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讀史記 | 誠品線上

巧讀史記

作者 (西漢) 司馬遷/ 原著; 高欣/ 改寫
出版社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巧讀史記:《史記》,亦稱《太史公書》,開中國紀傳體通史之先河,與《資治通鑒》並稱為「史學雙璧」。《史記》不僅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記載了從上古黃帝到西漢武帝三千年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史記》,亦稱《太史公書》,開中國紀傳體通史之先河,與《資治通鑒》並稱為「史學雙璧」。《史記》不僅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記載了從上古黃帝到西漢武帝三千年的歷史,既忠於史實,又靈活、有趣,而且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像詩人、畫家、文學家一樣,用生動的語言、傳神的筆力、充沛的情感,描繪了眾多形象立體、個性鮮明、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 本書精選《史記》中廣為流傳的六十五則經典故事,語言通俗,敘述精彩,並為生僻字逐一注音,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無障礙閱讀,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和自強精神。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西漢)司馬遷/原著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著有《史記》、《報任安書》等。他家學淵源,文學修養深厚,幼年通讀古文,二十歲遍遊天下,這為他創造性地把文、史熔於一爐,撰寫出既有歷史價值又有極高文學價值的史書典範《史記》,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和堅實的素材基礎。《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高欣/改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黃帝傳說堯舜禪位舜帝懲惡大禹治水成湯建商商朝衰亡忠臣周公旦褒姒一笑亡周襄公封侯建秦齊襄公失信遭殺管鮑之交晏嬰相齊孔子的故事夷吾忘恩負義重耳流亡蹇叔哭師楚莊王一鳴驚人伍子胥報仇公子光奪位蘇秦激將張儀張儀計耍楚懷王趙氏孤兒孫子練女兵子貢亂吳救魯勾踐臥薪嘗膽范蠡救子孫臏忍辱敗龐涓吳起殺妻求將淳于髡一斗也能醉秦孝公變法強國秦國智囊樗里子扁鵲復活虢太子馮諼買仁義田單守即墨秦昭王五跪得范雎白起「該死」樂毅入燕毛遂自薦呂不韋慧眼識子楚秦王政笑王翦「老矣」李斯不甘貧賤秦始皇一統天下趙高指鹿為馬西楚霸王項羽沛公入關鴻門宴楚漢爭霸垓下之戰蕭何追韓信韓信求教李左車韓信叛變留侯張良傳奇忠貞的丞相蕭何曹參「蕭規曹隨」夏侯嬰撿棄兒英布刑後稱王彭越本不該死美男陳平貫高拼死護主四隱士保太子呂后篡漢呂氏遭誅張釋之判案真將軍周亞夫東方朔隱居宮殿內司馬相如「琴」定卓文君汲黯「愚直」張騫出使烏孫廉潔的酷吏張湯

商品規格

書名 / 巧讀史記
作者 / (西漢) 司馬遷 原著; 高欣 改寫
簡介 / 巧讀史記:《史記》,亦稱《太史公書》,開中國紀傳體通史之先河,與《資治通鑒》並稱為「史學雙璧」。《史記》不僅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記載了從上古黃帝到西漢武帝三千年
出版社 /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022984
ISBN10 / 9864022989
EAN / 9789864022984
誠品26碼 / 2681688160002
頁數 / 34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書精選《史記》中廣為流傳的六十五則經典故事,語言通俗,敘述精彩,並為生僻字逐一注音,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無障礙閱讀,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和自強精神。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一二二年)大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它與北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被合稱為史學「雙璧」。
《史記》的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司馬遷十歲開始苦讀史書,成年後曾外出遊歷兩年,搜集了很多第一手資料。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曾擔任太史令,一直有志於修成一部大史書,但畢生也未完成心願。司馬談去世後,司馬遷接替父親做了太史令。他不忘父親遺志,開始編纂《史記》。
太史令是皇帝身邊的近臣,頗受寵信。但司馬遷開始《史記》編纂工作不久,卻因替戰敗給匈奴的將軍李陵求情而觸怒了漢武帝,被判處宮刑(閹割)。司馬遷本想一死了之,但又認為「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報任安書》),遂決心忍辱負重,完成父親遺志。兩年後,司馬遷獲赦出獄,開始全力投入《史記》的編纂工作。最終,他花了十三年時間,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實現了父親的遺願。
《史記》最初被稱為《太史公書》,簡稱《太史公》,從三國時期開始,才逐漸定名為《史記》。全書一百三十卷,約五十三萬字,分為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為主體。「表」的內容,是簡單排列各朝代家族世系、人物和史事;「書」的內容,是記錄各朝代的典章制度、禮儀、天文、經濟、軍事、地理等等;「本紀」,是按時間順序記敘各朝帝王的言行政績;「世家」記述世襲王侯封國的史跡和重要人物事蹟;「列傳」以帝王之外的英雄人物為主,大部分屬於人物傳記。
《史記》不僅是一部史書,還是一部成就非凡的文學作品。作為中國第一部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巨作,《史記》的創作手法為後代文學提供了很多啟示。比如《史記》在描寫人物時運用了「互現法」,在不同章節中表現人物的不同側面,這種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全面、更豐滿、更生動。《史記》是中國人物傳記和武俠小說的範本,為兩者的創作提供了經典模式。魯迅對《史記》的文學價值極為推崇,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史記》出現之前,史學作品是沒有獨立地位的。自司馬遷創作《史記》之後,史書越來越受重視,寫作者也越來越多。到清末為止,包括《史記》在內的紀傳體通史共有二十五部,可見《史記》對於中國史學影響之深遠,司馬遷也因此被後人尊為「史聖」。

試閱文字

自序 : 經典 梅子涵
成年人文化多,知道得多,上下五千年,心裡著急,恨不得把一切有價值的書都搬來給小小的孩子看。
成年人關懷多,責任多,總想著未來幾千年的事,恨不得小小的孩子們都能閱讀著幾千年的經典,讓未來因為他們的經典記憶風平浪靜、盛世不斷,給人類一個經久的大指望。
我們要說,這簡直是一個經典的好心腸、好意願,唯有稱頌。
可是一部《資治通鑒》,如何能讓青少年閱讀?即使是《紅樓夢》,那裡面也是有多少敘述和細節,是不能讓孩子有興致的,孩子總是孩子,他們不能深,只能淺,恰是他們的可愛;他們不能沉湎厚度,而只可薄薄地一口氣讀完,也恰是他們蹦蹦跳跳的生命的優點,絕不是缺點!
這樣,那好心腸、好意願便又生出了好靈感、好方式,把很長的故事變短,很繁複的敘述變簡單,很滔滔的教誨變乾脆,很不明白的哲學變明白,於是一本很厚很重的書就變薄變輕了。是的,它們已經不是原來的那一本那一部,不是原來的偉岸和高大,但是它們讓孩子們靠近了,捧得起來了,沒讀幾句已經願意讀完了。於是,一種原本是成年後正襟危坐讀的書,還在小時候沒有學會把玩耍的手洗得乾乾淨淨的時候,已經讀將起來,知道了大概,知道了有這樣的經典和高山,留在他們的記憶裡當個「存目」,等他們長大了以後再去正襟危坐地讀,探到深度,走到高度,弄出一個變本加厲的新亮度來,當成教授和專家。而如果,長大了,實在忙得不可開交,養家糊口,建設世界,沒有機會和情境再閱讀,那麼那小時候的閱讀和記憶也已經為他的生命塗過了顏色,再簡單的經典味道總還是經典的味道,你說,一個人在童年時讀過經典改寫本,還會是一種羞恥嗎?還會沒有經典的痕跡留給了一生嗎?
所以經典縮寫本改寫本的誕生,的確也是一個經典。
它也許不是在中國發明,但是中國人也想到這樣做,是對一種經典做法的經典繼承。經典著作的優秀改寫,在世界文化先進、關懷兒童閱讀的國家,是一個不停止的現代做法,是一個很成熟的出版方式,今天的世界說起這件事,已經絕不只是舉英國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的例子了,而是非常多,極為豐盛。
所以,我們也可以很信任地讓我們的孩子們來欣賞中國的這一套「新經典」,給他們一個簡易走近經典的機會;而出版者,也不要一勞永逸,可以邊出版邊修訂,等到第五版第十版時簡直沒有缺點,於是這個品種和你的出版,也成長得沒有缺點。那時,這一切也就真的經典了。連同我在前面寫下的這些叫做「序言」的文字。
為孩子做事,為人生做事,是應該經典的。

試閱文字

內文 : 黃帝傳說
選自《五帝本紀第一》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從小就表現出了靈性。他學東西很快,出生後不久就會說話。黃帝小時候既聰敏又勤奮,後來他成為了一個見多識廣、明辨是非的人。
軒轅成長的時期,神農氏1的後代族人因為統治不當,已經失去了各個地方諸侯的支持。那時候,各部落之間常常發生戰爭,神農氏沒有能力召集軍事力量征討諸侯的戰亂,而軒轅卻能憑藉自己的聲威去討伐他們,因此很多諸侯都歸順了他。軒轅施行仁政,以德治民。他的臣民順應自然氣象耕種五穀,百姓安居樂業。軒轅整頓軍旅,訓練百姓作戰的方法。民眾中有以熊、羆2、貔貅3、貙4、虎為圖騰的氏族,軒轅教他們習武。等部落壯大後,軒轅帶領族人在阪泉的郊野攻打炎帝並取得了勝利。之後,他又擒殺了當時最殘暴的部落首領蚩尤。從此以後,軒轅取代神農氏,成為新的帝王。
黃帝帶領自己的手下,到各個地方收服不順從的勢力。他的部隊平定了很多地方,但他們從沒有在哪個地方停留過,而是平定之後就離開。黃帝四處征戰,足跡遍布天下。他帶領士兵到過東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走又去過崆峒和雞頭山。往南,他到過長江,登過熊山、湘山;往北,他驅逐了葷粥部族,在釜山與諸侯合驗了符契,使他們從此以後歸順他。最後,來到涿鹿山後,看到山腳下有廣闊的土地,所以他在山腳下建立了都邑。
起初,黃帝沒有固定的居所,以兵營為家,他為下面所設的官職也都用代表吉祥之意的「雲瑞」來命名。定居之後,他保留了在住所周圍設立軍營自衛的傳統,但官職的設置有所改變。為了督查收服的各個諸侯國,他設置了左右大監。
軒轅敬畏大自然,他是自古以來對祭祀之事最為看重的帝王。他經常祭祀鬼神山川,有時候祭祀的規模之大,前所未有。軒轅順應天地自然四時節氣的規律,把這些規律同生死存亡聯繫起來,並據此推測出陰陽五行的變化規律,制定人出生和死亡的禮儀文明。他教導人們順應天時,按照季節耕種,又使他們學會馴養鳥獸。在他的統治下,人們學會了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來勞作,因此很少受到風火水土等天災的危害。在軒轅的統治下,民眾開採山川林澤,勤勞耕種,獲取食物和生活所需。軒轅教導人們使用要有節制,不要隨意動用大自然的水、火、土、木及其他資源。因為天子軒轅敬畏天神,且又崇尚土地,而土為黃色,所以他被稱為黃帝。
黃帝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在這之中有十四人後來建立了自己的姓氏,而這十四人中有兩個是他與正妻嫘祖生的,一個名為玄囂,一個名為昌意。昌意生了顓頊(ㄓㄨㄢ ),玄囂生了蟜極,蟜極生了高辛。黃帝死後,昌意的兒子顓頊即位,號高陽。之後,又是玄囂的孫子高辛即位,稱帝嚳()。帝嚳死後,本來傳位給兒子摯,但因為摯不善為政,所以改由帝嚳的弟弟放勳即位,放勳就是堯帝。

圖說
軒轅敬畏大自然,他是自古以來對祭祀之事最為看重的帝王。

註釋
1【神農氏】即「炎帝」,華夏始祖之一。相傳神農氏的氏族是一個游牧民族,神農氏發明了農耕和醫藥,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
2【羆()】熊的一種,也叫棕熊,古稱羆。
3【貔貅( ㄒㄧㄡ)】相傳是一種凶猛的瑞獸,可以吸收四方之財。
4【貙(ㄔㄨ)】傳說中一種既像狸又像虎的猛獸。


堯舜禪位
選自《五帝本紀第一》
堯,姓伊祁,名放勳,是帝嚳的弟弟,黃帝的曾孫。帝嚳的兒子摯不擅長統治,於是放勳繼承了王位,史稱堯帝。
堯具有愛民的仁德和如神的智慧。他同族人和睦相處,時常考察百姓的生活,監督各個諸侯國的治理情況,使他們和平相處,不發生戰亂。在他的治理下,天下人安心生產勞作,堯也因此非常富有。他雖然富有卻不驕縱,而總是像太陽一樣溫暖人心。堯出門的時候,經常是頭戴黃色帽子,身穿黑色衣裳,乘著由白馬駕駛的朱紅色馬車。他所到之處,無不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和仰望。
堯的臣民中羲氏、和氏1這兩族人擅長觀察天象,堯就任命他們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來制定曆法。羲氏中的羲仲被派到了東方的郁夷,羲叔被派往南方的南交。羲仲住在郁夷暘()谷(今山東日照),每天恭迎日出,安排監督人們耕作。南方的羲叔則負責管理百姓夏季的農務,使他們謹慎地勞作。和氏中的和仲被派駐在一個名為昧谷的西方地區,負責恭送太陽落山,收穫秋天的糧食。名為和叔的則住在北方一個叫做幽都的地方,安排人們在寒冷季節到來時進行收藏的工作。就這樣,人們漸漸知道了的節氣的變化和自然的運行規律。
當時的人們發現,在春分日,白晝與黑夜是一樣長的。當朱雀七宿中的星宿2在黃昏時出現在正南方,就表明耕作的仲春時節到了。這個時候,鳥獸鳴叫,呼喚伴侶戀愛生育,於是百姓也開始行動起來,其中年輕力壯的人分散到各處進行勞作。當蒼龍七宿中的心宿(又稱大火)在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那就是白晝最長的一日,這就表明仲夏來了。這個時候由於天氣變熱,鳥獸的毛羽也變得稀疏。之後,又會出現黑夜與白晝等長的一天,那就是秋分日了。隨著秋分日的到來,天氣漸冷,鳥獸重新長出羽毛。到了冬至日這一天,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在黃昏時出現於正南方,白晝變得最短,漫長的冬夜開始了。於是,人們停止了野外的勞作,都躲進屋子裡取暖。根據這樣的循環變換,人們設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週期,稱為一歲,並設置閏月來開啟春夏秋冬四季。堯帝告誡百姓按照四季來生活勞作,又命令管理百姓的官員在各個時節做好監管事務的本分工作。從此,人們都按照節令來做事,各種事情也都有章可循地操辦起來。
有一天,堯問眾人:「誰是順應天意繼承我位置的人呢?」大臣放齊推薦堯的兒子丹朱,說丹朱通達事理。驩兜3舉薦共工,他說共工4具有號召力,並聚集民眾做出了業績。堯否定了放齊和兜的推薦。他說,丹朱脾氣愚頑,又好爭鬥,不能用;共工雖然有才能但油嘴滑舌,貌似恭敬卻心懷鬼胎,也不能用。堯本想從朝臣中選出一人來接替他的王位,但朝臣們不同意,說:「我們的德行不足,怕玷污了帝位。」堯說:「那就從民眾裡選吧,不管他是什麼姓氏,也不論他是王臣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只要是個人才,隱居的也可以挖出來。」大家聽堯這麼說後,就都推薦了虞舜。堯說:「我聽說過虞舜這個人,但不知道他的具體情況。」
大臣們告訴堯,虞舜是個盲人的兒子,至今仍沒有成家立業。虞舜的父親愚昧無知,母親也頑固不化,虞舜的弟弟則狂傲凶惡。雖然家人的品性都不好,但虞舜卻沒有嫌棄他們,而是用禮儀孝順教化他們,使他們不至於走向邪惡的道路。聽他們這麼說後,堯於是把兩個女兒嫁給了虞舜,讓她們考察他的德行。舜娶了堯的兩個女兒為妻,勸導她們放下尊貴的身分,帶領她們遷居到媯(ㄍㄨㄟ)水邊的家中,並督促她們恪守婦道,做好分內事情。堯得知後,認為舜具有管理的才能,於是讓他試任司徒,教會百姓處理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常倫理關係。同時,堯又讓舜參與處理百官事務,並擔負起接待四方賓客的外交重任。堯交給舜的事情,舜都做得很好。
有一天,堯說:「我考察你三年,發現你具有謀劃事務的才能,做起事來也周密盡責,總能說到做到。現在就由你來做天子吧。」舜認為自己的德望還不足以統管天下,不願意接受帝位,但是堯信任舜,還是把帝位禪讓5給了他。正月初一這一天,舜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的禪讓。從此,舜作為堯的代理,主管天子政事。
代理天子政事後,舜做出了很多卓越的政績。他先後會見了東、南、西、北方諸侯國的首領,幫助當地人校正四時節氣和月份的大小,又統一了音律和度量衡6,修正了當時吉、凶、賓、軍、嘉五種禮儀。此後四年,四方各地的諸侯每年都要前來京師朝見一次,第五年,舜又開始全國性地巡迴視察。這樣,每五年一輪的巡迴視察就固定了下來。通過諸侯的朝見和舜的親身視察,予以相對應的獎賞或懲罰。此外,舜還教給他們治理國家的方法,使得百姓安定。為了便於統治,舜還把全國劃分為十二個州,並制定較為寬鬆的刑罰制度來執法管理。之前,對犯重大錯誤的人施行的酷刑有刺字、割鼻、斷足、閹割、殺頭五種。舜執政後,對犯人從寬處理,或者改以流放,或者改以其他懲罰。他寬容待人,慎重施行懲罰,天下人因此對他心悅誠服。
舜代理堯執掌天子政事過了二十八年後,堯去世。堯的去世給天下百姓帶來巨大的悲痛,在他去世後的三年裡,四方各地無人奏樂。堯去世前說,他知道自己的兒子丹朱沒有做君王的才能,才先禪讓帝位給舜,讓他建立聲威。如果傳位給丹朱,則丹朱一人得利天下遭殃。堯說:「無論怎樣,我不能為了一人得利而使天下百姓受害。」所以,他最終將統治大權授予了舜。舜為堯服喪三年完畢後,為了避免與丹朱發生爭奪帝位的戰爭,他躲到了南河的南岸邊。但諸侯並不因此歸順丹朱,而是仍然把舜當成君王。各個諸侯首領進行彙報時不去找丹朱,而是找舜,人們遇到有爭議的事時也是找舜主持公道。舜感歎道:「天意難違呀!」於是,他回到了京都,登上了天子之位,成為舜帝。
舜在位時,因為看到自己的兒子商均不具備做君王的賢能,於是,他像之前堯所做的一樣,將帝位禪讓給不是自己直系親屬的禹。禹是顓頊的曾孫,也就是黃帝軒轅的玄孫。舜死後,禹本辭讓帝位給舜的兒子商均,但人們不歸附商均而歸順於禹,禹便登上了帝位。

圖說
堯出門的時候,經常是頭戴黃色帽子,身穿黑色衣裳,乘著由白馬駕駛的朱紅色馬車。他所到之處,無不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和仰望。

註釋
1【羲氏、和氏】相傳,顓頊時代,名為重、黎的兩人擅長觀天象,被任命執行「絕地通天」的職責。羲氏是重的後代中的一支,和氏則是黎的後代中的一支。他們世代負責天朝的祭祀之事以及觀測天象和大地的變化。
2【星宿】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個群,稱之二十八星宿,東西南北四方各七宿。東方七宿又名青龍七宿,西方七宿又名白虎七宿;南方七宿又名朱雀七宿;北方七宿又名玄武七宿。
3【驩兜】兜(ㄏㄨㄢ ㄉㄡ),據說是黃帝的後代之一。
4【共工】相傳共工是炎帝的後代,因發明蓄水的方法治理黃河水患有功,被人尊為水神。
5【禪讓】這是上古五帝時代推選領導人的制度,即古代帝王將帝位讓位給不同姓的人。
6【度量衡】用來測量物體重量、長度、體積的方法統稱。


舜帝懲惡
選自《五帝本紀第一》
舜的父親瞽叟( )是個盲人,他愚昧無知,如同蠻人。瞽叟不喜歡舜,經常找碴兒懲罰他。舜的母親早死,瞽叟另娶了妻子。這個後妻頑固不化,又不夠忠信,她也不喜歡舜。虞舜的弟弟名叫象,是瞽叟與其後妻所生,象生性狂傲凶惡。這三個人都把舜看成眼中釘,想殺害他。雖然家人的品性不好,也經常虐待自己,但虞舜卻沒有嫌棄他們,而是用孝順的禮儀感化他們。每天,他都以更加恭順的態度來親和他們,使他們日趨善良,不至於走向邪惡的道路。儘管如此,瞽叟仍然對兒子心懷殺意,即使舜後來成為堯帝的女婿,他還是想把他殺死。
三十多歲時,舜因為管治地方有功,得到了堯賞賜的衣物、一把琴以及一些牛羊。有一天,舜去修葺牛棚的屋頂。當他爬上高處時,瞽叟就在下面放火焚燒。舜用兩頂斗笠保護自己,縱身從高處跳下,才得以逃生。計畫失敗後,瞽叟又想出了另一計。他讓舜去挖井,當舜挖到深處時,他便和象往井裡填土。填完井後,兩人洋洋得意,以為成功地把舜活埋了。沒想到舜在挖井時,早已另外挖了一條暗道以備不測。認定舜已經死了後,瞽叟三人開始瓜分舜的財物。瞽叟和後妻拿走了舜的牛羊和屋子,象得到了堯賞賜給舜的琴,還搶走了舜的兩個妻子。當象在舜的屋子裡彈琴取樂時,舜出現了。象非常驚愕,繼而裝出悶悶不樂的樣子,說:「哥啊,我正思念你呢!」舜回答他道:「看來我們的確兄弟情深啊!」舜當作什麼也沒發生一樣,還像以前一樣侍奉父母,愛護弟弟,甚至比以前更為恭謹。
面對凶惡的親人,舜不跟他們正面衝突,而是以膽量和智謀逃過他們的陷害,同時用寬廣的胸懷感化他們,使人與人能夠和平相處,因此,後來得到堯帝的重用。
堯帝執政時,驩兜舉薦的共工以及大臣舉薦的鯀都做了官。共工驕奢淫逸,引起百姓不滿。鯀治水九年,毫無成效。舜帝代理執政,考察人民生活時發現三苗1一族在江淮、荊州處作亂。於是,舜就向堯帝提議將他們四人全部流放:讓共工到幽陵,改變北狄的風俗;遣驩兜到崇山,改變南蠻的風俗;使三苗遷徙到三危山,改變西戎的風俗;把鯀流放到羽山,改變東夷的風俗。
渾沌是帝鴻氏的後代,他野蠻暴力,作惡多端,猶如不開化的野生猛獸,天下人因此稱他為渾沌;窮奇是少皞()氏的後代,他崇尚邪惡,厭惡忠直善良,猶如怪胎;檮杌( )是顓頊氏的後代,他衝動粗暴,崇尚暴力,從來不好好說話,又頑劣乖張;縉雲氏的後代中有一人不僅貪財而且貪食,被人稱為「饕餮(ㄊㄠ )」。當時的百姓都十分畏懼這四個人。舜把他們流放到四方邊遠的地區,讓他們抵抗害人的妖魔野獸,抗擊更為野蠻邪惡的人。從此之後,基本沒有十分凶惡暴戾之人了。

圖說
舜當作什麼也沒發生一樣,還像以前一樣侍奉父母,愛護弟弟,甚至比以前更為恭謹。

註釋
1【三苗】考古學界認為三苗這一古族是四千多年前的天門石家河文化的主人。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發現一個大規模的遺址群,多達五十餘處,被挖掘的物件有銅塊、玉器和祭祀遺跡、類似於文字的刻劃符號和城址等。天門石家河文化是一個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後逐漸衰落,大約兩千年前被中原龍山文化取代。


大禹治水
選自《夏本紀第二》
大禹就是夏禹,名叫文命。他是鯀的兒子,顓頊帝的孫子,昌意的曾孫,黃帝的玄孫。禹為人聰敏機智,又能吃苦耐勞。他的言談能使人信服,做事的處理方法以及尺度也讓人們稱道而效仿。他做官勤懇嚴肅,被百官奉為典範。因此,在舜帝招攬人才時,禹被眾臣舉薦為最佳人選。
堯帝在位時,任用鯀治水。鯀治水失敗,洪水依舊如來自天山的猛獸般浩浩蕩蕩席捲高山,漫過丘陵,使得山腳下、江河邊的人們都驚恐不安。後來,虞舜代理堯帝執政,把鯀流放到了羽山。鯀死在了那裡。之後堯帝去世,舜順應民意登基即位。有一天,舜問四岳:「堯帝生前一心治水而未成,誰能完成他的心願呢?」眾人都舉薦說:「禹可以光大堯帝的事業。」於是舜便讓禹去治水,並囑咐他要努力辦好。
接到舜帝的命令後,大禹不敢怠慢。他馬上與伯益1、后稷2一起到各地召集人事力量,命令各地諸侯和貴族發動民眾,特別是那些被罰服勞役的罪人,加入到治水的大隊伍中。他跋山涉水,一路觀察地形山貌,以木柱做標記,提醒自己某個地方需要改造。即使在陡壁的山崖行走途中,他也帶著用來測量的器具。他左手拿準3和繩,右手拿規和矩,背上還裝載著用來測定四時季候的儀器,以便根據不同的時節安排治水事宜。無論何時,禹都不敢怠慢放鬆自己。父親鯀因治水無功而受罰,最後病死他鄉,這件事情時常激勵他無論如何要取得治水的成功。為此,他竭盡所能地把所有可利用的東西都投入到治水工程中。他縮減自己的生活所需用品,用它們祭祀天地,孝敬鬼神,以此祈求治水的成功。為了充分利用器具修築溝渠,他甚至把自己居室的器具用品拿出來使用。
在治水的過程中,大禹還充分展現自己管治百姓的賢能。遇到沒有糧食的人,他就把稻種分給他們,讓他們在低窪潮濕的肥沃土地上耕作。發生災荒時,他又令后稷賑濟缺少糧食的民眾,從糧食比較充足的地區賑濟多餘的糧食給缺糧的地區。他一邊治水一邊考察各地的糧食、交通等民生狀況,以此明確他們能向天子進貢的物品,並研究出各個諸侯朝貢時能走的路線。
大禹治水,經歷了十三年。在這十三年中,他三次經過家門卻不進去休息。最後,他開發了九州4土地,疏導了九條河道5,修治九個大湖,測量九座大山。九條河流暢通無阻了,滋潤了四方土地,從此以後,四方邊遠地區也可以安居了。各個諸侯國得益於大禹對道路的疏通,開發了包括金、木、水、火、土、穀「六府」物資在內的自然物產。大禹在封賜給他們土地和姓氏的時候告誡他們說:「要時刻把德行排在首位,不要抗拒我所推行的命令。」他規定被封賜的各個諸侯要按照相應的規定上繳貢賦,於是,九州之內百姓歸一。
舜帝死後,禹順應民心登上天子之位,國號為夏。禹死時,本來要傳位給伯益,但百姓歸順於禹的兒子啟,於是啟登上了天子之位。從啟開始,帝位開始世襲繼承。從禹開始直到他的後人桀6的統治時期,史稱夏朝。

註釋
1【伯益】又名伯翳,大費。是顓頊的後代,舜帝的女婿。後來因為治水有功,被舜帝封地並賜姓「嬴」,是嬴姓的始祖,即秦國的先祖。
2【后稷()】據《史記‧周本紀》記載,他是帝嚳的元妃姜原在出遊野外時腳踏巨人腳跡後懷孕所生的,曾一度被棄,因此名為「棄」。棄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因此堯帝任他做農師,後又封邰這片土地給他,稱號為后稷,賜他姬姓。周武王姬發就是后稷的後代。
3【準】準,測平面的水準器。
4【九州】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後來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尚書·禹貢》認為大禹開發的九州分別是徐州、冀州、兗( )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5【九條河道】《史記》所述九條河流分別為弱水、黑水、黃河、降水、漾水、江水、沇水、渭水、洛水。
6【桀】夏桀,夏朝最後一個皇帝,文武雙全,但不用在正道上,暴虐荒淫無度。商湯滅夏時逃亡,被放逐而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