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riffshöhe 4000: Die deutsche Luftwaffe im Zweiten Weltkrieg
作者 | Cajus Bekker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攻擊高度四千米: 德國空軍崛起與敗亡的命運:親身見證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攻擊高度四千米》是最為詳細而經典的空戰戰史希特勒與納粹崛起的秘密軍團,最扣人心弦的二戰戰 |
作者 | Cajus Bekker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攻擊高度四千米: 德國空軍崛起與敗亡的命運:親身見證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攻擊高度四千米》是最為詳細而經典的空戰戰史希特勒與納粹崛起的秘密軍團,最扣人心弦的二戰戰 |
內容簡介 親身見證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最為詳細而經典的空戰戰史 希特勒與納粹崛起的秘密軍團,最扣人心弦的二戰戰史 一個所向無敵的空軍部隊,是如何從籍籍無名走上航空霸主的神壇? 之後又如何在最為崇高的殿堂落得無兵無將、家徒四壁的悲慘下場?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闡述德國空軍作戰史的權威作品。在出版當時就採用了來自當年德國空軍人員的第一手口述資料。故事從德國空軍在波蘭閃擊戰開始說起,然後到了第一次吃敗仗的不列顛空戰、在東線如何與蘇聯纏鬥,最後則是來到了德國本土保衛戰。全書作了清楚而有條理的章節分佈,每一章都會針對該戰役的總結與檢討。 《攻擊高度四千米》毫不掩飾,告訴你最直接的歷史。書中並沒有讚揚英雄和抨擊惡棍的企圖,反而是真實陳述了他們並不想參與其中的戰爭過程。《攻擊高度四千米》忠於事實,詳細記述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在十一次主要戰役上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是了解和研究二次大戰空戰發展史不可或缺的著作。 二戰德國空軍給人的印象就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敵,人人對其聞風喪膽,深怕俯衝轟炸機臨空把你轟上天去。但事實是如何?在德國空軍的協助之下,希特勒連戰連勝,手指向地圖的那一邊,那個倒楣的國家就要淪陷,戰禍就要找上門了! 作者卡尤斯‧貝克採用了德國官方的檔案和資料文件,作戰日誌和主要將領的個人日記,以及經過嚴謹整理過的德國空軍戰時紀錄,並且採訪上數百名德國前飛行員,集結了以上的這些文獻與資料,整理與撰寫出這本超過36萬字的作品。卡尤斯‧貝克以他最真實的筆觸,痛苦地闡述同袍是如何走過了大起大落的歷程。他痛定思痛,真心檢討所有已經不可挽回的歷史結果。 本書至今依然為那些拒絕了解二戰歷史的德國民眾以及其他讀者敞開一扇了解事實真相的大門。 斯圖卡非常成功,以至於德軍高層要所有的轟炸機都要有俯衝能力? 希特勒判斷戰爭很快就結束,不需要研發新型的戰鬥機?不准開發四發動機轟炸機? 世界第一款噴射戰鬥機,希特勒卻不喜歡Me 262的高速優勢? 德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空戰王牌?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各界推薦 本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事文獻中佔有一席之地,並且為廣大讀者對德國航空作戰的了解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美國空軍Air University Review 扣人心弦,絕對會引起討論,是有關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的回憶錄。 泰晤士報The Times 非常戲劇性的……重要、經典的作品! 華盛頓星報Washington Star 出色的回憶錄……內容從波蘭戰役、對低地國的突襲,以及法國陷落等戰史,引用許多引人入勝的第一手歷史內容。 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引人注目,資訊豐富且重要……將成為標竿和經典的作品。 馬丁‧布魯門森,前美國陸軍軍事歷史處處長 Martin Blumenson
作者介紹 卡尤斯‧貝克原名貝倫布魯克(Hans Dieter Berenbrok),出生於1924年8月12日,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及著名二戰戰史作家,二戰期間曾在德國海軍擔任電訊情報官。1953年,他以筆名卡尤斯‧貝克發表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德國海軍奮戰史》(Kampf undUntergang Kriegsmarine),從此受到各界的關注。戰後他做為後備軍人,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從同盟國歸還的德國戰時檔案,從此開啟了更多他檢討二戰德國戰事作為的專著。其著作豐富且因立論中肯精闢,廣受一般讀者及歷史研究者之推崇。除《攻擊高度四千米》之外,貝克的作品以海軍主題居多。1975年3月10日,貝克於萊茵河畔的杜塞道夫辭世。常靖臺大機械系畢,全職譯者。譯作包括專利、電子遊戲、知性雜誌等,業餘軍事與航空迷,海陸空三棲重度軍事電玩玩家。自稱只要看自己對哪個軍事領域比較熟,就能追出自己玩過哪個遊戲。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譯序 第一章 波蘭閃擊戰 第二章 北海三角地帶 第三章 西線戰役 第四章 不列顛空戰 第五章 克里特島的「水星作戰」 第六章 帝國夜空保衛戰 第七章 巴巴羅沙行動 第八章 馬爾他與北非戰場 第九章 大西洋與北冰洋海空戰 第十章 史達林格勒與庫斯克的潰敗 第十一章 德國本土防空戰 附錄 參考書目
書名 / | 攻擊高度四千米: 德國空軍崛起與敗亡的命運 |
---|---|
作者 / | Cajus Bekker |
簡介 / | 攻擊高度四千米: 德國空軍崛起與敗亡的命運:親身見證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攻擊高度四千米》是最為詳細而經典的空戰戰史希特勒與納粹崛起的秘密軍團,最扣人心弦的二戰戰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0629729 |
ISBN10 / | 9860629722 |
EAN / | 9789860629729 |
誠品26碼 / | 2682016430002 |
頁數 / | 67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2X4.3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
保羅‧戴希曼(Paul Deichmann),前德國空軍中將
我接到作者的請求而非常樂意地寫下這篇序文。從德國的觀點來看,這本書是對亡者的紀念、對生還者的致敬,也是對未來世代的警告。除此以外,這也是第一本以德國資料來源為主、探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五年間空戰的書籍。
德國還是少有人知道戰爭期間發生了什麼事。雖然德軍的行動幾乎遍及全世界,但戰爭時期的保密措施,加上德國和盟軍雙方的宣傳,都讓事實蒙上一層秘密迷霧,至今未能穿透。不知道各位讀者會不會相信,有許多前德軍飛行員至今都還不知道他們親自參與的戰鬥有些什麼前因後果。
我自己就聽過許多這樣的抱怨。身為從戰前就當上前線指揮官、還當上參謀的軍官,加上戰後十年鑽研德國空軍史的經驗,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沒有以德國觀點清楚描述空戰史的書籍呢?」
這樣的空白在新的德國空軍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的身分組成後,變得越來越明顯。我們的後代在加入新空軍的同時,一直在問:「你們那場戰爭到底發生什麼事?」單獨親身經驗的說法無法滿足他們,他們要的是前因後果,而他們得到的答案往往都無法讓他們滿意。
以前所有的國家、至今大多數國家,都會在戰爭結束後(即使戰時政府已不再掌權)出於公眾與軍方的利益而推出一套官方自製或官方認可的戰史。畢竟參加過這麼嚴肅的事,大家都有權利知道整個來龍去脈,然後再作出自己的判斷。
只有在德國,對於二戰時期的空戰一直沒有官方歷史的說法,看起來即使再過一陣子大概也不會有了。因此,我在此恭喜本書作者,他有這樣的勇氣去接下如此具挑戰性的工作。由於這本書是寫給一般大眾看的,他的書顯然不會打算假裝自己可以取代完整的軍方史書。在五百多頁的篇幅內,根本不可能做到這種事。但根據我自己的戰爭經驗,我可以說以他對大量德軍文獻的評估、對外國官方戰史的研究和自己對許多戰時德國空軍領袖的訪談,他確實已成功拿出一套在細節上、在情境上都夠準確的故事。因此,本書能大幅填補現有的空白,並且無疑將會在軍事書籍中佔有一席之地。
我還要補充一點,本書有相當多部分先前曾在一本頗為熱門的德文畫刊上連載,這點對此書付梓有許多幫助。文章的連載引起了前德國空軍人士的興趣,使作者得以說明、強調許多細節。
我有多年與當年敵對的盟軍戰史相關部門合作的經驗,因此我也知道其他國家也期待有這樣的一本書很久了。因此本書的德國出版社在安排它在外國以數種不同語言出版時,並沒有遭遇什麼困難。我只希望在外國的出版可以多少減少對戰時德國空軍的偏見。
戰爭結束後不久,我被一個西方強權請來調查德國空軍的歷史。有一天,在與負責此事的高階軍官談話時,我問他為什麼像他這麼強大、最終擊敗德國贏得戰爭的國家,會對我們的空軍這麼有興趣。他的回答我很驚訝,簡單來說,他們想要知道德國空軍「以其有限的武器與飛機」為什麼能對抗世界各國的空軍這麼久。這句對德國人勇氣稱讚的話,已經足以說明很多事。
然而,在這本書對戰鬥、危險與死亡的描述中,沒有任何讚揚戰爭的行為。當我國的飛行員付出了這麼多的代價以後,是怎麼能做出這種事呢?那些知道戰爭是什麼樣子的人、不只一次直視死神雙眼的人,正是最堅決有力地反對戰爭的人、最歌頌和平的人。但他們也知道在原子彈的時代裡,就像歷史上過去那樣,一個國家的自由甚至生命都取決於國民為保家衛國獻出生命的決心。願他們最終能感受到自己的使命,並阻止自己的國家再被任何戰爭的陰影所籠罩。
自序 : 作者序
要在一本書的篇幅內呈現戰時德國空軍的歷史絕非易事,或許這正是為什麼至今沒有官方正式的文獻涉及這個領域的原因。由於缺少這方面的文獻,筆者認為有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寫一本書來澄清一些戰爭時期產生、日後還留了下來的錯誤觀念。
筆者所設想的,是一本準確、客觀的紀錄,描述戰爭主要戰場發生的主要事件,包括西線、俄國、地中海與德國本身。然而由於發生的事件甚多,這樣的一本著作不可能接近完整。因此,如果筆者描述某些事件較為詳細,那只是因為這些事件具有代表性意義。在戰爭的空戰領域中重要的發展,筆者都會在各章結尾處的「摘要與結論」處整理。
當然,筆者寫這本書絕不可能沒有取得眾多他人的自願協助。雖然我想對所有人表達感謝,但分別指名道姓必然會引起大部分必須保持匿名的人士不滿。然而我仍必須提及許多組織、團體與協會,他們將手中詳盡的資料交給了我使用,其成員也說明了各自的親身經驗。當中我要特別提及漢堡-白沙島(Hamburg-Blankenese)的德國空軍研究團、司徒加特的國防研究協會(Arbeitskreis für Wehrforschung)、不萊梅的Luftwaffenring與其相關組織,還有最重要的是德國傘兵協會、轟炸機協會與戰鬥機協會。
我還要感謝我在德國的出版商,以及法國、英國、義大利、日本、西班牙與美國的出版商與譯者,他們讓我的書得以出現在這些國家;同時還要感謝德國《水晶》(Kristall)雜誌的製作與編輯部門,是他們一開始的連載吸引了國內外讀者的興趣。這點藉由讓我聯絡上數百位書中所述事件的參與者,而讓我得以在手邊已有的素材之上,再加上他們的個人印象,同時利用其他上千人所提供的信件。
像本書這樣介於歷史與目擊者證詞之間的書籍,無可避免地一定會被某些人視為具有過多的批判性,同時又被其他人認為批判性不足。同時,許多德國讀者可能會對本書篇幅無法闡述他們參與的許多行動而感到不滿。我完全明白本書內容的限制,並且我只會說這本書只是一個需要完成的工作當中的第一步。
或許我也應該解釋一下,為什麼德國空軍在戰爭最後一年中的作戰史,在本書中只以摘要的方式描述。原因在於德國空軍從一九四四年中期以後,面對排山倒海的劣勢,不論在東線還是西線戰場都只有非常有限的影響力,無法改變戰爭的結果。雖然在如此絕望的狀況下,德國空軍深知國之將亡,其指揮與作戰部隊都參與了許多戲劇性的戰役。但由於缺少可靠的文獻,我不得不捨棄戰爭最後這幾個月的故事,不做深入的敘述。一旦決定要這麼做,我便只能完全依賴參與者的個人描述,其中許多描述都有互相矛盾之處。但我不希望如此。不論如何,這段時期都可以有許多飛行員的自傳來做為補充,例如阿道夫‧賈南德的出色著作《第一位與最後一位》(Die Ersten und die Letzten. Jagdflieger im Zweiten Weltkrieg)。
因此,如果這場空戰的最後階段在本書中沒有描述得那麼詳細,並不是因為筆者企圖強調德國空軍的勝利、同時忽略其失敗。這場戰敗的原因來自德國空軍過於急就章的建立過程、對長期戰爭的準備不足,以及特定重要類型的飛機種類不足。本書的第一章就會把這點描述得很清楚。然而,筆者仍然相信自己成功避免了任何「如果這樣那樣」的猜測。畢竟是事實,而不是理論,才是不證自明的。
本書只會以這場空中戰爭發生時的實際狀況來報告,不會企圖判斷整件事的道德。戰爭會產生情緒,戰時宣傳則會放大英雄行為。在戰敗後的德國承平時期宣傳,則只會輕視所有的軍人價值觀。而在兩者之下的最大受害者,必然就是真相。
因此筆者的主要立場,是要解放真相。只有在真相公諸於眾之後,才有人能找出獨立超然的意見。戰爭並不光榮,所有參戰國都從自己所受的苦難中明白這一點。我甚至希望我的書能幫助人們明白,不論他們有多麼不同,都必須學會和平共處。
卡尤斯‧貝克
漢堡
內文 : 第八章 馬爾他與北非戰場(節錄)
三、非洲之星的隕落
漢斯-約阿欽‧馬塞里出生於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三日,是真正的柏林人。他在一九四一年以候補軍官身分,隨第二十七戰鬥機聯隊一大隊及其指揮官愛德華‧紐曼上尉一起來到北非。在海外的第一次作戰經驗,讓他贏得為人極其冷靜的名聲。
在從的黎波里飛往格查拉、進駐未來的行動基地時,他的Bf 109發生發動機故障,被迫在離目的地還有八百公里遠的沙漠迫降。他的中隊繞著迫降地點飛行,直到他們確定他安全降落才繼續往東飛。
馬塞里孤身一人,先是搭了一輛義大利卡車半天的便車,他覺得這樣太慢了,便在一處機場碰碰運氣。但他的運氣不好,沒有人知道往班加西或德納的飛機會不會來、什麼時候會來。最後,他在通往前線的幹道上,想辦法找到了負責一座物資站的將軍,並想辦法說服對方說他是個「小隊長」,隔天必須前往行動基地,能不能請將軍派一輛快車送他。
這位年輕人的熱情和厚臉皮說服了將軍,讓他把自己的歐寶上將專車連同司機一起借給了馬塞里。將軍最後還對他說:「馬塞里,去擊落五十架敵機,你欠我的人情就算扯平!」
經過一夜驅車前往,他隔天乘著將軍的專車高調地出現在格查拉機場。中隊長格哈德‧霍穆中尉嚇了一跳,中隊必須在班加西降落過夜,兩個小時前才抵達格查拉。馬塞里「用走的」行了八百公里路,居然幾乎和開著Bf 109的隊上其他人一樣快。
這一路上還發生了另一個相當經典的插曲。專車沒油了,馬塞里便把握機會分攤一點油錢。當收銀的財務士要在他的薪俸簿上蓋章時,他卻出聲抗議:「請不要蓋那裡!那邊一定要留著。」那是用來記錄授勳的頁面,上面已經記有一等鐵十字勳章了。
「你覺得還能拿到比一等鐵十字勳章更高的榮譽嗎?」收銀員問他。
「當然。」財務士替它留了超大的空間,並微笑著說:「這樣你就有空間放橡葉、佩劍什麼的啦!」
馬塞里這時二十一歲,自稱是「全空軍最老的候補軍官」。他本來早就該升少尉了,但他的個人檔案裡總是寫滿各種不利的紀錄,害他到這時還是個候補軍官。像「訓練時行為不檢及惡作劇」和「違反飛行規範」這樣的字句,在作戰部隊指揮官眼中是非常刺眼的。而這些指揮官一個個又在他的檔案裡加上了更多「飛行不檢」的奇妙佐證。他一直擺脫不了惡名,造成每個新的主官對他都不信任,甚至在他於英吉利海峽上空初次擊落英國戰機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後,這個問題還是陰魂不散。
他現在來到非洲,希望能證明自己是個優質戰鬥機飛行員。他在托布魯克上空拿下中隊(第二十七戰鬥機聯隊三中隊)在新戰場的第一架戰果,對方是一架颶風式戰機。雖然這算是個好的開始,但他實在太沒耐心了,總是直直衝進入英軍機隊內,然後開著破破爛爛的飛機返航。
他每次都很幸運。有一次才剛把身體往前傾,一發子彈就打中了他的皮革頭盔;他在托布魯克上空的另一次纏鬥,被逼迫降在三不管地帶,但卻成功逃回德軍防線。後來有一次發動機中彈、機油噴得擋風玻璃上到處都是,讓他看不到前面,卻成功回到基地迫降。他的大隊長只好把他叫來開導一番。
「你之所以還活著,」紐曼說,「是因為你的運氣比你的常識要好。但可不要以為你可以永遠這樣下去。一個人過度依賴好運,就像把飛機操到超過極限,遲早要出事的。」
紐曼上尉很清楚這個年輕人擁有超乎常人的潛力和戰鬥精神,但他不修邊幅、缺乏紀律的特性也很令人頭痛。紐曼認為不應該打擊馬塞里,而是要教導他,讓他在具備勇氣的同時也擁有一點謹慎。「你有成為頂尖飛行員的潛力,」他補充道,「但若要成為真正的王牌,你需要時間、成熟處事與經驗。繼續這樣下去,你絕對沒有這樣的機會。」
馬塞里聽進去了,並承諾他會聽話、努力加強自己。只是他實在是懶得改變自己發動攻擊的模式。他不喜歡訓練時教他專注在繞到敵機後面的那一套,而是覺得飛行員對飛機應該要有足夠的了解,可以從任何角度瞄準敵機。也就是說,除了平直飛行之外,在轉彎時、爬升時甚至是滾轉機身時,飛行員都應該要能擊中目標。
少有飛行員能像他這樣。以上狀況下,他們是打不中敵機的。但他擁有優異的時間感與距離感。經過大量練習之後,他得以算出正確的目標偏移量。當第三中隊任務後返航,他常常會請中隊長准他脫離編隊,然後對隊上其他隊友發動假想攻擊,以便練習從不同角度瞄準目標。
他花了一九四一年的整個夏天磨練戰技。就在九月二十四日這天,他終於嘗到了努力的成果,在一天之內擊落五架敵機。早上擊落一架馬丁馬里蘭轟炸機,下午在哈法雅山口與西迪巴拉尼之間長達半小時的纏鬥中擊落四架颶風式戰鬥機。他和他的小隊一次又一次衝進英軍機隊,將敵機打得潰不成軍。他在一次從防禦圈編隊中驅逐敵機的行動成功後繼續追擊,並在西迪巴拉尼上空拿下了第二十三架的擊落數。
大雨讓德軍的戰鬥機基地泡在水裡,之後又有英軍一九四一年的秋季攻勢,把隆美爾一路推回他一開始發起攻勢的地方。馬塞里仍然繼續飛行,到了一九四二年二月,他已經擊落了四十八架敵機,還因此獲頒騎士十字勳章。他在四月升為中尉,六月初接下第三中隊的中隊長。赫穆上尉也同時接下一大隊,紐曼少校則接管第二十七戰鬥機聯隊。此時的聯隊已經擁有完整的戰力,可以支援隆美爾的重要攻勢了。
隨著馬塞里武運昌隆,他的黃色十四號座機也成了隆美爾手下德義聯軍的傳奇。前面已經提過,他在六月三日的十二分鐘內,擊落了南非中隊的六架寇蔕斯戰斧式戰鬥機,使第三俯衝轟炸機聯隊的Ju 87可以繼續發動對比爾哈凱姆的攻擊。
為了保護轟炸機,空中有一百六十八架梅塞施密特戰機,這時噴火式正好第一次出現在非洲戰場。馬塞里又一次擊落四架敵機,將個人戰績提升至八十一架。空戰期間,區尼希將軍和他的部分守軍衝出了要塞,並一路突破前往英軍陣地。第二天六月十一日早上,比爾哈凱姆陷落了。
馬馬利卡戰役終於結束,大英國協的部分部隊撤往托布魯克,大部分則繞過比爾哈凱爾,快速地往更東邊的地方撤退。隆美爾故意忽略左翼還沒攻下的托布魯克,開始追擊棄甲逃亡的敵軍,一直推進前往埃及。
馬塞里和他的第二十七戰鬥機聯隊三中隊也以自己的方法施壓。他前一週才從凱賽林手上獲頒鑲有橡葉的鐵十字勳章。現在他每天都參與作戰,每次都開著那架黃色十四號座機。他曾開玩笑地對機工長保證,只要他的飛機每天早上都保持絕佳狀態,他每擊落一架敵機,就要分給地勤五十里拉。但軍械士舒爾特卻很好心地提醒:「長官,還是算了吧,這樣您會破產的!」
他現在擁有如夢似幻般的精準度,飛機好像會自動且立刻回應他的每個指示,讓他可以專心在對手身上。現在只要進入交戰,他的對手就很少能安全脫身的。在阿頓附近撤退的英國陸軍上空,馬塞里在六月十五日一天內擊落了四架敵機。這樣一來他累積擊落九十一架,聯隊裡已經開始賭他什麼時候會破百了。
「約恆(約阿欽的小名),你什麼時候會拿到勳章上的佩劍啊?」有一天晚上,一位同伴這樣問坐在一旁的中隊長。
「後天中午,」馬塞里笑著回答。如果是其他人,這只是無恥的吹牛,但「我們的約恆」(他們如此稱呼這位瘦削的金髮年輕人)並未被成功沖昏頭。聯隊長以下的人都很愛戴他。
第二天早上,第三中隊飛了兩趟任務,但都沒遇到敵人。下午他們又做了一次戰鬥巡邏,隨後預定要在新奪回的格查拉機場降落。當地勤人員於當日晚間抵達時,他們遇到了馬塞里的僚機波特根上士,他正開心地大喊:「他又擊落四架了!」
波特根身負替中隊長計算戰果、確認敵機墜毀與時間的任務,因此被隊友戲稱為「空中計算機」。事實上,他也常常警告馬塞里後面有敵機,因而救了他一命。馬塞里轉而投桃報李,在類似的狀況下救他的僚機一命。現在馬塞里還有一天的時間可以完成他的承諾,他的成績現在已經來到九十五架了。這時第二十七戰鬥機聯隊的士氣達到最高點。
十七日,聯隊又被叫去做另一次戰鬥巡邏,希望能攔截英國派來騷擾德國陸軍前鋒部隊的低空攻擊機,尤其是第二十一裝甲師那邊。
一二三五時,馬塞里的小隊回來了,並從基地上空低空飛過、搖晃機翼三次。接著又繞了一圈,然後再搖晃三次。這代表馬塞里達成了驚人的成就,擊落了第一百零一架敵機。
最佳賣點 : 親身見證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最為詳細而經典的空戰戰史
希特勒與納粹崛起的秘密軍團,最扣人心弦的二戰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