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苦難同行: 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 | 誠品線上

與苦難同行: 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

作者 郭漢崇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與苦難同行: 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既已選擇「醫師」作為終身志業,就註定要與苦難同行。──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既已選擇「醫師」作為終身志業,就註定要與苦難同行。 ── 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 郭漢崇 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同體。 面對無法重來的醫療歷程,可以如何做得更好、避免併發症? 郭漢崇醫師將一張張病歷,化為一則則故事; 「以病為師」,道盡他身為外科醫師對生命的深刻體悟。 行醫超過30年,一位站在第一線的外科醫師省思── 手術併發症,真的無法避免? 一旦發生併發症,又該怎麼辦? 如何面對病人、家屬的責難? 當自己、家人成為病人,是怎樣的心情? 泌尿科權威郭漢崇醫師,以最真誠、如實的文字, 寫下每個手術中的細節、併發症的發生與處理, 看他如何在醫病中找到平衡點, 如何在數十年無法癒合的胃潰瘍中,平衡身心。 「怎麼會這樣?」「開個小刀變住院」…… 阿嬤的尿失禁、一起把媽媽救回來、醫師娘的補湯 16個臨床案例背後,是令人揪心溫暖的生命故事。 每一次的手術無法重來, 卻可以在一次次的檢討中,找到下一次進步的動力! 【特別收錄】郭漢崇醫師的生病週記 當一個醫學權威成為專科病人,才體會身為病人身心所承受的苦與痛。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釋證嚴 賴清德(副總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郭漢崇郭漢崇 醫師 現任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暨慈濟大學醫學院泌尿科教授、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為國際知名的泌尿醫學專家,排尿障礙治療的權威。 在Expertscape專家排行中,肉毒桿菌素的治療位居世界第一。所帶領的團隊積極推動臨床、教學及研究,排尿障礙臨床暨研究成果豐碩,榮獲第二十二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的殊榮,讓醫療荒原花蓮,成為臺灣唯一、世界知名之排尿障礙治療重鎮。 臨床尿路動力學經驗超過30年,發表超過550篇研究論文,編寫排尿障礙及尿失禁相關之教科書及單行本超過20冊,如《功能性泌尿學》、《臨床泌尿學》、《實用尿路動力學》等,也撰寫醫療科普及醫療人文書籍如《尿尿小事學問大》、《涓涓人生》、《上人與我:那些年我們在慈濟的日子》、《這些年我們一起寫下的故事》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以病為師 釋證嚴 推薦序:醫人醫心 賴清德 副總統 自 序:不會癒合的胃潰瘍 第一部: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01 金花阿嬤的尿失禁 02 一起把媽媽救回來 03 永遠的傷痛 04 隱藏的敗血症危機 05 意外的裂縫 06 就差一個步驟 07 流個不停的血水 第二部 醫療現場的長期關懷 08 忘不了的那個眼神 09 永恆的苦難與負擔 10 讓她自由吧! 11 令人心酸的笑容 12 手術後的一場惡夢 13 最痛苦的傷痕 14 令人意外的結果 15 兒子的腸阻塞 第三部 體會當病人的痛 16 泌尿科醫師的生病週記 後記:轉換對生命的態度

商品規格

書名 / 與苦難同行: 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
作者 / 郭漢崇
簡介 / 與苦難同行: 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既已選擇「醫師」作為終身志業,就註定要與苦難同行。──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867184
ISBN10 / 9869867189
EAN / 9789869867184
誠品26碼 / 2681966089001
頁數 / 38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1〉以病為師(釋證嚴)
既已選擇「醫師」作為終身志業,就註定要與苦難同行。

醫師是一份高報酬、高社經地位的職業,外表看來光鮮亮麗;可知道醫師為病患要付出多少時間和心力?手術後,萬一病患預後不佳,或高燒不退、或反覆感染,主治醫師不免懸著一顆心,食不知味、寢不安席,內心多麼糾結啊!

除了泌尿方面的專業著作外,《與苦難同行》是郭漢崇醫師的第三本書。花蓮慈濟醫院每天接觸過的國內外病患超過數千人,各人有各人難以言宣的病苦;郭醫師在治療過程中都能給予病患很清楚的指引。但總有幾位比較特殊的病患,與郭醫師的生命產生連結,讓他忍不住要將相遇的吉光片羽書寫下來。

郭醫師在書中寫道:「我們必須要在病人的喜怒哀樂、生死病痛間打轉,不僅是病人自己的苦難,我們也要承受病人的苦難。」

作為一位外科醫師,苦難是無可迴避的境遇。即便再嚴謹的手術,因為病況千變萬化,一旦不如己意,病患難免心生怨懟。作為主治醫師也只能包容病患發洩情緒,修習「忍辱」行。還要勸慰病患再度進開刀房,總要找出肇禍的「元兇」,時間拖長了,肇禍的源頭找到了,醫師就能對症給予適當的處置。郭醫師說:「唯有幫病人解除他的痛苦時,我們內心的壓力才能真正的解除。」這應該是所有醫師共同的心聲。

書中最令人不捨的是郭醫師的公子家穎的病難。他為了熬夜準備國考,只是騎車到學校附近買豆漿,就被一部逆向超速闖紅燈的休旅車從側面撞擊,還拖行了十公尺。這一撞,骨盆和小腸都被撞破裂,大腿也骨折了,給這位準醫師帶來無盡的苦難。作為父母的,心都懸在孩子身上。郭太太租屋就近照顧,郭醫師於每晚下班後就得趕飛機或搭火車北上陪伴孩子,隔天一早再趕搭飛機返回花蓮慈院上班;前後將近一個月時間,那種惶惶然心不得安定的折磨,讓他一頭黑髮都變灰白了。

家穎的病難並没有結束,九年之後,又因吃了一顆芭樂,芭樂籽卡住小腸,出現嚴重的腸阻塞。不僅要承受硬式鼻胃管插管的苦難,還經歷了三次手術的痛苦,作父母的看在眼裡,恨不得以身代受。術後,郭太太愛子心切,用刮痧板為家穎足足刮了三十分鐘的小腸經。說來不可思議,第二天孩子就排氣了,復原的速度超乎預期,終於正式揮別這場苦難。

郭醫師是泌尿科權威,自我警覺性很高,發現自己身上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異常,透過攝護腺切片檢查,確認自己罹患「攝護腺癌」;這種進行緩慢、且預後較好的癌症,對他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他毫不諱言地寫出從得病到手術這段期間,人生的感悟。更推崇用達文西機器手臂做攝護腺根治手術,術後傷口疼痛極微,術後的復原又很迅捷。

儘管看病、開會、做研究、指導後進,已經占據郭醫師大部分時間;只要人在花蓮,即便週末假日,他一定還要趕去醫院關心每個住院病患的預後情形。病患病程的進展如何,才是他心底最割捨不下的懸念。

證嚴常說「以病為師」,病患才是醫師真正的老師。過去,郭醫師一直是為病患解除病苦;現在角色互換,成了病患。唯有病過、痛過、苦過,更能體會病患求醫過程焦慮無奈的心情。知苦、拔苦,心靈的境界提升了,對郭醫師來說,或許是醫師生涯中意外的禮物。

〈推薦序2〉醫人醫心(副總統賴清德)
欣聞郭漢崇醫師出版《與苦難同行》一書,十分感佩郭醫師將行醫歷程中最深刻的醫病關係故事記錄下來,提供年輕醫師很好的臨床經驗參考。

與苦難同行,是行醫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醫師必需苦其所苦、痛其所痛,才能從微小的病徵中,找出關鍵問題,替患者脫離病痛。

細讀郭醫師精彩的行醫故事,感受到他那顆柔軟又堅定的心,無時無刻不懸在患者身上,隨著病情起伏,時而高時而低,對患者的苦痛富有同理心,醫病也醫心,自然而然有了最真摯動人的醫病互動。

我雖然在一九九六年臺海飛彈危機之際棄醫從政,但仍竭盡所能關注改善醫療體制、偏鄉醫療落差等問題,以己身的醫學專業致力提升臺灣醫療品質,嘉惠全體國人。

受郭醫師之邀為其作序,深感榮幸,醫師和從政一樣,是入世的工作,望聞問切,也追求人文、人性和人權價值,因此,我和郭醫師有著相同的目標,就是期盼每個人沒有苦難,懷抱幸福。

郭醫師慈悲待人的胸懷與氣度令人動容,感謝他留下珍貴臨床故事,讓後輩能夠學到正確的醫病關係,及如何避免併發症的發生,這是一本品德和醫術兼具的精彩好書,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不會癒合的胃潰瘍(摘錄)
當外科醫師能立即解決病人的病痛,帶給他們安全和幸福,是個最令人驕傲的職業。如果能再用更親切的話語、更溫暖的肢體語言,讓病人安心,這位醫師扮演的就不只是個外科醫師,他會像傳道士一樣,把平安和幸福散播給他所治療的病人和其家屬。

與苦難同行,醫病不冷漠我常對學生說:「當醫師不要追求金錢和名利,我們要與病人的苦難同行,因為我們所做的事,就是在解除病人的苦難,讓他們平安幸福。而我們也能從治療及病人的幸福中得到滿足感,甚至感動自己。

如果你選擇的不是與病人同行,只是治療疾病,那你得到的就是對疾病的認知,和病例數的增加而已,你永遠沒有辦法成為一個有故事的醫師。」

然而,任何外科手術都可能會有併發症的風險。有時候,發生併發症並不意味外科醫師技術不好;因為疾病和手術總有不確定性,病人的身體再怎麼經過精密的檢查,總可能有疏漏之時。

發生併發症時,我們要用最誠懇、積極的態度去處理病人的問題,那麼縱使這個併發症最終變成無法挽回的結果,病人及其家屬依然會體諒並感激你的,而不是針鋒相對,變成醫療糾紛。

在外科醫師行醫的過程中,每個併發症的發生都是刻骨銘心的苦痛經驗。併發症發生時,對外科醫師內心的折磨,甚至其家庭可能遭受的折磨,都是長期且非常巨大的。一直要到併發症緩和、病人病況穩定,才能慢慢回到常軌的生活與步調。

那些併發症成了最好教材
三十二年前,我離開臺大醫院到花蓮慈濟醫院任職。在這裡我成為第一線的泌尿科專科醫師,負責東部地區民眾泌尿系統的健康。當然我手邊也累積許多困難病例,我沒有辦法推辭,也無法將他們往臺北送,我必須親自面對病人,一一的解決病痛。

我一年要做一千檯手術、十年一萬檯。我們常講「萬一、萬一」,任何小心的手術,總有無法避免的併發症發生。因此在這三十幾年中,我也有著許多令我無法忘懷的病人併發症。午夜夢迴時,經常在我的腦海中翻騰。還好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它會撫平我們受傷的心靈和悸動的情緒。所以在回想的時候,已經不像併發症發生當時,那麼令人震撼和傷心。

不過,這些併發症的發生也給了我在教學上很好的教材,在我帶領學生進行示範手術時,總會一再提醒他們,要記得老師在臨床經驗中曾經發生過的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就不應該在你們手上再度發生。手術前,對病人整體的評估手術的必要性、手術對病人能真正得到的好處有多少、以及手術麻醉當中及麻醉後可能產生的併發症機會有多少,都要一一的檢討與預防。

尤其是認真的認識病人,甚為重要,病人姓名、年齡、住什麼地方,你越是清楚認識病人,就越不容易發生併發症。反之,當一位外科醫師卻叫不出自己病人的名字,會發生併發症,也就不意外了。

因為這樣的醫師只注意疾病,而不注意病人本身,甚至連病人手術前最基本的檢驗結果也沒看,併發症發生的機率自然高,而醫療糾紛就在忙碌的醫療工作中接著上門。

很多時候外科手術併發症的發生,都是因醫護人員過度掉以輕心,對病人不夠用心檢查,甚至吝於用自己的時間和病人更進一步接觸和溝通。當病人把他的身體交給醫師,我們就應該用盡全力去照顧他,了解他的一切,確定選擇的治療對病人是有利的,這樣才是一位好醫師。

力行最美的醫療人文
在慈濟醫院我們經常在講,我們有最美的醫療人文,但是最美的醫療人文是什麼?一位好醫師的定義是能對病人「真心陪伴、用心關懷、細心醫治、潛心研究」,能做到這四點,我們才會對病人的疾病做出最正確的診斷,提供對他們最有利的治療。並且在治療過程當中,盡力膚慰他的病痛及受創的心靈,讓他感覺有人與他的苦痛同行,治癒他的苦痛,讓他得到幸福。

然而,這樣的工作確實非常辛苦。一位外科醫師可能在上班時間之外,還要帶著病人的所有醫療過程回到家裡,甚至在夜裡做夢的時候,都還會夢見如何做手術?如何照顧病人?當病人併發症發生的時候,醫師會更加痛苦的生活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翻遍各種醫學文獻,一心只想要幫病人解決問題。雖然這樣的醫療工作充滿苦難,回想起來卻總是非常幸福的。

近年來,我年事漸高,記憶力大已不如前,所以很怕這些故事會隨時光漸漸淡化,甚至被扭曲,所以以本書將我記憶中最深刻的醫病故事寫出來,給自己的行醫生涯留個紀念,也讓年輕醫師能從中學到正確且良善的醫病關係,和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當醫師變病人的親身體驗
就在本書所有故事差不多寫完的時候,我注意到自己的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有上升的趨勢。這些跡象顯示,我的攝護腺確實出了問題,於是去做了一套攝護腺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在我左邊的攝護腺邊緣有一個不正常的亮點,這個亮點靠近攝護腺被膜,很可能是早期癌症的跡象。因此,我便接受了攝護腺切片手術。

身為泌尿科醫師,我經常告訴病人,做攝護腺切片手術不會痛也很安全,但是輪到自己要接受切片手術,心裡卻有點七上八下。儘管表面故作鎮靜,但當我準備要住院,在麻醉之下接受切片手術的時候,仍然不免擔心起來。因為任何切片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包括出血、細菌感染、血尿、排尿困難等等的併發症,都有可能會發生的。

還好切片手術順利完成,手術後也沒有出血、發燒、或是排尿困難的併發症發生。然而單單這次的攝護腺切片手術,就讓我感受到當一位病人遭受身體的病痛,需要接受侵入性治療時,內心的不安和惶恐,究竟有多高。

如果每位醫師在行醫過程中,都曾親自當一回病人,不管是內科疾病或是外科疾病,相信就能體會病人遭受苦難時的心境。如此我們就能用同理心來照顧病人,用我們能給予的最大安慰讓病人安心,也讓病人能早日脫離苦難、恢復健康。

要當一位好醫師,必須選擇與病人的苦難同行。雖然最終的滋味是甜美的,但是附加在個人身上的壓力卻是無限大的;也難怪在我在歷次的健康檢查中,胃鏡下老是出現那永不癒合的潰瘍,也是我這些年來所經歷累積下來的苦難最好印證。

郭漢崇
二○二○年十月十二日
謹誌於花蓮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推薦序1〉以病為師(釋證嚴)
既已選擇「醫師」作為終身志業,就註定要與苦難同行。

醫師是一份高報酬、高社經地位的職業,外表看來光鮮亮麗;可知道醫師為病患要付出多少時間和心力?手術後,萬一病患預後不佳,或高燒不退、或反覆感染,主治醫師不免懸著一顆心,食不知味、寢不安席,內心多麼糾結啊!

除了泌尿方面的專業著作外,《與苦難同行》是郭漢崇醫師有關醫療人文的第三本書。花蓮慈濟醫院每天接觸過的國內外病患超過數千人,各人有各人難以言宣的病苦;郭醫師在治療過程中都能給予病患很清楚的指引。但總有幾位比較特殊的病患,與郭醫師的生命產生連結,讓他忍不住要將相遇的吉光片羽書寫下來。

郭醫師在書中寫道:「我們必須要在病人的喜怒哀樂、生死病痛間打轉,不僅是病人自己的苦難,我們也要承受病人的苦難。」

作為一位外科醫師,苦難是無可迴避的境遇。即便再嚴謹的手術,因為病況千變萬化,一 旦不如己意,病患難免心生怨懟。作為主治醫師也只能包容病患發洩情緒,修習「忍辱」行。還要勸慰病患再度進開刀房,總要找出肇禍的「元兇」,時間拖長了,肇禍的源頭找到了,醫師就能對症給予適當的處置。郭醫師說:「唯有幫病人解除他的痛苦時,我們內心的壓力才能真正的解除。」這應該是所有醫師共同的心聲。

書中最令人不捨的是郭醫師的公子家穎的病難。他為了熬夜準備國考,只是騎車到學校附近買豆漿,就被一部逆向超速闖紅燈的休旅車從側面撞擊,還拖行了十公尺。這一撞,骨盆和小腸都被撞破裂,大腿也骨折了,給這位準醫師帶來無盡的苦難。作為父母的,心都懸在孩子身上。郭太太租屋就近照顧,郭醫師於每晚下班後就得趕飛機或搭火車北上陪伴孩子,隔天一 早再趕搭飛機返回花蓮慈濟醫院上班;前後將近一個月時間,那種惶惶然心不得安定的折磨,讓他一頭黑髮都變灰白了。

家穎的病難並沒有結束,九年之後,又因吃了一顆芭樂,芭樂籽卡住小腸,出現嚴重的腸阻塞。不僅要承受硬式鼻胃管插管的苦難,還經歷了三次手術的痛苦,做父母的看在眼裡,恨不得以身代受。術後,郭太太愛子心切,用刮痧板為家穎足足刮了三十分鐘的小腸經。說來不可思議,第二天孩子就排氣了,復原的速度超乎預期,終於正式揮別這場苦難。

郭醫師是泌尿科權威,自我警覺性很高,發現自己身上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異常,透過攝護腺切片檢查,確認自己罹患「攝護腺癌」;這種進行緩慢、且預後較好的癌症,對他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他毫不諱言地寫出從得病到手術這段期間,人生的感悟。更推崇用達文西機器手臂做攝護腺根治手術,術後傷口疼痛極微,術後的復原又很迅捷。儘管看病、開會、做研究、指導後進,已經占據郭醫師大部分時間;只要人在花蓮,即便週末假日,他一定還要趕去醫院關心每個住院病患的預後情形。病患病程的進展如何,才是他 心底最割捨不下的懸念。

證嚴常說「以病為師」,病患才是醫師真正的老師。過去,郭醫師一直是為病患解除病苦;現在角色互換,成了病患。唯有病過、痛過、苦過,更能體會病患求醫過程焦慮無奈的心情。知苦、拔苦,心靈的境界提升了,對郭醫師來說,或許是醫師生涯中意外的禮物。

〈推薦序2〉醫人醫心(副總統賴清德)
欣聞郭漢崇醫師出版《與苦難同行》一書,十分感佩郭醫師將行醫歷程中最深刻的醫病關係故事記錄下來,提供年輕醫師很好的臨床經驗參考。

「與苦難同行」是行醫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醫師必須苦其所苦、痛其所痛,才能從微小的病徵中,找出關鍵問題,替患者脫離病痛。

細讀郭醫師精彩的行醫故事,感受到他那顆柔軟又堅定的心,無時無刻不懸在患者身上,隨著病情起伏,時而高時而低,對患者的苦痛富有同理心,醫病也醫心,自然而然有了最真摯動人的醫病互動。

我雖然在一九九六年臺海飛彈危機之際棄醫從政,但仍竭盡所能關注改善醫療體制、偏鄉醫療落差等問題,以己身的醫學專業致力提升臺灣醫療品質,嘉惠全體國人。

受郭醫師之邀為其作序,深感榮幸,醫師和從政一樣,是入世的工作,望聞問切,也追求人文、人性和人權價值,因此,我和郭醫師有著相同的目標,就是期盼每個人沒有苦難,懷抱幸福。

郭醫師慈悲待人的胸懷與氣度令人動容,感謝他留下珍貴臨床故事,讓後輩能夠學到正確的醫病關係,及如何避免併發症的發生,這是一本品德和醫術兼具的精彩好書,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自序〉不會癒合的胃潰瘍(摘錄)
當外科醫師能立即解決病人的病痛,帶給他們安全和幸福,是個最令人驕傲的職業。如果能再用更親切的話語、更溫暖的肢體語言,讓病人安心,這位醫師扮演的就不只是個外科醫師,他會像傳道士一樣,把平安和幸福散播給他所治療的病人和其家屬。

與苦難同行,醫病不冷漠
我常對學生說:「當醫師不要追求金錢和名利,我們要與病人的苦難同行,因為我們所做的事,就是在解除病人的苦難,讓他們平安幸福。而我們也能從治療及病人的幸福中得到滿足感,甚至感動自己。如果你選擇的不是與病人同行,只是治療疾病,那你得到的就是對疾病的認知和病例數的增加而已,你永遠沒有辦法成為一個有故事的醫師。」

然而,任何外科手術都可能會有併發症的風險。有時候,發生併發症並不意味著外科醫師的技術不好;因為疾病和手術總有不確定性,病人的身體再怎麼經過精密的檢查,總可能有疏漏之時。發生併發症時,我們要用最誠懇、積極的態度去處理病人的問題,那麼縱使這個併發症最終變成無法挽回的結果,病人及其家屬依然會體諒並感激你的,而不是針鋒相對,變成醫療糾紛。

在外科醫師行醫的過程中,每個併發症的發生都是刻骨銘心的苦痛經驗。併發症發生時,對外科醫師內心的折磨,甚至其家庭可能遭受的折磨,都是長期且非常巨大的。一直要到併發症緩和、病人病況穩定,才能慢慢回到常軌的生活與步調。

那些併發症成了最好教材
三十二年前,我離開臺大醫院到花蓮慈濟醫院任職。在這裡我成為第一線的泌尿科專科醫師,負責東部地區民眾泌尿系統的健康。當然我手邊也累積許多困難病例,我沒有辦法推辭,也無法將他們往臺北送,我必須親自面對病人,一一的解決病痛。

我一年要做一千臺手術、十年一萬臺。我們常講「萬一、萬一」,任何小心的手術,總有 無法避免的併發症發生。因此在這三十幾年中,我也有著許多令我無法忘懷的病人併發症。午夜夢迴時,經常在我的腦海中翻騰。還好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它會撫平我們受傷的心靈和悸動的情緒。所以在回想的時候,已經不像併發症發生當時,那麼令人震撼和傷心。

不過,這些併發症的發生也給了我在教學上很好的教材,在我帶領學生進行示範手術時,總會一再提醒他們,要記得老師在臨床經驗中曾經發生過的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就不應該在你們手上再度發生。手術前,對病人整體的評估手術的必要性、手術對病人能真正得到的好處有多少、以及手術麻醉當中及麻醉後可能產生的併發症機會有多少,都要一一的檢討與預防。

尤其是認真的認識病人,甚為重要,病人姓名、年齡、住什麼地方,你越是清楚認識病人,就越不容易發生併發症。反之,當一位外科醫師卻叫不出自己病人的名字,會發生併發症,也就不意外了。

因為這樣的醫師只注意疾病,而不注意病人本身,甚至連病人手術前最基本的檢驗結果也沒看,併發症發生的機率自然高,而醫療糾紛就在忙碌的醫療工作中接著上門。

很多時候外科手術併發症的發生,都是因醫護人員過度掉以輕心,對病人不夠用心檢查,甚至吝於用自己的時間和病人更進一步接觸和溝通。當病人把他的身體交給醫師,我們就應該用盡全力去照顧他,了解他的一切,確定選擇的治療對病人是有利的,這樣才是一位好醫師。

力行最美的醫療人文
在慈濟醫院我們經常在講,我們有最美的醫療人文,但是最美的醫療人文是什麼?一位好醫師的定義是能對病人「真心陪伴、用心關懷、細心醫治、潛心研究」,能做到這四點,我們才會對病人的疾病做出最正確的診斷,提供對他們最有利的治療,並且在治療過程當中,盡力膚慰他的病痛及受創的心靈,讓他感覺有人與他的苦痛同行,治癒他的苦痛,讓他得到幸福。

然而,這樣的工作確實非常辛苦。一位外科醫師可能在上班時間之外,還要帶著病人的所有醫療過程回到家裡,甚至在夜裡做夢的時候,都還會夢見如何做手術?如何照顧病人?當病人併發症發生的時候,醫師會更加痛苦的生活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翻遍各種醫學文獻,一心只想要幫病人解決問題。雖然這樣的醫療工作充滿苦難,回想起來卻總是非常幸福的。

近年來,我年事漸高,記憶力已大不如前,所以很怕這些故事會隨時光漸漸淡化,甚至被扭曲,所以以本書將我記憶中最深刻的醫病故事寫出來,給自己的行醫生涯留個紀念,也讓年輕醫師能從中學到正確且良善的醫病關係,同時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當醫師變病人的親身體驗
就在本書所有故事差不多寫完的時候,我注意到自己的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有上升的趨勢。這些跡象顯示,我的攝護腺確實出了問題,於是去做了一套攝護腺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在我左邊的攝護腺邊緣有一個不正常的亮點,這個亮點靠近攝護腺被膜,很可能是早期癌症的跡象。因此,我便接受了攝護腺切片手術。

身為泌尿科醫師,我經常告訴病人,做攝護腺切片手術不會痛也很安全,但是輪到自己要接受切片手術,心裡卻有點七上八下。儘管表面故作鎮靜,但當我準備要住院,在麻醉之下接受切片手術的時候,仍然不免擔心起來。因為任何切片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包括出血、細菌 感染、血尿、排尿困難等等的併發症,都有可能會發生的。

還好切片手術順利完成,手術後也沒有出血、發燒、或是排尿困難的併發症發生。然而單單這次的攝護腺切片手術,就讓我感受到當一位病人遭受身體的病痛,需要接受侵入性治療時,內心的不安和惶恐,究竟有多高。

如果每位醫師在行醫過程中,都曾親自當一回病人,不管是內科疾病或是外科疾病,相信就能體會病人遭受苦難時的心境。如此我們就能用同理心來照顧病人,用我們能給予的最大安慰讓病人安心,也讓病人能早日脫離苦難、恢復健康。

要當一位好醫師,必須選擇與病人的苦難同行。雖然最終的滋味是甜美的,但是附加在個人身上的壓力卻是無限大的;也難怪在我歷次的健康檢查中,胃鏡下老是出現那永不癒合的潰瘍,也是我這些年來所經歷累積下來的苦難最好的印證。

(這些故事都是真實故事改編,為了保護我的病人及其他個人隱私,除相關醫護與我的家人使用本名,本書案例描述的個人細節,包括姓名與相關特徵等均已更改。)

郭漢崇 二○二○年十月十二日
謹誌於花蓮

第一部 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第二章〈一起把媽媽救回來〉(摘錄)

「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

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 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

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 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

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 準備氣管插管。

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
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

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

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

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

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

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 去。」

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 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

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
這是發生在二○一八年一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二○一七年五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

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
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

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

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
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

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

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

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

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
那天晚上我在病床邊待到半夜兩、三點,秀美的兩個女兒也在父親通知之後從臺中趕來。
秀美兩個女兒相差三歲,姊姊在臺中和姊夫一起開補習班,妹妹則在補習班裡面幫忙教課,也在生技公司工作。姊妹兩個對父母親都非常孝順,只要有空都會從臺中回到成功老家探望,也常常邀父母親到臺中小住一番。但是秀美因為在成功小鎮住久了,不習慣在大都會的生活,因此只是去幾天,通常不會久住。

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

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

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

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
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

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

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 去做吧!」

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

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

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

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

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

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

「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

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

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病人的苦難就是醫師的苦難,
因為一旦選擇當醫師,就註定你未來將「與苦難同行」……
──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暨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 郭漢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