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曾經: 台灣百年民宅之美 | 誠品線上

老宅.曾經: 台灣百年民宅之美

作者 陳國慈/ 總策劃
出版社 吳氏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老宅.曾經: 台灣百年民宅之美:這本書以「家」為主題,聚焦在台灣民間宅第之美,團隊走訪全台深入各地探訪取材,重點除了建築形態之外,老房子的裝飾藝術,精雕細琢的木石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這本書以「家」為主題,聚焦在台灣民間宅第之美,團隊走訪全台深入各地探訪取材,重點除了建築形態之外,老房子的裝飾藝術,精雕細琢的木石雕刻、絢麗細緻的彩繪、栩栩如生的交趾陶及剪粘、技藝精湛的磨石子等也都不容錯過。《老宅。曾經》回歸到我們深受老房子吸引的初衷,傳遞對老房子之美所帶來剎那間怦然心動的感動,書中網羅台、澎、金、馬地區的50間百年老宅,透過攝影及文字與大家分享台灣百年來民宅之美,期待這份美的感動能轉化為保留老屋的動力,為台灣老房子挹注新的生命力。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陳國慈 總策劃總策劃:陳國慈企畫統籌:迪化二0七博物館「迪化二0七博物館」位於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07號。起建於1962年,2009年列為歷史建築,2016年由陳國慈女士承購。2017年4月15日陳國慈女士以推廣老房子活化為理念,創辦並贊助「迪化二0七博物館」;更在2019年成為全台灣第一座以個人設立的私立博物館。

商品規格

書名 / 老宅.曾經: 台灣百年民宅之美
作者 / 陳國慈 總策劃
簡介 / 老宅.曾經: 台灣百年民宅之美:這本書以「家」為主題,聚焦在台灣民間宅第之美,團隊走訪全台深入各地探訪取材,重點除了建築形態之外,老房子的裝飾藝術,精雕細琢的木石
出版社 / 吳氏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0100728
ISBN10 / 6260100728
EAN / 9786260100728
誠品26碼 / 2682194467005
頁數 / 312
開數 / 12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2X24X3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850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睽違三年,迪化二0七博物館即將推出第二本出版品《老宅。曾經-台灣百年民宅之美》。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老屋保存生命記憶 動人心弦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理事長 李乾朗
看到迪化二0七博物館即將要出版這本推廣介紹台灣老宅的書,讓我回想起許多老宅與我長久的淵源。位於淡水忠寮的祖厝是石頭屋,只有三開間,中為祖堂,左右為房,父母與我住在正堂後的房間,屋頂小閣樓讓我們堆置棉被,有木梯讓我們爬上爬下,樓梯下的縫衣機是祖母展現手藝的地方。
1954年左右曾住大稻埕外公家,在大橋頭附近的長條街屋,有三進二天井,當食物的香氣從過水廊的廚房飄香到我住的閣樓上,就是吃飯的時間到了。這座土埆街屋在1963年葛樂禮颱風淹水時倒毀,再由家父李啟庚設計重建。上小學時家父的營造廠在雲林縣有工程,我們住進林內鄉的一座日治大正年間洋樓,山牆上有老鷹裝飾,屋後有龍眼樹及芒果樹各一棵,夏天的水果不缺。這些兒時所居老屋之記憶,在我閱讀二0七博物館這本書時,成為湧現在腦海中的畫面。
1970年代,我常隨林衡道、席德進二位先生到各地探訪老建築,在老宅與寺廟之間,我們多選擇前者,因寺廟常被翻新,原味盡失。老宅第反而能保存更多元的傳統文化。記得當時宅第主人見到我們多先感到訝異,繼之以驚喜或熱情款待這些對老宅抱以深情的師生,例如桃園八德的葉金萬老宅、彰化永靖陳宅餘三館及竹山林月汀宅敦本堂等。事隔近50年,有些精彩的老宅因種種因素而消失了,例如築台北城有功的陳霞林在台北永樂國小後面有座帶閣樓的宅第;板橋林本源五落大厝之深宅大院讓漢寶德說他在宅內走得心慌;台中霧峰林宅景薰樓閣之外二層內三層的設計;竹山林宅敦本堂木雕屏牆,隔而不絕的透光效果,令席德進駐足徘徊欣賞。如果這些老宅仍存,將可提供許多靈感給藝術家呢!
陳國慈總監心中有愛,長期關懷台灣傳統文化,獨具慧眼,看到中華古文化蘊藏在台灣古宅之中,創辦迪化二0七博物館,長年舉辦吸引力極高的多元文化展覽,以民間私人之力作出令人敬佩的貢獻。這本書所介紹的老宅包含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與不同的風格,是台灣現今所見最精彩的作品,皆具代表性。透過生動的文字說明,結合精美的攝影圖片,使人有親臨現場之感,值得大家細細品味與珍賞,建議大家最好能夠親自走訪這些歷盡滄桑尚且安在的老房子,感受他們的歲月風華。

【總策劃的話】「老宅。曾經」的誕生
迪化二0七博物館 創辦人 陳國慈
二十年來,我一直以老房子活化為使命,從認養公有古蹟到購買了一棟歷史建築,我盡自己所能去照顧並賦予它們新生命。對我而言,老房子最大的吸引力是歷經時間淬鍊,依然雋永美麗的建築背後所代表的共同記憶,它們更是城市最重要的文化資產,相信這也是許多人喜愛老房子的原因。
只要有機會在台灣四處走走時,我總是會特別留意老房子的蹤影,不論是閩式、日式或和洋混合等樣式建築,在經過多元文化融合的台灣,造就了豐富的建築型態。每棟老屋皆有其獨特的面貌,而老房子雖類型繁多,但回歸建築最根本與重要的用途就是「居住」功能,從遮風避雨的處所到展現自我身分價值的宅邸,「家」的各種樣貌呈現了主人的生活態度。對我來說「家」更是存在著一股溫暖,凝聚家人之間的情感,承載著說不盡的故事。
迪化二0七博物館團隊就以「家」為主題,聚焦在台灣百年民間宅邸之美,團隊走訪全台深入各地探訪取材,重點除了建築形態之外,老房子的裝飾藝術,精雕細琢的木石雕刻、絢麗細緻的彩繪、栩栩如生的交趾陶及剪粘、技藝精湛的磨石子等也都不容錯過。房子的主人透過建築上的裝飾圖騰,來表達對後代子孫的祝福與期許,而匠師們運用巧思創作出耐人尋味的作品,使得建築裝飾藝術的表現在台灣民間大放異彩。我們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不時發現匠師們為房子製作出獨一無二的裝飾,高超的技藝與心思,令人讚嘆不已。
走訪過程中,有一些老房子早已無人居住,隨著時間逐漸荒廢傾頹,成為遺珠之憾;慶幸的是,仍有許多老宅在後代或新屋主的照顧下仍然屹立不搖的存在著,當中有依舊維持著原始居住樣貌的老屋;也有修整後添加了現代化設施使其有更加舒適和多元使用的生活空間。
迪化二0七博物館在2019年所出版的一本《老屋創生25帖》中,以老屋創生的營運方式為主題,介紹老房子再利用型態及分享經驗,而《老宅。曾經》則回到我們深受老房子吸引的初衷,傳遞對老房子之美所帶來剎那間怦然心動的感動,從民間家宅談起,書中網羅台、澎、金、馬地區的50間百年老宅,透過攝影及文字與大家分享台灣百年來民宅之美,期待這份美的感動能轉化為保留老屋的動力,為台灣老房子挹注新的生命力。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