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東方的管理哲學: 領導力的修練, 中庸之道×無為而治×佛系應對, 溫和敦厚的東方版君王論
作者 | 岳陽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很東方的管理哲學: 領導力的修練, 中庸之道×無為而治×佛系應對, 溫和敦厚的東方版君王論:「個體自我每一次偉大的成長,都源於與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觸。」──雅斯佩斯(Karl |
作者 | 岳陽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很東方的管理哲學: 領導力的修練, 中庸之道×無為而治×佛系應對, 溫和敦厚的東方版君王論:「個體自我每一次偉大的成長,都源於與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觸。」──雅斯佩斯(Karl |
內容簡介 「個體自我每一次偉大的成長,都源於與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觸。」──雅斯佩斯(Karl Theodor Jaspers)東方哲學的精深奧妙×管理學大師全新詮解領導者都知道、最適合亞洲職場的工作哲學!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讓後人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先哲智慧。流傳已久的政治、哲學、心靈修養思想,必有其可取之處。精選出最實用的精華,打造史上最完美的管理者!儒、釋、道三家是中國思想史的核心。一家一書、長篇大論,令人難以抓住重點。本書不如理論專書般冗長,卻能用最全面的角度,深入萃取每部經典的精華警句。一書盡解儒、釋、道,配上簡單明瞭又國際化的舉例,使您一看就通,一通就會用!將國學智慧應用在生活、工作、每一個角落!◆儒家──從中庸開始一個好的領導者需要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一個好的領導者需要給自己什麼樣的訓練跟磨練?一個領導者怎麼才能帶好團隊?一個領導者如何才能八面玲瓏無往不利?一切,要先從中庸開始。◆道家──無為而治才是上上策儒家進取,道家善下。也許你會問:身為管理者,如果在眾人之下又該如何領導團隊?讓我們看看幾個例子!諸葛亮事必躬親,最終只能變成五丈原的秋風;一旦他撒手人寰,蜀漢宛如瞬間傾覆的大廈,一夕間灰飛煙滅。再看看劉邦:「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他雖出身草莽,卻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勇於放手交出權柄,換來的是大漢帝國世界級的強盛。身為領導者,你想當過勞軍師還是逍遙帝王?◆佛家──以禪心馳騁生活儒道兩家告訴你怎麼做一個好的領導者;但別忘了,你可不只是領導者,你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最後一堂國學課,帶你做自己,在繁忙工作之餘,找回心靈平靜。外能在工作中打拚創造社會價值,內能在心靈中沉澱找到自我價值。本書特色:本書集結作者多年學習國學的經驗,凝鍊出東方式的管理哲學,意在使讀者領會領導理論的同時,亦能從中獲取中華文化的精華。全書筆法簡潔,說理流暢,不僅適合作為管理階層的閒暇讀物,亦適合有心學習管理學的讀者細細研讀。
作者介紹 岳陽岳陽,文化策略專家、資深管理培訓師、管理專欄作家。兼任多家商學院教授、集團公司顧問,在某世界五百強企業有十餘年的管理實踐。作者在長期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同時,孜孜不倦地對管理進行探索與思考,在各地做過上千場講座,受到廣泛的歡迎和關注。 其經典課程「國學智慧與領導力修練」、「讓員工跑起來——授權與激勵的藝術」、「禪與現代人的幸福生活」、「企業文化策略與落地」在各所著名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專班和眾多企業單位、組織、大型論壇中廣受歡迎。著有《雙向溝通:沒有回饋的資訊,都只是我們的自以為是》、《員工下班,主管加班?授權與激勵的藝術:加薪了還離職?你的員工需要的是尊重!》等暢銷作品。
產品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儒家的領導智慧 一、「以身作則」──儒家領導者的人格特質 二、「修己安人」──儒家領導者的踐行體悟 三、「修己以安百姓」──儒家組織管理思維 四、義利觀──儒家的經營方式 五、中庸之道──儒家的管理哲學 第二章 道家的管理智慧 一、老子其人 二、在恍惚中感受老子的哲學思想 三、道家與領導力 第三章 禪與現代管理 一、禪是什麼? 二、禪的來龍去脈──從一祖到六祖 三、管理者為什麼特別需要學習禪? 四、禪與現代管理
書名 / | 很東方的管理哲學: 領導力的修練, 中庸之道×無為而治×佛系應對, 溫和敦厚的東方版君王論 |
---|---|
作者 / | 岳陽 |
簡介 / | 很東方的管理哲學: 領導力的修練, 中庸之道×無為而治×佛系應對, 溫和敦厚的東方版君王論:「個體自我每一次偉大的成長,都源於與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觸。」──雅斯佩斯(Karl |
出版社 /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324381 |
ISBN10 / | 6263324384 |
EAN / | 9786263324381 |
誠品26碼 / | 2682186857005 |
頁數 / | 27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4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集結作者多年學習國學的經驗,凝鍊出東方式的管理哲學,意在使讀者領會領導理論的同時,亦能從中獲取中華文化的精華。全書筆法簡潔,說理流暢,不僅適合作為管理階層的閒暇讀物,亦適合有心學習管理學的讀者細細研讀。
自序 : 自序
國學經典燦若群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翱翔在中華文化的天空是幸福的,沐浴於國學經典的長河是暢快的;品讀先賢哲人的智慧是驚喜的,分享心得感悟的點滴是愉悅的。
國學經典光輝燦爛,璀璨奪目。先祖踏歌而來,攜詩而至,無論是春秋金戈、戰國鐵馬,還是秦漢曉月、唐宋風雨,均韻味無窮、華章紛呈。
如何成為領導者,孔子如此勸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老子如此教導:「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更有禪家的點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先哲是智慧又和藹可親的老人,借由解讀經典以使現代人能與偉大先哲靈犀相通,相晤暢談,古今對接。「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素問‧舉痛論》)大意為:「善於談論天道的,必能應驗於人事;善於談論歷史的,必能應合於今事;善於談論人事的,必能結合自己的情況。」
古今事理相通,借古可以鑑今,先哲有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言古人的經歷得失,可以作為今人的鏡鑑。
德國哲學家雅斯佩斯(Karl Theodor Jaspers)說:「個體自我每一次偉大的成長,都源於與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觸。」
本書是我從小到大熱愛國學的紀錄,準確地說,是這二十多年我不斷學習國學,經年累月、手不釋卷、口不絕吟的明證。國學是引我成長、領我前行、教我處世、導我做人的一位無時不在、誨人不倦的導師。
本書透過對國學經典的解讀與詮釋,讓讀者能在輕鬆閱讀中感悟國學智慧,以此提升領導者的品格修養,塑造領導者的個人魅力,增加領導者的領導智慧。
我一直認為東西方領導智慧相互補充、融會貫通,是當代世界領導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趨勢。人類偉大的智慧在最高處總是相通的,老子與蘇格拉底可以成為朋友,子思與亞里斯多德可以暢談中庸之道,陶淵明與有官不做、隱居鄉下的古希臘先哲米松(Myson)可以一起採菊。
上溯國學經典,下承現實社會,解讀中華儒、道、禪經典智慧,探尋全球領導力前瞻理論。作者努力嘗試為當代領導力發展提供新角度和新思維,也許會有抛磚引玉之用。本書以古今交會、中外互映的方法,從思想與方法兩個角度,運用眾多案例詮釋中國傳統領導智慧與世界領導力前瞻觀念。讀者透過對本書的閱讀、思考,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傳統領導智慧,並接引現代西方領導理論。書畢之際,回首不覺已歷春夏數載,窗外幾度花開花落。其中苦辛,人事多舛,世事紛亂,多次擱筆。每每有盤桓不去的糾纏和困惑,閃過半途而廢的心念,也是先哲智慧教導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激勵我穿越黑夜抵達黎明,迎來朝陽。
從這一點上來看,閱讀經典智慧獲益的首先是自己。可謂「舉燭的總在燭光中,祝福的總在福蔭裡」。
修改完全書最後一個字,已經是五月下旬。今夜正月朗星稀,明月照著荷塘,我在荷塘月色裡散步,蓮花正開著,恍然想:「當你認識了那朵蓮花的時候,你也就變成了那朵蓮。」
內文 : 第一章 儒家的領導智慧
儒家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以來對華人的思想、靈魂產生重要影響。
領導力的修練就是人生的修練。成為領導者就是造就一個個性鮮明、人格健全、才智清明、情性通達的人。
你真的了解孔子嗎?
孔子(西元前五五一至前四七九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代表人物除孔子外還有孟子(穩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子、董仲舒、程頤、朱熹(繼孔子後最博學的大儒)、陸守仁、王陽明等。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的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是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自身修養的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受教育,使全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儒家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的觀點,也是戰國時期社會衝突更加激烈的表現。
孔子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偉大人物。其生平是否在本書介紹,我猶豫再三,幾次寫了又刪,刪了又寫,最後還是決定為其寫個「小傳」。我替自己定下兩條標準:一是所寫內容為絕大部分讀者不夠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二是所寫內容有助於增進對本書——特別是本章儒家思想的理解。孔子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出於名門、生於亂時、長於單親、授徒三千、問禮老子、周遊列國、獲麟絕筆、萬世師表」。
出於名門
孔子六世祖孔父嘉身為宋國大司馬,當時的宋國窮兵黷武,民怨沸騰,孔父嘉在一次政變中被殺。隨後,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難至山東曲阜東昌平鄉,子孫襲姓孔姓,一直隱姓埋名隱居於魯國。孔子之父叔梁紇是魯國著名的武士,立過兩次戰功,被封為陬邑大夫,至此孔門開始復興。
生於亂世
孔子出生時,中國歷史正處於春秋後期的社會大變動時期。當時,中國社會正在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舊的制度日益崩潰,而新的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整個社會處於動盪之中,戰爭不斷。
政治上,東周天子已經無力控制屬下的諸侯國,而各諸侯國中也出現了大權旁落、卿大夫專權的現象,由天子到諸侯到卿再到士大夫這種等級森嚴的宗法秩序被打亂了。
思想文化方面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夏商周三代十分濃厚的天命鬼神觀念受到衝擊,貴族壟斷教育的傳統制度也維持不下去了,文化開始下移,出現了私人講學現象。
在孔子的出生地魯國,這種舊制度崩潰的跡象更為明顯。魯國曾是著名的「禮樂之邦」,而此時已處在「禮崩樂壞」的狀態中。
長於單親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病逝。施氏曜英便成了孔家的掌權者,她一直辱虐顏徵在母子。於是,孔母顏徵在攜孔子與伯尼(孔子的哥哥,又叫孟皮)移居山東曲阜闕里,艱難度日。出生於大戶望族的顏徵在生活勤勞儉樸,她嚴格教育孔子修習禮儀,建立志向,同時魯國根深蒂固的禮樂傳統對孔子也有深刻的影響。孔子十七歲時,孔母顏徵在去世。十九歲娶宋國亓官氏之女為妻,次年生一子,取名為孔鯉。
授徒三千
孔子勤而好學,力求使自己成為文武全才,並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刻苦學習禮、樂、射、御、書、數等科目。二十多歲時他曾當過「委吏」,負責管理倉庫,還當過「乘田」,負責管理牛羊,官職患卑微,但盡職盡責。因未受到君王的重視,孔子三十歲時首創私學,開啟了其收徒授藝的人生歷程,至其七十三歲逝世時止,四十餘年共授徒三千人,不乏魯、齊、燕、宋、蔡、衛、鄭、卞、陳、秦、吳、楚等國人。其中有成就的賢明弟子共七十二人,例如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子路等都是孔子著名的弟子。
問禮老子
西元前五二三年的一天,孔子對其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准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子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後,又引薦孔子拜訪大夫萇弘,向萇弘學習樂理。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牠能飛;魚,吾知牠能游;獸,我知牠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此外,孔子還拜師於七歲神童項橐,問官於郯子,學琴於師襄。
周遊列國
清朝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孔子)有聖德,好學不倦。周遊列國,弟子滿天下,國君無不敬慕其名,而為權貴當事所忌,竟無能用之者。」
孔子自其五十五歲至六十八歲,十四年間帶領眾弟子遊歷列國,宣揚仁政,尋求施展治國理政的機會。隨其遊歷列國的弟子主要有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十多名,途經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國。直至魯哀公十一年(西元前四八四年)孔子六十八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魯國君迎回孔子,尊孔子為「國老」,但並未重用。後來,孔子因獨子孔鯉早逝而悲痛萬分,並且見到了麒麟,憂鬱至極,於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四七九年)與世長辭。
獲麟絕筆
「西狩獲麟」的故事發生在周敬王庚申三十九年(春秋魯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書,也恰恰在這一年終止,當時孔子已經七十一歲了,從此不再著書。孔子獲麟絕筆,從客觀上講,是年紀大了體力不佳。但從主觀上講,感麟而憂也是個重要原因。傳說在西元前五五一年(魯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親顏徵在懷孕後祈禱於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時,頭頂長得有點像尼丘山,故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他認為見麟是個不祥之兆,據傳他當時揮筆為麒麟寫下:「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由於孔子感麟而憂,再加上他唯一的愛子孔鯉的早逝,使他心碎滿地,於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四七九年)與世長辭。孔子死後,獲麟絕筆的故事廣為流傳。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古風‧大雅久不作〉中就有「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的詩句。
萬世師表
孔子去世之後,作為儒家思想的開創者,其提出的「仁」、「禮」等思想和編撰的著作,成了後世學習和發展儒家思想的基石。戰國時期,孟子承襲儒家思想,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西漢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穩固了儒家的思想主流地位;魏晉時期,開創了玄學一派;至宋代,朱熹繼承了「二程」的思想,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學──理學;明朝中葉,王陽明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創新了儒學,構建了心學的理論體系。
【原文】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論語.憲問》)
【譯文】
子路問什麼叫君子。孔子說:「修養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周圍的人們安樂。」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堯舜還怕做不到呢?」
一、「以身作則」──儒家領導者的人格特質
領導力的修練首先是自我境界的提升和自我超越,而實踐中的以身作則和身先士卒便是修練領導力的不二法門。學會自我管理,然後才能真正地領導他人。美國領導力專家庫澤斯(James Kouzes)與波斯納(Richard Allen Posner)總結,領導者的五大任務有:(1)以身作則;(2)共啟願景;(3)挑戰現狀;(4)使眾人行;(5)激勵人心。並進一步確定「以身作則」的兩大任務:一是在發現自己的心聲和確認共同的理想之後,清晰地闡述價值觀;二是在以行動展現共同價值觀的過程中建立榜樣。
【原文】
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譯文】
季康子向孔子請教治理國家之道。孔子這樣回答:「政就是正的意思。統治者帶頭走正確而正義的路,那麼還有誰敢不走正道呢?」
(一)「修己以敬」的自我管理
【案例】劉溫叟嚴己律人
北宋劉溫叟時任御史中丞,家境非常貧困。當朝皇帝的弟弟晉王趙光義當時是開封府尹,負責管理京城事務,深知劉溫叟的難處,派人送給劉溫叟五百萬銅錢。劉溫叟畢恭畢敬地將贈禮收下,然後將禮物封好放到了御史衙門的西廊。有人問劉溫叟這樣做的原因,他解釋說,晉王貴為王室,他送的禮物不能拒絕,這是對晉王的尊敬,但就自己的本職而言,不能接受饋贈或賄賂,否則無法要求其他官員清廉奉公。
【點評】
對上級尊重,這是禮節;對錢財拒絕,這是原則。嚴於律己才有資格要求他人。天下幾人不愛財?在誘惑面前能堅守原則,實不容易。
【案例】管好自己,才能攀越高峰
「有些人說創業偉大,因為他能領導別人。這其實又是一種想當然的錯誤理解,偉大不是展現在領導別人上,而是展現在管理自己上。」
王董事長從四十七歲開始爬山,花了近五年時間就完成了七大高峰和南極點、北極點的目標,這樣的成績並不是一個普通人可以達到的,而他的祕訣就在於自我管理。拿爬聖母峰來說,王董事長每次爬山都會非常認真地做好防晒措施,在爬山過程中嚴格規律作息時間,按時進帳篷休息以保證能有充足的睡眠;帶的食物再難吃也要吃下去以確保有充足能量保持體力。聖母峰爬到七千公尺的時候,同行的夥伴忍不住要出帳篷,體驗一下登極望遠的感覺,而王董事長則克服自己的好奇心不出帳篷以減少能量的消耗。直至八千公尺以後,他自我克制、自我管理的效果顯現出來了,最終成功登頂聖母峰。而同行夥伴因在八千公尺以下一直興奮不已、太過放縱自己,結果到了八千公尺處便體力透支,開始有恐懼感,最終退縮了。
【點評】
一個人最大的挑戰不是高聳入雲的聖母峰,而是難以超越自我。人最難做到的是自律,而不是律他。善於管理自己是每一位成功人士必備的特質,這一點卻被很多人忽略。作為領導者,即使公司決策規劃非常科學、管理制度非常健全、下屬執行力非常強,但如果不能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而是肆意放縱自己,被欲望沖昏了頭,那麼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知識連結】富蘭克林終身修練十三種美德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十八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國獨立戰爭的偉大領袖。他一七〇六年一月十七日出生於波士頓,其父是一名漆匠,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業,生有十七個孩子,他是最小的兒子。富蘭克林一生只在校讀了兩年書。十二歲開始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勤奮好學,經常通宵達旦讀書,廣泛涉獵自然、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知識。以下是他終身修練的十三種美德。
(1)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2)寡言。言必於人於己有益,避免無益的聊天。
(3)秩序。每一樣東西應該有一定的安放處,每件日常事務應有一定的時間去做。
(4)決心。當做必做,決心要做的事應堅持不懈。
(5)儉樸。用錢不要浪費。
(6)勤勉。不浪費時間,時時刻刻做些有用的事情。
(7)誠懇。不欺騙人,想法要正確、公正,說話也要如此。
(8)公正。不做損人利己之事。
(9)適度。避免極端,保持寬大為懷的胸襟。
(10)清潔。身體、衣服、住所力求整潔。
(11)鎮靜。不要因為小事或普通不可避免的事故而驚慌失措。
(12)貞潔。為了健康,切忌傷害身體或損害自己以及他人的安寧和名譽。
(13)謙虛。謙遜,不傲慢,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
(二)「修己以敬」的自我修練
「三立」、「三戒」、「三畏」、「三愆」、「三變」、「三德」、「三樂」、「三患五恥」、「四不」、「四毋」、「五行」、「五美」、「九思」都是儒家自我修練的基本功。透過對《論語》的閱讀,我總結了以下十三條。
(1)君子有「三立」──人生成功的終極修練
(2)君子有「三戒」──人生成功的戒律修練
(3)君子有「三畏」──人生成功的敬畏修練
(4)君子有「三愆」──人生成功的溝通修練
(5)君子有「三變」──人生成功的態度修練
(6)君子有「三德」──人生成功的美德修練
(7)君子有「三樂」──人生成功的情操修練
(8)君子有「三患五恥」──人生成功的德行修練
(9)君子有「四不」──人生成功的情緒管理修練
(10)君子有「四毋」──人生成功的處事修練
(11)君子有「五行」──人生成功的品格修練
(12)君子有「五美」──人生成功的為政修練
(13)君子有「九思」──人生成功的綜合修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