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 | 誠品線上

後來

作者 潘敦
出版社 掃葉工房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後來:中國白話散文,起於五四,長於感性而短於知性,一直要到二次大戰後,方始漸漸揉合文白,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得平衡。自此人才輩出,蔚為大觀。董橋散文有情有識,說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白話散文,起於五四,長於感性而短於知性,一直要到二次大戰後,方始漸漸揉合文白,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得平衡。自此人才輩出,蔚為大觀。董橋散文有情有識,說理含蓄而筆鋒多情,大可一口吸盡西江水,小可納須彌於芥子,遂自成一家之文,至有「你一定要看董橋」之說。 潘敦是董迷,為了董橋而寫作,一心一意想寫得像董橋。他寫文人筆墨,寫古董收藏,寫中西美食,寫經營畫廊的人情與樂趣,本自一格,卻死命追摹董文,並以此為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此書前董橋小引:「文學正是這樣一代傳給下一代,連綿不絕,只求交會的剎那間互放的一星領悟,一縷關愛,一串叮嚀。」云云,當可視為一種印可:此學董而非似董者也。——快來讀潘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潘敦潘敦,祖籍蘇州,生於上海,成長於杭州。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任職外商公司多年後,於2013年創辦「松蔭藝術」,致力推廣當代文人墨跡,曾為董橋、趙珩、白謙慎、揚之水、張大春、陸灝……等當代文化人物策展,廣受矚目,掀起一股當代文人墨跡收藏熱,著有《玉成墨影》、《閑砂輯略》。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小引 一 這一代的清風明月 老派餐室 靜者安 壑雷亭長是故人 聽唐老師談張充和 小吉金 冰潔 如冬先生 舊夢影 八字旺廚 二 霞外居 古盆瑣談 半舊人物 思南路上 懷古仙丹 周夢蝶的字貴了 菜單的寫法 書生本色 橋松千尺 三 謝幕 生,與熟 迷石記 寫字這件事 芳馥探微 蘇州的事 我的那本桃花魚 香港的海派 南北往事 四 石銚 我欠他們一些掌聲 白雲深處 「玉成窯」的八卦 尊號迷人 上海西餐二三事 醉花蔭 為了《從前》 川公子 書生本色 二十四橋明月夜 後來

商品規格

書名 / 後來
作者 / 潘敦
簡介 / 後來:中國白話散文,起於五四,長於感性而短於知性,一直要到二次大戰後,方始漸漸揉合文白,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得平衡。自此人才輩出,蔚為大觀。董橋散文有情有識,說理
出版社 / 掃葉工房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800518
ISBN10 / 9869800513
EAN / 9789869800518
誠品26碼 / 2681827874005
頁數 / 296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9X13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潘敦經營畫廊,幾年時間,掀起了中國當代文人書畫收藏熱潮,董橋、趙珩、張大春、陸灝……
他還是個董迷,為了董橋而寫作,一心一意想寫得像董橋,並以此為樂。此書前董橋小引:「文學正是這樣一代傳給下一代,連綿不絕,只求交會的剎那間互放的一星領悟,一縷關愛,一串叮嚀。」云云,當可視為一種印可。——快來讀潘敦!

試閱文字

內文 : 這一代的清風明月

上個月看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紀錄民國作家蕭紅生平,電影三個多小時,說不上太好,也算不得糟糕,影片裡讓我印像最深刻的倒是蕭軍、蕭紅受邀到上海見魯迅先生的那一幕。兩人站在虹口內山書店的門外,隔著玻璃窗望見坐在書店裡的魯迅,湯唯是個好演員,沒有太劇烈的肢體語言,卻清楚讓我讀到當時蕭紅的興奮與激動。後來我與譚然說,當年第一次見董橋先生,表情雖不自知,卻亦大約如是。

初讀董先生的文章正好是十年前,第一本《鄉愁的理念》,1986年在台灣出版時原名《跟中國的夢賽跑》,三聯書店1991年引進、重編、更名,我買的那本已是1996年第四次重印。之後因公務來往香港漸頻,才知道自九十年代中開始,董先生的文集一直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在香港出版,於是一本本補買、補讀、補功課。董先生年輕時寫時評,發議論,奇思妙構,引經據典,筆下常埋珠璣。過了耳順之年多談舊物,舊人、舊事,往往睹物思人,因人念事,舊南洋,舊台灣,舊香港,舊英倫,一幕幕好像是鐵皮餅乾盒裡翻出來的老明信片,四邊泛黃,往事彷彿都鑲了楠木鏡框,等你掛它上牆。

老派文人都愛字畫骨董,都讀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董先生也是。2003年牛津出版《小風景》,書裡用董先生的藏品照片為文章配圖,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字畫、成扇、竹木、牙角、銅爐、硯台、嵌寶、雕漆、吉金、古玉、印章、葫蘆、藏書票、還有手工裝幀的西洋典籍,董先生一邊收藏,一邊考據,一邊落筆,那十幾部文集簡直就是十幾部白話版的《前塵夢影錄》,也成了我開始接觸字畫文玩的參考書,無奈「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閑財碎銀,都付於那僻攤、冷肆、拍賣行,落得個家有長物,身無餘資,倒也不算凄涼。多年後我請董先生為拙作《玉成墨影》題寫書名,趁機打趣,說這都是他教我,也是他「害」我,更是他「救」我了。

「玉成墨影」四個字寫得真好,半隸半楷,五分何紹基,三分倪元璐,兩分臺靜農,融在墨裡,變成自己。老先生做事認真,裁了瘦長條的灑金粉箋,用鉛筆打了淡淡的格子再寫,看了讓晚輩感動。寫字實難,臨古人先賢臨到七分相似是本事、是用功,臨了幾十年,終於在漆黑的墨汁裡琢磨出自己的一點風骨,是天資,是造化。北京中華書局最近選編沈從文先生以「古代文化」為主題的文章,出版了一本《古人的文化》,書裡有一篇談寫字,沈先生說得中肯:「必明白字的藝術,應有的限度,折衷古人,綜合其長處,方能給人一點新的驚訝,新的啟示……這種專家當然不多。另一種專家,就是有繼往開來的野心,卻無繼往開來的能力……這種專家一多,結果促成一種風氣,便是以庸俗惡劣代替美麗的風氣。專家不抬頭,倒是『塞翁失馬』,消極的不至於使字的藝術十分墮落,專家抬頭,也許更要不得了。」古人沒有書法「專」家,讀書人個個都要練字,字寫得俊的,也大都學問好,文采佳,王羲之寫《蘭亭集序》,文章要比書法還好,今人大都不讀了。

去年年中董先生退休,閑來無事,天天在家讀書練字,朵雲軒仿古木板水印花箋上寫蠅頭行楷,有時抄幾行唐詩宋詞,有時錄滿頁筆記舊談,寫完正文更題跋文,跋文要比正文還好看,跋文裡你能知道董先生年少時讀過什麼書,臨過誰的字,背過多少詩,能知道董先生與前輩結交的前塵往事,能知道香島半山,南窗燈下,董先生讀書寫字,竟到天明。我最喜歡董先生錄杜少陵〈佳人〉後題的那一段:

予小學讀杜甫〈佳人〉,至今不忘,老師謂天寶亂後當是實有其人其事,杜工部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合當千古絕唱。甲午年深秋録此舊愛,追念往事不無感慨,古今佳人無數,予有緣相識二、三而已,今垂垂老矣,再誦此詩追憶似水年華耳。香島半山書齋南窗下。

水印花箋寫了幾十張,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林道群先生看慣了董先生的墨跡,都說董先生的字近來越寫越好,董先生稱之為「養字」,我說看這字的人能養心。舊字畫、舊文玩就好像舊時代的清風明月,董先生總愛這樣比喻,文章裡常說他這輩人是有幸沐得清風,照見明月的最後一代,讓我等晚輩聽了不免氣餒。也是,舊年月稿費還值錢,文人只要筆頭勤快大都小康,補報紙兩三個天窗,運氣好,冷攤上能換一件袁公子扇面,溥王孫斗方,小名家、小文玩更能挑挑撿撿,那時候的冷攤真冷,冷得只剩清風明月。斗轉星移也快,這幾年國內拍賣興旺,富翁豪客一擲億金,清風明月身價陡然,東西一貴,贗品也多,讀書人想要一件前輩文人像樣的手跡比登天還難。我求董先生勻我些寫好的花箋,讓我替他在台北辦一個精致的文人墨趣展,多少是盼著清風又來,明月再度,畢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每一代的清風明月不盡相同,但都相似,這一代的人,還是要找回這一代的清風明月才好。

甲午大寒於需齋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