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視域下的藝術文化: 科學×宗教×符碼×共時性×社會價值, 闡釋藝術置於文化流變中的意義與作用 | 誠品線上

不同視域下的藝術文化: 科學×宗教×符碼×共時性×社會價值, 闡釋藝術置於文化流變中的意義與作用

作者 覃子安/ 林之滿/ 蕭楓/ 主編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不同視域下的藝術文化: 科學×宗教×符碼×共時性×社會價值, 闡釋藝術置於文化流變中的意義與作用:,何謂藝術?藝術是大眾難以理解的高山流水嗎?所謂藝術,在時代的進程中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何謂藝術?藝術是大眾難以理解的高山流水嗎? 所謂藝術,在時代的進程中又扮演哪種角色? 藝術本身並非孤芳自賞的風雅, 以功能性和人文性揭示藝術與文化在歷史和今日的深層意義, 是對美學體系的探索,也是對社會和人性的審視! ▎文化與藝術之變 語言、文字、思想、文化,乃至藝術,都會隨著時間有不同的呈現, 不論是當代思想的詮釋、異文化的交會融合、歷史審視的再思考, 甚至受地域、國家政策、教育程度、戰爭殖民等因素影響, 文明產物在不同視域下的詮釋與解讀也不同,文化也得以大放異彩。 ▎藝術的社會功能為何? ◎審美認知作用 人們透過藝術鑑賞,可以認知社會、了解歷史、反思人生, 藝術作為一種載體,能以特有的形象性與審美性來反映思想與美學, 其反映的社會生活,大至宇宙、精神世界;小至細胞的自然現象, 能促進人們對於宇宙和世界繁複多樣現象的探尋與追求。 ◎審美教育作用 透過藝術鑑賞、藝術創作的方式來啟迪藝術受眾, 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人的思想、感情、認知,甚至建立起價值觀, 審美教育的概念在18世紀建立,最初以人的感性和自然等命題出發, 只要透過「以情感人」、「潛移默化」兩種方式來寓教於樂。 ◎審美娛樂作用 審美娛樂作用主要指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人的審美獲得滿足, 在精神上享受藝術的薰陶,感官上也接受美的刺激, 不同藝術形式在審美娛樂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徵也不盡相同, 在個體上產生的娛樂效果也受藝術種類的影響而不同。 ◎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一是為了提高人們對藝術的理解力,宣傳基本知識, 二是利用藝術普及教育促進青少年的藝術創造力和審美心理,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接受美的薰陶,培養出健全人格, 更是人們豐富精神世界的管道,因此藝術教育更顯得格外重要。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不同角度來探析藝術與文化在各領域中的意涵和價值,並從本質上來談論藝術與符號學、藝術家、公眾、社會等多面向的牽涉和交互影響,包括宗教、哲學、科學、民俗、社會功能等等。對藝術與文化在人文領域所扮演的角色和意義有深刻的觀察,更以功能性、社會性、歷史性等角度的辯證關係,帶領讀者對藝術有更深層的思索。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覃子安 林之滿 蕭楓 主編覃子安,東部人,自小學習小提琴,雖然大學沒有選擇音樂系,仍熱愛古典樂。雖然生性浪漫,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理工腦,除了打遊戲,最喜歡跳街舞。林之滿,蕭楓,專職編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文化的含義與內涵 文化與人的辯證關係 藝術與文化的交流 第二章 藝術文化與符號學 符號概述 藝術符號 第三章 藝術與藝術家 藝術家的特點 藝術家的塑造 藝術家的價值體現 第四章 藝術與公眾 藝術的對話 藝術闡釋學 藝術的價值 第五章 藝術與社會 藝術在社會中的位置 藝術的社會功能與作用 藝術與哲學 藝術與宗教 藝術與科學 第六章 藝術大觀園 民俗藝術 新媒體藝術

商品規格

書名 / 不同視域下的藝術文化: 科學×宗教×符碼×共時性×社會價值, 闡釋藝術置於文化流變中的意義與作用
作者 / 覃子安 林之滿 蕭楓 主編
簡介 / 不同視域下的藝術文化: 科學×宗教×符碼×共時性×社會價值, 闡釋藝術置於文化流變中的意義與作用:,何謂藝術?藝術是大眾難以理解的高山流水嗎?所謂藝術,在時代的進程中又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571631
ISBN10 / 6263571632
EAN / 9786263571631
誠品26碼 / 2682349717009
頁數 / 25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4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透過不同角度來探析藝術與文化在各領域中的意涵和價值,並從本質上來談論藝術與符號學、藝術家、公眾、社會等多面向的牽涉和交互影響,包括宗教、哲學、科學、民俗、社會功能等等。對藝術與文化在人文領域所扮演的角色和意義有深刻的觀察,更以功能性、社會性、歷史性等角度的辯證關係,帶領讀者對藝術有更深層的思索。

試閱文字

內文 : 藝術的社會功能與作用

  審美認知作用

  審美認知作用主要是指人們透過藝術鑑賞活動,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自然、觀察社會、洞知歷史、反思人生。

  藝術創作對於社會、歷史、人生具有審美能動反映。由於藝術創作活動具有反映與創造統一、再現與表現統一、主體與客體統一等特性,透過其藝術種類的承載形式,能夠以藝術特有的形象性和審美性來更加深刻地揭示社會、歷史、人生之間的真諦和內涵,具有反映社會生活中睿智的心智歷程和美學潮流,運用生動感人的主體形象,展示豐富的人生和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藝術反映社會生活,大至天體、宇宙、精神世界,小至細胞的自然現象,藝術創作過程和藝術作品也同樣具有傳播審美認知作用。藝術審美可以促進人們對於無窮宇宙和繁複多樣的自然現象的探索和追求。

  審美教育作用

  審美教育作用主要體現出人們在藝術欣賞、接受這一過程中,受到藝術作品形象和內涵的聯想與感知,在藝術接受者內心引起真、善、美的思索並得到啟迪,在真實生活中找到榜樣,對於事物的看法和認知得以提高,在潛移默化的移情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發生深刻的變化,從而引導人們正確地理解和認知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以藝術作品或者是複製品為媒介,在有經驗並受過系統訓練的藝術家、媒體、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使接受者感受與領悟博大深厚的藝術人文精神。

  美育理論體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審美教育」)概念,由十八世紀德國美學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書簡》中,首次提出了「美育」這一概念,系統性闡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於僅僅從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來看待美育,而是從自然與人、感性與理性等基本哲學命題出發,從改變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獲得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實現人性的復歸這一更加廣闊的領域來論述美育。

  「以情感人」是藝術審美教育的方式之一。以情感人,是利用藝術作品鮮明的主體形象,透過藝術接收過程中的聯想和移情,在藝術受眾的心理產生共鳴或者是情感上不謀而合。藝術作品透過主體形象來承載藝術家的內心情感,透過藝術技法和方式的綜合運用來展現藝術作品背後難以言傳的意味,在觀者的體驗和感悟中發現作品中的情景,這是欣賞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藝術審美教育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感動觀者,讓觀者融入到藝術作品中去。

  「潛移默化」是藝術審美教育的方式之二。藝術接受者對於藝術作品的體悟,往往不是瞬間的直覺感應,而是在體會中潛移默化的感受藝術作品的意境和情趣,進而影響個人的思想情趣和狀態。在莊子筆下,讚美庖丁神遇而解牛,津人操舟而為神,梓慶志四肢而為鑊,描述了他們超越實用功利後出神入化的審美創作過程,並認為這是主體長期的實踐和潛移默化的體悟而達到的境界。如此飄逸而清淨的狀態只有在莊子筆下的人物用最平常的勞作呈現出栩栩如生的另一個境界。

  寓教於樂作為藝術審美教育的一種理想境界,是很多藝術家以及藝術評論家、觀賞者極力要達到的狀態。「寓教於樂」是由古羅馬的文藝理論家賀拉斯最早提出來的。他說:「詩人的願望應該是給人益處和樂趣,他寫的東西給人快感,同時對生活有幫助……寓教於樂,既勸寓讀者,又使他喜愛,才能符合眾望。」這一狀態說明藝術審美活動和社會各個環節,如文化、政治、經濟發生關聯,並對藝術觀者的內心以及生活狀態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藝術審美可以達到這個層面,大眾文化修養和鑑賞能力的提高則有了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審美娛樂作用

  藝術的審美娛樂作用,主要是指在藝術欣賞活動過程中,人們的審美需要被滿足,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薰陶。審美娛樂不僅僅在於感官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在於對於內心以及生活狀態和情趣的滿足。樂在其中,悠然自樂,這是東方人品鑑過程中的一種飄逸、清淨的情景和意趣。不同的藝術門類因其特徵的不同,所以在審美娛樂方面所體現出來的特徵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文學作品的閱讀、音樂會的欣賞、電影的觀賞、美術館中美術作品的欣賞、古玩市場中的品鑑和把玩,在不同的審美狀態下,審美活動後所呈現的娛樂結果和表現形態以及在不同觀賞個體心理產生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

  審美活動從神聖的意識形態走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調整生活狀態的一種方式,這種審美現象日益明顯。一九五〇年代以來,音樂療法逐漸引起各國醫學界和音樂工作者的興趣和重視,美、英等國先後創辦了各種音樂醫療的刊物,運用音樂來治療某些病症,並在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藝術教育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藝術教育承載的是對於人品行和修養的提升,而不只是陷於形式和填鴨式的技法訓練。

  藝術教育實施的途徑不僅僅是依賴單純的中小學教育和專業學院的開辦,藝術教育的途徑和傳達的方法應是社會整體的責任。不僅僅要在教育範疇內有效的開展藝術教育,還要在社會各個階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存環境中開展藝術教育,充分利用全社會的資源來展開對於藝術教育的關懷,人人都有責,人人都是老師,人人都是學生。只有這樣,一個社會的藝術水準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

  當然藝術教育如同藝術創作一樣也是有其自身的規則和評價標準。除了藝術專業學院畢業的學生、以藝術為生的職業藝術家、藝術評論者可以勝任藝術教育的職業外,在今天日益發達的媒體宣傳中,媒體、網路、廣告在藝術教育的普及化中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些從業人員自身的文化修養以及他們創作設計的作品,在社會傳達中的側重點和表現形式的不同,對於青年一代的藝術受眾產生的影響也不同。比如在電視中具有暴利和色情傾向的電視劇對於青少年是否有益,網路遊戲中對於未成年人意志力的挑戰,這都是藝術教育在社會複雜的大環境中出現的新問題。

  藝術教育因其接受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專業的學院式的藝術教育,針對青少年素養教育中的藝術普及教育,針對一般民眾的藝術常識普及宣傳。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核心,它的理想化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以此來豐富人的想像力,發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強人的創造力,培養藝術、文化、道德全面發展的人。

  藝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和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體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宣傳藝術的基本常識,提高人們對於的藝術的理解力。。

  二是利用藝術普及教育健全未來青少年的審美心理結構,充分發揮青年一代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作為中小學素質教育之重的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階段中有著特殊地位與作用。利用這一時段和中小學的文化知識的學習,可以培養青年一代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豐富的想像力和無限的創造力。這不僅僅是學一樣樂器、唱一首歌、跳一個舞、畫一幅畫這樣單純的技法學習,而是要在這個階段中樹立藝術的品格和對於藝術的接受與審美能力,積極培養未成年人的藝術氣質和領悟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養完美的人格。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由於藝術是審美情感的集中體現,因而,藝術教育對於人的情感培養與提高,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歷來的思想家、藝術家們,都十分重視藝術對於人的情感陶冶和淨化作用,強調透過藝術教育來培養人們美好、和諧的情感和心靈,從而實現健全人格的建構。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核心內容和主要手法,正是透過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靈,使人進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為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人。這既是一個人獲得全面發展的保證,也是社會實現全面進步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