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雜誌, 十一月 | 誠品線上

科學人雜誌, 十一月

商品描述 科學人雜誌, 十一月:從根源止你痛——不成癮的止痛藥一款新型止痛藥可阻斷疼痛訊號傳至大腦,而且不具成癮性,能否減輕大量疼痛患者無法擺脫的痛苦呢?撰文/布羅德福(Ma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從根源止你痛——不成癮的止痛藥一款新型止痛藥可阻斷疼痛訊號傳至大腦,而且不具成癮性,能否減輕大量疼痛患者無法擺脫的痛苦呢?撰文/布羅德福(Marla Broadfoot)繪圖/馬希(Samantha Mash)翻譯/涂可欣當醫生請蓋里格(Sara Gehrig)描述她的疼痛感時,她時常一言難盡。刺痛、灼痛、隱隱作痛,這些詞彙都無法傳達她長久以來,附骨之蛆般的疼痛。她說:「這種疼痛就像額外生出的肢體,每天如影隨形。」蓋里格現年44歲,住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原本是一名瑜伽老師和私人健身教練。她在17歲時診斷出椎骨狹窄症(spinal stenosis):這種疾病會使脊髓腔變窄並壓迫該處神經,導致背部、臀部甚至延伸到腿部的陣陣劇痛。這種疼痛持續多年,她嘗試過物理治療、注射消炎藥和多次手術都無法緩解,至於非處方止痛藥,例如成份為布洛芬(ibuprofen)的安舒疼(Advil)對她效果有限,強效的類鴉片處方藥物,則會引起她激烈嘔吐的過敏反應。以標準的疼痛指數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0~10分來評估疼痛等級(0代表無痛,10為最劇烈的疼痛),蓋里格的痛楚經常落在7分,偶爾加劇到9或10分。在醫生建議她服用抗抑鬱藥物前,她曾有輕生的念頭。她說:「許多慢性疼痛患者腦中都有過這個念頭,我們並非真的想死,只是希望疼痛能消失。」蓋里格表示她願意嘗試不同的止痛藥,前提是藥物足夠安全。她一直關注最新的研究,尤其對今年初福泰製藥(Vertex)測試一種不同於過往的新型止痛藥深感興趣。這款新型止痛藥稱為VX-548,可阻斷疼痛訊號傳遞到大腦。它堵塞周邊神經細胞的鈉離子通道,讓細胞難以傳遞疼痛的感覺,且由於藥物只作用在周邊神經,因此不具成癮風險。類鴉片藥物。例如成份為羥可酮(oxycodone)的奧斯康定(OxyContin)和其他類似藥物,因作用於腦和脊椎,會刺激大腦的報償中樞,導致成癮循環(addiction cycle)。今年1月,福泰製藥發佈VX-548(他們稱為suzetrigine)的臨床試驗結果:這款藥物能讓急性疼痛在量表上的等級砍半。他們也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申請藥物上市許可。其他公司受到福泰製藥的成果鼓舞,也開始研發針對鈉離子通道的止痛藥,例如由生物醫學工程師莫瑞諾(Ana Moreno)帶領的納維加醫療公司(Navega Therapeutics),便用CRISPR等分子編輯工具來抑制與慢性疼痛有關的基因。莫瑞諾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找出取代類鴉片藥物的止痛藥。」根據2021年統計,美國有1 5的成年人口(約5160萬人)深受慢性疼痛所苦,新增的病例數比起常見的糖尿病、憂鬱症和高血壓更高。然而治療疼痛的方式卻沒有跟上需求,市面上可用的非處方藥物有阿斯匹靈(aspirin)、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如泰諾(Tylenol)或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例如安舒疼,以及類鴉片處方藥。但目前的藥物顯然無法舒緩疼痛帶來的苦楚,且類鴉片藥物成癮的問題持續擴大,至今已導致73萬人因藥物過量致死。VX-548確實有其局限,有些人服用後明顯感到不適,目前大多的試驗仍應用在急性疼痛,而非更棘手的慢性疼痛。蓋里格表示,除非確定這款新藥物不會造成嚴重副作用後,她才願意使用。未參與福泰製藥的臨床研究,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疼痛訊號的神經學家華克斯曼(Stephen Waxman)評論,這種化合物指出新的止痛機制具有可行性,他相信未來使用相同機制的藥物會更有效。過去華克斯曼告訴病人,能緩解他們疼痛的新方法正在研發,不過還要再等幾年,他表示:「現在我不再斟酌用詞,而是直接告訴病人很快就有新藥可以使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關於封面 根據衛福部統計,止痛藥為去年健保給付藥排行之首,許多人為慢性疼痛受苦。美國甚至延伸出藥物濫用和藥物成癮等社會問題。科學家找出一種藉由離子通道來阻斷疼痛訊號的新型止痛藥,而且不會成癮,這是否會引爆一場新的藥物革命風潮?專題報導 FEATURES 50 特別報導 從捕碳利器與減肥神藥,尋找產業新機 文/林慧珍56 醫學 從根源止你痛——不成癮的止痛藥 文/布羅德福(Marla Broadfoot)70 主觀的疼痛可以客觀理解嗎? 文/曾明宗76 天文物理 暗物質存在或不存在,都是個問題 文/史萊提爾(Tracy R. Slatyer)、泰特(Tim M. P. Tait)88 特別企劃 與你相約,在日照最短的那天 文/張孟媛92 心理學 在極化的世界,呼喚同理心 文/史沃波達(Elizabeth Svoboda)102 行星科學 開箱貝努小行星 ——12億美元的時空膠囊 文/安德魯斯(Robin George Andrews12 科學人新聞 NEWS SCAN 海中的高效太陽能廠 | 海底錳核自製氧氣? | 單層原子的薄膜金 | 論文警告:ChatGPT 入侵! | 青蛙三溫暖 | 繪製猛獁象的三維DNA結構 | 斑衣蠟蟬利用振動來溝通 行家領路 GUIDES 6 總編輯的話 小行星的抱怨:我們是招誰惹誰了? 文/孫維新8 科學人觀點 為象看相:長鼻皺紋解奧秘 文/曾志朗10 我是企業家,也是科學人 從文藝少女到科技領航者 ——專訪緯穎科技董事長 洪麗寗 採訪/林詠翔、整理/郭毓璞 思想漫遊 COLUMNS 23 機器思維 SQL資料庫之父:科德 (二) 文/林一平44 科學棋談 解密離子通道的人 文/張瑞棋46 媒事多科學 報導諾貝爾獎的挑戰 文/陳璽尹110 健康與科學 擺脫椅子的陷阱 文/丹維斯(Lydia Denworth)112 圖表會說話 諾貝爾獎時間脈絡 文/弗瑞澤(Sarah Lewin Frasier) 圖表/克利斯提安森(Jen Christiansen)114 知識搖籃 我們是否能以想像力來降低疼痛感? 文/黃貞祥116 從根到梢,解密樹語 整理/陳碩甫時事解析(請至 https: www.scitw.cc categories 515 )攸關心智 啟動「心流」,提升你的創造力 文/庫尼歐斯(John Kounios)羅森(David S. Rosen)專家看新聞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房間裡的大象? 文/庫柏(Marianne Cooper) 沃羅諾夫(Maxim Voronov)宇宙奧妙 火星上的人臉,源自於古代火星人? 文/彼萊特(Phil Plait)不只數學 1−1+1−1+1−1+……到底是多少? 文/莫塔(Jack Murtagh)科學焦點 北極全球種子庫揭穿 不願面對的真相 文/歐瑞斯克斯(Naomi Oreskes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科學人雜誌, 十一月
簡介 / 科學人雜誌, 十一月:從根源止你痛——不成癮的止痛藥一款新型止痛藥可阻斷疼痛訊號傳至大腦,而且不具成癮性,能否減輕大量疼痛患者無法擺脫的痛苦呢?撰文/布羅德福(Ma
誠品26碼 / 268009820511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2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小行星的抱怨:我們是招誰惹誰了?

對人類而言,小行星既是威脅也是商機。近年來研究手段日新月異,從遠觀到近取,再到當頭撞上,未來甚至會抓了富含稀土或貴金屬的小行星,存放在繞月軌道上。庶人無罪,懷壁其罪,我看未來小行星的罪還有得受的……。

文/孫維新

1905年,是愛因斯坦發表五篇論文震驚世人的「物理奇蹟年」,100年後的2005年,是全球慶祝「物理奇蹟年」100週年的「世界物理年」。

那一年的7月4日,當我正在台灣「世界物理年」的主要特展「探索物理博覽會」的展場裡忙進忙出時,接到一通電話,一家電視台邀我去上下午的現場節目,他們要轉播美國航太總署(NASA)當天要在「太空中放的國慶焰火」!
那其實不是焰火,而是在年初升空的太空船「深撞號」(Deep Impact),這艘太空船飛了半年,接近了彗星「譚普一號」,將在美國國慶當天,從太空船射出一個重達370公斤的大銅塊,直接撞向這顆彗星,估計撞擊的結果會產生一個巨大火球,爆出滿天花雨,剛好用來慶祝美國國慶!

人類幾千年來坐立不安,擔心有天彗星會撞地球導致世界末日,能夠拯救人類的想來想去只有布魯斯威利,現在人類決定主動出擊,飛往宇宙深處去撞擊彗星,這個勇氣和行為實在令人刮目相看,所以我二話不說,決定應邀上節目。

不過這家電視台也說了,不只邀請我,另外還邀請了一位占星學家,我負責講解撞擊彗星如何讓人類了解這顆彗星的疏密結構,那位來賓則負責講撞擊彗星如何影響人類未來的命運,顯然占星學家關注的層級比天文學家要高得多!

在實況轉播的攝影棚中,我持續轉譯NASA的實況畫面和說明最新進展,當我看到下午1點52分傳回的畫面,在彗核的下緣瞬間出現一顆亮點,心裡著實震撼,人類的科技真的進展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能讓一艘三米大小的太空船,在離地球1億3500萬公里遠處,丟出一個一米直徑大小的銅塊,以3萬7000公里的時速,大約是步槍子彈出口速度的10倍,奔向這顆只有六公里大小的譚普一號彗星,在這些嚴苛的條件下,竟然還能準確撞上!

這個任務的成功,不僅吸引了全球民眾的關注,讓「深撞號」任務的網站在短短兩週內就累積了60億人次的造訪量,也讓深藏在科學家心中的暴力傾向,在後續任務的規劃中顯露無遺!

天文學家對小天體的研究逐漸不滿足於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決定直接降落表面取樣。2003年5月,日本發射了太空船「獵鷹號」(Hayabusa),在2005年9月抵達了小行星「糸川」(小行星編號:25143),原本規劃要讓太空船降至表面,然後發射一枚子彈,撞擊地面噴發碎片,再由太空船的採集箱蒐集這些濺出的碎片帶回地球,這將是人類第一次從小行星取樣送回地球的任務。

然而任務規劃雖然精采,但事與願違,太空船接近彗星地表時,發射器故障,子彈沒有射出來!試了兩次都沒成功,獵鷹號太空船最終只把一個空箱子送回地球,卻讓小行星「糸川」嚇出一身冷汗。

日本人不服輸,十年磨一劍,換一顆小行星繼續嘗試,2014年12月又發射了「獵鷹二號」(Hayabusa 2),2018年6月太空船抵達了小行星「龍宮」(小行星編號:162173)。2019年4月5日,獵鷹二號接近地表,對著小行星表面發射了一顆金屬彈丸,這次子彈成功發射,撞出了大量碎片灰塵,讓太空船的樣本艙成功取樣,三個月後再試一次,又成功蒐集了不少塵土,本來還有第三次,但樣本艙已經裝得盆滿缽滿,就不再取樣,在2019年11月興高采烈調頭回家,2020年12月,獵鷹二號的樣本艙順利降落在澳洲南部的沙漠上,日本科學家宣佈這次任務從「龍宮」小行星成功取回了5.4克的塵土樣本!

這期《科學人》雜誌的〈開箱貝努小行星——12億美元的時空膠囊〉,說的就是美國NASA的類似任務「歐西里斯號」(OSIRIS-Rex)。這個任務在2016年9月發射,2018年12月抵達小行星「貝努」(小行星編號:101955),2020年10月20日歐西里斯號貼近貝努地表,噴出高壓氮氣,吹起大量砂塵,使其進入太空船的樣本艙——吹氣顯然比射子彈要溫和些!

2021年5月歐西里斯號回航,2023年9月24日樣本艙降落在美國猶他州的沙漠上,總共帶回來121克的「星塵」,任務圓滿成功。(掃描本頁右上方QR Code,即可觀看歐西里斯號接近貝努地表取樣瞬間的震撼過程。)

今年7月中旬,我帶領「太空之旅」科普學遊的40餘位台灣師生來到了舊金山的NASA艾密斯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杜龍孫(Eugene Tu)特別安排各領域研究同仁接待學員到各自實驗室參觀,其中一個實驗室的主持人告訴我們,他們剛收到來自歐西里斯號的取樣標本,正在開箱檢驗,可以讓我們一同觀看,聽了又震撼又感動!眼前攤開的細碎黑色砂粒,就是從小行星貝努取回的樣本,也正是太陽系當年形成時的原始材料,這些物質生成的時間甚至早於46億年前的各個行星!這些「星塵」在去年9月隨著歐西里斯號的樣本艙穿越大氣,落回地球,現在竟然就攤開在我們眼前!

2022年9月,NASA的「雙小行星重新定向測試」(簡稱DART,「飛鏢」之意)的太空船更是毫不客氣,一頭撞上「迪迪摩斯」雙小行星系統中較小的那一顆「迪摩佛斯」,將這個系統的互繞週期11小時55分鐘整整縮短了32分鐘,遠超過原先NASA估計的73秒鐘,可以想像這個撞擊給「迪摩佛斯」帶來的驚嚇!但這卻讓人類在改變近地小行星的方向上,累積了關鍵的知識!

從一開始的遠遠觀察、到接近表面噴氣取樣、到發射子彈濺起砂塵,到後來太空船直接撞上……。小行星不禁抱怨:我們是招誰惹誰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