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的故乡 | 誠品線上

薄薄的故乡

作者 王小帅
出版社 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XIAMEN INTERNATIONAL
商品描述 薄薄的故乡:先鋒導演王小帥的私人筆記,無故鄉時代的故鄉情結,獻給所有回不去故鄉的人們。◎編輯推薦●柏林銀熊獎、戛納評審團獎得主王小帥的“三線”記憶●《青紅》《我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先鋒導演王小帥的私人筆記,無故鄉時代的故鄉情結,獻給所有回不去故鄉的人們。◎編輯推薦●柏林銀熊獎、戛納評審團獎得主王小帥的“三線”記憶●《青紅》《我11》《闖入者》創作背後的真實故事●模糊的回憶、倖存的老照片、兒時的畫 、家書、劇照、幾經手改的文稿,訂成一本私人筆記。●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遷徙流變,勾畫出一代人的集體遭遇:一群沒有 故鄉的人僅以留存的記憶碎片。導演王小帥一直說不清自己是哪裡人。在上海出生4個月後,他跟隨父母來到貴陽“支援三線”,13歲因父親工作調動遷到武漢,15歲考上央美附中來到北京,23歲北影畢業後分配到福建,兩年後無片可拍的他逃離體制,開始他的“北漂”和獨立電影創作生涯。從《青紅》到《我11》、《闖入者》,他一遍遍在光影中回望他的童年所在地貴陽,作為一個“三線子弟”,他對講述和發現這段歷史有著無法釋懷的責任感。但這本《薄薄的故鄉》卻無關宏觀歷史。這本書中的文字、無意中倖存下來的老照片、兒時的素描、父母的家書等,裝訂而成的,是一個無故鄉的人的精神故鄉,是一個四口之家顛沛流離的命運。與其說它是在向讀者講述,不如說它是作者的私人筆記--在撰寫整理這本筆記的過程中,他讓自己沉浸到往事中,他發現自己不免絮叨,更加發現回憶的不可靠;他意外地找到以為早已丟失的照片和畫,驚喜地知曉了一直好奇的謎底。現在這本筆記已經完成,如一部最終剪輯而成影片,不再私有。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蘇童杜琪峰劉小東高圓圓「他用電影的方式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態度,帶給未來以無窮希望。」--美國《商業週刊》“亞洲之星”稱號授予評語「作為1990年代出現的大陸新一代導演的代表人物,王小帥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法國世界報》「王小帥透過鏡頭,描繪人在不同地域間的移動流離,從鄉村到城市、自中國到西方,顯現出他對中國社會變遷改貌的厚實觀察。」--第14屆臺北電影節「我看過這部電影《十七歲的單車》並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想他的確受到了《溫別爾托‧D》的一些影響。我覺得巴贊和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理論,他們對於長鏡頭的倡導,幫中國導演掙脫了社會主義文化所倡導的那些美學作品,《十七歲的單車》就是其中之一。」--達德利‧安德魯(美國影評人)「儘管該片情節緩慢,但卻讓人始終全神貫注。導演王小帥將會讓自己的導演之路更加開闊,因為這部影片證明,他是一個讓任何人都能信任的導演。」--雷‧本內(戛納影評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小帥中國獨立電影先鋒導演。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導演之一。生於1966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26歲的王小帥自編自導了他的首部長片《冬春的日子》(1993年),該片成為中國獨立電影開篇作之一,並於次年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此後,王小帥憑藉其強烈的個人色彩與人文關懷、堅持不懈的獨立創作精神,成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中享譽國際的標簽式人物。2001年,他憑藉《十七歲的單車》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2005年,電影《青紅》又令他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的獲得者,該片也首次把“三線建設”帶入觀眾視野。近年來,他相繼導演了電影《左右》、《日照重慶》、《我11》,並於2010年獲得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勳章。一直到最新作品《闖入者》,王小帥仍堅持不走隨波逐流的創作路線,在保持一脈相承的創作風格的同時,一方面力求電影語言的創新,另一方面敏銳捕捉時代脈搏。2014年,新作《闖入者》作為唯一一部華語影片入圍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王小帥也因此成就了第六代導演中的首位“大滿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鏡中無光湖邊青年城域邊緣電影中的鄉愁父親母親信件、日記、劇本附錄:王小帥父母回憶“三線”

商品規格

書名 / 薄薄的故乡
作者 / 王小帅
簡介 / 薄薄的故乡:先鋒導演王小帥的私人筆記,無故鄉時代的故鄉情結,獻給所有回不去故鄉的人們。◎編輯推薦●柏林銀熊獎、戛納評審團獎得主王小帥的“三線”記憶●《青紅》《我
出版社 / 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XIAMEN INTERNATIONAL
ISBN13 / 9787562489962
ISBN10 / 7562489963
EAN / 9787562489962
誠品26碼 / 2681054575003
頁數 / 288
開數 / 32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2:中文 簡體
尺寸 / 21X14.8X1.8CM
級別 / N: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