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達人誌, 七月 | 誠品線上

文創達人誌, 七月

商品描述 文創達人誌, 七月:【文創達人有約】張寶云以詩開展成一種深刻的生命追尋撰文◎劉曉頤照片◎張寶云提供張寶云,筆名阿流,中生代學者型詩人,詩學血統格外純而醇厚,植根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文創達人有約】 張寶云 以詩開展成一種深刻的生命追尋 撰文◎劉曉頤 照片◎張寶云提供 張寶云,筆名阿流,中生代學者型詩人,詩學血統格外純而醇厚,植根扎實而具深度,能讓學理與詩作互相滲透,如須文蔚在她的第二本詩集《意識生活》序中,以第二人稱對她寫: 「妳開拓意識、形上或神秘領域詩的可能,同時也往返關注台灣社會現實中的不義,文明歷史觀念的扭曲,以詩定義恐怖主義、『不確幸』或民族主義,在清新疏淡的語言之外,妳奮力抒情,把人間與意識合而為一,讓神話與現實相互對話,打造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國小就會背誦劉禹錫的〈陋室銘〉 阿流,筆名瀟灑而另類,本人卻氣質芳馥,端麗而穩重。她出生在一個外省家庭,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客家人,所成長的台中大里是一個八零年代典型的、將要現代化的農村,周圍的圖書館距離家有相當距離,裡面的藏書也不多,因此她不覺得自己小時候自己受過什麼樣特殊的文學訓練,而父親常常在言談中流露出對讀書人的崇敬,他會說小時候村子裡面最有學問的人是他的老師,他的老師是那村子裡的秀才家族。 父親只有在私塾裡讀過幾年書,在張寶云幼年時期,父親常有的一句口頭禪是:「某某某真是有學問吶!」父母書讀得不多,但對讀書人有一種崇敬,張寶云認為這很有可能是她在文學啟蒙時期非常重要的影響。國小三年級暑假,父親拿出《古文觀止》,希望她在暑假中可以背誦出劉禹錫的〈陋室銘〉。國小中年級的學生,通常背誦的是唐詩中的四言絕句,會背八言律詩尚且不易,何況是古文?乖巧而聰穎的她,就這樣背起來這篇古文了,「那好像是我背誦過的第一篇古文。」她回憶說。 張寶云在求學過程中,國文成績一路突出,而國中時期,有幾位國文老師給了她許多文學教養,使她感恩。其中一位老師住在張寶云家巷口,會邀請同學們去她家借書,她租賃的房子裡有一個小書櫃,張寶云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書櫃裡的書全是「精品」:《咆哮山莊》、《笠山農場》、《傲慢與偏見》、《基度山恩仇記》、《飄》、《刺鳥》、《蛹之生》、金庸武俠等小說,她都在國中時就閱讀了。也因為那位老師在國文課中曾播放鄧麗君的歌〈獨上西樓〉,而使她在國中時期即瘋狂地愛上宋詞,默背了許多首。 從小學時期,她就參加過國樂團、合唱團,音感佳;而民歌、流行歌曲在沒有網路手機的年代,她和同學們常在課後拿著一個小歌本,唱遍歌本中的每一首曲子,她還會拿一個小本子,寫下一些自己填寫的詞句。所謂詩歌同源,現代詩重視音樂性,張寶云認為,這可能是她還沒有正式接觸現代詩以前,與詩最接近的時刻。 在八零年代,資訊無法迅速流通的環境,她所能接觸的最精緻的文字通常還是來自於教科書,那時候被強迫背的論孟、古詩、古文,通常學生會排斥,對張寶云而言,卻曾經是非常堅強的文學聖經,她說: 「我一直覺得孔子和他的學生們擁有一種高蹈的精神生活,又古老又切近;唐朝好像是個文學的大盛世,李白杜甫王維這些天才的語言深奧又精彩,相對來說,白話文課文好像只有徐志摩、朱自清、楊喚對我而言有比較鮮明的印象。」 成為一名詩人 高中時期,她所就讀的立人高中,有一位詩人老師吳啟銘(林廣),他是校刊社的指導老師,也曾帶張寶云去參加作文比賽,但是當時她覺得現代詩好像是一種較有距離的文體,不認為自己能夠寫得出得獎的作品,對於成為詩人並沒有太大的野心。 「當時徐志摩、鄭愁予、余光中、席幕蓉好像是我所知道的幾位詩人,高中時借了雪萊和歌德的詩集,卻一直覺得那種翻譯的語言是一種乾枯的語言,缺乏我所熟悉的母語的活力,很難讀下去。」張寶云回憶說。 直到大學之後來到文化中文系的文創組,遇見了更多文學老師,諸如當時還在文大任教的許端容、翁文嫻、邱燮友、金榮華、洪順隆、羅敬之、唐翼明、王俊彥……等老師,都給予過她很多文學上的訓練,進一步引起她的興趣。她開始獨自到校外旁聽一些課程,包括到台大聽張建的杜詩、到東吳聽劉文起的老莊,或是去修心理學的課、去文藝組修現代詩選讀的課……一度想去修張大春和李昂的小說、電影課,但後來因為和必修課衝堂,而沒能上到他們的課。 另方面,周圍開始有文人的名字流動,傳說三毛曾來開過課,胡蘭成也住過文大的教師宿舍;楊澤、羅智成、高準、蕭蕭、楊昌年都來上過現代詩的課;華岡詩社的大學長向陽、劉克襄、渡也都已是成名詩人,駱以軍、師瓊瑜、潘弘輝這些人都只隔著幾條街,在草山來去。而在《聯合文學》的文藝營大拜拜中,可以一次看到很多名家,也讓她與文壇的場域有了更多接觸。 九零年代中期,網路初起,她加入明日報新聞台的行列,以筆名「阿流」開設了「流網」站台。由此開始,她幾乎目睹了網路文學的興起,也因此識得幾位成名甚早的六年級詩人作家,例如可樂王、木焱、楊佳嫻、鯨向海、陳雋弘、李長青、林婉瑜、林德俊、葉蜉……等。同時,她在學院的訓練同步進行,碩士論文寫的是鄭愁予研究,博論則是顧城研究。 「我和詩的關係逐漸從一個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和製造者角色。」她微笑說。 為了在研究上更為精進、論述更為立體,她體悟認知到,自己必須親自去寫詩。博士班時期,她重回華岡詩社,對於當時,她謙虛地說: 「我的詩齡從零歲開始計算,我有了自我定義上的第一首詩:〈鉛筆生活練習〉,當時詩社的社長學妹們都說寫得不錯,我好像也知道自己已通過內在的審美機制,而在二十六七歲左右,體會到『詩感』是什麼。」 「那種詩的體驗成形過一次之後,我才認可自己有了詩人的身份。」 詩人張寶云──阿流,自此真正誕生。 多功能地榫接詩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談及她所接觸過的文學性團體,最初包括文大的中文系所、華崗詩社、「明日報新聞台」,還有《創世紀》、《現在詩》、《壹詩歌》、東華華文系、「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網站、「楊牧文學講座」等,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影響。 文大的中文系所和華崗詩社,帶給她的訓練時間很長。她在草山前後住了十七年半,從台中一個鄉村中學生到博士畢業,是一段漫長的詩歌學徒生涯。中文系所讓她打下詩語言研究的方法論基礎,而她的指導教授翁文嫻和邱燮友,一位嚴格、一位寬容,讓她逐步擁有讀詩、評詩、創作詩的能力。 華岡詩社的學長姊、學弟妹,常是她詩作的第一個讀者。 「我們人數稀少,感情卻很緊密,使我在世俗生活之外有過真切的文青生活,現在想起來是很珍貴的;等到網路興起,在新聞台裡可以看見各種實驗的詩作紛呈,我們在學習觀看、也在學習被觀看,網路的跨校系、跨世代、跨文類都使我有了更多橫向的連結。」 於是,她開始對外投稿,首先就投給台灣最大、最長久的詩社《創世紀》。創辦人張默很快即回信給她,願意刊出她的詩作,那使她擁有第一次與其他詩人詩作並列的機會。 「不過,我當時對發表的意義和價值一直不願意再去深究,很有可能是因為我的主力是寫論文、做現代詩學研究,詩創作一直被視之為是我的副業。」 博士班開始,她在文化和中原大學兼課,現代詩的教學把她推向另一個極端——她深深思索,當如何使用詩意的語言來傳遞詩意?她非常認真地備課、對待自己要上課的內容,每個星期都要讀許多不同的資料,只為了去上兩小時文藝創作組的「詩選及習作」課。 「這使我不得不從一個單純的詩歌愛好者,急速蛻變成詩歌的傳道者,在文大文藝組兼課的訓練是十分艱苦的,我一方面要寫論文、一方面要備課,再一方面我已結婚,但是我幾乎把全部的精力用來準備那一星期兩小時的詩選課,我想起台下那一雙雙凌厲注視的眼神,都還感覺到自己有多麼警惕,那段時間應該是詩之於我的重訓時期,我與詩因此建立了生存的必要關係。」 教學和論述之外,她和詩壇較接近的時刻,一次是《現在詩》、一次是《壹詩歌》,其中《現在詩》的成員裡有她的指導教授翁文嫻,還有詩壇大將夏宇、羅智成、零雨、鴻鴻、曾淑美、黃粱、楊小濱……等。 這個詩歌團體與復刊《現代詩》的成員頗有疊合之處,雖然她當時不完全能注意到詩史的轉折,但覺得這群人光芒萬丈,即使自己在旁邊只是個無名小卒,仍非常樂於親近他們。《壹詩歌》的詩人則年紀和她相仿,可惜這本詩刊只出了兩期;不過,主編可樂王的風格使她頗為振奮,她心裡的潛台詞是:「我們的時代來了」! 當時紙本媒體與網路媒體逐步交接,詩歌活動也移到電腦鍵盤上,個別的詩人正從網路平台陸續出書、發表、形構一個全新的詩壇生態,她也開始正式進入教職,參與詩歌節的活動,從台北詩歌節到花蓮的太平洋詩歌節。 東華大學華文系的工作則使她和文學教育課程、青年詩人、創作者、文學媒體都更形密切。近年來臉書上的一個重要詩歌介紹與評論平台──「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網站的主編,也是自然形成的聯結,張寶云說: 「裡面的小編後來有好多位同學都在東華華文所的創作組就讀,曾貴麟、陳延禎、曹馭博、林佑霖、郭申睿、邱伊辰等,這些未來的詩人群的出現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地感受超新世代的聲音。」 而張寶云目前擔任楊牧文學講座召集人的工作,又朝向另一個對外的面向,她說: 「這樣大約三十年的過程使我知道自己積累的經歷,正與他者偉大的文字飛行航線匯流,我不再只是單一的研究者、教學者或創作者,也許我可以多功能地榫接詩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創造出多方的連結。」 「我們意圖成為更寬闊且深刻的平台,迎接其他當代秀異青年作家們的到來。」 展開更深的生命追尋 張寶云目前對外的身份,除了是東華大學華文系的老師之外,去年開始,她也擔任楊牧文學講座的召集人。現在的工作除了白天在學校教書、晚上回家當「家庭煮婦」之外,有很多新增的工作是與楊牧文學講座有關的,譬如要規劃年度的執行計劃,要接待各地的講者、主持活動,還要推廣「楊牧文學獎」,偶爾去幫忙「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每月主編,可說相當忙碌。 第二本詩集《意識生活》結集的時候,她已待在花蓮一段時間了,時間段大約是2010~2018年,孩子日漸長成、父親則離她而去。她成為一個學院老師,感知有了歷史感的縱深,也有不同世界的跳換。 父親的死亡為她打開靈界的大門,她可以連通過世的父親和祖父,一起進行一些繁複的溝通,她開始與密宗、道教頻繁地接觸,發現「意識」即是關鍵,詩和生命和身體和宇宙的通道就在意識之中。雖然整本詩集大概只有一部份是意識較為清晰地呈現,但在這本詩集出版前夕,她知道自己將鑽研進覺知之中,並且深化它,沒有別條道路。在詩創作上,就此,她也以詩開展成一種深刻的生命追尋。 「這是我非常明確的走向,我未來的詩也將依此延續下去,應該是我意識變化的呈顯,也許會包含與他者的交會往來。」 她剖析說,自己的個性面,在過去一直有很強的「任務型導向」,幾乎沒有什麼玩樂的計劃,整天都在想自己「應該」要去做什麼,而不是「想要」去做什麼。還好因為的靈性需求,讓她一直在搜集水晶、玉石、精油和靈療訊息。 「如果有空閒,我會很想在郊外散步,回到山林的懷抱,就像我還住在草山的時候,會步行在仰德大道上,來回學校和租賃處,我感覺我經常散步的那條山路,花朵草木石頭小鳥們都認識我,都是我的老朋友,我出門的時候,偶爾會聽見力量動物大冠鷲的叫聲,我就會抬頭尋找雲霧裡的牠們,感覺牠們就是大鵬鳥的化身,然後在心裡發一個訊息給牠,跟牠致意一下,那一天似乎就會十分美好。」 阿流小檔案 張寶云,筆名阿流,學者、詩人,一九七一年出生於桃園楊梅,父親來自山東臨沂,母親是東勢客家人,在台中大里的農村長大,一九八九年立人高中畢業後,考入文化大學中文系文學組,曾參與華岡詩社、大里鄉大專青年聯誼會、新生盃辯論賽獲得最佳辯士、話劇比賽獲得最佳女主角。一九九七年以《鄭愁予詩的想像世界》取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學位,同年考入文化大學中文博士班就讀。一九九九年與文大化工碩士黃志源結婚,並開始在文化大學、中原大學兼課,直至二○○五年畢業,博士論文題目為《顧城及其詩研究》。期間論文指導教授為翁文嫻老師、邱燮友老師。 歷任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花蓮教育大學台文系、東華大學華文系,開設詩創作、大陸文學、當代文學史等課程,並擔任「楊牧文學講座」召集人、「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網站主編。目前定居於花蓮吉安,育有一女一子。喜歡水晶、靈學、芳療。曾與林婉瑜合編《回家──顧城精選詩集》,與邱燮友師合撰《唐詩三百首新賞》,二○一○年出版詩集《身體狀態》,二○一八年底發行第二本詩集《意識生活》。作品曾入選《創世紀》、《當代臺灣文學英譯》、《中國散文詩人》、《臺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文創達人誌月刊第106期(本期為320頁) 004【寫在前面】讓書寫,成為生命的養分 文◎阿魚 005【輪值主編的話】步道 文◎阿嘉 006【文創達人有約】張寶云 以詩開展成一種深刻的生命追尋 文◎劉曉頤 圖◎張寶云提供 018【張寶云詩作大賞】鉛筆生活練習、天末、女兒性、天宇深處、太魯閣歌調、管錐、微細身搖籃曲 文◎張寶云 026【林野屯墾區】大稻埕的前世今生 文、圖◎林野 035【散文特區】壓傷的蘆葦永不折斷 文、圖◎左化鵬 042【散文特區】武陵花塢 文、圖◎周豐堂 047【散文特區】天然呆的少女情事、低到塵埃裡的人生 文、圖◎張碧珊 055【散文特區】1949母親逃離北平的故事、送給陌生人的禮物 文、圖◎王立楨 061【散文特區】武俠小說代筆-于東樓小記 文、圖◎林保淳 067【散文特區】失控的多重宇宙:評客家大戲《中元的構圖》 文◎瑪麗羊 071【散文特區】米奇升天記、姻緣天定 文、圖◎李染衣 076【散文特區】向教宗拜年 文、圖◎萬家興 081【散文特區】回憶公館小吃 文、圖◎王鳴中 087【散文特區】游泳池的大頭夢、眷村的雜貨店 文、圖◎羅可可 091【梅亭筆記】我的澳洲茶樹 文、圖◎阿嘉 102【散文特區】晚餐製作、路口的肉圓店、手工水餃、養活一家人的攤子、 黑白切、豆子飯 文◎徐夢陽 114【散文特區】窗 文◎喬安 121【散文特區】可愛的米老鼠、2017賭城槍擊慘案 文、圖◎武一之 128【散文特區】斗六高中「青春圖文記事」 文、圖◎高一多元選修「文學與生活」同學 143【散文特區】「我的行俠記事」兩則 文◎陳看 148【散文特區】冬的絮語、話說「說話」、溫暖的回憶 文◎王建裕 156【散文特區】周勤老師、胖子老闆娘 文◎周小芳 162【散文特區】兒時看電影的趣事 文◎鎮娟 165【散文特區】紅包、幻想之翅載我們飛越時空 文◎東瑞 172【散文特區】識樹 文、圖◎黃瑞田 177【若羽心情小記】閒之樂 文、圖◎若羽 187【新詩特區】北極星詩社久別重逢詩敘 文◎陳耀炳、舒笛、李飛鵬、賴仁淙、林野 204【新詩特區】新禪詩三百首(系列之十) 文◎阿土 211【佛詩特區】虛空流唱五首 文◎張芬妙 ■廣編版 218【新詩特區】常年青苔的眼(外三首) 文◎黃士洲 222【新詩特區】三八女子節 文◎鎮娟 224【小說特區】木屋人家、相識是緣份、小兄弟 文◎吳佩芳 233【小說特區】意外的禮物 文◎衍波 251【小說特區】電影街遊蕩、追殺令疑雲 文◎東瑞 258【小說特區】迷路 文◎鎮娟 266【小說特區】布可怡和她的內衣 文◎席輝 277【小說特區】父母愛情、父親的初戀情人 文◎許秀杰 285【隨想集】晚九朝五的歲月、爸爸,我要去死?大臣廢退,當闔門惶懼? 文◎阿魚 292【文學的活動告示】2022 7 10-2022 8 10【2022年6月文壇事件簿】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文創達人誌, 七月
簡介 / 文創達人誌, 七月:【文創達人有約】張寶云以詩開展成一種深刻的生命追尋撰文◎劉曉頤照片◎張寶云提供張寶云,筆名阿流,中生代學者型詩人,詩學血統格外純而醇厚,植根扎
誠品26碼 / 268081751804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試閱文字

內文 : 《寫在前面》
讓書寫,成為生命的養分
在書寫中可以成長,在書寫中可以成就自我的理想,書寫,就是生命養分的主要來源。
就像輪值主編阿嘉的澳洲茶樹,歷經八年的修剪、等待和陪伴,已長成他足可欣慰的「家樹」。
本期封面人物「阿流」張寶云教授,國小就會背誦劉禹錫的〈陋室銘〉,成長期間,更把論語孟子、古詩、古文,視為非常堅強的文學聖經,大學到碩博士,一路攻讀中國文學,以詩開展成一種深刻的生命追尋,也是我們體悟書與寫魅力的典範。
「現代俠客」陳看分享二則令人暗揑把冷汗的「行俠記事」,本期再度推出更為精練的斗六高中「青春圖文記事」,他這次精選出九位高一多元選修「文學與生活」同學的作品,可看出他百年樹人的苦心。
除了青澀時代學子的初作,我們也不忽視老輩作者們的繼續磨刀,林野特邀昔日「北極星詩社」成員陳耀炳、舒笛、李飛鵬、賴仁淙、林野等人齊聚一堂,以詩續緣。林野本期也推出「大稻埕的前世今生」,是他關懷古今台北的又一力作。
感謝眾人的書寫,讓我們得以涵育人文,充實心靈,在普世逐漸淡寞隔閡的時代,提供些許溫暖的養分。(阿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