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教默照禅
作者 | 圣严法师 |
---|---|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
商品描述 | 圣严法师教默照禅:☆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默照禅,为身处世间纷扰的大众,提供了一个究竟的出路。本书是圣严法师多年来传授默照禅法的精华,为当代讲授默照禅最严谨、完整的 |
作者 | 圣严法师 |
---|---|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
商品描述 | 圣严法师教默照禅:☆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默照禅,为身处世间纷扰的大众,提供了一个究竟的出路。本书是圣严法师多年来传授默照禅法的精华,为当代讲授默照禅最严谨、完整的 |
內容簡介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 默照禅,为身处世间纷扰的大众,提供了一个究竟的出路。 本书是圣严法师多年来传授默照禅法的精华,为当代讲授默照禅最严谨、完整的著作。尤其开示的部分相当精彩,可见圣严法师接引禅众之善巧,运用禅法之灵活。 初学或对默照禅法有兴趣者,这是最完整的读本。已有禅修经验的读者,时时重温祖师语录和法师精妙的讲解,更能在解惑与陪伴中,引领您精进修行。 愿读者得到清朗与宁静,直至本地风光。 【默照禅法】——圣严法师 默照禅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禅观那样,一个次第一个次第地修。但是,默照禅法的功能是涵盖着次第禅观的。 其内容非常直接,用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掌握着不把自我意识的执着心放进去,说:「我好讨厌、我好喜欢,这个真麻烦、那个真有趣⋯⋯。」不要有这些分别执着心,只是在运作、在活动,知道正在发生什么状况,并且恰如其分地正在处理这些状况。 不做瞻前顾后的妄想思索,当下是什么便是什么,那就跟本来面目相应了,这就是默照禅。 心中无事,不受干扰——很多人都生活在梦里 默,是不要将一切现象,当成与你有关系,所以任何现象不会干扰到你,这就是「放舍诸相」。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行住坐卧,都还是有的,不是什么事都不必做了,而是心中没有什么事可以让自己牵挂的,所以默照,是承认一切都有,如果忽略现象的有,那就没有照了。 禅法是心法,主要的意思是心中不会受到任何事情干扰。一般人总是思前想后,不断回忆着过去,总觉得许多机会没有好好把握,或念着曾经做过的事、发过的财、出过的锋头;这一生不是在悔恨,就是在陶醉之中度过。要不然就是忧虑担心着未来会发生什么状况,或者事情未到,就提前高兴着美梦成真。 梦,在想象之中总是太过美好了,很多人都是生活在梦里,但是,一些空洞的梦想,对心理是负担,对时间则是浪费。所以要「放舍诸相,休息万事」,让我们在用方法时只有「当下,当下……」,有了任何经验就是「放下,放下……」,同时不断地继续用方法。 这个方法练好的话,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不论是夫妻吵架,或者跟长官、同事之间有冲突,都是清清楚楚,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心不会产生痛苦、怨恨、混乱、烦恼。(摘录) 【解构时代的重新建构之道】——杨蓓 推荐序 这不是一个安静的时代,纷乱歧异、亢奋低迷......,太多的冲击,让现代人压力丛生。默照禅法,为这个乱世提供一个究竟的出路。本书除了介绍默照禅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师父用各种角度的说明、譬喻,来协助禅众掌握修习默照禅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的本身,即是默照、即是空观。 例如:「不除妄想,不求真」;一旦有了「除」或「求」的念头,都与默照不相应,于是修行,不求开悟,也不害怕开悟。修行的时候,就只剩下单单纯纯的「默」与「照」,矛与盾都放下了,只剩下方法;到头来,连方法也不见了。这让我想起师父对空观的阐释:「不偏左,不偏右,也不执中。」这种态度,正是默照的处世智慧,也是现代人自心困顿的解脱之道。 有人会说,这样的处世智慧太难了,要何时才能修成?师父用幽默的譬喻告诉众人:动物因为没有前念、后念,所以对「当下」最敏锐,因此,常能预知灾难的来临。所以连「太难了」这一念都是妄念。不论修行或日常生活,如能法住法位,何来「偏」与「执」呢?(摘录) ☆ 圣严法师教默照禅 # 默照禅的修行方法与阶段、关键与问题 # 禅修之真实情境的回应 # 日常生活中的默照 # 长芦宗赜〈坐禅仪〉讲要 #《宏智禅师广录》、〈坐禅箴〉讲要
作者介紹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1930〜2009年)圣严法师1930年生于江苏南通,1943年于狼山出家,后因战乱投身军旅,十年后再次披剃出家。曾于高雄美浓闭关六年,随后留学日本,获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75年应邀赴美弘法。1989年创建法鼓山,并于2005年开创继起汉传禅佛教的「中华禅法鼓宗」。圣严法师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国际知名禅师,曾获台湾《天下》杂志遴选为「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丰富,中、英、日文著作达百余种,先后获颁中山文艺奖、中山学术奖、总统文化奖及社会各界的诸多奖项。圣严法师提出「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主张以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三大教育推动全面教育,相继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文理学院、僧伽大学等院校,也以丰富的禅修经验、正信的佛法观念和方法指导东、西方人士修行。法师着重以现代人的语言和观点普传佛法,陆续提出「心灵环保」、「四种环保」、「心五四运动」、「心六伦」等社会运动,并积极推展国际弘化工作,参与国际性会谈,促进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伦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宽阔胸襟与国际化视野,深获海内外肯定。
產品目錄 编者志 推荐序(杨蓓) 第一篇 默照禅法 壹、默照禅的旨趣 ──照见本来面目,体现本地风光 一、什么是「本来面目」? 二、何谓「本地风光」? 贰、修行默照禅法 一、方法 二、态度 三、要领 四、默照禅与次第禅观的同异 参、步上修行之道 一、基本观念 二、增上(四种基础条件) 三、保任(四种辅助法门) 四、长养 第二篇 象冈默照禅十开示 第一天晚上〈报到日〉:放松放下,准备用功 一、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二、保持新鲜的感觉 三、只在当下 第二天早上:默照的基础观念与方法 一、观念与方法并行 二、何谓默照? 三、以五停心、四念住为基础 四、体验呼吸,珍惜生命 第二天晚上:超越对立,有无双泯 一、不受影响,随时回到方法 二、不思善,不思恶 三、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四、念念系在方上法 第三天早上:随息法与只管打坐 一、改变偏差即是修行 二、只管打坐 三、随息观 第三天晚上:真正的修行是心中无事 一、选佛场 二、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 第四天早上:心无所求,安住在当下 一、无所求的态度 二、放下执着,放下烦恼 三、好好把握现在 四、身心都在打坐 第四天晚上: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一、天地万物皆在说法 二、以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 三、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第五天早上:开悟与默照禅法 一、何谓开悟? 二、「无我」的观念最重要 第五天晚上:集中心、统一心、无心 一、放舍诸相,休息万事 二、统一心的三种境界 三、放舍一切,便是悟境现前 第六天早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心中无事,不受干扰 二、止于一念不是无心 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第六天晚上:惭愧、忏悔法门/无相、无我 一、以惭愧、忏悔礼拜来安心 二、用心法练心 三、不动是默,清楚是照 四、历历妙存,灵灵独照 第七天早上:禅修应具备的基本佛教知识 一、佛法的基本原则──「三法印」 二、佛法的变迁 三、佛教的传播 第七天晚上:解脱乐、护法神 一、解脱乐胜于世间乐、定乐 二、不期待护法神 三、踏实用方法 第八天早上:直观与空观 一、不分内外 二、不起对立 三、直观与空观 第八天晚上:以恒常心用功不急求开悟 一、揽之不得,不可名其有;磨之不泯,不可名其无 二、以恒常心修行 三、悟不等于解脱 第九天早上:发出离心与菩提心 一、佛法与其他宗教不共的观念 二、出离心与菩萨道 第九天晚上:以感恩、回向心面对顺逆因缘 一、感恩心 二、分享修行利益就是回向 第十天早上〈圆满日〉:结束是另一阶段修行的开始 一、将方法带回日常生活中 二、发菩提心 第三篇 英国韦尔斯默照禅七开示 壹、什麽是默照禅 贰、宏智正觉禅师默照禅 一、〈坐禅箴〉 二、《宏智禅师广录》 第四篇〈坐禅仪〉讲要 一、坐禅须发心 二、善调诸事 三、安乐法门 四、禅定是急务 附录 〈坐禅仪〉 长芦宗赜
書名 / | 圣严法师教默照禅 |
---|---|
作者 / | 圣严法师 |
簡介 / | 圣严法师教默照禅:☆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默照禅,为身处世间纷扰的大众,提供了一个究竟的出路。本书是圣严法师多年来传授默照禅法的精华,为当代讲授默照禅最严谨、完整的 |
出版社 /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
ISBN13 / | 9789575988333 |
ISBN10 / | 9575988337 |
EAN / | 9789575988333 |
誠品26碼 / | 2681835487006 |
頁數 / | 28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2:中文 簡體 |
尺寸 / | 21X15X1.4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05g |
最佳賣點 :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
默照禅,为身处世间纷扰的大众,提供了一个究竟的出路。
本书是圣严法师多年来传授默照禅法的精华,为当代讲授默照禅最严谨、完整的著作。尤其开示的部分相当精彩,可见圣严法师接引禅众之善巧,运用禅法之灵活。
自序 : 【编者志】
同时传承了中国禅宗临济(话头禅)与曹洞(默照禅)两个法脉的圣严法师,早期,是以教导数息观以及参话头为主,但是到了一九八○年,开始在禅修期间指导默照禅法,并且从一九九八年开始,陆续举办专修默照的禅七、禅十、禅十四、禅四十九。至今,圣严法师已亲自主持超过十次以上的密集默照禅修活动,受益者不计其数,然而法师却迟迟未有一完整讲授默照禅法的专书。因此本书的出版,可谓圆满了各界多年来的殷切期盼。
由于圣严法师每次禅修期间的开示,都会依据参与禅众的程度,以及现场问答互动的状况而有所不同。也就是中心主旨不变,内容或有雷同,但讲授的风格、角度却相当多样,由此也看出法师接引禅众之善巧,运用禅法之灵活。因此,本书也特别收录了三次禅期的开示,以期读者能从法师所开的不同的「门」进入,而又门门相通。
这三部分,分别为:
一、默照禅法:为二○○一年五月默照禅十四期间上午的开示,由于内容层次特别分明、严谨,为历年来之少见,编者又重新加以归类整编、补充数据,使其更为完整,堪称修行默照禅法的最佳指导手册。
二、象冈默照禅十开示:为二○○二年六月间的默照禅十全程开示内容。此次开示中,圣严法师充分展现禅师的机用活泼,期间有不少信手拈来的小故事,甚至就是禅修当天、当场发生的事件,法师的响应敏捷而睿智,却又幽默风趣,读来尤其令人拍案叫绝。
三、〈坐禅仪〉讲要:圣严法师曾多次讲解过〈坐禅仪〉,足见其重视的程度。本文讲于二○○一年十二月的默照禅十期间,以消文释义的方式说出,是〈坐禅仪〉最完整的诠释。
本书是圣严法师多年来传授默照禅法的精华,希望透过本书,读者在一窥禅门堂奥之余,也能真正走入禅堂,开始禅修,亲身体验实证默照禅法,并将禅法的观念与方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人间,带来安定的力量与真正的平安。
编案:二○一九年版收录〈英国韦尔斯默照禅七开示〉一文,目次亦随之调整,原第三篇之「〈坐禅仪〉讲要」改为第四篇。
推薦序 : 【推荐序:解构时代的重新建构之道】杨蓓
这不是一个安静的时代。纷乱、歧异、虚拟、亢奋、低迷……,太多的冲击,让现代人压力丛生,心神始终不知何处安置,对于自心的澄澈、清朗、宁静,往往于追逐中益形缘木求鱼。由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现代人需要的不只是养生、练气或心理治疗,而是一套足以安身立命的生命智慧和处世哲学。
默照禅法,为这个乱世提供了一个究竟的出路。否则圣严师父不必以高龄之身仍然风尘仆仆地于世界各地带领禅七,遍洒默照禅的种子,也不会所到之处,毫无东方文化背景的禅众,如此迫切地渴望师父的教导。
有幸参与过十来次师父带领的默照七、默照十、默照十四,也有幸率先阅读了这本由默照禅修开示所汇整出来的《圣严法师教默照禅》,边读边回味,脑海中还不时忆起禅堂中师父开示时的领会、开怀、羞惭与感恩。纵然,有些内容已经一听再听,但是仍然如醍醐灌顶,如夜路明灯,让心再次回到明静。
其中最精妙之处,莫过于师父总在开示中让人不论在修行过程,或生活历练的夹缝中,指出一条明路。
其实,修行过程中,困顿常来自于自相矛盾,例如:「想要」精进,却妄念不断;「想要」开悟见性,却又留恋执着;「想要」绵密用功,却又落于紧抓或者放逸;「想要」放舍,却又贪着坐一炷好香。日常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常常想要的太多,而忘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于是追逐了半天,尚且不知自己在兜圈子,原地打转,久而久之,焦虑、忧郁一一现形。
书中,除了介绍默照禅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师父用各种角度的说明、譬喻,来协助禅众掌握修习默照禅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本身即是默照、即是空观,这正是师父为现代人指出的这条明路。
例如:不「除」妄想,不「求」真;一旦有了「除」或「求」的念头,都与默照不相应,于是修行,不求开悟,也不害怕开悟;又如:散乱心、集中心、统一心到无心,是修习过程中,「心」的变化阶段,但这些阶段是自然发生的,不是刻意进行的,甚至默照修行方法的次第,都不是作意的,那么修行的时候,就只剩下单单纯纯的「默」与「照」,于是「矛」与「盾」都放下了,只剩下方法,到头来,连方法也不见了。这让我想起师父对「空观」的阐释:「不偏左,不偏右,也不执中。」这种态度,正是默照的处世智慧,也是现代人自心困顿的解脱之道。
有人会说,这样的处世智慧太难了,要何时才能修成?师父用幽默的譬喻告诉众人:动物因为没有前念、后念,所以对「当下」最敏锐,因此,常能预知灾难的来临。所以连「太难了」这一念都是妄念。不论修行或日常生活,如能法住法位,何来「偏」与「执」呢?
而在禅堂中,师父总是拥有如神通般的敏锐,对禅众做出适时切中的开示,来解惑、引导,所以本书中所呈现的各种主题顺序,其实都是按当时禅众的修行历程而显现。若以象冈默照禅十为例,读者不妨对照一下自己的禅修经验,当能体会出经验丰富的明师,如何在默照中体察出百多位禅众的心路历程:有时解惑,有时陪伴,有时提点,有时引领,有时警惕;这是何等深广的明与知。所以,默照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而是什么都恰如其分地有了。
本书中涵盖三大部分,读者可能会发现:〈坐禅仪〉是最精简的提要,〈默照禅法〉十分实用,而〈象冈默照禅十开示〉却善巧地与禅修历程融合。这三部分目标一致,却有不同的风貌,以便引导不同需求的禅修者,这是编者的用心良苦,希望所有的人均能受益。
有人说,这是一个什么都在解构的时代,也是一个什么都需要重新建构的时代。就如同师父在开示中,为现代人所关心的「爱」与「快乐」理出脉络时,师父将古老的佛法与现代人的生活,又有层次地扣在一起了。每每坐在禅堂中聆听师父开示时,默思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心中不免生起一些憧憬:当人人的心中建构起默照的清流时,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
多说无益,打七去吧!
內文 : 【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
「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这两句话,是默照禅的开创者—宏智正觉禅师所说,指的就是默照。「不触事而知」,是对一切状况都很清楚,但是不要将它当成一回事,这些状况跟你没有关系。事,就是状况,环境里的人与事的状况,自己内心和身体产生的状况,很清楚的知道是有的,但是跟你没有关系。
这似乎是很奇怪,自己的想法跟身体上的感觉,怎么会跟自己没有关系?没有错,是有关系,但是不要在乎它,这就是默;很清楚知道有这个状况,是照。状况发生还是要处理,但是不必说「我」在处理,处理事就只是在处理事,那就不会生气烦恼了。
有一位已经往生的老教授,过去常常在我们纽约禅中心演讲,当他得了癌症有人去探望时,他就侃侃而谈地告诉访客说,这个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是什么状况,将来会变成什么状况,害了这个病要如何去治疗。去探病的人跟我说:「师父!这位教授满奇怪的,他介绍他的病情时,好像是在讲别人,没有感觉到是他自己得了病。」这就是「不触事而知」的例子,事情他是清楚地知道,然而并没有将这桩事看成与自己有那么严重的关系。
诸位现在用默照的方法,多半能够做到这一步: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现在生活的环境,都很清楚、明白;知道环境内有噪音,或者气温很凉、很热;自己很快乐、很不快乐,很舒服、很不舒服等状况,你都知道,但是不要再起第二念:「这是『我』。」要将情况客观化;有这桩事,但不是「我怎么得了,我怎么得了……」,这样想就会很痛苦,照也照不清楚,默也没有默。
如果能够照、能够默,这桩事我晓得,但跟我没有什么关系。能对自己的妄念、身心状况、自己的个性以及种种问题,知道得很清楚,随时修正它,这就是修行。否则知道自己有那么多的缺点,于是自怨自艾、自悲自责,这就不是在修行了。
「不对缘而照」,「对」的意思是攀缘,「缘」的意思是对象;自我和对象产生纠缠不清的状况就是「对缘」。「不对缘」是指不将任何对象当成是「我的」对象,既然没有对象,「我」就不存在,「我」不存在,烦恼也就不存在。
最近遇到一位菩萨告诉我,有个男孩子见到另一个女孩子时,一见面就对她说:「我跟妳有缘。」女孩子被他吓了一跳,他要缘人,人家却不缘他。从此以后,这个男孩子就神魂颠倒,日思夜想,老是想着这个女孩子跟他有缘,后来女孩子一害怕就去报警,要求警方保护,最后这个男孩就被带到警察局去了。这个男孩子就是在「对缘而照」,晓得有这个对象,不断地追,那是烦恼;如果「不对缘而照」,知道有这么一个女孩,可是不一定跟自己有什么关系,那就不会惹出这么多问题了。
当我们打坐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状况出现,没有状况反而是很奇怪的。坐着的时候,眼睛会看到地板上的图案,耳朵会听到飞机的声音,身体会流汗,也会有一些痛和痒,或者心中想着隔壁的人坐下去、站起来的样子有点怪怪的……,凡此种种都是缘,在环境里一定有缘的存在。
除此之外,自己内心的念头也是一种缘,譬如:「刚才想到一件想了很久都想不到的事,真可惜,没有用笔将它记下来,再想想看那究竟是什么?」这一下子,就变成老是在妄想里,刚才就是在妄想,现在又再追踪那个妄想,妄想加妄想,在妄想中打滚,这就是「对缘」。
不对缘,就是不论是心里想的、身体上感觉到的、环境里面所有的一切,跟我没有关系,不把它当成是我的对象,不去注意它,我只晓得我用我的方法,这就是「不对缘而照」。
曾经有位菩萨在打坐时,不断注意着前面女孩子的背,坐了一天之后这位菩萨要求换位子。我问她这个位子有什么不好?她说:「前面那个女孩子的背歪歪的,我老是想去纠正她。师父说过打坐的姿势要正确,这个女孩子坐得歪歪的,但是我又不能讲话,我坐在她背后,看到她那个样子,我很难过,好像我的样子就和她一样。」这就是「对缘而照」了。
禅修期间,不仅其他人跟自己没有关系,连自己的前念与后念、自己的身体状况,都跟自己没有关系,这样子才会坐得安定,这叫作「不对缘而照」。否则缘太多了,老是在攀缘,攀过去缘,攀未来缘,攀当前的缘,这叫作多管闲事,这不是闲道人而是忙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