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Large
作者 | Arthur Benson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思想越獄: 亞瑟.本森的生活哲學, 在真實中探究我之存在:,活在這個世界上,你思索過每一件事物存在的本質嗎?「定義」是什麼?我們又為何甘願受其制約而繞不出既有思路? |
作者 | Arthur Benson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思想越獄: 亞瑟.本森的生活哲學, 在真實中探究我之存在:,活在這個世界上,你思索過每一件事物存在的本質嗎?「定義」是什麼?我們又為何甘願受其制約而繞不出既有思路? |
內容簡介 活在這個世界上,你思索過每一件事物存在的本質嗎? 「定義」是什麼?我們又為何甘願受其制約而繞不出既有思路? 在曠野裡反覆咀嚼,會發現真相是那樣駭人聽聞又荒唐可笑…… 亞瑟.本森作品第六彈,讓人難以別開目光的細微觀察! 【本森勵志隨筆集、思想書信集好評販售中】 《心靈樂園》——本森暢談人生與人性 《永夜微光,黑夜爐火》——治療躁鬱症的心路歷程 《來自阿普頓的五十一封問候》——本森文學思想與教育理念 《生之金線》——信仰與心靈的深度結合 《與死亡的67場對話》——直面死亡威脅的真實想法 【媒體評論】 「亞瑟.本森先生在本書中又一次將自己置於批評同代人的角色,同時不經意展示出自己紳士般的生活哲學觀。再一次用潔美精鍊之筆為我們描述了一幅幅古老而栩栩如生的畫面,而這些畫面中總能有本森自己的影子。」 ——《時代週刊》(Time) 「亞瑟.本森的幽默是那種人類中最友善、陽光天性的幽默感,書中比比皆是……是高雅生活最為極致的展現。」 ——《每日紀事報》(Daily Record) ※ ※ ※ ▎本森與「旅行」 人們為什麼要旅行?為了打發時間,為了排遣壓力,為了身體健康,為了商務往來,為了陪伴愛人,為了增廣見聞……這些都沒有好壞之分,卻有一種人,旅行的目的是想「透過自己的見聞來擴大別人的眼界」。 ►亞瑟.本森:「旅行者栩栩如生的描述,往往使聽者感到厭煩,因為他人的生活無法凌駕於另一個人的生活之上。因此,才造成了許多人到了某處旅行,便想著要去書寫日記。原本輕鬆的旅行,卻搞得自己頭昏腦脹,這一切實在讓人感到費解和遺憾。」 ▎本森與「平等」 「民主」在一些人眼中根本是偽命題?他們要的不是絕對的人權自由,而是要自己始終站在高人一等的位置。「階級」一詞常常讓人反感,但他們反感的對象只有比自己高級的階層,並且憤怒於所處的更低的階層中。 ►亞瑟.本森:「我認識一些所謂的民主主義者,他們都極為憎惡與討厭所謂的上層階級在這個社會的存在。但是,我從未遇到哪一位民主主義者,倘若他們從屬的高於低層與貧窮乞丐的生活階級地位被剝奪了,會站出來伸張這種不平等。」 ▎本森與「幽默」 幽默最初怎麼產生的呢?為了替生活增添趣味,還是惡意譏諷他人?人生看似無處不存在詼諧的事物,但奇怪的是,人類也喜歡制定框架束縛自然的情緒,比如特定宗教不允許放聲大笑,只能表現得恬靜和順從。作者認為,幽默深藏於人性之中。 ►亞瑟.本森:「比目魚誇張的嘴與懨懨的眼睛;翻車魚無可救藥的圓形形體;牲口棚門前的家禽,顯得惱怒不安,卻又無能為力的神態……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將這些動物的臉部特徵與人類的表情進行了一番比較。人們賦予了上述動物一些其自身可能無法感受到的情感,而這恰恰是一種隱藏在人性中的幽默。」 〔本書特色〕 本書為亞瑟.本森心靈隨筆集,作者有感於世人皆活在一個制式的框架裡,舉凡生活方式、文學寫作、人際社交……似乎都離不開既有的思想,一切彷彿不為當事者所掌控,遂在腦海中假定了一個「曠野」般的空間。在這裡,本森可以認真思索生命、哲學與上帝的意義,並歸納總結迄今為止的人生經驗。
作者介紹 [英]亞瑟.本森亞瑟.本森(Arthur Benson,1862~1925),英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28屆院長。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並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先後出任格雷欣學校校長和莫德林學院院長。雖然身患躁鬱症,本森仍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和多產作家,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他在人生最後的20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總字數高達400萬,為世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產。佘卓桓佘卓桓,專職譯者。
產品目錄 第一章 一種生活方式 第二章 坐看雲起 第三章 友情 第四章 幽默 第五章 旅行的意義 第六章 論「專長」 第七章 時無英雄 第八章 羞怯 第九章 論「平等」 第十章 自我優越感 第十一章 凱爾姆斯科特與威廉·莫里斯 第十二章 演講日 第十三章 文學「點睛」 第十四章 仲夏之遐想 第十五章 象徵 第十六章 樂觀 第十七章 歡樂 第十八章 上帝之愛 後跋
書名 / | 思想越獄: 亞瑟.本森的生活哲學, 在真實中探究我之存在 |
---|---|
作者 / | Arthur Benson |
簡介 / | 思想越獄: 亞瑟.本森的生活哲學, 在真實中探究我之存在:,活在這個世界上,你思索過每一件事物存在的本質嗎?「定義」是什麼?我們又為何甘願受其制約而繞不出既有思路? |
出版社 /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572652 |
ISBN10 / | 6263572655 |
EAN / | 9786263572652 |
誠品26碼 / | 2682361622008 |
頁數 / | 276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5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為亞瑟.本森心靈隨筆集,作者有感於世人皆活在一個制式的框架裡,舉凡生活方式、文學寫作、人際社交……似乎都離不開既有的思想,一切彷彿不為當事者所掌控,遂在腦海中假定了一個「曠野」般的空間。在這裡,本森可以認真思索生命、哲學與上帝的意義,並歸納總結迄今為止的人生經驗。
內文 : 第十章 自我優越感
某天,我沿著劍橋的一條道路走著,周圍都是一群戴著方帽的年輕人。他們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用現在一句流行的說法就是,他們要去「欣賞」一場比賽。我看見一位小女孩與她的女家庭教師,則沿著與人群相反的方向走著。女孩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凶光,女孩的前額稍長,順長而柔軟的頭髮披在肩上。我猜想,她可能出身於一個學術氛圍濃厚的家庭裡。當我走過她身旁的時候,小女孩以斬釘截鐵與自滿的語氣對女家庭教師說:「我們顯得與眾不同啊!」女家庭教師敏捷地回答說:「蘿拉,不要亂說!」但是,蘿拉卻以某種近乎頑固的自滿口氣回答說:「不!我們確實與眾不同!難道妳敢說不是嗎?」蘿拉的自我優越感表露無遺。
我思忖著,蘿拉小姐啊!妳真是那種對自我重要性有強烈感覺的人。這種感覺可能會讓妳活得很開心,完全不會感受到痛苦。我敢肯定,這個年紀小小的自命不凡者,一定在心中對自己說:「我敢說,這些成年人都一定在猜想:那位沿著與比賽相反方向前進的、看起來聰明的小女孩,也許還有比看比賽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呢!」至於人們是否應該對自身製造某種幻覺,抑或還是希望這種幻覺能盡快消散的問題,這個才是真正需要考慮的。無疑,這種自我幻覺會增添人們的幸福感;但另一方面,倘若生活是一個不斷接受教育的發展過程,人類的目標應該在追尋一種道德上的完美結合,那麼,這種幻覺越早消散越好。人們會希望繼續維持這種幻覺,讓生活更為快樂。然而,世上再也沒有比對自身重要性這種優越感,更能帶給我們至高與持久的滿足感了。真正的幻覺,能夠超脫所有的失敗與沮喪,讓所有最卑微與簡單的行為看上去都無比重要。對於這些人而言,整個世界只不過是一個被別人注視的戲劇舞臺,而他們在舞臺上成功地扮演著適合自己的角色。
我認識一些擁有這種強烈感覺的人,他們從早到晚對所說所做的事情,抑或哪怕是某人不經意的讚美之詞,都會感到無比高興。即便自己所處圈子裡的人對他全然冷漠,他仍可從意識到自身有能力圓滿地完成自身責任,獲得精神食糧而感到快樂。我曾認識一位沒有特別之處的牧師,在他布道演說時談到了一點,即人們時常會問起他保持微笑的祕密。他總是回答說,自己並未察覺到自己的微笑是否有什麼特別的魅力。若真是這樣的話,那麼佯裝宣稱很多人都注意到自己的微笑,這豈不是此地無銀之舉?正是他不斷將某種堅定的樂觀注進了微笑之中,才讓他的微笑顯得更具魅力。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這位牧師在其他方面並不突出,但可以肯定一點的是,一想到他那自認為上帝賜予的微笑持久地保持,便感覺到自身所肩負的重大責任感,無疑這讓他感覺自己活像一隻喜歡露齒嬉笑的可愛貓咪,即便當他的內心並未感到特別快樂的時候,他也會將這份美好的感覺維持下去。
但是,要想找到一位能真正坦率與直白地承認自己這種優越感的人,卻是極為困難的。一般而言,這種情感或多或少會在個人獨自的「消耗」之中隱藏起來。然而,那些基本的自我滿足感,一般都會自然地表現出來。例如,一些沒有此等幻覺的人,對於自身的容貌在鏡子中端詳良久,也會讓自己感覺到,原來從某個角度來看,其實自己也挺帥。一個沉悶的傳道士會以私底下某種心理的寬慰,讓自己不斷地重複著他布道時所講過的一句極普通不過的話語,並且還認為這句話飽含自己某種獨創性,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是某位仁兄只是做出了一些無關緊要的發現,卻想獲得該領域權威注意的目光,以從中榨取少量的安慰感。然後,他就可以到處宣傳:我向某某教授提出我的發現了,他對此深感興奮,並要求即時予以發表之類的話語;抑或是一位普通的女士在一個茶話會上發表了一個談話,因此而感覺到自身散發出的顯赫與自信。可見,構成這種自我優越感的條件,在生活中俯拾皆是。這種性質的優越感並不等同於自負,儘管這很類似。毋庸置疑的是,在許多真正成功之人的心中,若這種優越感不是那麼明目張膽地裸露著,那麼,這常常是構成他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讓人感覺幸運的是,這種優越感卻時常出現在許多默默無聞與智力平平的人身上,讓他們的人生充滿了浪漫與樂趣。這種感覺,無論這種展現方式多麼卑微,但在很大程度上與公共形象有關。對於他們來說,這種自我優越感卻是聊以自慰與自我歡喜的重要源泉。即便這種優越感,降臨於一個沒有任何社交能力的人身上,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們的交友圈子在不斷地縮小,接受的邀請函越來越少,但是這種自覺處於有趣的氛圍之中,並且相信自己身處在不同的環境中或在一個更有眼光的社會裡,他們會贏得更多人的認同,從而讓他們倍感安慰。
畢竟,正如許多事情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所珍視的自我幻想一樣,當這種自我優越感降臨於那些頭腦遲鈍、感知能力弱與任性的人身上,這對別人將造成嚴重的傷害,除非旁觀者都能抱著某種欣賞與幽默興趣面對。當我們發現一個人具有代表性的舉止,例如凡事準時這一特點,正如班奈特對柯林斯的印象一樣,充滿了人們所能想像的荒唐之事,這就成為了讓人值得高興的事情了。接著,這就變成了一種興趣,並不一定是不友善的樂趣,因為這帶給了「受害者」最深沉的滿足感。要想逗樂某位自我主義者,就好比挑逗一條鱒魚,透過一些簡單有趣的刺激,引誘牠展開雙翅,在空中翱翔而飛。
我曾認識一位頗有才華的朋友,他偶爾的拜訪總能帶給我無限的樂趣,畢竟他也從中獲得了某種尖酸的「快樂」。因為,他的要求就像一隻結構簡單的蒼蠅墜入池中,卻能冒出頭將他一口吞掉。我聽到他為自己時常收到大量的信件,或是別人總是無休止地向他尋求建議而感到厭煩的話語。他的臉上掛著無奈的笑容,稱每天總有數以百計的人像是提著空空的自我憐憫的罐子,要他以自身的同情心去給別人「充氣」。他希望自己能夠有一點休息時間,但他認為,儘管這讓他苦不堪言,但是滿足這些人的需求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想,在這種坦誠的背後,必然有過往某種經驗的累積。因為我的朋友是一位堅定的道德主義者,不會故意說些謊話。唯一難於理解的是,我不知道他將自身的憐憫之心存於何處。因為我聽他除了講述自己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話題了。我想,他的這種以別人的請教作為自我安慰的方法,是一個說明生活中人性優雅的一面能夠戰勝動物本性的極佳案例。
有時,自我優越感會以一種誇張的自我貶低形式出現。某天,我在閱讀一本關於某位忠誠教士人生的書籍。書中描述到當教士躺在病榻上,臨死時對身邊的人說:「倘若你們要紀念我的話,就在我的墓碑上豎起一塊樸素的木板,在上面刻著我名字的大寫簡稱與生卒年,還有一些這樣的字眼『這裡埋葬著該教區一位微不足道的牧師』,也就這麼多。」
此人的謙遜無疑是真誠的,但卻給人謙遜與虛榮雜糅後奇異的困惑之感!若他的這種謙卑之情是無瑕的話,他就會覺得,那些真正值得如此描述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紀念碑;再者,若他對自己的功勞沒有任何自信的話,他就會放手讓那些想要紀念他的人去選擇適當的紀念方式。若是人們分析字面下隱藏的意思,就會發現,這是某種希望被人銘記的情感在作祟,隱約透出一種自信的希望,即自己的工作還是值得世人紀念與緬懷,還兼有某種不希望誇大自身價值的真誠願望。但是,緘默無語要比任何精心詣造的話語,更能證明他的謙卑之心。
自我優越感,並非隨著年歲的增長而增強。有些人可能從一開始就擁有了這種感覺。我有一位老朋友,他在從事一項毫無重要性可言的研究。他與我的許多可悲的朋友一樣,除了談論自己興趣之內的話題,對其他事情都無言以對。「你不介意我談論我的工作吧」,他總是一臉燦爛笑容地說著,「你也知道,這對我而言十分重要」。接著,在解釋了一些極為艱深的術語之後,他還會說:「當然,這些對你們來說,也許顯得微不足道,但這些工作是必須要有人去做的,這就好比壘建科學廟宇的一塊小石頭,只有不斷地增高,才能達到科學的頂峰。我也時常覺得自己應該展翅高飛,飛向更寬廣的領域,但我似乎對此類工作有著特別的天賦。因此,我想繼續堅持下去,這也是我的責任所在。」說完,他會很不自然地用手擦一下額頭,接著又會談論另一個技術術語。他總是為時刻談論自己的工作而向別人致歉,但是無論到哪裡,與哪些人在一起,他總是在絮叨自己的成就。但是,在我所認識的人當中,他無疑是最為快樂的一個。
另一方面,這種優越感若能與心靈的某種平衡感結合起來,將是一種相當具有魅力的性格特點。倘若某人自覺無趣,談何激起別人對自己的興趣呢?在謙遜與憐憫之間,存在著某種富於活力與真誠的浪漫以及優越感。這有點類似於富於想像力的孩子,在講述一個以自己為主角的長篇故事。但是,具有這些能力的人,通常都會對此稍感慚愧。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所想像的奇幻之旅真的能夠實現,他們只是在想,倘若事情能夠自然而然,那該多好啊!那麼,這種優越感,就完全取決於某種有趣或娛樂的眼光,將某種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富於想像力的孩子,通常都具有真誠的同情心與豐富的情感,當他們長大之後,通常都會發現,真實的世界更讓人驚訝與有趣,他們的視野也得到了拓展。在與別人會面時,他們會將原先只局限於自身的熱情與興趣應用於他人。這種性情會讓一個原先飽受自我優越感之苦的人,變成自負與自我滿足的人。他們對自身的影響力有著強烈的渴盼,渴望著能向別人傳播自身這種優越感。但是,我們要感激的是,大多數人都會由於失敗或是罪過而變得謙卑起來。若是通往罪惡的道路是崎嶇的,那麼駛向正義的道路豈不是更為險阻?若某人天生就能遠離眾多誘惑,且保持精力旺盛、行動敏捷,此人十有八九會落入自以為是與道德自滿的圈套之中。然而,他那不受人歡迎的風度,更是增添了別人對他的致命偏見。因為他會認為,正是由於自身的善良而遭世人排擠,而實際上別人所討厭的其實只是他過於裸露的自我優越感罷了。這類人總在勸誡別人,若別人對他的建議不聞不睬而陷入困境,他也不會暗自得意。一些冷漠之人,總是為自己要去承擔別人的生活責任而感到觳觫。若他能逃避悔過,將此歸咎於自身的處事不當,但卻會被遺憾的痛苦所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