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讀資治通鑑 | 誠品線上

巧讀資治通鑑

作者 (北宋) 司馬光/ 原著; 高欣/ 改寫
出版社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巧讀資治通鑑: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兩百九十四卷,歷時十九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四○三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九五九年)征淮南停筆,涵蓋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資治通鑑》是一部文學價值與史學價值並重的巨著,它是中國首部編年體通史,與《史記》並稱為中國史學上的兩顆「明珠」。本書為《資治通鑑》白話版,可幫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這部古典史學著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司馬光 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身後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司馬光學識淵博,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以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書儀》、《家範》等。高欣/改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韓趙魏三家分晉蘇秦合縱抗秦張儀巧舌如簧田單使計退燕毛遂自薦鴻門宴韓信嶄露頭角楚霸王烏江自刎漢文帝登基張釋之軼事漢武帝打獵霍去病的一生蘇武牧羊東漢盡忠職守的官吏們班超出使西域馬太后拒絕封賞外戚宦官專權的漢國西晉的滅亡慕容廆巧挫三國聯軍內憂外患的後趙苻堅取代苻生桓溫北伐失敗前燕覆滅淝水之戰後燕的建立慕容會造反王恭圍困朝廷桓玄滅殷仲堪和楊佺期宣武帝不聽諫言爾朱榮推翻胡太后前治後廢的文宣帝祖珽小人得志大逆不道的高澄李密命喪熊耳山李建成謀反李世民阻擊突厥賢德的長孫皇后從晉王到太子武則天封后男寵作亂武則天之死甘露之變回紇禍亂邊境劉稹割據唐武宗的抉擇楊弁謀反王式智鬥裘甫張玄稔用計平叛南詔進犯黃巢入京田令孜禍國高駢醉心道術高仁厚的計謀王先成招安百姓唐昭宗退位閔帝出逃石敬瑭起兵謀反後周世宗擊敗北漢

商品規格

書名 / 巧讀資治通鑑
作者 / (北宋) 司馬光 原著; 高欣 改寫
簡介 / 巧讀資治通鑑: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
出版社 /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022991
ISBN10 / 9864022997
EAN / 9789864022991
誠品26碼 / 2681699549001
頁數 / 36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資治通鑑》問世於北宋年間,由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
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之家,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博覽群書,對歷史書尤其感興趣,生平最愛讀史書《春秋左氏傳》。司馬光未滿二十歲便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宋英宗在位時,他開始利用閒暇時間編撰《資治通鑑》。完成前八卷後,他將稿件呈給英宗看,英宗讀後讚不絕口。為支持他完成這部史書,英宗特意為他設立了書局,向他提供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幫助。英宗去世後,他的兒子宋神宗即位,繼續支持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
神宗在位期間,支持王安石在國內實施變法。當時北宋內憂外患不斷,王安石認為只有藉助大刀闊斧的改革才能使國家富強,司馬光卻認為改革太激進,只會過猶不及,因此強烈反對,惹怒了傾向於改革的神宗。司馬光明白自己在朝中難有立足之地,於是主動請求調離京城,到洛陽為官。走馬上任去洛陽時,他將協助自己編纂史書的書局也搬去了洛陽。此後的十五年,他一直待在洛陽,遠離政治爭鬥,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在《資治通鑑》的編纂上。
司馬光前前後後總共花費了十九年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部史書巨著。期間,書局雖有很多人從旁協助他,但這些人只是幫他做校對,具體的編纂工作全由他一人負責,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的心血結晶。在洛陽的十五年,他更是為這部書殫精竭慮。這段時期,他的經濟條件很差,妻子去世時,連辦葬禮的錢都沒有,他只能賣掉僅有的一點農田換了些錢。長年累月的艱苦工作和生活毀掉了他的身體,到了後來,他已是「筋骨臒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資治通鑑》成書後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司馬光嘔心瀝血完成的這部《資治通鑑》共計三百多萬字,二九四卷。作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全書以時間為順序編寫而成,從戰國初期一直寫到五代末期,跨越十六個朝代、一千三百多年,其中每個朝代佔據的篇幅有明顯區別,唐朝佔據的篇幅最多,達八十一卷。
書中除了敘述史實外,還加入了大量評論。司馬光希望藉此達到「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的目的,以歷史的得失勸諫君主實行英明的統治。實際上,「資治通鑑」這個書名已經彰顯了這一創作目的。《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描述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警示後人。最初,司馬光為這部史書取名為《通志》。後來,宋神宗認為這部書「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特意為其更名為《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歷朝君主必讀的一部書,在民間也流傳很廣,清代史學家王鳴盛曾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不可不讀之書。」在中國歷史上,它是唯一能與司馬遷的《史記》比肩的歷史巨著。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經典 梅子涵
成年人文化多,知道得多,上下五千年,心裡著急,恨不得把一切有價值的書都搬來給小小的孩子看。
成年人關懷多,責任多,總想著未來幾千年的事,恨不得小小的孩子們都能閱讀著幾千年的經典,讓未來因為他們的經典記憶風平浪靜、盛世不斷,給人類一個經久的大指望。
我們要說,這簡直是一個經典的好心腸、好意願,唯有稱頌。
可是一部《資治通鑑》,如何能讓青少年閱讀?即使是《紅樓夢》,那裡面也是有多少敘述和細節,是不能讓孩子有興致的,孩子總是孩子,他們不能深,只能淺,恰是他們的可愛;他們不能沉湎厚度,而只可薄薄地一口氣讀完,也恰是他們蹦蹦跳跳的生命的優點,絕不是缺點!
這樣,那好心腸、好意願便又生出了好靈感、好方式,把很長的故事變短,很繁複的敘述變簡單,很滔滔的教誨變乾脆,很不明白的哲學變明白,於是一本很厚很重的書就變薄變輕了。是的,它們已經不是原來的那一本那一部,不是原來的偉岸和高大,但是它們讓孩子們靠近了,捧得起來了,沒讀幾句已經願意讀完了。於是,一種原本是成年後正襟危坐讀的書,還在小時候沒有學會把玩耍的手洗得乾乾淨淨的時候,已經讀將起來,知道了大概,知道了有這樣的經典和高山,留在他們的記憶裡當個「存目」,等他們長大了以後再去正襟危坐地讀,探到深度,走到高度,弄出一個變本加厲的新亮度來,當成教授和專家。而如果,長大了,實在忙得不可開交,養家糊口,建設世界,沒有機會和情境再閱讀,那麼那小時候的閱讀和記憶也已經為他的生命塗過了顏色,再簡單的經典味道總還是經典的味道,你說,一個人在童年時讀過經典改寫本,還會是一種羞恥嗎?還會沒有經典的痕跡留給了一生嗎?
所以經典縮寫本改寫本的誕生,的確也是一個經典。
它也許不是在中國發明,但是中國人也想到這樣做,是對一種經典做法的經典繼承。經典著作的優秀改寫,在世界文化先進、關懷兒童閱讀的國家,是一個不停止的現代做法,是一個很成熟的出版方式,今天的世界說起這件事,已經絕不只是舉英國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的例子了,而是非常多,極為豐盛。
所以,我們也可以很信任地讓我們的孩子們來欣賞中國的這一套「新經典」,給他們一個簡易走近經典的機會;而出版者,也不要一勞永逸,可以邊出版邊修訂,等到第五版第十版時簡直沒有缺點,於是這個品種和你的出版,也成長得沒有缺點。那時,這一切也就真的經典了。連同我在前面寫下的這些叫做「序言」的文字。
為孩子做事,為人生做事,是應該經典的。

試閱文字

內文 : 韓趙魏三家分晉
春秋末期,戰亂不斷。不僅國與國之間紛爭迭起,各國內部也發生了變革,大權旁落。晉國被稱為中原霸主,君權也衰落了,實權被幾個大夫1把持。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王室分封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這三人原為晉國家臣,按理不能封侯。周王室此舉為之後三家瓜分晉國埋下了禍根。
當時,韓、趙、魏、智、范、中行六卿掌握著晉國的政權,他們幾家各有地盤和武裝,經常互相攻打。後來,范氏與中行氏被智氏聯合韓、趙、魏三家滅掉,從此,六卿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其中又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智瑤為智家族長智宣子的長子,當初,智宣子想立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勸阻說:「智瑤與您其他的兒子相比,有五項優點:儀表堂堂、精於騎射、才藝雙全、能寫善辯、處事果斷。但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心胸狹隘,不能寬厚待人。如果他仗勢欺人,誰又能與他和睦相處呢?您若堅持立他為繼承人,一定會給智家帶來滅頂之災,不如立庶子智宵。」智宣子根本不聽智果的勸告。智果為了躲避災禍,向掌管姓氏的太史2請求脫離智氏,改姓氏為「輔」。
智宣子去世後,智瑤執掌政權。一天,他在藍台設宴邀請韓康子和魏桓子,卻在席間戲弄韓康子,並侮辱他的家臣段規。智瑤的家臣智國聽說此事,告誡智瑤:「您羞辱了他人,應該提防他人的報復,否則災禍一定就不遠了。」智瑤不屑一顧:「災禍只能由我帶給別人。我不給他們降臨災禍就罷了,誰敢給我呢?」智國又說:「非也。《夏書》中說:『一個人多次犯錯誤,結下的仇怨不會在明處,應該在它表現出來之前就提防。』賢明的人處理小事都非常謹慎,所以才不會招致大禍。現在您在宴會上得罪了韓家族長及其重臣,不但不防備他們,還認為他們不敢興風作浪,這種態度是絕對不行的。蚊子、螞蟻、蜜蜂、蠍子都能害人,何況是一個這麼大的家族。」智瑤依舊不聽,智國無奈,也只能不再言語。
智瑤想侵佔其他三家的土地,向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土地來交給公家。」韓康子知道智瑤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義迫使他交出土地,不想答應。家臣段規勸道:「智瑤這個人貪財好利又剛愎自用,如果不答應,他一定會派兵攻打我們;不如先答應他的要求。等他拿到地以後,肯定會變得狂妄,一定又會向別人索要;別人如果不給,他必定也會派兵攻打,這樣我們就可以躲過戰禍,再伺機行動。」韓康子認為有道理,便派遣使臣給智家送上有萬戶居民的土地。
這麼輕而易舉就得到了土地,智瑤非常高興,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同樣的要求。魏桓子準備拒絕,家臣任章問:「您為什麼不答應他呢?」魏桓子說:「無緣無故就來要地,當然不給。」任章說:「就是因為平白無故強要別人的地,所以其他家族肯定會對他的做法感到不滿;我們給他地,他一定會更加驕傲狂妄;我們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聯合起來,齊心協力對付狂妄輕敵的智瑤呢,這樣智家就一定會滅亡。《周書》中說:『想要打敗敵人,就要先幫助他;想要奪取敵人的東西,必須先給他一些東西。』不如您先答應智瑤的要求,以免被他當作靶子。」魏桓子覺得有理,便交給智瑤有萬戶居民的封地。
智瑤不費吹灰之力就連得韓、魏兩家的土地,於是更加驕縱了。他又向趙襄子要蔡和皋狼這兩個地方。趙襄子不答應,說道:「土地是先祖留下的,怎麼可以隨便送人?」智瑤聽聞勃然大怒,立即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家,並承諾滅掉趙家後,三家平分其領地。
趙襄子抵擋不住三家的進攻,準備出逃,問隨從:「我該去哪裡好呢?」隨從說:「離我們最近的是長安城,而且那裡的城牆很堅固也很完整。」趙襄子說:「老百姓修完城牆肯定都筋疲力盡了,還要他們捨生忘死地為我守城,恐怕沒人能和我同心。」隨從又說:「邯鄲城的倉庫很充實。」趙襄子說:「倉庫充實都是搜刮民脂民膏得來的,現在還讓他們為我打仗送命,恐怕也沒人會和我同心。我還是去投奔晉陽吧,一則那裡是先主的地盤,二則尹鐸又待百姓寬厚,大家一定會與我們同心合力。」
智瑤率領三家聯軍追隨而至,將晉陽團團圍住,還引來河水淹沒晉陽城。水只差六尺就要沒過城牆了。但即使這樣,百姓仍然沒有一個投降的。智瑤在城外面登高查看晉陽城的情況,魏桓子和韓康子護衛左右。智瑤看著即將被水淹沒的城池感慨道:「我今天才知道原來水也可以滅掉一個國家啊!」聽到這話,魏桓子用手肘碰了一下韓康子,韓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腳。兩人對視一眼,心想:汾水可以淹沒魏國都城安邑,絳水也可以淹沒韓國都城平陽。想到這裡,兩人都不寒而慄。沒想到他們的心思被智家的謀士疵看破了,疵對智瑤說:「韓、魏兩家肯定會反叛,您要早做準備。」智瑤問:「你怎麼知道?」疵說:「以常理而論,您調集韓、魏兩家的軍隊來圍攻趙家,趙家滅亡後,您的目標就會是韓、魏兩家。而且之前您許諾滅掉趙家後三家平分其領地,現在晉陽城被攻破已是指日可待,然而剛才我觀察韓康子、魏桓子,兩人臉上並無喜悅的神色,反倒憂心忡忡,這其中的原因不是明擺著嗎?」
第二天,智瑤把疵的話告訴了韓、魏二人,兩人慌忙辯解說:「這一定是趙家的離間之計,想讓您懷疑我們兩家而放鬆對趙家的進攻。不然我們怎麼可能放著即將到手的土地不要,而和強大的您作對呢?」智瑤聽了很滿意。等兩人出去後,疵進來問為什麼把他的話告訴韓、魏二人,智瑤奇怪他是怎麼知道的,疵回答道:「剛剛在門口碰面,他們凝視我一眼便急匆匆地走了,肯定是知道我看穿了他們的心思。」智瑤聽了不以為然。疵見智瑤聽不進去自己的建議,於是請求讓他出使齊國。
此時,晉陽城內已斷絕糧草。趙襄子沒有辦法,只好派張孟談做使者,秘密出城來見韓、魏二人。張孟談見到韓、魏二人就開始勸說:「你們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吧?現在智瑤率領韓、魏兩家來圍攻趙家,等趙家滅亡之後,就該輪到韓、魏兩家了。」韓康子、魏桓子也說:「我們心裡也明白這些,就怕事成之前洩露了秘密,到時候就會大禍臨頭。」張孟談又說:「現在您二人說的話只有我一個人聽到,有什麼可擔心的呢?」於是三人秘密商議,約好起事日期後就送張孟談回城了。
到了約定這天的夜裡,趙襄子派人秘密殺掉守堤的官吏,並在堤上弄出一個決口,讓大水從決口反灌智瑤軍營。智瑤的軍隊為避免被水淹而亂成一團,場面混亂不堪。這時,韓康子、魏桓子率領軍隊趁機從兩翼夾擊,而趙襄子也親自率領軍隊從正面進攻。智瑤的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智瑤也被人擒住殺死。而後,三家又趕到智家的封地滅掉了整個智氏家族,只有改姓的智果得以倖免。
智家被滅後,韓、趙、魏三家趁機瓜分了智家的土地,建立起韓、趙、魏三國。自此,晉國滅亡。

1【大夫】古代官職名稱。世襲,有封地。
2【太史】古代官職名稱,主要掌管史書和曆法。
圖說:
他又向趙襄子要蔡和皋狼這兩個地方。趙襄子不答應,說道:「土地是先祖留下的,怎麼可以隨便送人?」智瑤聽聞勃然大怒,立即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家……

蘇秦合縱抗秦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當時,各國之間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外交活動非常頻繁。
洛陽有一個人叫蘇秦,他向秦王進獻策略以兼併天下,卻不被秦王採納。於是,蘇秦離開秦國,轉而遊說六國合縱1抗秦。蘇秦先到了燕國,遊說燕文公道:「因為趙國像屏風一樣擋在燕國南面,所以燕國才沒有受到秦國的侵略。現在如果攻打燕國,秦國軍隊需要長途跋涉幾千里,而趙國軍隊只要行走不到一百里。您現在不擔心近在眼前的趙國,反倒顧慮千里之外的秦國,這是很不明智的想法。我希望您能與趙國結為友邦,這樣燕國才能高枕無憂。」燕文公覺得有理,給他提供車馬,讓他去遊說趙國。
蘇秦見到趙肅侯說道:「當前的形勢,崤山2以東最強的國家就數趙國,是秦國的眼中釘。秦國一直想攻打趙國,又因擔心後防空虛,遭受韓、魏兩國的算計,所以遲遲不敢行動。而韓、魏兩國就沒那麼幸運,兩國沒有崇山峻嶺作為屏障,秦國想要攻打非常方便。只要被秦國佔領一部分領土,兩國的國都就將遭受威脅。如果韓國、魏國抵擋不了秦國,就只能臣服於秦國;那時候,趙國就要面對毫無顧慮的秦國。」
「再來看這整個天下,各國的土地面積總和五倍於秦國,兵力恐怕更是秦國的十倍。如果六國能夠團結一心,共同抗秦,那麼秦國肯定會被滅亡。但是,有些人卻根本不在乎被秦國欺凌,而是想著怎麼討好秦國,以便將來秦國一統天下時,他們可以加官晉爵,享受榮華富貴。所以,他們不但自己割讓土地討好秦國,還誇大秦國的威勢恐嚇其他各國。」
「大王您在做決定之前可要仔細地想一想。為了您自身考慮,我認為,您應該和韓、魏、齊、楚、燕各國結為同盟,共同抵抗秦國。首先,各國派出大將、國相在洹水舉行會議,互相交換人質,結成同盟;其次,共同宣誓,在抵抗秦國時互相援助,齊心協力,如有不遵守的,則其他五國合力討伐。如此一來,秦國就再也不敢派兵出函谷關,侵越崤山以東各國了。」
蘇秦的話與趙肅侯的心意不謀而合,他高興地將蘇秦奉為上賓,並賞賜豐厚的禮品給他,讓他繼續聯合其他國家。
這個時候,魏國正被秦國攻打,四萬多名魏軍被大將犀首擊敗,魏將龍賈也被活捉。犀首攻下雕陰後,繼續帶兵向東方攻進。蘇秦擔心秦兵進入趙國會破滅聯合各國的計畫,決定派人前往秦國去實施離間計。他思前想後,也不知道派誰去好,突然想起張儀來,覺得他挺合適,於是用激將法刺激張儀前往。
魏國人張儀與蘇秦同出自鬼谷子門下,一起學習治國與縱橫之術。蘇秦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如張儀,但是張儀遊說各國一直不被人認同,胸有抱負,卻無法施展。蘇秦把流落在楚國的張儀招來趙國,並且故意羞辱他。張儀憤慨難當,認為當世只有最強的秦國能挫敗趙國,於是決定去遊說秦國。
蘇秦害怕張儀不能順利見到秦王,於是派人在暗中偷偷地幫助張儀。秦王見到張儀後非常高興,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對他以禮相待。暗中幫助張儀的人眼見張儀已取得秦王信任,準備回去向蘇秦覆命,臨走時告訴張儀真相:「這一切都是蘇秦先生計畫好的。他認為以您的才能,秦王肯定會聽取您的意見。為了避免秦國攻打趙國,破壞各國聯合抗秦的計畫,所以用激將法刺激您來秦國,並派我暗中幫助您。」張儀感慨道:「唉!我的才能明顯不如蘇秦先生。我任人擺布自己卻並無感覺。請您代我謝謝他,並轉告他,只要他在趙國一天,趙國就不用擔心秦國的威脅。」
趙國的問題解決後,蘇秦又啟程去往韓國,面見韓宣惠王,勸說道:「韓國有九百多里土地,有幾十萬的士兵,又盛產強弓、勁弩、利劍。韓國士兵腳踏大型弩箭,可連續發射百發而不力竭。這樣勇猛無比的士兵,只要盔甲堅固,弓弩強勁,寶劍鋒利,以一敵百也不在話下。要是秦國來進攻,您未開戰就投降,秦國一定會向我們索要宜陽、成皋兩座城池。即便您給了他,他暫時滿足於此,也難保明年不會繼續要您割讓別的地方。等到您沒有地可以再給的時候,不但為了討好而割出去的土地白費了,而且還是要與秦國開戰。總之,大王的土地只有那麼多,而秦國的貪欲卻沒有止境。以我們有限的土地,去滿足秦國無限的貪欲,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呢?擁有強大的軍隊卻不反抗,不打一仗就白白將土地相讓,難道不是自作自受嗎?俗語說得好:『寧為雞頭,不為牛後。』寧願居小者之首,也不為大者之後。像大王您這樣賢明的人,如果擁有韓國這麼強大的軍隊,卻不在各小國中充當領路之人,反而追隨秦國落個牛後的名聲,恐怕連我都為您感到羞恥。」韓王聽從了蘇秦的勸告,也決定加入聯合的隊伍。
蘇秦又對魏王說:「大王的領地,雖然表面上看只有一千里,疆域並不遼闊,但實際上魏國村鎮房屋建造得非常密集,就連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沒有了。百姓、車馬之多,好似千軍萬馬,日夜絡繹不絕。我私下裡估算,魏國與楚國相比,也相差無幾。我還聽說您擁有規模龐大的軍隊,有二十萬的武士、二十萬的蒼頭軍3、二十萬的敢死隊,還有十萬僕從、六百輛戰車、五千匹戰馬。然而,擁有這麼雄厚的力量,您卻想聽從那些淺薄的臣子們的意見,準備放棄抵抗,屈服於秦國。我們趙王聽說了都替您可惜,所以派我向您建議,各國訂立盟約,共同抵抗秦國。希望大王您能仔細分析現在的時勢,早做決斷。」就這樣,魏王也被蘇秦說服,加入到抗秦的聯盟中。
燕、趙、韓、魏都被成功聯合,蘇秦接著又去遊說齊國了。他對齊王說:「齊國的土地一眼看過去有兩千多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有士兵幾十萬,以及堆得像小山一樣的糧食。裝備精良的三軍,再加上郊外二十縣的五都之兵,進攻起來好比離弦的利箭,打起仗來就像震怒的雷霆,解散離去也似風雨掃過。即使爆發戰爭,有了他們,也不用萬里迢迢地到泰山、清河、渤海一帶去徵兵。」
「臨淄城富有殷實,城內住有七萬戶居民,保守估計,每戶最少也有三個男子。路上車馬川流不息,人群更是熙熙攘攘,眾人揮一把汗,都好像下了一場雨。這些百姓們每天以鬥雞、賽狗、下棋、踢球為樂,然而真要打起仗來,拿起武器就能變成勇猛的士兵。真到那時候,都不用到邊遠縣鄉去徵兵了,僅臨淄城的人就夠二十一萬。」
「韓國、魏國因為與秦國接壤,一旦發生戰爭,用不了十天,就將面臨生死存亡,所以非常害怕秦國。這兩個國家與秦國開戰,即便僥倖勝了秦國,自己也會損傷過半,難以堅守邊境;如果敗給了秦國,那麼馬上就會國破家亡。正因為處在這樣的境地,所以韓國、魏國對與秦國作戰十分慎重,往往只能忍氣吞聲。而秦國若要攻打齊國,情況就不一樣了。秦國先要穿過韓國、魏國的領地,再經過衛國陽晉這一條路,跨過亢父的天然險阻,長途跋涉才能到達。這一路上,道路崎嶇狹窄,騎兵和車輛都難以並行,剛好是易守難攻。而且秦國即使想率兵攻入,還要顧慮背後的韓、魏兩國會不會趁機佔便宜。所以別看秦國表面聲勢浩大,其實只是紙老虎虛張聲勢罷了,並不敢貿然進攻齊國。」
「由此可見,齊國根本沒必要害怕秦國的威脅。只是你們看不到齊國的這些優勢,卻被秦國的聲勢嚇到,一味地向秦國俯首稱臣。在這一點上,齊國的眾位大臣都判斷失誤。現在如果您肯接受我的建議,那麼齊國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強國,而再不用低聲下氣地討好秦國。因此我希望大王您仔細地考慮一下利弊,接受我的建議。」
齊王最終也同意了蘇秦的建議,聯合抗秦的盟軍中又多了一個國家。
最後,蘇秦又來到了楚國,勸楚威王道:「楚國是毋庸置疑的強國,有六千多里的土地,數百萬裝備齊全的軍隊,上千輛戰車,上萬匹戰馬,以及十年都吃不完的存糧。秦國把楚國看成心腹大患,正是因為楚國是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秦、楚二國,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此消彼長,不能兩立。現在我為大王考慮,不如和其他各國聯合起來孤立秦國。只要大王您願意抗秦,我可以說服崤山以東各國,不僅每年向您進貢,還把江山社稷、祖先宗廟都託付給您;練兵整軍,一切都聽您的指揮。顯而易見,合縱抗秦,則各國都奉上財物歸附於楚國;連橫親秦,則楚國要割讓自己的土地去討好秦國。兩種後果天壤之別的計策,大王您會選擇哪一種呢?」楚王思慮過後,也決定聯合抗秦。
於是,在蘇秦的奔走遊說下,六國終於結成了聯盟。蘇秦兼任六國的國相,成為六國聯盟的縱約長。他北上趙國覆命時,車馬隨從成群,氣勢如同君王一般。

1【合縱】古代以東西為橫,以南北為縱。除秦國以外的六個諸侯國都在東邊,六國的聯合實際上就是南北聯合,所以稱為「合縱」。
2【崤()山】秦嶺山脈東段的支脈,位於河南省西部。崤山高山絕谷,峻阪迂迴,形勢險要,自古以險峻聞名,是陝西關中至河南中原的天然屏障。古代將崤山與函谷關並稱為「崤函」之塞。
3【蒼頭軍】屬於農民軍的一種。
圖說:蘇秦兼任六國的國相,成為六國聯盟的縱約長。他北上趙國覆命時,車馬隨從成群,氣勢如同君王一般。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