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盛世: 歷代盛世與開明之治 | 誠品線上

太平盛世: 歷代盛世與開明之治

作者 杜友龍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太平盛世: 歷代盛世與開明之治: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上古時期。夏商周三個朝代分別代表了中國歷史上奴隸制的形成、發展和結束,因此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個朝代,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上古時期。夏商周三個朝代分別代表了中國歷史上奴隸制的形成、發展和結束,因此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個朝代,不論其經濟和文化發展到什麼程度,民心始終是第一位的。 秦漢至隋唐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古時期。秦漢帝國與隋唐帝國的終始,間隔一千一百餘年。期間延續較長的王朝,都會在其早期出現一次「治世」。作為封建盛世的典範,它們表現出了一致的特徵:百姓富庶,社會經濟高度繁榮;文治興盛,文化繁榮。 從五代十國至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的近古時期。 五代十國時期,各個軍事割據勢力更迭頻繁,沒有形成足可稱道的「治世」局面。元朝由於連年征戰,國內外矛盾尖銳,也沒有出現盛世景象。相比之下,只有兩宋時期才透過「咸平之治」和「乾淳之治」,使封建政治經濟得到發展,民族融合加強。 明清兩代是中國歷史上的近世時期。中國的君主制歷史特別長,尤其至明清兩代,封建君主專制達到巔峰。專制主義下的乾綱獨斷,使得君主的水平影響到國計民生乃至整個國家的命運。 中國歷史淵遠流長,歷經數千年,曾有十數個朝代更迭,其中亦有不少帝王曾經創造過輝煌的盛世,或以中興之勢挽救了頹敗的王朝。本書分為上古、中古、近古、近勢四大篇章,按時間排序,帶讀者一覽這些曾經燦爛耀眼的盛世奇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言 太平盛世 上古時期 中興之朝 少康復國中興 武丁振興商朝 成康強盛西周 中古時期 治世盛景 西漢文景治世 漢武帝開創盛世 漢光武中興東漢 西晉武帝太康之治 南朝宋文帝元嘉之治 隋文帝開皇之治 唐太宗貞觀之治 唐高宗永徽之治 唐玄宗開元盛世 唐宣宗大中之治 近古時期 天下大治 宋真宗咸平之治 北宋仁宗盛治 宋孝宗乾淳之治 近世時期 繁榮時代 明太祖洪武之治 明成祖永樂盛世 明朝仁宣之治 明孝宗弘治中興 明神宗萬曆中興 清朝康雍乾盛世

商品規格

書名 / 太平盛世: 歷代盛世與開明之治
作者 / 杜友龍
簡介 / 太平盛世: 歷代盛世與開明之治: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上古時期。夏商周三個朝代分別代表了中國歷史上奴隸制的形成、發展和結束,因此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個朝代,不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161149
ISBN10 / 9865161141
EAN / 9789865161149
誠品26碼 / 2681868406005
頁數 / 14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序 言 太平盛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文化是立國之根,最終體現在文化的發展繁榮。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我們要認識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
面對世界各國形形色色的文化現象,面對各種眼花繚亂的現代傳媒,要堅持文化自信,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傳承和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浩浩歷史長河,熊熊文明薪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滾滾黃河、滔滔長江,是最直接源頭,這兩大文化浪濤經過千百年沖刷洗禮和不斷交流、融合以及沉澱,最終形成了求同存異、兼收並蓄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而從沒中斷的古老文化,並始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中華文化曾是東方文化搖籃,也是推動世界文明不斷前行的動力之一。早在五百年前,中華文化的四大發明催生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地理大發現。中國四大發明先後傳到西方,對於促進西方工業社會發展和形成,曾造成了重要作用。
中華文化的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到我們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們民族的基因。中華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於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總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各族人民五千年來創造、傳承下來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其內容包羅萬象,浩若星漢,具有很強文化縱深,蘊含豐富寶藏。我們要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首先要站在傳統文化前沿,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弘揚和發展五千年來優秀的、光明的、先進的、科學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現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華,構建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現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來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價值、文化形態與文化風采。
為此,在有關專家指導下,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別編撰了本套大型書系。主要包括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而深刻的倫理道德、古風古韻的建築遺存、深具內涵的自然名勝、悠久傳承的歷史文明,還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文化底蘊和強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極強系統性、廣博性和規模性。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採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試閱文字

內文 : 宋真宗咸平之治
宋真宗趙恆是北宋第三代皇帝。他在統治前期就這樣樹立了自己的「仁義天子」形象,他知人善任,要求「直言極諫」,並任用李沆、曹彬、呂蒙正等人打理政事,廣開言路,勵精圖治,君臣合心,勤政治國,政績有聲有色。
較清明的政治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北宋的統治日益鞏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日趨繁榮,出現了一片繁盛局面。史稱「咸平之治」。
宋真宗趙恆原名趙德昌,後又改名為元休、元侃,是宋太宗趙炅即趙匡義的第三子,西元九九七年被立為太子。
西元九九七年三月,宋太宗去世,趙恆於同月繼位,這就是宋真宗。繼位前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曾用年號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和乾興。
在咸平年間,北宋是一個強盛的國家,史稱「咸平之治」。而它的締造,得益於宋真宗卓有成效的治國舉措。
宋真宗有一個傳諸後世的良好的廉政理念。他頒布了告誡百官的《文武七條》:
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不為自己的喜怒愛憎而左右政事;
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潔;
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
四是務實,不要貪圖虛名;
五是明察,要勤於體察民情,不要苛稅和刑罰不公正;
六是勤課,要勤於政事和農桑之務;
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種弊端。
這《文武七條》均是廉政之舉,是宋真宗苦心孤詣的安排,也是百姓們的熱切期望。在宋真宗看來,「清心」、「修德」就是廉政的源頭,就能實現「德治」。
宋真宗制定了一套嚴謹有效的官員選拔任用制度。宋真宗規定,官員有試用期,試用官員轉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員保舉,按規定,官員不得保舉曾犯有貪汙罪的官員。宋朝允許在職官員參加科舉考試,考中者可提前轉正或越級提拔,但曾犯貪汙罪者不許參加科舉考試。
宋真宗建立了一套監察官員的瀆職懲處制度,選拔的標準和職務迴避制度。他對具有紀委職責的監察官員有著嚴格的規定,甚至監察官違反出巡制度都要受到處罰。
另外,還特別規定了監察官失察,及自身貪暴受懲處的制度。對於失察的監察官,宋真宗實行嚴厲的處罰。史載,王曙為河北轉運使因受賄被降為壽州知州;張觀任解州通判,因沒有舉劾贓吏,被降監河中府稅。
因為這些廉政舉措,宋真宗和他的後來者們創造了一個政治清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雙豐收的宋王朝。
宋真宗即位後,提拔了李沆、呂蒙正、夏侯嶠、楊礪等人擔任宰相和執政大臣,保留了張齊賢、呂端等。這些人大多能夠做到忠於職守,使得此時期政治較為清明。如張齊賢在咸平元年完成了「編敕」的編撰工作,成為正式法律《刑統》之外的重要補充。
他還提出了職田,廢除了江南前面幾朝苛捐雜稅的建議。
宋真宗本人很厭惡嚴刑峻法,主講謹慎用刑。又下詔廢除了斷截手足、鉤背烙身等刑罰,禁止使用法外刑法,也嚴厲批評軍中對逃兵施以的烙傷手腕、敲碎脛骨等做法。同時對私鑄銅錢、私造管制武器等重罪都減輕處罰。
對待嫌疑犯上,宋真宗不允許使用酷刑。搞刑訊逼供。西元一千〇七年,有個叫潘義方的縣尉對嫌疑犯朱凝嚴刑拷打,並用牛皮套頭,勒令招供。朱凝受不住作了假證,後來經查明,宋真宗撤了潘義方的職,並向全國通報此事,嚴令不許嚴刑逼供。
為了嚴禁逼供,他在京設立糾察刑獄司,地方設立提點刑獄司,負責對各種刑事審判、刑罰和監獄進行監督。凡是判處徒刑之上的罪都必須要向此機構進行通報,這個機構有查詢覆審的權利。如果初審官員處理不當,此機構有權向朝廷提出,並對該官員提出彈劾。
宋真宗重視「德治」,強調以道德教育,啟迪官吏的道德良知,使之不去越軌,但它必須與「法治」相結合,即以法律約束,令其奉公守法,不敢貪汙。
每當歲末年節之時,宋真宗都要賜臣僚宴飲,既是增進君臣關係的需要,又是播撒皇恩的大好時機。歷朝皇帝都有此舉措,宋真宗也不例外,而且有資格參加宴飲官員的範圍較前期大為擴大。
宋真宗體恤民艱,削減賦稅。
西元九九八年五月,宋真宗下令,凡是遠年拖欠的田賦一律免掉,因為欠錢被抓進監獄的一律釋放。三年後,宋真宗還親自審問因欠錢入獄的人,一連審了七天,又釋放了兩千六百多人。老百姓紛紛稱讚宋真宗。
除此之外,宋真宗還辦了不少實事。如四川地區貼錢貶值,他得知後,立即下令調高折算比率。同時減少了大量服雜役的人,連他自己家族裡所用的絲織品也進行了削減。後來,宋真宗多次下詔要求免除或減免各地賦稅,用以賑災和其他用途。
宋真宗本人對農業十分重視。
西元一〇〇九年,他下詔要求各級地方長官的官銜上一律加上「勸農使」或者「勸農」等字,以鼓勵農民努力務農。
又制定《景德農田敕》這部農業法規,以此規範農業生產和流通中的各種事項,並在後面很長時間內一直沿用。同時,大量印刷各種農業書籍分發給各地方官,讓他們認識農事,並大力在推廣高產作物。
西元一〇一三年,宋真宗下詔廢除農具稅。並且堅持不徵調農民服徭役而用軍兵,也要求隨行人員不得踐踏莊稼。除此之外,宋真宗十分討厭浪費糧食,多次下詔禁止丟棄糧食,並威脅「違者治罪」。有一次宋真宗外出「觀稼」,沿途百姓看到他的儀仗後,竟自發地歡呼「萬歲」。
同年,宋真宗下令在全國推廣「常平倉」制度。朝廷規定:每年夏天由地方朝廷依照本地人口墊資購糧,以每戶一石計,設倉儲存,一旦遇到糧食價格上漲就減價賣給平民,達到平抑糧價的效果。
另外設有專人管理,出陳如新,防止糧食腐爛。常平倉制度對於災年幫助平民渡過難關,穩定社會造成重要作用。
在軍事方面,宋真宗為了抵禦北邊的遼國騎兵,大量地採用了宋太宗時的辦法:多開溝渠,多種水田。
西元一〇一一年,還在今徐水周邊,引鮑河水以「隔限敵騎」。西元一〇〇四年,又以定州為中心,開挖連接唐河、沙河、界河的運河,有效地限制了敵方騎兵。
除了開河渠外,宋真宗還大力推廣一種「方田」,就是在田地內開挖方格式的水渠網。有的水渠達五尺寬,七尺深。宋真宗在開挖河渠的同時,還大搞屯田,積糧備戰,並起用老將曹彬威懾武將。
他親自選拔精兵強將,對火兵器給予重視。宋軍人數從太祖末期的六十六萬人,增加到真宗末年的九十一萬人,大部分都是這一時期增加的。
在對外政策方面,由於宋朝強力推進對外開放政策,來華的外國人無論是國別還是數量都是前所未有的,開封成為全球擁有外國僑民最多的國都。
這些外來新移民有來自西域、阿拉伯和朝鮮、日本等國,還有的從非洲、歐洲等地遠道而來,他們的身分包括駐華使臣、武士、僧侶、教徒、商賈、獵手、藝人、奴婢和留學生各色人等,生動展示了文化交流與中外融合促成的文明進程。
開放的大宋不搞種族歧視,允許穆斯林子弟參加科舉考試,成績優秀者照樣可以與漢人一樣獲取功名,封官晉爵。連一些講究誠信的穆斯林商人由於經商有道,對發展宋朝的國際貿易作出貢獻,也被朝廷破格錄用,授予官職。為此,當時開封城還興建了很多規模不小和穆斯林公共墓地。
在當時,西域于闐國王遣回鶻羅斯溫等來宋朝貢。宋真宗問詢路上情況,羅廝溫稱于闐到敦煌的道路通暢,此次于闐使節帶來的貢品有玉石、乳香、琥珀、棉織物、琉璃、胡錦等。于闐使團間有商隊,從內地帶去了絲織物、茶葉等物品。
西元一〇〇四年九月,遼蕭太后與遼聖宗率大軍侵入宋境,十一月,進抵澶州。此前,遼曾提出和約,宋真宗選擇了戰爭。
在同平章事寇準等人的堅持下,宋真宗親至澶州督戰,登臨北城門樓,「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遼軍一面屯兵澶州城下,與真宗所統宋軍主力對峙,一面展開和談。
十二月,宋遼講和,雙方約為兄弟之國,承認邊界現實,宋每年給予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這就是歷史上的「澶淵之盟」。
關於「澶淵之盟」,歷來頗多非議,否定者認為這是勝算下的城下之盟。殊不知,雖然遼軍腹背受敵,但已擊敗宋軍第一線主力,長驅直入,折損大量宋軍。
同時宋人也因爭戰多年卻無法擊敗遼軍取得最後的勝利而傾向議和。當時宋年收入一億,而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就高達三千萬。
相比之下,這三十萬兩歲貢的確是九牛之一毛。於是,契丹上下因此而與宋朝百年交好,契丹鐵騎不再南下。
宋真宗一朝,北宋經濟復甦,國力猛增,制度清明,人文鼎盛,人口數量也成倍增長。當時的汴京城常住人口一百五十萬。
這個局面是在開國不到四十年、國家千瘡百孔,每年不停地與党項、契丹作戰,甚至還有四川叛亂的情況下開創的。正是由於宋真宗的一系列「文治」政策,才使宋代的政治、經濟等得到極大的發展。

閱讀連結
宋真宗非常讚賞的人。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
宋真宗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並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作出這樣的決定。
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在他統治的時期,推行「慶歷新政」,雖然他沒有取得成功,但孜孜以求,力革時弊。他制定了擊破西夏攻取中原的策略,平定了儂智高叛亂。他節儉愛民,關心文化事業,使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仁宗盛治」受到歷代政治家和歷史學家的稱讚,對後世很有影響。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上古時期。夏商周三個朝代分別代表了中國歷史上奴隸制的形成、發展和結束,因此它們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