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東西, 大有來頭!
作者 | 胡定豪/ 趙瑜婷/ 阮筱琪/ 陳韻竹/ 黃正勇 |
---|---|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用的東西, 大有來頭!:●內容簡介想一想,出現在我們身邊的物品,是怎樣來的呢?小小的肥皂,用手搓一搓,可以搓出很多泡泡。它是去油去汙的好幫手,你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 |
作者 | 胡定豪/ 趙瑜婷/ 阮筱琪/ 陳韻竹/ 黃正勇 |
---|---|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用的東西, 大有來頭!:●內容簡介想一想,出現在我們身邊的物品,是怎樣來的呢?小小的肥皂,用手搓一搓,可以搓出很多泡泡。它是去油去汙的好幫手,你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 |
內容簡介 想一想,出現在我們身邊的物品,是怎樣來的呢?小小的肥皂,用手搓一搓,可以搓出很多泡泡。它是去油去汙的好幫手,你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好神奇,一份薄薄的報紙,竟然充滿四面八方的消息。報紙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清潔隊的叔叔、阿姨好辛苦,會定時來收垃圾。你有想過,垃圾最後去哪裡?又怎麼處理呢?仔細觀察生活大小事,發現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讓我們一起探索,它們是怎麼來的吧!◎生活情境 X 科學知識 X 人文素養,三大結合帶領孩子「閱讀」和「討論」,化繁為簡,深化素養好選擇!◎訓練觀察力‧激發好奇心‧培養閱讀力透過生活經驗,連結知識閱讀。引導孩子觀察生活大小事,激發探索好奇心。◎精采圖解‧專家解惑‧趣味常識最易懂的「全彩圖解」製作流程,幫助孩子「解讀」力。最精采的「來源典故」與「QA小知識」,豐富孩子生活視野。最多元的「生活科普」內容,奠定孩子科學素養。"
各界推薦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胡定豪、趙瑜婷、阮筱琪、陳韻竹、黃正勇五位作者用「童心」探索生活事物;在各行各業的專家解說中,帶領孩子一窺事物的由來;在「發現」與「探索」的過程中,豐富孩子的生活。■繪者簡介森酪梨、馬樂原、徐橘喵、黃小嘟、愛馬兒五位新銳插畫家,各用可愛、有趣的插圖,讓艱澀的專業理論及複雜的製作流程,變成貼近孩子生活的趣味情境。用精采圖解,幫助孩子理解,使閱讀更加輕鬆有趣。
產品目錄 (1) 書桌上的小發現鉛筆怎麼做的?蠟筆怎麼做的?橡皮擦怎麼做的?墨條怎麼做的?紙怎麼做的?報紙怎麼來的?郵件怎麼來的?(2) 浴室裡的小探索肥皂怎麼做的?乳液怎麼做的?玻璃怎麼做的?鏡子怎麼做的?塑膠袋怎麼做的?衛生紙怎麼做的?(3) 櫥櫃裡的小調查鑰匙怎麼開鎖的?保溫瓶怎麼保溫的?蠟燭怎麼做的?布怎麼做的?羊毛衣怎麼做的?純棉衣服怎麼做的?蠶絲被怎麼做的?(4) 戶外的小探險陶器怎麼做的?雨傘怎麼做的?氣球怎麼做的?木炭怎麼做的?煙火怎麼做的?垃圾怎麼處理呢的?
書名 / | 用的東西, 大有來頭! |
---|---|
作者 / | 胡定豪 趙瑜婷 阮筱琪 陳韻竹 黃正勇 |
簡介 / | 用的東西, 大有來頭!:●內容簡介想一想,出現在我們身邊的物品,是怎樣來的呢?小小的肥皂,用手搓一搓,可以搓出很多泡泡。它是去油去汙的好幫手,你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 |
出版社 /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7518330 |
ISBN10 / | 9577518338 |
EAN / | 9789577518330 |
誠品26碼 / | 2681762599001 |
頁數 / | 144 |
注音版 / | 有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貼近生活的情境閱讀
一看就懂的流程圖解
化繁為簡的科普知識
內文 : 肥皂怎麼做的?
諮詢專家/姚昭年(臺北市藝術手工皂協會理事長)
搓一搓肥皂,會出現很多泡泡,它能輕輕鬆鬆帶走髒汙,是去汙小幫手。你知道肥皂是怎麼做的嗎?
※想一想
1.肥皂是用水和油做成的。
2.肥皂是從石頭提煉出來的。
肥皂能夠去除髒汙,是因為肥皂溶於水後,會釋放許多「去汙小尖兵」。
去汙小尖兵有兩端,它其中的一端喜歡附著在髒汙上;另外一端喜歡跟著水移動。
當去汙小尖兵發現髒汙後,一端會緊緊附著在上面,而另一端則容易被水帶走。如此一來,髒汙就會脫離,達到清潔的效果。
※肥皂製作流程
1.準備器材
準備鍋子、模具、植物油(椰子油、橄欖油等)、氫氧化鈉、純水、溫度計、口罩、手套、攪拌棒和湯匙。
2.加熱
將植物油倒進鍋子中,加熱到攝氏五十度左右。
3.調鹼液
將適量的氫氧化鈉用湯匙慢慢撥入純水中調成鹼液,比例大約一比三(氫氧化鈉:純水)。輕輕攪拌均勻後,放陰涼處降溫。
(小提醒:操作時,一定要戴上手套和口罩,並且要在通風處。另外,不可將純水倒入氫氧化鈉中,避免噴濺。)
4.攪拌
將製作好的鹼液倒入油中,並且慢慢攪拌,直到液體變得濃稠為止。
5.靜置
將皂液倒入模具裡面,靜置約三到五天。
6.陰涼
將凝固的塊狀肥皂從模具中取出,並且放在通風的地方陰乾,約三週後就完成了。
※肥皂殘留要洗乾淨
雖然肥皂可以清潔衣物與身上髒汙,但是,洗完澡後殘留在牆上或地板上的皂垢,卻是黴菌的營養來源,如果沒有處理,廁所就容易滋生黴菌。長時間處在發霉環境中,容易引發皮膚紅疹、鼻塞、打噴嚏等過敏反應,千萬要注意!
Q:過期的肥皂可以用嗎?
A:每塊肥皂都有保存期限,放久了會過期。其實過期的肥皂還是可以使用,只是去汙效果比較不好。如
果不放心,可以拿來洗衣服或浴室。要注意的是,當肥皂出現黃黑色斑點,就表示肥皂已經變質,千萬不要再使用了。
Q:肥皂是怎麼發明的呢?
A:據說,肥皂是一名在埃及皇宮當廚師的腓尼基人發明的。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一罐油打翻,怕被主管責罵,趕緊拿爐灶裡的木炭灰覆蓋打翻的油,並且偷偷丟到室外。回到廚房後,他立刻去洗手,沒想到才輕輕搓幾下,手上的木炭灰就洗得乾乾淨淨,連多年的汙垢都去除了。
雨傘怎麼做的?
諮詢專家/刁世勳(臺灣區製傘工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雨傘晴天可以遮陽、雨天可以擋雨,是生活好幫手。這麼實用的東西是怎麼想到的?又是怎麼做的呢?
※想一想
1.從涼亭的造形得到靈感。
2.從姑婆芋葉子得到靈感。
據說,世界上最早的雨傘出現在兩千多年前,是由中國春秋時代,工匠魯班的太太發明的。
有一天,魯班太太和鄰居去郊外散步,出門時明明是晴天,沒多久卻開始下雨。忽晴忽雨的天氣讓她覺得很不方便,於是開始想解決的辦法。最後從涼亭的形狀獲得靈感,她用竹子做傘骨,用布帛做傘面,做出最早的雨傘。
傘的構造不複雜,主要由「傘面」、「傘骨」與「中棒」組成。「傘面」用來遮陽擋雨,材質是尼龍、人造纖維或塑膠;「傘骨」是雨傘的主要結構,也是撐起傘面的支架,傘骨的粗細與枝數決定傘的堅固程度;「中棒」主要的功用是連結握把與傘骨。
雖然雨傘的結構看起來簡單,但是,製作過程卻很繁瑣,而且大部分都需要手工完成,因此做雨傘可不容易呢!
※傳統雨傘製作流程
1.裁切
將長方形的傘布裁成一片一片的三角片,做成雨傘的傘面。(現代結合「雷射」技術,讓裁切更精準。)
2.合片
將裁好的三角片車縫在一起,變成一塊完整的傘布。每把雨傘的三角片數量都不一樣,從六片到十六片都有。
3.裝傘珠
在傘布的邊緣縫上傘珠。傘珠是雨傘的重要配件,主要功用是把傘面固定在傘骨上。
4.上骨
將傘面縫合在傘骨上。這個步驟只能以人工縫合,無法用機器取代,最後再加上中棒。
5.裝握把
將握把裝到中棒上。
6.檢驗與包裝
檢查雨傘是不是能順利開合、傘布有沒有破損等。如果一切正常,雨傘就可以上市了。
※啊!漏水了
雖然雨傘能擋雨,但是雨勢太大時,雨傘還是有可能會「滲水」。因為傘面是由一片一片的三角片車縫在一起,一旦縫得不夠緊密,接縫處就會有小洞,時間一久,難免會漏水。
部分雨傘在出廠前還要經過風力測試,有些堅固的傘能抵擋十級陣風(八級以上陣風就屬於輕颱)呢!
※挑選雨傘小祕訣!
挑選傘骨:傘骨越多,抗風力越強。
滴水測試:將數滴水滴到傘面上,水滴馬上滾落表示耐水性佳;如果傘面滲水,表示防水性差。
認清標章:有CNS或MIT標章,品質比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