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禮儀 五: 生活社交禮儀 | 誠品線上

Leitita Baldrige's Complete Guide to the New Manners for the 90's

作者 Letitia Baldrige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國際禮儀 五: 生活社交禮儀:★美國亞馬遜4.5顆星好評推薦!這是一套的國際禮儀的百科經典,作者鮑德瑞奇更被《時代雜誌》譽為國際禮儀最頂尖權威。她在任職白宮二十餘年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美國亞馬遜 4.5 顆星好評推薦! 這是一套的國際禮儀的百科經典,作者鮑德瑞奇更被《時代雜誌》譽為國際禮儀最頂尖權威。她在任職白宮二十餘年期間,曾受總統夫人請託,研究撰述禮儀經典,離開白宮後,她持續研究國際禮儀,並將這套研究多年的禮儀經典出版發行,讓世人有機會學習分享,是國際及商業禮儀的完整指南,對商業溝通之道有完整的指導,和鉅細靡遺的介紹。對於種種商場上可能面對的問題,作者都提供了最專業最完備的解答,不論對於今日的商場人士,或是即將進入就業市場的新鮮人,本套書都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工具書。 在本書中,主要在告訴你與人相處的禮儀,舉凡辦公室禮儀、員工如何與主管應對進退、送禮的藝術、電話禮儀及各式餐宴的餐桌禮儀,萬一遇到失言、失禮時,要如何彌補,在本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讓你在生活或職場中,都能成為最受歡迎的人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麗堤雅蒂.鮑德瑞奇麗堤雅蒂.鮑德瑞奇(Letitia Baldrige)為享譽全球的禮儀權威,她在二十世紀後期的重要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留學於瑞士,專精於歐洲禮儀的Baldrige,曾在美國駐巴黎及駐羅馬大使館主掌禮賓部門,並曾任職白宮,擔任美國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的幕僚長,前後達二十餘年之久,見證了美國和歐洲最美好的年代。禮儀在人類行為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始終是禮儀權威Baldrige最關注的焦點。她離開白宮後,在一九六○年代末期婦女解放運動的風潮中,Baligedr獨領風騷,在紐約創立Letitia Baldrige Enterprises Inc.,積極投入公關與行銷的領域,在少有女性經營企業的保守年代中,她成為美國少數女性企業家的先驅。她在任職白宮期間,曾受總統夫人請託,研究撰述禮儀經典,離開白宮後,她持續研究國際禮儀,在工作之餘從事寫作,並將這套研究多年的禮儀經典出版發行,讓世人有機會學習分享。本套經典出版後受到美國各大企業及機關爭相訂購,列為員工及高階主管訓練教材,數十個國家爭取外文版權,至今已譯為二十多種語言,全球銷售超過五百萬冊,Baldrige更被《時代雜誌》譽為國際禮儀最頂尖權威。目前仍不斷為許多跨國機構及政府機關講授商業禮儀及國際禮儀。張瑞林、鄭超銘張瑞林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曾服務於《自由時報》國際新聞中心,譯有《綠林創業家》。鄭超銘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職於鹿橋出版公司、《自立早報》、《自由時報》國際新聞中心。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如何在忙碌的社會中結交朋友 第二章 成功的工作禮儀 第三章 合宜的穿著 第四章 公共場所的禮節 第五章 送禮的學問 第六章 補救你闖的禍 第七章 電話禮節 第八章 如何幫助生病或痛失所愛的朋友 第九章 成為風趣的談話高手 第十章 如何寫信及留言 第十一章 各式餐宴場合均適用的禮儀 結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國際禮儀 五: 生活社交禮儀
作者 / Letitia Baldrige
簡介 / 國際禮儀 五: 生活社交禮儀:★美國亞馬遜4.5顆星好評推薦!這是一套的國際禮儀的百科經典,作者鮑德瑞奇更被《時代雜誌》譽為國際禮儀最頂尖權威。她在任職白宮二十餘年期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569211
ISBN10 / 9865569213
EAN / 9789865569211
誠品26碼 / 2681998712007
頁數 / 25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4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本書中,主要在告訴你與人相處的禮儀,舉凡辦公室禮儀、員工如何與主管應對進退、送禮的藝術、電話禮儀及各式餐宴的餐桌禮儀,萬一遇到失言、失禮時,要如何彌補,在本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不只是功成利就的手段

又是一本討論禮儀的書?
沒錯,這又是一本討論禮儀的書。然而,我們的社會需要新的禮儀嗎?過去十年來我曾在非正式場合與許多教育工作者、人類學家、社會科學家以及文化界領袖交換過心得,大多數人對這個問題的答覆都十分的肯定,那就是「確有需要」。
這是一本個人色彩濃厚的書,書中呈現強烈的個人觀點。最近在一場演講開始前,曾有人這麼介紹我︰「一位傳統主義者,也是一位現實主義者,相信人與人之間應該以良好的禮儀和慈善友愛相待,有機會應該互相邀約共進晚餐,年輕人應該謹守貞操,不贊同她所宣揚的貞操觀念的年輕人則應使用保險套!」
我在書中呈現的內容正是我個人說話方式和內心感受的忠實反映,而我對事物的感受總是十分深刻,我在意寂寞的人的內心感受;也同情被所邀約的重要賓客放鴒子的年輕女主人;年輕人在對朋友介紹自已的老闆時,突然想不起老闆的名字,那種窘迫難堪之情,我感同身受;一個女人遇上生命中另一個男人,卻不想在進一步認識他之前和他發生性關係,這樣的兩難處境我也有深刻的感受。所有的人都會在生命中某些時刻面對真正令他們困擾的難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就必須退後一步來評估情勢,找到最符合常識判斷而且最完善的解決方案後,採取行動並保持幽默感。
我曾有過一段節奏快速但精采美好且快樂的生活,其中關鍵倒不在於財富,而在於一些真正重要的事物——如家人、朋友以及豐富多樣的經歷。數十年來,我走過忙碌而多樣,事業和家庭得兼的人生旅程。我時時張大雙眼,觀察並傾聽細思周遭人們的所作所為。然而,隨著公元兩千年的即將到來,我們的社會習俗和日常生活也正快速演變,因此探討社會行為的作家也必須趕搭這列社會潮流的特快車,才能掌握時代的脈動。
而這也就是本書和傳統討論禮節的著作大異其趣的原因。一九二○年代起開始撰寫這方面著作的愛茉莉‧波絲特(Emily Post),以及在五○年代初期進入這個領域的愛美‧范德比兒(Amy Vanderbilt),對於我在書中所探討的若干主題,很可能大感驚訝甚至難以置信,如性愛禮儀、同性戀禮儀。過去根本不需要問,但是現在女人必須向男人詢問的一些問題、末婚的同居人面臨的問題,以及結婚次數太週頻繁者可能面對的各種難題等,可說涵蓋新生活形態所涉及的各種禮儀問題。
面對婦女、男性以及兒童角色的急遽變化,還有種種不久前猶是禁忌,現在卻已經可以公開討論的話題,我們需要一套新的行為指南,從而能夠符合社會的要求,培養塑造出一套「新行為」模式。
我嘗試在本書中提出種種順應九○年代生活要求的建議,希望這些建議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申發揮功用,對生活產生意義。由於在書中我保留了自已說話的語調,因此有時會顯得輕鬆活潑、夾雜俚俗,不過這是我真實的說話方式。儘管我在書中觸及許多以前討論禮儀的著作未曾探討的主題,然而,這並不意昧著我不曾在書中探討若干重要的生活傳統。甚且我重新賦予其符合時代精神的新意義,這些傳統包括如何完成終身大事、如何正確使用刀叉以及一些保守的主題,如當你出生時,別人該做些什麼;而當你去世時,別人又應該怎麼做。
置身現代社會,放眼周遭,觸目盡是破碎的家庭、毒品、犯罪、性病、種族歧視、無家遊民、失業、污染等等問題所造成的混亂景象,九○年代實在已無「一本單純討論禮節的書」立足的空間,而如今我們需要的也已不止於此,我們需要一本功能更多樣的禮儀著作,可以指引我們如何在這方面訓練我們的孩子,甚或別人的孩子,以確保將來我們仍能保有一個強盛的國家和一個健康的社會。我們需要一本禮儀著作,它可以幫助平常人面對時下諸多令人手足無措的社會問題。我們也需要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重新定義禮儀,賦予禮儀更重要的地位,並藉以告訴一般人一項事實,那就是良好的禮儀並不僅僅是「功成利就的手段」而已。我向來認為禮儀的內涵與禮節有所不同,尤其在已經進入九○年代的今天,兩者的差異更是顯著。禮節是一條一條讓你謹記在心的行為規範,極少觸及個人需要和關心的事物;而禮儀涵蓋的範圍當然也包括社會可以接受的行為,不過它的範圈並不局限於此。當你關心別人,在意他們的自尊和感覺時,發乎內心且表現於外的待人處事方式,就是禮儀。禮儀受到你自已的控制,因為它發自你的內心。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禮儀可以化混亂為秩序,並且可以賦予你一種力量,使你能為別人的生活帶來歡樂。
在八○年代,我們受夠了種種關於成功和貪婪的神話迷思。九○年代開始,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社會良心」,更需要「大眾的良心」。就是設身處地為每天接觸的所有人著想,並從中感受快樂的心情,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家人、朋友,也可能是一個肉商,一個麵包師傅,甚或是任何陌生人。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就是我們不應再以「我」為思考的起始點,而應該開始想到「你們」、「他們」和「我們」,以及所有共同擁有這一個地球的人。
或許我們都同意,任何一本討論禮儀的書最主要的目的,都是要針對社會所公認的行為典範中涉及的如何、何事、何地、何時以及為何等內涵提出一套準則。當然,如果學習禮儀能使你對自己的行為舉止有安全感,如果禮儀能夠怯除忐忑不安的感覺,或者可以防止一個人做出引人訕笑的舉止,這樣的一本書還是很有價值。而我自認本書確實也具有這樣令人安心的功用。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本書也探討了種種禮儀的基礎,如善良的性格,也就是所謂的仁慈、同情、深思以及愛心。此外,這也是一本討論如何「活得快樂」的書。這一點在說法上可沒有絲毫矛盾之處,因為當你對別人好,哪怕只是電話上的一個陌生人,這個人也會對你好,一時之間兩個人對自已和對方都會產生好感,並且散播這種好感。而這就是快樂的真義。
假如七○和八○年代是「奮發向上,積極進取,掙大錢,大炫耀的年代」,也許有朝一日會被稱為「互助,關愛,懇求寬恕並受到寬恕的年代」。就讓我們把它視作未來的目標吧!但是,我們這個年代距離這一個光明的目標還遠的很呢!在這個科技發展如此快速的紛亂時代,我們是不是不再以人性化的方式相互溝通了呢?我不知道你的情況如何,不過我因為整天坐在電腦前,盯著螢幕上快速閃動的影像看,晚上則不停的看電視和錄影機,早已是兩眼呆滯無神。還記得上一次坐下來好好閱讀偉大的文學作品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嗎?多久沒給好朋友寫信報知近況了?有沒有打電話給獨自在家,可能覺得寂寞的朋友?可曾從忙碌緊湊的行事曆中抽出時間來,和朋友面對面的聊聊天,或者寫一封短箋給辦公室的同事,恭喜他開會時在大老闆面前表現出色?
這是一個不安的時代,充滿困難與挑戰,但是也有一股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的永恆力量存在於無形中。只要我們積極行動,掌握主動;只要我們張開雙眼,把視線從螢幕上轉移開來,真切的去觀看事物;只要我們摘下立體音響的耳機,讓耳朵真切的去聽;只要我們彼此互相期待切磋,企求改變,那麼我們將能發現這股力量。如果我們能夠善加導引這股無形的力量,將可引惡人善,並且解決現今普遍存在的各種問題。屆時,即使我們覺得不喜歡,我們也會好好對待他人。我們將能與人相處愉快,即使與陌生人亦然。即使我們在人滿為患的商店裡,態度和藹的詢問店員,卻換來草率的搪塞之詞;即使當別的駕駛人看不慣我們開車的方式,對我們猛按喇叭並且惡言相向時,我們也都能以禮應對。這時我們不但不須粗魯的向對方比出中指,反而更應專心的把車子開好,並且衷心期盼這個駕駛人顯然不愉快的生活能夠有所改善。
在今日的世界中,良好的禮儀源自於這股力量的比重,可能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請記住這一點,那就是真正的禮儀是一種本能的表現,它源自你的性格和內心。你不可能像燈一樣時而開啟它,時而關閉它。禮儀是一種真實的氣質,因為你必須真心的關心別人的自尊、幸福和感受,然後才能發而為禮儀。
以前你一定聽說過,甚至聽過了無數次,良好的禮儀是一個確保社會順利運作的潤滑劑。不過,現在它的功能已遠遠超出於此。真正的禮儀是美好人際關係的基礎。真正的禮儀甚至會影響我們種種人際互動的最細微處,包括家裡,工作場所和休閒時間,即便在超級市場,棒球場上,宗教集會,機揚,甚或政府機關,亦不例外。
我認為一個真正受人讚許,有品格的人只具備一種禮儀,那就是真心的關心他人。我記得已過世的美國大使克萊兒.布舍.魯斯(Clare Boothe Luce)有一次面對記者詢問她如何定義「一個真正有品格的人」時,只這樣簡單的回答︰「有品格的人就是,不論何時你都喜歡與他在一起的人。」記者頓了一下,問道,「就這樣?」「沒錯,就這樣,」克萊兒回答。
今天,會使別人喜歡與他相處,稱得上具有真正禮俄的人應當有如下的行為舉止︰……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如何在忙碌的社會中結交朋友

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已生平第一次訪問名流的經驗。這次經驗發生在我十二歲的時候,要幫校刊前往歐馬哈劇場訪問已故影星亨利‧方達(Henry Fonda)。由於他是在歐馬哈(Omaha)長大,並且認識我的父母,因此答應給我兩分鐘的訪問時間。兩分鐘,沒錯,就只有兩分鐘。我搜索枯腸,希望想出一個「大」問題來問他,結果我想出了一個足以令所有名流都覺得有些頭疼的問題︰「快樂的關鍵是什麼?」
這位影星做了做臉部表情,思索了幾秒鐘,然後回答,「學會不錯的烹飪技術,認識一位會到家出診的好醫生,並且結交好朋友。」然後這次訪問便結束了。但是,我從沒有忘記他回答我的話。
亨利快樂哲學的前兩項條件,許多人都做到了,卻做不到最後一項要求——結交好朋友。和善的對特每一個你遇見的人,這的確是非常聰明的做法,因為僅僅根據短暫的第一面印象,不可能看出一個人的好壞。在初次遇見的一大堆人中你最不喜歡的人,日後卻可能變成你最要好的朋友。這是我的經驗談,我有太多初次見面得到錯誤印象的經驗了,如果這些讓我產生錯誤印象的人每個人都給我兩角五分錢,我必定是個大富婆了!

化被動為主動

要結交好朋友,首先你必須去接近他們。不過,在費心思考應該如何與人接近之前,你必須先使自己「容易讓人親近」,否則根本一切兔談。要使自已「容易親近」,你必須做到下列各點︰
1. 在街上走路時,務必面帶笑容。經常很多人臉上都會不自覺的表現出一副苦瓜臉的表情。
2. 參加任何派對,即使心情很糟糕,也要擺出十分愉快的表情。經常面帶微笑,代表此人有一個樂觀進取的性格,會如同火光一般,招引來許多飛蛾。
3. 即使腳痛得厲害,或者經過一整天累人的工作已經疲憊不堪,也不要向人訴苦。別人無論和你熟識與否,都不會樂意聽你大吐苦水。而且,向人吐苦水只會促使別人也開始對你訴苦,向你訴說其實他們的狀況比你要悽慘得多。
4. 遇見不認截的人即使他們看來十分無趣,也要表現得興致盎然。在沒有深人認識之前,你無法正確的評判一個人是不是一顆深藏在牡蠣貝殼中的珍珠。

豐富自己的休閒生活

要接觸和認識不同的人就必須走出戶外,拋棄單調無趣的行事曆,參加一系列非例行性的活動。
1. 也許在下一個雞尾酒會中,你就會遇見自已的夢中情人。所以,當朋友邀你參加派對,不要拒絕儘管去,你怎麼知道那天晚上不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你不去,又怎麼會知道呢?別人介紹不認識的異性朋友與你約會,也不要拒絕。約會的對象也許一無是處,但他卻可能有很棒的朋友。所以,除非你和這個人出去,見一見他的朋友,否則你怎麼知道不會有什麼有趣的事發生?
2. 加人一個新的社團,如小帆船賽船俱樂部,或許你會在那裡遇見一個特別的朋友。我認識一個離了婚的女人,就是在一次禮拜六的帆船活動中認識她現在的丈夫。當時,她的新夫婿,也是一個離了婚的男人正和兒子在公園中開帆船,而她和她的小女兒也是帆船運動的愛好者。因此,兩個單身的父母很自然的開始聊了起來。如今,這對新夫妻和他們的兒女都已經可以自已舉行帆船賽會了呢!至於我的女兒克萊兒和她的丈夫吉姆,是在一個禮拜六在下曼哈頓(lower Manhattan)一家專賣愛爾蘭有關書籍的書店中初次相遇。由於當時店中只有他們兩個顧客,他們有的是時間可以交談。因為彼此對關於討論愛爾蘭的書籍有相同興趣,幾個月後他們就訂了婚。並且從此以後,克萊兒那一群二十幾歲的同性朋友們,每逢禮拜六就經常到書店裡去看看書。
3. 或許,你希望結交在非營利機構工作的朋友。現在各個城市都迫切需要服務工作人員。而且,很明顯的是,這批志願奉獻己力以協助別人,並改造這個世界的人都是每一個社區裡最好的一群人。新到一個地方,不妨加入一個有意義的服務工作團體,藉由共同參與這種出於關懷的有意義活動,認識一些好朋友。我認識一位在紐約一間非常大的醫院推書報車的老公民,她總是面帶笑容,病人見到她心情都會愉快起來,因此也都十分喜歡她,許多病人出院後都成為她的好朋友。有一次她告訴我們說,「我的社交生活真是忙碌,真可以說是應接不暇!」她並且說自已也許是「你可能見過的最快樂的七旬老人了,快活的悠遊於我的服務工作和這份工作為我帶來的朋友群中。」
4. 由觀賞暨參加文化活動,你也許可以遇見一位與你有相同興趣的人。如果你有本市劇院、音樂廳、芭蕾舞等藝術季活動的門票,你必定會認識一些與你買了相同門票的人。中場休息時間,你會和一些每次都見得到的同好聊了起來。你們可能討論那一場藝術表演或閒聊一些其他的事,然後提議一同去喝杯咖啡或茶。
5. 找一個最接近住所的地方從事自已拿手的運動。如果對網球、滑雪、壘球、溜冰和槌球等項運動的玩法你還略知一二的話,不要害羞,把它練得更好並大膽加入比賽。找一個搭檔或對手,讓所有人都知道你的球技有多棒,別人便會想和你較量一番,而在打完一場精采的比賽之後,好好吃一頓乃是極為自然的結果。如果在比賽完後,你們能一起吃個早餐,彼此的友誼自然會增進。
6. 參加教會或寺廟組織,也是結交朋友的好管道。宗教組織所舉辮的活動非常多,因此只要參加這些活動,就一定可以接觸認識許多的人。
7. 不妨積極參與孩子所就讀學校的事務。如果你致力於讓學校更好,將會因此認識大批的學生家長,他們會感謝你在學校事務上所投注的心力和時間,並且會主動支持你所提出的計劃。
8. 學習一項新技藝。當你努力學習這項新技藝時,將會結識和你有相同目標的人,並且成為朋友。不論是學習外國語言、日本插花、雕刻、肚皮舞、藝術史、冰上滑船、或烹飪泰國菜,都可以在與別人一起學習相同的技藝時,得到樂趣。
9. 如果你喜歡戶外活動,或許你會喜歡參加週末夜間徒步旅行活動。這種活動有時是專為單身者舉辦,有時則可以全家一起參加,有時則限定有孩子的單親父母才能參加。報紙通常都會刊登關於這類戶外活動的訊息。如果不巧遇上一場暴風兩,一行人被迫擠在一處山洞中遮蔽風雨長達四十八個小時後,只怕你們若不是成為好朋友,就是已經成了死對頭,不過希望會是前者!
10. 參加你有興趣的活動。你將會在這些活動中遇見喜歡同樣運動,有相同嗜好或求知慾望的人。加人賞鳥者協會族、電腦俱樂部,或參加老電影欣賞活動;到附近的大學去上歷史課,或者聆聽這所大學所開辦的所有哲學講座。另外,也可以上美食烹飪學校,和新結交的朋友分享自已努力的成果。
11. 不管做什麼事,張大雙眼細心觀察。每天晚上都在那家食品店購買單人份晚餐的那個人,真的還是單身嗎?不論你是要結交朋友或找尋情人,注意的對象也可以涵蓋週遭鄰居。你要找的人也許就是超市排隊準備付錢的隊伍中排在你旁邊的人!在類似紐約這樣的大都市中,世故而悲觀的人可能會想到,付錢隊伍中排在自己旁邊的人可能是個危險人物。但是,不同人生觀的人則可能會想,這個人可能是下一個約會對象!這些完全是一個不同生活哲學的問題。有人眼看窗外,會說「外面陽光照耀,有幾朵雲。」有人則會說,「外面都是雲,只有一點陽光。」如何選擇,端看你自已。

維繫新友誼

一旦結交一位朋友,就應該努力維繫彼此的友誼。兩人既然成為朋友,就應該珍惜這份友誼。要維繫友誼,除了彼此要忠誠相待之外,也需要投注時間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