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與生活 | 誠品線上

皮革與生活

作者 張岱明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皮革與生活:本書是向對皮革製品有興趣的朋友或熱愛手作皮革的設計師,介紹皮革的基本知識;包含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皮革、以及皮革的分類及特性,也會對於如何購買不同皮革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向對皮革製品有興趣的朋友或熱愛手作皮革的設計師,介紹皮革的基本知識;包含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皮革、以及皮革的分類及特性,也會對於如何購買不同皮革製品加以介紹。 除了趣味的知識及歷史小故事之外,更會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介紹皮革的一些製作過程,尤是在表面處理的工藝上;對於想要了解皮革的朋友,是本容易入門的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張岱明▍張岱明1973年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1975年公務員高等考試財稅行政人員法務組及格1976年美國僔爾布萊特獎學金交換學者1977年美國德州南衛理大學比較法學碩士1980年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國際企業管理碩士1992年斯塔爾化學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1996年南澳州大學(UOSA)企管博士研究2002年嘉興宏麟皮化公司(台灣)總經理2012年東莞麥斯集團公司顧問2015年台灣逢甲大學皮革工程講座從事皮革及相關產品三十八年之經驗,為美國皮革化學師學會永久會員。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一/白志祥 序二/游正仁 序三/石碧 |第 一 輯 皮革・歷史| 第 1 章 皮革簡史與植物單寧(植物鞣劑,History of Leather and Vegetable Tanning Extracts) 第 2 章 介紹植鞣劑(Wattle Extracts,Vegetable Tannin Extracts) 第 3 章 皮革的大小及部位差 第 4 章 談談馬臀革(Cordovan) 第 5 章 什麼是納帕革?(What is Nappa Leather? ) 第 6 章 為什麼喜歡植鞣革? 第 7 章 二層革(Split Leather,俗稱榔皮) 第 8 章 淺談漆皮(Patent Leather) 第 9 章 淺說壓花皮(Embossed Leather) 第10 章 日本皮革工業的前世今生 第11 章 為什麼台灣把後處理叫做安地古(舊化)? 第12 章 牛皮可以做到多厚? 第13 章 被忽視的豬皮工業(Often Neglected Pigskin Industry) |第 二 輯 皮革・日常| 第 1 章 牛皮紙是不是紙?(Vellum is Paper, Isn't it? ) 第 2 章 牛皮與法律 第 3 章 素食者之鞋(Vegan Shoes) 第 4 章 皮革的手感 第 5 章 牛皮狗咬膠(Cowhide Dog Chew) 第 6 章 黴菌與皮革製品發黴的問題 第 7 章 邊油(Edge Ink)的故事 第 8 章 皮革與運動用品 第 9 章 談談防水革(Waterproof leather or water repellent) 第10 章 名牌及鞋業人才的凋零 第11 章 為什麼吹牛皮是說大話的原因? 第12 章 跨國皮革化工公司的併購 第13 章 股神巴菲特投資製鞋業,一個慘痛的代價 |第 三 輯 皮革・製程| 第1 章 皮革的製程 第2 章 淺說皮革表面處理──皮革為什麼表面要塗飾? 第3 章 初學者認識皮革表面塗飾的準備及製作過程 第4 章 皮革塗飾教材綱要 |附 錄| 2012 波隆尼亞皮革展(LINEAPELLE)參觀心得 2019 年10 月米蘭皮革展參觀・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皮革與生活
作者 / 張岱明
簡介 / 皮革與生活:本書是向對皮革製品有興趣的朋友或熱愛手作皮革的設計師,介紹皮革的基本知識;包含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皮革、以及皮革的分類及特性,也會對於如何購買不同皮革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5573140
ISBN10 / 9865573148
EAN / 9789865573140
誠品26碼 / 2682012116009
頁數 / 17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08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序一/白志祥(德昌皮革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台灣製革業自1949 年遷台,七十多年來,有過蓬勃發展的機運,也經歷過多次變革。全盛時期,製革廠甚至多至四五百家。然而,榮景不再,如今碩果僅存的廠家,剩下不到一成。這麼多年來,關於製革業的相關著作,僅僅兩套叢書出版──亦即林河洲老師的作品(《皮革塗飾工藝學》、《皮革染色學》等,秀威出版社),以及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系出版的皮革叢書。這些叢書雖然內容精闢,然都偏向於技術及管理方面的介紹,外行讀者較難領略其中堂奧。

慶幸有岱明兄耗費近十年的光陰,投書於《鞋訊》雜誌及網站的發表。其文筆深入淺出,容易普及;文字平易近人、活潑生動,讀來有趣;加上他個人在皮革行業三四十年的經驗及心得分享,引人入勝。在此COVID-19 肺炎疫情衝擊下,多數人心情低落,很需要能提振士氣、鼓舞人心的資訊。真的非常感謝張總[張岱明先生為世界第一大皮革化料公司,斯塔爾(Stahl)集團,前大中華區總經理]跟我們大家分享他寶貴的人生故事!

談起我個人與張總兩人的結緣,始於我自英國北安普頓大學(Northampton University,著名皮革專業大學)1981 年畢業之後,回國創立的德昌皮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那時,他就開始不斷地與我分享企業經營如何在國際市場尋找一席之地的見解。尤其他進入國際化料大廠Stahl Chemical Company(斯塔爾化學公司)服務的那些年,更經常將世界各國的相關資訊分享給台灣的製革界。確然,張總這種「立足台灣,胸懷世界」的企業經營態度,以及永遠不斷學習和成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岱明兄一生孜孜矻矻,貢獻自己三四十年的青春歲月於皮革化工製造業,近年退休後,仍然忙碌奔波於港、台兩地,投身普及皮革專業知識的事務中,誨人不倦──講學於逢甲大學和世界台商皮革協會(TILA)合作的皮革製作課程,以及台灣鞋業基金會的課程。

岱明兄多年來熱心於台灣製革界和鞋業界的人才培育,這種犧牲奉獻的無私精神,實在令人尊敬。值此COVID-19 肺炎疫情期間,岱明兄終於有時間將他發表於各媒體平台的文章和心得編輯整理,付梓成書,為我們年輕的夥伴保留了清新又生動易懂的學習資訊。

承蒙張兄不棄,交付我寫序的任務,與本書的讀者們分享我個人先睹為快的心得。在此,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使得本書得以順利付梓。感恩!


序二/游正仁(國際皮革技術及化工人員協會(IULTCS)會長)

在我踏入皮革行業之前,皮革對我而言只是一個材料,一個陌生且昂貴的材料。但在我踏入皮革行業之後,才真正了解到皮革不僅僅是種材料,更是一種藝術品,一種生活方式和見證人類演進的歷史。

當知道張岱明(Joseph)先生要將其幾十年的皮革知識、皮革製作和經驗撰寫成書時,我覺得十分欣慰,因為這是對於整個皮革行業的一個很好的推廣。在看過該書的內容後,我更深信這是一本人人都能看懂並能產生共鳴的皮革生活書籍! Joseph 本身經歷就是一本世界皮革化工及皮革發展的濃縮歷史。他對於皮革業的見解既獨到又細膩,也由於深愛皮革業,因此數十年如一日地熱情投入其中,這些都是讓我非常佩服及尊敬的。他在退休後仍然不辭辛勞地到處開課,教導喜好皮革製作的工藝家如何製作精美的皮製品。在課堂上,對於皮革業的歷史及概念,Joseph總能聲情並茂地娓娓道來。「張老師」這個頭銜,正是多處手工皮革工作室的工藝師們對他的尊稱!

如果想要找一本敘述簡明生動而又內容豐富的著作,來了解皮革歷史、皮革知識和皮革製品的話,我會推薦張岱明先生這本書。那麼,就讓他藉著這本書帶你進入皮革的世界吧。


序三/石碧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碧博士)

張岱明先生任職於斯塔爾(Stahl)化學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時,經常受邀到我任職的四川大學皮革工程系交流、講學,與師生分享皮革化工材料的應用經驗及皮革製造理念,深受師生的歡迎,那已是十多年之前的事了。

記得我上一次與張岱明先生相遇是2012 年於台灣召開的第九屆亞洲國際皮革科技大會上。我見到他時,他正一邊聽學術報告,一邊用一支彩色筆在一個真皮皮包上繪製圖案,皮包是會務組統一贈送給每位參會者的禮品。他繪畢圖案的皮包顯然比我們手中的皮包漂亮了許多,更像是一個藝術品。我拿過來看時已愛不擇手,於是懇請張先生與我交換皮包。他欣然同意,吾大喜。至此,我意識到張先生不僅是一位致力於把皮革做得完美的人,更是期望皮革成為伴隨人們生活的藝術精品。

因此,當得知張岱明撰寫了《皮革與生活》一書時,我甚感興奮。張先生在皮革行業四十年的工作經驗,以及他對皮革的獨特見解,使他成為最適合寫這本書的作者;而該書無疑也是當今社會特別需要的科普讀本。在這本書中,張先生用深入淺出的文筆介紹了皮革的製造藝術、歷史演進和內在之美,使人深深地體會到,一雙皮鞋,一件皮衣,一款皮包,一縷皮飾,伴隨著人類的前世與今生,關聯著人類的過去與未來。該書中也穿插了一些關於皮革的有趣故事,例如〈牛皮與法律〉一篇,即意趣橫生。細細品味這些故事,獲得的啟發會遠遠超越皮革知識本身。

在祝賀該書出版之際,深深感謝張岱明先生付出的辛勤勞動。謹為序。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輯 皮革・歷史 ▍

§ 第1章 皮革簡史與植物單寧

人類鞣製皮革的歷史頗為悠久,最早的獸皮來源是狩獵取得,然後人們才開始圈養或放牧動物,有了固定肉食來源,而副產品──動物皮毛,就成為人類穿著衣物的開始。當時的生產方式比較原始,就是把毛皮加上鹽後脫水曬乾,再加上脂肪,用腳踩手揉方式把皮給搓軟,這種處理過程與醃製食品的方式很接近。在希臘人荷馬(Homer)寫的史詩《伊利亞德》(Iliad)中有記載,描述當時亞述人(Assyrians)如何用皮來製造皮鞋及液體容器(用來裝水的皮囊)。後來有人用樹枝及綠色樹葉燒火,用煙燻乾,也可以防止動物皮腐敗,更可以消除皮的異味,竟然意外發現了醛鞣劑(formaldehyde),這是後話。

在西元前三千年左右,兩河流域的米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 的蘇美人(Sumerians), 已經有女人穿著皮長裙,而腓尼基人(Phoenicians)會用皮來做船上的水管,埃及人則除了用皮做衣物外,還用來做手套及裝飾品。羅馬帝國時期,皮革已經廣泛應用於各個省份,用來製造皮衣、皮鞋和軍人身上的皮革護具,以及馬的鞍座及韁繩。在義大利龐培(Pompeii)古城中,還有皮革製造設備的遺跡,火山爆發灰煙覆蓋,過了一千八百年後,我們見證了古代的文明。而在1947 年,有牧羊人走進死海附近的庫姆蘭山洞(Qumran Cave),意外發現了二千年前抄寫成的死海古卷(Scrolls of Dead Sea),分別用了三種文字──希伯來文、希臘文及阿拉米文,將經文寫在羊皮上。這份經文抄本是基督宗教的重要聖經文獻資料,為天主教梵蒂岡教庭所承認,世界馳名,非常珍貴。

到了西元八世紀,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被信仰伊斯蘭教之騎術精湛的摩爾人(Moors)所統治,有名的科多瓦皮(cordovan leather)就是在那個年代開發出來的(如今稱為馬臀革,價格高昂)。當時伊斯蘭教的哈理發首都就在科多瓦,西班牙名是Cordoba。科多瓦有名的主教座堂,原先是被建造成伊斯蘭教風格,後來基督教「收復失地運動」的軍隊在1492 年,把摩爾人完全逐出該地,這座穆斯林清真寺才被改建成天主教堂。有趣的是,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非亞教堂,則先是天主教風格,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馬上被改建成伊斯蘭教的禮拜堂,其歷史發展軌跡正好與科多瓦主教座堂相反。由於摩爾人是阿拉伯人的一支,所以高大的阿拉伯馬當時在歐洲也普遍可見。由於阿拉伯馬在軍事上的優勢,很多歐洲國王甚至開始培養阿拉伯馬。如今摩爾人因為信仰、語言和文化的改變已經泯跡於各族群中,然而科多瓦馬皮風格及名稱,卻流傳至今,西班牙騎術學校更是全球聞名。

中國人穿著皮裘的歷史也很長久,在《論語》中也曾提及。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子路是孔子門徒中比較富有的,可見在東周春秋時代,穿著裘革已經是富人的享受。但是,中國人畢竟是吃豬肉為主,豬皮大部分都被吃光了,而牛、羊和馬的皮在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相對地較少,所以皮革製品不多。除了羊皮及羊毛做的衣履之外,牛和馬是屬於生產工具,基本上很少食用。有句諺語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可見人們一般認為做皮的人頭腦還是可以的。另外,這句諺語也指出一個事實:做皮的人身上,往往會散發出一股腐臭的味道,這也很符合製革的背景。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受不了生毛皮的味道,因而害怕進牛皮廠呢。

至於人類什麼時候開始用植物單寧來鞣皮,確切時間點已經無從考證。根據金字塔及古埃及出土文物,可知距今四千多年前,人們已使用植鞣。中國的周朝(西元前1046- 前256),設有「金、玉、皮、工、石」五官,朝服中的皮弁,即是用鹿皮製的。

因此,關於植鞣的應用,比較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在上古的某個時期,人們用樹枝或木棍打軟皮乾時,偶然中發現植物表面的單寧酸進入了皮裡面後,可以產生良好的防腐處理效果,遂廣為使用了。幾千年之後,第二次工業革命(1870-1914)前夕的西元1858 年,發現了鉻單寧(chrome tanning)後,人們開始使用硫酸鉻等鉻鹽鞣製,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皮革,比植物鞣革柔軟,褪色和縮水程度都小,並且便於染色。於是,鉻鞣革逐漸取代植物單寧,植鞣皮生產總值才減少了。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防部仍然把植物單寧視為戰略物資,可見皮革在戰爭中扮演的角色之重要性。一直到二戰結束後四十年,美國政府才把數以千噸的植物單寧,放到市場拍賣。今天美國軍人的手槍套,以及陸戰隊員用的刺刀柄,還是用植鞣革牛皮做的。

▍第二輯 皮革・日常 ▍

§ 第2章 牛皮與法律

當大家看到這個標題時,一定很納悶,為什麼會把皮革與法律放在一起?是不是因為法令多如牛毛,所以才做對比?其實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2014 年大英帝國的上議院,也就是俗稱的貴族院(House of Lords),為了省下一年八萬英鎊的費用,打算通過一項決議案,把英國目前「法律通過後必須寫在牛皮上」的傳統,改變為用A4 白紙替代牛皮。結果,政府的內閣出面,表明願意負擔這筆費用,才平息了這場小風波。因為英國的上議院議員們所扮演的,本來就只是個「橡皮印章」的角色,沒有反對下議院通過的法案之權力。

英國自從1215 年通過「大憲章」(Magna Carta),在1297 年10 月12 日寫在牛皮上,近千年的傳統,傳承至今。這些牛皮文件會寫成兩份,一份保存在國家檔案館,一份留在議會大廈內的檔案庫存檔。法案多如牛毛,牛皮文件也卷帙浩繁,汗牛充棟。

那麼,到底是寫在牛皮上好抑或寫在白紙上好呢?無可置疑,紙張的壽命,那是絕對比不過牛皮壽命的。而且牛皮比紙更耐水耐火,可防撕裂,因此更加安全。

英國政府內閣辦公室發言人漢考科(Matt Hancock)說,用牛皮記錄議會法案,是一個千年傳統。面對此一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應該保護這個偉大的傳統。本來嘛,堂堂的大不列顛帝國,這麼一點牛皮錢都拿不出來,豈不要讓世人恥笑?

西元1947 年發現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能夠存留到今天,也是因為寫在羊皮上之故。這份古卷,對於校勘現存聖經抄本的工作,大有幫助。我們今天用的牛皮紙,並非用牛皮製作的;稱它為「牛皮」紙,主要說明其強度及厚度可媲美牛皮。但是,今天英文中的vellum(源自拉丁文),現在翻譯成中文,成為「牛皮紙」或「羊皮紙」,其本義即為小牛皮,但拿來做紙的使用目的。目前西班牙還有供應用真羊皮供書寫及作畫的半透明白色皮胚。

也許是巧合,我大學念研究所甚至留學美國,總共念了七年法律,而如今卻與皮革結緣,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皮革科普X專業解說X歷史豆知識★★★
作者投身業界近四十年,資深的經歷及雄厚的知識如今化為深入淺出的文章
全書更搭配生動逗趣的手繪插畫,
是喜愛皮革、或者本身就在製作皮革的你,絕不可錯過的一本入門好書!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