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靶心再扣扳機! 說話看場合, 做事看時機, 成敗看選擇, 打造一雙勝利者的火眼金睛
作者 | 李祐元/ 劉清明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瞄準靶心再扣扳機! 說話看場合, 做事看時機, 成敗看選擇, 打造一雙勝利者的火眼金睛:,成事的眼光不只要投向他人,還要注重對自身的審視從今天開始,培養「知己知彼」的好 |
作者 | 李祐元/ 劉清明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瞄準靶心再扣扳機! 說話看場合, 做事看時機, 成敗看選擇, 打造一雙勝利者的火眼金睛:,成事的眼光不只要投向他人,還要注重對自身的審視從今天開始,培養「知己知彼」的好 |
內容簡介 成事的眼光不只要投向他人,還要注重對自身的審視 從今天開始,培養「知己知彼」的好眼力! ◎遇上壞同事,每天上班就等著被他坑? ◎遇上假房東,下班回家發現人去樓空? ◎遇上廢主管,就跟他一起當薪水小偷? ◎遇上渣戀人,就只有我被騙財又騙色? ▎好眼力找貴人 ──上司沒能力?沒關係!你有實力就好啊! 一般來說,能力強者應為上司,能力差者應做下屬…… 但總有例外啊!你看看《西遊記》,能力最差的唐僧當了師父,能力最強的孫悟空卻做了徒弟。而唐僧這個上司「人妖顛倒、是非混淆」,還總亂唸「緊箍咒」讓孫悟空大吃苦頭。這種情況反映了某些生活現實──越是無能的上司越常打擊有能力的下屬。 儘管孫悟空很有能力,但他卻無法將經取回,因為他不是親封的取經人,所以他只能在唐僧的帶領下去西天取經。這就是說──能力超過上司的下屬,仍要在上司指揮下工作。 在相互配合下,他們最終達成任務。從多方面來看,沒有多少才能的上司也有他的優點;有能力的下屬為上司服務、大顯身手,這都是成功不可缺少的。 ▎好眼力下決定 ──小朋友才做選擇?不!身為成年人的你才該選擇! 先來個小笑話:有一個人要接受上帝的懲罰,上帝問他是要死還是要活?結果這個人想了半天,竟回答:「兩個都要!」 這笑話反映了多數人在做決定時的心態:最好魚與熊掌兼得! 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所以一定要選出最重要的目標,剩下的東西或許也很重要,但是為了能彈無虛發,你不得不暫時放棄。否則,你就像要打靶而還沒瞄準靶心一樣,即使子彈再多,也都是彈彈虛發。所以請記得──做決定前,先鎖定你的「靶心」! ▎好眼力抓小人 ──小人的臉上又沒貼標籤,還不快擦亮你雙眼! 任何時代都有小人存在。他們招搖撞騙、挑撥離間、見風使舵,讓人際關係蒙上一層陰影。只有充分了解小人的伎倆才能及時識破他們、及時採取對策。 【首先,狐假虎威】 「老闆說我太忙了,以後這些事就麻煩你們了喔!」 小人往往會討好上級、看上級的臉色行事、揣摩上級的心理、博取上級的歡心,而後就以上級為靠山,借「虎威」去壓制別人。 【接著,挑撥離間】 「我個人是覺得啦!他是不是不太喜歡你啊?」 小人深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用種種卑鄙的方法離間別人,挑起別人之間的矛盾,等到被離間者相互爭鬥時,他們便能從中獲利。 【再來,謠言惑眾】 「我聽說啊!只是聽說喔!你們聽聽就好……」 小人深知「空話重複千遍就會變成真理」的道理。當他們發現單靠自己的力量難以實現其私欲時,他們就會採取造謠惑眾的行為。 【最後,過河拆橋】 「不是我!我不知道!都是他自己決定的!」 小人暫時結交的朋友都是為了貪圖一時的私利。對於小人來說,自身利益高於一切,只要有需要,他們可以立刻和朋友反目成仇,甚至落井下石。 【加碼,暗箭傷人】 「我沒有特別指誰喔!我覺得某人……」 小人喜歡躲在笑臉後面攻擊人,從不正面向人挑戰,要麼半開玩笑似的攻擊,要麼就是指桑罵槐。你若公開反擊顯得小氣,不與之計較又讓人以為你膽怯。 ★本書特色:本書共分為十章,從了解自己、細節識人、抓準機會、培養擇業觀到辨別生活中的常見陷阱,每一章節都進行了詳細分析,除真實案例及有趣故事外,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之道。相信本書對於讀者培養及運用「成事的眼光」有極大的助益。
作者介紹 李祐元 劉清明 編著李祐元,高中歷史老師,熱愛文學及歷史,喜歡讀書更喜歡說書,對任何事都抱持著滿滿的好奇心,興趣是在公車站與捷運站觀察路人。劉清明,專職編者。
產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先把眼光對準鏡子 要有自知之明 認識自己的方法 撥開迷霧審視自己 找到長處易成事 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 不要自己否定自己 你的缺點也許正是優點 常做心靈大掃除 第二章 慧眼識人 透過衣著看人 透過語言看人 透過表情看人 透過眼睛看人 透過握手看人 透過細節看人 識別小人慣用伎倆 第三章 瞄準目標才能一箭中的 成功者都是從一個目標開始的 如何確定自己的目標 目標必須是自己的 將大的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第四章 選擇自己的路 自己的選擇自己做 瞄準靶心再扣扳機 你是自己最佳的人生羅盤 別靠情緒決定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讓選擇符合自身效益 提防環境的干擾 在第一時間掌握選擇時機 不得已時要棄車保帥 別為小事傷腦筋 不做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該放就放,避免骨牌效應 第五章 選對工作不瞎忙 職業的選擇與發展規畫 明智的擇業觀 從事能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職業 熱愛的工作易出成就 職業與性格最好相容 周全的考慮爭取收益最大化 第六章 機會面前目光如炬 點亮照明的蠟燭 機會在職場中 機會在生活中 機會在小事裡 失業或許也是一次機會 眼光獨到穩抓商機 像雄鷹一樣俯視 不讓變局逃出法眼 第七章 找出伯樂的好眼力 尋找自己的貴人 弱將手下也能出強兵 識英雄於難時 識英雄於微時 精於揣度主管意圖 善於排解主管的隱憂 第八章 練就識人的眼力 識人要有章法 中正平和最為可貴 識別在野的遺才 發現有潛質的人才 看穿面具識真相 橫看成嶺側成峰 領導者的人才觀 識人不能想當然 文憑只是一張紙 第九章 辦事也須練眼力 放眼看世界 憑自己的能力辦事 調整自己的期望值 應考慮自己的性格 應衡量自己的人緣 看對方的身分辦事 看對方的性格辦事 摸透對方心理辦事 根據對方的具體情況辦事 說話要看對象 說話要看場合 說話要注意分寸 說話要抓住最佳時機 學會聽弦外之音 第十章 小心行路防陷阱 替不肖職業仲介把脈 租房陷阱 別把陷阱當餡餅 愛情面前睜大眼 花花綠綠的廣告黑洞 偽裝的誠實最難看透
書名 / | 瞄準靶心再扣扳機! 說話看場合, 做事看時機, 成敗看選擇, 打造一雙勝利者的火眼金睛 |
---|---|
作者 / | 李祐元 劉清明 |
簡介 / | 瞄準靶心再扣扳機! 說話看場合, 做事看時機, 成敗看選擇, 打造一雙勝利者的火眼金睛:,成事的眼光不只要投向他人,還要注重對自身的審視從今天開始,培養「知己知彼」的好 |
出版社 /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327771 |
ISBN10 / | 6263327774 |
EAN / | 9786263327771 |
誠品26碼 / | 2682263111006 |
頁數 / | 298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6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共分為十章,從了解自己、細節識人、抓準機會、培養擇業觀到辨別生活中的常見陷阱,每一章節都進行了詳細分析,除真實案例及有趣故事外,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之道。相信本書對於讀者培養及運用「成事的眼光」有極大的助益。
自序 : 前言
人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真能實現這個願望的話,自己也覺得不枉在這滾滾紅塵中走過一回。但這個美好的願望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夠實現的,只有少數人能在人生的征途上一路過關斬將,建功立業,更多的人則徘徊在平庸與失敗的邊緣。
個人面對的舞臺越來越寬闊,誰甘於平庸?誰甘於失敗?「成事不足」是平庸者心中永遠的痛,「敗事有餘」是失敗者心中永遠的傷。這種徹骨的傷痛,有時甚至超越了平庸與失敗本身。
究竟怎樣才能成就事業,在人生的舞臺上成為一個人人尊重和景仰的成事者?
有一位鄉下年輕人,在一家小工廠當搬運工人,月薪兩萬多元。一天,他在街上看到各式各樣的招牌,它們要麼鏽跡斑斑,要麼缺筆少畫,而這些破舊的招牌與美麗的城鎮是如此不協調。此時,他便看到了財富在向他招手,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他當即辭掉工作,湊了幾萬元的資本做起了招牌美化的生意。如今,他已經是一個擁有多家招牌美化公司的大老闆了。
破舊的招牌每個城市都有,人們早已司空見慣,可有誰看到了其中潛在的龐大商機?只有這個年輕人用他成事的眼光看到了。成功女神怎麼會不青睞他呢?不過,這個年輕人的眼光雖然敏銳,創業過程中也曾因一次看走眼,險些為自己帶來「滅頂之災」──他重用的經理將他公司的所有流動資金捲跑。這次沉痛的教訓,更使他明白了看人、識人的重要性。
成就一番事業,固然與一個人的性格、能力、勤奮、機運、膽量、韌性等許多因素息息相關,但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眼光。沒有成事的眼光,其他成事的因素再完備,個人成事的機率也會大減;反之,則成事的機率會倍增。
成事的眼光不單要投向外物、他人,還要注重對自己的審視。成事的眼光是一種知己知彼的眼光,代表一種大智慧。
「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是的,人生的許多事情總是讓人難以看清、看透,但又有誰會借你一雙慧眼呢?你只能依靠自己。努力培養和運用成事的眼光,你就會智慧叢生,輕鬆寫意;努力培養和運用你成事的眼光,你就會在成事的路上條理分明,舉重若輕!
內文 : 第一章 先把眼光對準鏡子
李小龍一生只拍攝了四部電影,分別是《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全是賣座的作品。他在拍攝第五部作品《死亡遊戲》時,不幸英年早逝,真是天妒英才。
這部《死亡遊戲》,李小龍僅拍攝了約三分之一。事實上,雖然電影已經開拍,但劇本卻尚不完整,李小龍心目中的構思是:他飾演的角色進入死亡塔,要上塔的最高層(第五層)獲得一樣寶物。
在第一層,李小龍要迎戰50位高手,這段戲還沒有拍攝。第二層到第四層的戲已經拍攝好了。在第二層到第四層,他分別戰勝了合氣道宗師池漢載、詠春派高手、伊諾山度(Daniel Arca Inosanto)等武林高手。當然,故事的結局是李小龍把所有高手都打敗了,獲得寶物。
雖然在第五層的對手還沒確定,但「寶物」已經確定了。據說該件「寶物」展現了李小龍具有哲學意味的構思:當他打開寶盒時,裡面原來是一面鏡子,鏡身鑄了四個字:「認識自己」。
要有自知之明
在雅典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門廊的一塊石板上,刻著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此言平實而充滿哲理,耐人尋味。
要認識自己,並非易事,正如一位著名科學家所說:「認識自己、認識社會都不容易,但最困難的是認識人類本身,尤其是認識自己。」現實生活中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自我膨脹或自輕自賤者大有人在,實際上這些人都沒有正確了解自我。
我們常說做人做事要有「自知之明」,然而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來難。要做到既不高估自己、又不低看自己,實在有相當的難度。
在伊索寓言裡,有一則關於青蛙的故事:一隻小青蛙外出時,看見一頭牛。回家後,小青蛙告訴媽媽,牠看見一隻「哞哞」叫的動物,那隻動物肚子很大。
青蛙媽媽吸了一口氣,問小青蛙:「牠有這麼大嗎?」
小青蛙搖了搖頭。
青蛙媽媽再次使勁的把肚皮鼓起,問小青蛙:「現在呢?」
「還小得多呢。」小青蛙說。
青蛙媽媽不服氣,又猛吸了一口氣,把肚皮撐著像個皮球:「難道比我現在還……」青蛙媽媽的話沒說完,氣就從牠的肚皮上洩出來了──牠的肚皮撐爆了。
寓言中這隻不知自己有多大的青蛙媽媽,因為自己的無知而失去了生命。而在另外一個寓言中,一隻鷹卻因為認清自我而展翅翱翔。
有一隻小鷹從小就在雞群裡長大,牠一直以為自己不能飛翔。一次,牠在河邊無意中看到水裡的倒影,發現自己和天空中的鷹一模一樣,於是牠每天苦練飛翔,終於有一天,牠飛離了雞群,翱翔於藍天白雲之間,俯視眾生。
大衛‧布朗(David Brown)是美國最賺錢的電影製片商之一,但他曾三次被解僱。
在好萊塢,他曾一躍成為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的第二號人物,直至他導演《埃及豔后》(Cleopatra)。不料這部電影極不賣座,接著公司大裁員。於是,他第一次被解僱。
在紐約,他在一家出版社擔任副總編輯,但因他在工作中與一個不學無術的門外漢發生衝突,他第二次遭受失業。
後來他又返回加州,被重新任命為二十世紀福斯製片廠的高層職務。後來,因董事會不喜歡他提議所拍攝的幾部影片,他再一次被炒魷魚。
經過三次失敗,布朗開始認真思索他的工作風格,重新審視自己。他認為自己在做事時一向敢言、肯冒險、喜歡憑直覺處事、遇事有獨到見解,這些都是決策者所必需的特質,是老闆的作風,但不是身為員工該有的行為。他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在大機構裡服務,於是他自立門戶,拍攝了許多電影。
事實證明,布朗是個天生的企業家,他在別人手下做行政管理人員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的潛力和特長無法得到發揮。他的成敗經歷告訴我們,要客觀、正確和全面的認識自己,才能揚長避短,做出合乎實際的選擇。
一個人所從事的事業和在事業中所扮演的角色要和自己的個性、風格、興趣、能力及價值觀相吻合。如果不了解自己具有何種能力、屬於何種類型的人才,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不了解自己的人,不僅事業上沒有起色,而且還會不自覺的浪費自己寶貴的天賦。
美國曾有人把一些工科學生的個性、學習成績、智商與他們畢業5年後的收入做比較,結果顯示,事業成功和個性的關聯居中,和智商的關聯最低,和學業成績的關聯最高。調查者以個性適合與否為標準,把工科畢業生分為適合和不適合兩種,調查結果顯示,個性適合的畢業生平均收入為3,000美元,個性不合適的畢業生平均收入為2,076美元。調查者又以智商的高低為標準,把畢業生分為A、B、C三類,調查結果發現,A類畢業生平均收入為2,400美元,B類畢業生為2,500美元,C類畢業生為2,100美元。
調查顯示,個人能否成功,個性是關鍵因素。智商高的人的個性如果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他的升遷機會甚至會少於智商比他低的人。
古人云:「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捨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若用己所長,中人也會成事,若用己所短,高也會見絀。」
清代詩人顧嗣協在他的〈雜興〉詩中也對此有過比喻:「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捨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每個人的才能是有限的,然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關鍵在於你是否能認清自己。
著名的科普作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生物化學教授,但他在分析自己的才能時認為:「我絕不會成為一流的科學家,但是我可能成為一流的作家。」因而他選擇了創作科普讀物。果然,據統計,40餘年間,他寫的書多達240部,而他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成就卻微不足道。當然,豐厚的版稅收入令他過上了優渥的生活。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一次實驗課上弄傷了右手,教授為此而嘆氣:「你為什麼不去學醫學、法律或語言學呢?」愛因斯坦回答:「我覺得自己在物理學方面有一種特殊的愛好和才能。」之後他在物理學上獲得的成就,證明了他對自己才能的認知是正確的。
美國物理學家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與巴丁(John Bardeen)、布拉頓(Walter Houser Brattain)一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晶體,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在電晶體研究方面,他展現了極高的理論思維能力,電晶體工作原理的理論就是他提出的,電晶體問世以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肖克利預見到了社會對電晶體的需求,1954年,他辭去了貝爾實驗室的職務,到加州創辦了一家肖克利半導體研究所。開張之時,8位年輕科學家追隨他,充當他的助手。這是一家商業性的企業,但是肖克利不會經商,對於企業如何賺錢、如何與對手競爭、如何與同事一起商量,他都很不在行。他的企業不像是商業性的實體,更像是個純學術機構。沒過幾年,助手們因意見分歧,一個個離他而去,企業入不敷出,漸漸難以支撐,最後被人收購。肖克利苦心經營的這家企業,最後以失敗告終。
肖克利有傑出的研究才能卻未必有出色的經營才能,科學研究和經營謀利並不是同一件事,它們有著不同的特點。肖克利缺乏這點自知之明,貿然從事自己不擅長的工作,捨己之長,用己之短,他的失敗在他離開研究機構、辦起商業實體之初,就已經潛伏下來了。
樹根千姿百態,藝術家要善於利用樹根的天然形狀,順勢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各種形象。其實我們每個人也與樹根一樣千差萬別,十人十面。只有根據自己的特點,相應擇業才能順勢成事。希臘哲學家把認識自己看作生命的一個重要目的,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知道什麼樣的事業可以使自己真正發揮潛能,從而得到最大的報酬。
認識自己的方法
如何認識自己,是擺在每個追求成功的人面前的超大問號。我們必須掌握可靠的認識自己的方法。以下為認識自己的「自我反省法」。
(1)真心的問一問自己的個性、志趣、能力、愛好、人生方向等等究竟是什麼,以便形成一個比較客觀、真實的「自我鏡像」。這種自我鏡像將會直接影響個人認識世界的態度或行為方式。個人對自我的評價很容易走極端,或自大,或自卑,難於中肯。客觀的自我鏡像是在與他人的互動和實踐的檢驗中不斷形成的。
(2)做自己能夠做到的,起跳前先看看高度和自己的適應度。別人能做什麼,做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想做什麼,現在能做什麼。雖說人的潛能發展是無限的,但在一定時期內,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所以一定時段的奮鬥目標應當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制定宏偉的計畫很容易,熱情有時也很容易澎湃,但是成就自己卻需要實實在在的可操作計畫,需要恆久的熱情。人有時之所以自取其辱或自折其志,大抵源於缺乏自知之明,缺乏正確的評估自己當時的能力。所以,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地點,我們能做什麼,應該自己心裡有譜。
(3)不要撇開自己的個性和能力特點,一味去比較或羨慕別人,你要成為你自己。別人是什麼樣的,那是別人的能力和機遇所致。很多時候,葡萄的確是酸的──因為我們吃不到──但我們可以轉到別處去吃荔枝或蘋果,這符合我們的個性和能力特點,何樂而不為呢?人應該是有彈性的和會變通的。
(4)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我們所要認真對待的就是仔細的分析自己的優點,確定自己的長處。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樣樣都行的通才。因此,與其費盡心機的去改變自己的短處,不如盡力的發揮自己的長處。印度《五卷書》上說:「最難的是自知,知道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誰要是有這樣的自知之明,他就絕對不會陷入困境。」
一旦我們能選定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工作或事業,我們將能樂在其中,成功對於我們來說會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我們常說痛苦,事實上痛苦就是做自己不願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一個醉心於繪畫的人,絕不會把每天的繪畫工作看作是痛苦的事;反之,一個對繪畫毫無興趣也無特長的人,每次走向繪畫工作臺,無疑像是被綁赴刑場一樣。
(5)堅信自己有無窮的潛能等待被開發,設想有一個個「新的自我」將被開發出來。心理學研究顯示,人的潛能大約只開發了5%,還有絕大部分未被開發。每個人都擁有潛能,這是上天賜予人最大的恩惠。我們應該相信:只要認真堅持去做,一定能比現在做得更好,因為我們肯定具有這方面的潛能。
(6)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我們可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但是自己的命運最終只有靠自己去掌握。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或特長,尊重自己,仔細的聆聽來自心底的呼聲,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背離自己的個性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一味的活在別人的「看法」中,容易導致「削足適履」的悲劇,也是對自我生命的最大蔑視。
當然,真正全面、客觀認識自己,光依靠以上的「自我反省法」還不夠,因為一個人最難發現的是自己的劣勢。下面再介紹幾種借助外力認識自己的方法,讀者可以組合運用。
第一,徵詢意見法。向自己的父母、親人、同學、朋友和師長、同事徵求意見,了解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
第二,心理、職業測驗法。書本上和網路上有不少關於心理、性格和智力等各式各樣的測驗,不妨試一試,作為參考。
第三,感覺法。對無把握的事,自己會本能的產生一種畏懼情緒;與此相反,如果你對所做的事感到確有信心做好的話,說明你在這方面或許有一定的才能。
第四,實驗法。用事實當作證明。有小說作品才是作家,有繪畫作品才是美術家,有發明創造才是科學家。小張是從事統計工作的,但他心裡卻總想當個作家。他把剩餘的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於小說創作。終於,有一天,他寫的一篇小說發表了,接著又發表了第二篇、第三篇。這一事實使他了解到自己是能寫小說的,是可以成為一名作家的。從已成的事實中,他認識和發現了自己的才能。當你尚未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才能時,不妨對有興趣的學問或工作做一些研究或實踐的嘗試,看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成效顯著,就證明你有這方面的才能;如果成效甚微,甚至沒有成效,那可能就說明你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第五,比較法。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透過比較可以發覺自己的才能。如果沒有可比的對象,也可以拿自己做過的各項工作來比。如有人多才多藝,那就要看他身上哪種才氣更大,哪種特長更出類拔萃並被社會承認。
第六,考試法。目前除了學校用考試來測驗學生的學習優劣外,一般企業單位也已採用公開招募的方式來選拔和錄用人才。誠然,單純的考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你不妨將考試作為認識自我的一個參考指標。
此外,自身的各種實際狀況是客觀評價自己的重要依據。
以學歷來說,每個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有些人受過高等教育,有些人沒受過高等教育;即使同是高等教育,也會有高低層次之分,如有學士、碩士和博士;所上學校的等級也不一樣,有些畢業於知名大學,有些畢業於一般大學。當然,學歷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真正能力,但它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一個人所學知識的多少及具有的專業特長,因此,這也是評價自身的客觀標準之一。
其次是智力。據心理學家研究顯示,人的智力分為五種類型:智力超常和低常者各占1%,智力偏高和偏低者各占19%,智力中等者占60%。一位心理學家對一所大學的學生的開發思維能力進行研究,從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三個方面評分,發現學生之間有明顯的差異。透過和周圍人比較,我們可以了解自己的智力情況。如你的學習與工作成績在全班或公司裡屬佼佼者,說明你的智力起碼在正常以上,這樣你就不必害怕到一些競爭力強的行業和公司中找工作或創業了。
還有一些非智力因素也是認識自我的重要環節,如一個人的氣質、意志和風趣等均屬於非智力因素的範疇。我們常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具有同等智力和學歷的人,在外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性格溫順、易受干擾者,往往終生沒有什麼發明、發現和創造,而性格怪僻、固執和多疑者的創造性捷報卻紛至沓來。導致這種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前者的性格與所從事的工作不相應,後者的性格與所從事的工作比較適配。前者能較好的處理家庭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如在服務行業或醫護行業,他們可能會成為出色的服務生或白衣天使,而在科技研究領域卻可能一事無成,因為從事科學研究需要的是冷靜的批判、獨立的思考、精細的觀察和堅持不懈的探索,這些與學歷和智商無關,對個人的成功卻有很重要的影響。
每個人的性格、氣質都有所長,也有所短。多血質的人活潑易動,膽汁質的人動作迅速敏捷,黏液質的人穩定持重,憂鬱質的人細心謹慎。一般來說,具有開朗、活潑、熱情、溫和性格氣質的人,比較適合從事於演藝、社交和服務性行業;多疑好問、深沉嚴謹和求實性格氣質的人,比較適於研究和醫學。外科醫生需要的是大膽、沉著,企業管理者需要和氣、謹慎,好強多思,能幹而又穩重。
總之,我們要全面了解、認識自己,客觀、正確的評價自己,這樣才有可能在選擇工作或創業的時候,尋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恰當位置,既能有效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又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