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為紀念鋼琴大師李希特逝世十周年,Philips與Decca兩大廠牌聯手整理旗下李希特的經典演出紀錄,發行一系列紀念專輯,自2007年中至2008年初陸續出版,其中許多錄音都是首度以中價位發行。大師李希特一向不喜歡在錄音室錄音,因為他認為音樂會的錄音最真誠,也最具生命力,因此系列中多為現場錄音。顧爾德(Glenn Gould)稱他為「這個時代最強的音樂交流者」,而只有在音樂會上,李希特的音樂天才才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其忠於樂譜的演奏,深思及巧思後的詮釋,以及全面性的技巧,令許多不求甚解的泛泛演奏家折服,也因而榮登偉大演奏家的行列。這兩張CD收錄的是原以「李希特在維也納」為名發行的1989年維也納山葉中心的現場錄音。李希特做為20世紀最偉大鋼琴家給予後代最大的貢獻之一,就在他以出色的天份所詮釋的這些20世紀鋼琴音樂。他是普羅高菲夫第7號鋼琴奏鳴曲的首演人,普氏也將他第9號鋼琴奏鳴曲呈現給李希特。這讓李希特擁有詮釋普羅高菲夫奏鳴曲的權威地位,但李希特從不以此自滿,反而因為這樣的經驗,讓他堅信,演奏家只能是執行者,要完整無誤地執行作曲家意圖,不能妄加一絲樂譜所沒有的指示。他不能主宰音樂只能溶入其中。他也說自己雖然不是笨蛋,但不知是因為軟弱或是怠惰使然,讓他沒有思考的天份,於是只能選擇反射作曲家的思維,就像鏡子一樣。89年這一年李希特只開了22場的獨奏會,本輯中的這些曲目他會和舒伯特的奏鳴曲等浪漫曲目穿插在一起,但是在巡迴到像巴黎、倫敦和維也納這樣大都會的獨奏會時,他則會排出整場的20世紀曲目,或許是因為他相信都會區的觀眾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自許,能夠接受這樣清一色現代曲目的緣故。李希特對於自己要求極嚴,不像大部份鋼琴家到晚年都只彈奏年輕時拿手的曲目,李希特一直到死前最後一刻在床上都還在學新的樂曲。即使到八○年代後期開這場獨奏會的當時,他也還在學布拉姆斯和德布西的作品。而也因為這樣,他獨奏會所排出來的曲目是所有頂尖鋼琴家中最廣的,這部份原因也是來自他擁有極好的記憶力,不過他因為在七零年代舉行獨奏會時發生了幾次突然的忘譜事件,讓他堅持從那以後演奏會時眼前一定要有譜,才有安全感,儘管是這樣,李希特的曲目夠他開80場曲目完全不重覆的獨奏會,而且因為他經常挑選其他鋼琴家少彈奏的曲目,更讓這些曲目顯得可觀。而像本片這樣整場20世紀鋼琴曲目而又能夠座無虛席的獨奏會,20世紀鋼琴家中沒有幾位能夠達成,這全仰賴李希特獨特的詮釋魅力,而他也沒有濫用這份魅力,反而把握了機會,向許多排斥現代曲目的觀眾們,介紹這些難得聽到的樂曲。01-03 | Webern: Variations, op.27 01-04 |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2 in D minor, op.14 02-04 | Bartók: 3 Burlesques, Sz47 05 | Stravinsky: Piano Rag-music 05-06 | Szymanowski: 2 Métopes, op.29 06-07 | Shostakovich: Prelude and Fugue in C minor, op.87 no.20 07-11 | Hindemith: "1922 " Suite for Piano, o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