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讀三國演義
作者 | (明)羅貫中/ 原著; 高欣/ 改寫 |
---|---|
出版社 |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巧讀三國演義: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 |
作者 | (明)羅貫中/ 原著; 高欣/ 改寫 |
---|---|
出版社 |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巧讀三國演義: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 |
內容簡介 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它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五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羅貫中(約一三三○~約一四○○)/原著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山西人。主要作品有小說《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演義》為其代表作,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高欣/改寫
產品目錄 第一回 桃園三結義第二回 孟德獻刀第三回 三英戰呂布第四回 美人計第五回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六回 孫策佔江東第七回 轅門射戟第八回 呂布殞命第九回 煮酒論英雄第十回 關羽降曹第十一回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十二回 千里走單騎第十三回 官渡之戰第十四回 躍馬過檀溪第十五回 三顧茅廬第十六回 敗走漢津口第十七回 舌戰群儒第十八回 草船借箭第十九回 周瑜打黃第二十回 火燒赤壁第二十一回 劉備佔荊州第二十二回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二十三回 氣死周瑜第二十四回 馬超討賊第二十五回 截江奪阿斗第二十六回 劉備取西川第二十七回 單刀赴會第二十八回 定軍山之戰第二十九回 智取漢中第三十回 水淹七軍第三十一回 大意失荊州第三十二回 曹操之死第三十三回 彝陵之戰第三十四回 白帝城託孤第三十五回 諸葛亮南征第三十六回 平定南蠻第三十七回 諸葛亮北伐第三十八回 空城計第三十九回 再次北伐第四十回 司馬鬥諸葛第四十一回 星落五丈原第四十二回 司馬懿奪權第四十三回 姜維北伐第四十四回 司馬昭滅蜀第四十五回 三分歸一統
書名 / | 巧讀三國演義 |
---|---|
作者 / | (明)羅貫中 原著; 高欣 改寫 |
簡介 / | 巧讀三國演義: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 |
出版社 / |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4023028 |
ISBN10 / | 9864023020 |
EAN / | 9789864023028 |
誠品26碼 / | 2681726351003 |
頁數 / | 38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
導讀 : 導讀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從它開始,歷史小說正式登上文壇,並成為一大文學潮流,經久不衰。不僅如此,《三國演義》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歷史小說,流傳最廣,影響最深,以至於普通民眾將小說中的世界當作真實的歷史,而真實的歷史則被忽略。作為一部小說,《三國演義》能樹立如此威信,在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作者羅貫中(約一三三○--一四四○),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山西人。少年時,他隨父親在蘇杭一帶經商,開始接觸民間文學和戲劇。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滿懷政治抱負的羅貫中投靠起義軍張士誠門下,負責出謀劃策,與包括朱元璋在內的其他勢力抗衡。這期間,羅貫中與同為幕僚的施耐庵(《水滸傳》作者)過從甚密,二人以師徒相稱。張士誠剛愎自用,不納忠言,逐漸走向衰落。羅貫中心灰意冷,便離開張士誠,閒居蘇杭一帶,專心從事文學創作。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作為昔日仇敵的羅貫中,放棄了入仕為官的打算,更加專注於文學創作。七十歲那年,羅貫中死於江西吉安。
羅貫中一生著作頗豐,留下多部劇本和小說,大都取材於歷史。《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它以陳壽所著《三國志》中記載的三國時期的史實為依據,結合民間話本和傳說,生動地講述了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現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畫面,描繪了上千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等形象,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典型。
《三國演義》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囊括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外交、兵法、權謀、道德觀念、哲學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書中四十多次戰爭的描寫,不僅場面雄偉壯闊,引人入勝,而且為後人提供了各種軍事知識和戰爭經驗。據說,《三國演義》成書以後,很快就被農民起義軍的將領們視為軍事教科書。
《三國演義》現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間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舊版本進行辨析和增刪、評點,修改成如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本書就是以通行本為基礎編寫的。
內文 : 第一回 桃園三結義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統的秦朝滅亡以後,天下四分五裂,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爭奪天下,最終劉邦獲勝,建立了統一的漢朝。到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宦官1當道,天下大亂,分裂的徵兆又出現了。
中平元年正月,瘟疫肆虐,民不聊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鉅鹿人張角得到一本名為《太平要術》的奇書,調配出一種可以治癒瘟疫的藥水,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因為這個原因,各地百姓紛紛到鉅鹿投奔張角,張角藉機廣收門徒,用軍事化的方法管理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他向門徒和百姓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2,天下大吉」,號召他們揭竿起義,推翻漢朝的統治。
當時,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張梁自稱「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率領門徒發動起義。張角對他們說道:「漢朝的氣數已經到了盡頭,上天派我來解救你們,你們應該聽從我的命令,反抗朝廷的壓迫。」各地百姓紛紛響應,有將近五十萬人參加了這場起義。由於他們在頭上裹著黃頭巾,因此被稱為「黃巾軍」。
起義之初,黃巾軍聲勢浩大,連續多次挫敗官軍的圍剿,佔領了很多地盤。當黃巾軍進犯到幽州地界時,幽州太守劉焉急忙貼出招兵告示,打算招募義軍對抗黃巾軍。涿郡也張貼了這樣的告示。就是這張貼在涿郡的告示,引出了一位曠世梟雄。
這位英雄名叫劉備,字玄德,天生形貌奇異,兩隻耳朵長長地垂到肩膀上,兩隻手臂也長長地垂到膝蓋下面,眼角很長,能看到自己的耳朵。雖然劉備性情溫和、沉默寡言,但他的身世卻極為顯赫,是漢朝宗室中山靖王的後代,漢景帝3的玄孫。不過,到了他這一代,家境已經敗落得和普通百姓差不多了,只能靠編織草鞋、草席養家糊口。
劉備在城門口看到招兵告示,想到自己身為皇室後裔,卻不能為國效力,忍不住歎了口氣。忽然,身後傳來一聲斷喝:「男子漢大丈夫,不想著為國出力,倒在這裡唉聲歎氣!」劉備回頭,見身後站著一位體型威猛的漢子。這漢子長得凶神惡煞,豹頭環眼,燕頷虎鬚,正圓瞪著大眼睛看著劉備。劉備拱手問道:「壯士是誰?」大漢告訴劉備,他名叫張飛,字翼德,是涿州當地的一個富戶,做著賣酒賣肉的生意。張飛準備到幽州參軍,見劉備也有這個打算,便說道:「我家裡有些錢,咱們拿出來招募鄉勇,做一番大事業!」劉備興奮不已,便與張飛到酒館裡喝酒慶祝。
劉備、張飛正在喝酒,走進來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漢,衝酒保喊道:「快上酒!我要趕到城裡參軍!」劉備向那大漢望去,見他穿著綠色布袍,長著一雙丹鳳眼、兩條臥蠶眉,臉色像棗子般紅潤,胸前飄著長長的鬍鬚,不禁連聲讚歎,心想這人必定是英雄豪傑。於是,劉備起身施禮,邀他一起喝酒。大漢也不推辭,大踏步走過來坐下。
大漢告訴劉備、張飛,他叫關羽,字雲長,因為在家鄉打死了惡霸,因此逃到外鄉躲避,聽說劉焉正在招募義軍,便趕來參軍。三人志向相同,又情投意合,很是有緣,於是決定結拜為異姓兄弟,共圖大業。
第二天,他們來到張飛家的桃園,在一片茂盛的桃花林中,殺牛宰馬,焚香跪拜,結為異姓兄弟,約定齊心協力,生死相依。三人之中,劉備年紀最大,做了大哥;關羽其次,做了老二;張飛做了老三。
僅僅幾天的時間,他們就招募到五百名鄉勇,又從中山客商那裡得到五十匹良馬、五百兩金銀和一千斤鑌鐵4。有了金銀鑌鐵,他們每個人置辦了一身鎧甲,又打造了稱手的兵器:劉備打造的是雙股劍,關羽打造的是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5,張飛打造的是丈八蛇矛6。
做好準備之後,劉備、關羽、張飛便帶領五百部眾到幽州投奔劉焉。他們剛到幽州,就遇上了黃巾軍,於是領命出征,首戰告捷,張飛殺了賊將鄧茂,關羽殺了賊將程遠志。由於劉、關、張的英勇善戰,黃巾軍不敢侵擾幽州,轉而侵擾臨近的青州。青州太守龔景向劉焉求救,劉焉便派劉備率兵解救青州,再次大獲全勝。
當時,中郎將盧植正在與張角激戰。劉備與盧植有師生之誼,便辭別劉焉,與關羽、張飛前往廣宗援助盧植。不久之後,盧植遭奸臣陷害,被皇帝下令革職查辦。劉備失去依靠,只得投奔中郎將朱儁()。投到朱儁帳下以後,劉備得到重用,作為先鋒攻打張寶。打敗張寶之後,劉備配合朱儁包圍黃巾軍最後一個據點宛城。在劉備等人的協助下,朱儁打垮了宛城的黃巾軍。
黃巾叛亂平定了,朝廷給立有戰功的朱儁、孫堅等人加官晉爵,唯獨沒有給劉備一官半職。郎中張鈞聽說了劉備的遭遇,憤怒不已,便給皇帝上書,請求誅殺禍亂朝政的十常侍7,重用劉備等有功之人,結果反而遭到了驅逐。十常侍擔心如果不安撫劉備等有功之人,可能招致更多人的抱怨,便讓劉備當了小官,任定州中山府安喜縣縣尉。劉備得到任命,遣散了鄉勇,只帶著關、張二人和十幾個親隨到安喜縣上任。
到了安喜縣,劉備勤懇理政,寬仁愛民,深得百姓擁護。關羽、張飛二位結義兄弟與他的感情也很好,他們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在同一張床上睡覺,劉備處理政務的時候,關羽、張飛就守在他的身旁。
四個月以後,朝廷委派巡視地方的督郵來到安喜縣,劉備畢恭畢敬,但督郵態度傲慢,並不把劉備放在眼裡,惹得關、張二人憤恨不已。督郵憑藉手中的職權向劉備索要賄賂,劉備從不搜刮百姓,因此沒有錢財給他,他竟然脅迫縣吏誣告劉備,張飛勃然大怒,將他揪到縣衙大門口,綁在馬樁上用柳條狠狠地抽了一頓。劉備饒過督郵,放棄官職,帶著關、張二人投奔代州太守劉恢去了。幾個月之後,漁陽人張舉、張純發動起義,皇帝令幽州太守劉虞率兵平定叛亂。在劉恢的推薦下,劉備得以隨劉虞出征,又立了戰功,在劉虞和公孫瓚的推薦下,擔任了平原縣令。
原本一無所有的亂世英雄劉備,終於獲得了一官半職,在關羽、張飛的協助下,走上建功立業、爭霸天下的道路。
1【宦官】又稱太監。東漢以前,宦官並非全是被閹割了生殖器的男性,東漢以後才全由閹割後的男性充任,因此又被稱為閹官。宦官專門服侍皇帝及皇室成員,負責處理皇宮雜務,不參與國事,但由於與皇室的密切關係,也能獲得參與甚至操縱國事的機會。
2【甲子】即甲子年,干支紀年中的第一年。干支紀年是中國傳統的紀年方法,由天干和地支按固定的順序依次相配組成,總共六十組,循環往復。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漢景帝】即劉啟,漢文帝劉恆的長子,漢朝第六代皇帝,在位十六年。漢景帝在漢朝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繼承和發展了漢文帝的事業,與漢文帝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漢武帝開創「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中山靖王名叫劉勝,是漢景帝的第七個兒子。
4【鑌鐵】古代一種表面帶有花紋的鋼,主要用於打造刀劍。鑌鐵打造的兵器鋒利無比,有「吹毛斷髮」的美譽。
5【青龍偃月刀】偃月刀是宋朝出現的一種用於訓練臂力的兵器,在實戰中沒有得到應用。《三國演義》中的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又被稱為「關刀」,成為關羽的象徵。
6【丈八蛇矛】又名「丈八點鋼矛」,是一種用鑌鐵打造的兵器,柄長一丈,矛長八寸,矛頭好像白蛇吐信的樣子,因此得名「蛇矛」。
7【十常侍】指東漢時擔任中常侍的十個宦官,他們控制年幼的漢靈帝,操縱朝政,史稱「十常侍亂政」。
圖說
他們來到張飛家的桃園,在一片茂盛的桃花林中,殺牛宰馬,焚香跪拜,結為異姓兄弟,約定齊心協力,生死相依。
第二回 孟德獻刀
中平六年四月,漢靈帝駕崩1。中常侍蹇()碩主張擁立劉協為帝,大將軍何進主張擁立外甥劉辯為帝,雙方爭執不下。在典軍校尉曹操、司隸校尉袁紹等人的幫助下,何進殺死蹇碩,擁立劉辯為帝。袁紹勸何進趁機誅殺十常侍餘部,遭到何進姐姐何太后的反對。於是,何進向地方諸侯發出密詔,命他們進京誅殺十常侍餘部。西涼刺史董卓認為有機可乘,便率兵挺進至澠池2,尋找合適的進京時機。
十常侍餘部得到何進打算誅殺他們的消息,決定先下手為強,將何進騙進皇宮殺死了。曹操、袁紹等人大怒,率兵衝進皇宮誅殺十常侍餘部。皇宮立刻陷入混亂,十常侍餘部劫持皇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逃出皇宮,躲到北邙山,曹操等人一路追殺。最終,十常侍餘部相繼被殺,皇帝和劉協流落野外,在饑寒恐懼中過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才與司徒王允、太尉楊彪等人會合。此時,嗅到良機的董卓才率兵趕來,以救駕為名護送皇帝回宮。
護送皇帝回宮以後,董卓以救駕功臣自居,飛揚跋扈,驕橫無禮,氣焰囂張。他將大軍駐紮在京城周邊,又收編了原本屬於何進的軍隊,每天率領鐵甲騎兵進出京城,到處耀武揚威,即使到皇帝面前也毫不收斂。朝政被董卓控制了。
在董卓以護駕為名第一次覲見皇帝時,皇帝還沒有從「十常侍之亂」的驚嚇中緩過神來,嚇得哆哆嗦嗦不敢說話,倒是陳留王劉協鎮定自若,不慌不忙,說話得體,給董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董卓當時就打定主意,要改立劉協為皇帝。因此,在把持朝政之後,董卓就迫不及待地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廢立皇帝之事。荊州刺史丁原怒罵道:「你有什麼資格廢立皇帝?難道你想造反嗎?」董卓也怒道:「順從我的活,反對我的死!」董卓本想殺掉丁原,看到丁原身後站著一位威風凜凜的部將,才沒敢動手。
丁原的這位部將名叫呂布,字奉先,使一條方天畫戟3,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丁原十分仰仗他,因此認他做了義子。董卓認為,要除掉丁原,必須收買呂布,讓他為己所用。於是,他派虎賁中郎將李肅帶著黃金珠寶和赤兔寶馬暗中勸降呂布。呂布生性見利忘義,而且有勇無謀,再加上十分鍾愛赤兔馬,便殺死義父丁原,隨李肅投靠了董卓。投靠董卓以後,呂布又認董卓為義父。
除掉了丁原,董卓氣焰愈發囂張,再次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廢立皇帝之事,眾人眼見丁原橫死,都不敢反對了。於是,董卓便擁立劉協登上皇位,稱漢獻帝,自己當了相國。董卓的權勢達到頂峰,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不僅姦淫宮女,甚至還睡在皇帝的龍床上。
董卓的驕橫行為引起文武百官的不滿。司徒王允出面召集眾人商議對策,眾人無計可施,只得抱頭痛哭。正在此時,驍騎校尉曹操卻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堂堂朝廷命官,竟然想不出一條計策誅殺董卓,只有抱頭痛哭的本事!」王允聽了,問道:「你有良策嗎?」曹操回答道:「董卓很信任我,我能夠靠近他,刺殺他易如反掌。聽說司徒大人有一口寶刀,請借給我,我以獻刀為名,潛進相府伺機動手。」王允大喜,當即就將寶刀取給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本姓夏侯,因為父親曹嵩做了曹騰的養子,因此改為曹姓。曹操自幼喜歡騎馬射箭,而且智謀出眾,見過他的人都認為他必成大器,汝南許劭4就斷言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黃巾叛亂時,曹操擔任騎都尉之職,率兵參加平亂,立下戰功,後來投到何進門下,親歷「十常侍之亂」。
第二天,曹操來到相府見董卓。董卓問道:「怎麼這麼晚才來?」曹操回答道:「馬走得太慢。」董卓聽了,便命呂布到馬廄裡為曹操挑選一匹好馬。呂布出去以後,董卓躺到床上面朝裡休息,曹操暗自得意,認為刺殺董卓的良機已到,便悄悄地拔出寶刀,準備刺向董卓。正在這時,董卓突然坐起身問道:「你要幹什麼?」原來,董卓從對面的鏡子裡看到了曹操拔出寶刀的動作。曹操立即跪倒在地,說道:「要將這口寶刀獻給恩相。」董卓見果然是一把寶刀,就收下了。等呂布牽著馬回來,曹操以試馬為名,騎上馬慌慌張張地逃出城去。曹操逃走以後,在謀士李儒和呂布的提醒下,董卓才察覺曹操原本打算刺殺他,被發現後才改口說獻刀。董卓大怒,下令通緝曹操。
曹操逃出城以後,馬不停蹄地連夜向家鄉譙()郡奔去,在路過中牟縣時被衙役抓獲。縣令陳宮敬佩曹操的忠誠和膽識,不僅暗中釋放了曹操,而且還追隨曹操而去。逃到成皋一帶時,他們投宿到曹嵩的結義兄弟呂伯奢家中。當天夜裡,曹操聽到門外傳來磨刀聲,以為呂伯奢打算殺了他們向官府請賞,決定先下手為強,與陳宮合力殺了呂伯奢的家人。等殺了人,才發現呂家人磨刀是為了殺一頭豬。既然誤殺了好人,他們只得立即逃走。
剛逃出呂家不遠,迎面撞見從酒店買酒回來的呂伯奢。呂伯奢問道:「賢侄怎麼連夜就走?」曹操回答道:「官府追捕得太急,不敢逗留。」呂伯奢又說道:「我已經讓人殺豬擺酒招待你們,就住一晚再走吧。」曹操沒有搭話,猛然說道:「後面來的是誰?」呂伯奢回頭望去,曹操趁機一刀,把呂伯奢也殺了。陳宮看得目瞪口呆,問道:「剛才是誤殺好人,怎麼現在又殺人?」曹操回答道:「如果呂伯奢知道我們殺了他的家人,必然追來,我們就危險了。」陳宮感歎道:「照你這樣的行為,天下人豈能服你?」曹操冷笑道:「寧可我辜負人,也不能讓人辜負我。」陳宮聽了,默然無語。
當天夜裡,兩人在客棧住下。陳宮望著熟睡的曹操,沉思道:「我以為他是好人,才棄官追隨他,沒想到他卻是個不義之徒。本來應該趁這個機會殺掉他,但如果殺了他,我也成了不義之徒。算了,我還是離開他吧。」於是連夜走了。曹操一覺醒來,發現不見陳宮的身影,明白了陳宮的心思,於是趁著夜色逃往陳留。
到了陳留以後,在當地財主衛弘的資助下,曹操得以籌集到大筆錢財,決定招募義軍討伐董卓,便發出告示招兵買馬。很快,曹操的族弟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以及陽平衛國人樂進、山陽鉅鹿人李典都來投奔他。曹仁、夏侯惇等人都是弓馬嫺熟、武藝精湛的勇將,成為曹操南征北戰的得力助手。
在招募到義軍之後,曹操發出檄文,號召各路諸侯會盟,共同出兵討伐董卓,以匡扶漢室,拯救國家。
1【駕崩】又稱賓天,中國古代對皇帝、皇太后、太皇太后死亡的說法。
2【澠池】位於河南省西部,戰國時發生過「澠池相會」的故事。秦國昭襄王與趙國惠文王在澠池聚會,昭襄王倚仗強大的國力,百般刁難凌辱惠文王,趙國大臣藺相如機智勇敢地與秦國君臣鬥智鬥勇,沒有讓秦國佔得絲毫便宜,傳為佳話。
3【方天畫戟()】又名「畫杆方天戟」,是古代的一種長柄兵器,頂端有「井」字形的長戟。方天畫戟是一種很難使用的兵器,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因此通常只用於儀仗。根據《蕩寇志》的記載,「三國第一猛將」呂布使用的方天畫戟長一丈二,重四十斤。
4【許劭】字子將,東漢末年著名的人物評論家。據說他每個月都要對當時的著名人物做一次評論,稱「月旦評」。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問許劭「我是什麼樣的人?」許劭閉口不答,曹操再三追問,許劭才說道:「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圖說
曹操暗自得意,認為刺殺董卓的良機已到,便悄悄地拔出寶刀,準備刺向董卓。
第三回 三英戰呂布
各地諸侯接到曹操討伐董卓的檄文,紛紛率兵前來與曹操會盟。當時,回應曹操的有十七鎮諸侯,包括渤海太守袁紹、南陽太守袁術、長沙太守孫堅、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謙、兗()州刺史劉岱等人。袁紹,字本初,是司徒袁逢的兒子,袁家世代都是朝廷高官,四世三公1,聲名遠播,深受世人敬仰。當初,董卓要改立劉協為皇帝,袁紹大怒,與董卓鬧翻,憤而出走。為了籠絡人心,董卓讓他擔任了渤海太守。袁術,字公路,是袁紹的胞弟,擔任南陽太守。孫堅,字文台,是孫武2的後代,平定黃巾叛亂和區星叛亂時立下戰功,被封為長沙太守。
諸路諸侯到齊以後,推選袁紹為盟主,負責指揮諸路兵馬。孫堅自告奮勇擔任先鋒,率先向汜水關殺來。董卓得到消息後,急忙派驍騎校尉華雄前去汜水關迎戰。孫堅與華雄交戰,初戰告捷,掌管糧草的袁術心生嫉妒,故意不給孫堅提供糧草,孫堅軍中缺糧,軍心不穩,被華雄打敗。袁紹得知孫堅戰敗,急忙召集諸路諸侯商議對策。正在這時,華雄前來挑戰,袁紹連續派出數員猛將與華雄交鋒,都被華雄斬殺。眾人大驚失色,都不敢出戰。
當時,劉備跟隨公孫瓚前來會盟,因為皇室宗親的身分,被尊為最末一路諸侯。關羽見沒人敢出戰華雄,便挺身而出請求出戰。袁術聽說關羽只是一名馬弓手,呵斥道:「諸侯面前,哪有馬弓手說話的資格?亂棍打出去!」曹操勸道:「此人儀表非凡,華雄怎能知道他只是馬弓手?」於是,親自斟酒為關羽壯行,關羽說道:「等斬了華雄再喝不遲。」說罷,提刀上馬衝出陣去,只一刀就砍死了華雄,回來時那杯酒還冒著熱氣。眾人震驚不已,無不佩服關羽的勇武。
董卓得到華雄戰死的消息,大吃一驚,不敢怠慢,決定親自迎戰,令呂布為先鋒率兵先行。呂布來到虎牢關列陣挑戰,河內名將方悅、上黨名將穆順、北海名將武安國等接連出戰,都被呂布在幾個回合之內打敗。公孫瓚親自出戰,只幾個回合就敗逃回陣。呂布窮追不捨,眼見就要刺中公孫瓚的後心了,張飛猛地殺出來,叫道:「三姓家奴休要猖狂,燕人張飛在此!」說罷截住呂布廝殺,公孫瓚才得以活命。
張飛抖擻精神,挺矛躍馬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都不分勝負。關羽見張飛不能取勝,拍馬舞刀趕來助戰,與張飛一起夾擊呂布。呂布毫不畏懼,反而越戰越勇,又打了三十回合,仍然不分勝負。劉備擔心關羽、張飛被呂布傷害,抽出雙股劍趕來相助,三兄弟聯手圍攻呂布。劉、關、張三人圍著呂布,轉著圈地廝殺,諸路諸侯、兩軍將士從來都沒有見過如此精彩的打鬥,全都驚呆了,目不轉睛地看著,心中不住地喝采。在劉、關、張的圍攻之下,呂布漸漸落了下風,朝著劉備虛晃一戟,然後調轉馬頭退走了。劉、關、張揮軍掩殺,一直追到虎牢關前。
得知呂布也打了敗仗,董卓驚得六神無主,急忙與李儒商議對策。李儒說道:「呂布被打敗,我軍士氣必然低落,再打必敗,不如將都城遷到長安,避開盟軍的攻勢。」董卓說道:「妙計。」便召集文武百官商議遷都之事。眾人議論紛紛,極力反對遷都,因為長安已經荒廢破敗了,不適合作為都城,而且遷都勞民傷財,會引發百姓的抱怨。但董卓主意已定,沒有人再敢阻止。
董卓派兵以反賊逆黨的罪名殺死了洛陽一帶的商賈富戶,霸佔了他們的家產;又令部將李傕()、郭汜率領大軍驅趕洛陽百姓搬遷到長安。數百萬百姓浩浩蕩蕩地向長安走去,走得慢的都被殺死在路上,一時間哭聲震天,怨聲載道。臨走之時,董卓派人挖掘洛陽一帶的皇家陵墓,搜刮其中的財寶。最後,還命人燒毀了洛陽城,不論是民宅還是宮廟都無一幸免,好端端的洛陽城變成了一堆廢墟。
董卓離開洛陽之後,諸路諸侯殺進虎牢關,進入洛陽。此時,曹操提議乘勝追擊,一舉消滅董卓,但諸路諸侯各懷鬼胎,不願意繼續進兵,曹操大怒,罵道:「庸才飯桶!不配與我謀劃大事!」說罷,獨自率領本部軍馬連夜往長安追去。曹操剛剛追到滎()陽一帶,就中了滎陽太守徐榮的埋伏,受傷被俘,幸虧曹洪及時趕到才被救出,退回洛陽。
回到洛陽以後,曹操料定袁紹等諸侯不能成就大事,便去了揚州。公孫瓚見曹操退出會盟,認為諸侯之間會自相殘殺,便也回了北平。劉備也隨公孫瓚而去,依舊駐紮在平原縣。不出公孫瓚所料,後來果然發生了兗州太守劉岱吞併東郡太守喬瑁之事。袁紹見諸侯會盟成了一團散沙,心灰意冷,也撤走了。聲勢浩大的十八鎮諸侯會盟共討董卓之戰,就這樣草草收場。
袁紹回到河內以後,意欲佔領冀州,便邀公孫瓚共同攻打冀州,約定事成之後平分冀州領地。冀州牧韓馥懦弱無能,得知公孫瓚要攻打冀州的消息,主動將冀州讓給袁紹。公孫瓚派弟弟公孫越前來討要土地,卻被袁紹殺死。公孫瓚大怒,出兵討伐袁紹。兩軍對陣,公孫瓚親自出馬與袁紹部將文醜交戰,公孫瓚不是文醜的對手,落荒而逃,文醜窮追不捨。眼見公孫瓚命在旦夕,突然殺出一位少年將軍截住文醜廝殺,與文醜大戰六十回合,不分勝負。兩軍各自收兵。
這位少年將軍名叫趙雲,字子龍,是常山真定人氏,原本屬於袁紹管轄,見袁紹不是個忠君愛民之人,便離開袁紹陣營,慕名投奔公孫瓚而來,正遇上公孫瓚被文醜打敗,出手救了公孫瓚的性命。
第二天,兩軍再次交鋒,公孫瓚又被打敗,只得撤退。當時,趙雲率領的是後軍,見袁軍先鋒鞠義衝殺過來,便挺槍躍馬與鞠義交戰,幾個回合就殺了鞠義。隨後,趙雲孤身一人殺入袁軍陣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袁軍大敗。後來,董卓以皇帝的名義發來詔書,令二人罷兵,袁紹、公孫瓚便退兵了。
袁術得知韓馥將冀州讓給了袁紹,便寫信給袁紹,索要幾千匹戰馬。袁紹與公孫瓚交戰不利,正在氣頭上,便拒絕袁術的要求。袁術不甘心,又向荊州刺史劉表借糧,也遭到拒絕,憤恨不已,便慫恿孫堅攻打劉表。孫堅看了袁術的信,說道:「劉表欺人太甚,不趁這個機會報仇,還要等到何年何月?」於是立即整頓兵馬,帶著長子孫策及部將程普、黃蓋、韓當等向荊州進發。
原來,之前孫堅參與十八鎮諸侯會盟時,率兵進入洛陽,見皇宮裡到處都是火災,便立即率兵滅火。半夜時分,軍士報告說有口井裡透出彩色的光芒,孫堅令人下井打撈,撈上來一具女屍,腰間掛著一個匣子,裡面裝的竟是傳國玉璽3。程普對孫堅說道:「傳國玉璽在『十常侍之亂』時遺失了,現在竟然落到主公手裡,主公定能成就帝王之業。請主公立即返回江東謀劃大事。」
第二天,孫堅便藉口生病,要返回江東。袁紹已經知道了孫堅撈得傳國玉璽的事情,當場戳穿了孫堅的謊言,孫堅漲紅了臉,賭咒發誓說,如果私藏傳國玉璽就死在亂箭之下。與袁紹鬧翻之後,孫堅率兵回江東。袁紹不肯善罷甘休,寫信給劉表,令劉表攔截孫堅,奪下玉璽。劉表沒有細加考慮就貿然出兵,雖然打敗了孫堅,卻並沒有得到玉璽。不僅如此,還和孫堅結下了深仇大恨。
孫堅與劉表交戰,接連獲勝,打敗了劉表部將黃祖和蔡瑁,將劉表圍困在襄陽城內。一天,孫堅軍營中的帥旗被狂風吹折了,韓當說道:「狂風吹折帥旗是凶兆,還是撤兵吧!」孫堅不聽,認為應該趁勢佔領荊州,因此拒絕撤兵。
劉表被圍困在襄陽城中,只好派部將呂公突出重圍,向袁紹求救。為了防止孫堅的追擊,呂公率領五百名弓箭手殺出城,然後設下埋伏阻截追兵。孫堅得到呂公突圍的消息,親自率領三十多名隨從追來,結果中了埋伏,被亂箭射死。之後,呂公按照約定釋放連珠號炮4,劉表聽見號炮響,率兵殺出城來,程普等猝不及防,死傷無數。
孫堅被呂公射死以後,江東軍沒有了主帥,兵無戰心,只好用俘虜的黃祖換回孫堅的屍首之後便退兵了。後來,孫堅的長子孫策將家人遷居到曲阿,自己則投靠到袁術門下,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1【三公】古代的官職名稱,設置之初是實職,握有實權,後來成為榮譽性的虛職。「三公」並不是由固定的職務組成,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說法,三國時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國演義》中說袁紹家族是「四世三公」,是說袁家世代都是朝廷高官,地位顯赫。
2【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孫武是「兵家始祖」,被譽為「兵聖」,人稱「孫子」,他的著作《孫子兵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
3【傳國玉璽】古代皇帝的信物,皇權的象徵。傳國玉璽始於秦始皇。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得到美玉「和氏璧」,便命人雕琢成傳國玉璽,又命丞相李斯在上面寫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作為秦朝的象徵。秦滅亡後,傳國玉璽幾經流落,後來不知所蹤。
4【連珠號炮】能連續發射炮彈的信號火炮。號炮是古代打仗時用來傳遞訊息的火炮,一般用於傳遞進攻的命令或表示即將發生某個事件。連珠號炮能夠傳遞的訊息比一般的火炮更加豐富,發射炮彈的數量不同,所代表的訊息也不同。
圖說
張飛抖擻精神,挺矛躍馬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都不分勝負。關羽見張飛不能取勝,拍馬舞刀趕來助戰,與張飛一起夾擊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