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華 | 誠品線上

似水年華

作者 張崑陽
出版社 聯灃書報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似水年華:第二期《如水》繼續一貫作風,為本地和海外香港存留討論香港時政的空間。本期主題為「似水年華」為主題,探討時間和消失的議題,希望藉探討香港的過去、記憶、時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第二期《如水》繼續一貫作風,為本地和海外香港存留討論香港時政的空間。本期主題為「似水年華」為主題,探討時間和消失的議題,希望藉探討香港的過去、記憶、時間、歷史,試圖重構香港個別時刻的點滴片段,以重現「香港」的過去,甚或「香港」在時代浪潮中的無限可能和歷史際遇,在官方敘事的框架以外記載我們的故事、開拓我們的想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張崑陽總編輯編輯委員會 周永康、黃台仰、張崑陽、梁繼平、鄺頌晴、江旻諺、鍾燊豪、Billy Fung、式、言​編輯顧問 羅冠聰、吳叡人、孔誥烽、譚競嫦​總編輯 張崑陽 美術設計 Mido筑、王維林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編者的話 第一部分:外國人對香港印象 第二部分﹕藝術文化 香港文學 台灣本土文學? 《為時未晚:與歐文傑談香港電影》 《樂壇必須死》 第三部分﹕社會政治 誰不是神經病 改組選委的啟示 「香港人」作為一種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跨國情感連結 一代政壇風雲人物 第四部分﹕公開招稿 美麗新香港 一天星斗對遍地人才 香港啊,香港! 第五部分﹕書目推介 馬寶康訪問 香港需要自己的時間 —— 讀《時間的政治價值》 香港是誰的?讀Made in Hong Kong: Transpacific Networks and a New History of Globalization

商品規格

書名 / 似水年華
作者 / 張崑陽
簡介 / 似水年華:第二期《如水》繼續一貫作風,為本地和海外香港存留討論香港時政的空間。本期主題為「似水年華」為主題,探討時間和消失的議題,希望藉探討香港的過去、記憶、時
出版社 / 聯灃書報社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861243
ISBN10 / 9869861245
EAN / 9789869861243
誠品26碼 / 2682052426007
頁數 / 12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引言:一切因「絆」而起

鍾燊豪

編者的話

當我們談論《如水》的第二期主題時,港版二二八尚未出現。期時,我們仍在討論香港曾經的黃金年代,是否存在?追憶,是否似水年華?香港,曾是什麼,又可以是什麼?

期間,我們見證了2021年1月26日,香港開埠180週年。

1841年前,香港是否沒有歷史、自然、人跡?當然不是。香港在2021年後,是否就沒有未來和希望?相信也沒有人敢完全斷定。中間的180年,就是一段令人耀眼的人類生存史和奮鬥史。當前,受失望與悲痛的感受所囿,我們或許自覺已痛失香港,往事也或一去不復還,天真爛漫的日子,已成追憶。但真的如此嗎?

流亡者、流散者、留守者、在囚者的距離,是會越來越遠,抑或越來越近?相信也無人能知曉後事。我們或許終生不能相見,未能在香港重聚;但我們也可能在中共解體的一剎那,需承擔我們各人新的道義責任;又或氣侯災難無力回天之際,洪水上漲掩沒港都,明日大嶼陸沉,我們被逼踏上新的世界征途。未來的路向,從來都在乎當下的抉擇與準備。

我們的編委之一梁繼平在2020年4月22日寫道:「政治所帶來的紛爭無可避免;團結之情,只能同感,不能言喻。但一切的黨派、學理之爭在當刻均顯得蒼白、虛惘。在容讓醜惡開墾世界之先,請記得我們在一九年初夏到寒冬,已經見證了最美好的香港。今後的難題,只剩下一步一步去實踐該願景。

革命未竟,時代催促我們上路。主佑義人。」

第二期的《如水》,藉探討香港的過去、記憶、時間、歷史,試圖重構香港個別時刻的點滴片段,以重現「香港」的過去,甚或「香港」在時代浪潮中的無限可能和歷史際遇。在官方敘事以外,刻劃我們的故事,開拓我們的想像,也就是在保護香港的命脈。

本期第一部份「外國人對香港印象」,收錄了我們在網上徵集的小故事,記錄了各地人士對香港的第一印像和感受;第二部份「藝術文化」,安平林樹重思在動盪時代下的香港文學、日常寫作及書寫意義;王琬葶則透過香港電影《春光乍洩》 和《蝴蝶》,重新解讀身份認同、國族壓迫與未來想像的糾纏。歐文傑的訪談論及香港電影工業的盛衰轉變、地緣經濟格局如何影響行業發展和香港電影的希望所在;安平林樹則重新叩問樂壇的死亡及重生法則。幾篇文章都圍繞幾個問題,一再接連追問:我們當下應該如何理解過去的文化作品?文化創作的意義在於什麼?對於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時間課題,香港的文藝創作都曾經嘗試提出自己的答案,回答生命、社會和政治課題中的大哉問。在紛亂的時代之中,文學、電影、音樂,如何讓我們穿梳古今,追尋在未來煲底相見的可能?我們又如何可以透過藝術文化,守護並展現香港的批判精神、自我認同和不斷在變動的社群意識?

第三部分「社會政治」,Yuzu及千八女鬼從香港電影文化及醫療史的角度,帶領我們重思精神病人的文化想像及歷史:在香港,誰是精神病?誰又是健全者?從二戰難民社會、經濟奇蹟到全民政治反抗的今日香港,我們如何能夠在重新思考生老病死的生命過程之中,在個人和社會健康的意義變動之間,開創一個兼容並包的社會所需要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Billy Fung則追跡了新界社團聯會與香港建制派政治勢力的互動,為後國安法的本地政治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註腳。如果官方所屬的建制勢力與公民社會之間一直在對疊角力,我們著力理解對手的政治演變、社會根基,也就是在為我城尋找出路的重要思考角度。在新的政治日常之中,我們如何捕捉對手的紛雜利益,尋找政治機會,盡地保護公民社會的陣地,在思考、策略和行動之間,共同走出一條生路?

Kennedy、 AK、Billy Fung、言、在野,合力採訪了8名海外流散港人,勾勒了香港人此一共同體中所展現的跨國情感連結、多元性及生命力,在關鍵時刻為回流、為堅守、為出走,揭示了香港人的不同生命前路和軌跡。香港是什麼?香港人又是什麼?各位受訪者都以自己的生命抉擇,交出了不同的答案。黌宮遊俠則書寫了在香港歷史長河中的兩名奇人:馬文輝及張國興,兩位都反映了在動盪時局之中,個人的抉擇及其遊走在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法門。鑑古知今,香港人未來又可以如何走下去?

今期新設的「公開招稿」,和勇嘗試討論美麗新香港的四大元素:「自由、平等、尊嚴、博愛」;羅依則探討港人在告別中環價值後,教育與職業訓練可以如何雙軌並行,促進香港產業及文化影響力;小女子則以詩「香港啊,香港!」寄意對香港的情懷。同樣為新設的「書目/電影/音樂推介及評論」部份,有德裔學者暨紀錄片《香港本色》導演馬寶康的專訪;式在《時間的政治價值》的書評中探討「時間」的意義,如何顛覆威權所設的時間秩序(或迷思),並追問香港急需的新時間政治學;則 透過讀Made in Hong Kong: Transpacific Networks and a New History of Globalization,重構香港的跨國商人如何在二戰後拉近美國資本主義及中國資本主義,並提出「香港是誰的?」的思考。

香港人精神不滅,在於我們不遺忘我們的故事及記憶,並從中重新發掘被遺忘的片段,以滋養香港共同體的魂魄。捷克流亡作家米蘭昆德拉曾寫道:「人與政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在極權統治與國家暴力鎮壓當前,我們更不可以放棄重新認識我們的過去、書寫我們的故事、大聲疾呼我們所期昐的未來,並以行動一步一步逼近這個理想。

留守原居地和被逼出走者的日常距離,或許會愈來愈遠;但溝通與連結從不只是在乎肉身的距離,亦包括時代所形塑的連繫意志和誓死不願放棄的精神。香港人頑抗生存的意志,極力守護我們珍而重之的同伴社群的嘗試,就是我們對彼此最真摯的誠意、承諾和貢獻,以此同行。願我們即使滿身傷痛,內心煎熬,亦不忘懷手足之情,使在地和跨國交織的視野,能在當下重塑寬闊和紮根的香港故事,為未來的香港,預先掀起新時代的前奏。

我們確信,我們就是香港的未來。我們的未來,我們誓必奪回來。

試閱文字

內文 : 《創刊宣言》​

我們活在最好亦是最壞的年代。過去的抗爭讓我們看見香港人無限的可能性,亦讓我們對香港共同體生出了美好的想像。然而,中共及其設於香港的傀儡政權對港人的打壓日益趨厲,因抗爭及政見而流血及入罪者不計其數。隨著中共政權強行通過國安法,香港真正進入威權時代,縱使民間發起各種反極權的抗爭,香港人的自由空間卻不斷收窄。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試煉,流散於各方的我們決心要維繫香港人這個獨特的共同體,希望承傳抗爭的火種。​

在如此焗促不安的政治環境中,我們可以重新思索運動的初心﹕「如水」。「如水」取其義即水進杯則成杯之形,入壺則成壺之狀。反送中運動之所以能夠取得突破,正因為抗爭者能如水般靈巧應對強權的策略,既能堅穩如冰,亦能流動若水,甚或化為空氣擴散而去。但隨著政權的打壓不斷升級,我們若要延續抗爭如水的精神,必須先通澈理解我們的容器,亦即我們身處的局勢以及定義我們的思維世界。我們面對的是何樣的地緣及世界格局?我們心目中的香港及香港人是由誰的論述構成?我們所謂的「常識」有多少是滲透著中共殖民香港的意識?​

人要如水,先要清淨如水、清空心智,審視自身的盲點及未圓之處。這並不代表我們要超越歷史或摒棄舊有的一切思想框架。反之,我們必須重新考證歷史,批判現有權威的論述,並建構我們自己對這個共同體的論述,從而思考未來可能的路線。香港的歷史長河從何而流,又應往何流去?這是時代對我們的拷問。​

水滯則濁,流則不腐,我們若想在日後關鍵的時候能夠如水知所進退,便不能夠任由單一規範成為鐵則束縛自己。當掌權者把謊言奉為圭臬,往往殘暴地抹去相左的異議,送葬民間自由發展的可能性。集體行動若要成功,大眾團結尋找合作基礎和發展方向是不可缺少。上善若水,只有我們在革命中放下自我,攜手前行,才能澤被我們深愛的共同體。與茲同時,只有當我們願意一起積極地討論共同體的事務,令各種辯論川流不息,不同意見得以對撞契合並產生火花,香港共同體才能保持生機,為未來運動提供思想養分。​

面對政治寒冬,香港人要靈活如水,還要剛強如冰,以不屈的姿態,力求破除中國夢魘。當政權嘗試將一切公共辯論空間抹殺,作為一班流散在外的香港人以及深愛香港的人,我們絕不選擇沉默。我們決定利用在海外的自由空間,建構並保存一個公共議論香港的媒介,為在香港內外的人整合各種有關香港政治、歷史、社會和文化面向的論述。通過歷史論述、理論框架以及對未來路線的思考,我們希望連結每位參與這場光復運動的香港兒女,為他們作思想充權。我們要在人類歷史中弘揚香港人追求自由之聲,要讓世界看見香港。​

歷史已經進入轉捩點,思想革命正在發生。香港是屬於香港人的香港,我們不欲成為失根的浮萍,是故絕不容許香港在我們手中白白流逝。在每個漆黑無聲的夜晚,不要忘記還有人從未放棄心中所有。黎明來臨之前,我們都會長夜相伴,以文字書寫出我們的信念和堅持,在黑夜中為大家提供希望的憑藉。爭取民主與自由是跨世代香港人的共同夙願,我們深信追求命運自主是歷史的呼聲。時代召喚我們,我們便挺身而出,不負時代,勢要讓獨裁暴政在這代終結。我們期待民主的果實在香港破土而出,遊子可以歸家,受困之人可以解困,香港人可以早日一起共建美麗新香港。​

這是我們共同的希冀。​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新書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