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ChatGPT問世一週年後, 你的生活、你工作的職場、你的競爭對手,變成什麼樣子了?台灣的企業AI智商,正在朝M型化發展。有人在ChatGPT剛熱的時候,熱中一陣子後,就回歸原點,工作方式跟一年前沒有太大差異;有的企業則透過不斷摸索,工作效率突飛猛進。「我們是最在意風險的行業,剛開始,我們甚至是禁用ChatGPT的,」在一次聚會現場,KPMG安侯建業顧問部營運長謝昀澤,一邊說著這段話,一邊展示他剛用AI生成、與特斯拉財務狀況有關的數十張完整簡報,「你知道這份簡報,我花了多久時間嗎?大概十幾秒就完成了!」「完整性有六成到七成,足以應付我當下的需求,」謝昀澤算算,整份簡報製作,前後花不到他十分鐘的時間。會用AI,月薪看增四成!國際企業腦洞大開,多數台企仍觀望這類新AI生產工具,以後必然成為辦公室的標準配備。今年,KPMG讓內部二百五十位員工做為種子部隊,要全面提升各部門的AI生產力。另一個畫面,是跨境電商平台Pinkoi的辦公室, 過去這一年,Pinkoi展開全民AI運動,現在,他們的財務、人資到客服,都自己發展出各單位的AI助手,有三十多種應用成果。以前,大家覺得有些事情只有IT做得到,都得去跟IT掛號排程,但現在,這些想法已經被打破;更棒的是,他們的雙手因此可以空出來,不再被重複的工作流程塞滿。熱中AI的人,看到它的好處,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的調查發現,去年第四季起,平均每個月有二萬四千個AI工作機會,與一九年相比,高出二九%。同一種職務中,若工作內容描述與AI相關,平均月薪可從四萬一千元升至五萬七千元,成長近四成。但另一頭,更多人在觀望,即便不少生成式AI工具單價不高或是免費,卻仍不知道該怎麼想像應用情境。台灣茶飲品牌大苑子董事長邱瑞堂回憶,某次企畫同事提案,簡報裡的視覺示意圖就是由AI生成,當下他又驚又喜,鼓勵同仁們持續使用。但他坦言,現階段其他部門比較用不到,若還不知道怎麼用才能對企業有幫助,他寧可謹慎一點,不急著跟上這波趨勢。一位貿易商的老闆也直言,從選品、談價、進口、上架到各代理商等一連串貿易流程,全都需要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想不出有什麼地方可以用AI替代。商周針對台灣CEO等高階領導人,做了一份「台灣企業AI應用大調查」,其中,有高達九三%的人認為,所處企業應該導入AI工具。但調查也顯示,最多比率的人(約四成)認為,公司真正理解AI怎麼回事的人不到一成(見六十四頁圖)。「現階段,台灣的大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製造業跟得很快,但中小企業的情況並不明朗,」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點出調查結果,並指出這跟企業擁有的資本,包含資金和人才,有很大的關係,「軟體買不起、人才不到位,都是問題,」他強調。例如,這次個案中的大企業,已經走到讓AI能夠強化、甚至與部分員工的職能重疊。如中信金控透過AI,光是協助分行人員寄存支票的審核流程,每年就可省下超過五千小時的工時(詳見八十二頁文);但多數中小企業,仍在觀望。國內企業還在躊躇不前,國際企業對它使用的可能,已經腦洞大開。它幫沃爾瑪殺價、幫Ikea做設計4千企業靠它管員工、提高成交勝率全球最大零售通路沃爾瑪(Walmart)正開始應用AI,與供應商殺價。過去,買賣方因為人情或其他壓力,經歷動輒數週的談判過程,將不復返;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則正用它來搜尋新供應商名單,並藉此迭代採購名單,這,都將影響與他們做生意的台商。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