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머니전략: 친환경 테마주부터 ETF까지, 한 권으로 끝내는 그린 투자 가이드
作者 | 황유식/ 유권일/ 김성우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ESG新價值投資: 掌握全球金流趨勢, 從能源、電池到電動車, 散戶穩健獲利的投資機會:當綠色標的成為市場公認的利多趨勢,投資人該如何洞察企業競爭潛力,抓住未來的穩健獲 |
作者 | 황유식/ 유권일/ 김성우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ESG新價值投資: 掌握全球金流趨勢, 從能源、電池到電動車, 散戶穩健獲利的投資機會:當綠色標的成為市場公認的利多趨勢,投資人該如何洞察企業競爭潛力,抓住未來的穩健獲 |
內容簡介 剖析全球重點ESG產業,能源×電池×電動車 選什麼樣的個股、ETF能帶來長期獲利? . 台積電董座劉德音說:「不做ESG就會被邊緣化!」 \\\全球主力資金湧入ESG,一本書教你從氣候變遷中挖掘投資機會/// 00878正夯、00923再創話題, 為什麼全球資金都向「永續」靠攏? ESG題材會不會熱過頭? 當綠色標的成為市場公認的利多趨勢, 投資人該如何洞察企業競爭潛力,抓住未來的穩健獲利機會? \\\集結3位金融專家,為讀者找出真正被低估、有成長性的投資標的/// 氣候變遷不是假議題, 解決危機的低碳策略是價值投資的最新戰場! 贯 以「淨零」為目標成立的世界最大金融聯盟管理4兆美元資產。 贯 中國每年投入低碳轉型2000億人民幣。 贯 自動駕駛帶領電子業邁向漲停版,車用電池需求五年後有望漲三倍。 贯 各國政府力推風力發電,水下結構、渦輪機、海底電纜都受惠。 贯 高盛預測全球氫氣市場,到2050年會成長96倍。 本書讓你重新認識低碳的經濟影響力, 從政府到金融圈;從歐美先行的案例到亞洲的市場改變; 從科技業到餐飲零售業,介紹環境友善的投資標的。 ▋ 龍頭股還能一支獨秀?怎麼找出未來有潛力的成長股? Google、Apple跟隨特斯拉腳步,投入電動車研發;中國車用電池大廠寧德時代市占率全球第一,納入美國ETF成分股。本書全面剖析通盤剖析席捲全球的綠色產業革命,包括電動車、車用電池、風力發電、氫燃料……等能對碳中和做出貢獻的產業。 還可以利用MSCI ESG Leaders 指數的評級、主權基金的動向,掌握ESG產業是否具備獲利可能性;無法預測高變動性的個股未來走勢,但產業的未來榮景可期,本書也教投資人聰明選擇ESG ETF的方法。 ▋ 解決人類生存危機,同時解決散戶口袋裡的危機 全球頂尖企業都在用碳中和拚經濟—— 贯 特斯拉:不只賣車,透過交易碳權大發利市,老字號通用、飛雅特克萊斯勒都是客戶。 贯 Apple:承諾2030年實現碳中和,推出「潔淨供應鏈」,半導體大廠紛紛跟進。 贯 台積電:加入RE100,2030年使用再生能源應達成至少60%。 散戶們想要掌握全球財經脈動,擁抱未來的價值所在,本書無疑是帶領讀者走在時代最前端的投資指南。
作者介紹 黃裕植、劉權逸、金成友黃裕植韓國NH農協銀行投資證券環境化學分析師。在韓國浦項工科大學及研究所攻讀化學工學,並在延世大學修完了MBA課程。曾擔任過SK證券、MERITZ綜合金融證券研究中心的分析師,目前在韓國NH農協銀行投資證券研究中心擔任環境化學分析師。2020年首度被業界指定為環境分析師。《朝鮮日報》FnGuide化學部門分析師第一名、湯森路透化學部門分析師亞洲地區第一名等,被多個媒體票選為化學、煉油部門最佳分析師。劉權逸韓國IBK銀行資產營運基金經理、調查組組長。畢業于首爾大學化學工程系。曾在SK證券擔任化學、煉油分析師,也曾在新韓銀行BNP Paribas資產營運(包括合併的SH資產營運)中,首次經營過SRI基金。有了KTB投資集團的資產營運經歷,與人共同創立了投顧公司Winvest。目前兼任IBK銀行資產營運基金經理和調查組長。金成友VERY WORDS公司的老闆。在韓國弘益大學攻讀化學工程學士學位,並在浦項工科大學攻讀化學工程碩士學位。從2002年開始他以韓國國內企業及政府機關為對象,為其進行環境經營、能源效率事業、應對氣候變化、排放權交易制等諮詢。曾擔任過ecosian公司的專任理事。從2017年至今, 在執行RE100諮詢、國內外碳中和相關戰略制定、事業開發等的VERY WORDS諮詢公司擔任老闆。蔡佩君蔡佩君英國伯明翰大學國際商務系畢業,大學就讀中國文化大學韓文系,曾赴韓國漢陽大學及培材大學交換學生。2014 年開始從事翻譯工作,以譯作《一人開公司快學速會的財報會計課》獲得 2021 年金書獎肯定。其他翻譯作品有《通膨求生》、《社畜的財務自由計畫》、《財富關鍵字》、《撼動韓國股市的7大操盤手》…… 等。
產品目錄 序章 讓你的投資在巨變的未來擁有價值 PART1 低碳經濟全球進行式 第1章 減碳浪潮席捲全世界 1.1|美國「綠色新政」大灑幣展現決心 1.2|碳排大戶中國,目指2060年碳中和達標 1.3|從歐洲到全世界,接連宣誓減碳 1.4|環境產業規模有多大? 第2章 碳中和對抗生存危機 2.1|溫室氣體釀成的巨大災害正發生 2.2|不再逃避氣候變遷的影響 2.3|全球暖化是個假議題? 2.4|國際組織與金融機構的響應 2.5|企業提前布局低碳戰略 第3章 傳產式微,綠色崛起 3.1|全球資金湧入ESG 3.2|最能體現資金動向的ETF市場 PART2 綠色投資致富方程式 第4章 ESG企業投資指南 4.1|電動車與車用電池 4.2|環保能源綠氫 4.3|風電 4.4|太陽能 4.5|綠色船舶 4.6|大企業為落實「ESG」展現決心 第5章 穩健獲利的ESG ETF 5.1|環境友善ETF的選擇 5.2|實用ETF投資指南 結語 碳中和時代來臨,投資人都應該關注ESG
書名 / | ESG新價值投資: 掌握全球金流趨勢, 從能源、電池到電動車, 散戶穩健獲利的投資機會 |
---|---|
作者 / | 황유식 유권일 김성우 |
簡介 / | ESG新價值投資: 掌握全球金流趨勢, 從能源、電池到電動車, 散戶穩健獲利的投資機會:當綠色標的成為市場公認的利多趨勢,投資人該如何洞察企業競爭潛力,抓住未來的穩健獲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702916 |
ISBN10 / | 6269702917 |
EAN / | 9786269702916 |
誠品26碼 / | 2682350705002 |
頁數 / | 344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2.2CM |
級別 / | N:無 |
導讀 : 小時候的生活是沒有網路的,連聽都沒聽過,那時每個週末都沉浸在電視和漫畫的科幻世界裡,現在想想簡直就像活在世外桃源。當年的我根本沒想過,漫畫裡才有的搖控無人駕駛汽車、滿天飛來飛去的私人太空船、利用太陽能供給城市用電的巨大燃氣渦輪發動機,可能成為現實。隨著網路時代來臨、車市推出自駕車,兒時幻想裡的世界正在一點一滴兌現。
在這個一睜眼就會改變的世界上,要說變化最快速的地方,我想就是股票市場了吧。到昨天為止還受到熱烈關注的題材股,經常隔天股價就好像從來沒有漲過一樣,一夕暴跌。對於全球景氣較敏感的半導體、造船、汽車、化學產業,也一直在景氣的好與壞中反覆徘徊。當新技術出現,現有的產業遭到淘汰,短時間內也會來回發生好幾次股票價格崩跌這類悲喜交加的情況。
假設有投資人可以事先預測到,2009年後美國將會進入持續十多年的最長景氣繁榮期,並且積極作出投資,他就可以躍升成為一位投資大師,賺取可觀的獲利。然而,這段時間由於美國與中國等全球市場的政治、經濟方面不確定性大幅提升,大多數的投資人都只能心懷忐忑,謹慎投資。每個產業的景氣循環一直在改變,這個情況下想要準確預測企業的獲利能力,對專家來說也不是容易的事。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散戶要冒著這種風險投資,等同是展開一場有勇無謀的冒險。
就算不用提到巴菲特,應該也沒有人不知道「基於長期觀點的價值投資」是可以將風險最小化並穩定獲利的真理。但長期投資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企業必須長時間穩定成長,並且持續創造收益。我認為綠色產業絕對是符合這項前提條件的新藍海市場。
▎投資「綠色」的迫切必要
2020年在全世界都無法預期的情況下,我們迎來新冠肺炎引發的大流行,世界突然之間轉換成新秩序所形成的「新常態」。新冠肺炎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面貌,居家學習與居家工作隨之增加,非面對面接觸的數位產業正在高速成長;然而塑膠垃圾也如天文數字般不斷增加,擔憂環境問題的呼聲也日益高漲。環境問題不僅會對人類的生活品質帶來巨大的影響,也會直接攸關到我們的下一代,這是一個人類必須得解決的課題。2020年秋天,新冠肺炎確診者在中國激增,出現了諷刺的現象,天空少了懸浮微粒、多了明媚的陽光,歸功於排放二氧化碳的中國工廠全數停產。
為了下一代,人們已經形成共識,對於已經達到極限的環境污染不能再坐視不管,全球已經開始在環境問題上總動員,採取行動。全球暖化使氣候變遷躍升成為國際議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已經在採取具體行動了。首先,韓國 與歐美等國已經宣布2050年將達成碳中和,連世界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中國,都宣示會在2060年達成碳中和(編注:台灣於2022年3月也公布了《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接下來的三十年,全球即將進入為了達成碳中和,不惜動用所有國家力量的時代。
如果要實現碳中和,十九世紀產業革命以來持續至今的高排碳量產業系統必須從最根本的地方開始改革,為此我們必須要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時轉為使用可再生能源等,在產業結構做出變化。
以石油產業為例,2020年4月世界級石油公司BP(British Petroleum)所發行的能源報告中指出,全球石油需求在2019年已經達到最高峰,預估日後將會逐步減少。即便日後新冠肺炎緩解,需求也不會回到2019年的水準。以後的三十年內,石油的需求將會持續減少,2050年的時候需求將僅剩下一半。能源供給方面,石油所流失的需求預計會由可再生能源補足,也就是說現有的石油企業將進入長期跌勢,反之,可再生能源企業則必會有所成長。
企業的總市值也會朝相同的方向改變,占全球石油供給約12.4%的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Aramco),2021年3月的總市值為約1.7兆美元(折合新台幣約51兆元),以全球整體石油供給價值換算的話,預估約13.9兆美元(折合新台幣約417兆元),但是預測指出,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三十年後將會蒸發掉一半的市值,約6.8兆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04兆元),另一半市值轉移到可再生能源產業之中。目前可再生能源相關國際企業的價值還遠遠不及這個數值,所以日後企業的價值必然會大幅上漲。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裡,可以消除不確定性及確保長期確續獲利的投資市場藍海已拉開序幕。
▎全球資金湧入低碳產業
綠色產業的類型很多,本書主要關注與氣候變遷相關,且能對碳中和做出貢獻的低碳產業,也就是氫燃料、電動車和綠能發電(風力、太陽能)等。作者們都是在業界打滾的金融專家,不會單純只以社會觀點展望環境產業,而是想要提供給大家與投資方面的實際指引;我們會仔細介紹碳中和相關的金融市場,以及未來可期的投資標的,還有具有「穩定」優勢的國內外ETF,推出一本讓初學者也能輕鬆入門的投資指南。
首先,本書PART1會以宏觀觀點出發,展望各國對於應對環境問題的動向,並觀察社會對於氣候變遷的認知產生了什麼變化,了解目前在這個問題上已經提前採取動作的企業們所使用的低碳戰略。從金融層面來說,也會分析因近期ESG企業經營成為重點話題,導致全球資金湧入與環境有關的ESG ETF的現象。
PART2則會仔細探討電動車與車用電池等低碳產業,以及做為低碳核心產業的氫能車。氫氣市場與碳中和政策正好相輔相成,是一個預計未來將會高速成長的產業;美國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2050年,全球氫氣市場的規模將高達12兆美元,比目前高出整整九十六倍。
▎ESG新價值投資帶來穩定獲利
本書還會探討風電與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現在與未來,不僅會一併介紹相關的技術與產業,為了對各位投資人帶來實質上的幫助,還會仔細探討該產業中具有前景的企業。除此之外,本書還會帶領讀者一起了解前述介紹過的環境友善產業與相關的ETF,提出可以立刻應用的投資指南。ETF是一個以美國為中心正在快速成長的金融市場,近期在韓國本地也受到許多投資人的關注。
由於近年的低利率政策,股票市場湧入大量資金;又因為房價居高不下,中產階級靠著薪水,就算十年不吃不喝也很難在蛋黃區買到一套房子。我們身邊很多人不想坐以待斃,因此才二、三十歲的股票新手就舉債投入股票市場,許多人夢想著手上的三星電子股價漲到10萬韓圜(歷史高點座落在2021年1月的8.8萬韓圜),或把存款掏出來投進股市結果變成韭菜 ,也有人為剛上小學的幼年子女開設美國證券戶、買海外股票。
你是哪一種投資者?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如果你認同我們,了解必須解決威脅到人類存亡的氣候危機,而且想要具備長期投資的眼光,獲得穩定收益,推薦您讀這一本書。
內文 : 第2章 碳中和對抗生存危機
2.4| 國際組織與金融機構的響應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針對的對象雖然是各國政府,但是實際履行公約目標的對象卻是企業、金融機構、地方整府等非政府組織(Non-State Actor)。「馬拉喀什全球氣候夥伴」(Marrakech Partnership) 等計畫為非政府組織們提供了氣候變遷行動的路線圖,這些計畫在巴黎協定簽署後又更加活躍。
▎跨國企業自發科學減碳、投入可再生能源
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之後,企業面臨著消費者、股東與投資人的強烈要求,必須在氣候危機上做出實際應對。跨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對氣候變遷採取積極行動,對於改善企業效率、降低費用增加競爭力、吸引投資與企業價值上升會帶來正面的影響,正在付諸實際行動。做為行動的其中一環,為了應對氣候變遷,跨國企業們自行成立了「SBTi」(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與「RE100」(Renewable Energy 100%),正在為碳中和做出行動。
SBTi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揭露專案(CDP Worldwide)組織、聯合國全球盟約(UN Global Compact)、世界資源研究所共同提出的倡議,旨在以科學為基礎,提供企業設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與方法。SBTi提出以科學基礎減量目標讓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並且會公布會員企業的模範案例,在IPCC第五次報告中提出將支持地球平均溫度維持在工業化之前攝氏1.5度的行動。截至2020年12月,全世界已經有1,106家企業宣布參與SBTi,有546家企業公開已驗證的目標,其中有67%共365家企業符合攝氏1.5度的目標。2015年全球銀行與投資企業(TSKB、安盛、Sarasin Bank、ING集團、信安金融集團等)共十八家企業宣布參與SBTi,目前除了資訊科技等尖端產業以外,高耗能產業也參與其中。韓國企業中,2018年DGB大邱銀行加入,2020年SK電訊、SK證券、新韓金融控股等企業也接連加入,正在設定目標。
為什麼有這麼多企業加入了SBTi呢?首先是為了滿足氣候變遷的企業利害關係者的要求,設定企業長期碳中和目標與擴大再生能源等,強化企業競爭力並提升企業信譽。第二點是經由碳中和經濟轉型,促進新技術與營運方針的開發,提前為未來做出創新和變化。第三點,是針對日後可能會發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限制等國家政策與限制做出事前應對措施。
RE100是可再生能源100%的縮寫,表示企業營運所需的電力,100%合乎可再生能源生產,藉此減少企業產出溫室氣體,改善氣候變遷,並在地方社會、顧客、投資人的心中樹立環境友善企業的形象。除此之外,RE100把生產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責任,從電力公司與政府,拓展到了電力的主要消費主體——全球企業,為整體可再生能源產業注入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非營利環境組織的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和碳揭露專案組織,共同提議將企業所使用的電力轉換為可再生能源,2014年9月瑞典的IKEA與瑞士的瑞士再保險(Swiss Re)等兩家企業,共同開始了可再生能源轉型行動。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後,RE100從2016年開始加入許多高耗電企業,開始越顯活躍。以2021年1月為基準,Apple、Google、Sony、微軟、Nike、星巴克等284家全球企業也大舉加入,參與其中的產業包含資訊科技、金融、製造等各種產業。這284家全球企業所使用的電力規模約為3200億瓩時,等同於韓國全國電力需求的58%,如果將其換算成各國電力需求排行,僅次於德國與法國之後,排名第十一位,用電量非常可觀。
為了達成RE100,企業內部所使用的電力必須為100%可再生能源,企業可以自行生產,或者使用RE100承認的可再生能源進行調節。RE100承認的可再生能源有生物能源(包含生物燃氣)、地熱、太陽光能、太陽熱能、風力、水力等能源。
符合RE100的條件如下。第一點,必須使用在無法遵守RE100的國家與市場所採購的可再生能源,或自行生產之再生能源。第二點,加入RE100的企業應報告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的用電量,必要時必須每年報告利用可再生能源所生產的電量。能源會計與報告必須遵守RE100報告指南文件原則與規範,報告應每年檢討。第三點,加入RE100的企業應具體設定再生能源轉型期限與目標比例,並且為此制定施行策略。除此之外,企業們所設定的目標必須要在2030年以前完成60%再生能源轉型、2040年以前完成90%轉型、2050年以前達到100%轉型。
三星電子也響應此趨勢,內部接受了將電力使用轉型為再生能源的諮詢,並在2018年6月14日宣布,將在可再生能源基礎設備相對較完善的美國、中國、歐洲內陸推動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另外,三星電子也加入了支援擴充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組織——「企業再生能源中心」(Business Renewable Center)與「再生能源商務買家原則」(Renewable Energy Buyers’ Principle)。韓國則是必須要從韓國電力公社購買電力,只有南部發電、南東發電等發電公司可以購買使用可再生能源生產電力所發放的再生能源證書(REC憑證)。韓國用電量排行一、二名的三星電子想達成RE100的方法,只有直接設立再生能源發電所,因為三星電子不是具備再生能源證書的發電公司,無法與再生能源發電所直接簽訂購買電力的契約。基於韓國的狀況,三星電子2018年只針對海外業務發表RE100宣言。同樣隸屬於半導體產業的SK海力士,也在2018年11月7日宣布排除韓國國內業務,僅在海外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後來包含三星電子以及進軍韓國的外國企業等,許多企業都提出改善相關制度,讓RE100得以在韓國實踐的要求,為了因應這樣的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韓國引進了「韓國型RE100」制度,讓企業在韓國也可以採購可再生能源。
參與RE100的韓國企業有SK集團、SK海力士、SK Materials、SK Siltron、SK電訊、SKC等公司。SK海力士看好韓國導入韓國型RE100,並於2020年11月1日與SK集團旗下八間子公司共同加入RE100。韓國型RE100中,使用可再生能源就可以被認定為是溫室氣體減排的績效,可以對邁向碳中和的企的帶來相當程度的幫助。預計今後還會有更多企業加入RE100,藉此環保再生能源市場很可能會更進一步成長。
▎金融業成為綠色產業的堅強後盾
在碳中和的時代裡,金融機構能夠承擔的責任是什麼?金融機構會從應對氣候變遷的立場上出發,對於氣候的相關政策等氣候風險進行評價,並將其反映在投資決策上,協助讓企業更積極參與具永續性之環保投資與氣候危機評估。
「淨零資產擁有者聯盟」(Net-Zero Asset Owner Alliance)是一個管理總資產4兆美元以上的國際性機構投資組織,由他們所管理的投資組合,計畫會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除此之外,管理資產超過約1.2兆美元以上的29家歐洲投資公司,在2019年的時候向普華永道(PwC)、畢馬威(KPMG International)、德勤(Deloitte)、安永(Ernst&Young)等大型會計法人發送了信函,要求在進行企業會計審查時反映氣候變遷相關風險。法國中央銀行則建議法國的金融機構,減少煤相關企業的投資和貸款。
不投資化石燃料的機構投資法人所參與的「化石燃料撤資活動」,總資產規模高達11兆5,400億美元,挪威的主權財富基金、瑞士再保險、安聯(Allianz)集團、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等1,145個機構都參與其中。
全球保險公司安盛(AXA)宣布將階段性中斷燃煤發電所的投資與支援,預計從2015年排除50家煤企業開始,2017年停止提供煤資產的保險,2019年將會把500家煤企業從投資組合中除名,並且停止向計畫新建燃煤發電或礦產事業的公司提供企業保險。安盛表示2018年至2025年,會減少25%企業營運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於2019年宣布會在2050年達成淨零。除此之外,安盛還承諾2025年達成RE100,並於2040年不再使用化石燃料。
安聯集團也表示將立即拒絕燃煤發電所與探礦的保險受理,2040年之前會將碳風險(Coal Risks)從事業範圍內剔除。如果進行上述的減碳程序,安聯預估每年都會虧損掉從煤企業身上獲得的5,000萬歐元溢價,但是藉由再生能源計畫,預估今後的保障收益可以抵掉虧損的兩倍以上。此外,以2019年底為基準,安聯投資了包含90個風力園區與9個太陽能發電園區在內的再生能源計畫,總共72歐元。安聯集團從2012年開始投資旨在達到100%碳中和的碳計畫,帶頭保護環境。安聯目標在2020年減少對比2010年30%的碳排量,但2019年已經超額完成37%。除此之外,安聯計畫在2023年達成RE100,主導著碳淨零的投資者聯盟。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透過購買100%可再生能源與其餘不可避免之排碳量相抵,於2020年達成了碳中和,比初期設定的目標提早一年。美國銀行從2015年開始投資稅惠權益融資(Tax Equity)計畫,表示在2025年可以將再生能源購買量提高三倍(1.1百萬瓩 → 3.4百萬瓩)。除了直接採購再生能源以外,2018年分配了6,000萬美元,用於促進民間資本籌措開發中國家的永續發電資金。此外,2015年美國銀行還以環保計畫做為目的,發行6億美元的綠色債券(Green bond),2019年投資印度太陽能業者Fourth Partner Energy約5,000萬美元,並且在自家的金融中心、辦公室與ATM設備等60幾處設置了太陽能板。
美國銀行更在2018年加入EV100電動車倡議(Electronic Vehicle 100%(EV100) Initiative) ,制定了2030年以前設立將電動車做為運輸部門新標準的目標。美國銀行在美國與英國設置了約100個以上的職場點動車充電所,為了鼓勵員工購買電動車與氫燃料電池汽車,實施低碳車輛補助計畫,約有1萬名員工響應。
第4章 ESG企業投資指南
4.1| 電動車與車用電池
我們除了關注電動車可以取代化石燃料,利用電力與車用電池為減少碳排帶來貢獻,我們還要注意的是電動車上被認為不可或缺的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技術可以說是最適合電動車的技術了,執行自動駕駛就好比駕駛人開車時需要觀察周遭,電動車也必須要可以識別周圍、掌握位置,所以就需要啟動各種感應器、多台相機,以及使用來驅動演算法的半導體迴路等。雖然燃油車也有部分適用自動駕駛的技術,但是僅限於輔助駕駛的作用。為了達到完整的自動駕駛,汽車零件需要更加精細,也必須增加複雜的安全裝置。除此之外,還要即時接收周圍的資訊,可以事先設定好安全的行駛方向。依照各種情況,完善還沒準備好的部分,防止事故發生,才是自動駕駛功能的核心所在。
使用自動駕駛的時候,擔任駕駛人雙眼一角的功能是光學雷達(LiDAR)系統。光學雷達是一種發射雷射,利用光線在物體反射回來的光,測量距離與描繪周遭樣貌的裝置。光學雷達系統就是利用演算法分析,將其延伸到汽車行駛的系統。
由於電動車的所有動能與電力配件(汽車所使用的電氣裝置與系統)都仰賴電能運作,所以使用電能的光學雷達系統與兼容性較佳。除此之外,電動車的零件數量比燃油車少一半左右,閒置的空間較多,具有充足的空間可以裝置自動駕駛系統。在零件更換與定期維修頻率方面上,電動車也更加有利,所以相較於燃油車,自動駕駛可以在電動車上更流暢地運作。
自動駕駛的另一個需要關注的解決方案是特斯拉的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載技術,無線更新軟體)系統。假如我們每一次想要升級智慧型手機的操作系統都必須要去找一次代理商,那該會有多麻煩?汽車也是一樣。過去燃油車都必須要直接拜訪維修廠才能夠升級車子的電子控制裝置軟體。但是特斯拉的車款,從製造階段就開始使用OTA系統,可以透過無線通訊升級軟體。對於經常需要更新軟體的自動駕駛汽車來說,考量到時間與費用的問題,OTA是最合適的選擇。特斯拉透過OTA持續改善車輛系統的錯誤,同時新增新功能,提高服務滿意度,致力於確保忠誠顧客。最近福特也在Mustang Mach-E系列上導入OTA系統,通用汽車與福斯也計畫在新車款上搭載OTA。
除此之外,汽車業界為了迎合自動駕駛時代,正致力於擺脫既有的模式,率先把握人工智能與軟體等科技技術。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在2021年1月接受歐洲媒體採訪時表示:「汽車產業賺錢的方式改變了。現在是由軟體定義汽車,引領汽車創造利潤」,愈來愈多人認為,科技技術會左右汽車業者的獲利。
美國運輸顧問公司Fehr & Peers預測若自動駕駛商業化,道路上的交通量將會比先前增加30%左右。雖然這對於運輸業的從業人員來說是一種打擊,但由於自動駕駛不需要司機,所以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搭乘計程車,移動的過程中也可以辦公或享受娛樂生活,減少長途旅行的壓力。假如自動假使導致車輛需求增加,在交通量能遽增狀況下,燃油車持續運行,肯定會對全球暖化帶來致命衝擊。所幸電動車數量預估會逐漸增多,如果在這些電動車上搭載自動駕駛功能,汽車產業將可以進一步擺脫溫室氣體的問題。雖然如果使用利用煤進行火力發電的電能會是一項問題,但令人鼓舞的是,世界各國都正在努力改善由風力、太陽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體制。
▎電動車類股
2020年12月23日LG電子的股價上漲30%,創下漲停板。LG電子宣布要與世界第三大汽車零件公司麥格納國際(Magna International Inc)共同成立電動車動力系統產業的合資公司,這項消息使LG電子繼2008年10月漲停後,睽違十二年又再度寫下漲停的紀錄。2008年當時股價漲跌的限制幅度為15%,全球金融危機導致股價大幅下跌後,與美國簽訂貨幣互換協定,使大型股紛紛寫下漲停板,所以這一次的漲停板可以說比上一次更具意義。即將成立的合資公司「LG Magna e-Powertrain Co. Ltd」,預計會以切割並收購部分LG電子汽車零件事業本部的方式進行。管轄的事業領域包含電動車馬達、電池加熱、PR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DC充電箱等整個電動車的驅動系統。由此我們可以推測,LG電子已經決定把原本以手機或家電為重點的事業主軸,拓展到汽車電裝產業。
倘若自動駕駛正式進入電動車時代,電裝事業就會成為成長幅度最大的領域之一。麥格納國際成立於1957年,是一家汽車零件公司,總部設立於加拿大。值得注意的部分是,麥格納國際的子公司麥格納斯太爾(Magna Steyr)每年可以生產約25萬台賓士G-Class、BMW 5系列、Z4等歐系汽車,是世界最大的汽車代工生產商。從麥格納的事業領域上看來,麥格納具備汽車框架、室內、外裝、動力系統、雷達系統的技術,並且可以結合這些系統進行汽車代工生產。據說Apple也曾與麥格納討論過電動車生產的問題。LG電子與這樣的企業合作,不僅意味著LG集團持有的發動機、逆變器、車用電池等零件銷售會進一步增加,更有可能象徵LG將會進軍自動駕駛相關的新事業,非常耐人尋味。
曾經有一段時間,世界最大科技公司Apple即將推出自動駕駛電動車「Apple Car」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2021年初,現代汽車集傳出正在與Apple討論自動駕駛電動車開發事宜的消息,現代汽車、現代摩比斯與現代威亞的股價因而暴漲。現代汽車與旗下子公司透過公告表示:「雖然現階段收到許多企業共同開發電動車的邀請,但初期階段尚未做出任何決定」,並且表示現代尚未與Apple討論自動駕駛汽車開發的事宜,共同開發的傳聞就此告一段落。起亞在3月22日舉行的股東大會上再度表示,起亞沒有與Apple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的討論,由此看來現代汽車集團與Apple的協商已暫時中斷。電動車和其他使用軟體的電子設備不同,需要按照個別型號做出差異化的自動駕駛系統,所以必須慎重尋找合作夥伴。但是大多數企業認可現代汽車的電動車技術,提議共同開發,特別是科技居破Apple傳出要與現代汽車合作的消息,佐證了市場對於現代汽車在電動車與氫能車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
Apple透過「泰坦」(Titan)計畫,已經從2014年開始研發新世代汽車。在泰坦計畫進行的過程中,Apple修改了電動車開發戰略,改以由Apple主導開發自動駕駛系統,電動車則與現行汽車業者攜手,委外生產。Apple為此正在考慮與各家車廠合作,Apple計畫以積累的技術實力,在2024年左右推出結合跨世代電池技術與自動駕駛技術的電動車。
電動車廠特斯拉的總市值是6283億美元(以2021年3月為基準),排行全球汽車業第一。隨著特斯拉的股票飆漲,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2022年時,以約2090億美元身價,超越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成為世界第一富豪。
美國老字號的通用汽車,在2021年公開新LOGO,表明要趕上電動車領頭羊的決心。全球汽車公司爭相開發電動車專用平台,為掌握市場主導權而增加投資;除了傳統汽車公司以外,連世界最大企業,總市值約2兆美元(以2021年3月為基準)的Apple,也正在準備進軍以自動駕駛為基礎的電動車市場,而Google、百度、Naver、Kakao等科技公司,也都積極投入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
在這個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防止氣候變遷,電動車崛起的時代,結合自動駕駛系統的電動車不再只是單純的移動工具,創造出了在車內休息、享受、工作的新價值。所以全球科技公司們正在跳戰進軍電動車市場,預計日後在電動車與自動駕駛產業上,會湧現大量的投資機會。投資的理由有千百種,電動車產業的成長趨勢鮮明,還能夠拯救環境,是各國政府與國際投資人都只能拍手叫好的事業。
最佳賣點 : 剖析全球重點ESG產業,能源×電池×電動車
選什麼樣的個股、ETF能帶來長期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