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我名叫凱妮絲。為什麼我還沒死?我應該要死的。 《飢餓遊戲》三部曲的內容介紹 那是未來的世界:施惠國,一個獨裁的都城統治十二個貧窮的行政區。每年,各區被迫推出一男一女的青少年,投入至死方休,只能有一人存活的競技遊戲。這是統治者娛樂都城市民、警告各區人民的節目,因此被當作電視實境秀播放,全國人必看。生死搏鬥、戰爭、政治、娛樂遂無從區別。 取代妹妹投入飢餓遊戲,準備赴死的凱妮絲,是改變遊戲的關鍵人物。她在遊戲中的叛逆行徑,激怒了都城,激勵了各區。據信早已消滅,潛藏七十餘年的第十三區浮上檯面,反抗軍的革命戰爭終於發動。但遊戲中真假莫辨的困擾,益發嚴重。凱妮絲總是面臨困難的抉擇。她對兩位深愛著她的男生,也始終無法釐清自己的感情。 電視實境秀、電視訪談,乃至於電視新聞,是「飢餓遊戲」系列裡的特殊「道具」。小說中的真實世界化為電視節目,而電視節目也成為真實事件的一部份和重要推動力量。革命前,電視系統完全在都城的掌控下。戰爭一旦爆發,反抗軍也利用電視號召各區人民,並與都城互相展開宣傳和心理戰。有些書評指出,作者把電視的未來可能發展推到極至,透露了她對某些現象的嘲諷和嚴厲批判。 在第一次參加飢餓遊戲,接受電視訪談之前,凱妮絲的導師黑密契苦思如何塑造她的形象,不知道該拿她怎麼辦,十分惱怒。最後,凱妮絲潛入都城,冒險藏匿她的虎娘子笑著告訴她:「沒有人知道該拿妳怎麼辦。」凡是想把凱妮絲當作一枚棋子利用的人,都將面臨這個困境。其實,愛上她的兩個男生也遭遇同樣的難題。 《飢餓遊戲》三部曲的驚人記錄 「飢餓遊戲」三部曲是2008年以來最令人驚奇的系列小說。每一部都登上紐約時報、美國今日報、華爾街日報、出版人週刊等全美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而且始終維持熱銷,佳評如潮,獲獎無數,猶不足以說明它的震撼力量。 2008年9月,平地一聲雷,首部曲《飢餓遊戲》出版,驚悚大師史蒂芬.金和《暮光之城》作者史蒂芬妮.梅爾都承認,他們無法停止閱讀。 2009年9月,第二部曲《星火燎原》出版,12月初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十大小說之一,與《狼廳》等並列,其實也是對首部曲遲到的致意,對整個三部曲提早奉上的獻禮。 2010年5月,因為這個尚未出版完整的系列小說,作者蘇珊.柯林斯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百大影響力人物」。只是,她的官方網站沒有提這件事。 2010年8月初,美國專欄作家潘蜜拉.保羅(Pamela Paul)在紐約時報撰文承認,她三十好幾了,第三個孩子剛出世時,她還躺在醫院休養,卻急不可待地猛啃《飢餓遊戲》,根本沒注意兒子有沒有吃飽睡好。她只想知道,叛亂何時會發生,主角凱妮絲會選擇哪個追求者。她說,她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而且她這種狀況不是個案。 撰寫那篇文章時,終曲《自由幻夢》尚未出版,潘蜜拉說,她和她參加的讀書會其他成員都急於知道凱妮絲將會遭遇怎樣的命運,都城何時會垮台,作者要如何超越前兩部曲的成就。這個讀書會的成員包括作家、書評家、出版社編輯和經理人、律師、歷史學家、版權經紀人等,都是一時俊彥。由於成員太多,分作三個小組。小說家兼書評家列夫.葛羅斯曼(Lev Grossman)說,不久前他們那個小組曾兩度討論「飢餓遊戲」,是「歷來討論最熱烈,激辯最大聲」的聚會。嗯,這些飽學之士爭辯的問題包括:凱妮絲是不是女性主義英雄?是不是國家機器的工具?這部作品是一般的羅曼史,抑或顛覆這個文類的小說?列夫說:「每個人都有話要說。」當時終曲尚未問世,但已經是亞馬遜網路書店的銷售排行第一名。 2010年8月24日,終曲《自由幻夢》美國版上市,各大書店門口,讀者從前一晚就大排長龍,急於第一時間拿到書。美國今日報指出:「這是繼『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之後,第一次有一部小說這麼受眾人期待,無數年輕(以及成年)的讀者徹夜排隊等待。」一向低調的作者,午夜選擇在紐約市曼哈頓的「奇妙書屋」(Books of Wonder)露面,陪伴讀者。美聯社的報導說,擠在門口排隊的書迷,包括十五歲的女演員印蒂雅.昆布斯(India Coombs)。她遠迢迢從賓州艾倫城來,只為了見蘇珊一面,親口告訴她,她是飾演「飢餓遊戲」電影女主角的理想人選。 在接受亞馬遜網路書店專訪時,蘇珊表示,雖然不是每個細節一開始都已構思妥當,三部曲漫長的寫作過程始終維持當初的基本架構:從類似古羅馬格鬥競技的飢餓遊戲,到革命,到戰爭,乃至於最後的結局。 書評和讀者反應一再指出,「飢餓遊戲」的吸引力跨越年齡層。美國出版者Scholastic Press說,臉書上的書迷,成年人和青少年各佔一半。書評家Lizzie Skurnick在「時代」雜誌上讚揚作者身手撟捷一如凱妮絲,「短短幾個章節的篇幅,就輕易跨越驚悚、浪漫與奇幻的文類,若無其事地創造了一部威力十足的創新作品」。這套三部曲抗拒歸類,一如凱妮絲,觸動人心,發人深省,但任誰都拿她/它沒轍。凱妮絲在計畫之外,「飢餓遊戲」的結局不在預期之中。 「飢餓遊戲」三部曲售出26種語言版權,在38個國家發行。迄2010年11月,光美國版,前二部曲印量已超過兩百九十萬冊,第三部曲初版印量一百六十萬冊,包括稍後加印的四十萬冊。從首部曲問世以來,連續在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上已一百多週。 「飢餓遊戲」電影正在籌備中,由蓋瑞.羅斯(Gary Ross)執導,蘇珊親自編劇,比利.雷(Billy Ray)修稿, Color Force公司製作,Liongate Entertainment全球發行。爭取擔綱演出凱妮絲的眾多年輕女演員,除了上面提到的印蒂雅,還有琳西.馮塞卡(Lyndsy Fonseca)、卡雅.斯考達裡奧(Kaya Scodelario)、克蘿伊.摩蕾茲(Chloë Moretz)、瑪萊斯.裘(Malese Jow)、裘黛兒.佛蘭(Jodelle Ferland)等人。只不知你看到這篇介紹「飢餓遊戲」的文字時,會不會主要演員人選碰巧已經定案。 順便一提--在被問到如果被迫參與飢餓遊戲,她最擅長的技能是什麼時,蘇珊答稱:「躲起來。」 ◎本套書包含《飢餓遊戲》第七十四屆飢餓遊戲即將開始。飢餓遊戲是至死方休的決鬥。「我醒來時,另半邊床是冷的。我伸手去探妹妹小櫻溫暖的身體,卻只摸到罩著床墊的粗布單。她肯定又做了惡夢,爬到媽床上去了。她當然會做惡夢,今天是抽籤的日子。」小說這樣開始。 《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在不可能獲勝的情勢中,凱妮絲從飢餓遊戲生還,與比德攜手返回家鄉。依照遊戲規則,往後的日子應該是安全、優裕的。但,他們的勝利是都城的羞辱,而謠傳騷亂已在十二區之間滋生,凱妮絲竟然是叛變的象徵人物。另一方面,狩獵夥伴蓋爾和競技夥伴比德,對凱妮絲的態度,只能是冰冷的深情。《飢餓遊戲3:自由幻夢》她從競技場中獲救,原本就出自刻意的安排。根據計畫,她早就是革命行動中的角色,只有她懞然無知。一開始,她被蒙在鼓裡。到最後,她會明白一切嗎?真相?她也許會痛恨真相。結局呢?你也許喜歡,也許討厭。然而,無論如何,這或許才是對的結局,因為,這才是她最後明白的真相。遊戲仍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