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地域文化 | 誠品線上

李白與地域文化

作者 蔣志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李白與地域文化:,文學作為文化的一個部分,它的創作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的熏染──【極具綜合性、全局性、獨創性】本書是作者三十年李白研究的結晶,從特定視角展開,與李白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文學作為文化的一個部分, 它的創作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的熏染── 【極具綜合性、全局性、獨創性】 本書是作者三十年李白研究的結晶, 從特定視角展開,與李白家世、生平和詩歌創作密切關連 ▎獨創性的觀點 ──多角度研究地域文化對李白的影響 ◎李白出生於蜀的觀點 作者進行了詳細且有說服力的論述;對於李白生於碎葉、焉耆、哈密、條支、阿富汗等觀點進行了有力的批駁;針對網路上熱門話題「李白故里之爭」給出明確答案。 ◎針對李白家世問題 作者認為李白岀身並非貴族富商,而是普通平民百姓,李白之父並非富商,而是文學修養很高並繼承了中華文化的隱士,駁斥了李白之父是胡商,李白是胡人、外國人的觀點。 ◎李白在蜀中的事跡、詩作 詳實考證李白在蜀中的事跡、詩作。學術界對青年李白的隱居地有不同觀點,戴天山、大匡山兩者的關係沒有搞清楚。筆者透過調查研究,明確了它們的具體位置。 ◎李白在蜀中的交遊 詳細論述李白在蜀中的交遊,特別是與趙蕤的關係及所受的影響。 ◎巴蜀文化對李白的影響 論證了李白從小受巴蜀文化的薰陶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 ◎各地域文化對李白的影響 李白漫遊中國各地,先後接受了楚文化、吳越文化、中原文化、魯文化的影響。李白父輩從西域而來,也接受了西域文化的影響。李白正是由多元一體化的中華文化孕育岀來的偉大詩人。 ◎地域文化與李白的性格 從地域文化的特定視角,尋求李白的思想性格與詩歌創作的個性特徵形成的原因,比較李白與同時代詩人杜甫、孟浩然的異同。 ◎「李白文化」的形成 按文化結構將李白文化分為三個層次,分別進行論述。對「李白文化」在當代的情況作了論述;對於李白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及其現代價值進行了闡述,特別是對於李白的愛國主義精神,崇拜和熱愛大自然的精神及其現代價值進行了詳細論證。 ◎李白文化旅遊資源 對李白文化旅遊資源的狀況、價值進行論述;對李白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提出對策。李白漫遊全國,在各地留下遺蹟、詩作和傳說故事,而且影響其民俗,為當地文化增添了色彩,形成了李白文化,留下了李白文化旅遊資源。 本書特色:本書在研究各地域文化對李白的影響中,綜合提出了「李白文化」這一概念,對這新的概念作出較準確的界定、對其內涵與外延作論述。作者不僅僅從文學、史學的角度研究李白,而是打開視野,從歷史學、人文地理學、社會學、民俗學、文化學、美學等多個角度研究地域文化對李白的影響。本書既填補了學術空白又具有實用價值。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蔣志蔣志,教授。畢業於歷史系,15歲開始從事教育工作,教過大中小學,曾任政史系主任,擔任中國古代史、地方史等學科的教學和李白研究,現任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李白學會名譽會長、綿陽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等。60多年來公開發表文章300餘篇。個人專著有《李白蜀中論考》,參編《李白大詞典》等十餘部圖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李白出生於蜀 第一節 李白生於四川江油 第二節 李白「出生碎葉」說質疑 第三節 李白「出生條支」說質疑 第四節 李白「出生焉耆」說質疑 第五節 李白「出生哈密」說質疑 第二章 李白家世及其所受教育 第一節 李白的家庭不是富商 第二節 李白不是西域胡人,更非外國人 第三節 李白非李唐宗室 第四節 李白非李陵之後 第五節 李白出身寒微其父是隱士 第三章 李白在巴蜀的事跡、詩作及交遊考 第一節 李白在巴蜀的遺蹟、遊蹤 第二節 李白「少為小吏」考辨 第三節 李白第一次隱居地點考辨 第四節 李白蜀中詩作 第五節 李白與趙蕤 第六節 李白蜀中交遊雜考 第四章 李白與巴蜀文化 第一節 巴蜀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徵 第二節 李白接受巴蜀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 李白為巴蜀文化增添了光彩,深深影響巴蜀世代文人 第五章 李白與楚文化 第一節 楚文化的形成及其特點 第二節 楚文化與道家 第三節 楚文化對李白的思想性格、創作風格的重大影響 第四節 李白與孟浩然 第六章 李白與吳越文化 第一節 吳越文化的形成及特點 第二節 李白在吳越的行蹤及詩作 第三節 吳越文化對李白詩歌創作的影響 第七章 李白對魯文化的接受與排斥 第一節 魯文化的形成與特點 第二節 李白對魯文化的接受 第三節 李白對魯文化的保守主義的排斥 第八章 李白與中原文化—兼論李杜異同的地域文化原因 第一節 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質 第二節 中原文化對李白杜甫的影響 第三節 李杜異同的地域文化原因 第九章 李白與西域文化 第一節 西域與西域文化 第二節 李白與西域文化 第三節 西域文化對李白詩歌創作的影響 結論 中華多元文化孕育了李白 第十章 李白文化及其現代價值概說 第一節 李白文化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 李白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價值 第三節 李白文化在倫理教育方面的價值 第四節 李白文化在當代傳播中的一些問題 第十一章 李白精神文化的核心—愛國主義 第一節 對中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和讚頌 第二節 滿腔熱情報效中國 第三節 對腐敗的統治者的揭露批判 第四節 維護中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反對壓迫其他民族的不義戰爭 第十二章 李白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熱愛大自然 第一節 熱愛大自然思想的形成 第二節 熱愛大自然的思想與李白的生活道路 第三節 以自然為師的詩歌創作 第四節 李白詩歌是環境文化的重要內容 第十三章 李白與旅遊 第一節 李白是偉大的旅行家 第二節 李白的遊蹤及其詩文是寶貴的旅遊資源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李白與地域文化
作者 / 蔣志
簡介 / 李白與地域文化:,文學作為文化的一個部分,它的創作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的熏染──【極具綜合性、全局性、獨創性】本書是作者三十年李白研究的結晶,從特定視角展開,與李白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570764
ISBN10 / 6263570768
EAN / 9786263570764
誠品26碼 / 2682334693004
頁數 / 33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蔣志教授長期以來潛心研究「李白與地域文化」這個課題,收穫頗豐,其所累積的成果匯為《李白與地域文化》一書,即將付梓,囑我為序。我深深感激蔣志先生的信任,論年資與學術,我都得尊他為長,因而不敢推辭,乃寫下自己拜讀書稿後的點滴感想與心得以覆命。
  蔣志先生是李白故里江油人,一九八〇年代初,他就開始研究「李白與江油」的課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此基礎上,他一方面追尋李白生平遊蹤,將研究目光擴大到荊楚、吳越、中原、齊魯、西域,全面考察了李白與地域文化的關係,得出「中華多元文化孕育了李白」的結論;另一方面,又對「李白文化及其現代價值」 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探討與闡釋。在此之前,已有學者從地域著眼,發表過《李白與長江》、《李白與黃河》等具有很高水準的研究論文,但就體系之完整而言,蔣志先生的著作在專論「李白與地域文化」方面仍是第一部。這是從總體上評說蔣志先生這部著作填補空白的創新意義和學術價值。然而,要真正了解這部著作內在的學術價值,還須特別關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要點。下面,僅就個人體會,談幾個具體問題。
  對於李白故里詩作、故里生活以及故里山川、故里文化的研究,無疑是這部著作最富特色的內容構成,蔣志先生在這方面的研究是具有權威性的。比如,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寫到的戴天山和杜甫〈不見〉詩寫到的匡山,到底是什麼關係?回答這個問題,似只有李白故里人士才有發言權。早先曾有江油的研究者發表文章,說戴天山即大匡山,又名大康山。我自己以前是信從並引用過這種說法的。但蔣志先生指出,「戴天山、大匡山是同一山脈的兩座山頭」,「匡山只不過是戴天山前一座小山」,並對兩座山的自然形勢和人文景觀、包括李白「匡山讀書處」做了精確描述。現在我當然就得信從蔣志先生的說法了,因為他寫道:「筆者從小生活在匡山之麓,多次遊匡山,曾專程考察戴天山,二者位置已經弄清。」那麼,你不信從他還能信從誰呢?本書第一編對李白出蜀前的事跡和作品做了全面、深入研究,我想,今後當人們說到李白在故里的經歷和創作時,是無論如何繞不開蔣志先生的成果的。
  與故里研究緊密相關而且備受關注的,是李白的出生地問題。由於史料的限制以及對僅存史料的不同解讀,研究界關於李白出生地有多種說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碎葉與蜀中兩說。當前,「碎葉說」雖然占據「主流」,但「蜀中說」從未沉寂,我想借此機會說說自己的看法。「碎葉說」所據史料及推論過程是:李白於至德二載(七五七)所作《為宋中丞自薦表》云:「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由此可以推定其生年為長安元年(七〇一);李陽冰《草堂集序》說李白之家「神龍之始,逃歸於蜀」,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說「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神龍初,潛還廣漢」,神龍跨了三個年頭,「神龍之始」或「神龍初」必指神龍元年(七〇五),這一年李白已五歲,則李白出生地宜為其家歸蜀前的居住地碎葉。以上史料形成了一個「證據鏈」,第一環是《為宋中丞自薦表》,第二環是並列的《草堂集序》和《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史料的真實性和推理的邏輯過程都無懈可擊,因此,「碎葉說」成為主流看法是有充分理由的。然而,同樣是《草堂集序》和《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又都是先記李白之家「逃歸於蜀」或「潛還廣漢」,接著才說到李白的降生,就敘事順序而言,李白是生於其家歸蜀之後;另一條史料,即李白的友人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徑言李白「身既生蜀,則江山英秀」。所以,說李白出生於蜀中也是持之有故、言之有據的。應該說,正是原始史料本身造成了「碎葉說」與「蜀中說」的矛盾,這一矛盾是無法解釋更無法消弭的,除非有新的(然而很難指望的)史料發現。所以,關於李白的出生地實應二說並存。安旗主編《李白全集編年註釋》所附由我執筆的《簡譜》,即謂「其出生地無確考,略有二說:一說生於西域(緯按,指碎葉)……一說生於蜀。」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從二說中取其一說,當年,裴斐先生就力主李白生於「蜀中說」,他很看重王琦「神龍之年號乃神功之訛」的推想,在《李白選集》的「前言」中,明謂李白「其父於唐武后神功元年(六九七)遷蜀定居」。蔣志先生也主張「蜀中說」,為了證成此說,他做了多方面的論證:首先是全面梳理了關於李白出生地的各種說法,一一予以仔細的分析辨證,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他徵引了岑仲勉《唐史余瀋》的一項考證成果,即蘇頲《唐璿碑》中「神功初征拜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所謂「神功」即「神龍」之訛,以此來支持王琦的推想;他從史書中發現,從七〇三年到七〇六年,西域的形勢是「安西道絕」,從而斷定李白之父不可能在此期間帶著一大家人從「絕道」歸蜀;他還在宋代地理書中檢出「與李白基本上是同時代的於邵,在李白死後八年,在李白故里為李白立碑」一事,碑文雖然不傳,但可間接獲知其中有「白生於此縣」的記載,這無疑給「蜀中說」增添了一個籌碼。因此,我們可以說,對於李白生於蜀中這一說法,蔣志先生的考證用力最勤、學術貢獻也最大。
  本書第二編是以平實的敘事性評說為基本表達方式,然而學術探索仍然貫穿其中。比如,在「李白與楚文化」章之「李白與孟浩然」一節中,從二人初識直至浩然辭世,詳細考證了李白與孟浩然交遊的全過程,對李白的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孟浩然〉以及〈遊溧陽北湖亭瓦屋山懷古贈孟浩然〉(或作《遊溧陽北湖亭瓦屋山懷古贈同旅》)、〈淮南對雪贈孟浩然〉(或作〈淮海對雪贈傅靄〉)、〈春日歸山寄孟浩然〉等詩篇的作時、作地和寫作背景都有精到而富有創見的考述。對李白為什麼特別崇敬孟浩然,也作了詳盡的分析。這既是李白研究的收穫,也是孟浩然研究的收穫。在「李白與吳越文化」章中涉及吳筠是否曾薦舉李白入朝的問題,與郁賢皓先生展開商榷,認為吳筠「《登北固山望海》顯然是開元盛世所作。開元中漫遊吳越,與李白交往的事,不能輕易否定」。這是很有見解的。在「李白與西域文化」章討論西域音樂對李白的影響,涉及了詞的起源問題,說「西域樂曲形式多樣,節奏較快,傳統的五言、七言詩難以適應,故而打破五言、七言句法,寫出便於歌唱的長短句,這就是詞」,進而論曰:「〈菩薩蠻〉就是從西域傳入的樂曲。李白善於從西域文化和民間文化中吸取營養,完全可能依曲調填寫〈菩薩蠻〉。其詞意境宏大,情感深沉,達到了高渾純熟的藝術境界,故被尊為「百代詞曲之祖」。這一看法,對於判斷〈菩薩蠻〉是否為李白所作具有正面意義。
  蔣志先生不但以嚴肅的態度治學,而且內心富有朝氣,觀察事物的眼光也很有時代性。這在本書第三編有生動體現。當他講到全球化浪潮中李白文化的價值時,視野相當開闊;當他對李白文化傳播中出現的諸如李白是「古惑仔」之類消極現象加以批判時,筆鋒十分犀利;當他從旅遊角度講到李白文化的開發時,甚至不乏經濟頭腦和經營意識。結合李白文化的旅遊開發,他還對近些年出現的關於李白故里的品牌之爭發表了中肯而公允的意見,呼籲「秦安、江油、安陸,還有李白第二次安家的兗州,李白的流放地夜郎(今貴州桐梓),終老之地馬鞍山……一切有李白文化遺蹟的地方都可以聯合起來,共同打造『李白文化之旅』」。我完全贊同蔣志先生的立場和意見,我想,大家都來響應蔣志先生的呼籲,他的這部著作就不僅具有學術價值,而且會顯示出指導現實的應用價值。這一定是蔣志先生所期盼的!
  是為序。
薛天緯

試閱文字

內文 : 李白文化在當代傳播中的一些問題
  李白文化在當代的傳播中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檀作文的《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實錄》出版,在網路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成為李白文化傳播中的熱門話題。在這本書中詩仙李白被改造成吃軟飯、搞婚外情、一夜情、有戀足癖、打群架、混黑社會、夢想是在鬧市拿刀砍人的古惑仔形象。作者自稱:「我個人更傾向用『古惑仔精神』來概括李白。『古惑仔』是一個屬於年輕人的詞彙。不了解『古惑仔精神』的人,或許以為古惑仔是只知砍砍殺殺的小混混。但我以為,『古惑仔』是一種精神氣象,是源自生命的激情,是一曲青春的讚歌。青春自然會有騷動,也難免會犯錯誤,但卻如此動人,如此美麗。」檀作文對「古惑仔精神」大唱讚歌,這簡直是到了不顧常識的是非不分了。「古惑仔」一詞主要來自於廣東和香港,常用來指黑道上的混混,也就是流氓,是道地的貶義詞。這一群人無正當職業,估吃霸賒、打架鬥毆、酗酒吸毒、組織黑社會、擾亂社會治安,為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古代的豪俠是行俠仗義、扶危濟困,「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保護弱者,敢與豪強權貴作鬥爭。《史記》專立《遊俠列傳》加以歌頌。古惑仔與豪俠是時代不同、內涵相反的兩個概念,而檀作文將李白的「豪俠」偷換為當代的地方土語「古惑仔」,然後在李白身上潑上一盆又一盆汙水,他說:「古惑仔就是黑社會,講究拜師父,收徒弟,李白也是。古惑仔一個人是不會有大成就的,需要拉幫結派,這就要求古惑仔們要講義氣。李白就是個講義氣的人,他曾經花很多錢組織黑社會,這也是李白自供出來的。」他所說的「自供」就是《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的兩件事:一是「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二是「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遊於楚,指南死於洞庭之上」。他毫無任何證據推論「李白的輕財好施,也是戰國四公子養門客的辦法。黑社會就是靠這個組織起來的,我管你吃、喝、住,沒事就算了,到了我有難的時候,你要過來幫忙。這說明李白還是很有心計的,是有領袖氣質的大古惑仔」。「吳指南怎麼死的?我猜測,根據李白的行事風格,恐怕是兩群古惑仔群毆致死的。」檀作文自稱「盡量還原真實的李白……這本書的標題,特意加上『李白實錄』字樣,表明這是一部學術著作,不是戲說……預想一個結論,然後去驗證是做學問的大忌。我在北大接受做學問的系統訓練時,就已經學會了『以識為主,無徵不信』。這個徵指的就是證據,要以常識、證據為主,不能妄下結論。」檀作文恰好在他的這本所謂「學術著作」的最主要的觀點上用了「猜測」、「恐怕」、「很可能」,沒有舉出任何證據,無中生有、胡拉亂扯就「妄下結論」。這種「學術著作」其學術含量可想而知。
  這些年惡搞歷史名人的現象並非個別,有人著書《喪家犬──我讀論語》,有人說「諸葛亮是分裂國家的罪魁禍首」,有人講「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與瑤姬搞婚外情」,有人大講「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戀情是有預謀的劫色劫財」(檀作文在書中照搬並發展了這種觀點)。這些歷史名人都是中華民族的菁英,他們的事跡為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所傳頌,他們的精神匯成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能幾千年屹立於世界東方的精神支柱。現在的「學者」、「專家」,理應是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知識菁英,然而他們偏偏要詆毀自己老祖宗,拿歷史名人開刀,給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扣屎盆。這種現象連外國人都看不下去了。韓國《京鄉新聞》發表了題為《中國成了惡搞天國》的文章,稱「中國的惡搞之風已愈刮愈烈,不能再讓影響青少年成長的這些所謂的『搞笑』作品泛濫成災了」。
  當今資訊時代,網路技術迅速發展,為大眾文化傳播帶來了極大便利,也為李白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據不完全統計,以「李白」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的條目就有數千萬。這說明在網路上,李白的傳播面是相當廣泛的,影響是很大的。值得注意的是,網路傳播的李白,固然有介紹、欣賞李白詩歌,正面頌揚李白文化精神的,但也有一部分用戲說、調侃、插科打諢的搞笑方式,歪曲李白的形象,消解李白文化精神,將李白置於被嘲笑、被戲謔的尷尬處境。如《大話李白》、《李白性事》、《李白令人叫絕的馬屁功》等等,《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也在網路上廣為傳播。這些東西往往很容易被青少年迷戀。這種低俗的網路文化,拋棄了傳統文化中的最重要的精神品質,導致嚴重的精神危機。
  縱觀李白文化在當代的傳播狀況,既有令人興奮的一方面,也有令人擔憂的一面。我們應當正視現實,自覺地承擔起捍衛李白文化、弘揚李白文化的歷史責任。如果我們自己貶低自己的傳統文化,「顛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其結果只能是失去了民族文化之根,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就該被「開除球籍」了。
  大凡嚴謹的學者往往對「惡搞古人」的狗屁文章不屑一顧,或者認為搭理了這種東西,反而提高了這些人的知名度,恰好中了他們的圈套。但是不予理睬又會讓這些邪說泛濫,貽害無窮。因此,有良心的正直的學者還得拍案而起,對於歪曲李白精神,猥褻李白光輝形象的東西,堅決加以抵制,給以抨擊,不讓其毒害青少年。在網路上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採用輕鬆活潑的形式從正面傳播李白文化。網路上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有信心以正說壓倒邪說,正確的引導網民,特別是青少年。我們高興地看到,《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出籠後,在網路上受到絕大多數網民的譴責。那些歪曲褻瀆李白的遊戲文字也被網民批駁。這真是「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調張籍》)。
  現在愈來愈多的地方開發李白文化旅遊資源是好事,使李白文化可以從這些旅遊景區得到傳播。李白的祖籍在隴西(今秦安),先輩流寓於中亞碎葉,李白之父入蜀後,生李白於江油。李白出蜀後在安陸結婚安家,這在學術界已成共識,所以「李白故里之爭」學術界基本未捲入。若要在「李白故里」這個名詞概念上做文章實在沒有多大意義。明代思想家李贄說過一段很風趣的話:「蜀人則以白為蜀產,隴西人則以白為隴西產,山東人又借此以為山東產,而修入《一統志》,蓋自唐至今然矣……嗚呼!一個李白,生時無所容入,死而百餘年,慕而爭者無時而已。余謂李白無時不是其生之年,無處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蜀人,亦是隴西人,亦是山東人,亦是會稽人,亦是潯陽人,亦是夜郎人。死之處亦榮,生之處亦榮,流之處亦榮,囚之處亦榮,不遊不囚不流不到之處,讀其書,見其人,亦榮亦榮!莫爭莫爭!」現在也應當停止爭論,坐下協商。既然大家都崇敬李白,都是李白文化產業鏈條上的重要節點,都要開發李白文化旅遊資源,以促進當地的經濟、文化的發展,不妨求同存異,攜手聯合,取長補短,汲取更多能量,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形成更強的競爭力,以達互惠共贏之目的。這方面不乏正面例證:如安徽合肥、河南開封、廣東肇慶三地聯合共推「包公文化」,攜手舉辦包公文化研討會,共同策劃以包公文化為主題的宣傳片,開通包公文化三地聯遊線路,實施相關旅遊項目的優惠政策。秦安、江油、安陸,還有李白第二次安家的兗州,李白的流放地夜郎(今貴州桐梓),終老之地馬鞍山……一切有李白文化遺蹟的地方都可以攜手,共同打造「李白文化之旅」。事實上,現在李白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還遠遠不夠,中國的李白遺蹟遊蹤不下百處,目前開發的僅占少數。要進一步開發李白文化旅遊資源,首先要進行普查,摸清家底,做好全局性的規劃。以李白故里綿陽市、李白終老之地馬鞍山市、李白的寓居地濟寧市、兗州市、安陸市等李白文化景觀比較集中的地方為重點,整合旅遊資源,增添旅遊設施,形成旅遊線路;還要恢復紀念李白的民俗活動,堅持舉辦一年一度的李白國際吟詩節和李白文化旅遊節,也可以舉辦李白詩酒文化節、李白文化經濟論壇,發展節慶經濟和會展經濟。總之,要將李白文化旅遊資源轉化為旅遊產業,形成獨具特色的「李白文化之旅」,透過各種宣傳手段,將其推向海內外,讓五湖四海的遊客都能感受李白文化。
  人類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的,凡是優秀的民族文化都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李白文化既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李白文化不僅在中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中,有重大的作用和功能,而且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愈來愈顯示出它的重要價值。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在研究各地域文化對李白的影響中,提出了「李白文化」這一概念,對這新的概念作出較準確的界定、對其內涵與外延作論述。作者不僅僅從文學、史學的角度研究李白,而是打開視野,從歷史學、人文地理學、社會學、民俗學、文化學、美學等多個角度研究地域文化對李白的影響。本書既填補了學術空白又具有實用價值。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