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駭客? 基因啟迪時代來臨, DNA也可以被編輯
作者 | Brian Winston Ring (任博文)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生物駭客? 基因啟迪時代來臨, DNA也可以被編輯:如果基因決定了人的意義,那麼當我們改寫基因的時候,它又意味著什麼呢?本書以基因為主軸,分為五大章節,在第一章(導言 |
作者 | Brian Winston Ring (任博文)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生物駭客? 基因啟迪時代來臨, DNA也可以被編輯:如果基因決定了人的意義,那麼當我們改寫基因的時候,它又意味著什麼呢?本書以基因為主軸,分為五大章節,在第一章(導言 |
內容簡介 如果基因決定了人的意義, 那麼當我們改寫基因的時候, 它又意味著什麼呢? 本書以基因為主軸,分為五大章節,在第一章(導言)中,作者說明本書將以局外人的視角,來探索神秘而廣闊的基因組學領域:基因組學是一門很酷炫的科學,一方面,它可以對人類及其所處的世界給出很多解釋,可以提供拯救生命和改善生活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會讓我們覺得與自己所處的世界漸行漸遠。第二章(基因外傳)中,作者假想了一些基因編輯的實際例子,儘管基因編輯嬰兒在現代仍是非法的──電影中錯誤的編輯會帶來超能力,現實卻可能產生癌症和其他疾病──但隨著科技進步,作者相信這些假想中有一日會成為現實。第三章(基因紀聞)中,作者模仿羅馬帝國時期的每日通知,舉例一篇篇與基因相關的簡短故事及對基因組學新聞的評論,人類基因組堪比一部言情小說史,基因的重組、再造都與民族的融合脫離不了關係,雖然,現代人也喜歡用種族劃分群體,譬如一些人認定自身人種具備更加優良的基因,能繁衍出資質較好的後代等等。第四章(基因啟迪),作者提出一些問題給大家思考,基因改造技術真的有利無害嗎?在《侏儸紀公園》電影中,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學家利用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液提取出恐龍的遺傳基因,將已絕跡六千五百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使整個努布拉島成為恐龍的樂園,這是一種針對人類任意修改基因的行為所做的警示,呼籲大家審慎思考新興科技可能帶來的後果。在最後一章中,作者提起自己小時候常見的手帕,時至今日卻被其他東西取代了,除了衛生考量,有沒有可能與基因組學產生關聯?基因組學又是如何誕生的呢?本書將一一作介紹。
作者介紹 Brian Winston Ring(任博文)Brian Winston Ring,漢名任博文,中國特聘外國基因專家,目前任職於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擔任教授與博士生導師,美國史丹佛大學基因組及生物資訊學博士後;美國AGI公司和益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DNA網)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任博文教授長期致力於精準醫療的研究,成功領導了世界上第一個透過基因芯片在分子平均值上確認乳腺癌患者治療方案的項目,其關於肺癌檢測的文章獲得二〇〇九年度最被病理醫生關注獎;肺癌、大腸癌、鼻咽癌等基因診斷項目成為美國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標準。二〇一五年,由於其對生物產業科技創新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任博文教授受邀成為科技創新座談會建言專家。
產品目錄 作者簡介序第一章 導言第二章 基因外傳2.1 基因組:人類的公共財富,拒絕商業化2.2 如何規範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2.3 基因:終結衝突,世界和平第三章 基因紀聞3.1 人類基因組堪比一部言情小說史3.2 拜倫:紡織工人和醫護人員的守護者3.3 為人權,維人權3.4 由小生大:小小鹼基引發大案件3.5 透過NIH申請新規定看資助申請的公平性問題3.6 科學界的可重複性危機3.7 基因學的3R理論第四章 基因啟迪4.1 別總想著複製超級軍隊——基因編輯技術背後的倫理問題同樣值得關注4.2 基因組裡基因知多少4.3 從基因組認知自我:微生物的崛起4.4 暗黑基因4.5 哈利波特與達爾文的交集第五章 其他手帕的消失VS基因組學的興起
書名 / | 生物駭客? 基因啟迪時代來臨, DNA也可以被編輯 |
---|---|
作者 / | Brian Winston Ring (任博文) |
簡介 / | 生物駭客? 基因啟迪時代來臨, DNA也可以被編輯:如果基因決定了人的意義,那麼當我們改寫基因的時候,它又意味著什麼呢?本書以基因為主軸,分為五大章節,在第一章(導言 |
出版社 /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162542 |
ISBN10 / | 9865162547 |
EAN / | 9789865162542 |
誠品26碼 / | 2681858795003 |
頁數 / | 192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序
小時候,別人告訴我,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鍵區別就在於,人類會製造工具。人類製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使得其由底層的低等生物開始迅速崛起,也讓其具備了統治地球的力量和權力。據觀察發現,黑猩猩用樹枝捕食螞蟻的時候,為了把樹枝伸進螞蟻洞中,會先將樹枝上的葉子去掉。雖然這一發現有點令「人」沮喪,但還不至於將人類拉下神壇。樹枝捕食螞蟻的伎倆並不高級,至少跟原子彈或變色咖啡杯相比不會讓人覺得印象格外深刻。然而,有人還見過黑猩猩做長矛、烏鴉用棍棒捕獲昆蟲、大象可以做簡易蒼蠅拍、章魚能建城牆。人類只好被迫承認,使用工具的能力並不是為人的終極標準。
於是,人開始恐慌,難道我們並沒有傳說的那麼特別?
總之,將人類與動物區分開來的既不是使用工具的能力,也不是製造工具的能力,而在於人類會利用工具來保護自己。俗話說「人靠衣裝」,你用Mac還是桌上型電腦?用iPhone還是安卓手機?你敢說你根據一個人開的車就能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嗎?在美國,男性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喜歡戴各種棒球帽,另一種死都不會戴棒球帽。年輕男性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會在自己的車上貼變形金剛的貼紙,另一種則不會。
可以說,真正將人類與動物區別開來的是人與其製造的工具之間異常奇妙的關係。這種現象很奇怪。人類製作、使用工具的過程本應非常簡單。首先,確定問題所在;其次,聰明的人設計相應的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實際遇到所說的問題時,直接使用已有的工具。工具的設計者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有抱負的年輕人也會爭先恐後地去搶購他的自傳。多麼美好且勵志的故事結局!
如果我們的世界真有這麼簡單該多好!
俗話說:「如果你手中握著一把鎚子,那麼你面前的任何事物都會變成釘子。」一旦我們擁有了新的工具,我們就會想去使用它,並且多次使用,比如汽車。汽車的功能很簡單,它讓人們可以快速地移動,也不會遇到馬車或牛車可能帶來的麻煩。汽車是一種好工具。汽車速度很快,相對比較乾淨,當我們不需要使用時,直接鎖起來就可以,甚至不需要操心喝水或者餵食的問題。我有一輛車,顏色是我最喜歡的綠色,還有車載音樂的功能。我搭乘馬車的經驗很有限,馬兒總喜歡把我拉到最近的樹那裡,而絲毫沒有把我拉到指定目的地的念頭。
所以汽車值得我們為之歡呼。當我們需要快速到達某地或者攜帶大量物品的時候,汽車成為出門的首選。除了以上兩大基本功能之外,汽車就沒有那麼實用了,人們很少會用到其他功能。然而,即便汽車在人們生活中應該扮演的角色非常明確且有限,汽車最初進入人們生活的時候還是製造了不小的亂子。在所有現代化的都市中,步行穿越繁華的街道並不簡單。如果存在高速公路的話,那就糟糕了,沒有汽車的話,連出門都成了難題。現在,都市的佈局設計越來越迎合汽車的出行,而不是人。人成了二級公民,排名僅次於汽車,而馬車不幸排在人之後。
我並不是在提倡馬車的回歸。而且根據馬對人的態度,牠們也不會執著於回歸這件事。
基因可能有點像汽車。基因也是一種好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與人之的差異和共同點,我們甚至可以用基因來預測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和人生的軌跡。現如今,我們正在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基因,從而讓人更加健康。對於現有的技術而言,這無疑是一項強而有力且劃時代的補充。
然而,人類與基因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應該將基因的使用局限於小範圍的問題,就像汽車一樣,還是應該充分發揮基因的功能去重構社會呢?我們在實施的時候又該如何區別一項又一項的功能呢?如果基因決定了人的意義,那麼當我們改寫基因的時候,它又意味著什麼呢?
對於上述問題,並不存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是非分明的答案。我認為重要的是我們提出了問題,提出了以前沒有想到過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成為如何使用基因的決策過程中的一員,而不是任由其發生。本書所包含的這些文章就旨在討論基因的潛力,旨在讓所有人一同決定如何使用基因這項新工具。
最佳賣點 : 本書以基因為主軸,分為五大章節,在第一章(導言)中,作者說明本書將以局外人的視角,來探索神秘而廣闊的基因組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