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在臺灣 | 誠品線上

版畫在臺灣

作者 施筱雲
出版社 楨彥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版畫在臺灣:版畫是富有設計感及創造性的藝術,複數分享的特性更顯出其獨特的魅力。台灣版畫在廖修平引領之下,跳出傳統的窠臼,走入國際舞台,展現出耀眼的光芒。本書描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版畫是富有設計感及創造性的藝術,複數分享的特性更顯出其獨特的魅力。台灣版畫在廖修平引領之下,跳出傳統的窠臼,走入國際舞台,展現出耀眼的光芒。本書描繪廖修平等二十位代表性版畫家,擇其所愛、奮鬥不懈,並探索心靈、自我對話的歷程。他們的作品風貌多元,在版畫藝壇各領風騷,對於台灣藝術發展更是功不可沒。這二十位版畫家是:廖修平、鐘有輝、林雪卿、楊明迭、黃世團、陳華俊、王振泰、黃郁生、蔡義雄、潘勁瑞、李延祥、徐明豐、林昭安、陳韋㕇、郭榮華、潘孟堯、林仁信、沈金源、賴振輝、楊成愿。版畫創作過程難度極高,畫稿、刻版、印製,工序繁複,刻劃精微,能表現單用畫筆無法達到的視覺效果,藝術價值絲毫不比其他畫種遜色。即使版畫可以複製,但它與一般用機械大量複製的印刷品實不相同,版畫家用雙手操作、限量印製、親筆簽名的編號畫作,每張都可視為獨一無二的原創作品。書內收錄版畫家的大量作品,以畫冊質感的精緻印刷方式呈現。作者施筱雲用簡雅而雋永的文字道出每位版畫家的生命之歌及心靈意象;美編設計則融合現代感與古典樸拙的元素,封面設計突顯版畫的精神與風味,裸背式的設計則讓書本更易於平攤翻閱,扉頁中附加巧思元素,吸引讀者目光。略顯西式現代感的美編,配合作者傳統典雅的筆意調性,加上版畫家多彩的作品呈現,三者不僅不相衝突,反能將所收錄版畫家的精華作品與生命故事融合無間。【手製限量版畫】另配合這項出版計畫,版畫家們聯合製作一套紀念藏畫集,每位提供一件手製限量版畫,全套共二十張名家作品精裝於桐木盒,以十萬元分享特價讓愛好者收藏,僅有七十五套售完為止。社會中產階級眾多,喜愛藝術人口廣大,但真正有寬裕財力購買昂貴畫作的藏家畢竟有限,相對價廉的優質版畫正可滿足較多數人需求。《版畫在臺灣》書刊與藏畫集,有助於普及人們對版畫價值的認知,增加臺灣優秀畫家能見度,也讓版畫藝術有較多機會融入大眾生活。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施筱雲1955年生於台灣,磐石書會會員、中國標準草書學會常務理事、十秀雅集會員、台灣女書法家學會常務理事。長年悠遊於藝術、文學領域,在她淡雅厚實的文字之下,常能嗅出濃厚的禪味與美麗詩意。著有《六朝山水詩畫美學研究》、《文心雕龍辨騷研究》、《硯田歲月-她們的翰墨心情》、《翰墨新情-施筱雲文墨創作集》、《圓山故事II》、《版畫在台灣》等等。■譯者簡介吳放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文:讓版畫被世界看見-廖修平序文:版畫在臺灣-鐘有輝擴張版圖-台灣現代版畫之父 廖修平豐贍多彩的草葉世界-鐘有輝精采的版畫人生視覺中時間的流淌-林雪卿以版畫思考走過見山還是山的境界-楊明迭跨媒材的版畫創作插角山溪間的光與影-黃世團從自然中掇拾創作元素自我擁抱的詩情-陳華俊在火盒子裡燃燒水墨石版的氤氳詩意-王振泰崩解並重組了心靈世界慢功致果叨唸一生-黃郁生以美柔汀自述生平理性調控與感性抒發-蔡義雄歡喜夢幻的彩色生涯歲月靜好-潘勁瑞版畫創作教學的喜悅聽見風景,看見聲音-李延祥以版畫讀宇宙曲折困苦的焠煉-徐明豐傳奇的藝術生命泥土中看見生命的榮枯-林昭安的尋根回歸江山代有才人出-陳韋㕇的新銳表達與薪火相續花間與花臉的跌宕語言-郭榮華悠遊於二枚腰不定型主義的溫床-潘孟堯彩田畫室的悠閒步調蝶化飛翔的世界-林仁信寄情蛻變於岩筆模版畫接天涯-沈金源的感光世界青山綠水圖畫中-賴振輝版畫中的水墨思維平衡的生涯、理性的結構-楊成愿的記憶拼貼後記:深淺各奇 穠纖俱妙-施筱雲後記: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吳 放

商品規格

書名 / 版畫在臺灣
作者 / 施筱雲
簡介 / 版畫在臺灣:版畫是富有設計感及創造性的藝術,複數分享的特性更顯出其獨特的魅力。台灣版畫在廖修平引領之下,跳出傳統的窠臼,走入國際舞台,展現出耀眼的光芒。本書描繪
出版社 / 楨彥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8701861
ISBN10 / 9868701864
EAN / 9789868701861
誠品26碼 / 2681717823007
頁數 / 400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5X25X3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廖修平被譽稱為臺灣現代版畫之父
★他與一批觀念先進、創作熱忱的青年版畫家
★共同啟動了版畫發展的齒輪
★成為帶動臺灣現代版畫藝術創作和教育的火車頭

試閱文字

導讀 : 藝術追索本是一條孤寂道路,版畫在台灣更是冷僻的荒徑。在歐美國家藝術市場裏,版畫是銷售量最大的畫種,而在台灣則因買氣不佳,致使版畫發展空間受限。執行製作這一册書籍和影片期間,遠行台灣各地,走訪二十間版畫工作室,探問二十位優秀版畫家,他們是秉持什麼理想而堅持奮鬥至今?運用什麼技法以展現創作風格?懷抱什麼信念來經營藝術生命?從他們真誠的言談說明、實際的操作示範中,閱聽者應可扼要認識版畫藝術的特質、版畫家們成長的歷程,以及當前臺灣版畫界生態。

  版畫藝術最大特徵在於可以印刷複製,因此畫價較低易於購藏;但也因作品並非唯一,令許多收藏家低估其價值而不願問津。這種對價格與價值認知的盲點,應是版畫在台灣成為冷門收藏品的主要原因。其實版畫創作過程難度極高,畫稿、刻版、印製,工序繁複,刻劃精微,能表現單用畫筆無法達到的視覺效果,藝術價值絲毫不比其他畫種遜色。即使版畫可以複製,但它與一般用機械大量複製的印刷品實不相同,版畫家用雙手操作、限量印製、親筆簽名的編號畫作,每張都可視為獨一無二的原創作品。

  藝術品的稀有性與價值感是個耐人尋味的文化課題,舉戲劇藝術為例,它原本是屬於小眾的精緻藝術,只在單一舞台上被少數貴族所獨享。自從發明了電影拍攝技術,戲劇便得以被複製,在各地電影院與多數人分享,乃至後來又發明電視,戲劇複製量更加廣泛。縱使從小舞台到電影院,戲劇的稀有性被大眾化,但無損於電影價值,電影可以發展成為雅俗共賞的精緻產品,不失其戲劇藝術本質,甚至發揮更強大的文化價值。以這樣的觀點來看版畫複製特性,恰是弘揚繪畫藝術之所寄,應是仍有莫大發展空間。

  現代社會中產階級眾多,喜愛藝術人口日益增廣,但真正有寬裕財力購買昂貴畫作的藏家畢竟有限,相對價廉的優質版畫正可滿足較多數人需求。作為藝術傳播人,我總致力於藉出版文宣效能,拉近藝術與群眾間的距離。期望《版畫在台灣》刊行,有助於普及人們對版畫價值的認知,增加本地優秀畫家能見度,讓版畫藝術有較多機會融入大眾生活。

  更進一步企想,此書或能啟發讀者將版畫與生命相互類比,避免人生淪為物質層面漫無限制的複製追求,使生命日漸貶值;而是朝向精神層面擴張版圖,像此書中版畫家們對理想的持續追尋、對藝術的不停探索,或廖修平對弟子、對版畫的長期關愛等等,只有在類此精神上的無限開展,可以賦予有限人生崇高的意義和價值。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放眼歷史長河,常見一册書籍記載了一時俊彥,譬如《論語》裏的孔門師生,如同夜空裏聚集的一群星子,閃閃發亮。現今《版畫在台灣》雖不能與古書相提並論,但是版畫師傅廖修平及其弟子們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版畫長空裏所煥發出的光彩,實亦足以照亮一方島嶼、光耀一個時代。

試閱文字

內文 : 044-豐贍多彩的草葉世界:
鐘有輝精采的版畫人生
EA 創作空間是鐘有輝與林雪卿共同工作室,成立於1981 年,具創作實驗與教育雙重功能。1. 創作實驗工作室:鐘有輝、林雪卿創作工作室,伉儷二人在此創作,與花草為伍,悠遊歲月。2. 教育工作室:鐘林二人皆從事版畫教育多年,發願俟退休後,仍以此為基地,為全國美術教師解決版畫教學疑難雜症。
版畫因緣:
  鐘有輝,是臺灣版畫之父廖修平在台教學的第一屆學生。這是鐘有輝的幸運,也是鐘有輝的使命。他自己也沒想到,當年愛玩的的少年仔,今日卻挑起推廣臺灣版畫藝術的大樑!
  高中唸商校,進了商界工作,方知自己全無興趣。當兵時美術天分被軍中長官看重,鼓勵他再讀書,在軍中至少把三民主義讀熟。退伍後啃書本三個月,又在舅舅推薦下向名畫家呂基正惡補習畫三個月,當時英數不行,國文史地勉強,三民主義竟考了九十八分,使學科成績搆上了門檻。冥冥中貴人帶路,讓他進入臺灣師大美術系,開啟了學畫習藝之路。
  在師大,廖修平初應聘回臺灣任教,把日本、法國、美國的版畫觀念、技法、作品幻燈片帶回,在這之前,無人教版畫,也無人創作版畫,廖修平卻說:「不學版畫怎能做世界級畫家?」的確,版畫的複數性使畢卡索、達利、林布蘭的作品廣傳國際。現代版畫在國內尚未萌芽,廖修平為版畫帶來根芽,又帶來前景,他號召學生創立版畫會,時值
當選十大傑出青年之際,遂命為「十青版畫會」,鐘有輝擔任首任會長。風雲際會,讓鐘有輝恰逢其時,親見其妙,造就了美好的人生。
版畫姻緣:
  鐘有輝的美好人生,不僅是因為遇到一位恩師,更在學習途中遇到同好、相知相惜相扶持的伴侶。林雪卿,北一女畢業,功課好,氣質優,相貌美,在版畫操作過程中互相協助,「度水紅蜻蜓,傍人飛款款,但知隨船輕,不知船去遠」,就這麼不自覺地走入彼此的生命,也走入了幽遠遼闊的版畫天地,結下了美好的版畫姻緣。
  畢業後,各大報社改彩色版,鐘有輝在聯合報統籌規畫每日的版面,有著不錯的待遇,但工作的忙碌,也讓他無暇創作。廖修平一直鼓勵學生:「創作不可囿於流派,要出國開開眼界,汲取新觀念,開創新技法,並見識全世界最頂尖的版畫大家。」十青版畫會的許多同好都陸續出國深造了,而鐘有輝仍在報社頂著令人稱羨的好職位。
  工作的忙碌,讓他與藝術創作的路越走越遠。廖修平不時感嘆:「你一輩子大概就這樣了!」言下之意諸多惋惜。對一個學藝術的人來說,稻粱之謀與藝術創作是兩難的事,也是最痛苦的選擇。終於,他下定決心赴日深造,其時已離開學校六年半。
  廖修平得知他決定赴日深造,立即搭計程車到家中,興奮地指示他如何申辦、如何選課等相關事宜,彷彿拾回一件寶物似的,唯恐護之不及而又失之,其對後生惜才之情若此!
  廖修平曾說,夫婦二人創作,一定得有一人犧牲。但,鐘有輝不要林雪卿犧牲,到了日本一年後,他安排林雪卿也赴日深造,孩子也一起帶去。這是無私的安排。鐘有輝卻說:「其實我的安排是自私的。」他說他不要自己深造之後與妻子有距離,所以有機會一定要一起成長。自私也好,無私也好,這是愛!多少藝術家有了成就,妻子只能分享榮耀,不能共享創造的喜悅,因為不懂。鐘有輝不但要林雪卿懂得,也要她能創造。因為她優秀,鐘有輝由衷認為,並真心欣賞。
  在日本有兩年的時間共處。有時,林雪卿要考試,鐘有輝就為她送便當、帶孩子,樂在其中。大男人主義的日本同學看了都瞠目結舌─這是一個懂得真愛的藝術家男人啊!
教學因緣:
  三年後鐘有輝學成回國,下了飛機,第二天就回報社上班了。聯合報提供一年獎學金,條件是須服務三年。三年中,一面在報社工作,一面在學校兼課教畫,忙得不可開交,依然是無暇創作。
  大學讀夜間部的原因,是因為不想教書,可是一個真實的現象讓鐘有輝下定決心入校專任教職,那就是電腦的興起使報社對美編人工排版依賴度驟降。起先電腦排版和人工排版同時進行,人工比較快,版面也比較好看;後來,人工快於電腦的比例降低了;再後來,跑不過電腦了。雖然有時人工版面確實比較美,但現實是,二十人的辦公室,數年間只剩五、六人!
  到臺藝大教書,鐘有輝真正甘心了!因為此刻才真正感受到教學與創作並進的喜悅,也有胼手胝足創設的滿足感。
  當初兼課時版畫教室連桌椅都沒有,只能以肥皂箱權充,憑著一股熱情在簡陋的環境中撐起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後來得校長的支持,設立版畫中心,一棟幾近廢棄的老屋,既無設備又漏水,鐘有輝一面指揮修繕,一面添加設備,從只有一房一機,到現在已有凹版教室、孔版教室、平版教室、凸版教室、造紙工坊、暗房與教學資源教室等共七間,每間教室備齊應有的機具,連腐蝕室都有室外的污水處理和廢氣處理器,是全國最完善最專業的版畫教室。從當初無此課程,到後來學生漏夜排隊選修,到校方不得不限制上修人數。臺藝大版畫中心不只是教學中心,更舉辦過很多全國版畫種子教師研習營、國際版畫交流展和國際版畫學術研討會等,2006 年以版畫中心為基地,創立全國第一所也是臺灣史上唯一的版畫藝術研究所,鐘有輝擔任所長一職,無數優秀版畫家從這裡學成畢業,長年以來,鐘有輝桃李遍佈全台。
草葉因緣:
  這是鐘有輝的故事。也是臺灣版畫家的故事。鐘有輝在教學過程中,造就了許多優秀的版畫家,自己也創作不斷。他的畫總給人一種豐贍多彩的感覺,讀他的畫,就興起一股舞動人生的熱情。
  早期的畫他加入中國傳統元素總有一絲刻意造作的痕跡。後來赴日求學,海外孤身,自己內蘊的意識在冥想中浮出,畫風一改,題材集中,自我風格明確了。
  有時,獨自對著窗外冥思,忽見窗格外的花草樹石,與直接面對的似有不同的視覺趣味,遂以併用版合成了一系列的「心窗」之作。畫家的心靈世界有時無法以言語道斷,但「畫面會說話」,那種隱隱看世界,分明中又有隔離之感,或許就是當下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也是一時的心境,畫家在揮灑間悟出用心眼看世界的哲理。
  回台後,工作之餘直接走向窗外,看到許多草葉凋零,繽紛滿地。本質熱情開朗的鐘有輝可沒有黛玉葬花的多愁善感,卻想著為凋零的落葉再創第二生命,於是一一撿拾回來,直接置於畫版上,一次次上版,那楓葉、榕樹葉、月橘、酢醬草⋯,甚至枝葉草梗都在畫幅中留駐永恆的身影,而顏彩層層疊疊的立體透明,果真是油畫所不能及,誰說油畫是貴族,而版畫就只能是庶民呢?鐘有輝以版代畫,創造了精彩繽紛的草葉生命。
  有時他以草葉繪出四季的替換,有時用草葉襯出人生大喜,有時又可以草葉寫出各類心情,不論是白色心情、玄色心情,你永遠看得到鐘有輝內蘊世界光燦的熱度。有時看似一幅布滿草葉的版畫,鐘有輝卻告訴你:那是油畫。他把油畫與版畫結合創作,先以顏料旋成大氣流,然後上面又層層疊疊地印上草葉,那是風與自然的語言。有時,當草葉的形象完成了,大筆一揮,有的生命被玄黑的顏料遮蓋了,有的生命被扭轉了,那是一種氣魄,也是一種心情。
  不自意地,草葉變成了鐘有輝的創作符碼。他不僅在木版上創作,也在金屬版上繪印出草葉的強韌,更在壓克力版、玻璃版上留駐草葉透亮疊合的身影。靈感一起,生活也融入版畫中,他把車體也印繪紅藍相間的草葉,這獨一無二的「草葉版畫車」奔馳在街上,為版畫作了最鮮麗的宣言。草葉是鐘有輝的符碼,而彩蝶是林雪卿的標記,二人共譜出草樹彩蝶的園圃全圖。隔了若干年,車上的色彩陳舊了,二人便合力重新再刷。車身不平,操作過程中二人得合作,從學生時代他們合作至今,只是當年彼此幫忙對方,仍是各自的作品,如今這車,除了鐘有輝的草葉,還加了林雪卿的三十隻蝴蝶,這是他們結縭三十週年的藝術福證──藝術同好的夫妻,路走得更精彩、更長遠啊!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