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破霓裳羽衣: 說不盡的唐詩, 不過是歌舞昇平一場 | 誠品線上

驚破霓裳羽衣: 說不盡的唐詩, 不過是歌舞昇平一場

作者 杜昱青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驚破霓裳羽衣: 說不盡的唐詩, 不過是歌舞昇平一場:古今一望,唯有盛世唐朝的讚歌還在迴響,從華清宮旁,到鸛雀樓上,到玉門關前,到終南山下……即使繁華落盡,唐詩也留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古今一望,唯有盛世唐朝的讚歌還在迴響, 從華清宮旁,到鸛雀樓上,到玉門關前,到終南山下…… 即使繁華落盡,唐詩也留下了一片美極的蒼涼── ▏李白:即便是人生低谷,也要仰天長嘯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四十歲的李白,在權臣的讒毀排擠下,被聖上變相攆出了長安城。 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 他只說「行路難,行路難」,但卻依舊打腫臉充胖子般,要「直掛雲帆濟滄海」,歌者動情,聞著落淚。人世間能得幾個李太白,可以把世事看得如此透徹? ▏杜甫:人們在流亡的時節,才會想起安定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幸福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在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杜甫一直說自己的喜悅,卻絕口不提在這場勝仗之前,自己曾歷盡多少苦難。安史之亂為這個朝廷帶來的災難是致命性的,即便有著享譽海內外的名聲。這一場勝仗,讓杜甫看到的是希望,是已經被黃土埋了半截身子後,所剩下的唯一希冀。 此時,他的心早已沿著黃河水,一路漂流而走了…… ▏王維:眠在終南山初起的煙靄中,做上一場草堂春夢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王維這一首五言詩〈送別〉,明著是送別友人,但又何嘗不是在送別自己?白雲千載,悠悠依舊,何時回首,安得逍遙遊? 勸酒人和飲酒人心中都明白,那白雲悠悠之處便是盡頭,兩人說的是塵世,更是人生。 面對終南山的方向,始終還是留下了一聲歎息。 ▏張若虛:順著月光的軌跡,從春江花月夜開始談起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張若虛這首〈春江花月夜〉被後人冠以了「以孤篇壓倒全唐」的美譽。 春潮萌動,海月升空,碧波送皎月行了萬千里,卻獨不見月光澤陂之處。 江水曲折,月色隨魚紋般的波瀾而飛。 天水一色,物和人偕在夢境般的美景入睡。 張若虛在是個詩人之前,更是個普普通通的癡情種,面對如此美景,哪裡又能抑制得住內心的悸動? ▏沈佺期:以戰爭換和平的故事,必定不是一個好故事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沈佺期的傳世名作之一〈雜詩〉,便藉著寫閨中怨情而流露出明顯的反戰情緒。然而詩人的聲音卻難以引起大眾合唱,否則便到了推翻一名嗜戰君王的時日了。 再一想,推翻了這一朝的統治又能怎麼樣? ▏杜牧:時間像是一把刀,斬殺時間裡跌跌撞撞的青春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自古才子愛佳人,杜牧也終逃不過美人關,在這首〈遣懷〉中他說得很明顯,所作此詩的目的,就是為了排遣情懷,無關風雅,只敘幽情 秦樓楚館雖夢美,可這些煙花巷終歸不是自己的歸宿,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理想的破滅,而是終日醉倒溫柔鄉,卻依舊尋覓不到解脫…… ▏唐詩被人們寫盡了浮華,讓人再覓不到放縱的夢想 唐詩幾乎涉及到了當時生活的每一個場景,不但有朝廷政治的得失、國家的興衰、將相的忠奸、戰事的勝負、宮廷的歌舞宴樂,還有民間的漁樵耕織、民生哀苦、邊塞祭神狩獵等等,各種素材無不入題。從救濟蒼生、安定社稷的豪情壯志到隱居山林、遠離世間的閒情逸致;從餞行送別的依依不捨,到多次科考仍不中的牢騷怨憤,各種情懷都得到了抒發。 詩歌已經成為了唐朝的代名詞,若是能從滄海中拾得一粟,也足以令我們品味一生了。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杜昱青 著杜昱青,文學院出身,癡迷於中國古典詩詞十幾載,學生時代也常常參加詩詞競賽,也因此賺進一些獎學金。平時寫稿之餘,閒來無事就會重新鑽研金庸小說,是個金庸迷。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華夏文明追溯卷 遺落到人間的情愫 難得是無路,更是開路 偏偏對面不識君 落了一場繁華 入海前的絕唱 只得一場春夢了事 誰比思念長 一夜水漲,幾多情殤 瀟湘有淚說不盡 十年揚州情 隔水無端多媚眼 古寺外的煩惱與憂傷 一葉綠而天下春 醉一番美景 秦淮河畔說風流 戀戀大海 此地只是傳說 行軍的苦楚怎奈何 不如做一介游俠 靜夜思天人 它也有憂愁 照不見故鄉美嬌娘 山雨惹鬼哭 遙想當年事 走馬出咸陽 去不得的邊關 絲綢之路黃金夢 北新道上的戰事 眠在火焰山中 醉臥沙場 樓蘭舊事 隱在邊疆 遠方的天涯 若再沒有征戰 天險怎堪比人心 盛世長安史詩卷 一街一巷盡繁華 都城月色 春有百花秋有月 幾度夜夢回長安 從後宮吹來的風 天上人間 千秋若只是兒戲 一場華麗 此時的歡娛 朝聖之心 仙鶴餘情 歸隱意欲何 斬不斷的幽情 一個女人和一場戰爭 因為愛情 念這場盛世歡歌 舊時情殤 說不盡名利事 相思斷腸 初戀的味道 心有靈犀一點通 誰人甘寂寞? 一生只聽機杼聲 誰解其中味 玉露瓊漿逗青春 流水無情,落花有意 一世貞觀 只因醉太平 聲聲彌陀往淨土 是隱非隱 一時悲苦,一世愁腸 錯貶人間的仙人 一車木炭歎伶仃 天下之大,哪裡容身? 唐代民俗生活卷 浸泡出來的日子 一觴又一詠 可憐出淤泥 長滿了落寞 桃花下的往事 富貴背後的清苦 莫言求利莫求名 百姓百姓 富貴榮華終是空 為他人做嫁衣 寒食背後的忠與孝 端午節的燒灼 九月九日望鄉台 又是輪迴一場 盛世光年好佳節 春鶯啼囀綠腰舞 腰肢間的誘惑 霓裳羽衣憶往昔 胡地歌舞迷情 廟堂上的旋律 一場自修事 畫外詩情 字字揭人心 山水入畫來 造字之難 草字不草心 絕世書法換白鵝 賀知章的點睛筆 馬球與戰爭 浮光掠影的故事 白首為功名 唯盼一朝聞名天下知

商品規格

書名 / 驚破霓裳羽衣: 說不盡的唐詩, 不過是歌舞昇平一場
作者 / 杜昱青
簡介 / 驚破霓裳羽衣: 說不盡的唐詩, 不過是歌舞昇平一場:古今一望,唯有盛世唐朝的讚歌還在迴響,從華清宮旁,到鸛雀樓上,到玉門關前,到終南山下……即使繁華落盡,唐詩也留下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164379
ISBN10 / 986516437X
EAN / 9789865164379
誠品26碼 / 2681913263003
頁數 / 36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 言(一)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空前繁榮強盛的時期,也是「中國最具世界主義色彩的朝代。」唐王朝的統治者對外開拓疆土,懾服四夷而懷柔以遠,以開放的姿態吸收了各民族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知識;對內則致力於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融匯了儒釋道三教,並廣開言路,因而出現了大量人才,這也使整個社會呈現出一派朝氣蓬勃、民富國強的盛況,同時也造就了中國詩歌史上光芒萬丈的「盛唐氣象」。燦若星漢的詩人群體以及極具魅力的精神文化,成為這個朝代最引以為傲的資本。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唐詩與先秦的散文、漢賦、六朝的駢文、宋詞、元曲、明清的小說並稱,唐詩代表了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並大有獨領風騷之勢。流傳至今的唐詩有五萬兩千多首,留有名姓的詩人多達兩千三百人。唐詩的數量之多、作者面之廣、風格流派之繁、體裁樣式之全、影響之大,都稱得上是空前絕後,且還出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這樣一大批享有世界聲譽的偉大詩人,可以說唐詩還代表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
詩歌的輝煌,反映出這一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繁榮和迅猛發展。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唐朝經濟處於持續成長的狀態,這便成了文化大發展的泉源。又因為五胡十六國時期,進入中原的各少數民族與漢民族逐漸融合,國際上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再兼唐人的思想更為活躍、態度也極為開放、言行舉止少拘束,各種思想文化可以兼容並蓄,這些為詩歌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從唐詩內容的種類看,唐詩出現了題畫詩、評文詩、記遊詩、史詩、哲理詩、寓言詩、賦體詩等諸多形式,這些都是唐代詩人對詩歌內容和體裁的創新及拓展。
形成鮮明獨特的風格是創作成熟的標誌,從唐詩的風格流派看,僅盛唐時期就出現了「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鬱,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緻,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爽俊,高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超凡」等多種風格。在相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審美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性格、經歷、素養大致相近的詩人相互唱和切磋,也因此形成了相似的創作風格及流派。唐朝的詩壇中,先後出現過風格華美壯麗的「四傑」和精工纖巧的「十才子」,以及閒雅淡遠的山水詩派、慷慨豪壯的邊塞詩派、通俗易懂的元白詩派、奇麗俏皮的韓孟詩派、精深婉約的溫李詩派等眾多的流派,形成了百花爭豔的局面。
從唐詩的題材上看,其幾乎涉及到了當時生活的每一個場景。不但有朝廷政治的得失、國家的興衰、將相的忠奸、戰事的勝負、宮廷的歌舞宴樂,還有民間的漁樵耕織、民生哀苦、邊塞祭神狩獵等等,各種素材無不入題。從救濟蒼生、安定社稷的豪情壯志到隱居山林、遠離世間的閒情逸致;從餞行送別的依依不捨,到多次科考仍不中的牢騷怨憤,各種情懷都得到了抒發。詩歌已成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唐人也把詩歌的各種功能發揮到了極致。
詩歌,已經成為了唐朝的另一個代名詞,若是能從滄海中拾得一粟,也足以令我們品味一生了。

前 言(二)
唐詩:一抹盛世憂愁
這果真是一件極為辛苦的事情。
我不是一個愛詩的人。相比之下,我更歡喜於宋詞的韻律感。又或者說,宋詞較之於唐詩多出幾分世俗,這也難免被稱為「詩餘」了。只是現如今的我們,哪裡還有那麼多的清高,於是不免也得承認自己的世俗,因而才對詩歌多了一份疏遠。
最怕的是,距離一旦拉開,就把那份情遠遠拋在了天邊。
這些其實都是想像不到的難題。未動筆前,我還未被唐朝文人的風骨吸引;而一旦走進去,才發現自己竟然是誤入了一潭泥沼,只有越陷越深的命,無論如何也掙扎不出來了。
這是史上難得的一個盛世。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政治清明,似乎再沒有什麼事情值得憂傷。可文人卻總是難以讓人理解,即便只是一場歡歌達旦,他們也總要從中尋出一些由頭感傷一番,這是極可怕的事情。當在文字中逐漸和詩人融為一體的時候,最容易被他們的情緒感染。於是在洋洋灑灑寫出數十萬字的過程中,始終有一片愁苦的陰雲籠罩在我心頭,連飯食都有些難以下嚥。
可再一想想,這大概又是我自己性格的原因,才使每一首詩歌都沾染上或許並不屬於它們的色彩。所謂醉眼看花花也醉,那一個時辰,是再辨不清究竟是自己醉了,還是這個世界本就已經不再清醒。
我們僅僅都只是一個個體,所看所想也必不相同,也許他人念到的詩歌,全都是幸福的味道吧?
但這又能怎樣呢?真正讓我愁苦的,不只是附著在詩歌背後的情感,更有許多字句編排上的難題無法徹底解決。
我並非學院派出身,在字句的理解上便也多些野路的味道。更何況,野出來的不是詩文故事,而是作詩人的心性,一來二去,連自己都有些厭煩。我的一個朋友在看馮唐先生寫的散文時曾說,第一次看到他把女人的腰肢、大腿,比作是亂顫的柳枝時,還覺得很有新意;可當翻遍全書卻發現此類比喻遍地皆是的時候,不禁就有些憤憤然了。
這終還是不知道作者的難處,如果說女人弱柳扶風算是一種美的話,若每篇都要出現數個美人,又該作何種樣子的比擬?於是同樣的字眼也就極容易重複出現了。
這樣說,總有一些為自己開脫罪責的味道。但寫作又是最私人的一件事情,假如在馮唐先生的眼中,覺得女人的身體只似楊柳,讀者又怎麼能逼著他把楊柳換成其他什麼呢?
這個問題,始終還是有一些說不明道不清的味道。
另一個讓我頭疼的問題,是在收筆後才發現的,原來我還犯了「以詩注詩」的毛病。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甚至還曾以此為自豪,可最後卻發現這大概最是畫蛇添足的事情了。
這場淵源還要從佛教禪宗中的公案說起。禪宗初行時期,教旨教義乃不事文字,凡有求禪者皆視所悟,而採取或棒喝或打罵的方式,為的是使其能在瞬間頓悟。然而此種方法卻極不利於禪宗推廣,後世人便學其他宗派注解先師公案的方式,也對本宗公案注解。但不明佛理的人在注解的時候,依舊採取了禪的機鋒,即用更複雜的話來解釋原本的哲理,這使世人原本並不理解公案所言,又因為莫名所以的注解機鋒而多了一層理解障礙;到最後,這反倒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我以詩注詩的寫作手法,也走了禪宗的這條老路。況且我對詩歌本是一竅不通,所作幾句蹩腳的詩文,怕是連平仄和韻腳都不和章法,這難免又要被人抓把柄了。但文章已成,且前後修改也有數遍,是再不知該如何下手了。留待下來的憾事,也只有等著讀者去評閱。心中雖是忐忑,但也別無他法。
歸根結底,我只是把自己眼中的唐詩寫了出來,因水準有限,粗陋之處難免,不敢奢望看書人多多包涵,唯求有人能指點雅正,便是大幸。這年頭,省出銀錢買書的人本不容易,寫作者若是再不盡心,便當真要惹起民憤了。
最後,卻是要特別感謝我的好友,若不是他們在詩歌搜集、整理分類上的鼎力相助,便也不會有今天擱筆的時刻。這本書到底如何,也只有留待給讀者去檢驗了。

從後宮吹來的風
有城,有天子,有嬪妃,就必定要有一座宮殿,彰顯王朝盛世和家國太平。或許,長安城內的任何一座宮殿,都滿足不了欲念,更何況那城中的宮殿終是太過於正式,久在宮闈中的皇帝一有絲毫不循規蹈矩的小動作,就會被大臣逮個正著。天子最渴望的便是一份難得的自由感,一段能夠隨心活動的日子。
百姓眼中最尊貴的人,卻往往得不到最平實的願望,這竟成了一場戲謔。
於是,就在長安城的偏北方,一座名為興慶宮的府邸進入了玄宗視野。它原是玄宗即位之前當親王時的王府,開元二年,當朝天子一紙令下,此地便更名為「興慶宮」,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最初時候,這裡只是玄宗偶爾出宮的玩耍之地。後經多次擴建,於開元十六年竣工後,這裡變成了玄宗居住和處理國家大事的首要選擇了。
這次興修宮殿,不禁代表著大唐王朝的中興,更順帶產生一個全新的節日──千秋節。而千秋節的慶典,也是要在興慶宮舉行。
因玄宗的生日是農曆八月初五,開元十七年,百官為了取悅皇上,便上書給唐玄宗,希望能定一個節日來紀念這一天。天子聖誕,自然是要普天同慶。於是經玄宗同意後,八月初五這一天便被定為千秋節。
從此以後,每年的千秋節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典禮。相傳在千秋節這一天,天還沒有亮就由官員帶領著儀仗隊的軍士披著金甲、穿著繡袍擺起威嚴的陣勢,太常寺卿率領著樂隊,同時還要有會跳舞的舞馬、會跪拜行禮的大象、犀牛等珍禽異獸參加典禮。數百名身著錦繡的宮女從帷帳中一一走出,手持雷鼓表演《小破陣樂》。這樣的陣勢,普通老百姓只要見上一次,就足夠回味一輩子了。
接下來,便是大臣向唐玄宗敬上萬歲酒的時辰。普通的老百姓此時正在準備承露絲囊。傳說,曾經有一位仙童拿著五彩絲囊,在華山上接下柏樹葉上的露水。有人好奇,問他這露水有什麼用,他回答說是赤松先生要用來明目。剛剛回答完,仙童便消失不見,承露絲囊也因此得名。千秋節的時候,百姓在絲囊裡裝上香料或佩戴在腰間,或者互相贈送以傳達情誼。這更為千秋節的日子增出許多人文色彩。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已經三十四歲的王昌齡於長安城考中了博學宏辭科,並被任命為校書郎。當時他參加完祝賀千秋節的慶典後,便有心而發作下兩首〈殿前曲〉,一敘當年盛況:
貴人妝梳殿前催,香風吹入殿後來。
仗引笙歌大宛馬,白蓮花發照池台。

胡部笙歌西殿頭,梨園弟子和涼州。
新聲一段高樓月,聖主千秋樂未休。
若是偶有微風,殿前御爐中的香煙也是能飄進後宮。還在梳妝打扮的嬪妃早早開始躁動起來,前來催行的太監更是絡繹不絕。遇到了如此光景,哪個還敢怠慢?更何況,她們也都想著在皇上面前歌舞一番,以報皇恩浩蕩,以求榮華永享。樂隊的演奏聲已經此起彼伏了,白蓮花也朵朵盛開,和著池水樓台,相映成趣。這一景象,誰不會動心?怕是那些依舊巋然不動的儀仗隊,也免不了要在內心中泛起一點漣漪,甚至連大宛國獻來的寶馬都蠢蠢欲動了,人心哪裡還能禁得住沉寂?
好在一切都會開始的,就像是所有人預計的一樣,一切都會有條不紊進行,然後結束。人們又都明白,這樣的場面必定出乎意料。唯一不確定的一點僅僅在於,眼下的光景到底能夠超出想像多少。
樂隊中的胡部樂正從西殿傳來,那是梨園弟子在演奏的《涼州曲》。聲調一轉,新編的《高樓月》也把人們的心緊緊揪了起來。看客哪裡在乎新詞還是舊曲,只要有這片刻的歡樂就足夠了。其他所有都已經變成了點綴,每多加上一層,快樂便又多了一層,太平盛世也就多了一道好光景,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而百姓感謝的只有一個人,便是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他不僅善於騎射,更通曉音律和曆象之學,可以說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文藝皇帝,那首流傳的千古的《霓裳羽衣曲》便出自他之手。少有人知道,中宗繼位後,大唐王朝的政權則落在了皇后韋氏的手中。若不是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聯手政變誅殺了韋后,大唐會不會出現第二個女皇帝,實屬難料。也因為這一功,李隆基被立為了當朝太子。
雖親自坐上皇位之後,玄宗的天下卻也並沒有坐穩。姑母太平公主倒戈相向,逼玄宗退位。一場親者痛、仇者快的宮廷政變,最終以太平公主被賜死終結,這才以血的代價換來此後長達四十餘年的開元之治。
這個時候的李隆基,還有著一顆自省的心。大凡聖賢,多不去爭論他人之過,若是能夠一日三省,這個世上也就不存在饑荒困苦了。
值得寫上一筆的,是這一年的千秋節,唐玄宗賞賜給眾大臣一面鏡子,並親自寫了一首詩〈千秋節賜群臣鏡〉記錄:
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分將賜群後,遇象見清心。
台上冰華澈,窗中月影臨。更銜長綬帶,留意感人深。
細數歷朝歷代,玄宗果真算得上是一個用心的皇帝了。千秋節不應該是他自己一個人的狂歡,若能夠藉此時機大開教化之風,也是一件好事情。因而他命人趕在千秋節之前鑄好一匹銅鏡,分發給每個上殿前來拜祝的大臣。他的用意豈止是在鏡子上,而是在每個人的心中。
每一面銅鏡都要千錘百鍊才能產生出耀眼的光輝。普通人照鏡子,只是看到自己的影子。若能夠從中看到自己的心,看到一顆毫無雜念的赤誠之心,才算得上一介忠君愛國之臣。心中裝著的是百姓,是江山社稷,是挑在肩上重重的責任。若是沒有這些,也就愧對於桌子上這面如同水晶一般透亮的銅鏡了,更冷落了用長長絲帶繫在鏡子後面、來自於當朝聖上的深遠情義。在鏡子面前,一個人騙得了聖上、騙得了天下,卻終歸是騙不了他自己。這些話,是有多麼激勵人心!天下出了這麼一位憂國憂民的天子,該是百姓多大的福分啊!
然而帝王之位坐得太久,怕是早已經看不到民間疾苦了。當年的那個玄宗,已經被聲色迷住了雙眼,更兼美人楊玉環的窮奢極欲,以及國舅家族的專橫跋扈,此時的唐王朝也只剩下了李姓的一張外皮而已。鏡子中照見的只是臭皮囊,不見赤誠心。
開元年間,玄宗有一次曾命人在花萼樓上撒金錢,以彰顯大唐國威。太平盛世的光景,就在金錢落地的叮噹一響不復存在,百姓心中難得的太平光景難再得。安史之亂就在這樣的時機下發生了,幾近顛覆了整個盛唐。
安史之亂後,有些流落在民間的宮女,想起了當年宮廷中遍撒金錢的趣事,頓生不少感觸。有人曾把這些故事告訴一位叫張祜的詩人,他聽後作〈退宮人〉兩首,以歎當年光景。只是這已經是多年之後的故事了,說得再多,也回不到當初。
開元皇帝掌中憐,流落人間二十年。
長說承天門上宴,百官樓下拾金錢。
〈退宮人(其一)〉是從宮女的回憶開始講起。她當年或許還有著傾國傾城貌,又或者深得玄宗的寵愛,只是誰也沒有料想到會發生那樣一場戰亂,連貴妃都因此丟掉性命,普通宮女更是沒有了希冀。流落民間大概應算得上是不錯的結局了吧,細細數來,這場傷心事距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光景了。歲月早已經蒼老了容顏,當初的往事卻依舊歷歷在目,回憶起來時竟像是發生在昨天一般真切。
她靜靜把回憶散開,開始慢慢講起:那一回,皇帝在承天門上舉行宴會,酒意微醺的聖上,竟然讓她向樓下撒金錢,讓眾人來爭搶。說到最後時她不禁哀歎一聲:這樣的事情,估計以後再也看不到了。或者不再看到如此場面,該是一場幸事吧!
唯獨苦了這些把一輩子的年華都留在了興慶宮的宮女,至老時留在記憶中的也只有當時的歡愉,卻要背著這些盛世光景走完艱難一生。恰似百花總要歷經料峭春寒,殘殺凋落成滿地榮華,隨水流盡一生過往。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古今一望,唯有盛世唐朝的讚歌還在迴響,從華清宮旁,到鸛雀樓上,到玉門關前,到終南山下……
即使繁華落盡,唐詩也留下了一片美極的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