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活太焦躁, 所以需要寧靜心理學: 放鬆訓練×依循自然×藝術薰陶, 完美迴避傷害, 不用無限忍耐 | 誠品線上

How to Live Quietly

作者 Annie Payson Call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因為生活太焦躁, 所以需要寧靜心理學: 放鬆訓練×依循自然×藝術薰陶, 完美迴避傷害, 不用無限忍耐:,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重重壓力逼得你喘不過氣?兩眼一閉昏死過去,醒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重重壓力逼得你喘不過氣?兩眼一閉昏死過去,醒來後卻感覺全身痠痛不已?老是緊張焦慮,怨嘆生活「噪音」吵得你無法平靜?羨慕孩子的無憂無慮,很想坐時光機回到從前?美國自助心理學大師安妮.卡爾(Annie Call):「造成一切疾病的元凶,就出在違背自然規律。」揮別高難度的體能訓練,也不必研究那些複雜的數據,只要掌握放鬆的準則,就能真正享受生命的寧靜之美!【Chill一下,來杯淡定紅茶!】該怎麼放鬆僵硬的肌肉和無法停止思考的大腦?——你一定想不到,睡眠的權威竟然是小嬰兒!不要小看他們,嬰兒能做到成人無法達到的100%放鬆;保持身心舒暢,才能在睡眠中恢復精力、促進健康。平日裡,有無感覺自己的動作過大?其實,我們的日常行為經常使用了太多肌肉!坐在椅子上,是自己撐著身體,還是身體被椅子撐著?等待時,越來越焦慮的自己,能加快對方的速度嗎?跟著本書一起學習,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放鬆身體,讓自己跟隨大自然的規律◎減少多餘的緊張,讓該做事的人做事【高壓能集中注意力?你只是在殘害自己!】訓練如何控制肌肉,就能促使注意力集中;集中精神只需靠大腦,其他部位通通放鬆!◎平躺在地板上,找個朋友協助「見證」.請朋友分別抬起你的四肢、頭部,再隨機鬆手.檢查身體是否自然垂落,還是自己僵硬地放下?◎自行訓練時,閉上眼,想像身體每一處都很重.肺部會自行擴張吸入空氣,呼氣時全身要像洩氣的皮球.膝蓋慢慢彎曲抬腿,重量匯聚於後腳跟,力道逐漸變小.再放下腿,接近地面時放輕鬆並自然落下,四肢輪流做訓練過後,將能更加冷靜、直接地思考,學習事半功倍!【停止互相傷害!拋棄無謂的「假民主」】許多新手父母遇上孩子的任性,總是感覺煩躁不已:愛頂嘴、喜新厭舊,跟陌生人比跟自己還要親……雙方都有各自的想法,但強勢的一方卻用權力壓制。一個不快樂的孩子曾說:「我選擇了父母讓我選的。」表面上給予選擇權,實際卻暗示著哪個才是滿意的正解!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由愛生恨、折磨彼此呢?◎不論關係為何,應尊重每一個獨立個體◎引導孩子之前,先學會自我控制◎給予他們自由,讓對方保有足夠的空間〔本書特色〕從古至今,有許多人為了生活忙得席不暇暖,因而罹患了諸如「慢性疲勞」、「神經衰弱」等疾病。本書由長期研究心理「自療」的安妮.佩森.考爾所撰寫,雖是以19世紀為背景,但仍有與現代精神疾病共通之處。內文詳載了如何訓練肌肉放鬆,如何轉換憤怒、自私、怨恨等負面情緒,為追求身心健康的讀者提供準確方向。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美] 安妮·佩森·考爾(Annie Payson Call)著宋孚紅 譯作者簡介 安妮.佩森.考爾(Annie Payson Call,西元1853~1940年),美國作家和心理學家,其作品主要探討人們的心理健康,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安妮的書籍和文章對當時的女性讀者有很大的影響,並且被認為是早期心理學和自助文學的先驅之一。 代表作(己經為公版作品): Regeneration Of The Body (1888) As A Matter Of Course (1894) The Freedom Of Life (1905) Man Of The World (1905) Every Day Living (1906) How To Live Quietly (1914) Power Through Repose (1891) Nerves And Common Sense (1909) Brain Power For Business Men (1911) Nerves And The War (1918) 譯者簡介 宋孚紅,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現為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言 寧靜的力量 第一章 身體健康嚮導 第二章 休息是恢復良好狀態的最佳方式 第三章 如何運用大腦 第四章 面對神經緊張的根源 第五章 情感中的神經緊張 第六章 大自然的教導 第七章 寧靜的狀態也需要訓練養成 第八章 藝術帶你進入自然的寧靜 第九章 關愛自己,關心他人 第十章 意志力的力量 第十一章 漫談平和 第十二章 社會生活的平和 第十三章 宗教的平和 第十四章 自身的平和

商品規格

書名 / 因為生活太焦躁, 所以需要寧靜心理學: 放鬆訓練×依循自然×藝術薰陶, 完美迴避傷害, 不用無限忍耐
作者 / Annie Payson Call
簡介 / 因為生活太焦躁, 所以需要寧靜心理學: 放鬆訓練×依循自然×藝術薰陶, 完美迴避傷害, 不用無限忍耐:,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重重壓力逼得你喘不過氣?兩眼一閉昏死過去,醒來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573086
ISBN10 / 6263573082
EAN / 9786263573086
誠品26碼 / 2682373488005
頁數 / 20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從古至今,有許多人為了生活忙得席不暇暖,因而罹患了諸如「慢性疲勞」、「神經衰弱」等疾病。本書由長期研究心理「自療」的安妮.佩森.考爾所撰寫,雖是以19世紀為背景,但仍有與現代精神疾病共通之處。內文詳載了如何訓練肌肉放鬆,如何轉換憤怒、自私、怨恨等負面情緒,為追求身心健康的讀者提供準確方向。

試閱文字

自序 : 導言 寧靜的力量

  違背自然規律,就會患病;嚴格地、堅持不懈地遵守自然規律,就能保持健康。

  自然規律的天性是善良的,我們付出十分之一的努力,就會得到自然規律十分的回報。事實上,她一直在關注我們,希望與我們融為一體。如果我們對她稍稍示好,她就會飛快地跑過來擁抱我們。可是相反地,我們如果不願意接受這簡單的法則,不能按照她所安排的完美方式實行;而想透過那些人為的方法,迅速地回到她的領域,其結果就是離她越來越遠。只要遵守自然規律,就可以恢復體力。

  忙碌生活中的我們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漸漸地發現生活不是屬於自己,而是被別人所占有,在人生的旅途中高速航行,抵達彼岸而忽視了沿途的風景。其實我們也可以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安頓下來,守護心中渴望尋找的東西,那會是一種超凡脫俗的透明。也可以在下雨天,讓自己放個長假,窩在自己的小屋裡,打開一本相冊,拾起塵封的記憶;這種溫情在晴朗的天氣中是找不到的。

  也許,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看庭前的花開花落,望天外雲卷雲舒,這是一種恬淡釋懷的心情。在這個充斥著物欲的世界,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心靈小屋,好好地安撫一下曾經受傷的心,就從現在開始善待自己吧!

  快樂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如果你與別人分享,快樂就會更多,所以現在不要總是抱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你可以認為這是生活帶給你的磨練,也可以在週末選一個好天氣,自己一個人,或者和最愛的人結伴,去一個一直很想去的地方,將工作、收入、人際關係等都拋到腦後,去感受陽光的溫暖。漸漸地,你就會發現,開心是如此簡單!

  靠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將自己融入其中,放鬆身體,給自己的心靈做個spa,做一個健康而快樂的人。

  因為個人生活遇到麻煩,就責怪環境或他人,我們似乎已經對此司空見慣。我想,如果斷言所有麻煩的根源都在於我們自己,我一定會遭到讀者的反駁和怨艾。看似由他人引起的痛苦,卻得自己面對,這需要勇氣。一旦我們勇於面對,一言一行都做得果斷、堅決,就會覺得從精神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感覺真是奇妙無比。

  我說「面對自己」,指的並不是我們應受責備,而是說我們經常表現出的某些傾向。如果弄清楚這些傾向,我們根本不會受到責備;只有把自己完全置之度外,我們才能弄清楚這些傾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努力克服這些不良傾向,我們必將為此承擔責任。

  我們漸漸會明白一點:是對待生活的態度讓我們倍受折磨,而非周遭的環境或生活中的人;這樣我們才能越來越接近自由。我從不幻想人能真正實現生活的自由,但我們可以踏上漫長的自由之路。如果一直堅持走在這條徑直的自由之路上,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愈發意義非凡。我們會發現,受人或環境束縛的習慣,與努力擺脫束縛的健康習慣,差距甚大,由此產生的愉快解脫感會越來越強烈。

  讀到一本書,受到了某些啟迪,就會產生一種想向人表達的衝動,希望他人也得到教益。儘管希望你能讓這本書物盡其用、幫助他人,我也非常高興你能這麼做;但是,親愛的讀者,這本書實實在在是為你而寫!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三章 如何運用大腦

  現在,讓我們想像只有大腦自己在工作、身體其他部位無所事事的情況。譬如思考,多數人思考的時候,喉部收縮得很厲害。這時,喉嚨還有空隙進行正常的呼吸,這讓人有些吃驚。舌頭緊繃,下巴下垂,就好像患了急性破傷風。沉思時,儘管每次用力最多的是下巴及喉嚨,但每個人的緊張方式不盡相同。專心靜讀的人會表現出不必要的緊張,而且緊張的程度與閱讀的興趣和投入程度成正比。非常明顯的是,在不涉及解剖學與生理學的情況下,進行純粹的思考,只需要大腦即可。如果活力都給了身體的其他部位,讓它們保持非自然的緊張狀態,不僅是在奢侈地浪費精力,而且是在剝削大腦。對於單純的腦力勞動,大腦肩負所有的責任,身體處於清閒、被動的狀態。其專注程度越高,獲得的滿意度越高。工作結束後,身體的反應就越健康,精力恢復得越好。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大腦這臺機器,可以把它比做一個團體。在團體中──教會、各縣市、機構或者家庭──只要每位成員各負其責,各行其道,不對他人吹毛求疵,這個團體就是和平、有秩序及成功的。假設城裡舉行一場重要的集會,在演說過程中,有幾個人為了幫演講者助威,一起站起來高談闊論,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如果身體的幾個部位,在不需要的時候,出於對仍在工作部位的「同情」,都緊張起來,這難道不滑稽嗎?有人會認為,人是一部機器,只有一個大腦,而團體成千上萬,大腦一定比團體更有秩序。

  認真聽講時,只需要大腦跟耳朵;在招待會或在傳道者高談闊論的教堂中,人們傾聽時,脊椎和臉部的肌肉都在工作。這裡指的並不是饒有興趣時專注的那種表情,也不是那些心情自然、真實地反映出來的言談舉止,我指的是專注時臉部肌肉緊縮而產生的緊張表情,並不是因為與演講者產生共鳴,而是因為傾聽者精神緊張,肌肉收縮。「真不明白,為什麼每個星期天下午我都會莫名其妙地氣喘?」一位女士訴苦道。每個星期天上午,她都習慣去聽傳道。傳道者說話極為有趣,但語速很快,思路轉換突兀,需要轉幾個彎才能恍然大悟。她所有的神經,有用的、沒用的,都緊張起來,屏氣凝神地傾聽傳道者旁徵博引,高談闊論,傳道者的每個動作,她都用雙倍的力氣應和──傳道之後,她就會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是星期天下午,而不是其他時間,自己會感到呼吸困難呢?我跟她講了自然界的規律,告訴她違背了這個規律,然後她漸漸明白了氣喘的原因。這個例子非常有趣,甚至好笑,但卻很好地解釋了許多相似的神經受到侵擾時會發生的情況,只是程度大小不同而已;這樣我們就很容易地明白,神經在受害者無意識的情況下,日復一日地被侵擾著,遲早讓受害者患上某種神經衰弱。

  聽音樂時,也會出現同樣的心態與效果。人們有同感,就算享受了兩個小時悅耳的音樂後,仍會感覺非常疲勞。老實說,在欣賞完一場精采的音樂之後必須休息一下,前提是這場音樂會的時間不是很長。然而,我們的生活方式被扭曲了,再加上前人所犯錯誤的影響,我們總是習慣了違背自然之道。人們普遍認為,如果身心不緊張起來,怎麼能投入地欣賞音樂呢?實際上,只要遵循自然法則,就可以盡情地欣賞音樂。如果精神完全放鬆,人就會跟隨音樂的節奏,跟隨真正自然規律的節奏,伴隨著上帝給予的震顫力量,發出和諧、悅耳的共鳴。其效果一定既讓你休息到了,又讓精力得到了恢復──除非是單一神經震顫持續時間過長的情況,那就違背了另一個自然規律。

  只要用力,身體就沒有任何機會實現真正的放鬆。只要精神力量用力方向錯了,我們就不可能全神貫注地聆聽音樂。就好比一架鋼琴,如果有人在拉琴弦,鋼琴就不能發出奏鳴曲的和諧音調。但是,可憐啊!緊張的性格現在非常流行,導致許多人患上了慢性緊張症。即便自由自在地放鬆一天也是不可能的,就如同人們不情願自由地接受對人有恆久益處的自然規律一樣。只有耐心、細心與關心,我們才能傾盡全力去接受及給予,而不再成為它們的絆腳石。

  到處都有無法自然地聆聽音樂的人──這些人是實實在在的音樂家,他們一聽到音樂,就會情不自禁地精神緊張。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很出色,感官敏銳超凡。只要大腦一工作,就會不自覺地神經緊張。很多情況都非常明顯地表示,神經刺激似乎經常來自被誤導的思想。受誤導思想控制者的智力通常會下降──這闡述了一條規律:當小溪流向草地的各個方向,就失去了匯集成河流的強大力量。很多情況下,緊張的神經會帶來反常的智力行動。幸運的是,為了國家的將來,很多人開始為自己的身體著想,開始自然地生活了。看到這一點讓人很欣慰;但他們只在乎自己的身體,太過輕視他人的生活,不能恰當地關心及思考他人,這顯得過於自私。

  另外一種經常用到大腦的方式是使用眼睛。長時間地看畫展是多麼地令人疲勞啊!眼睛用力的強度比耳朵還要大得多,因為所有的畫作及色彩都同時展現在我們眼前,形式迥異,色差強烈,不能給人足夠的適應時間。用眼時間越長,就越應注意方式。欣賞繪畫作品,不該過度用力,應該沉下心來,讓作品走近你。知道何時停留片刻、暫時不欣賞作品,可以預防疲勞,對作品的印象也會意外地增加。從車窗欣賞風景或其他任何有趣的事情,都是這樣的道理。我從未想過責備人們自然地表達愉悅,也不是說人們應該表現得漠不關心或者索然無趣;相反地,我想說,越能避免虛假,就越能獲得真正的興趣,而真正的興趣也越能真實地表現出來。

  發現這些不必要的緊張行為難道不會令人聯想到自己嗎?一段時間內當然會,但我們必須這麼做。意識到臉上的汙漬,才能洗掉它。洗過之後,就再也不會想到它了。要避免弊病,必須認識弊病。必須清楚地認識身體上所有的弊病,一旦這弊病讓你非常苦惱,你認為必須從自我意識中根除它,其必要性與你付出努力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成正比。

  無論是藉由哪一個感官,讓人們接受或留下了某些印象,這時,只有大腦在單獨工作;只要不受精神誤導的干擾,人就會獲得新的動力,機體就會獲得休息,大腦也會靜心工作,而不再無意義地浪費任何氣力。然而,一旦實現了真正的輕鬆自在,就意味著人們不再受自我意識的干擾,也不再受到過於重視自我意識而產生緊張感的干擾。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