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大禧: 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一起策展 | 誠品線上

大溪大禧: 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一起策展

作者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大溪大禧: 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一起策展:,2018年起,來自桃園大溪,出現了一個萬眾矚目的慶典「大溪大禧」,以「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為定位,成為近年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2018年起,來自桃園大溪,出現了一個萬眾矚目的慶典「大溪大禧」,以「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為定位,成為近年台灣具代表性、地域型的台灣文化慶典。書中記錄著這場慶典的誕生、設計策略與幕後故事,將五年的實踐過程編集成冊。 全書從生態博物館概念實踐,場所記憶的創造,設計師跨界合作的策略、聚集眾人的過程,到首次公開的總策展千頭萬緒的調度表。解析如何同時動員在地眾人,並號招各領域創作者,共同守護價值與敘述台灣文化的樣貌,一起塑造出全台最潮祭典「大溪大禧」。 由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和一頁文化共同出版,策展團隊衍序規劃設計企劃統籌、廖小子操刀封面設計。《大溪大禧: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一起策展》講的不只是策展,更是地方文化的表現,與當代設計意識的整合,還有無遠弗屆的神奇祝福!本書將深入拆解慶典內容,從博物館學實驗,到策展方法實踐,帶你身歷其境、一探究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成立於2015年1月1日、同年3月28日開館,為桃園市第一座公立博物館,以生態博物館精神和博物館方法推動地域經營,展現大溪生活文化的多元精采。衍序規劃設計透過設計推衍這個時代「一些思緒、一點秩序」,取名衍序規劃設計。團隊包含以價值先行思考的建築師、策展人、設計師與策略規劃師,一群想得到就做得到的夥伴,以議題研究的方式,嘗試「建築×策展×設計×文化」跨領域的可能性,實踐設計導入文化,期許每一個作品都有其時代意義。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 走在慶典文化復興的路上 Introduction —— On the way of the revival of the festival culture 推薦序 —— 〈帶我回大溪!〉,詹偉雄 Foreword —— Take me back to Daxi! 序 —— 一趟關於文化紀錄的奇幻旅程前言 Preface —— A fantastic journey about the cultural record Chapter 1 策一個大溪,尋原鄉起點 Curating Daxi: The Search for "Home" 1-1 用10 個臺灣原鄉關鍵字認識大溪 Get to know Daxi with 10 key words representing small-town Taiwan 1-2 一個以信仰連結生活文化之城 A city of living culture, connected by faith Chapter 2 一座保存「生鮮文化」的博物館 A Museum That Preserves "Fresh Culture" 2-1 博物館裡的全城慶典 City-wide celebration in the Daxi Wood Art Ecomuseum 2-2 什麼是「生態博物館」 What is an "Ecomuseum" 2-3 「大溪大禧」原來是博物館學 "Daxidaxi" is museology in action Chapter 3 歡迎來到「大溪大禧」Welcome to Daxidaxi! 3-1 來自大溪,來自大禧 Proudly Hailed from Daxi 3-2 與神同巡 |31 社頭聯「走」,遶境開場主力陣容 Patrol with Gods |31 Shetou organizations bolster the main lineup for the opening procession 3-3 神嬉舞夜|看酬神戲的各種變身 Dancing with Gods|See the various transformations of opera with divine powers 3-4主題特展|將大溪人事物持續紀錄的力道 Theme Exhibition| The momentum to continue documenting Daxi 3-5 關公around|跨越時空限制,表現無遠弗屆的信念 Guan Gong around|Transcending space and time, expressing the far-reaching faith 3-6 參與心得|我們眼中的「大溪大禧」 Participant Insights|Daxidaxi in our eyes 特別專文 —— 〈新儀式主義:大溪大禧的現地策展〉,耿一偉 Beyond Daxidaxi —— The New Ritualism: The site-specific curatorial exhibition of “Daxidaxi” Chapter 4 「大溪大禧」指揮中心 "Daxidaxi" Command Center 總策展|幫神明慶生的總策展計畫? Curating|A master curatorial project for God's Birthday celebration? 現場再造|透過場所記憶,感受大溪限定的場景魅力 Scenography|Experience the charm of Daxi through "site memories" 城市角色|「人」就是文化傳承的原力 Characters|“People” are the driving force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轉譯方法|價值先行的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What defines "value first" design conjecture? 設計媒合|注入當代設計,為傳統文化訴說新語 Designers|Traditional culture is given a new voice by incorporating contemporary design 大眾溝通|充滿驚喜、讓人好想去大溪的最潮行銷學! Communication|The trendiest marketing campaign that is full of surprises and makes you want to go to daxi! 特別專文 —— 〈「大溪大禧」之外,關於祭典的雜思〉,李取中 Beyond Daxidaxi —— Beyond “Daxidaxi:” Musings on rituals and ceremonies 後記 Epilogue 感謝名單 Special Thanks

商品規格

書名 / 大溪大禧: 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一起策展
作者 /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簡介 / 大溪大禧: 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一起策展:,2018年起,來自桃園大溪,出現了一個萬眾矚目的慶典「大溪大禧」,以「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為定位,成為近年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264003
ISBN10 / 6267264009
EAN / 9786267264003
誠品26碼 / 2682328637007
頁數 / 224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4X17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詹偉雄

帶我回大溪!


從多年以前,臺灣開啟地方創生的浪潮以來,外來者與原生地的拉鋸,一直是個顯要的議題。

如果沒有外部力量或資源(不論是政府投入的經費,還是熱心田野工作者)的介入,地方顯然無法自沈沒與消失的主旋律中抽身;而如果光倚賴靈光一現的外部力量,那麼當計畫的時程到期、工作者氣力放盡之後,地方仍會從焰火的絢爛片刻,落回漫漫長夜的現實中。

地方創生2.0 的主要習題,也是最幽微的思考面向,便不再是一股腦地保存或復舊,蓋上一大堆的社區文物館來典藏、紀錄、復刻那些消逝中的傳統,而是思索如何重新連結傳統與現在的當代住民生活的意義關聯,創造一叢叢新的紐帶,讓傳統能給予現代人面向未來生命的某些意義感,使即將消失的(過往)得以久留,幫即刻空虛的(現實)得以充填,這個工作說起來看似簡易,但投入過地方工作的人都知道它非常困難,不只需要體力和毅力,而且還要一點文化人類學的情懷,才能在漫長的田野實踐歲月中獲得一些創造性的收穫,同時在自身的生命裡獲得一些長進的成就感。

已經進行五年(其中因疫情關係中斷一年)的桃園「大溪大禧」文化節慶活動,是一系列2.0 的嘗試中,非常新鮮、活潑而且具有創造性的案例。每一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關公這位民間神祇的壽誕,這是「祭」的起因;在大溪老鎮的商業發跡歷史裡,重義守諾的關聖帝君(在地人尊稱為「聖帝公」)不只象徵著生活世界裡的守護神,而是更具體地體現著所有人進行商賈買賣時的上位人倫價值,因此,每一年週而復始的遶境慶典,便是這個人文傳統儀式化的強調與顯現。但是,隨著現代性為臺灣各個城鎮帶來的穿透與解組,這個祭典隨著大溪人口外移、商業凋落、觀光服務業崛起,不免逐漸形式化,而不再具備著昔日能牢固城鎮精神意志的力量。

桃園市政府投入資源,由衍序規劃設計的總策展人劉真蓉和眾多夥伴們攜手創造的「大溪大禧」,是一個讓昔日祭典生命重新復活的地方毛細孔工程。在過去這幾年,不論是在烈日當頭的酷暑還是大雨傾盆的午後,「大溪大禧」不僅吸引在地居民和社頭的高度投入,也吸引了像我這樣的台北住民的參與。在高溫下,噴灑著滿身的熱汗,捲入將軍們碩大身形的遊街陣形, 吸吮沿街商家供桌上浮蕩的縷縷香煙,不由自主地也進入這個小鎮的歷史敘事之中,原來樟腦、木器和茶葉各自有各自的演義故事,而廟前廣場俯瞰大漢溪的視野,建構著河階地上不同開墾期的自然空間。當然,這個工程絕非容易,聽著真蓉說過,從面對地方的各種質疑與消極對待, 團隊可是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才一步步建立起信任與主動的合作情誼,而過程中的關鍵,就記錄在這本書裡,套用她的說法,不只是有一種熱愛、投入的思維與內在基因(我一直以為:真蓉對任何神祇和祭典都有一種附身的原始癡迷),還必須有「方法」(methodology),是這種客觀性,讓諸事諸為能包容萬物,找得到最大公約數,而又不失義理的中心。

海德格在現代人愈來愈偏向科技中心主義的上個世紀初,提出了「天、地、人、神」的一種現象學世界觀——天,意味著自然韻律;地,代表岩石和水流、植物和動物,蘊養眾生;神,是隱而不顯的神性律令,顯現而入於當前;人,則是「終有一死者」(die Sterblichen),人因為體察到終將一死,而能感受到身邊世界裡的天、地、神,進而定奪人在此世的終極意義,從失去世界到重新擁有世界。

「大溪大禧」每年那幾天的活動,都讓我不斷咀嚼海德格對我這般暮年者的提點,這都得感謝衍序和年輕世代的工作者,能把握到活動裡未必說得清楚的神聖性,把它當作生命的一塊血肉和靈魂而非一件工作來看待。

或可這麼說:當我們每次離開大溪,大溪卻已常駐在我們心中某個角落了。

試閱文字

內文 : 2018 年夏天,「大溪大禧」這四個字橫空出世,社群上不時出現貼文分享,赤面青裝、手配青龍偃月刀的Q 版神明圖像現身在大溪城區的各個角落,一眼便知是威風正氣的關公,老街店家貼滿歡喜關公的笑臉海報,而在記者的一篇「『大溪大禧』平安符萌到嫑嫑 網友留言: 想要!」即時報導一出,正式掀起「大溪大禧」炫風,「大溪大禧」是什麼?大溪似乎有什麼好事即將發生了?「大溪大禧」要來了!

這年首次的「大溪大禧」,帶來了年輕一代的新目光注視,也翻轉了在地居民對於慶典可能性的想像,了解到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和信仰,原來具有吸引人潮的魅力,而看見將慶典文化傳播出去、傳承下去的希望。在那時,「大溪大禧」以當代設計力轉譯傳統文化,所創造的城市文化慶典,讓木博館也收到許多關注,大家都希望了解大溪大禧的成功從何而來。

彷彿是大溪人對於關聖帝君的虔誠具有磁力,這一年木博館決定開啟一個推廣神明誕辰慶典的總策展計畫,磁吸到對於傳統民俗信仰、城鎮文化具有深厚興趣,願意克服重重溝通挑戰的策展團隊「衍序規劃設計」前來挑戰,團隊投入詮釋慶典文化與大溪人的信仰生活後, 巧妙結合了在地觀點,設定「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使活動本身不僅有炫目迷人的表現,更有穩定堅固的內核── 來自木博館歷年梳理出,大溪人和信仰的故事,賦予節慶活動具有城鎮的自明性。

策展團隊發想出好記、好唸,又能突顯大溪地域與神的生日的「大溪大禧」。靈感來自地方田調說法,「迎六月廿四」家家戶戶會回鄉辦桌招待親友,大拜拜就像是「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那樣的歡喜熱鬧。「大溪大禧」作為傳統聖誕慶典與遶境前的暖場活動,一邊告訴大家神明的生日快到了,一邊號召大眾一齊來大溪被招待,感受回家過節的氛圍。議題清楚,概念不只洗腦,更蘊含著尊重地方記憶的溫柔。

在過去總是熱鬧不已的農曆六月,從農曆六月初一開始,全大溪便像是設定了城市鬧鐘般,自動自發地進入關聖帝君的聖誕慶典籌備狀態,從初一由普濟堂召開的慶典籌備會宣告全面啟動,初六的契孫(2) 返鄉參拜大會、六月中旬熱血的社頭夜練(3),時序越接近聖誕日, 越能感受到逐漸沸騰的城市氛圍,眾人引頸期盼著農曆六月廿四日慶典正日的到來。這是許多大溪人的兒時記憶,而這樣的傳統在大溪運行百年後,「大溪大禧」的出現,無疑是為這已被列為無形文化資產的宗教盛事,開啟一段全新的里程。

以「一場跨越當代設計和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定位的「大溪大禧」, 從2018 年初登場起,從地方宮廟與社頭的支持,到設計師、藝術家加入,各個領域的人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一起研究、討論、籌備和歡慶。以生態博物館思維牽起「大溪大禧」,連動這些人際網絡與相應的空間、資源。在年年的號召與展演下,「大溪大禧」與「迎六月廿四」的時間軸逐漸貼合,將傳統慶典籌備期間的信仰生活,轉化成可以理解、可以體驗的展演內容,深入每個參與過的人心中,一起凝聚成具有在地特色的城市文化慶典。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2018年起,來自桃園大溪,出現了一個萬眾矚目的慶典「大溪大禧」,以「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為定位,成為近年台灣具代表性、地域型的台灣文化慶典。書中記錄著這場慶典的誕生、設計策略與幕後故事,將五年的實踐過程編集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