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腦去上班: 善用認知科學, 找到好工作、創造高績效、打造成功職涯 | 誠品線上

Bring Your Brain to Work: Using Cognitive Science to Get a Job, Do it Well, and Advance Your Career

作者 Art Markman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帶腦去上班: 善用認知科學, 找到好工作、創造高績效、打造成功職涯:想在職場上戰無不勝,你得先了解你的大腦《金融時報》商業選書丹尼爾・品克、美國人才發展協會推薦►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想在職場上戰無不勝,你得先了解你的大腦 《金融時報》商業選書 丹尼爾・品克、美國人才發展協會推薦 ►理解你的價值觀與人格特質►面試勝出,找到好工作►談到理想的工作條件►你需要的6種導師 ►改善職場溝通不良問題►保持學習動力 ►會議要怎麼開,才不會浪費生命?►小心具有黑暗三特質的同事 ►掌握三種常見的困難對話 ►懂得何時該說Yes或No ►有效促進團隊合作 ►知道何時該尋求升遷、跳槽或轉行►正面處理職涯重大挫折 從找第一份工作開始,你在一生的工作中會碰上許多事,超出你在人生頭二十幾年努力學習的事。正式教育讓我們習得了一些技能,培養思辨能力,但並未幫助我們做好準備面對職業生涯。想一下,要上什麼課,你才能學會妥善處理職場上這些常見情形? • 同期進職場,和同事變成下班一起喝酒、抱怨上司的戰友,你卻突然升成大家口中「他們那些主管」的其中一員? • 資深同事在辦公室大罵新人,你若是主管會如何處理? • 出現哪些心理徵兆,代表你也許不該再熬下去了,該為職涯的下一階段開始做準備? 我們今日已經知道,心理學能夠教我們許多事,包括與工作相關的行為與挑戰,例如: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影響他人、處理壓力等。然而,許多大眾書籍分析相關主題時,都當成共通的人類現象來探討,沒能提供現實生活中具備建設性的職涯協助。 本書不一樣!作者雅特・馬克曼身兼教授、作家與熱門廣播主持人,專注於成功職涯循環的三個階段: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工作上表現傑出、晉升到下一份工作。馬克曼從認知科學專家的角度解釋,特別從心理學著手,提供有趣、實用、有科學根據的建議。 舉例來說,要在工作面試中勝出的話,你得了解主考官在想什麼,讓他們認為你就是公司需要雇用的人才。要保住工作的話,關鍵是戰勝每天都得學習的心理挑戰。最後,好的職涯需要不斷發展,你必須知道何時該尋求升遷或跳槽離開,做好變動的準備。職涯中會碰上的各種障礙,最主要的其實是心理挑戰。馬克曼教授教你如何運用「動機腦」、「社會腦」和「認知腦」三種重要的心智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處理挑戰。 你會學到: ◢了解熱情來自何處,釐清你的價值觀,掌握勝出的訣竅,談到滿意的工作條件。 ◢找出並填補自己的知識缺口,善用導師的力量,持續學習。 ◢成為溝通能力強的人,不論有聲或無聲,即使遠距,也能有效溝通。 ◢告別苦勞與窮忙,妥善管理身心狀態和工作環境,突破生產力障礙,高效產出,但也懂得暫時放下工作的好處。 ◢和同事打好關係,有效管理社交網絡,維持良性競合,善用人脈。 ◢快速從工作倦怠中復原,或者決定是否該尋求升遷、跳槽或轉行了。 ◢知道職涯總是起起伏伏,事情總有出錯或不盡如人意的時候,能夠迅速克服悲傷或憤怒,重新站起來,繼續前進。 本書整合了最新研究,提供各行各業有趣的故事和範例,走進你和他人的大腦,幫助你的工作表現和職涯發展更成功。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睿智推薦 「本書精彩融合認知科學與生涯輔導,提供豐富的最新研究,揭露我們的大腦在工作時如何運轉,把學術研究化繁為簡,變成我們週一早上能夠運用的聰明訣竅。動腦的時間到了!一起讀讀這本實用又充滿智慧的好書。」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什麼時候是好時候》與《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 「每位專業人士都需要這本書,馬克曼寫出了一本完美的入門書,教大家在工作時變得更有效率。最棒的地方在哪裡?背後有科學依據!」 ——凡妮莎・范・愛德華茲(Vanessa Van Edwards),行為研究者、人際智商實驗室(The Science of People)創辦人、《和任何人都能愉快相處的科學》作者 「馬克曼解釋需要對大腦有哪些了解,才能夠看清事情,做出更好的選擇,達成想要的目標——從事一份有意義、獲得相對應報酬的工作。」 ——海蒂・格蘭特(Heidi Grant)博士,《成功人士一定會做的9件事情》作者 「本書讓你成為自身職涯的執行長,以及你的人生的作者。新生活正在等著你。」 ——傑夫・凱伊(Jeff Kaye),凱伊巴斯曼國際下一階招募訓練(Kaye Bassman International and Next Level Recruiting Training)共同執行長 「本書奠基於詳實的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從動機、社會與認知心理系統三方面,協助你從成功關鍵著手。不論你是正在找工作,或是試圖扮演好目前的角色,也或者希望職涯能夠有所突破,這本書都能幫助你在一路上的每一步脫穎而出。」 ——卡瑟琳・布魯克斯(Katharine Brooks)教育博士,《你說你主修什麼?》(You Majored in What?)作者 「這真是一本精彩之作!教你如何在工作中善用你的大腦,處理職場上的眉眉角角。」 ——大衛・博柯斯(David Burkus),《別用你知道的方式管員工》、《朋友的朋友》(Friend of a Friend)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雅特・馬克曼Art Markman雅特.馬克曼 Art Markman布朗大學認知科學理學士,伊利諾大學心理學碩博士。1998年加入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前,任教於西北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如今擔任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沃赦姆心理與行銷百年紀念教授(Annabel Irion Worsham Centennial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和創新創意資本研究中心(IC2 Institute)主任。馬克曼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組織人」(Human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s)創新學程的創始主任,自人文、社會科學與行為科學三管齊下,協助商業人士、政府、非營利組織與軍方了解人性。馬克曼著有一百五十多篇學術論文,研究主題集中在推理、決策與動機等高階思維,擔任9年《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期刊主編。馬克曼致力於將認知科學的發現,介紹給更廣泛的群眾,文章定期刊登於《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快速企業》(Fast Company)、《哈佛商業評論》等,平日主持電台與播客節目《雙俠聊大腦》(Two Guys on Your Head)。著有其他書籍包括《向專家學思考》(Smart Thinking)、《聰明改變》(Smart Change)、《領導習慣》(Habits of Leadership)、《一本不正經的大腦》(Brain Briefs)。沒在工作、也沒在陪家人之際,馬克曼就在斯卡(ska)樂團吹薩克斯風。許恬寧許恬寧師大翻譯所畢,自由譯者,近期譯有《教練》、《當上主管後,難道只能默默崩潰?》、《慣性思考大改造》、《微復原力》、《自由工作的未來》、《哈佛教你幸福一輩子》、《成功不再跌跌撞撞》。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1 認知科學中的成功之路 第一部 找工作 2 找出你珍視的機會 3 應徵與面試:掌握勝出的訣竅 4 獲得工作機會、談條件,做出決定 第二部 當個成功的工作人 5 填補知識缺口,尋找導師,持續學習 6 有聲、無聲,在不同模式下,有效溝通 7 突破生產力障礙,高效產出 8 不論頭銜,發揮領導力 第三部 經營你的職業生涯 9 轉行、跳槽或尋求升遷 10 適合你的,才是真正的好職涯 後記 寫下你的故事 謝辭 資料出處

商品規格

書名 / 帶腦去上班: 善用認知科學, 找到好工作、創造高績效、打造成功職涯
作者 / Art Markman
簡介 / 帶腦去上班: 善用認知科學, 找到好工作、創造高績效、打造成功職涯:想在職場上戰無不勝,你得先了解你的大腦《金融時報》商業選書丹尼爾・品克、美國人才發展協會推薦►理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884235
ISBN10 / 9869884237
EAN / 9789869884235
誠品26碼 / 2681932509007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1 認知科學中的成功之路
如果你和多數人一樣,你接受的正式教育有幾種功能——你學到專業技能,替特定的職涯鋪好路,有機會培養既深且廣的思辨能力,可能還趁機訓練了溝通能力。然而,你接受的正式教育可能並未幫你做好準備面對職業生涯——至少並不全面,因為你在工作上會有多成功,受太多因素影響。
我是大學教授,身邊有很多人正處於思考職涯的階段。大學生擔心畢業後要怎麼找第一份工作,研究生也經常猶豫不決——到底是要繼續走學術這條路,還是要到業界、政府單位或非營利組織工作?我協助任教的大學成立了「組織人」(Human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s)碩士班課程,輔導在職人士了解人。學生把這個課程,當成讓職涯更上一層樓的助力——有的人成功轉換跑道,有的人則是讓已經在做的工作愈變愈好。
漸漸的,我發現許多心理學的研究,其實可以協助大家思考職涯,但很少人接觸到這方面的訊息。這樣的念頭,出現在我某次和大兒子通電話時。我的大兒子當時23歲,聊到在辦公室碰上麻煩,同事氣他讓客戶知道某件事,對著他大吼大叫,罵他大嘴巴。
我的兒子在那樣的情況下該怎麼處理?跑去報告主管?試著在客戶那邊補救?還是該和不爽的同事談一談?究竟該怎麼做,他才能釐清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加以彌補?如果是你碰上這種事,你會如何解決?花幾分鐘想一下。
想好之後,再問自己一個問題:要上什麼課,才有辦法學到如何妥善處理這種情形?你大概想不出有哪種課會教這種事。
就算已經不是剛出社會的菜鳥,依舊會碰上有必要上這種課的時刻。如果你是主管,你的年輕部屬被同事吼,你要如何處理這種事?你該為了新人洩露資訊而處罰他嗎?你該不高興同仁當場咆哮嗎?你要如何讓當事人自行解決這件摩擦?還是你有別的辦法?
從找第一份工作開始,你在一生的工作中會碰上許多事,超出你在人生的頭二十幾年努力學習的事。大學生或許聽過與主修相關的職業概況,但一直到實際從事第一份工作前,不會曉得太多細節。學校的寫作課重點是教你寫出文意完整的段落,不會教你如何與發脾氣的同事溝通,也不會教你如何鼓勵同事,一起為專案努力。
在學校為了考試讀書,你有辦法釐清教材中你搞錯了哪些地方,但碰上要交給客戶的專案,你有可能不知道該如何修正問題。在教育體制下,你因為升上一個又一個年級,上了一堂又一堂的課,知道自己有所進展。然而,你怎麼知道該換工作的時間到了?甚至是要採取什麼步驟,才能把好幾份工作串成一個完整的職涯?
許多人跌跌撞撞,也就應付過去了,犯下一些錯,從錯誤中學習——這是最好的情況。有的同事欣賞他們,有的則是結下了梁子。多年後,他們回顧工作歲月,說出故事,講出是哪些因素帶來成功——他們自認的原因。
有些人甚至出書,談如何在工作上致勝,怎樣在職場上當個有效的領導人。他們把自己做出某個生涯選擇的個人哲學,當成人人都該遵守的建議;然而,到底為什麼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會那樣,很難區分真正的關鍵選擇,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因——有時稱為「運氣」或「偶然」。比較好的方法,其實是從非常多人的經驗中,找出共通的建議。
此時,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可以派上用場,也就是研究心智與大腦的跨領域學科,範圍包括心理學、神經科學、人類學、電腦科學與哲學。這個研究領域欣欣向榮,談人們如何思考、感受與行動,我們因此獲得如何過生活的啟示,尤其是在工作上。
認知科學的研究討論很多事,例如:如何激勵自己完成工作,如何有效學習工作需要的新技能,也討論如何與同事、客戶和顧客應對。認知科學可以解釋為什麼你會那樣做,並且建議你可以採取的策略,避開工作上的死胡同,更快從犯錯後重新站起來。
本書的任務是協助你了解,如何善用認知科學來發展你的職涯。有效達成這個目標的前提包括:一、了解生涯道路一共分為三個階段:得到一份工作、做好工作、前進。二、好好認識協助你達成目標的三個大腦系統:動機腦(motivational brain)、社會腦(social brain)與認知腦(cognitive brain)。
職涯循環
到底什麼是「職涯」(career)?到處問人後,你會聽到一些共識。「職涯」的概念比「工作」(job)大,包含打造技能組合,有辦法替組織、產業或領域做出貢獻。不是每個人的每一份工作,一定都是職涯的一部分。例如:一邊念預科,準備以後當醫師,一邊在快餐店當廚師的人,廚師這份工作就不是在打造職涯。一個已經當了三年二廚、努力成為主廚的人,都是在做類似的工作,的確是在累積職涯層級的經驗。
雖然人們通常能夠說明,自己的職涯一路上是怎麼走過來的,但其實很難明確定義什麼是職涯。事實上,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只追蹤一個人一生中做過多少份工作,而不是有多少職涯。
職涯很難定義的部分原因是,唯有回顧這一生時,整個職涯才會清楚起來。當你還在前進、還在努力活出精彩人生時,職涯轉換有時並不明顯。
由於職涯難以定義,本書主要談「工作」與「職務」(position)。不過,在第10章,我將不只教大家考量特定工作,會回頭談論經營職涯的諸多觀念。
「工作」比較好定義,美國勞工統計局認定的工作是「在未中斷的一段期間,替特定雇主工作。」「職務」則是指某個人替雇主完成的職責,你有可能在幾年間,在同一組織擔任過多種職務,但你為相同雇主工作的那段期間,一共算是一份工作。
美國勞工統計局2015年公布過一項調查,研究1957年至1964年間出生的嬰兒潮子群組,發現這群人在18歲至48歲間,平均做過11.7份工作。也就是說,受訪對象自從進入職場後,前三十年平均每兩、三年就換一次工作,可算是相當頻繁,此一趨勢甚至還在加速中。
工作循環有三個階段:找工作、做工作與往前走。這三個階段不一定分得很清楚,你可能還在做某份工作,就已經在應徵其他職缺——不管是同一間公司或跳槽。你可能為了打造某種職涯,在職進修,沒離開目前的工作,但讀書和上班的領域差很多,可視為分開的活動。
多數人知道工作循環中有三個階段,但不熟悉每個階段的細節。問問自己下列這幾件事,看看你是否已經清楚:
• 招募者評估應徵者的流程。
• 面試時,說「不知道」的最佳方式。
• 可以趁著面試的機會,了解潛在雇主的哪些事?
• 為什麼你的職場環境壓力大,又該如何解決?
• 你是否該和同事比較工作表現?
• 升成你朋友的主管,該怎麼辦?
• 工作令人不滿的原因。
• 何時該考慮再拿一個學位?
這些問題的其中一個,來自我和某專題研討課學生的聊天。那位學生在中型科技公司工作過幾年,公司努力提供氣氛融洽的工作環境。我學生進公司時,其他八位同事和她年紀差不多,由於工時長,大家建立起革命情感,下班後,都會一起去喝酒。我教到那位學生時,她比同事更快升上主管。
我學生升官後,有幾個朋友,將會變成她的直屬部屬,她感到不知所措。她的朋友通常會一邊喝酒,一邊抱怨主管,這下子她從「我們」的一員,變成「他們那些主管」。我學生因為升職而壓力大,有些原因很清楚,例如:她擔心有一天得給朋友打工作績效負評。然而,有些原因沒那麼明顯,例如:她不知道是否該繼續和同期的人喝酒。
這個例子說明了你在工作上可能會遇到的特殊情況,將會帶來各種你先前沒想過的問題。你很難事先設想到會發生哪些事,預作準備。不過,有許許多多的研究,都能協助你做好職務與工作,兼顧整體的職涯循環。
首先,你得了解自己的大腦。
你的各種腦
本書主要談論三種重要的心智系統:動機腦、社會腦與認知腦,這構成了本書的基本架構。我在這裡採取寬鬆的定義,你不是真的擁有三種不同的大腦;事實上,負責動機、社會與認知功能的大腦區塊,在生理上相互交錯,但心智/大腦的運作方式,通常是分開來研究的,以不同理論各自解釋,所以我認為可以分開命名,分別討論。我會幫助你了解,如何將本書提供的建議應用於工作上。
你的「動機腦」,是一套讓你「有辦法做」某件事的機制——有時是「避免做」某件事。動機腦牽涉的核心大腦區域,在演化上歷史悠久,鼠和鹿的腦部也有這些區域;不過,在很久很久以前,這些動物和人類的演化,就已經走向不同的道路。知道哪些因素能夠激勵自己、同事和主管,對於你管理工作來說很重要,你將明白工作壓力與滿足感的源頭。
你的「社會腦」,是協助你面對其他人的系統。你在大學接受的教育,許多是「個人運動」,但工作通常主要是「團隊運動」。你必須了解他人將如何評估你,還得努力讓眾人齊心協力,達成共同的目標,並且準確預測他人可能會有的反應,以求達成自己的目標,也幫助其他人達成目標。人腦演化成協助你與他人合作,畢竟人類能夠稱霸地球,靠的是集體行動,而不是擁有非凡的體能優勢。我那位晉升主管的專題研究學生,將得靠社會腦面對升職帶來的挑戰,後文將在第8章回頭談她的例子。
你的「認知腦」是錯綜複雜的結構,讓你有辦法溝通,還能依據過往的經驗,快速做出理想的決定,進行複雜推理。你大概聽過那句老話:出來江湖走跳,重點不是你懂哪些事,而是你認識誰,人脈十分重要。然而,如果你不夠有真材實料,人們八成不會服你。所以,更合理一點的說法大概是,想成功的話,知識和人脈同樣重要。
我將在本書的各章節,介紹各種腦的眾多細節,有時會特別指明每個主題屬於哪種腦的範疇,有時不會。最重要的是,你得好好運用大腦的動機、社會與認知因素,才能在職涯中成功。你愈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就愈能自然而然配合大腦想要的運作方式。
回到本章開頭的小故事:我的大兒子回到座位上後,想了想自己做了哪些事,導致同事吼他,然後向主管解釋。我兒子致歉他告訴客戶那些事,提出當時若是怎麼做會更好,然後請主管提供建議,讓他知道萬一再發生相同情況,該如何處理才好。
他那樣解決對嗎?
讀下去就知道。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你的職涯將占去一生
超過7.5萬小時的時間

想在職場上戰無不勝,你得先了解你的大腦
《金融時報》商業選書
丹尼爾・品克、美國人才發展協會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