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哲思 | 誠品線上

搖滾哲思

作者 吳馷締/ 敖采渝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搖滾哲思:此書從PinkFloyd靈魂人物RogerWaters的作品來探討哲學在前衛搖滾的意義。搖滾不只是一般人認為的又搖又滾,它包含廣大而深沈的歷史、政治、社會等各項議題的探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此書從 Pink Floyd 靈魂人物 Roger Waters 的作品來探討哲學在前衛搖滾的意義。搖滾不只是一般人認為的又搖又滾,它包含廣大而深沈的歷史、政治、社會等各項議題的探討,並藉由音樂專業的表現,將表象的音符帶進聽眾的思考中。早期的 Pink Floyd 的作品充滿了想像的空間,那是一個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的年代,時代的意義是麻醉,麻醉自我與聽眾,當時流行的樂器叫 Mellotron 可以製造暈眩感,歌手與聽眾們交織在電吉他的聲波中。Pink Floyd 是一個很正面而且富有哲理的樂團,歌詞值得細細品味,也必須熟知歷史意涵才能領略其一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吳馷締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搖滾音樂社會學者,旅美作家。曾任全國廣播電台前衛搖滾音樂主持人、聯合報及自由時報專欄作家。代表台灣參加 Art Fusion Galleries(國際紅點藝術分支機構之一)在美國邁阿密參加國際性畫展。2002年成立塔羅占星工作室。在英國與美國發行過三張個人搖滾專輯《What Happened to Your Guitar》(2010)、《Maple Street》(2013)、《Whats Eternity》(2015)。並著有:東海社研所論文〈搖滾社會學之搖滾對對社會衝擊面之研究〉、《親子ABC》、《占星門診》、《占星奇緣》、《奇妙占星情緣》、《用金星勾引你的星座情人》、《占星愛情全攻略》、《前世今生占星情緣》。敖采渝中國文化大學主修政治學輔系韓國語文畢業,2012 年擔任韓國首爾特別市「Seoul Mate」,韓國首爾誠信女子大學教育部獎學金贊助交換生,倫敦電影學院進修。曾任職政黨工作,現職電影幕後人員,並參與過曾志偉監製、成龍投資電影《黃金兄弟》拍攝,及網飛(Netflix Film)電影《Tiger Tail》製作,兼職中英翻譯口譯、筆譯工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Chapter 01:Fearless--永不懼怕的巨人Chapter 02:The Meaning of Psychedelic Rock--音樂是為了被感受,而非只是被聆賞Chapter 03:The Influences of Roger Waters--Roger Waters 對其後搖滾樂團的影響Chapter 04:Roger Waters’ Philosophy of Rock--Pink Floyd 不只是迷幻那麼簡單的事了Chapter 05:The Wall--牆後真實Chapter 06: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孤獨的傷,自我靈魂演化Chapter 07: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只是牆上的一磚Chapter 08:Dark Side of the Moon--溫吞月光Chapter 09:Big Man, Pig Man--那隻著名的空氣豬出現了Chapter 10:The Pros and Cons of Hitch Hiking--如果上天願意在你的生命中多贈與你 41 分鐘你想做什麼?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搖滾哲思
作者 / 吳馷締 敖采渝
簡介 / 搖滾哲思:此書從PinkFloyd靈魂人物RogerWaters的作品來探討哲學在前衛搖滾的意義。搖滾不只是一般人認為的又搖又滾,它包含廣大而深沈的歷史、政治、社會等各項議題的探討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9682756
ISBN10 / 9869682758
EAN / 9789869682756
誠品26碼 / 2681727417005
頁數 / 20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 閱讀過程,就是重度樂迷的一趟朝聖之旅
★ 墜入 Roger Waters 的歌詞意涵和貝斯樂音,見證偉大樂手的誕生
★ 從 Pink Floyd 歷來專輯樂曲的變化,看見搖滾樂與政治社會的相互影響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2017 年 6 月我因受邀於美國 Art Fusion Galleries,得有幸代表台灣參加了國際性的世界畫展。7 月 9 日畫廊舉辦了開幕酒會。Art Fusion Galleries 位於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這是個世界認評比最優之一的畫廊,我很榮幸受邀前與參展。我與世界各國當代知名畫家,雕塑家共來自 46 個國家,76 位藝術家互相切磋琢磨,了解彼此創作的理念與技巧,可謂收穫相當大,與有榮焉。希望也有讓世界看到了台灣。當時接受了畫廊的專訪,談及我的畫作屬於哲學思考的創作,與一般的純粹藝術較為不同,但今天我所討論的是「哲學搖滾大師 ── Roger Waters 的哲思作品」,在我受邀參與畫展時,我正好查了 Roger Waters 演唱會的時程表,就這麼巧我這次的美國行程,第一站邁阿密,而 Roger Waters 也剛好在邁阿密有一場演唱會,在American Air Line Arena,於是我訂了演唱會的票,第二站我會到北卡羅萊納州 Roger Waters 正好 Greensboro 也有一場,第三場在 Philadelphia 的 Wells Fargo 我訂了距離他最近的位置。同時安排船運公司將十七幅畫作運往邁阿密參加 Art Fusion Galleries 舉辦的畫展。我從六歲,當時還是幼稚園時的階段,我就愛上了 Pink Floyd 這個樂團。1965 年的 Pink Floyd 是由 Syd Barrett 為首,Roger Waters 是當時的 bass 手,主要曲子由 Syd 來完成,Syd Barrett 因為使用藥物過量而離團,之後樂團的重心就來到了 Roger Waters 的身上,在 1975 年《Wish You Were Here》的〈Shine on Your Crazy Diamond〉裡提到懷念 Syd 的曲子。鑽石是地球神話的一部分,Syd 是 Roger Waters 生命中的一部分,世界上真正美好的事都具有獨特性。

在美國我總共聽了 Roger Waters 的三場演唱會,場場精彩萬分以下是演唱會的時間序:

7/18 MIAMI - AMERICAN AIRLINE ARENA
7/28 NORTH CAROLINA - GREENSBORO ARENA
8/8  PHILADELPHIA - WELLS FARGO ARENA 4
9/21 NEW YOUR - NEW YORK ARENA

在每一場的演唱會結束前他會走下舞台和觀眾握手,握到這個手可是非常的不容易,我穿著一雙經歷風霜的運動鞋,踩過多少美國人的腳甚至膝蓋大腿喊著 ROGER!ROGER!ROGER!他終於聽到我的呼喊,朝我走了過來。我終於如願以償握到他的手並擊掌!!!!!我告訴他我來自台灣,將會寫一本與他以及他的作品集有關的專書,他高興的說 MAIL ME ONE!!!!!

我是以頂禮膜拜的心態去聽這位我從六歲就開始迷戀的樂團的靈魂人物,他的演出令人震懾,內心油然地肅然起敬,當他雙手用力拍著自己的心臟處,再將雙手臂伸向觀眾,他知道他是一位被朝聖者。他是那麼愛支持他音樂的樂迷們。

2017 年 10 月 寫於美國北卡

試閱文字

內文 : ▍Chapter 01 ~ Fearless ― 永不懼怕的巨人

Richie Unterberger(樂評人)讚嘆道「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能像 Pink Floyd 所創造的時代那樣偉大!」

Roger Waters 出生於 1943 年 9 月 6 日,小時候的 Roger 遭受炸彈如雨下的恐慌。1940 年的 9 月至 11 月,在布克漢(Great Bookham),Roger 與家人所居住的城市,遭受到了攻擊,炸彈炸毀了整條街巷,偏遠村莊及首都都成為了攻擊的目標。Roger 的母親 Mary Whyte,是名蘇格蘭人,父親名為 Eric Fletcher Waters 是一位學校老師,他所教授的是宗教及體育,英國北方人,年輕時加入了青年團及童子軍,擁有著非常好的德行與美德。他所居住的地方稱作為布拉福(Bradford),附近有一礦場,即使當時國家把上戰場此行為誇囗是件偉大的事件,然而這個地區沒有一個人是自願當政治人物或是前往戰場的。

Roger 的父親,Eric 原本是可逃離戰役的,但 Eric 的父親是一個礦工,他有著暴躁的脾氣,強大的威權性格帶給了 Eric 極大的壓力。在布拉福地區,礦工們是沒有自己的意見的,當時的人們所想的僅僅只要能溫飽就好。他們當時覺得共產是件好事,對他們來說不用愁吃穿,有食物即可,共產主義的想法讓 Eric 並不想參與戰爭,然而此時的德國納粹攻佔了波蘭,而蘇聯則進攻了芬蘭,在德軍陸續攻佔歐洲各國之後,英國成為了納粹鎖覬覦的一塊寶地。

Eric Waters 當時被招募擔當救護車的司機,他心想,這樣或許可以避開上戰場,但救護車卻永遠是站在最前線的,哪裡需要他,他總是必須第一個衝進去。Eric 在戰場裡看到了許多傷兵,他決定加入戰場成了自願兵,他參與了英國皇家弗希樂步兵兵團(Fussilers),1 月 22 日他的戰隊首先在義大利的安濟奧登陸,此地為距離 Peter Beach 六英哩的地方,戰爭隨之在安濟奧展開,此戰役也稱為鵝卵石行動,為英美兩國聯合對義大利的登陸行動,意圖在於包抄德國在義大利的冬季防線。

安濟奧成了血腥的戰場,與英軍交戰的德軍,14 陸軍則一舉殲滅了當時的英軍,而軍號為 292975 的 Eric 則被報告死於 1944 年 2 月 18 日,英軍只參戰了三星期,Eric 便因戰而亡。Roger 就像其他小孩一樣在戰爭的恐懼中被養大,他們的夜晚被如雨落下的炸彈籠罩著,他們躲在防空洞裡躲過無數的日夜,空襲警報的聲響澈底得響著,他的媽媽,用雙手捲抱著 John 與 Roger,但對 Roger 來說,他的情緒 DNA 從此注入了他的威權人格,因為他的童年是如此度過的。Roger 的媽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決定站出來獨自撫養這兩個小孩,他申請了學校的教師職務,他們則搬到了 42 Rock Road,而屋子的名字叫 Fleetwood。無巧不成書,Rock Road 的住址之後竟然讓 Roger 成了偉大的搖滾音樂家。Roger 的媽媽騎著腳踏車沿著河岸就可到達學校,而他們居住的地方(Grant Chester Meadows)因被英國保護的非常周全,也因此成了當時最美的與那可以供兒童嬉戲的地方。

戰爭並未停止,反而更加的劇烈,看著其他家庭的爸爸們陸陸續續地回家,Roger 的家庭所收到的是一封來自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五世,一封感念 Eric Fletcher Waters 為國犧牲的信。Roger 的童年時代,對於父親的一切很好奇,他穿著他爸爸穿過的軍服,他媽媽把這件衣服保留在他的衣櫥裡,他一讀再讀那封捎來他爸爸死訊的信,他從相簿裡去找到他爸爸與他那曾有的快樂時光,他向哥哥與母親詢問有關於他爸爸所留下任何值得紀念的事物,而這位父親對這位未來的音樂家有著莫大的影響。1947 年的 9 月,他度過了他的四歲生日,之後他進入了在 Blinco Rd. 的 Morley Memorial Junior School 就學,這個學校就在他家的街角。

七年後他們搬到了 Hills Rd.,這是個重要的階段,他進入了 Cambridgeshire High School 藝術班級課程就讀,在 Homerton 大學,也是在此時,他發展了早期藝術成形的青年時期,也造就了他的未來。

在初中時期,Roger 認識了 Syd Barrett 和 David Gilmour,對於 1954 年 Roger Waters 在 Cambridgeshire 就讀的時期,我們可以從《The Wall》專輯中〈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Part 2)看到 Roger 是如何描寫他接受的教育,當時的老師是 William Eagling,他是以嚴厲出名的教師,而這所學校也是以嚴厲的教學而名聲大噪,在校的學生所期盼的便是能夠像在維多莉亞中學的學生一樣受開放式教育(維多莉亞中學擁有較為開放式的教學風格),但 Roger 進入的學校則是以貶低代替啟發、責罵代替鼓勵,導致在他的成長黃金時期所接受到的是壓迫式教育,這兒的學生無法順著自己的心聲來學習。

1962 年三個人,Roger Waters、Syd Barrett、David Gilmour 在大學時,所學的領域分別是:Syd 所主修是藝術與科技(Arts and Technology),David 主修語言,而 Roger 卻離開了 Cambridge,跑去唸了建築。1962-1964 之間,Syd 創造了不同的音樂領域,1964 年他們所組的樂團其名稱 Those Without 來自於 1957 年的小說 Those Without Shadows,此小說攜帶著法國存在主義的思維。

David 參與了很多樂團的演出,包括 New Comers 以及 The Ramblers,之後加入藍調搖滾 Jokers Wild 樂團。Roger Waters 在 1963 的秋天,正式成為 Sigma 6 的團員,當時 Roger 還在學建築設計,在 Regent Street Polytechnic 蓋房子,他說:「I suppose we formed several groups there」。

Pink Floyd 的迷幻色彩主義從 1967 年的《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及 1968 年的《A Saucerful of Secrets》這兩張作品開始,為 Syd Barrett 在團時所呈現的風格。1969 年起樂團就改由 Roger Waters 做為主導,實驗性色彩仍非常的濃厚,第三張作品的發行為 1969 年的《Music From the Film More》(為電影做的配樂);第四張於 1969 年製作的《Ummagumma》嘗試了大量的樂器實驗,希望運用錄音技巧及吉他的特殊彈奏法模擬出海豚、鯨魚及海底世界的概念專輯,這一首曲子就長達快一小時,無法領會的人,真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其實聽者要隨著他們的實驗勇氣,加上想像力去聽出他們所努力營造出的海底巡禮。

《Ummagumma》單一首曲子就長達五十一分二十秒,非常精彩地演出蘊藏深深海底的柔軟光輝。1970 年的《Atom Heart Mother》、1971 年的《Meddle》及 1972 的《Obscured by Clouds》都還是充滿迷幻及實驗性的作品,而這些專輯 Roger Waters 掌握了大部分的錄音工程。

我們回到 Syd 的時代來看,當時 Syd 所營造的效果,時而詭譎、時而像莊園的田園風格,如《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這張專輯的概念是取自 Syd 最喜歡的童書 The Wind and the Willows,於 1967 年 1 月發行的首張單曲,第一首曲子〈Arnold Layne Candy and Current Ban〉,曲長 2 分 53 秒。

ARNOLD LAYNE CANDY AND CUR¬NT BAN

- Musicians -
Syd Barrett: vocal, backing vocals, electric guitar, acoustic guitar
Roger Waters: bass, backing vocals

[Lyrics]
Arnold Layne had a strange hobby
Collecting clothes
Moonshine washing line
They suit him fine
On the wall hung a tall mirror
Distorted view, see through baby blue
He done it

[Chorus]
Oh, Arnold Layne
It’s not the same, takes two to know
Two to know, two to know
Two to know
Why can’t you see?
Arnold Layne
Arnold Layne
Arnold Layne

[Verse 2]
Now he’s caught - a nasty sort of person
They gave him time
Doors bang, chain gang
He hates it

[Chorus]
Oh, Arnold Layne
It’s not the same, takes two to know
Two to know, two to know
Two to know
Why can’t you see?
Arnold Layne
Arnold Layne
Arnold Layne
Arnold Layne
Don’t do it again

初創那時,1967 年的一月底二月初他們錄製了〈Interstellar Overdrive〉由 EMI 發行,這首曲子原為十分鐘長,但為了商業考量,他們必須把它縮減成 2 分 53 秒的作品。

Syd 是 Pink Floyd 的原創人,他於 1967 年一月二十在 UFO 俱樂部表演時使用 Danelectro 3021 型號的吉他演奏,Roger Waters 在 Arnold Layne 這首曲子裡用了 Rickenbacker 4001S 型號的貝斯演奏。Roger Water 在 2006 年的一場演唱會上演唱了這首曲子〈Arnold Layne〉。這場演唱結合了 Richard Wright、David Gilmour 共同演出。

David Bowie 在 2006 年的 5 月 29 日,英國的 Royal Abert Hall 也演唱了這首曲子,因此是一首值得提起的曲子。在 2:04 的地方可以聽到 Roger Waters 用型號 Sovereign H 1260 的空心吉他彈出優美的旋律,Nick Mason 做了相當大的幫助,他做了 POP 運用 Snare 及 Cymble 開場,Syd Barrett 表現出他所擅長的寬音域,而 Roger Waters 的 bass 聽起來變化多端,我們可以在 1:31 秒處聽到他的獨奏。這首曲子由 Joe Boyd 在 1 月 29 日到 2 月 1 日確認將錄製成唱片,他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錄製,接著第二天作混音。

Joe Boyd 說到:我記得在混音的過程 Roger Waters 和我都感到非常的棘手,這首曲子展現了 Syd Barrett 的作曲功力和音樂上的要求及特別的才華。

(後略)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