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 To Wall: From Beijing to Berlin by Rail
作者 | Mary Morris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心牆裡的女人: 心靈尋根五千哩:瑪莉.莫里斯有如三毛女士,表現出高超的敘事天賦與敏銳的觀察力。一九八六年她獨自走過中國、蘇聯、德國,結合生動的人物描繪與豐富的民情 |
作者 | Mary Morris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心牆裡的女人: 心靈尋根五千哩:瑪莉.莫里斯有如三毛女士,表現出高超的敘事天賦與敏銳的觀察力。一九八六年她獨自走過中國、蘇聯、德國,結合生動的人物描繪與豐富的民情 |
內容簡介 瑪莉.莫里斯有如三毛女士,表現出高超的敘事天賦與敏銳的觀察力。一九八六年她獨自走過中國、蘇聯、德國,結合生動的人物描繪與豐富的民情采風。這本《心牆裡的女人》切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更可說是一趟她的尋根之心路歷程。 她說:「追求永恆的渴望與深刻的失落感把我牢牢地困住。我想回到祖母稱之為家園的地方,也許我能找到答案?也許我可以認清這輩子追尋的到底是什麼?」因此,才有了這尋根之旅。 這趟旅途從北京出發,經過蒙古、西伯利亞、蘇聯,最後抵達柏林。瑪莉.莫里斯不但寫景也敘史,更有車諾比核廠爆炸事件為背景,在這重重困難下,她必須做下重大的人生抉擇。她一個人隻身在外,所有親友都在地球的另一端,如此更讓旅程深刻感人。
各界推薦 ★ 時代雜誌、出版者週刊 好評推薦! ★ 美國亞馬遜4.5顆星 好評推薦! 好評推薦: 「瑪莉.莫里斯是位不可思議的嚮導,用眼睛帶領我們遊遍大千世界,《心牆裡的女人》是本感人至深的遊記,其中的敏銳感性,為當代作家所罕見。」 ──時代雜誌(Time) 「莫里斯擁有真正旅行作家罕見的觸感與精湛的敘述能力,讀者會覺得和她一起走過萬里長城,觸摸戈壁沙漠的沙子,覽望柏林圍牆。」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莫里斯的遊記品牌是獨一無二的,不單純只是勾勒出美麗的風景,而是對異域環境中的自我進行強烈的個人寫照,承載著滿滿的情感包袱。」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作者介紹 瑪莉.莫斯里瑪莉.莫斯里(Mary Morris)出生並成長於芝加哥。她先前已有許多得獎著作,包括《消失中的動物:短篇故事集》(Vanishing Animals and Other Stories)獲得美國藝術文學學院頒予羅馬獎、《十字路口,夢想之車》(Crossroads, The Bus of Dreams)獲得美國作家之友獎。其他著作還包括《等候室》(The Waiting Room)與非文學類的《單身走天涯:一位獨自旅遊的女性回憶錄》(Nothing to Declare Memoirs of a Woman Travelling Alone)。林為正林為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畢業,曾任濟南大學外文系專任講師,譯著有:《西方不敗》、《當你看到EMU在天空時》、《心靈風情畫》、《心想事成》、《唯愛最真》、《西西莉亞的世界》等書。曾獲第三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第二名,第四屆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第三名、第五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第三名暨散文創作佳作。
產品目錄 第一章 長城 第二章 紫禁城 第三章 戈壁大沙漠 第四章 祖國俄羅斯 第五章 莫斯科 第六章 列寧格勒 第七章 重返莫斯科 第八章 邊界 第九章 分裂之城
書名 / | 心牆裡的女人: 心靈尋根五千哩 |
---|---|
作者 / | Mary Morris |
簡介 / | 心牆裡的女人: 心靈尋根五千哩:瑪莉.莫里斯有如三毛女士,表現出高超的敘事天賦與敏銳的觀察力。一九八六年她獨自走過中國、蘇聯、德國,結合生動的人物描繪與豐富的民情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569457 |
ISBN10 / | 9865569450 |
EAN / | 9789865569457 |
誠品26碼 / | 2682088635008 |
頁數 / | 26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4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這本《心牆裡的女人》切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更可說是一趟她的尋根之心路歷程。
瑪莉.莫里斯有如三毛女士,表現出高超的敘事天賦與敏銳的觀察力。
自序 : 作者的話
從一九八六年,我結束中國、蘇聯、德國之旅以後,世界局勢又有許多改變。當年民主與自由經濟在中國大陸已經可以公開討論,蘇聯的開放政策與經濟改革也方興未艾。這些年來中國曾經鎮壓民主運動,打壓民權,蘇聯已經解體,柏林圍牆也垮了。這些年來的發展,有些令人振奮,有些令人悲傷。有些牆已經倒塌,也許有些牢不可破的牆又建立起來。這本書雖然是本旅行回憶錄,不過也是一本遊記。我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政治學者,書內所寫的,都是一九八六年我親眼所見,當年許多國家正蓬多事之秋,來到希望與變革的邊緣。我當時所見的世界已與今日不同,不過空氣中已嗅得出不同的氣氛——新的時代即將來臨。
內文 : 第一章 長城
跟著這群人趕著上城下城,我覺得,自己是個隱形人,我忽然覺得在人群中的寂寞更甚於獨處的寂寞。
外蒙大使館位於北京林蔭大道的住宅區裡,外頭看來不像會給人添麻煩。土棕色的灰泥正面氣氛寧靜,那是我嚮往橫越的沙漠的顏色——還有矮松圍籬,一條粉紅色的礫石通道,敞開的大門,讓人想起意大利式別墅。在大門口與我打招呼的女孩兒臉蛋圓圓的、頭髮烏黑光亮、臉色紅潤,露出依稀記得的表情。這是我第三次上門了。
三個星期前第一次來的時候,她正好要鎖門。我像隻猴子抓著欄杆,默默求她稍等。大使館一週只開放幾個鐘頭簽證。我打算搭橫越西伯利亞的列車,途中會路過外蒙共和國,必須有過境簽證才行;像我這樣一個雲遊四海,不看旅遊指南找門路的人,想拿這個簽證也只有到我現在所在的這扇大門前來。第一次他們叫我回去等兩天後再來。我乖乖等兩天,他們又說我得把護照留在那裡二十四小時,這個不成,因為隔天大清早我就要上成都去。
有好幾個星期我到處旅遊。到過雲霧氤氳的四川省,看到悶悶不樂的貓熊關在骯髒的鋼筋水泥房裡;飛到西藏體驗了喇嘛寺的神奇;航行過長江三峽的陡峭河谷;到上海品嚐美食、撫弄絲布;這一路上有個念頭縈繞心中,我也許會錯過真正想要的東西——蓋在護照上的核准章,好讓我能坐火車進入我俄國先人的土地。
我還不太清楚這簽證有什麼意義。有人說,到了烏蘭巴托(Ulan Bator)他們會把火車鎖起來,這麼一來過境的乘客就不能臨時起意下車,後來我知道那只是謠傳。不過,過境簽境一個人索價十五美金顯然給外蒙政府帶來不少收入,這才是真正理由吧。
這回臉蛋圓圓的女孩邀我進去,帶我到狹小的警衛室繳交護照。她細玩我的護照,打開來看看照片,又看看我,欣賞多次旅行累積的簽證章。「明天再來吧。」她說。
「明天,」我跟著唸。「明天是星期六啊。」我說,知道那扇門又要關起來了。
「明天。」她說。我凝視那張平靜的臉,凝視她那中亞的樸拙之美。她是遊牧的韃靼人的後裔,偉大可汗的後人,他們曾是歷史上最彪悍的征服者。十三世紀時,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統治了歐亞兩洲大半的土地有兩百年之久。蒙古人血腥征服的版圖從中國東部直達波蘭境內。老實說,中亞的猶太男人,有的生下來時便帶著「韃靼人的記號」,在脊椎處有藍色胎記。我的親哥哥就有,生下來不久就消失,就是八百年前韃靼人統治時期虜掠蹂躪與近親聯姻的遺跡。
站在眼前的這位蒙古女人,從某個觀點來說既是我的敵人又是我的同宗,手裡握著我的護照、我的命運。
不知不覺,我雙手合十於臉前,做個佛教徒求請的手勢,一個祝福、一個祈禱。「明天,」我說,「明天我再來。」我倒退離開了她,才轉身走向清靜的北京街道。
尋根之旅
自從祖母跟我說起活埋的故事,我就很想到墳墓所在的地方去。如果找不到那個小鎮,至少要找到祖先來的地方。我常常旅遊,不過我向來希望到祖母所講故事裡的那個地方。
祖母芳名麗娜‧馬柯夫‧辛布羅夫(Lena Malkov Zimbroff),十二歲時從烏克蘭一個小村莊移民到美國,對我說了許多有關哥薩克人、大屠殺、逃往美國的故事。麗娜是外祖母,我當然還有其他祖父母。外祖父一頭紅髮,脾氣火爆,我出生以前多年就自殺身亡。內祖父母身材矮小,住在幽暗的房間裡,室內的味道有如油膩膩的湯和垂垂老去的感覺。
不過外祖母天生會說故事,是個夢想家,雙眸藍得矇矓,讓我聯想起的不是她家巷口孩童玩耍的彈珠,而是星球、汪洋、遙遠的國度。她跟我提到她家後院的小墳墓,就在基輔(Kiev)北方約三十哩處,在契尼哥夫(Chernigov)境內,涅津(Nezhin)城外圍。
哥薩克人是韃靼人的後裔,「哥薩克」這個字在韃靼話裡是「自由人」的意思。當哥薩克騎兵攻進村落,母親們都嚇得把孩子摟在懷裡。祖母告訴我有個年輕的表親被軍刀戳死,另一個則給亂蹄踩死。曾祖母為了保住孩子,把他們埋在土裡,口中含著蘆葦桿呼吸。
祖母說故事的時候眼中閃著淚光。她說她得仰臥在又濕又窄的土坑裡。坑裡狹小潮濕,濕氣穿透衣服,直刺肌膚。曾祖母在她嘴裡插根蘆葦桿後,就死勁地往她臉上撥土,因為有八個子女要這樣活埋。埋好以後,麗娜手指緊抓身子,眼睛緊閉等待活埋結束,心中疑慮萬一母親給逮住了,永遠不回來怎麼辦?外祖母講這段往事的時候,我口中生出土味,覺得呼吸困難。
每次大屠殺(半年或兩年就有一次),以及哥薩克人進城,曾祖母就這麼辦,後來子女們都長大了,大女兒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才決定移民。
儘管外祖母就住在芝加哥市中心,祖母的家卻是我第一次的異國風味之旅。厚重難懂的口音、烤麵包、燉水果的味道、童話故事——這一切都來自另一個國度。祖母以哀愁神秘的口吻告訴我俄羅斯的民間故事——有巴巴亞加(Baba Yaga)三個吃人的女巫,傑克‧佛洛斯特(Jack Frost)的死亡擁抱,還有變成火鳥的女孩,給邪惡王子的魔爪撕碎,羽毛在大地上曬下美景。外祖母叫我瑪路希卡(Marushka),這是那個女孩的名字。
她同樣的語調,像是密謀什麼似的,告訴我她的村莊、少女時期、如何逃來美國——聽來逼真,不像是捏造出來的。彷彿從夏卡爾(Chagall)的畫浮現,不受地心引力控制,飄過空氣進人我的心靈,好像永遠也忘不掉了。有隻牛、有個年輕男子、男子的新娘、拋向空中的嬰兒、泥濘的街道、吠叫的狗。有的故事結局悲慘,年輕男子被迫離開新娘,狗活埋在泥巴裡頭,軍刀刺穿的嬰兒永遠懸在母親懷抱的上方。
她告訴我有個表親因政治罪被囚,她每天都得送飯去。她一路上在泥濘裡掙扎,污水浸透雙鞋,表親則在牢裡受罪。後來她永遠離開俄國,就再也沒有他的音訊。還說到有個好心的哥薩克人給小孩子麵包,有一天他把一個女孩帶出村落,再也沒有人看到那個女孩,不過大家都說是她要走的。
她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弱者都能得勝,正義都能伸張,美好的、偉大的都能熬過難關。那是孩童的世界,我一再留連。慘淡的史實已然消失,事情都有圓滿的結局。
祖母擅長編故事,我不知道她的故事有沒有一半是真的;有個表親是沙皇的律師;另一個娶了托洛斯基(Trotsky)的女兒,目前住在北歐某處;還有一個表親想出不讓比薩斜塔倒塌的辦法。也許每個故事都純屬虛構,不過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數含蘆葦桿活埋,鐵蹄在頭頂踐踏。
難關重重
中共的國際旅遊服務處與蒙古大使館一比,就像是商場或是銀行。悶熱的房間裡擠滿人群,大半又吼又叫。西歐人穿著牛仔褲、背著骯髒的大背包,東歐人穿著暗色的人造纖維的西裝、打了領帶,英國人一臉受不了的模樣,中亞人著長衫、戴小帽搶好位子,叫喊、揮舞著收據,想博取中國官員的注意,官員也大吼著回應,拿走收據,消失、又出現、又消失、到桌邊坐下來吃午餐、來來去去,一次又一次說「馬里馬里」(Mali, mali),意思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我心情沉到谷底。我在紐約就預付了車票款,旅行社說必須在北京領票,這會兒一看,很難想像車票怎麼有辦法長途跋涉到這個辦公室,然後又交到我手裡,好讓我下週初可以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