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校長的思考 二: 教育的職業與志業-清華校務與教育成果 | 誠品線上

一個校長的思考 二: 教育的職業與志業-清華校務與教育成果

作者 陳力俊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一個校長的思考 二: 教育的職業與志業-清華校務與教育成果:《一個校長的思考》收錄作者擔任清華校長期間,在各種場合演講文稿。本冊除以全校性事務為主要對象,細數清華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個校長的思考》收錄作者擔任清華校長期間,在各種場合演講文稿。本冊除以全校性事務為主要對象,細數清華校務發展、教育成果、各院系所活動外;亦有個人擔任各項會長的致詞,及對生命追思的紀念敘寫。內容條暢,筆端深情,以文字見證擔任校長期間自我與清華的成長,同時提供讀者作為教育學者的觀點與思維方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力俊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1977年加入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系任教,曾任清華大學材料系系主任、工學院院長,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委。2006年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院士,並為世界科學院院士與俄羅斯國際工程學院院士、美國材料研究學會會士、美國真空學會會士、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曾獲美國礦冶與材料學會William Hume-Rothery獎、美國電化學學會電子與光子學門獎。於2010年2月接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至2014年2月卸任。現為清華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一、頒贈名譽博士、特聘講座頒贈侯貞雄董事長名譽博士典禮致詞頒授Chomsky教授名譽博士與榮譽特聘講座教授典禮致詞(中英文)頒授吳敏求董事長名譽博士典禮致詞頒授翁啟惠院長名譽博士典禮致詞頒授金庸先生名譽文學博士典禮致詞頒授廣達電腦林百里董事長名譽博士學位典禮致詞頒授長春石化林書鴻董事長名譽博士學位典禮致詞頒贈珍古德女士名譽博士學位典禮致詞頒授張懋中院士名譽博士學位典禮致詞頒授諾貝爾獎得主華生博士榮譽特聘講座教授典禮致詞(中英文)頒授高通公司創辦人雅各布博士「清華榮譽特聘講座」致詞(中英文)二、清華各院系周年與活動數學系五十周年慶致詞工學院四十周年慶致詞工學院四十周年慶前任院長致詞清華大學工學院院傑出校友聚會致詞清華材料系四十而不惑2013年材料系畢業典禮致詞2014年材料系畢業典禮致詞清華材料系2018級小畢典致詞2014材料系系友會致詞清華大學材料系畢業四十年與三十年同學會致詞「材料系業界導師」列車啟動典禮致詞材料系李三保教授榮退歡送會致詞「清華化工系四十周年慶」致詞人文社會中心諮詢委員會致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成立大會致詞科管院網路碩士學分班開學典禮致詞科技管理學院中長期發展諮議委員會致詞「清華科法十年」研討會致詞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十周年慶研討會致詞亞洲政策中心開幕致詞清華科管院厚德會成立大會致詞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晚宴宴請數學大師Serre教授致詞兩岸清華企業家協會(TEN-TEEC)晚宴致詞三、建物動土上樑啟用與落成旺宏館落成典禮致詞校友體育館動土典禮致詞校友體育館上樑典禮致詞教學大樓台達館啟用及台達與清華啟動雲端合作計畫典禮致詞清齋啟用典禮致詞名人堂上樑典禮致詞「校友體育館」啟用典禮致詞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總圖啟用典禮致詞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啟用典禮致詞奕園揭幕典禮致詞清華名人堂開幕典禮致詞學人宿舍動土典禮致詞發佈「綠色低碳能源館」捐贈新聞記者會致詞綠能館簽約與動土典禮致詞「清華實驗室」四系募款達成里程碑記者會致詞清華實驗室動土典禮致詞生醫科學館動土典禮致詞「創新育成中心新建工程」上樑典禮致詞清華創新育成大樓正文廣場揭幕儀式致詞清華土地公廟開廟典禮致詞四、單位成立設施啟用RFID智慧圖書館體驗開幕典禮致詞「化合物半導體技術論壇」與無塵室開幕典禮致詞台積館義美門市部開幕致詞亞洲政策中心成立及葉公超講座記者會致詞超高磁場生物用核磁共振儀開幕式致詞先進特殊合金工程研發中心成立大會致詞「高熵材料研發中心」開幕揭牌典禮致詞清華實驗室「材料系84實驗室」揭牌儀式致詞「清華實驗室」啟用典禮致詞五、各項文物與捐贈「陳俊秀先生捐贈珍稀甲蟲標本」典禮致詞羅丹大型銅雕「沈思者」(Thinker)揭幕典禮致詞大陸絳州澄泥硯特展開幕典禮致詞「清詩華墨--宗家源詩書展」捐贈典禮致詞中嶋隆藏教授捐贈畢生所藏的研究圖書典禮自強基金會及余明光校友捐贈本校校車典禮致詞捷鎏科技捐贈雲端視訊軟體致詞正文科技捐助清華實驗室簽約典禮致詞陳琦覺先生中南半島文物捐贈典禮致詞楊儒賓與方聖平教授收藏書畫文物捐贈典禮暨圖錄發表會致詞第十四屆朱順一合勤獎學金頒獎典禮致詞百年紀念郵摺發行典禮致詞「丹斯里李金友先生榮譽校友頒授典禮」致詞「春之清華藝術教育發展基金捐贈典禮」致詞六、各項合作協議遠流「台灣學術線上」資料庫與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簽訂學術出版合作意向書儀式致詞中鋼-清大研究合作座談會致詞清華大學與政治大學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典禮致詞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與國立清華大學策略聯盟協議簽約典禮致詞與1111人力銀行合作設立「清華職涯發展專區」簽約致詞締結策略聯盟備忘錄簽署會致詞救國團與清華大學簽署多元合作方案致詞「臺中--清華講座」合作簽約典禮致詞七、記者會與成果發表會「IC設計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發表會」致詞腦科學重大突破--清華大學發現儲存長期記憶的腦細胞記者會致詞清華大學「植物液泡的氫離子通道焦磷酸水解酶之膜蛋白分子結構」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致詞清華大學「電漿子奈米雷射」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致詞清華大學「全球最大通道的無機晶型結構」記者會致詞清華大學「質子確實比較小」研究成果記者會致詞清華大學「生物材料與仿生材料研究」國科會記者會致詞清華大學發現神經訊號在複雜腦神經網路中如何轉軌記者會致詞清華大學聯詠科技實驗室成果發表會致詞智慧電子國家型計畫期中成果發表會致詞清華設立全面博士班新生獎學金記者會致詞「清大國際志工、小清華原民展現世界公民力量」記者會致詞「國際青年大使」授旗典禮致詞2013清華大學國際志工聯合記者會致詞大專運動會清華表現優異慶功記者會致詞2013清華大學國際志工成果發表會致詞八、清華專班與外國招生小清華原民專班畢旅慶功晚會致詞屏北高中清華原住民專班(小清華)成立五週年慶祝會致詞清華大學北加州招生說明會致詞(中英文)九、清華與國際、大陸各項交流2013年印度排燈節活動致詞介紹岳南先生與梁帆女士記者會致詞江蘇訪問團蒞校訪問致詞2012年暑期大陸交換學生歡迎儀式致詞2012年暑期大陸交換學生歡送會致詞南京大學「新竹清華日」開幕典禮致詞浙江大學「新竹清華日」開幕典禮致詞大陸學生聯誼會冬至湯圓會致詞「大陸學生春節聯誼會暨交換陸生相見歡」致詞2013年暑期大陸交換學生歡迎儀式致詞2013年暑期大陸交換學生惜別晚會致詞大陸學生冬至湯圓同樂會致詞廈門大學朱崇實校長及代表團參訪清華大學致詞廈門大學新竹清華日開幕典禮致詞兩岸四地大學校長會議答謝江蘇省政府晚宴致詞第九屆兩岸四地大學校長座談會致詞第九屆兩岸四地大學校長會議致詞兩岸三地經濟日報論壇「前瞻兩岸三地資通訊匯流大勢」座談會引言東元國際綠色科技競賽團隊參訪致詞馬來亞大學新竹清華日致詞清華隆德大學日致詞十、各項會長發言接任「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會長致詞(中英文)第32屆「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理事會致詞歐洲大學聯盟年會致詞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與歐洲研究型大學協會聯合會議致詞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年會致詞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傑出學者講座開幕致詞(中英文)斐陶斐榮譽學會會長交接典禮致詞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大會致詞斐陶斐榮譽學會第三十五屆會員大會致詞十一、校長會議102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人才培育國際佈局分組討論引言十二、各項高中活動清華大學全台推進「高中學術列車」記者會致詞清華大學「101高中學術列車」啟動與《DNA搭乘頭等艙》新書發表會致詞102學年度清華高中學術列車感謝會致詞「第八屆清華盃全國高級中學化學科能力競賽」頒獎典禮致詞「第九屆清華盃全國高級中學化學科能力競賽」頒獎典禮致詞「第十屆清華盃全國高級中學化學科能力競賽」頒獎典禮致詞高中數理資優班專題發表會致詞第十屆清蔚盃辯論賽開幕致詞2013年高中教師清華營致詞102年暑期「愛迪生自然科學研習會」始業式致詞106年愛迪生自然科學研習會結業典禮致詞清華大學舉辦桃竹菁英高中科學營結訓致詞十三、企業招商與學生就業活動創新生醫技術聯合招商說明會致詞「2013桃竹苗地區職訓暨就業博覽會」致詞清華創業日開幕典禮致詞高通光電科技校園徵才講座致詞十四、各項紀念與緬懷省立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百齡紀念活動開幕典禮致詞令人敬重與懷念的曾德霖教授「智略雙全,功在清華」,周立人教授紀念會致詞科學園區首任局長何宜慈先生紀念會致詞新竹中學彭商育老師追思會致詞陳繼仁校友追思會致詞清華傑出校友陳繼仁博士追思音樂會致詞謝水森老先生告別式致詞十五、校外活動致詞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光源啟用二十週年回顧」致詞同步輻射中心新舊主任交接典禮致詞同步輻射中心張石麟院士榮退茶會致詞近悅遠來: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在台設立國際研究中心記者會致詞國家同步輻射中心董事長卸任致詞中國材料科學學會「院士論壇」致詞推動台灣「材料基因組計畫」芻議--2016年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年會致詞2017「中國材料學會桃竹苗分會教師聯誼會」致詞2017新材料發展趨勢研討會致詞「材料科技發展策略規劃會議」致詞材料學會「材料科系課程討論會」致詞「中國材料科學學會107年年會暨50週年慶」材料論壇座談會致詞第二屆海峽兩岸功能材料科技與產業峰會致詞「第一屆國際高熵合金材料會議」開幕典禮致詞(中英文)

商品規格

書名 / 一個校長的思考 二: 教育的職業與志業-清華校務與教育成果
作者 / 陳力俊
簡介 / 一個校長的思考 二: 教育的職業與志業-清華校務與教育成果:《一個校長的思考》收錄作者擔任清華校長期間,在各種場合演講文稿。本冊除以全校性事務為主要對象,細數清華校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9754941
ISBN10 / 9869754945
EAN / 9789869754941
誠品26碼 / 2681751565000
頁數 / 4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0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 收錄逾百篇作者陳力俊任職清華大學校長期間的演講及致詞文稿
★ 蒐集約三百張活動照片,為清華校務留下珍貴紀錄

試閱文字

導讀 : 頒授Chomsky教授名譽博士與榮譽特聘講座教授典禮致詞(中英文)

喬姆斯基教授、各位嘉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懷著極為愉悅的心情,歡迎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教授來到清華,並接受頒贈名譽博士學位與接受榮譽特聘講座教授職位。清華很榮幸成為他首次到臺灣訪問的東道主。正如許多人所說的那樣,具有歷史性意義,而我們也成為創造歷史的一份子。

喬姆斯基教授在他的開創性著作「語言知識:自然,起源和使用」(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中詳細闡述了有關人類知識的兩個問題。首先是柏拉圖的問題(Plato’s problem):解釋在這麼有限的證據下,我們如何知道如此多。第二個是奧威爾的問題(Orwell’s problem):解釋我們在看到如此多的證據後,為何知道如此少。他非常擅長並毫無疑問的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主要發言人。作為學者,我們常常想知道是否有人關注我們的工作。Noam Chomsky教授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根據1992年的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在1980~92期間,喬姆斯基教授被引用的頻率高於其他任何還活在世間的學者,並且是歷史上所有人中,第八最常被引用的名人。事實上,從至各指標來看,喬姆斯基教授有很出色的同伴。如歷數在此期間,十大最常被引用的名人依序是:馬克思,列寧,莎士比亞,亞里斯多德,聖經,柏拉圖,佛洛德,喬姆斯基,黑格爾和西塞羅,喬姆斯基教授的歷史地位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喬姆斯基教授因建立語言學成為研究基於生物稟賦人類語言的科學學科而享譽全球,這澈底改變了我們對作為人性的一部分的語言如何演變的思考。他對形式語言的分類,即喬姆斯基層次結構(Chomsky Hierarchy),同時也對程式設計語言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喬姆斯基教授可能更因其作為政治行動家(a political activist)和評論員的角色而聞名。他對美國外交政策和人道問題的看法激勵了新一代的社會思想家,讓他們願意站出來面對我們現今世界的嚴峻現實。

由於喬姆斯基教授慎重地接受了我們的榮譽博士學位和榮譽特聘講座教授職位教授職位,他也成為了清華大家庭的校友和教職員。那麼我們的學生可以向他學習什麼?事實上很簡單:就是找出真相,說出真相並質疑你所聽到的一切。

同時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喬姆斯基教授的訪問之後,希望MIT和清華大學之間能夠有更多的思想和資源交流,進而促成這兩個機構之間未來更緊密的合作。

Professor Chomsky,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With a cheerful heart, I would like to welcome Professor Noam Chomsky to Tsing Hua. It is indeed an honor for us to take part in hosting his visit to Taiwan. Just like many people are saying, this is indeed a history in the making, and we are very fortunate to be part of it.

In his seminal book, 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 Professor Chomsky elaborated on two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human knowledge. The first is the Plato’s problem: explaining how we can know so much given that we have such limited evidence. The second is Orwell’s problem: explaining how we can know so little given that we have so much evidence. He has excelled and been unquestionably the leading voice addressing these two problems. As scholars, we often wonder if anyone is paying attention to our work. Professor Noam Chomsky did not have this problem at all. According 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in 1992, Professor Chomsky was cited as a source more often than any other living scholar during the 1980–92 period, and was the eighth most—cited source oveall. Indeed, Professor Chomsky is in stellar company. The top ten cited sources during the period were: Marx, Lenin, Shakespeare, Aristotle, the Bible, Plato, Freud, Chomsky, Hegel and Cicero.

Professor Chomsky is renowned worldwide for establishing linguistics as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of studying human language as a biological endowment, which has revolutionized our thinking about how language evolves as part of human nature. His classification of formal languages, namely the Chomsky Hierarchy, also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In fact, Professor Chomsky is probably better known for his role as a political activist and commentator. His views on US foreign policies and humanity issues have inspired a new generation of social thinkers who are willing to stand up and face the grim reality of our world.

As Professor Chomsky has graciously accepted our honorary doctorate and distinguished chair professorship, he has also become an alumnus and a faculty member of our big family. So what can our students learn from him? Very simple: to find out the truth, to speak the truth and to question everything you heard.

After Professor Chomsky’s visit, hopefully there will be more exchanges of ideas and resources between MIT and Tsing Hua, and we certainly would like to see futur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institutions.

Thank you. Thank you all.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一個校長的思考」系列「第一冊」於2018年九月底出版,原來出書動機主要是對個人過往行述,留個紀念,並與親朋好友分享,因此以贈送為主,少部分則經由網路書店銷售。出版後得到不少迴響,也有校友以團購方式分贈友朋,銷售情況遠遠超過預期﹔另一方面,從整理講稿到出書的經驗,對一位藝文界的朋友名言﹕「沒有紀錄,就等於沒有發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出書記錄的功能,可能更甚於紀念。

系列「第一冊」的副標題是「教育的職業與志業―清華文史與校務」,「第二冊」則是「教育的職業與志業―清華校務與教育成果」,主要涵蓋在清華舉辦的活動包括頒贈名譽博士、特聘講座、各院系週年慶與活動、建物捐贈動土、上樑、啟用與落成、單位成立設施啟用、各項文物與捐贈、各項合作協議、記者會與成果發表會、原住民專班與國外招生、與國際、大陸各項交流、各項高中活動、企業招商與學生就業活動、紀念會與告別式以及本人曾擔任會長的「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與「斐陶斐榮譽學會」、曾擔任董事長的「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以及個人專業之家「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活動。

「第三冊」「學術的見解與創發―人文藝術與科學技術」則包含校內外各種活動,如文藝活動與演出、校內演唱會、文藝展覽、新書發表、諾貝爾獎得主演講、名人演講與通識講堂、各項座談、跨領域研討會、人文領域研討會、理工領域研討會、各項論壇、各項會議與協會、科學科技講座與其他校外活動。

由於近年來智慧手機攝影機的精進,在社會大眾「人手一機」的今日,人人都成了業餘攝影師。晚近出外旅遊時攝取照片常以千計,隔了一段時候在電腦中檢視,仍覺旅程「歷歷如繪」,威力著實驚人。在前書出版後,很多朋友都表示對其中所附照片特別有感,所以在編輯「第二、三冊」時也刻意注重配置活動照片。由於「第一冊」多收錄在全校性事務場合致詞稿,所以在「清華首頁」以及「影音分享網」中可以找到不少照片。「第二冊」重點在校內各單位活動,「第三冊」更多涉及在校外舉辦之活動,由於當時未刻意收集相關照片,事過境遷後就困難得多,因而展開「收尋之旅」,也頗有一得﹔這裡要特別感謝「人文社會學院」蔡英俊前院長,提供本人所有參與「人文社會學院」活動的精華照片,當接獲所贈收錄相關照片光碟片時,以「如獲至寶」形容,毫不為過。

其他收尋到的照片主要來源還是來自各相關單位及主辦機構網站。在過程中,發現有些單位與機構是道道地地的圖示紀錄事件「模範生」,有些則較疏於經營,同時收錄是否完整,又似與主管更迭及重視程度有別息息相關﹔像片有迅速勾起回憶的作用,在記錄與紀念的功能上,常能發揮「勝於千言萬語」的效果。在現今資料存儲日益簡易與廉宜時代,基於保存「紀憶」以及宣導的強大威力,應值得各單位在記錄活動方面,多付一分心力。

本系列書籍出版,主旨在記錄個人在清華擔任校長後相關活動行述,由於長年受惠於清華同仁盡心盡力的貢獻以及友朋的鼓勵,所以「第一冊」以贈送為主。但出書之際,自然也很關心贈書對象是否有興趣。另一方面,書籍單位印製成本在基本數目外,大幅遞減,以「書贈有緣人」為理想,但不希望被「束諸高閣」,而陷入目前手頭與通路存書均瀕臨告罄的窘境,以廣流通,所以「第二、三冊」出版本有意以預購方式測水溫,來決定印製本數,但發覺過程甚為繁複而作罷,因此「第二、三冊」改以主要借助出版商電子通路行銷,希望出版的書籍能真正為「愛書人」所持有,另一方面也可協助活絡一下面臨寒冬的台灣出版業經濟。

本系列「第二、三冊」能順利出版,要感謝多位清華同仁協助,包括細心校對在本人擔任校長期間所有致詞稿件的彭琇姬秘書,多位清華同仁費心錄存及提供活動照片。黃鈴棋小姐全程精心編輯與校對,讓本書得以順利問世,更是功不可沒。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自序

「一個校長的思考」系列「第一冊」於2018年九月底出版,原來出書動機主要是對個人過往行述,留個紀念,並與親朋好友分享,因此以贈送為主,少部分則經由網路書店銷售。出版後得到不少迴響,也有校友以團購方式分贈友朋,銷售情況遠遠超過預期;另一方面,從整理講稿到出書的經驗,對一位藝文界的朋友名言﹕「沒有紀錄,就等於沒有發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出書記錄的功能,可能更甚於紀念。

系列「第一冊」的副標題是「教育的職業與志業-清華文史與校務」,「第二冊」則是「教育的職業與志業-清華校務與教育成果」,主要涵蓋在清華舉辦的活動包括頒贈名譽博士、特聘講座、各院系週年慶與活動、建物捐贈動土、上樑、啟用與落成、單位成立設施啟用、各項文物與捐贈、各項合作協議、記者會與成果發表會、原住民專班與國外招生、與國際、大陸各項交流、各項高中活動、企業招商與學生就業活動、紀念會與告別式以及本人曾擔任會長的「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與「斐陶斐榮譽學會」、曾擔任董事長的「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以及個人專業之家「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活動。

「第三冊」「學術的見解與創發-人文藝術與科學技術」則包含校內外各種活動,如文藝活動與演出、校內演唱會、文藝展覽、新書發表、諾貝爾獎得主演講、名人演講與通識講堂、各項座談、跨領域研討會、人文領域研討會、理工領域研討會、各項論壇、各項會議與協會、科學科技講座與其他校外活動。

由於近年來智慧手機攝影機的精進,在社會大眾「人手一機」的今日,人人都成了業餘攝影師。晚近出外旅遊時攝取照片常以千計,隔了一段時候在電腦中檢視,仍覺旅程「歷歷如繪」,威力著實驚人。在前書出版後,很多朋友都表示對其中所附照片特別有感,所以在編輯「第二、三冊」時也刻意注重配置活動照片。由於「第一冊」多收錄在全校性事務場合致詞稿,所以在「清華首頁」以及「影音分享網」中可以找到不少照片。「第二冊」重點在校內各單位活動,「第三冊」更多涉及在校外舉辦之活動,由於當時未刻意收集相關照片,事過境遷後就困難得多,因而展開「收尋之旅」,也頗有一得;這裡要特別感謝「人文社會學院」蔡英俊前院長,提供本人所有參與「人文社會學院」活動的精華照片,當接獲所贈收錄相關照片光碟片時,以「如獲至寶」形容,毫不為過。

其他收尋到的照片主要來源還是來自各相關單位及主辦機構網站。在過程中,發現有些單位與機構是道道地地的圖示紀錄事件「模範生」,有些則較疏於經營,同時收錄是否完整,又似與主管更迭及重視程度有別息息相關;像片有迅速勾起回憶的作用,在記錄與紀念的功能上,常能發揮「勝於千言萬語」的效果。在現今資料存儲日益簡易與廉宜時代,基於保存「紀憶」以及宣導的強大威力,應值得各單位在記錄活動方面,多付一分心力。

本系列書籍出版,主旨在記錄個人在清華擔任校長後相關活動行述,由於長年受惠於清華同仁盡心盡力的貢獻以及友朋的鼓勵,所以「第一冊」以贈送為主。但出書之際,自然也很關心贈書對象是否有興趣。另一方面,書籍單位印製成本在基本數目外,大幅遞減,以「書贈有緣人」為理想,但不希望被「束諸高閣」,而陷入目前手頭與通路存書均瀕臨告罄的窘境,以廣流通,所以「第二、三冊」出版本有意以預購方式測水溫,來決定印製本數,但發覺過程甚為繁複而作罷,因此「第二、三冊」改以主要借助出版商電子通路行銷,希望出版的書籍能真正為「愛書人」所持有,另一方面也可協助活絡一下面臨寒冬的台灣出版業經濟。

本系列「第二、三冊」能順利出版,要感謝多位清華同仁協助,包括細心校對在本人擔任校長期間所有致詞稿件的彭琇姬秘書,多位清華同仁費心錄存及提供活動照片。黃鈴棋小姐全程精心編輯與校對,讓本書得以順利問世,更是功不可沒。

試閱文字

內文 : 頒授Chomsky教授名譽博士與榮譽特聘講座教授典禮致詞(中英文)

喬姆斯基教授、各位嘉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懷著極為愉悅的心情,歡迎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教授來到清華,並接受頒贈名譽博士學位與接受榮譽特聘講座教授職位。清華很榮幸成為他首次到臺灣訪問的東道主。正如許多人所說的那樣,具有歷史性意義,而我們也成為創造歷史的一份子。

喬姆斯基教授在他的開創性著作「語言知識:自然,起源和使用」(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中詳細闡述了有關人類知識的兩個問題。首先是柏拉圖的問題(Plato’s problem):解釋在這麼有限的證據下,我們如何知道如此多。第二個是奧威爾的問題(Orwell’s problem):解釋我們在看到如此多的證據後,為何知道如此少。他非常擅長並毫無疑問的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主要發言人。作為學者,我們常常想知道是否有人關注我們的工作。Noam Chomsky教授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根據1992年的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在1980-92期間,喬姆斯基教授被引用的頻率高於其他任何還活在世間的學者,並且是歷史上所有人中,第八最常被引用的名人。事實上,從至各指標來看,喬姆斯基教授有很出色的同伴。如歷數在此期間,十大最常被引用的名人依序是:馬克思,列寧,莎士比亞,亞里斯多德,聖經,柏拉圖,佛洛德,喬姆斯基,黑格爾和西塞羅,喬姆斯基教授的歷史地位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喬姆斯基教授因建立語言學成為研究基於生物稟賦人類語言的科學學科而享譽全球,這澈底改變了我們對作為人性的一部分的語言如何演變的思考。他對形式語言的分類,即喬姆斯基層次結構(Chomsky Hierarchy),同時也對程式設計語言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喬姆斯基教授可能更因其作為政治行動家(a political activist)和評論員的角色而聞名。他對美國外交政策和人道問題的看法激勵了新一代的社會思想家,讓他們願意站出來面對我們現今世界的嚴峻現實。

由於喬姆斯基教授慎重地接受了我們的榮譽博士學位和榮譽特聘講座教授職位教授職位,他也成為了清華大家庭的校友和教職員。那麼我們的學生可以向他學習什麼?事實上很簡單:就是找出真相,說出真相並質疑你所聽到的一切。

同時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喬姆斯基教授的訪問之後,希望MIT和清華大學之間能夠有更多的思想和資源交流,進而促成這兩個機構之間未來更緊密的合作。

Professor Chomsky,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With a cheerful heart, I would like to welcome Professor Noam Chomsky to Tsing Hua. It is indeed an honor for us to take part in hosting his visit to Taiwan. Just like many people are saying, this is indeed a history in the making, and we are very fortunate to be part of it.

In his seminal book, 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 Professor Chomsky elaborated on two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human knowledge. The first is the Plato’s problem: explaining how we can know so much given that we have such limited evidence. The second is Orwell’s problem: explaining how we can know so little given that we have so much evidence. He has excelled and been unquestionably the leading voice addressing these two problems. As scholars, we often wonder if anyone is paying attention to our work. Professor Noam Chomsky did not have this problem at all. According 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in 1992, Professor Chomsky was cited as a source more often than any other living scholar during the 1980–92 period, and was the eighth most—cited source oveall. Indeed, Professor Chomsky is in stellar company. The top ten cited sources during the period were: Marx, Lenin, Shakespeare, Aristotle, the Bible, Plato, Freud, Chomsky, Hegel and Cicero.

Professor Chomsky is renowned worldwide for establishing linguistics as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of studying human language as a biological endowment, which has revolutionized our thinking about how language evolves as part of human nature. His classification of formal languages, namely the Chomsky Hierarchy, also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In fact, Professor Chomsky is probably better known for his role as a political activist and commentator. His views on US foreign policies and humanity issues have inspired a new generation of social thinkers who are willing to stand up and face the grim reality of our world.

As Professor Chomsky has graciously accepted our honorary doctorate and distinguished chair professorship, he has also become an alumnus and a faculty member of our big family. So what can our students learn from him? Very simple: to find out the truth, to speak the truth and to question everything you heard.

After Professor Chomsky’s visit, hopefully there will be more exchanges of ideas and resources between MIT and Tsing Hua, and we certainly would like to see futur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institutions.

Thank you. Thank you all.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