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造海: 香港建筑1945-2015 | 誠品線上

营山造海: 香港建筑1945-2015

作者 薛求理
出版社 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XIAMEN INTERNATIONAL
商品描述 营山造海: 香港建筑1945-2015:二戰後至今的70年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個地位特殊的城邦城市,香港在戰後的成長軌跡既不同於英國其他殖民地的道路,又和中國內地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二戰後至今的70年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個地位特殊的城邦城市,香港在戰後的成長軌跡既不同於英國其他殖民地的道路,又和中國內地城市的發展迥然相異。這一份獨特性也烙印在城市建築由萌芽走向成熟的過程之中。《營山造海:香港建築1945-2015》一書聚焦戰後70年來香港建築的形成、機制、事件、作品和人物。介紹了戰後重建的求存拮据和1980年代的起飛輝煌,涉及公共建築、公共屋邨建設,也談到私人開發項目,同時記錄了1950年代在香港實踐的建築師以及戰後成長起來的本土代表人物的成長歷程和作品。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薛求理/博士在中國和美國從事建築實踐三十餘年,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任教。著有十本專著和百餘篇論文,包括《中國建築實踐》(Building Practice in China)(1999,2009)、《建造革命--1980年來的中國建築》(Building a Revolution: 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 (2006,2009)、《全球化衝擊:海外建築設計在中國》(2006)、《世界建築在中國》(World Architecture in China) (2010) 等書。其研究論文發表於Journal of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Research,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Habitat International, Cities等國際學術期刊和中國的《建築學報》、《建築師》、《新建築》等雜誌。其論著在海內外被廣泛引用。薛氏的研究興趣為亞洲及大中華當代建築和實踐、高密度環境的設計對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致謝前言第一篇 政府牽頭的現代化第 1 章 戰後復興 重拾秩序收拾殘局 大師規劃 1950 年代香港的轉型 創新的設計第 2 章 公共屋邨計劃城市衛生和安置難民 公屋類型演變 公共屋邨規劃 房屋協會 烏托邦的理想第 3 章 設計力量在香港大型設計公司 華人建築師 從上海到香港 培養生力軍第 4 章 公共建築香港大會堂 沙田大會堂 香港文化中心 文化博物館 海防博物館 市政大廈的突破 濕地公園第二篇 擁塞城市的特殊問題第 5 章 建築條例的演進香港建築規管起源 控制密度 小面積之擾 使高密度變得合理有效第 6 章 經濟起飛下的全球化建築怡和大廈 合和中心 香港會會所 滙豐銀行 中國銀行 力寶中心 交易廣場 太古廣場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國際機場 商場建築 全球化建築第 7 章 校園建築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學院第 8 章 本土建築師的崛起1970 年代以來 21 世紀的一代第 9 章 為高密度尋求答案綜合巨構和鐵路村莊 沙田市中心 九龍灣站 中環站 九龍站 奧運站 青衣站 東湧站第三篇 永續發展第 10 章 尋根和保護——海港、記憶到新建保衛“我們的海港” 兩個碼頭 活化利用舊建築 綠色建築第 11 章 追求卓越——走向公民建築中央圖書館和設計競賽 西九龍文化區 校園建築 城市土地的新功能 設計“香港製造”香港建築大事年表 1945—2015參考文獻插圖來源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营山造海: 香港建筑1945-2015
作者 / 薛求理
簡介 / 营山造海: 香港建筑1945-2015:二戰後至今的70年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個地位特殊的城邦城市,香港在戰後的成長軌跡既不同於英國其他殖民地的道路,又和中國內地城
出版社 / 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XIAMEN INTERNATIONAL
ISBN13 / 9787560858975
ISBN10 / 756085897X
EAN / 9787560858975
誠品26碼 / 2681247968001
頁數 / 296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2:中文 簡體
尺寸 / 23.8X17.8X1.8CM
級別 / N: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