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花即色: 花花葉葉呈妙觀 李幸芸禮讚花之蒼穹
作者 | 李幸芸 |
---|---|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非花即色: 花花葉葉呈妙觀 李幸芸禮讚花之蒼穹:◎代理經銷:白象文化妙香秘境、淳厚人文,是本書作者花藝教授李幸芸博士二十餘年來親近暨深耕花藝文化最深情的溫暖。時代 |
作者 | 李幸芸 |
---|---|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非花即色: 花花葉葉呈妙觀 李幸芸禮讚花之蒼穹:◎代理經銷:白象文化妙香秘境、淳厚人文,是本書作者花藝教授李幸芸博士二十餘年來親近暨深耕花藝文化最深情的溫暖。時代 |
內容簡介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妙香秘境、淳厚人文,是本書作者花藝教授李幸芸博士二十餘年來親近暨深耕花藝文化最深情的溫暖。時代美學不斷地翻轉,如何讓傳統花道汲古出新並普濟十方,相信是諸多愛好且在傳統花道教學與工作者不間斷衝撞思索的目標。 惟有出入歷史時空的對話,理論與實際雙管齊下,傳統與創新並轡而行,在熱情與深刻之間輝映古人目極千里的視野,方能以古鑑今、發古幽思,提煉傳統花道的深義為當今花藝創作源源不絕的底蘊基石。 在文化洞澈的路徑上,期盼此書能拋磚引玉,給予喜好傳統花道與花藝文化的讀者一些提引,讓花草般若、文化馨香走入尋常百姓家。 本書以四個向度搭配專論開展。 「擎韻--人文空間系列」是一個花藝工作者的基本功,所有的人文空間佈置,最耐人尋 味的就是人文簡澹的精神,這是我的第一步實踐。 「贊幽--茶席花系列」是作者在大陸蓬勃的茶文化脈絡中,期待以個人修習心得呈現茶與花的顧盼有情。 「入禪隨手--禪花系列」源自母校華梵大學的園林境教及十牛圖教義的點滴化育,十餘年後與恩師賴賢宗教授在台北大學再深化闡釋一個花藝禪的微體驗範本。 「幽芳掇意- 時尚空間系列」呈現的是時代美學的創作實驗。 第五、第六章節則是作者多年往返兩岸講座教學對花文化觀察暨行旅履跡紀錄。來來回回的啟示促成了「花花葉葉呈妙觀」的花文化終極關懷。 本書花藝菁作50餘件、擎書數萬字,層疊出場; 花作與千年東方禪互交融,是作者鑽研花、藝、禪20餘年的菁粹之作。
作者介紹 李幸芸◎李幸芸李幸芸,字馨逸,卧雲山房主人。耕耘東方人文藝術的花道、書道、茶道,凝聚二十餘年光陰化成綿綿密密、悠遠恬靜之美學沈澱,跨界藝術、劇場、文史哲經典,花藝創作得以自然呈現獨特的人文簡澹與時尚美學精神。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臺北師院語文教育學系。歷任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花藝教授、台北大學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專案研究員、《文明探索》執行編輯、樂墨書會會員、東吳大學推廣部講師、大謙公關 傑芳廣告藝術指導。著有《華嚴境界美學的哲學基礎與美學開展》、《禪與中華花藝應用之研究》、《花藝設計與人文空間》、《園林思想與花藝之禪》、《花藝禪2019》、《親子花時間 跟著節氣詩情花意》等。早於1998年起前後多年參與《茶與樂的對話》、《人間茶話》等茶會中擔任茶人、藝文社團擔任插花、書法老師,自2015年起遊走大陸浙江寧波、青田,山東,河南鄭州、雲南昆明等十餘座城市、百場與花會友的茶禪會、花作空間、花藝教學講座等,往返兩岸講座教學對花文化觀察暨行旅履跡,積累了深厚的游藝心得。近年因疫情停留國內,也沒讓自己閒下來,花藝創作源源不絕,以藝結緣、著書分享。
產品目錄 序 一花一世界 妙熙法師 花藝的本體與初心 賴賢宗教授 美學思考的觀看方式 陳麗英理事長 究極另一章 花非花 法非法 壹 擎韻 人文空間系列 道 的 爛漫與啟示 貳 贊幽 茶席花系列 茶席美學百花齊放 參 牧心募心 禪花•十牛圖系列 入禪隨手 肆 幽芳掇意 時尚空間系列 觀臨悟創 伍 花顏自生色 花花葉葉呈妙觀 陸 典藏 游於藝 禮讚花之蒼穹
書名 / | 非花即色: 花花葉葉呈妙觀 李幸芸禮讚花之蒼穹 |
---|---|
作者 / | 李幸芸 |
簡介 / | 非花即色: 花花葉葉呈妙觀 李幸芸禮讚花之蒼穹:◎代理經銷:白象文化妙香秘境、淳厚人文,是本書作者花藝教授李幸芸博士二十餘年來親近暨深耕花藝文化最深情的溫暖。時代 |
出版社 /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528707 |
ISBN10 / | 6269528704 |
EAN / | 9786269528707 |
誠品26碼 / | 2682177710005 |
頁數 / | 18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26X1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人間福報社社長妙熙法師
一花一世界
宇宙人生真相為何?
無關大小。
世界無限大,宇宙無盡觀;塵剎數不盡,芥子納須彌。
無關多寡。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真相也在花朵裡。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所以,一盆花藝就有無窮世界,來自心識變現。
花是小宇宙,人身也是大世界,不管以微觀或宏觀看世界,人類生長在地球上,對於細小花粉而言,整朵花就是她們的地球,對於佛來說,花朵與地球是一不是二。
因此,體悟心中本有佛性,就可發現眾生本來是佛,喜歡的人是佛,被討厭的人也是佛;尊貴者是佛,貧賤者也是佛。佛眼看眾生,就能「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一切榮辱皆煙消雲散。
但佛性雖清淨無染,實無一法、一念可得,卻能頓生萬法,普度眾生。所以,眾生應以何身得度,佛菩薩就現何身而為說法。
回歸花花草草,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花藝家心性如佛,專注之間就能插出種種意境,饗宴觀眾,就如拈花微笑,以花草點撥眾生。
李幸芸博士從佛教華嚴宗悟美學,體現在中華花藝,利用花草展現重重無盡藝術,如萬花筒,百花齊放,目不暇給,這是以花說法,示現一即是多的真理。
這次繼《親子花時間》之後,再出第二本《非花即色》,談到種種茶會在不同節慶之際,整合人、茶、器、花、境等的茶席空間,從眾多情境與條件中,回歸清淨自然,融會成茶席美學的新視界,展現多即是一、萬法唯心境界。尤其善用古人、修行者詩詞,用文字般若來形容花藝,別有一番意境。
中華花藝源自佛教「供花」,上供下施,意義深遠。李幸芸花藝精湛,陸續出書,用意在於讓更多人觀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即是法布施。
《華嚴經》:「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諸佛悉了知、一切從心轉。」
李幸芸用花藝轉眾生心,功德無量。
自序 : ◎李幸芸
究極另一章--花非花 法非法
「尋解」是台灣.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的一張畫作,當年在我而立之年正對生命有許多探索的同時,這位在畫中徐徐攀登的女子總是讓我流連忘返。感恩因緣得當時華梵大學美術系李蕭錕教授的接引,開啟了我對生命究極另一章的法緣藝韻。華梵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廖學書教授在我碩士論文《禪與中華花藝應用之研究》的指導過程,也積累了我對跨界、跨文化、跨域的學術訓練基礎,而博士論文《華嚴境界美學的哲學基礎與美學開展》更在恩師賴賢宗教授學術專長的帶領下,讓上山、下山七年的鍛鍊在此世「向
內打進去」的契機中更堅定的行去,也成就了爾後在花文化領域有了「花非花,法非法」等等更廣闊開展的生命美學視角養成路徑。
妙香秘境、淳厚人文,是筆者在這二十餘年來親近繼深耕花藝文化最深情的溫暖,演繹跨學科美學、新派藝術實踐與共譜未來想像,正在不同的因緣裡被探索與提問。時代美學不斷地翻轉,如何讓傳統花道汲古出新並普濟十方,這是我近年在大陸雲遊花道教學時不間斷衝撞思索的標的。於是,來回兩岸教學這幾年,回台灣備課和進攝影棚創作便同步關注正在發生的時代
美學力量,也以這樣的信念來創作每一張作品,這個歷程是以我對自己期許
的「人文簡澹」風格與我在大崙山上(華梵大學)的學術鍛鍊產出的「花藝
禪」肌理互相融鑄冶煉。
本書以四個向度章節規劃,每個專題搭配一篇專論來開展。「擎韻- 人文空間系列」是一個花藝工作者的基本功,所有的人文空間佈置,最耐人尋味的就是人文簡澹的精神,這是我的第一步實踐。「贊幽- 茶席花系列」是我在大陸蓬勃的茶文化脈絡中,期待以我個人的修習心得呈現茶與花的顧盼有情。「入禪隨手- 禪花系列」源自母校華梵大學的園林境教及十牛圖教義的點滴化育,十餘年後與恩師賴賢宗教授在台北大學再深化闡釋一個花藝禪的微體驗範本。「幽芳掇意- 時尚空間系列」呈現的是我在時代美學的創作實驗。
第五、第六章節則是我幾年往返兩岸講座教學對花文化觀察暨行旅履跡紀錄。來來回回的啟示促成了「花花葉葉呈妙觀」的花文化終極關懷。
對於禪的特殊哲理,是一種不斷興盛且已持續數百年之久的深邃載體。從東方禪藝獲得不少殊勝樂趣與大開眼界,是諸多藝術工作者在開創新境與自覺意識啟發中,深切而又微妙的真理實相。非遺人文,天地人和,出入歷史時空的對話,理論與實際雙管齊下,傳統與創新並轡而行,在熱情與深刻之間輝映古人目極千里的視野,方能以古鑑今、發古幽思,提煉傳統花道的深義為當今花藝創作源源不絕的底蘊基石。
以古勵今、與時俱進是筆者耕耘當代花藝美學的願景,這一路走來艱辛刻苦,真是應驗了藝術即修行的真諦。這本花文化生命美學的鐫烙,仍是得深深感恩一路上栽培護念我的花藝師資(高玉惠教授、黃碧琴教授、林雪玉教授、李麗淑教授、張月理教授、林瑞玲教授、陳美碧前理事長、王愛珠會長、黃燕雀秘書長、陳麗英理事長等)& 學術師資團隊,書法老師蔡明讚書法家對我在花藝與書藝跨界對話的涓滴闢境並大方慨允賜字加持,畫家羅海濤博士惠賜當代十牛圖。陪伴我一張一張作品精緻產出與挑燈戰鬥的攝影師張雲凱博士,默默支持、永遠包容我遠在素樸台東的父母。另內地寧波:童靜、小白、胖花、王葉、淑娜、柳霞、老鄭、柏林師兄、建榮老師、毛毛、丁峰如老師。寧波插花藝術館:老宋總、張總、雪鴻、小宋總。青田:過老師、福哥。杭州:張麗。鄭州:岳鈞、吳昊、孫健、劉娟、易真、陳靜、雷娜、澤璽、家迎、艷子、尚娜、志超、張老。昆明:少樂、靜波、李娜、蒲沁、段騫、老白。廣州:安妮、清姐、李振等幕前幕後團隊。韋惠群理事長、地平線人文藝術陳麗英老師、大謙公關玫芳姐& 小吳、古苓光會長,好友徐崎青的促成及辛苦的工作團隊,點點滴滴要感謝的因緣真是紙短情長,一併以「十方成就,還諸十方」的信念來回報這些往復來去的恩惠恩情。更期盼此小小的學習心得能在文化洞澈的路徑上給廣大喜好傳統花道與花藝文化的族群更多的拋磚引玉,讓花草般若、文化馨香走入尋常百姓家,庇蔭著世代華夏子子孫孫。獻上深深祝福。
內文 : ◎壹 擎韻 人文空間
落葉鋪街 芳塵散懷
中華民族有獨特的審美情趣,追求意境逸趣與精神之美,視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為靈性之物,所以中國人歷代都有寄情花木之風,賦予各種花木許多象徵性和寓意,花以寄情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美麗與哀愁也總是剎那即永恆。
中華花藝是一種靜雅的修身養性之道,插花當下心平氣和澄心靜慮,潛移默化從容優雅【圖1】。其意境與韻致是需要涵養內化諸多人文素養,除了以中華花藝理論系統為基礎,如何在習花中涉獵古典詩詞文化,在認識花草中體悟自然節奏,親近植物中療癒身心,進而讓中華花藝以無所不在的親切方式潤澤美好與豐富生活,那深植文化根基與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就是俯拾即是的生活美學。
樹影搖動,落葉鋪街是人間萬象的別樣煙火,春和日麗時散落枯葉總難以被青睞,唯有在秋風掃落葉的鋪地美景當兒,方有如吟誦一首秋日絕句般的永恆駐足【圖2】。而所謂從容中道、放曠自樂,更是善巧叮嚀大眾如何透過汗牛充棟的傳統文化之洗禮滌盪,來永保一種對生命的抒情感懷,帶著這樣爛漫的靜謐自在步芳塵。
得其心 得其神:洋溢濃烈的詩情
儒、釋、道三家對生命哲學的闡釋各領風騷,是對生命對自然所深刻受到的啟發而做的反饋,是對生命與自然的源頭的認識,且涵蓋整個人生大智慧的經典。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詮釋「天人合一」思想最核心實質的體現,從懷古敘舊、詠物抒懷、哲理言志等多元向度,都蘊涵著詩人們的生命智慧和豐富的情感內涵,成就出詩人們百家爭鳴的宇宙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如一顆東方明珠,亙古永恆且噯噯內含光。
對天地自然虔誠的敬畏和尊崇,微觀天之道與執天之競相遠眺,是身為一位花道家長期對宇宙洪荒對生命真諦藉花草奧妙的融會貫通,不畏世間瞬息萬變中探究萬物成理的真摯呈現。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儒家的思維是帶領大眾看見謙卑與自身渺小,以超然物外的心境來因應世間的變幻紛擾。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書畫
家的鋒杪下是從山野峭壁的險絕渺茫與卓然獨立中窺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鼓舞世人萬丈高樓皆由平地起的生命智慧,……親炙詩人們有理性有詩意也有俯仰自得的自在朗闊,點滴都是花道家在山景與原野專題創作時取經的元素之一。
這些經典詩詞之美,在花道家移景入室的巧手慧心下,點滴將這些前人哲思的寶藏經過提高與洗練而瞬間獲得美的律動,以大自然的天然媒材來架構呈現詩詞裡也許是清新平遠的山水風景,也許將巍巍的高山、悠閑的白雲、清澈的小溪河流等組合成一個花道家的別有洞天,世外桃源。
詩情是從大自然出來的,如何在大自然的虛幻中感受衝去了塵汙,綻出清明靈秀的精神本質。如何從那峰銳的山骨氣韻中,窺探到山嶽的豪情與沉默如雷,唯有走入和您相應的先聖先哲或老莊哲學,那「叩大鐘如大鳴,叩小鐘如小鳴」就是花道家真情實感的傾注與最佳融通性生命史詩的回響。
懷古鑑今 雅俗共賞
一個民族的藝術,就是民族精神的結晶;一個文明的極致,如何有機的觸類旁通,大自然的偉大,如何讓人看見生命的真義,繼之鍛鍊成優質的人文素養,這的確是一項永續的藝術終極關懷。
文化在哪裡,國際社會的關注就在哪裡。而所謂的時代精神,必須要把握住的也就是當時代的精神,不甘於局限在某種固定的形式,藝術家從現有的紋理肌理、媒材技法再演變,花道家從大自然的素材去發想與解構再重塑,雖然思惟與行為空間不斷推陳出新,可以加減乘除,可以有預期性或不可控制等變數,但不變的仍是關注自己這塊土地與人民。除了從生活題材出發,周遭環境,社會議題、人性幽微等都是極佳的專題探討與拋磚引玉。
藝術家總是千山獨行,也許孤寂堅毅,但在藝術創作的場域裡內斂修持其情感與歷練,堅忍堅持做自己,隨著自己的閱歷與周遭環境的變化,每個階段不求驚艷,但期待一直前行且蛻變的自己激蹦而出的張力是饒富甘醇滋味,再轉化的當兒方能寓意深遠且有力量呼籲與利益大眾。時時勤拂拭方能讓清純澄湛的本心步步起清風,思維的活躍與視
野的開闊繼而啟動內蘊的豐厚,精神澄明高遠的境界更是跳脫嫻熟的技巧與意象象徵的不歸路。
花道家生命的載體如此豐富絢爛,生命的高度也在不同的時節因緣裡當下綻放花語以花會友。花賞時有與古人神交時感悟靈動通脫的條分縷析,時又有詩情禪韻圓融一體時的立處皆真。而史詩般的崇高美也是另一種讓人嚮往的生命美學境界,波瀾壯闊與平常心是道也皆是雅俗共賞的顧盼有情。懷古鑑今方能再現前無古人的氣象,而這奔騰向前的激流,緣起也仍是和山水和花草樹木和石頭……交上朋友,莞爾也。
◎參 牧心募心 禪花•十牛圖
入禪隨手
禪房插花是表達禪家修禪決心,也是修禪者禪修心得的禪趣表現,意味活生,道通香趣與喫茶。禪家不必熟諳插花技巧,卻多能瞭略個中妙諦。禪花創作首重插作的態度,心靜意閒,契合光景,表現生機,因此花器雅致,不計大小,不重形式,但卻意通天然。手法輕鬆,不拘謹而有奇趣,妙趣橫生,點到為止。
花藝之禪與禪藝合流
禪最早之出處約於五代時之古書中即有端倪,確實之出處不可考。禪花的創作既在追求無我無執清淨智慧,用有象徵意義的手法,體會花木的真性,從而體驗生命的真義與生活契機,因此技法與結構均甚簡約而樸實,超越技巧與形式、直登內涵堂奧。
「花藝之禪」除了要有花藝技巧之訓練,更重要的是將禪理之精神內化為血脈之流竄,並輔佐相關之人文訓練及學養。繼之,透過花藝之插作,花材之安置錯落,呈現出立體藝術作品之張力。
處處是生機,取材來自山野或荒郊之品味較高者,可在花市選購花農於晨露清新甜美空氣中,所摘取的花材應用,走在花市觀花,也如參禪。花在剪裁之時,以「美妙自然」為原則,並注意其保鮮,須水剪、增加枝梗吸水能力。
禪花的主要結構也可依據中華花藝構成理論,但以自由花及心象花為主;自由花最大特色在不注重排場,花器重樸實,花形是注重形意甚於枝葉機能,藉以體會花之德;它雖不語卻成就友德,成就眾人遊賞德,藉它成就圓滿功德,如僧人几上置有黑色容器所貯養的百合花,隨意拋置器中,就呈現出一股天趣、相對兩忘。心象花是以「情」或「美」為出發點,注重個人內在冥想,無嚴謹的構成,信手拈來期能創作一個新生命、自由無拘無束,插作時以花器象徵作者的身軀或心田,花材多寡不拘,除部份取用花草的象徵意義外,另有題外之意。
禪花的擺設可依修行所在地而定,有室內與室外之分。在禪室內靜修、掛有佛像時,花宜放於佛前矮几上,可再放香爐、佛經等。也有不立佛像、不立文字、屬象徵插花作品,宜放於禪室有亮光的地方,花可使禪室更有生氣。禪堂空間大,打禪靜修的人多,所以作品宜大。「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與花共修,以達法體清靜之境。如於筍峰懸瀑,花木叢生,樹石巂秀的山野之中修行,插花作品可放於石桌、平台。花色宜雅,松、竹、荷花、荷葉插作,都可得聚精會神之功。
禪花所用花器造型宜選樸實純真高古者,花器大小視場地的需要而定,瓶、盤、缸、碗、筒、籃均在使用之列。其次花木形色以精簡雅潔為主,使用花材更宜「清香而不艷者方妙,若妖紅艷紫非所宜」。禪修中觀照並體驗真實智慧,也是藉花修禪,以花器為法器、花材之內蘊花草般若智慧,在插作時之選材、取捨、剪裁有如進入禪境之無上解脫和自在。
禪花與生花之韻
花語無國界,池坊花道在「生花」的技法與要求也非常符合對「禪花」情境與意境的高度。花藝之美是移景入室的方位藝術,透過禪的實踐,契入禪心,相應智慧般若,插作的作品能呈現清靈之逸,返璞歸真,藉由藝術實踐而有另一番徹見與領悟,進而有教化人心,淑世善群之標的。
構想發想一如追本溯源,除透過不斷技巧練習,並觀照在插作每一當下之體悟,應思考內容之進路如下:
(1)禪趣
禪趣以「禪意」形式特質為例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插花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禪房插花是表達禪家修禪行禪,筆者在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時便以「禪」之主題來作各式發想架構,並跨領域以「感性工學」來作禪花之檢驗的畢業論文:《禪與中華花藝應用之研究》。繼之在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就讀時,所裡的中庭與佛堂的插花實踐更是我對禪花的進一層理解。並在其間撰寫《園林思想與花藝之禪》更是讓我在禪花的體悟更向
上一機。
禪家雖不必熟闇插花技巧,但有花藝與花道的基礎「心華開花,義泉湧佛」與禪心相印,豁達無礙薰習佛法,朗朗昭昭,隨緣輕安中能與花草的世界為友,不啻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文明史上絢麗的篇章中,不執著花之美,觀榮枯之當下,相應禪趣契禪機,箇中妙諦更是不可言喻。
(2)從「茶花」之清遠至「禪花」之妙有
茶花是古典文人花的精簡形式,配合幽室,追求茶趣,以心簡清寂,純真而不矯飾的自賞為特色。作者必須具有純真的情與清遠的趣乃得。而禪家插作禪花的技巧鍛鍊與立論基礎,乃是禪者每日日常法務與自身自性法喜之妙有,雖路徑不同,其共通處皆在行履。
於是我們了解,一個人要能自淨其心,才能與大自然的要素亦即與大道的偉大創造力合而為一,此種合一乃是完整或圓滿的真意。這種清楚明白的心,透過禪花之妙的觀看,覺性升起,智慧就在不遠矣。
(3)內化禪之義理為花藝意涵
禪要我們特別注意於所謂的「平常」情境。實相時時刻刻與我們同時存在,可說須臾不離。體悟的決定因素在於吾人用以接近內外景象的心理態度。事情發生的性質或種類屬於次要。屬於日常的每一個事件,對於具體世界的每一種感覺,莫不皆可成為「開悟」的一種契機。亦即如一位禪師堅持的一件事實:「無限就在每一剎那的有限之中……。」
藝術工作者將藝事當作一種修持及淨心的事業,提正念,先自淨,才能淨人;先自覺,才能覺他。「心田不長無名草,覺苑長開智慧花。」看來,禪者的生活美學,最簡單的方式,便是透過禪修的訓練,讓自己的身心生活在禪修中,以開闊而物我相融的心量,從「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之後,再回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朗闊境界,體悟萬事萬物生機處處,那穿衣吃飯、賞花喝茶,信手拈來,信步踱來,無不皆是本地好風光也,趣禪禪趣,乃花開花謝矣。信手拈來之花藝插作,自然呈現出一種寧靜之氛圍,
此為趣入禪之契機。
由禪者,頻仍來往兩岸,從事文化觀察與評論人的林谷芳山長在《茶禪》一書中,讓讀者窺見始終觀照「道藝一體」的歷程,有道器得兼,有茶禪一味。尤其詮釋禪藝術更是別出心裁:禪藝術是禪生命的重要映現,諸修行法門中,禪與藝術的關係最為自然密切,此緣於兩者皆須具備活潑自由之心靈,皆須有其直觀契入之能力。就因禪藝術是禪家生命活生生的映現,透過作品乃可直契禪者之生命境界,這直契,與一般宗教藝術之領略有別,欣賞宗教藝術總以此岸遙瞻彼岸,透過禪藝術你卻能與禪者交會合一。
鏗鏘有力的論述如宗門之眼,也讓筆者在此禪花的創作中,有更多的反思與觀照、行履與勘驗,深契體踐中而期生活、藝術、修行能有打成一片之一如。
宋代禪師〈十牛圖頌〉的禪與藝術
禪的牧牛圖頌有很多種,最完整也最為人所留意的,是宋代廓庵禪師的〈十牛圖頌〉。不管是一般來說的牧牛圖頌也好,或是廓庵禪師的十牛圖頌也好,牛象徵著被尋索的真我,而牧人則代表尋索真我的個人。從終極的角度來說,這兩者其實是二而一、一而二的。這些圖頌在旨趣上對禪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也可說,禪的根本旨趣,是要回復自己的本來的自性。「道在日常功用間」,真正的道本貫穿在任何事物之中,任何的事物都可以契禪。
廓庵的〈十牛圖頌〉,是以十幅牧牛的圖畫,分別配以短序及偈頌,顯示牧者尋找失去的牛隻的歷程。其中,牧者象徵個人,牛之象徵個人自家的本心本性,或佛性。〈十牛圖頌〉以象徵的方式,展示個人如何尋獲他所忘失了的本心本性或所謂「心牛」的心路歷程。
這十幅圖畫都有標題,分別為: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回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源、入廛垂手。總的來說,這代表牧牛的十個階段,亦即象徵人尋找忘失了的心牛的十個歷程。
〈十牛圖頌〉禪花造境
十階段的圖例與偈頌,在作品意涵與創作理念中闡釋。由於廓庵的〈十牛圖頌〉之理解與指述是扣緊禪的終極關懷,較具情感之層次與宗教情懷;廓庵禪師「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教外別傳,讓禪的自性與創作主體精神的聯繫,雖同中有異,但也都是藉對感性世界的體驗來認識自我。
◎肆 幽芳掇意 時尚空間
觀臨悟創
從傳統花道的訓練養成中再進入繽紛的西洋花藝語彙中,總覺得那樣的浪漫與溫馨,當代的設計與應用,自然而不憋扭的融入更廣泛的空間。
由色彩飽滿、具生命力的花朵架構空間來訴說故事,的確讓人動容且有直覺且直觀的喜悅,這就是跨界藝術帶來的啟發。
傳統花道如何將異材質衝突的元素,巧妙的融入作品張力且和諧有人文底蘊之幽邃,這的確是顛覆時代性必須前行的實驗。
古質今妍
傳統哲學思想始終是傳統精神的靈魂,在這樣的精神浸潤下,一代一代古人內心深處,把具有生命力的花木都視為與天地同呼一吸,共運其命,也期待花木的自然本性與我們生命的本質與精神,在觀照往復中有和諧的融匯與美好。
惟有汲取傳統的中國藝術與哲學思考,並兼容西方觀念藝術的思想,然後在經典這一畝田裡不輟斷地琢磨,積累如滴水穿石後逐漸沉澱出具有時代性的一家之言。
是的,有時代性的花藝構圖與詮釋,方能開創傳統花道的新風貌。
藝術真正的深度,是來自藝術家對生活時代的感知與敏銳,是一種對社會的終極關懷。畢竟,藝術源於生活,藝術高於生活,時代性的精神是打破現代藝術和傳統藝術之間本質的差異,是超越藝術風格與藝術流派之間的好壞與高下,最後在藝術家的終極關懷下呈現了一個新的思維方式,體現了人類文明水準的另一個高度。當代藝術帶給傳統花道工作者企及超越與翻轉的動能,不啻也是另一種隻手之音,值得擷取其獨特的另類空
間思惟。
成竹在胸VS 胸無成竹
藝術家的想像游離於具象與抽象,傳統花道工作者對古代文人意在筆先是千錘百鍊後的出神入化並不陌生,對禪家企及直登堂奧與棒喝頓悟的義理也大多相應,這些都是藝術精神裡轉化的極佳元素,背後極重要的流變仍是思想在帶領。
身為以傳統花道工作者為志業的族群,長年在花草般若的洗滌中去觀照與創作,在古籍的爬梳中與當代藝術的涉獵中去交織屬於這時代的花語,汲古出新的花道美學是蓬勃國際觀下的花語無國界,不同流派在不同的民族情懷中去寫出當下因緣的造化與傳奇。
有時這樣的神來之筆的靈犀議題與主題擬定,常常也是在當下時空如有神助,如在虛空中的混沌轉化或藉此藝術形式無言說法,說是天人合一也罷,創作當下的靈感交織更是成竹在胸VS 胸無成竹之間,不斷地往復與琢磨。
文化傳承的使命肯定需要富有激情與智慧,傳統花道工作者對人類命運的護生與時代脈動議題的呼籲更多了一份來自對大自然的心靈感通與謙卑禮讚,多元文化融合的腳步在大數據洪流的席捲下,不變的是3C 產品無法取代的那份人性的溫暖與花香滿室的溫馨溫暖。
傳統花道工作者以其獨特的素養在時代氛圍下漸漸加入產學合作平台,協同官方或民間實踐產業推廣、景觀藝術、環境美學、環保教育等更多元議題的策展。生命攀登在不同時節因緣的 路峰迴轉,回眸而看,在不同時節因緣,以時代精神彰顯不同形式與生命的交融,是接引大眾也是化育芸芸眾生,這樣以傳統花道的艱辛養成的素養所交織的花藝人生,方更有柔韌面對瞬息萬變,以雲淡風輕之姿常駐陪伴恬淡日常。一步一腳印,
自利利他,不亦樂乎。
最佳賣點 : 傳統與創新並轡而行,花藝美學融合東方禪境,恰似心閑猶笑白雲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