖不全然是美麗的,有些甚至是藉以自我告解而撥除心中陰翳而得到救贖的,呈現的文體有意境化的詩篇,有直接抒發情緒的散文,也有將現象人事物藏在情節裡的小說,誠如本期封面人物朱國珍小姐所言:「人難免有不敢說真話,或心裡很多愁苦、很多壓抑哀傷,卻不敢說出來的時候。但是小說可以借別人的口去說,借刀殺人,可以鋪陳各種異想世界;小說可以在人物設定裡去推敲人性,去設計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遭遇的各種可能性。」
好看的散文也不遑多讓,像本期林野描繪的時代故事「那些老兵的身影」、「民生社區的綠色歲月」;武一之回顧他任職S. S. Atlantic 客輪「海上學府」二輪的風光往事;鄧光華回憶「克難時期」一件破領夾克的回憶;李惕書寫對「凹鼻妹」的告解和被「摳摳女」糾纏的「受害」始末;許豐明撰述數則社會百態的「浮世繪」;劉昌豪更是化身「間諜醫生」,「混入醫院二年有餘,偶爾行醫,更多時候盡在竊取寫作素材」(他的自嘲語),寫出值班醫師百味雜陳的大作「值班室的床」,勇奪2022年「第12屆新北市文學獎散文一般組」首獎,並在本刊分享。
創作新詩40餘年的渡夫,用「台語文」寫出極富原創性的「鳥仔踏佇石仔頂」,並附帶介紹,他呼籲「唔管是卡早來的琉球日本仔,後尾來的客人、福佬人、葛瑪蘭族,益閣有按大陸對岸來的老芋仔,攏總蹛佇遮,攏是好厝邊,同齊做伙來吃這碗雜菜麵。」是族群融合的一封溫情說帖。
有故事的地方,就有溫暖,就能化解心結,「文創」這片創作園地,是個提供大眾情感交流的好去處。(阿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