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體: 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
作者 | 楊國霞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文化主體: 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哲學思想,基本概念在於人類的政治、倫理等社會現象都是自然的直接反映,人們應該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 |
作者 | 楊國霞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文化主體: 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哲學思想,基本概念在於人類的政治、倫理等社會現象都是自然的直接反映,人們應該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 |
內容簡介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哲學思想,基本概念在於人類的政治、倫理等社會現象都是自然的直接反映,人們應該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樣的想法為道家所承襲,以黃老之學最負盛名,在漢朝、魏晉南北朝都是突出的哲學理論,然而在儒家思想作為主流之時,天人合一的概念仍舊以其獨特的風貌與人類社會合而為一、互為表現。 天人合一的概念上可追至黃帝,下則實施至今,在各方面都可見其樣貌。本書依照領域的不同分成四個部分進行詳細地介紹,能讓一知半解的人跳脫歷史課本的框架,對其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瞭解。 第一部分〈思想源流,天人之理〉主要聚焦在古老神話與儒、道、佛三家之理論。早在傳說時代,盤古與女媧留下的典籍中就可見到天人合一的理論精神,而歷代的帝王將相、文武百官也始終朝這個方向追逐,不同的經典裡同樣可見一斑。 第二部分〈古建文明,和諧宜居〉的重心主要放在建築上。天人合一是抽象的理念,講求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但和一般人民又有什麼關聯?這只是掛在嘴上的哲學概念嗎?其實不然。哲學思想可能近可能遠,可當融入百姓的生活中,在沒有官員刻意引導下仍舊會以此作為行為的準則、建設的標準,就足以想見其親民、平易卻又富含影響力的相貌。 第三部分〈科技之魂,法天而行〉闡述的是天人合一在科技領域的應用。冷冰冰的人為技術和依天地而生的自然萬物彼此的關聯、思想的應用與結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嘆為觀止的火花?當哲學觀始終保存於心,土地、水利、生物保護與遠古科技無所不在,那會造出什麼的結果?對人、對天地、對生命又會有什麼樣的體悟與回饋? 第四部分〈養生精要,天人相應〉作為最後的收尾,膠著在《黃帝內經》上。從黃帝的理論基礎延伸出的中醫體系,說明養生之道在於順天而生,與自然和諧共處。人與自然互相影響,人的喜怒哀樂、身體病痛無一不與其互相交融,而這正是天人合一的窮極展現。
產品目錄 思想源流 天人之理 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世界 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 歷代追求的天人合一觀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佛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古建文明 和諧宜居 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築觀 古城的法天象地思想 古村的天人合一理念 古民居的天人合一設計 古園林的天人合一精神 帝陵布局與天人合一觀 科技之魂 法天而行 土地利用與天人合一觀 水利工程與天人合一觀 生物保護與天人合一觀 古代科技與天人合一觀 養生精要 天人相應 《黃帝內經》的天人相應 《黃帝內經》的天道人道
書名 / | 文化主體: 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 |
---|---|
作者 / | 楊國霞 |
簡介 / | 文化主體: 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哲學思想,基本概念在於人類的政治、倫理等社會現象都是自然的直接反映,人們應該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 |
出版社 /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161682 |
ISBN10 / | 9865161680 |
EAN / | 9789865161682 |
誠品26碼 / | 2681868409006 |
頁數 / | 133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5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傳說,太古時代天地不分,整個宇宙是一個中間有核的渾圓體,就像一個大雞蛋,裡面混沌一團,漆黑一片,既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東西南北。這個「雞蛋」中孕育著一個偉大的英雄,他就是開天闢地創造人類世界的始祖盤古。
盤古,又稱盤古氏,混沌氏。盤古在「雞蛋」中足足沉睡了一萬八千年才醒來。在有了知覺的那一刻,他便迫不及待地睜開眼睛,可是周圍一片黑暗,他什麼都看不見,而且渾身酷熱難當,簡直透不過氣來。他想站起來,但「雞蛋殼」緊緊地包著他的身體,連舒展一下手腳也辦不到。
急切間,盤古拔下自己的一顆牙齒,把它變成威力巨大的神斧,用力向周圍劈砍。
只聽見「轟」地一聲巨響,震耳欲聾,「大雞蛋」驟然破裂,其中輕而清的東西不斷向上飄升,變成了天空;另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沉,變成了大地。盤古就這樣頂天立地地誕生於天地之間。
盤古在天地間不斷長大,他的頭在天為神,他的腳在地為聖。天每日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每日生長一丈。如此一日九變,又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極高,地變得極厚,盤古的身體也變得極長。
就這樣不知道又經歷了多少萬年,終於天穩地固,不會重新復合了,這時盤古才放下心來。盤古想用自己的身體創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於是他微笑著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體奉獻給大地。
盤古倒下時,他的頭變成東嶽泰山,他的腳變成西嶽華山,他的左臂變成南嶽衡山,他的右臂變成北嶽恆山,他的腹部變成中嶽嵩山。這五座山就是著名的「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
盤古在倒下去的剎那間,將自己的兩眼獻給了天空,左眼變成了太陽,給大地帶來光明和希望,右眼變成了月亮,把太陽的光輝反射到大地;將兩眼中的液體撒向天空,變成夜裡的萬點繁星,讓天空變得異常美妙;將汗珠變成了湖泊,成為地面的內陸盆地中的水體,把大地裝點得萬般美麗;將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成為長江和黃河;將毛髮變成了草原和森林,讓大地變得生機勃勃;將呼出的氣體變成了清風和雲霧,清風帶著雲霧播灑雨露,滋潤大地上的萬物;將聲音變成了雷鳴,電閃雷鳴後的雨露更能滋潤春苗。
盤古以超人的神奇力量,為人類開闢天地,並帶來光明。從此以後,人世間有了陽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萬物滋生,人類開始繁衍。隨著天地的演變,高山的地方草木蔥蘢,低矮的地方沃野千里,尤其是大江、大河、大平原之處更是氣候宜人,物產豐美。
盤古開天神話在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間也廣泛流傳。苗族、瑤族向來崇奉盤古,有的稱為「盤瓠」,把他看作自己的祖先。壯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也盛傳盤古,把盤古看作開天闢地的人類始祖。其中壯族先民建有追葬盤古氏之魂的「墓地」,還立有盤古的廟宇。
有關盤古開天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吳國太常卿徐整所著的《三五歷紀》,其中寫道: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
意思是說,世界開闢以前,天和地混沌成一團,像個雞蛋一樣,盤古就生長在其中。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分開了,輕而清的陽氣上升為天,重而濁的陰氣下沉為地。盤古在天地中間,一天中有多次變化,智慧比天還要高超,能力比地還要強大。天每日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大一丈。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盤古也長得非常高大。天地開闢了以後,才出現了世間的三皇。
除了《三五歷紀》中的記載外,南朝梁代文學家任昉的《述異記》、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的《藝文類聚》、明代學者董斯張的《廣博物誌》、清代歷史學家馬驌的《繹史》等古籍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這些關於盤古的古籍記載,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當人們的思想意識逐步發展起來後,首先要解決的是關於自身的問題,即「人從哪裡來」,然後去尋求解決「我們所生存的環境,這個世界是從哪裡來?」的問題。
神話時代的故事和古籍記載表明,盤古是古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神。盤古的形象表現古人宇宙觀的初始形態:盤古「出生」的時間就是宇宙的歷史起源,「盤古」就是這個宇宙主體的名字,人類及其他所有的星球,都是盤古體內的一部分。
盤古開天闢地,是古人對人類始祖的神化,表現出人們嚮往光明、為造福社會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同時也反映中國古人的宇宙觀,奠定中國後世哲學「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
在中國思想史上,「天人合一」的信念是宋代思想家張載提出的,其基本表述是:天與人是世間萬物矛盾中最核心最本質的一對矛盾,天代表物質環境,人代表思想主體,合是矛盾間相生相依併合理轉化。
盤古開天闢地神話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首先,「天人合一」強調以人為本。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天人相應,或天人相通。也就是說,人體小宇宙,宇宙大人體,天地為人所生,也為人所存在。這種以人為重點的天人之學,可以稱為人文哲學。盤古原是天地的組成部分,後來化為天地之間的山川萬物;而天地間萬物運行的「陰陽法則」所強調的,恰恰就是上為天,下為地,天地原為一體,天地就是按照人的需要來造的。
其次,「天人合一」信念認為,天是賦予人吉凶禍福的存在,人與自然是密切相關的。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盤古的身體化為天地及萬物,但萬物之間的聯繫仍然不會停止。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山川草木,中間是風雨雷電,萬物載之於地而依天時變化生長,彰顯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
總之,盤古開天闢地神話故事是古人的智慧結晶,說明世間一切事物的因果關係。同時,由這個神話中「垂死化身」延伸而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具有極古老的原始性和極大的普遍性,影響中國的歷史文明,為後世哲學提供了豐富的基礎。
最佳賣點 :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哲學思想,基本概念在於人類的政治、倫理等社會現象都是自然的直接反映,人們應該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