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心事: 雪煮道德經 第叁輯
作者 | 雪漠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老子的心事: 雪煮道德經 第叁輯:將《道德經》的智慧學以致用,解決心靈問題,改善生命品質。《老子的心事》,寫透老子;《老子的心事》,妙用老子;《老子的心事》經世致 |
作者 | 雪漠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老子的心事: 雪煮道德經 第叁輯:將《道德經》的智慧學以致用,解決心靈問題,改善生命品質。《老子的心事》,寫透老子;《老子的心事》,妙用老子;《老子的心事》經世致 |
內容簡介 將《道德經》的智慧學以致用,解決心靈問題,改善生命品質。《老子的心事》,寫透老子;《老子的心事》,妙用老子;《老子的心事》經世致用,《老子的心事》古為今用,《老子的心事》為我所用。 德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顧彬先生在 2019 年法蘭克福書展現場,與雪漠老師對談時曾說,《道德經》的傳播經歷了四個階段,而走入平常百姓家,就從雪漠《老子的心事》開始。 《老子的心事》第三輯雪煮《道德經》(43-50 章),本輯中首次分享 “中華無死智慧” 的奧秘
作者介紹 雪漠雪漠,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化學者。曾獲『甘肅省優秀專家』『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甘肅省拔尖創新人才』、中國文化部中國文化品牌協會『2015 年度中國文化十大品牌人物』等稱號。著有長篇小說《野狐嶺》《深夜的蠶豆聲》《涼州詞》、『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獵原》《白虎關》)、『靈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蒼狼》《無死的金剛心》),詩集《拜月的狐兒》,文化著作《一個人的西部》《大師的秘密》(8 卷)《佛陀的智慧》(3 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 本)『雪漠心學』系列等; 文化遊記系列:《匈奴的子孫》《堂吉訶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 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鑒》和《中國新文學大系》; 榮獲『第三屆馮牧文學獎』『上海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等獎項,連續六次獲甘肅省委省政府頒發的『敦煌文藝獎』,連續三次獲甘肅省文聯和甘肅省作協頒發的『黃河文學獎』;入圍『第五屆國家圖書獎』,三次入圍『茅盾文學獎』。審定者簡介:夢磬,歷史學碩士,十年高校教師工作經歷,後轉行為專業編輯,現任中華國際傳媒出版集團主編。 設計者簡介:陳盼,學士學位,畢業于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從事平面設計工作,現任中華國際傳媒出版集團美編,執行編輯。
產品目錄 目錄 序 文化的變與不變 01 第四十三章 柔 壹 無所不在的「柔」 2 贰 最好的處世之道 6 叁 英雄為何難過美人關? 11 肆 他們為何不說教? 15 伍 用最小的成本做最大的事 20 陸 修行和練武也注重懷柔 23 柒 柔貴貫徹一生,弱非隨波逐流 26 捌 如法修道,以達至柔之境 33 第四十四章 止 壹 名聲與生命,誰更重要? 54 贰 知止後方可明得失 58 叁 貪愛至極,禍患生根 62 肆知止知足,方可長久 69 伍 找回心中尺,再做快樂人 74 陸恰如其份是真正的完美 79 柒修道中的「知止」覈缺 85 第四十五章大 壹 大器之人「若缺」 90 贰那些享受缺陷的人 94 叁 他有無數缺憾,但他是最好的自己 97 肆 隱而不顯,是為了容納更多 101 伍 滿瓶子不響,半瓶子晃蕩 106 陸 既然直心,緣何妥協? 112 柒 大成功離不開委曲求全 118 捌 成就大事者,守拙且務實 124 玖 《學拙歌》 130 抬《忌聰明歌》 140 拾壹 君子為何不辯? 162 拾贰 清淨根本要,外修良善行 166 拾参 直趨大境界,破假窥真義 171 第四十六章 足 壹 冷靜頭腦,以和平為道 190 贰 不知足導致的禍患 197 叁盛世的背後 201 肆 當老子思想處於下風時 207 伍 神靈也滿足不了的「漁夫老婆」 213 陸無我無貪時,和光照大千 220 第四十七章 收 壹 兩種預見,兩種結局 242 贰 不能輕易說出的玄機 249 叁不出戶而能知天下的民族 253 肆 有為之知與無為之知 260 伍「走出去」與「收回來」 265 陸 專注而善學,時代大工匠 270 柒智者無功利,不事有為功 276 第四十八章 損 壹 掃淨心頭執,不為而成事 284 贰 無事共安樂,有事生糾紛 290 叁斷捨離的不光是外物 295 肆 為學與為道,陰陽之兩端 300 伍 化貪為道用,秘缺靜中觀 305 陸「無為無不為」的反面 309 柒一種沒有存在感的強大 313 捌 無為可長存,折騰種禍因 316 玖無心於外境,私欲不沾身 320 第四十九章 無 壹 無心應萬物,萬物皆為一 326 贰 德善與德信 329 参 以無心為心,方能擁抱天下 334 肆 帝王若愛民,世間之佛陀 337 伍 詩中有妙昧,問君可願嘗? 342 陸 聖人重改更,隨緣而無心 347 柒 猜疑與背信,文化之糟粕 350 捌 大無亦大有,智者之聖境 354 第五十章 無死 壹 中華民族的無死智慧 362 贰無事不作死,有事不怕死 365 叁 老子的無死哲學 371 肆《西遊記》中的無死哲學 403 伍 佛家的無死哲學 427 代跋 在混沌中點亮一盏燈 554 雪漠作品簡介 558
書名 / | 老子的心事: 雪煮道德經 第叁輯 |
---|---|
作者 / | 雪漠 |
簡介 / | 老子的心事: 雪煮道德經 第叁輯:將《道德經》的智慧學以致用,解決心靈問題,改善生命品質。《老子的心事》,寫透老子;《老子的心事》,妙用老子;《老子的心事》經世致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87545965 |
ISBN10 / | 9887545961 |
EAN / | 9789887545965 |
誠品26碼 / | 2682182476002 |
頁數 / | 574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6X3.2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自序
序 文化的變與不變
雪漠
從2016年2月開始講解《道德經》,到2020年5月講完第八十一章,《道德經》的五千言,我講了將近四年半。按目前的情況來看,整個「老子的心事」系列,也許會有一百多萬字,比《佛陀的智慧》還要龐大。
有時,我也會追問自己,花這麼大的力氣講解《道德經》,修訂「老子的心事」系列,到底值不值得?有多少人有耐性看完這麼厚重的一套書,而不會「望洋興歎」呢?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讀完《佛陀的智慧》《大師的秘密》和《娑薩朗》,但我還是把它們寫了出來。日後,我也會繼續講下去,繼續寫下去。因為,中華文明史上實在有太多寶貝,它們所承載的智慧,無論對當下還是後世,都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但直到現在,它們都沒有被很好地挖掘出來,幾乎跟當下人的生活脫節了。
雖然也有一些學者在關注它們,但學者對它們的挖掘,往往側重於學術層面,對於它們的實踐性和當下性,學者的研究一般不會很深。當然,他們會在哲學層面受到影響,但中國文化最寶貴的並不是哲學,如果單純從哲學入手學習中國文化,就很難真正地窥其堂奧。因為,中國文化的哲學是跟方法論緊密結合的,它更多地是在表述實踐之後進入的生命境界,也就是從凡夫升華為智者後所持有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不僅僅是一個學術話題,更是一種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所展示的,是人在實現生命升華後的真實生命狀態。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得道者的境界,這種境界,體現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體現於言行舉止、所思所想,它不但能作用於人們的生活,也能作用於人們的心靈。也就是說,它能從最根本的層面幫助人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中國傳統文化的出現,不僅僅是為了回答人們的疑問,也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怎麼待人處事,怎麼處理家庭關係,怎麼教育孩子,怎麼養生,怎麼面對死亡,怎麼消解對衰老、疾病和死亡的恐懼等等。對這些問題,儒釋道等文化有各自的說法和側重點。其中,儒家文化更注重經世致用,佛道文化則更加注重大道的本體,這也是佛道文化所獨有的文化基因,兩千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對佛道文化經典的解讀,也必然具有這個特點,假如不具備這個特點,不注重大道本體,就說明解讀者並沒有真正地進入佛道文化,其解讀,也不能代表真正的佛道文化。這是佛道文化的根本。老祖宗有云:【天不變,道亦不變。」
但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一直在變,因為時代人心一直在變,如果不想與時代脫節,不想遠辦當下的人心,優秀傳統文化的呈現形態和相關表述就必須隨之改變。一些文化的傳承者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始終食占不化,即使不能為現代人所接受和理解,也不改初衷。於是,他們所承蔽的文化就渐?淡出時代的舞台,淡出世界的舞台,被歷史靡封。古往今来,許多文化就是這樣消失的,包括印度的佛教文化。
早年的印度文化總是淡化時間概念,像佛經中老說「一時」,比如「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補國」等等,始終不給出具體的時間,就是因為印度傳統文化不在乎具體時間。我們的學者總說西元前多少年,西元多少年,整個中國歷史就是用時間和朝代等概念構建起來的,但印度入心?沒有這些概念。在他們的文化中,很多東西都是不變的。所以,印度幾千年前怎麼樣,幾千年後可能大體上還是那樣,很難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種姓制度。從兩千多年前的婆羅門教時期開始,種姓制度就在印度社會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幾千年來,印度人一直被分為五個等級:第一是婆羅門;第二是刹帝利;第三是吠舍;第四是首陀羅;第五是達利特,這類人也叫「不可接觸者」,是印度地位最低賺,生活最悲慘,命運最不可能得到改變的一個群體,據說有上億人。雖然這個制度早就被法律給廢除了,但很多人的觀念並沒有改變,就像很多印度人仍然歧視女性,印度女性的命運仍然很悲慘一樣,種姓觀念早已是印度人血液?的東西,即使備受抨擊,也很難改變。
中國文化不是這樣,每逢時代改變,人心改變,或吸納了新的營養,中國文化就會出現相應的改變,或是形成一種新的文化,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中國佛教文化的出現,就源於中國文化的這一特點。所以,中國佛教文化雖然有?印度佛教文化的基因,卻跟印度佛教文化不一樣,印度佛教文化更像是它的種子,這顆種子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中發芽開花,最後結出的果實,就是中國佛教文化。這個果實跟種子有關係,卻又是獨立於種子的另一個生命變種,因為它同時還承載?土壤賦予它的很多信息。所有文化傳入中國之後,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然後形成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新文化。換句話說,中國文化的土壤有一種了不起的包容性,它可以接納各種不同的文化,也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文化中汲取營養,結出自己獨有的文化果實。這種包容性,是中國文化的獨特基因。印度佛教文化早已在本土消亡,而中國佛教文化卻能在中國大地上傳承至今,就歸功於這種獨特的基因。
因為這種基因的存在,中國文化總會吸納時代的營養,在新的時代呈現出新的形態——當然,這種形態也跟表述它們的人有關。比如,道家文化在我的讀者們心中的呈現,肯定跟我對《道德經》的解讀有關係,因為他們是從我這?了解道家文化,了解老子和《道德經》的。但我的表述一定能傳達道家文化的精髓,因為我不但是佛道文化的研究者,也是佛道文化的實踐者,我對佛道文化所有的表述,都是建立在二三十年的實踐基礎上的真實體悟,這是我跟很多學者不一樣的地方。而且,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不喜歡用艱深的語言去寫作,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在跟讀者們聊天,所以,我的表述一定是通俗易懂的。在我看來,傳播文化就要打碎一切的溝通障礙,尤其是語言上的障礙。這也是佛陀之所以不讓比丘們用梵文傳法,規定他們一定要用巴利文傳法的原因。這個時代很忙,我們實在沒必要在語言上建立門檻,讓一些讀者因為不熟悉語言,而放棄一種充滿了智慧的文化。
2019年10月1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我跟德國著名潢学家顧彬有過一個對話。颜彬先生認為,在過去的幾千年中,《道德經》的傳播有四個路段:第一個階段,是帝王傅播,《道德經》是帝王之學;第二個階段是貴族傳播,《道德經》成為費族們的偏愛;第三個階段是學者傳播,《道德經》成為各代學者研究的對象,多訓話考據;第四個階段,是大跟傳播,以雪漠的《老子的心事》為代表,《道德經》開始跟大眾的日常生活建立了聯繫。顧彬先生說,雪漠不光是一個作家,同時也是一個哲學家。
讚過「老子的心事」系列的朋友都知道,我對《道德經》的解讀與一般學者不一樣,一般學者更關注字面的意思,我卻更注重老子的本體智慧。因此,我雖然也會解釋字面意思,但很簡短,不會像別人那樣長篇大論地說。我的長篇大論,往往只會用來講那些隱在文字背後的話,也就是老子當年想說卻沒有直接說出的話,以及歷史對老子智慧的印證,和老子智慧的當代妙用。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老子想通過這些文字傳達甚麼信息,《道德經》為甚麼能流傳千年,它對現代人有甚麼指導意義。
一定要明白,讀老子的書是為了學習老子的智慧和行為,如果讀了半天,只知道字面意思,對智慧層面的內容卻不知所云,或不能妙用,讀老子的書就沒有意義了一一當然,學習任何文化都是這樣,都必須把它的精髓變成自己的生命程序,讓它對生命產生作用,否則學習的意義就不大了,學了也會忘掉,就像忘掉上學時背下的那些數學公式一樣。
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台電腦,不同的文化就是讓電腦發揮作用的程序,有些程序是系統程序,對電腦起?決定性的作用;有些程序是輔助程序,能豐富電腦的妙用,它們都很重要。過多的程序容易讓系統崩潰,電腦死機,但如果連系統程序都沒有安裝好,一開機就藍屏,進入不了系統,那麼電腦也沒用了。有些電腦甚至安裝了很多病毒程序,一運行就會自動刪除和污染健康的程序,破壞有用的文檔,把整台電腦——甚至整個網絡?所有的電腦——弄得無法正常運作,這樣就更糟糕了。所以,我們在學習《道德經》之前,要弄清楚老子編的這套程序對我們有甚麼用,我們為甚麼要安裝它,然後好好地用它,讓它作用於我
們的生命。
在眾多的中國文化經典中,《道德經》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因為它既重道又重術,並且在兩方面都做到了極致。因此,中國的歷代帝王都很重視《道德經》,把它當成了必讀之書,不但自己學習,也要求太子學習。從一些帝王的治國方針中,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到老子智慧的影子,如漢文帝、漠景帝、唐太宗等。但更多的帝王,在乎的也許是老子的謀略,而不是無為之治的智慧。雖然老子的謀略也很厲害,但這部份內容需要大道智慧的支撐,如果沒有大道智慧的支撐,是很難合道的。對這些謀略的理解和運用就會流於浮淺,不能得其精髓,這也是大部份皇帝即便學了《道德經》,也沒有實現大治的原因。所以,我們在學習老子智慧的時候,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大道的本體智慧,以及能夠承載大道本體智慧的行為,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德。而這兩方面內容,正是整個「老子的心事」系列的重點。
在本書中,我依然會將這一重點貫徹到底,但本書還有另外一個重點——中華無死智慧。中國人響往永恆和不朽。無死智慧是中國文化中非常具有價值的內容,也是中華智慧的集中體現。為了把這部份內容講透,我幾乎用去了本書三分之一的篇幅,而且我不但調解了《道德經》中蕴藏的無死智慧,也講解了佛家的
無死智慧,以及《西遊記》中暗藏的無死智慧,等等。很多人也許不知道,《西遊記》並不單純是一本小說,書中談到的一些內容,其實隱藏?秘密,但很多從電視劇了解《西遊記》的人,都會錯過這部份費貴的信息。所以,中國文化經典中不乏實貝,乏的是能期發現和解讀的人。這也是我寫了這麼多書,講了這麼多深,留仍在名鲁和满摆的原因。在运衷,我暂且不故太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到正文部份,進行閱讀。
希望我的满解能為中國傳統文化打開一扇窗,點亮一盏您,讓曾經不了解它的人能發現它的存在,也希望讀者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啟迪。如果不止於此,大家還能依照書中的方法去做,或是以書中方法為契機,進入實踐之門,那麼我的書就更是沒有白寫了。
在此,祝福每一位讀者,願大家都能讀得開心,有所收穫,福慧雙贏!
內文 : 壹 無所不在的「柔」
天下之至柔,馳骋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至柔,就是最柔順、最柔弱的意思。而馳聘,就是像馬在礦野上奔跑那樣,縱橫無礙。老子認為,天下最柔順、最柔弱的東西,反而能在世間最堅硬的東西之中縱橫穿行,無所障礙。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以柔刺剛」。
那麼天下最柔順、最柔弱的東西是甚麼呢?是道。道柔到極致,以至於無形,故能無處不在。水也很柔順,非常接近至柔的境界,因此能到達很多地方——地底的岩石雖然堅硬,但只要有頭髮絲那麼細的縫隙,就會有水流通過。人的身體看似接近密閉狀態,但人的體內充滿了水,甚至就連細胞之內,也有水的存在細胞如果有足夠的含水量,就會顯得特別飽滿,人看起來也會神采奕奕;細胞如果缺水,不要說人看起來會很沒精神,臟器的運作也會出現問題。所以,看似最柔弱的水,卻關係到人的生存。
微中子比水更小,它能毫無阻礙地穿行於任何物質之間。有人認為,靈魂就是微中子構成的。這種說法沒有得到確認。我在東莞的一家養老院看過一段監控視頻,那段視頻記錄了某位老人去世時的一些奇怪現象:就在老人燕氣的時刻,她的身體上方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光團,那光團飄啊飄啊,飄到了一面牆上,然後
穿牆而過,飄進了另一個房間,然後又飄出來,搖搖晃晃地飄出了養老院。這個光圈是不是老人的靈魂?它是不是微中子構成的?我覺得可以研究。
很多年前,西方的一個權威媒體就拍過關於靈魂的紀錄片,想通過對很多人的採訪和實際案例,來證明靈魂的存在。人們說「靈魂如風」,那「如風」的,是不是微中子呢?
道更是如此,世間萬物,一切規律,都離不開道,但道是無形無相的。你看不到它,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你離不關它,它存在於你生命的每一個點滴之中,甚至決定了水、空氣和陽光等一切生存所需,你無法與之抗衡——當然,你也不會想要跟它抗衡,因為你感受不到它的壓迫。它掌控了一切,卻似乎並不存在,這就是它的高明之處。
你發現了沒有,單位?最吃香的,往往就是那些最不惹眼,看起來最柔弱的人。但他們並不是因為無能而顯得柔弱,也不是因為沒有展示的资本而不惹眼。相反,他們可能很有能耐,也很有自信,不用通過展示自己來博得認可,因此總是在不動聲色地發揮作用。人們只知道事情一件件地完成了,卻不知道是他們在解決很多潛在的難題,這就是老子所認為的至柔和至強。「無有入無間」,「無有」是無形,沒有具體的形狀,人們甚至發現不了它的存在;「無間」是無空隙,連一條細縫都沒有,尋常之物怎麼能進去?所以老子說,「無有入無間」,只有無形之物才能進入無隙之地。我們總是強調「渗透力」,「無有入無間」就是一種很強的渗透力。它的意思是,即使別人不給你一點機會,你也仍然可以影響別人,讓別人接納你,並且接納你的觀點和你傳播的文化。
前段時間,我和一些人談到了一位朋友,他平時看起來很尋常,做甚麼事都淡淡的,不動聲色,你永遠不覺得他在用力,也不知道他想做成甚麼事情,但是他無形中可以做成很多事情,無形中可以影響很多人。那些認可他,願意和他一起做事的人,也許自己都說不清是為甚麼,但他們心?就是對這個人服氣,覺得他在做的事情肯定有意義,而且他的方向肯定是對的。不過,雖然有很多人都願意追隨他,但他沒有一點領導的架勢,也沒有一點讓人覺得他很厲害的招數。相反,他總是隱在人群?,做一些很尋常的事情,因此他既不招人嫉妒,也不招人反感,卻會在日常相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對方征服。
我總是說,這樣的人其實比我厲害,因為他們無招無式就可以影響別人,而很多人之所以喜歡我,卻是因為我的作品、演導和才華等看得見的東西。假如我沒有這些東西,或不顯露出這些東西,現在很喜歡我的人,說不清還會不會喜歡我。所以,我不是最高明的人,我只是個作家,那些人卻是聖賢。到了聖賢的境界之後,就算你不去征服別人,別人也會心甘情願地追隨你。
不過,有的时候很奇怪,有些人雖然不是聖賢,卻也有一種無形無相中影響別人的能力。比如,有個德國朋友曾經跟我談起希特勒。他說,希特勒平時沉默寡言,顯得很柔弱木納,看不出有甚麼特別,可一旦說起話來,就能讓所有聽眾都熱血沸騰,完完全全被他征服。但希特勒的柔弱木前不是老子所提倡的柔,老子的柔需要以大善為前提。我們雖然反對希特勒的邪惡,卻仍然需要深思,他是怎麼讓這麼多人對他如此痴迷的?
杜甫有一首詩叫《春夜喜雨》,?面有一句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细無聲J,最好的傳播,最好的渗透,就像這潤物之雨,它從不大張旗鼓,從不驚擾別人的生活,從不打斷别人在做的事情,也從不打斷別人的好夢。但你一覺醒來時,就會發現外面的氣象不一樣了,世界是如此潔淨,泥土散發?清新的香氣,還有
那綠草、樹葉等,都在以精神抖擞的面貌,告訴你它們昨晚有過的相遇。老子崇尚的,就是這種境界,在他看來,這就是至高的境界。所以,《道德經》?經常出現一個信息:最好的處世之道,就是柔到極致。
每次解讀《道德經》,我都會不由得發出感歎,老子真了不起!他有大道的智慧,又是如此地洞悉人性,但他的洞悉之中沒有激憤也沒有嘲笑,他就像自己所說的空谷一樣,能容納一切的回聲。十七八歲讀老子時,我並沒有讀出這麼多東西,當時只覺得《道德經》是經典,想通過背諸它來補充一些營養,現在回過頭來讀它,才發現它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信息。可見,讀懂《道德經》,確實需要閱歷。任何人五十多歲時對《道德經》的理解,都肯定跟十七八歲時不一樣。
莊子和老子一樣,也是精通萬物、窥得至理,並且實現了超越的智者,他也洞察了世態人心,所以他明白該如何世故,也非常有智慧。但他的書中很少談具體該如何待人處事,這是他跟老子的不同之處。你如果想要學習如何在紅塵中做事,讀《道德經》的收穫,可能會比讀《莊子》更大。
最佳賣點 : 將《道德經》的智慧學以致用,解決心靈問題,改善生命品質。《老子的心事》,寫透老子;《老子的心事》,妙用老子;《老子的心事》經世致用,《老子的心事》古為今用,《老子的心事》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