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之真丹: 沉香 | 誠品線上

木之真丹: 沉香

作者 黎煥友
出版社 商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木之真丹: 沉香:《木之真丹:沉香》涵蓋的內容範疇極廣,就材料而言,沉香是眾香菁華的一部份,合香則是另一套華文化的智慧。本書專論沉香並分成三個章節來談;一、〈人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木之真丹:沉香》涵蓋的內容範疇極廣,就材料而言,沉香是眾香菁華的一部份,合香則是另一套華文化的智慧。本書專論沉香並分成三個章節來談;一、〈人間香事〉談的是沉香樹,從種子開始到沉香的形成與採集,鼓勵研發文化創意產品。二、〈中華香道〉既稱之為「道」,有極為深層的文化底蘊,追尋的是一種寧靜與自在,分享首次以三經為源串連歷史文化,並聯展現古今互映之「中華香道」的內涵。三、〈在香中修行〉是感於沉香對人類行教化之能,對環保地力的貢獻,對大地農人的感恩,體悟後的精神內涵。香火傳承烙印著前人的歷史,象徵著倫理文化與知識的永續保存,期待緣此肌理能讓同好在香之用的過程中,使身心靈得到淨、靜、敬的平衡提升,同感智慧得到開啟,法喜自然充滿的喜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黎煥友花蓮富里出生的黎煥友,在尋香之路上寫下:「人有殘,偶有奇緣。樹有缺,獨具異香。」自品味到沉香香氣的那一刻起,沉香,儼然成為黎煥友老師的一生一物、命之所繫。從愛香、植栽、再到香道的復興以及推廣,傾注了他整個青春歲月。致力於復興中華民族香道、建立養身傳承的黎煥友老師,繼2015年出版《木之真丹-沉香》後,又成立了位於臺灣新北市新店區屈尺的「阿黎是沉香咖啡故事館」,以淨身、靜心、敬靈的方式作為導引,佐以文化教育傳承的概念——香與養身,用老祖先的智慧喚起對臺灣這片土地的珍惜。在內涵上,更以臺灣文化為體、養生保健為用的方式,喚醒這抹清香之於這塊土地的價值。• 出版:木之真丹-沉香.(中華民族香道)• 出版「活出自我 – 生活道德經」 • 創立中華民族香道• 臺灣華文化香道協會-顧問• 英國BBC北京採訪 - 沉香與傳統建築• 臺灣:人間福報人物專欄專訪• 三立電視台:草地狀元專訪• 拍攝TVBS「即將消失的香味」專輯, 並推廣「為臺灣扎根植樹造林計畫」• TVBS「扎根台灣 永續經營」• 第一屆國際沉香會議(越南胡志明市)• 臺灣電視台 臺灣NO.1節目專訪• 工研院講師,沉香樹的復育與栽培技術研習• 臺灣師範大學推廣教育:香道講師• 玄奘大學推廣教育-香道講師• 開創臺灣阿黎是沉香會館亞州展示中心• 兩岸衛視:生活接力棒• 華文化香道協會 香道顧問• 中央新聞網採訪….等採訪.巡迴講座劉修銘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 釋妙熙推薦序二 陳淑吟推薦序三 秦金生作者自序首部曲 人間香事一、 沉香樹之植物分類——瑞香科沉香屬二、臺灣沉香樹之種植概況三、沉香之形成概述四、沉香歷史遷徙與命名五、歷代沉香的分級與分類六、現代沉香的分級與分類七、沉香與奇楠八、沉香之結香九、人有缺偶有奇緣,樹有殘獨具異香十、沉香之使用——淨身、靜心、敬靈十一、沉香未來之展望二部曲 中華香道一、 芳香之旅二、 嗅覺之美三、嗅覺與味覺的共鳴——奇妙的安定與飽足感四、芳香文化五、中華香道六、沉香:木之真丹——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七、品香文化——來自東方的神祕與知性之美八、五行均衡之品香觀九、眾香出法之準則——乾坤為體,坎離為用十、中華香道行香要點——香無情想不造作十一、中華香會與香席三部曲 在香中修行一、沉香生命中的偶遇二、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由道入禪三、抱一以貫之四、靜為天下先,自渡也能渡人五、品香如似聞法,行不言之妙六、尊重與包容七、心香八、強合之難九、以香架橋,從此岸到彼岸十、沉香之輪迴十一、身心脫落捨得,讓人生明亮十二、淺論沉香之於佛教十三、佛教經典高僧傳記中的香十四、佛教經典與香後記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木之真丹: 沉香
作者 / 黎煥友
簡介 / 木之真丹: 沉香:《木之真丹:沉香》涵蓋的內容範疇極廣,就材料而言,沉香是眾香菁華的一部份,合香則是另一套華文化的智慧。本書專論沉香並分成三個章節來談;一、〈人間
出版社 / 商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223508
ISBN10 / 9869223508
EAN / 9789869223508
誠品26碼 / 2681359482006
頁數 / 175
開數 / 菊8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沉香」

已形成一門學問,是一種既物質又精神的文化,要了解「沉香」必須了解其植物特性及形成方式,想一窺內涵又必須了解香文化的歷史,品香同時要具備相當的藝術內涵及人文素養,有人稱之培養心性的文化,也有人稱之為香禪藝術,足與「品味」二字成為等號。



『香道養身』

以「香的律動與身心靈的感官之旅」,嗅覺與生活美學的關聯極為密切,「品香」的基礎即是通過香氛來使人專注安定,在煩擾的生活中「靜」下來的一種方法。長期以來即是國內外能人賢士所欲追尋學習的方法,現代人在面對環境的激烈競爭中,要如何沉澱安定做出正確判斷、肯定自我,顯然更為需要。



『中華香道』

沉香最早被使用於薰衣保香,是禮儀之邦的展現,是中國古代皇帝祭祀時,敬天地禮神明最高供品。在中國記載於夏商周三代歷史的尚書之中,用「至治馨香,感於神明」,來闡述香的精神層面。香文化則使於春秋,成長于漢,玩備于唐,鼎盛于宋。文人雅士如劉向、李商隱、李煜、蘇軾、黃庭堅、朱熹、文征明、丁渭等,均有意遠之詩詞,傳芳至今。並有大量經典史詩如詩經、紅樓夢等,及醫葯養生鉅著如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記載沉香之性,可謂集萬象精華,展人間香事。



『香文化』

中華次文化中的美學要項,品香室皇族雅室的高級社交活動。近代以沉香為主的香道藝術,是將香當成學問在作,過程中有一定的嚴謹規矩,為達到某一境界而對香料、器皿、環境、衣著、音律、盆景以及文學、哲學、藝術品、香籤等,有一定的搭配選擇標準和手法程序,期予達到身心靈調和的目標,這種活動稱之為「香席」。由於漢文化的流離變遷,此一有別於一般宗教活動的文化,現今已在臺灣及中國漸漸被發揚,反應熱烈,精神應受讚嘆,區區於日本香道,以中國知性美學領導世界風潮。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