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偉文集
作者 | 周國偉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周國偉文集:本書乃香港作家周國偉的創作與評論合集,從時間脈絡可見,大抵周氏是先寫創作,後寫評論,感情與理性,恰巧各自佔據人生的一半。創作的新詩,風格質樸,以節奏 |
作者 | 周國偉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周國偉文集:本書乃香港作家周國偉的創作與評論合集,從時間脈絡可見,大抵周氏是先寫創作,後寫評論,感情與理性,恰巧各自佔據人生的一半。創作的新詩,風格質樸,以節奏 |
內容簡介 本書乃香港作家周國偉的創作與評論合集,從時間脈絡可見,大抵周氏是先寫創作,後寫評論,感情與理性,恰巧各自佔據人生的一半。 創作的新詩,風格質樸,以節奏、情節緊密取勝,頗有民歌的味道;至於評論,則以法國哲學為思辨的方法工具,討論古希臘文學與當代世界文學為主,足見視野廣闊。
作者介紹 周國偉周國偉本科就讀香港大學,期間開始文學創作、籌辦刊物活動,期間作品多發表於《詩風》、《大拇指》與《羅盤》。畢業後赴自尼日利亞經商,回港後與友人西西、何福仁等創辦《素葉文學》,期間多有評論文章發表,主題圍繞希臘哲學與文學、當代法國哲學與當代世界文學。二〇〇六年因病去世。
產品目錄 周國偉文集 目錄 序一 周華山 序二 黎漢傑 新詩部份 滑浪的日子──給MARILYN 吃蘋果的男孩 山水畫 晨曦之前 臉 我摸進森林 石壁──羅便臣道速寫 那夜,我們在中灣 馬路 燈下 石島的下午 船 出發 彩紅與瘖綠 要命的舞會 門前的景色 牆的兩邊 明天,當是煩忙的一天 詩之外 多明尼加兩首之一:濃濃的夜,飲吧 多明尼加兩首之二:在那遙遠的 削髮──訪瀋陽東陵有感 詩三首之一:思念 詩三首之二:雨後 詩三首之三:戀的美學 評論部份 死亡的惡魘——陳映真的「文書」 讀羅青的一首詩 蓬草的「馬可」 張景熊的一首詩 《百年孤寂》:生命的寫照 《蒼蠅王》扎記 《當代敍述小說的規律》 歷史的夢魘──陳映真的「文書」 珠光寶氣——資本主義‧男性中心社會裏的女性新形象 拉岡:欲望的符號與符號的欲望 斯芬克司的神秘象徵與伊狄帕斯的理性主義——詩人與哲學家的碰頭 安蒂岡妮:若干詮釋的可能 安蒂岡妮:不可思議的生與死 克里昂與安蒂岡妮的國與家:概念的內在問題 宙斯阿芙柔黛蒂與安蒂岡妮的理解力 附錄: 理性與感性的教育
書名 / | 周國偉文集 |
---|---|
作者 / | 周國偉 |
簡介 / | 周國偉文集:本書乃香港作家周國偉的創作與評論合集,從時間脈絡可見,大抵周氏是先寫創作,後寫評論,感情與理性,恰巧各自佔據人生的一半。創作的新詩,風格質樸,以節奏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87936787 |
ISBN10 / | 9887936782 |
EAN / | 9789887936787 |
誠品26碼 / | 2681839639005 |
頁數 / | 288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乃香港作家周國偉的創作與評論合集,創作的新詩,風格質樸,以節奏、情節緊密取勝,頗有民歌的味道。
自序 : 那些刻在石上的——淺談周國偉的詩
黎漢傑
一、引言
說起周國偉,年輕一代的讀者大多不會知道他是誰。其實,他曾是《詩風》、《羅盤》的編輯。而本地著名文學刊物《素葉》的誕生,也和他有重要的關係,何福仁在回憶文章〈素葉的話(一)〉就曾這樣說:
最初,從構思、組織到註冊,最積極應推周國偉。國偉是我大學時的書友,──那些浪漫,喜歡高談闊論的日子,他就提出過要辦一個這樣的出版社,注定賠本,然而可以無悔於青春。畢業後他離港到非洲一段時間,再回來,居然舊事重提。
可見,周國偉是其中最熱心推動刊物創辦的人物。至於他自己的寫作歷程,概括而言可以分為兩期,前期主要寫詩,後期主要寫論文。理智與感情,恰巧各自佔據人生的一半。據筆者手頭的資料,他第一首發表的作品,應該是一九七六年,發表在《詩風》的〈滑浪的日子──給MARILYN〉,到八十年代初也算是經常有作品發表。之後停頓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到一九九四年才再次在《素葉文學》發表三首作品:〈雨後〉、〈恩念〉、〈戀的美學〉,可惜也是他最後一次發表詩作。
周國偉的詩作,現在整理所得二十四首,不多,但每篇都耐讀。如果要簡單概括他的詩風,我會說是一種「硬」的美學。這種「硬」不但是指内容而言,更指其特有的語言形式。
二、四處漂泊的硬漢子形象
縱觀周氏的作品,與海洋相關的意象與意境非常多。例如他第一首作品〈滑浪的日子──給MARILYN〉,就是以出海滑浪為詩的背景:「滑浪於藍天的日子遙遠且搖曳/雲簇像真要擱淺所有飄昇叫純真」,從中可以清楚感受到滑浪時視綫上下搖晃的律動,以及因遠望造成視覺上天與海相接,雲朵漸漸擱淺的假象;又例如〈燈下〉將掌心比擬成海洋的段落:
燈下,我看見
一條細細的小河
川流不息
帶去粼粼破碎的波光
已綻湧得破碎的波光
我張手努力掬住一把
夜寒卻無盡的滴落
小河當然是想像之辭,而那些「波光」也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的那些詩人認為值得堅持的信念或理想,可惜當他想「張手努力掬住一把」,結果卻是徒勞:「夜寒卻無盡的滴落」,滴落的居然不是光明而是夜,是黑暗,而且還要無窮無盡。在茫茫的海洋,卻找不到一點亮光,可想而知詩人的失落。
也許,因詩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漂泊,所以海的意念、意象才會如此突出。這種漂泊感,最明顯的就是詩人遠赴非洲經商的那段日子。例如〈船〉,作者在後記即明白寫道:
最近要離開香港,本來我是十分喜歡往異地旅行的,可是,這次是為了「建基立業」,性質大不相同。這個問題已在心底裏盤纏了多時,我想,我實在需要轉換一個新的環境,新的生活方式,再一次考驗自己、認識自我的本質。實在說,這詩是自勉之作。
這種對自我考驗的過程,於是化身成一艘具體而微的船,在詩人筆下浮沉,全詩如下:
自昏暗的船艙步出
四面的濃霧即層層罩下
剛才的噩夢還恍惚搖盪
船仍是要啟碇
不知多少天了
這如風如雨的霧林
終沒散去
每天吃着僅剩的鹹魚
和小撮青澀的蔬菜
魚網不曾撒過
夢卻網上多個
但總叫人不安半天
獨自飄流的日子不好受
雲和風的移動漸變得空洞
夜燈只微弱發亮
呆對一會,便滿艙陰霾
忽地我想起太陽和泛粼的海面
那時還在家人的大船
船仍是要啟碇
我知道
波浪驚拍船舷
咦咦船聲輕細的刺響
沒餌的魚鉤紋風不動
大海定有魚群和澄明的景色
就收起繩索發動馬達
讓激昂的節奏灌我滿身
向遠方進發
不航的還算是船嗎
其實,詩作描述的風景:「自昏暗的船艙步出/四面的濃霧即層層罩下/剛才的噩夢還恍惚搖盪」、「這如風如雨的霧林/終沒散去/每天吃着僅剩的鹹魚/和小撮青澀的蔬菜/魚網不曾撒過/夢卻網上多個」,既是實際存在的外部環境,更是作者的心象,那些困境、苦況、挫折,除了是如實地描述旅途的艱辛,更是象徵異地對作者心靈的試煉:「那時還在家人的大船/船仍是要啟碇」。因此,作者才會在詩作的末端多次以肯定的句式來陳述對未來的期盼:「大海定有魚群和澄明的景色」、「讓激昂的節奏灌我滿身/向遠方進發/不航的還算是船嗎」。而這種自勉、自勵,又進一步強化詩作中詩人的硬漢子形象,所謂:「不航的還算是船嗎」這種積極面對未來的態度,沒有一般年輕人寫作「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灰暗色調,是非常難得的。
當然,這不是說詩人的人生一帆風順,我們可以在他就讀大學時所寫的〈石島的下午〉後記看到他曾經的猶豫與困惑:
進大學二年多了,回想起來,這段日子對自己究竟是好是壞呢?每次捫心自問,內心總不由風塵激揚。特別是在知識(或理想)的追求而言,這階段又能否以「失敗」或「成功」來概括,然則,我相信這最後一站的學校生活,毋寧是一場重要的考驗。
未經過考驗的激昂豪語,不過是魯莽的表現,但經過試煉之後,沒有被失敗、挫折打倒而繼續堅持,就是人生境界昇華的體現,例如在另一首短詩:〈詩之外〉,周氏就這樣夫子自道:
沒有美麗的情景
或者根本便不美麗
但我寫,失敗也堅持
生活,就是如此
真實的不過是數行
刻在石上
刻在面上
無聲地醒着,堅持
即使只為自己
這種不為甚麽,只為自己的堅持,既體現在寫作,即「詩」上,更顯露在「詩之外」,即現實人生的道路上。
當然,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堅持,總會有牢騷的時候,因此,我們不難在他的作品裏發現,抒情的背後,總有或多或少的議論隱藏於字裏行間,好像「且驚愕天地之豐廣,猛然/喝醒一身童稚錯幻但執拗的無望」(〈山水畫〉)、「所以他們嬉水,在河邊/那片草地/永遠屬於幻想」(〈在那遙遠的〉)。而,最顯著的例子,當屬〈要命的舞會〉,詩作借一場舞會,表達對當地人笨拙地模仿現代都市生活的無奈與感慨:
據說
這個舞會必須繼續
直至明晨
才夠隆重
(感謝在場的賓客)
才夠誠懇
(感謝神的恩賜)
……
我清楚聽見
聲音生硬又滑稽
一如愚笨的村婦
學習城市生活的規律
詩人無法與眾同樂,他感覺到的是一種無法適應的格格不入,但他仍然要強撐下去:「煙不斷的抽/反正是沒法睡了」在此處,我們再一次看到詩人的硬漢形象重複出現,與現實繼續永遠的拔河。
三、硬的修辭美學
一般人寫詩,都喜歡運用比喻,有時甚至出現通篇皆比的情況。但是,翻閲周國偉的詩作,以比喻構成的句子非常少。粗略統計,以喻詞「像」構成的比喻句子有四句;以喻詞「如」構成的比喻句有九句。有寫作經驗的人均會明白,這種少用比喻詞造句的寫作方式,其實非常困難,因作者必須將心中的情感或經驗,不能依賴打比方,而是轉化成一個個實際具體而微的行動或者情節,以保持作品不致落入純抽象的陳述。因此,縱觀周氏的作品,句子結構大多是比較簡單,而且字數較少,例如描述多明尼加見聞的詩作〈在那遙遠的〉,每一行的字數一般不超過八個字,最長的不過是十個字:「所以他們嬉水,在河邊」,最短的僅有三個字:「拿着了」。而整首詩作通篇均是白描,以名詞和動詞為主:「沙地高低/微溫的水沒有魚/掬水欲飲/不若投進去/我們是魚」、「我們需要一條小舟/河中間處滿是海膽/游過去,好嗎/這裏甚麼也沒有/小舟是我們的手」,組成全篇的肌理。當然,白描,看上去好像沒有甚麽秘訣,魯迅在《南腔北調集‧作文秘訣》也是這樣說:「『白描』卻並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少做作,勿賣弄,可以說,是周國偉詩的可貴處,即使在抒情詩方面,他也是以非常節制的方法寫出,例如以祝福朋友愛情開花結果的〈那夜,我們在中灣〉為例:
月亮不知升至哪裏
濃濃的簾幕般圍攏
木炭和報紙安放後
妳自衣袋摸出火柴
並且擦亮火光
風不知從何方捲掀
在月光迅速映照中,看見
石爐原來被鋪蓋過密
木炭缺乏必須的空間和氧氣
大家合力調整後
火花已逐漸可見
風不絕吹起,狠狠吹起
這次我們只需稍作遮擋
爐火已自裏底細細燃燒
表面是寫為石爐起火,實際也指涉朋友的愛情。一開始,「木炭和報紙安放後
/妳自衣袋摸出火柴/並且擦亮火光」好像萬事俱備,起火卻遭遇困難,原因在於「石爐原來被鋪蓋過密/木炭缺乏必須的空間和氧氣」。愛情也如是,起初以為對雙方的愛慕就足以支撐一段感情,實際上人與人的交往還需要「空間和氧氣」,拿捏的分寸,才可以成就愛情:「大家合力調整後/火花已逐漸可見/風不絕吹起,狠狠吹起/這次我們只需稍作遮擋/爐火已自裏底細細燃燒。」
這種以描述石爐起火的過程,從敘寫技巧而言,正是所謂「借事寓理」的表達方式,周氏以迂曲致意之筆法,避免直接訾斥之病,在藝術效果上有「欲彰還隱」之效。
對於喜歡摘句的讀者來說,周國偉的詩可說是平平無奇,因他沒有亮麗的辭藻,更沒有如上述那些精彩的比喻作句。因此,這種類近散文化的寫作,可說是一種硬的修辭學。當然,這不是說周氏沒有任何寫作技巧,試看他的〈石壁──羅便臣道速寫〉,全詩如下:
瘖瘂的石壁
佇立路旁
傲慢或者固執
巴士跑過
單車跑過
孩子跑過
咆哮或者塵埃或者叫嚷
瘖瘂的石壁
依然佇立路旁
傲慢或者固執
鳥類飛過
紙鳶飛過
花朵飛過
歌唱或者昇躍或者飄繞
瘖瘂的石壁
依然佇立路旁
傲慢或者固執
深深埋藏於土壤
許久了,種籽
困厄地生長於土壤
許久了,種籽
無聲無息無光無熱
它們就這樣抽芽,增高
在石隙的狹隘間
默默叢生
在冷硬和瘖瘂間
默默青綠
風起時,掌聲紛紛
一路嘲諷石壁
一路搖曳款擺而去
讀者不難發現,全篇不是以華麗的修辭取勝,而是以一種近乎民歌式的節奏讓作品推進。例如「巴士跑過/單車跑過/孩子跑過」、「鳥類飛過/紙鳶飛過/
花朵飛過」這種類似排比的句式一再重複出現,同時夾雜以「瘖瘂的石壁」、「傲慢或者固執」、「許久了,種籽」像流行曲的副歌般穿插其中,形成一種特有的旋律。這種句法,和《詩經》頗有暗合之處,例如名篇《秦風‧蒹葭》就是如此: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全篇以重章迭句的形式寫作,二、三兩章的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僅僅個別詞語有所變換,避免了板滯,形成獨特的韻律也使詩意稍有遞進。同時,反覆詠唱,使感情愈來愈強烈。以上的模式,正是周國偉〈石壁──羅便臣道速寫〉寫作範本的由來。
四、結語
周國偉留下來的作品雖然不多,但已經可見具有一定的藝術風格與寫作母題,他的新詩,都是源自生活,取材自日常,語調舒緩,意象、比喻清晰,但追求言盡意無窮的藝術效果。而他漂泊海外的作品,除了突出詩人的堅毅形象之外,更寄託了他對世俗的思索、質疑和嚮往,因此,不難發現詩人在以詩抒情的背後,同時有不少議論穿插其中。當然,這種對社會現實的議論,後來的周國偉則偏好以論文的形式出之。也許,正是這種原因,令他後期幾乎停頓了詩創作。不過,幸好詩保存了,我們還可以看到香港詩壇這份曾經存在的聲音。
內文 : 石壁──羅便臣道速寫
瘖瘂的石壁
佇立路旁
傲慢或者固執
巴士跑過
單車跑過
孩子跑過
咆哮或者塵埃或者叫嚷
瘖瘂的石壁
依然佇立路旁
傲慢或者固執
鳥類飛過
紙鳶飛過
花朵飛過
歌唱或者昇躍或者飄繞
瘖瘂的石壁
依然佇立路旁
傲慢或者固執
深深埋藏於土壤
許久了,種籽
困厄地生長於土壤
許久了,種籽
無聲無息無光無熱
它們就這樣抽芽,增高
在石隙的狹隘間
默默叢生
在冷硬和瘖瘂間
默默青綠
風起時,掌聲紛紛
一路嘲諷石壁
一路搖曳款擺而去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日
那夜,我們在中灣
出發的時候天色已開始陰晦
大家沿途都默默走着
不時被樹葉的顫抖驚嚇
清冷的山路總嫌太長
但誰也不甘就此回去
當石榴的清香陣陣凝聚而上
先前對眾多分岔小路的遲疑
都在微笑間消去
就轉下這長長的石階
相信梯級盡頭定有平地
引領我們步往石爐和石椅
月亮不知升至哪裏
濃濃的簾幕般圍攏
木炭和報紙安放後
妳自衣袋摸出火柴
並且擦亮火光
風不知從何方捲掀
在月光迅速映照中,看見
石爐原來被鋪蓋過密
木炭缺乏必須的空間和氧氣
大家合力調整後
火花已逐漸可見
風不絕吹起,狠狠吹起
這次我們只需稍作遮擋
爐火已自裏底細細燃燒
燒烤之前,紅紅的火點舞動
怎也掏不盡的隨風飄揚
散落暗處如群星揮灑
妳雙眸閃動中
告訴我這是一口奇妙的井
它點綴朦朧的黑夜,更
驅散四周隱伏的不安
添炭之後爐火益發旺盛
大家的臉都溫熱泛紅
眼神互遞溫婉而吻合的訊息
請勿說話請勿說話
雨不知何時灑滴
現在已頻密打下
兩把傘子趕忙撑開
大家靠緊坐下,妳輕聲說
不要讓爐火熄滅
傘子足可照顧我們
和中間的爐子
雨後的空氣令人爽神
地下竟是一片水光
圓圓的月盛在清空
海面有無數明亮的水流
一路指向遠方
我們吃完最末一塊烤肉
慢慢走近海邊
欣賞海灘之外的景色
一九七六年八月六日
註:
這首詩是特別為好友漢良及其女友錦儀而寫的。那晚筆者應他倆的邀請,共同慶祝兩人的生辰。他們相愛已有不短時日,惟常不和,前些時更欲分手,幸而現在已親親密密了。在這裏我衷誠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