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明代宮廷花鳥 專輯 甌窯小識 遼博藏遼鏡精粹 長興出土宋仿古銅器【內容大綱】(編者的話)不薄今人愛古人文‧編輯部在閱讀畫史的記述時,常可見論者就文人畫家、職業畫家、宮廷畫家的角度為各個書畫名家分門別類,以便能系統性地互相串聯起概念。由此,文人畫家往往被視為浸潤士大夫氣韻、追求寧靜致遠的群體,也因其文化資本雄厚的發語權,許多被排斥於外的書畫家,便較少被人所重視。從畫家論是如此,從畫科論亦有相同的現象,相對於山水畫的「臥遊」與人物畫的「傳神寫照」等用語,花鳥畫的迴響便相形勢弱。實際上,明代階段雖然在藝術史有所謂的「空白期」存在,但就傳世作品而論,亦熠熠生輝、流光溢彩。特別如邊文進、林良、呂紀等宮廷花鳥畫家,不僅留下罕稀臻品,影響所及更包括日本等海外地區。這樣的成就,予人「不薄今人愛古人」之嘆,無論立場異同,實應皆須不分厚薄、兼容並蓄,方能客觀評斷各種形勢。明代因為初期的專制政治文化,兼諸國朝末期易鼎異族,當中又有諸如皇帝久不上朝等記載,往往予以外界一種腐敗衰亡的刻板印象。本次除去以明代宮廷花鳥專題呈現出當時藝術的璀璨發展外,亦專文報導國內明代書法收藏重鎮的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明代草書展(二)」。透過書畫真跡的互相輝映,也盼能以各先賢名家的生平活動和藝術創作,重新認識當時的富強與多元。熟悉書畫的朋友們,一定對於談論清代初期藝術史時藉「四僧」、「遺民」的觀點來闡述藝術成就與風格異同感到熟悉。當朝代興衰更迭之際,固然常留予後世衛國保家、不食周粟甚至是捨身捐軀等動人的情節,但如果逐一細剖歷史真相,或許並非那麼涇渭分明。本次介紹明朝皇室遺胄石濤作品〈看杏詩意圖〉的專文中,便特別指出其國破雖與滿清有關,但家亡實是由於南明宗室的內亂所致。在此基礎上,得以更為全面地再度審視石濤思想活動的脈絡。香港蘇富比臺北預展甫於三月結束,眾多藝術名品已再度激發網路上的高度轉載和熱烈討論,特別是張大千〈喬木芳暉〉讓眾多參觀者停佇觀賞,「樂山堂存珍」、「源溯仇焱之」、「劉漢堃家藏」專場亦精彩紛呈,相信四月初的春季拍賣會勢必引起各方藏家角逐高下,再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