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essor Dowell's Head
作者 | Alexander Beliaev |
---|---|
出版社 |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陶威爾教授的頭顱 (第3版):◎「別利亞耶夫被譽為俄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小說作家,這位寫作數十年的瘋狂科學家,震撼了美國當代的讀者」──美國《柯克斯書評》◎本書創造了一 |
作者 | Alexander Beliaev |
---|---|
出版社 |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陶威爾教授的頭顱 (第3版):◎「別利亞耶夫被譽為俄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小說作家,這位寫作數十年的瘋狂科學家,震撼了美國當代的讀者」──美國《柯克斯書評》◎本書創造了一 |
內容簡介 「別利亞耶夫被譽為俄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小說作家,這位寫作數十年的瘋狂科學家,震撼了美國當代的讀者」──美國《柯克斯書評》本書創造了一個充滿科學與幻想的世界,帶領讀者思考「科技發展」與「道德倫理」之間的矛盾、衝突,並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 三樁意外,三顆頭顱,三次生死之間的探索只剩一顆頭顱活著,人還算是人嗎?能不尊重個人意願就進行醫學實驗嗎?人若只剩下頭顱思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陶威爾教授是一位致力於器官實驗的科學家,有一天氣喘發作,當他再度醒來時,發現自己居然只剩下頭顱……柏麗克是在酒吧駐唱的歌女,在流氓火拚時被流彈擊中,當她恢復意識時,發現自己已經成了一個沒有身體的女人……杜馬離鄉背井到城市當建築工人,不幸出了車禍,當他再度睜開雙眼,發現自己已經和健壯的身體分離了……羅蘭受雇於柯恩教授,她的工作就是照料只剩下頭顱的陶威爾教授、柏麗克和杜馬,當她發現陶威爾教授原來是被柯恩設計陷害,柏麗克和杜馬因為失去身體而鬱鬱寡歡,而柯恩野心勃勃地想要進行更複雜的器官實驗時,她該如何保護,甚至拯救這三個科學的「俘虜」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Alexander Beliaev)俄國科幻小說作家,一八八四年生於俄國西部的斯摩棱斯克,大學時唸法律,後來又進了音樂學院。一九○六年於法律學院畢業並開始從事律師工作,一九一四年離開法律界,專心致力於寫作。他從事過各種工作,在劇院畫過布景,當過圖書管理員,寫過文章,十月革命後又從事多年的兒童教育工作,喚醒了他的想像力,漸漸成為一名狂熱的幻想家。所著之《陶威爾教授的頭顱》、《飛天少年》、《人魚王子》等小說,在俄國皆深受讀者歡迎。在一九四二年納粹攻占蘇聯期間,逝於聖彼得堡南方的普希金鎮中。■譯者簡介沙永玲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業,曾任聯合報編輯,並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翻譯獎。現任天衛文化及小魯文化執行長,編輯作品多獲肯定。近年來專注為小朋友精挑細選世界一流繪本。
產品目錄 導讀 不容錯過的經典科幻小說/葛琦霞這本書是誰寫的?國際書評認識一下故事裡的靈魂人物第1章 頭顱是活的!第2章 禁開龍頭的秘密第3章 意外死亡?謀殺?第4章 大城市的犧牲品第5章 頭顱們的生活第6章 軟禁第7章 找到屍體第8章 柏麗克的復生第9章 逃跑的展覽品第10章 再度登臺第11章 神祕女子第12章 揭開祕密第13章 去巴黎第14章 再次逃跑第15章 又失去了身體第16章 杜馬的第二次死亡第17章 密謀第18章 失敗的發表會第19章 最後一面延伸思考聽聽他們怎麼讚美這本書
書名 / | 陶威爾教授的頭顱 (第3版) |
---|---|
作者 / | Alexander Beliaev |
簡介 / | 陶威爾教授的頭顱 (第3版):◎「別利亞耶夫被譽為俄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小說作家,這位寫作數十年的瘋狂科學家,震撼了美國當代的讀者」──美國《柯克斯書評》◎本書創造了一 |
出版社 / |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2118689 |
ISBN10 / | 9862118687 |
EAN / | 9789862118689 |
誠品26碼 / | 2681697152005 |
頁數 / | 19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0.9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只剩一顆頭顱活著,人還算是人嗎?
能不尊重個人意願就進行醫學實驗嗎?
人若只剩下頭顱思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陶威爾教授是一位致力於器官實驗的科學家,有一天氣喘發作,當他再度醒來時,發現自己居然只剩下頭顱……
導讀 : 不容錯過的經典科幻小說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
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科幻小說是以科幻為題材的小說。提到科幻小說,腦海裡馬上浮現的作家,當屬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和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還有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
三位科幻小說家的風格各異。凡爾納的作品有濃濃的冒險意味,作品《環遊世界八十天》、《海底兩萬哩》都有此特質;威爾斯則開啟科幻小說「反烏托邦」的主題,如《時間機器》、《世界大戰》,均有哲理存在;阿西莫夫則在「機器人」系列提出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更將科幻小說內容推至浩瀚無垠的宇宙太空世界。
俄國的亞歷山大.羅曼諾維奇.別利亞耶夫,則是不可小覷的科幻小說作家。他的作品有《陶威爾教授的頭顱》(一九二五年)、《人魚王子》(一九二八年)等。《人魚王子》和《陶威爾教授的頭顱》曾在一九六七年和一九八四年被改編成電影。
別利亞耶夫的作品兼具凡爾納的冒險風格以及威爾斯的哲理特性,足以和兩位大師相比。這本《陶威爾教授的頭顱》便是他最知名的作品。
只要打開《陶威爾教授的頭顱》一書,絕對會被情節吸引,無法自拔。
在文學方面,這本書有以下令人激賞之處:
一、人物塑造特殊
一本小說的成功,人物塑造功不可沒。這本書中,有悲劇人物陶威爾教授,他只剩下一顆頭顱,只能無助地被柯恩擺布;柯恩教授無疑是反派角色,他外科手術技術好,為了醫學的進步而不擇手段;而羅蘭就是書中創造的天使。她勇敢、溫柔,對陶威爾的遭遇深感同情,對柯恩的行徑深惡痛絕。柏麗克與杜馬的出現,也是書中精采之處。柏麗克雖愛美愛玩,但從小接受宗教思想,行為與思想不斷產生衝突。而杜馬否定靈魂存在,對自己的頭顱玩了個憋氣的死亡遊戲,最終死亡,一直都沒有等到可以移植的身體。這些人物各有其獨特性格。
二、情節張力
為了要讓頭顱移植的手術成功,柯恩不惜割下猝死的陶威爾教授頭顱,又得到杜馬和柏麗克的頭顱,只要他找到適合的身體,手術一旦成功,柯恩將獲得醫學界無上的榮耀。但他令人髮指的行為,讓讀者緊追不捨,就是想看到柯恩最後是否得到報應。這種張力,是本書成功之處。
三、文句生動
書中有諸多描述,表達一顆頭顱不能移動的無奈。例如:陶威爾教授告訴羅蘭「一隻甲蟲飛進來,我只能看著牠越爬越近,爬上了鬍子、嘴脣、鼻子、眼睛,最後爬到額頭,我面對這渺小的敵人,卻無能為力……」還有描述柏麗克的手術成功,慢慢獲得生機的細節,都是這本書精采之處。
四、對比強烈
有人物的對比,包括陶威爾教授的溫和寬大對比柯恩的自私貪婪;有行動的對比,如只剩一顆頭顱活著對比行動自如的人的生活;有才能與品格的對比,像外科手術技巧精妙對比人性的低劣等。值得玩味再三。
雖然目前離作品問世將近一百年,但書中的哲理仍值得推敲:
只剩一顆頭顱活著,教授還算是人嗎?
究竟要犧牲個人來成就醫學進步?還是尊重個人生存但延遲醫學發展?
能不尊重個人意願便進行醫學實驗嗎?
人若只剩下頭顱思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直至今日,肢體移植和頭顱存活的情節也十分大膽。它不單探討了一項醫學技術,更涉及貪婪、慾望、倫理與生命價值。雖然目前肢體移植已完全可行,但頭顱存活仍是科學界難以想像的事。就算書中所有想像都得以實現,也絲毫不會影響這部作品撼動人心的魅力,因為作者創造了矛盾與兩難,表現善惡的對立,透過科學與幻想,編織出令人無法忘懷的故事。
打開它,閱讀它,享受它,思考它,隨著作者精采的文筆,展開想像的翅膀,便會走入一個奇幻又深具科學知識的世界,將帶給讀者一場驚心動魄、汗水淋漓又高潮迭起的閱讀體驗。這是本不容錯過的科幻小說,不僅人物塑造精采,想像畫面震撼,情節具戲劇張力,主題更值得我們深思。在眾多科幻小說裡,這是本讓人印象深刻的傑作。
內文 : 這本書是誰寫的?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Alexander Beliaev) 是俄國科幻小說作家,一八八四年出生於俄國西部的斯摩棱斯克,大學時唸法律,後來又進了音樂學院。一九○六年於法律學院畢業,並開始從事律師工作,一九一四年時離開法律界,並專心致力於寫作。他從事過各種工作,在劇院畫過布景,當過圖書管理員,也寫過文章,十月革命後又從事多年的兒童教育工作,喚醒了他的想像力,漸漸成為一名狂熱的幻想家。他的作品包括《陶威爾教授的頭顱》、《飛天少年》、《人魚王子》等小說,在俄國皆深受讀者歡迎。在一九四二年納粹攻占蘇聯期間,逝於聖彼得堡南方的普希金鎮中。
三十歲時,時值壯年的別利亞耶夫患上了脊椎結核病,疾病癱瘓了他的身體,使他被禁錮在病床上好幾年,卻同時也激發了他的想像力,使他走向科幻作品之路,於一九二五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陶威爾教授的頭顱》,小說中描寫沒有身體的頭顱「只能思考卻不能移動身軀」的靈感來源,即是他臥病在床的生命經驗,之後短短幾年內,他一共創作了十七部長篇科幻小說,他的作品也被譽為俄國科幻小說的經典。
認識一下故事裡的靈魂人物
陶威爾教授
一位醉心於器官實驗的外科醫生,有天氣喘發作,醒來時卻發現自己只剩下頭顱。
柯恩教授
陶威爾教授的助手,個性自私自利,企圖利用陶威爾的研究成果,來建立自己的學術名聲。
瑪麗.羅蘭
醫學系畢業生,因家境貧窮而到柯恩教授的工作室當助手。
柏麗克
柯恩教授從停屍間弄來的頭顱,生前是酒吧的歌女,個性天真爛漫、愛慕虛榮。
杜馬
柯恩教授從停屍間弄來的頭顱,生前是工地的工人,相當不適應沒有身體的生活。
阿爾多.陶威爾
陶威爾教授的兒子,個性沉穩,為人中規中矩。
阿爾曼.拉利
阿爾多.陶威爾的至交好友,是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
瑪爾達
柏麗克的好朋友。
日昂
瑪爾達的丈夫,也是柏麗克的好朋友。
第一章 頭顱是活的!
趁柯恩教授看著推薦信的時候,羅蘭飛快地打量一下這間辦公室。
好陰暗的房間呀!壁紙是深色的,窗簾也是深色的。昏黃的燈光下,只看見那張堆滿書籍、手稿和校稿的書桌,朦朧之中,還勉強分辨得出幾件黑橡木家具的輪廓。
牆上的老掛鐘正滴滴答答地來回擺動,柯恩教授的眼珠也正像鐘擺一般──一左一右、一左一右,一行一行地把信看下去。柯恩教授和這間辦公室的格調,實在太像了!他那沉穩高大的身軀,彷彿也是用橡木雕出來的;他那高聳,呈直角的鼻子,長方形的眼眶和嘴巴,再加上四四方方、向前翹起的下巴,使他的臉看起來像雕刻出來的面具。
「我需要一名助手。您是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嗎?那太好了!薪水是一天四十法郎,供早餐與午飯。不過我有一個條件……」
柯恩教授用他那乾巴巴的手指,在桌子上戳了一下,提出了一個任誰也意料不到的問題:
「您能保持沉默嗎?女人總是愛說話。您是女人,太糟了,再加上您長得很美,這就更不好了。」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可大了,美女是雙料的女人。也就是說,美女的缺點是一般女人的兩倍。而且,您可能有丈夫、男朋友或是未婚夫,那就什麼祕密都保不住了。」
「不過……」
「沒有什麼『不過』,您必須像魚那樣沉默。對於在這兒所看到,以及所聽到的一切,您都必須保持緘默。可以接受這樣的條件嗎?這些事應該事先聲明,因為違反約定,將給您帶來非常不愉快的後果。」
羅蘭既感到為難,又感到好奇……
「我同意這項條件,只是在這裡的事……該不會……」
「您是想說,有沒有犯罪行為嗎?這您大可以放心,而且絕對不會有什麼責任連累您……您的精神正常嗎?」
「我很健康……」
柯恩教授點點頭,並按了按電鈴的按鈕。
門無聲無息地開了,一個黑人走了進來。在昏暗之中,羅蘭只看見他黑得發亮的面孔與一雙眼睛。至於他黑色的頭髮和衣服則和門後融成一片,怎麼也分不清。
「約翰!帶羅蘭小姐去實驗室。」
黑人點了點頭,請羅蘭跟隨他走。
羅蘭被帶進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房間。
電燈開關喀嚓一響,明亮的燈光照滿了室內。羅蘭不禁瞇起眼睛來,在昏暗中待了半晌,這裡雪白的牆壁明亮得叫人睜不開眼睛……盛著晶亮醫療用具的玻璃櫃子閃閃發光,那些從沒見過的鋼質和鋁質的機械閃著森冷的寒光,擦得雪亮的銅器上則泛出暖烘烘的黃光。另外還有各種管子、曲頸瓶、玻璃缸……一切都是玻璃、橡膠、金屬的……
房間正中央有一張大解剖臺,旁邊放著一個玻璃箱子,箱子裡有一顆正在跳動著的人的心臟,有一些管子從這顆心臟上通到其他的瓶瓶罐罐裡去。
羅蘭扭過頭來,向四處張望。突然,她看見一樣東西,使她像受到電擊般全身顫抖──
有一個人的頭顱,一顆沒有身軀的頭顱正望著她。
這顆頭固定在一塊矩形玻璃板上。玻璃板有四條閃閃發光的金屬支柱。割斷的動脈和靜脈上連著管子,通到罐子裡去。一根較粗的管子從喉嚨裡伸出,跟一個大玻璃缸連接起來。玻璃缸和那些罐上都裝著開關、壓力表、溫度表和一些羅蘭不認識的儀表。
人頭用關懷而感傷的眼神望著羅蘭,眨動著眼皮。這顆脫離身體的頭顱,正過著獨立、有知覺的生活,這是無庸置疑的。
儘管眼前的景象讓人觸目驚心,然而羅蘭仍舊看得出,這顆頭顱很像不久前去世的著名外科專家陶威爾教授。這位學者以使器官復活的實驗而聞名,羅蘭曾聽過好幾次他生動精采的演講。她清楚地記得他……不錯,這正是陶威爾教授的頭,只是瘦了些,太陽穴和面頰凹了進去,眼睛深陷入眼眶,白皙的皮膚添上一層木乃伊般的暗黃色調,然而眼眸深處仍是有生命、有思想的。
羅蘭像中了魔似的,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那對湛藍的眼睛。
頭顱無聲地動了動嘴脣。
羅蘭再也受不了,她幾乎要昏了過去。那個黑人一把扶住了她,把她領出了實驗室。
「這真可怕,真可怕……」羅蘭邊說邊倒在圓椅上。
柯恩教授默默地用指頭在桌上敲著。
「請問,這顆頭難道是……」
「陶威爾教授嗎?不錯,這正是他的頭。我可敬的、已故同事陶威爾的頭。我使這顆頭恢復了生命。遺憾的是,我只能使頭恢復生命,不能一下子學會把整個身體都復活,可憐的陶威爾得了不治之症。臨終時,他立下遺言,把身體捐獻出來,好進行我和他兩人一起做的醫學實驗。他說:『我畢生貢獻給了科學,讓我的死也為科學服務吧。我寧願自己的屍體供科學界朋友研究,也不願讓它餵墳裡的蛆。』於是我就接受了他的身體。我不但復活了他的心臟,還恢復了他的意識,復活了一般人所說的『靈魂』。這有什麼可怕呢?讓死人復活,不正是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嗎?」
「與其這樣復活,我寧可死。」
柯恩教授做了一個意義曖昧的手勢。
「不錯,雖然說是復活,但它的確有缺點。可憐的陶威爾若是以這種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是不大合適的,這就是我們要把這項實驗保密的原因。我說『我們』,是因為這也是陶威爾本人的願望。此外,這項實驗還沒有進行到底呢。」
「那麼,陶威爾教授,也就是說他的頭,是怎樣來表示他的願望呢?頭顱會說話嗎?」
柯恩教授一時之間感到有點窘迫。
「不……陶威爾教授的頭是不會說話的。但他聽得見,聽得懂,也能用表情來回答……」
為了轉移話題,柯恩教授問道:「這麼說,您接受這兒的工作了?好極了。明天早上九點以前我等您。可是請您千萬記住:緘默,緘默,一定要緘默。」
延伸思考
如果你是杜馬,你願意此後的人生就在實驗室裡面苟延殘喘,或者寧可求個痛快呢?如果你是柏麗克,面對「新生」的機會──將頭接在一副陌生的軀體上,你有接受的勇氣嗎?如果你是陶威爾,你願意為了科學,受柯恩的指使和威脅嗎?
柯恩教授為了功成名就,所以不擇手段,不僅三顆頭顱,連助手羅蘭也都受制於他,然而,實驗室中只有三個科學的「俘虜」嗎?柯恩罔顧道德與法紀,設計陷害陶威爾之外,更屢次到事故現場偷盜屍體,最後東窗事發,不得不自盡以逃避罪責。被科學的光環所迷惑的他,不也是個科學的「俘虜」嗎?
從這個故事中,不僅能看到小說家的科幻奇想,也能看到人性自私貪婪的寫照和對生死議題的探索。從羅蘭、杜馬、柏麗克、陶威爾及柯恩這些角色的身上,你看到些什麼呢?不妨寫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