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 今藝術&投資, 十一月 | 誠品線上

典藏: 今藝術&投資, 十一月

商品描述 典藏: 今藝術&投資, 十一月: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如果在2020年代,有一種花東藝術圈花東的創作者們正因為當前許多跨領域的展演計畫,在台灣西部的城市裡逐漸受到越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如果在2020年代,有一種花東藝術圈花東的創作者們正因為當前許多跨領域的展演計畫,在台灣西部的城市裡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矚目。與此同時,在花東亦有不少由藝術創作者集結的新社群,近年來不定期邀請其他城市中的學院藝術家深入在地,一起討論議題、未來與藝術想像。這些交流與混血,正在擾動藝術、工藝、表演、創作、策展乃至於勞動的意義與價值。如果在2020年代,有一種花東藝術圈的話,它是如何連結的?又關心哪些事情?此次的「花東專題:創作社群與海洋文化行動的新網絡」,便是團隊在這樣的藝術創作生態裡所觀察到的現況誕生的專題企劃。典藏團隊邀請黃瀞瑩、呂瑋倫、徐國明、盧宏文與高立哲等關注花東藝術場域的研究與書寫者們,一起從「新興藝文空間盤點」、「創作者社群組織動態」、「海洋文化行動現況」、「場外(off-site)策展實踐」與「新材料美學」等面向,密集訪問近30組藝術文化工作者。除此之外,由徐文瑞與伊誕.巴瓦瓦隆合作三年(2019-2021)系列策展對於大山地門地區藝術脈絡的梳理,以及2021年的撒古流Me too事件,在某種意義上是將200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界看待「原住民當代藝術三巨頭」孕育原住民族當代創作系譜的視角暫時告一段落的兩個事件。藝術圈逐漸轉而從國藝會與原文會Pulima藝術獎/節的獎補助平台中,關注中青輩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創作者各自在生活裡的集結與實踐。如果在2020年代,有一種花東藝術圈,那它很可能會是鬆動疆界的開放式網絡——鬆動原與漢的二元、鬆動部落與都市的二元、鬆動性別的二元。並且在自主打開的時候,確立它的主體性。企畫/陳晞、陳思宇 文/陳晞 插圖/葉海地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EDITORIAL 40 重新認識我們的世界 COLUMN42 從藝評寫作到策展——我的經驗談44 文資法修正草案恐成財團提款機46 文學、藝術的時代意義48 回到人群看藝術50 傳承.雲門.池上:一個幸福國家的緣起 MISSING PIECES52 從往返紀念照解謎—追憶府城畫家黃連登 ARTIST54 "時空之形,動靜之重:理查德.塞拉的繪畫 FEATURE 58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60 社群創生藝術:部落、創作營、藝術節、藝術村、劇場、工寮、實驗場 66 花東藝文空間,抽樣與現況(2015-2023)72 園區流標了,然後呢?文化中介組織如何救花創?74 重航海洋的文化行動——造船作為一種方法78 場外?場造?當代策展在花東的實踐樣態 OBSERVATION82 (後)戒嚴時代的新媒體藝術策略(三):感思與測距世代的藝術86 臺灣當代劇場的「靈性追尋」?陳哲偉、黃鼎云和彭弘智的靈魂實驗90 當代藝術拍賣市場全球總結 SPOTLIGHT92 以凝視每一道水紋的心,觀見亙古河川的壯闊 安卓藝術「燃燒的圖像:傅饒」94 素箋濯花落,沄影自成相——楊忠銘的心印之版96 藍色超越向度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回顧展」98 過火.重生 楊柏林大院子個展「竹冊—九月過火」100 冒險的律動 也趣藝廊「Order and Chaos」102 走入屬於抽象的遊樂場域 清風藝廊「The Playground: Bruce Rubenstein」104 在AI時代尋思個體的不可替代性 鍾慰「權重漂移」個展 ART FAIR106 影像的戰略性 NAFI 2023 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SCENES108 光的道路 談董小蕙的藝術之光110 身體語彙的交流可能性 Camping Asia 2023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典藏: 今藝術&投資, 十一月
簡介 / 典藏: 今藝術&投資, 十一月: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如果在2020年代,有一種花東藝術圈花東的創作者們正因為當前許多跨領域的展演計畫,在台灣西部的城市裡逐漸受到越來
誠品26碼 / 2680131194113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試閱文字

內文 : 重新認識我們的世界

文 ︳嚴瀟瀟


如同去年二月底發生在烏俄邊境的戰爭震驚全世界,彼戰爭都尚未結束,哈馬斯武裝對以色列的突襲,以及以色列隨即投以的報復行動,又將中東拖入新的戰場,背後延伸的背景脈絡之深遠複雜,有過之而無不及。甫從全球疫情中復甦的人類社會,持續經驗著打破慣性的突變,以及後續如漣漪般持續擴散開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社會格局變化。這些都在透過無孔不入的數位媒介時代,在所謂的跨文化、多元文化早已成為主流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當代社會,製造出帶有加乘效應的衝擊性影響。顯然地,即便人類社會在獲取資訊、學習技能、快速連結他者和社群等等的速度大大提高,我們也沒有比過去世代的前輩們更加聰明或更有智慧,面對超越已被麻痺之日常的例外狀態,不見得會作出明確和適切的判斷。

或許此時是時候來重新認識和審視我們的世界了,包括我們自處的方式,和與他者相處的樣態,以及對文化領域者而言,思考文化藝術本身的意義。實際上,正是藝術自身具備的開放性,使之得以在我們與這複雜世界之間的關係中佔有一席之地。正是文化藝術足以脫離明確功用的特性,使之不需要指向明確地教導我們什麼,或是傳遞什麼明確的訊息;它們所帶來的訊息同樣也是曖昧不明的,恰好與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和多義性有所呼應——我們愈來愈認識到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正與反,而之所以突變的事態會打亂我們的陣腳,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我們總是傾向於相信這世界存在明確的好與壞——歸根結底是一種方便行事的二元對立觀。藝術以漫射般的方式向我們傳遞訊息,一件好的藝術品具備足夠複雜的轉化和編碼機制,足以至少在某個面向上與世界之多義性產生呼應,就有可能帶來直接的啟示,從而在我們與複雜世界互動的過程中,對之產生深刻的共鳴,進而在精神層次上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讓我們在重新認識眼前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與過去的我們有所不同——沒有改變自己的狀態,又談何重新認識世界呢?

那麼,藝術始終都能製造這樣明快的共鳴嗎?當然不一定;但至少若是我們開始打開自己、去面對藝術,面對藝術及其所屬生態之中所蘊藏的自發性與可能性,其內在並未言明之物也會開始對我們說話。一個社會將文化、將藝術真實地放在何種位置上來看待,某種程度上也會反過來形塑著這個社會面對複雜變化時,具備什麼樣的韌性與生命力。對於個人而言,即便無法直接扭轉世界的趨勢,但理解並從藝術世界中獲得突破局限的靈感,或許也便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