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峯松 2: 重返歷史現場 | 誠品線上

劉峯松 2: 重返歷史現場

作者 劉峯松/ 編
出版社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劉峯松 2: 重返歷史現場:本集《劉峯松全集○2重返歷史現場》,書名仍由發行人,也是作者的愛妻翁金珠所訂,內容有作者探討台灣史、台灣生態與人文環境、島國民族性、外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集《劉峯松全集○2重返歷史現場》,書名仍由發行人,也是作者的愛妻翁金珠所訂,內容有作者探討台灣史、台灣生態與人文環境、島國民族性、外國人在台灣及彰化史地等文稿,共四十九篇。其大要如下:第一部分 台灣人應知台灣史首先收入登載於1979年8月16日《美麗島雜誌》第三期的〈一千八百萬人的台灣史〉。本文是台灣在戒嚴時期首度以台灣人觀點在國內公開提出完整論述的台灣史觀。第二部分 生態、人文環境不容破壞收錄〈你過著「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日子嗎?—國民黨統治下台灣公害問題面面觀〉,是1985年11月為翁金珠競選省議員所擬的文宣—〈蔣總統,我要講話〉,談當時十項公害問題。第三部分 島國人民的民族性發表於1982年2月1日《亞洲人雜誌》的〈台灣民性四論〉,是作者坐牢時(1981年3月—1984年7月),以「金套房居士」為筆名,由獄友李敖大師用他的特殊管道送出獄外發表的。第四部分 比台灣人更愛台灣作者在《關懷雜誌》寫了不少文章,並闢有「比台灣人更愛台灣」專欄,計撰寫八篇文章。第五部分 半線(彰化)情懷作者生於彰化、長於彰化,現在老了還住彰化,對古稱「半線」的彰化縣,感情特別深。此部分,經整理出17篇文章。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峯松劉峯松,彰化人,1941年出生於北斗。曾競選員林鎮長、省議員(因具學生身份取消資格)、國大代表。擔任過中小學老師、法院觀護人、台北縣文化中心主任、國史館主任秘書、台灣文獻館館長。業餘以蒐集「台灣文獻」為樂;1995年捐出數萬冊藏書、創立財團法人半線文教基金會(附設台灣文化資料中心);2017年擔任董事長。1999年獲首屆台灣文獻獎;2000年獲頒文建會「文耕獎」(文化資產保存類)。著有《台灣動物史話》、《黑獄陽光》(1984年獲巴克禮寫作獎特優獎)、《黑獄螢光》、《黑獄風光》(1984)、《台灣的黑暗時代》(1986)及獻給所有人的泰瑞蕯觀點系列六冊(2010-2017)和《黑白與彩色—阿邦的故事人生》(2018),共十餘種。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壹篇 台灣人應知台灣史一、一千八百萬人的台灣史二、台灣人的歷史使命—與青年談四十年前台灣一大事三、兩本同情台灣人的書四、不為復仇的書嗎?五、每個政權都有一套《台灣通史》版本第貳篇 生態、人文環境不容破壞一、你過著「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日子嗎? —國民黨統治下台灣公害問題面面觀二、生態與鄉土三、獵場—弱肉強食的世界四、「它」為什麼是代表皇后的建築?五、先知與其書—《台灣鄉土全誌》序六、故鄉的愛不能禁止(美加訪問歸來報告)—八十九年文耕獎特殊優良地方文化人員國外參訪心得報告七、從天空看台灣更漂亮—介紹「飛閱台灣」月曆八、讓你陷入不可名狀的情緒之中 —《日治時期的台灣風景明信片全島卷》序第叁篇 島國人民的民族性一、台灣民性四論二、台灣人的「功利」性格(李敖撰)三、台灣女性流著呂后的血液嗎?四、門外檳榔新作花五、檳榔文化「結」和吐痰文化的悲劇第肆篇 比台灣人更愛台灣一、《重新認識馬偕》序二、「切膚之愛」的蘭醫生媽—連瑪玉女士三、左手做事不讓右手知道的施照子女士四、徘徊東京街頭的郭佳信神父五、掛號收一塊、藥費收兩塊的醫學博士—黎安德修女六、讓嘉南民眾念念不忘的八田與一七、台灣最美麗的「土公」—白寶珠姑娘八、為台灣說話的矢內原忠雄九、國民黨推翻了巴爾敦先生十、把愛與正義注入台灣的稻垣藤兵衛十一、「人類的使徒」稻垣藤兵衛 —兼述松丘傷感有趣的自白十二、稻垣藤兵衛年表十三、「賽德克‧巴萊」之外的兩個被遺忘的日本人十四、華麗島美談—讀《從台中双冬的疏開學校到內地復員》繪卷內文有感第五篇 半線(彰化)情懷一、彰化縣的誕生二、象徵大團結的城三、一座象徵團結的城四、平埔文化五、平埔婦女的一生六、消失的平埔族七、客家人在彰化八、報憂不報喜的浩浩濁水溪九、鹿群嗷嗷的港—台灣文化層中的鹿港期十、我們弄髒了妳(詩)十一、搶救柳溝—一個水污染個案工作報告十二、鄉土與生態(演講稿)十三、先憂者先走,先走者先得—悼余夫人桂枝女士十四、二二八事變中的彰化冤魂十五、員林公園記事十六、縣立員林醫院病得不輕十七、員林女性之美活動緣起

商品規格

書名 / 劉峯松 2: 重返歷史現場
作者 / 劉峯松 編
簡介 / 劉峯松 2: 重返歷史現場:本集《劉峯松全集○2重返歷史現場》,書名仍由發行人,也是作者的愛妻翁金珠所訂,內容有作者探討台灣史、台灣生態與人文環境、島國民族性、外國
出版社 /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8701380
ISBN10 / 9868701384
EAN / 9789868701380
誠品26碼 / 2681892951007
頁數 / 35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集書名仍由發行人,也是作者的愛妻翁金珠所訂,內容有作者探討台灣史、台灣生態與人文環境、島國民族性、外國人在台灣及彰化史地等文稿,共四十九篇。

試閱文字

內文 : 台灣人的歷史使命—與青年談四十年前台灣一大事

親愛的青年朋友:
謝謝總會大專事工安排我參加這一次的研習,給我的題目是「台灣大事記」,一個下午我無法談歷史上的許多大事,只談四十年前發生的一件大事。這件大事,不說,你們也會猜是「二二八」。
凡跨過兩個時代的人,他們是屬於「山谷中的一代」,我是其一。「光復」之時我四歲,即我在日治時代過了四年,然後繼續成長於另一個時代。在「光復」前逝世的,以及「光復」後出生的,都不屬於「山谷中的一代」。
「光復」前逝世的,完全不知道有「二二八」,而「光復」後出生的,也多數不知道有「二二八」。然而屬於「山谷中的一代」,多數經歷了「二二八」,傳述它,是我們的責任。

一、尋找與探求真相
「二二八」時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不問世事,然而年歲增長後,我從親友師長中聽到「二二八」的片斷傳聞,只是這些傳聞並不足以認識「二二八」,也不足以滿足我的好奇心。
一九七三年我到台北工作後,有機會逛舊書攤,並且陸續找到了許多關於「二二八」的書籍。不過最先映入眼簾的,卻是一些粗略的記載──「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台灣省因台北市緝私煙稅案,發生暴動,共黨份子乘機煽動,以擴大事端。」(見大華晚報出版《台灣通覽》)。顯然這樣的記載無法滿足讀者,而且還會造成誤導。其次也找到一些官方出版的書,如《二二八事變始末記》(國防部新聞局)、《台灣省二二八暴動事件紀要》(行政長官公署初編)、《台灣二二八事件紀言》(國防部史政局稿)等,但這些書罵當時的臺灣醫生、律師、仕紳、青年學生、民意代表……為「暴民」,令人難以接納。到這幾年才有機會看到《被出賣的臺灣》(喬治、柯爾著)、《台灣四百年史》(史明著)、《苦悶的臺灣》(王育德著)、《憤怒的臺灣》(莊嘉農著)……,而且又被推荐擔任「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資料組長,更注意有關史料的蒐集,才算對整個事件有較深刻的認識。

二、百家雜陳,各說各話
「二二八」的討論與研究,大部分都政治化了,站甚麼立場,就說甚麼話,結果眾說紛紜,是非難明。如對事變發生的主因,請看:
陳儀一口咬定是「潛伏奸黨死灰復燃」,所指「奸黨」,即共產黨(見《台灣省二二八事件紀要》);連蔣介石也附和其說──「然而,近來一些過去被日本人強送到南洋地區參與戰爭的台灣人,其中一部分為共產黨徒,乘專賣局試圖管理香菸攤販,發生糾紛之際,煽動群眾。」(見其文告)
中共官方則說,二二八是完全由蔣介石逼出來的──「蔣介石對於台灣的統治,其野蠻程度,超過日本帝國主義,台灣人民在蔣介石法西斯統治之下的生活,比當日本帝國主義的亡國奴還要痛苦……。」(見中共在三日八日對台灣的廣播詞)
一些沒介入事件的中國人,特別是大陸輿論界,又怎麼說呢?張琴:「台灣人民怨恨政府,部份是由於貪污政治所激成。」(見其《台灣真相》)梁辛仁說:「大權緊握在外省人手裏……,貪污舞弊不免,官僚習氣不免,行政無效率,技術尚空談,只見公文來,公文去,紙面計畫一堆,開口理論一套,實際做事卻極其低能。」(見其《我們對不起台灣》)
一個叫喬治、柯爾(Gevoge Keer)的美國人,事件時在臺灣,又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看法,他說三月九日以後所有遍及台灣所發生的悲慘事跡,是因為「蔣介石不能忍受被日本人嘲笑」,因此採取了武力報復。
至於台灣人自己,也有很多說法,如前高雄市長楊金虎說:「但因祖國渡台國軍警憲之作風,與日政時代作風不同,習慣不同,言語不通,與台民發生隔閡,感情距離一日增加一日,積成大眾有敢怨不敢言的不正常心理……。」(見其《七十回憶》)而逃亡日本的台獨人士王育德,卻明白地說,台灣人在當時提出「三十二條的要求」,就是要求實質上的獨立;而且他還認為「二二八」是「叛國」,他說:「叛亂如果成功,將會從高度的自治走向分離獨立,這是很自然的趨勢。」(見《苦悶的台灣》)
以上各說,似乎都言之成理;但都有「政治立場」,有所見,也有所偏,難以盡信。
另外,關於事件中慘死台灣人的數目,由於立場不同,答案也極不一致。如:
國民黨一向不承認有太多的殺戮,如國防部史政局說擊斃四三人,俘獲五八五人,「自新」三○二二人;同時說軍警人員因「勘靖」而傷亡的人數,死亡九十人,傷三九七人,生死不明四十人,即官方死亡人數反比台灣人還多!
另據台灣旅滬六團體公佈的資料指出,自三月八日到十六日台胞被屠殺人數,初步估計在一萬人以上,如連傷者計算,至少在三萬人以上。
林啟旭的《台灣二二八事件綜合研究》,則認為犧牲者在三萬到四萬人之間。
美國人喬治、柯爾說:「我必須假定不會少於五千人,並且我有接受那較高數目的傾向,假如我們加上自一九四七年三月以來經因參與事件為藉口而逮捕及處死的數千人,這數目可能達及經常由台灣作者所說的二萬人。」
前省議員郭國基,曾在省議員質問警務處長,問當時台灣有十萬個空戶,這些人那裏去了?即暗示涉及二二八死亡,失蹤的人口,在十萬之譜。
以上這些撲朔迷離、人異言殊的數字,也陷我們於困惑。

三、幾點觀察
雖然各說各話,莫衷一是,但是經歷事件的人實在太多,真相不致湮沒;而且既已發生的史實,也無法隱藏。我們對「二二八」可做下列幾點觀察:

(一)殺戮極慘─不管死亡人數多寡,但殺戮之慘是史無前例的─「上了班的公務人員,個個都死在十字街頭;上了課的學生,都一批批死在學校門口;上了工的工人,都一去不復返。」(見《憤怒的台灣》)「有三十幾具還穿著學生制服的中學生屍身,每一屍身不但被割掉耳鼻,連生殖器亦被切掉。」(見《台灣二二八事件綜合研究》)美國人喬治、柯爾並且說是,「國民黨政府加害於自己人民的冷酷的計畫報復」,比「南京大屠殺」還可怕!

(二)嘴臉極醜─許多台灣人都痛恨陳儀,恨不得吃他的肝、啃他的骨,為甚麼呢?因為陳儀笑臉藏刀,是一個最可惡的騙子。如在三月二日他已經悄悄打電報給蔣介石,要求調兵鎮壓,但是在三月四日卻發表談話說:「希望與民眾握手」(見三月五日台灣新生報),同時表示要採納政治改革的獻議。另一張極醜陋的嘴臉,是第四憲兵團指揮官張慕陶,他在三月八日向處理委員會提出一份聲明,說他要以生命作保證,國民政府不會對台灣採取任何軍事行動,並稱讚本省人要求政治改革,甚為合理正當(見三月九日台灣新生報)。其實在三月六日蔣介石的廿一師等已經自上海、福州出發,三月八日晚上登陸基隆,同一天即展開瘋狂的大屠殺,看!這些中國官員說謊的本事有多大啊!

(三)特務極多─台灣的特務控制,是從「光復」就有的,如當時的警總司令部,就專設「特務營」,人數高達六二七人,屬於「軍統」系統;另外省黨部「三青團」的整個組織,就是特務機關。上至長官公署、下至各學校或人民團體,都有特務潛伏。連丘念台都認為「特務組織有時未免超過台灣的實際需要」(見其「檢討過去希望將來」)。這些特務在事變中紛紛打入「處委會」,挑撥分化,興風作浪,使由仕紳組成的「處委會」無法做事,乃至最後一敗塗地。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耿直誠實的台灣人,實在鬥不過懷有絕技的中國特務。

(四)歪曲極大─陳儀、蔣介石都把二二八的發生歸咎於共產黨,這跟現在國民黨喜歡把內政不安歸咎於「黨外人士」,「黨外人士」就是「共匪的同路人」,完全一致。諉過於共產黨,把異己打成「共匪同路人」,是國民黨的一貫伎倆。事實上,二二八與中共風馬牛不相干,即跟台共也關聯不大。日治時代不允許共產黨存在,一九三二年政府曾檢肅台共首要分子謝雪紅等五十人,悉數捕之下獄,台共黨務完全陷於停頓。「光復」後縱然死灰復燃,但全島所謂「共產黨」,不過六、七十人,這些人無法策動全島大暴動是極其顯然的,蔣介石說有從南洋回來的「共產黨」,簡直是大笑話!國民黨諉過於中共,一方面樂了中共,一方面扭曲史實,為舉世所竊笑。

(五)欺瞞極久─在臺灣島上不管殺了幾千人或幾萬人,都會成為世界頭條新聞,並刊載在世界史上,然而這樣一件大事,四十年來在台灣的教科書上隻字不提,即大眾傳播工具在過去也不予披露;所以公私立大學研究論文中,沒有一篇是以二二八作主題的。國民黨政府不但故意歪曲史實,還故意隱匿整個史實,要讓台灣人的下一代完全蒙在鼓裡,而一蒙就是四十年,這也算罕見的世界紀錄!

  (六)積怨極深─經歷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雖然餘悸猶存,但是對國民黨的嗜殺,卻恨之入骨。在表面上,有志氣的台灣人或無力反抗,也不敢聲張;但在心理上、態度上,往往採取種種抵制方式,如田朝明、王井泉,從此不講北京話以示抗議。至於這一代台灣人,雖未經歷二二八的血洗,但知道真相後,無不義憤填膺,如高雄前要塞司令彭孟緝 ── 一個殺台灣人的劊子手,數年前其台北寓所曾被青年學生潑油漆、貼標語。有幸逃出的台灣的人,年年二二八更在海外抗議遊行,大大地拆國民黨的台、丟國民黨的臉。可見二二八血跡未乾,民怨猶深。
(七)影響極遠─王育德說「三十二條要求」,等於要求實質上的獨立,這是對的;不過所謂「實質上的獨立」,畢竟不同於「形式上的獨立」,同時會不會因「叛亂」成功,就由「高度自治」走向「分離獨立」,即由「實質」獨立走向「形式」也獨立,還是未知數。但是由於台灣人的「叛亂」失敗,在形式上、實質上都未能獨立,然而分離主義與獨立思想卻從此真正生根萌芽、茁壯了。談到台灣人的獨立思想或運動,在日治時代已存在,如台共當時主張「台灣民族獨立建國」,而在大陸的台灣人團體,如上海台灣青年會、台灣自治協會、廈門中國與台灣同志會……,都意在爭取台灣獨立。只是多數島內談台灣人毅然拋棄「中國結」,追求自治、自決、獨立的思想,卻應在二二八看穿「中國官員」真面目之後才有的。這幾十年來海外台獨運動始終不斷,而島內的獨立事件,也不絕如縷,即最近民進黨員江蓋世公開揭示「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都不能視為孤立或偶發事件。總之,中國在二二八事件所付出的昂貴代價是:從此喪失台灣,而台灣人則從此奠立獨立建國的事業方向。

四、寄語
今年二二八,島內台灣人不再緘默,一起衝破歷史的羅網,並跨出了一大步。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領銜的一系列紀念性活動,包括集會演講、街頭遊行、製作標籤旗幟,及籌募基金,以辦理受難者登記、建館、建碑……一時使四十年的積怨,如潮水奔騰,排山倒海而來。該會將獎助及出版相關文獻,相信二二八的研究,日後當有斐然可觀的成績。無可置疑的,這件歷史公案必大白於世,受冤者將還其公道,而台灣人的子孫則永誌不忘。
然而自二二八以來的分離主義與獨立運動,究竟會因這項禁忌的突破而加速發展呢?還是因感情既經宣洩,反而戛然而止呢?我認為這要看國民黨的誠意。如果國民黨肯向歷史認罪,向台灣人低頭,即願意公佈真相、平反冤曲,也許可以化解這一場恩怨,從而分離主義與獨立運動終將曲終人散。可惜就目前的情況而論,國民黨並不認罪、亦不低頭,第一、它悍然拒絕「和平日」的要求,仍然使用軍警暴力壓制今年二二八的紀念活動;第二、它強行通過國安法,威脅恫嚇台灣人不得主張「分裂國土」。對這樣一個強項而驕慢的政權,我們能怎麼說?
年輕的朋友們,你們要緘默不語、袖手旁觀呢?還是振衣而起,奮然加入抗議的行列,以不辱台灣人的使命?我們「山谷中的一代」,已經把信息傳遞給你們,你們必須自行抉擇。

一九八七年七月五日講於長青領袖研習營
見《教會公報》1846期(1987年7月19日)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