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 | 誠品線上

歐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

作者 王梅玲/ 主編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歐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圖書館有三千年歷史,現今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與休閒的天堂。圖書館學是年輕的學科,推動圖書館事業,形成圖書資訊學教育,培養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圖書館有三千年歷史,現今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與休閒的天堂。圖書館學是年輕的學科,推動圖書館事業,形成圖書資訊學教育,培養專業圖書館員。如今面臨科技、社會、資訊環境與圖書館變革,帶來新問題與新挑戰,國際與比較圖書資訊學教育成為重要的議題。 本書探討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現況,美國是圖書館學教育發源地,建立圖書資訊學認可制度,培養專業的圖書資訊人員。英國在圖書館員專業資格認可基礎上,建立獨特的學會制度。澳洲不斷改革圖書館與資訊教育制度,法國是在檔案機構最早開設圖書館課程的國家,德國因重視圖書館事業與館員能力而建立圖書館學教育體系,印度是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範圍與學校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大陸發展出多元多層次的教育體系,臺灣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發展最有活力有特色,而日本與韓國的圖書資訊學校也不斷變革。 本書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韓國、中國與臺灣十一國的圖書資訊學教育為研究對象,探討各國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研究其教育歷史與發展,比較其異同,並預測未來教育新趨向。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王梅玲 主編王梅玲(Mei Ling Wang, Ph.D.) 現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士。專攻比較圖書資訊學教育與圖書館管理研究。曾任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所長、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理事長、國家圖書館輔導組主任、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採訪組主任、玄奘大學圖書館館長。 近年來關注圖書資訊學教育與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先後完成《歐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英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圖書資訊學導論》、《圖書館新定義》、主編《館藏發展與管理》、《圖書館與資訊利用》、《圖書資訊選擇與採訪》、《躍升、轉變與擴疆 :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三十週年特刊1992-2021》、共同主編《圖書資訊學研究回顧與前瞻2.0》等十餘本專書與專書章節。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 次] 主編序 主編簡介 作者簡介 第1 章 緒論╱王梅玲 1.1 國際與比較圖書資訊學教育 1.2 研究方法 1.3 本書結構 第2 章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原理與發展╱王梅玲 2.1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發展 2.2 圖書資訊學教育理論 2.3 圖書資訊學教育評鑑與標準 第3 章 美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黃沛 3.1 圖書館事業概述 3.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3.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3.4 課程設計 3.5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評鑑 3.6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4 章 英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董冠麟 4.1 圖書館事業概述 4.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4.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4.4 課程設計 4.5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評鑑 4.6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5 章 德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黃鈺婷 5.1 圖書館事業概述 5.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5.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5.4 課程設計 5.5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評鑑 5.6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6 章 法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汪楚筠 6.1 圖書館事業概述 6.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6.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6.4 課程設計 6.5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7 章 澳洲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張梓妤 7.1 圖書館事業概述 7.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7.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7.4 課程設計 7.5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評鑑 7.6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8 章 紐西蘭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李宗叡 8.1 圖書館事業概述 8.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8.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8.4 課程設計 8.5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評鑑 8.6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9 章 印度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李育浚 9.1 圖書館事業概述 9.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9.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9.4 課程設計 9.5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評鑑 9.6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10 章 日本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吳悠 10.1 圖書館事業概述 10.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10.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10.4 課程設計 10.5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11 章 韓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翁玉蓉 11.1 圖書館事業概述 11.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11.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11.4 課程設計 11.5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評鑑 11.6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12 章 中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鐘黃迎 12.1 圖書館事業概述 12.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12.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12.4 課程設計 12.5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評鑑 12.6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13 章 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王梅玲、王琪寬 13.1 圖書館事業概述 13.2 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簡史 13.3 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 13.4 課程設計 13.5 教育變革與發展趨向 第14 章 歐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綜論╱王梅玲 14.1 十一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綜述 14.2 十一國圖書資訊學教育比較 14.3 教育變革與未來趨勢 14.4 建議 附錄一 歐美與亞太地區十一國圖書資訊學教育大事年表 附錄二 IFLA圖書館與資訊科學專業教育學程指南 附錄三 美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與資訊研究碩士學程認可標準 附錄四 英國圖書館與資訊專業學會課程認可標準:專業知識與技能基石 附錄五之一 澳洲圖書館與資訊專業學會課程認可標準:檔案館、圖書館和文書管理資訊專業人員的基礎知識、技能和特質 附錄五之二 澳洲圖書館與資訊專業學會課程認可標準:初等圖書資訊專業人員的基礎知識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歐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
作者 / 王梅玲 主編
簡介 / 歐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圖書館有三千年歷史,現今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與休閒的天堂。圖書館學是年輕的學科,推動圖書館事業,形成圖書資訊學教育,培養專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7112941
ISBN10 / 9577112943
EAN / 9789577112941
誠品26碼 / 2682374686004
頁數 / 65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2.6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圖書資訊學教育培養新時代專業人才,跨域翻轉圖書資訊學新典範。
解讀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韓國、中國與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最新發展趨向

試閱文字

自序 : 主編序

圖書資訊學教育專題,是1993年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博士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那個年代,美國、英國的圖書館事業以及圖書資訊學教育令我們博士生嚮往,德國、法國、日本、韓國、澳洲……充滿了未知與神祕,這堂課的老師,是有一個法律學士、二個政治學碩士、三個圖書館學碩士,以及一個圖書館學博士等七項學位胡述兆教授,他用國際與世界的觀點,打開我們這群博士生的視野。
圖書館是文化保存的守護者,是人類智慧的寶藏,是社會知識傳播鏈的重要節點。圖書館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起初培養圖書館管理員,後來圖書館事業成為專業,形成圖書館學教育,培養專業圖書館員。第一所圖書館學校肇始於1887年,杜威(Melvil Dewey),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設立的圖書館學院(School of Library Economy)。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在1980年,成立圖書館學碩士班,提升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推動臺灣圖書館事業蓬勃發展。圖書館學教育隨著社會變遷,演變成圖書資訊學教育,面臨科技、社會、資訊環境與圖書館事業等巨大變革,帶來許多問題與挑戰。歐美圖書資訊學界正在探討未來教育。鑑此,有系統因應變革,進行國際與比較圖書資訊學教育研究相當具有意義。
受到了博士班專題的啟發,世界圖書資訊學教育成為這三十年研究我最愛探尋的主題。第一部曲,在1996年,撰寫《英美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碩士教育的比較研究》博士論文並獲出版。當時從專業教育的理論來探討英國與美國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的歷史與現況,發現二國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發展蓬勃頗有建樹,專業教育推動二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其後,世界各國大幅更改系所名稱,「去圖書館化」現象普遍發生,資訊科技進步與高等教育變革影響圖書資訊學教育的發展,於是進行第二部曲,2005年,撰寫《英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專書。從國際觀點,採用比較研究方法,探討英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涵蓋英國、美國、澳洲、日本、韓國、中國與臺灣七國。
圖書資訊學教育經過一百三十餘年的洗禮,歷經社會、科技、教育許多變革,現今有了不同的意涵與教育新形式,值得研究探索。世界各國隨著圖書館事業的建立,如今圖書資訊學教育也形成體系,並在各國社會、文化、教育、政治、經濟的架構下綻放不同的花朵,增益豐富與多元。因此,我在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開設「圖書資訊學教育專題」課程,與博士生、碩士生、臺灣的學生、中國的學生,天南地北,一起探討世界各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用國際與比較的鏡子,重新檢視圖書資訊學門與教育制度,各種豐富、多元、反差的現象與觀點,再一次喚起師生的好奇與驚嘆。於是我們共同約定寫作一本世界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書,這就是第三部曲,《歐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
本書探討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現況,美國是圖書館學教育的發源地,其建立的圖書資訊學認可制度,培養了專業的圖書資訊人員,並保證了圖書資訊學教育的卓越品質,領導全球發展。英國也在圖書館員專業資格認可與培育基礎上,建立獨特的學會制度。澳洲不斷反思與改革圖書館與資訊服務,法國是在檔案機構開設圖書館課程最早的國家,德國因為重視圖書館事業與館員專業能力而建立圖書館學教育體系,印度是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範圍與學校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由於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強大,帶動圖書資訊學教育大規模成長,發展出多元多層次的教育體系。臺灣的七所圖書資訊學教育以碩士教育發展最有活力且具特色,而比鄰的日本與韓國的圖書資訊學校也不斷進步變革,更添加國際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豐富與價值。因此本書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韓國、中國與臺灣等十一國的圖書資訊學教育為研究對象,採用國際與比較研究觀點,探討十一國現行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研究其教育歷史發展與影響,歸納各國圖書資訊學教育重要發展與興革,最後比較其異同,並根據重要發現以推論未來發展趨向。
2021年,我在政大開授「圖書資訊學教育專題」課程,有十一位同學修課,二位博士生與九位碩士生,藉著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以國際圖書資訊學教育作為專題計畫主題,引發學生對圖書資訊學教育求知的渴望。由於同學學習熱烈,回饋豐富,於是我提出寫作的框架,引導每位同學選擇一國圖書資訊學教育作為專題的學習主題,這十一位同學及主題:黃沛(美國),董冠麟(英國),黃鈺婷(德國),汪楚筠(法國),張梓妤(澳洲),李宗叡(紐西蘭),李育浚(印度),吳悠(日本),翁玉蓉(韓國),鐘黃迎(中國),與王琪寬(臺灣)。我們用專題式學習方式進行課堂學習並產生學術報告。最後由我綜整十一篇專題報告,完成本書。
感謝在本書撰寫過程中,許多朋友的協助,如韓國江南大學退休曹炯鎮教授、本所韓國畢業生安智炫、中國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陳傳夫院長、肖希明主任。更要感謝黃鈺婷博士生擔任第三校校閱者,以及助理黃沛同學,謝謝他們悉心的打字與校稿,才使得這本書終於順利出版。最後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胡述兆教授,他的專題課程開啟了我學術生涯的追尋,感到萬分的喜悅與啟發。希望這本書,同樣吸引修課的研究生以及讀者,共同探索世界圖書資訊學教育的奧妙與迷人。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 1 章 緒 論

1.1 國際與比較圖書資訊學教育
圖書資訊學教育源自圖書館學教育,第一所圖書館學校肇始於1887年,杜威(Melvil Dewey, 1851-1931)在美國設立的圖書館學院(School of Library Economy),至今已有一百三十餘年。隨著社會變遷,圖書資訊學教育正面臨科技、社會、資訊環境與圖書館事業等巨大變革,帶來許多問題與挑戰。歐美圖書資訊學界正在探討未來教育。鑑此,有系統因應變革,進行國際與比較圖書資訊學教育具有相當意義。
圖書館是人類文化典藏的重要機構,及至圖書館事業發達,成為人類社會重要的機構,也形成專業,圖書館學的研究與教育於是開始發展(Shera, 1976)。圖書館學教育從美國、英國、歐洲開始發展,推及至亞洲與太平洋地區,經過百餘年發展,圖書館學教育成為圖書館專業人員教育與訓練重要管道,以培育良好的圖書館員從事圖書館服務為職志。
有關圖書館學(Librarianship)的理念,美國圖書館大師薛拉(Jesse H. Shera)闡釋如下:「一些圖書放在一起並非圖書館,圖書館也非僅是圖書典藏的場所,而是保存與促進圖文紀錄利用的社會機構。其是促成人類社會與文化進步的社會傳播系統,沒有這個傳播功能,就無法形成人類的社會;沒有圖文紀錄的保存就失去了永恆的文化。圖書館也許隨著時代不同,管理功能有異,但其基本目標,作為關注人類紀錄知識的保管者並與知識傳播鏈結是永遠相同的,其最終的關懷是將人類的知識、構想、思維予以傳播。這些智識內涵才是圖書館所重視的,遠勝過圖書等圖文紀錄的實體形式」(Shera, 1993)。圖書館學教育有助於實踐圖書館社會知識傳播的天職。
1887年,美國圖書館學先驅杜威(Melvil Dewey),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設立圖書館學院(School of Library Economy),為全世界第一個圖書館學校,代表近代圖書館學的開始。十九世紀,社會專業(Profession)興起,卡羅(C. Edward Carrol)主張專業需要由專門學校提供長時間之訓練;必須奠基於通識教育或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基礎之上;要涵蓋一套比技能更為重要的有組織條理之知識體系(Carroll, 1970)。這些觀念促成圖書館學教育自二十世紀開始在世界各地發展,在美洲、歐洲、澳洲、亞洲各地開花結果,並且朝向專業教育發展。但各國的發展受到其社會、文化、教育、政治、經濟等因素影響呈現各種成果與風貌。
中國圖書館學教育始於1913年,南京金陵大學開設之圖書館課程,第一所圖書館學校在1920年,由美國韋棣華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 1861-1931)在武昌文華大學創辦文華圖書科,為中國圖書館事業奠定基礎。1949年起,中國圖書館學教育在中國與臺灣兩地分別發展。臺灣地區圖書館學教育始於1954年,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開授第一個圖書館學的課程。1955年,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成立圖書館學組。1961年,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成立,是臺灣地區設置於普通綜合大學的第一所圖書館學校。
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六十餘年,建立起學士班、碩士班與博士班完整的體系,並從一校擴增至七所圖書資訊學學校。但受到資訊科技進步與資訊社會變遷而發生變革,自1992年(民國81年),輔仁大學率先將圖書館學系改名為圖書資訊學系,其他各校紛紛易名。同時中國也陸續改名為信息管理系。變革之風吹向全世界,圖書館學系所紛紛改名為「圖書館與資訊科學」(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本書依據我國習慣,將「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稱為「圖書資訊學」。
二十一世紀以降,科技不斷進步,近年出現許多新興科技,如雲端運算、行動裝置、物聯網、區塊鏈、AR擴增實境、大數據、人工智慧、開放內容與MOOCs磨課師等,這些數位與網路科技進步,改變了社會面貌,朝向雲端化、行動化、數據化、人工智慧化發展。圖書館向來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守護者,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ALA)在〈動盪的世界趨勢報告〉(Trends Report: Snapshots of a Turbulent World),提出三項影響原因與七項主要趨勢,其中網路新革命、資訊機構改變與資訊使用和消費轉型改變三項,是影響圖書館營運轉變的因素。全球七項趨勢包括:(1)全球互聯世界形成。(2)環境恢復力提升。(3)人口統計呈現更大、更老、更多樣化面貌。(4)經濟不公平加劇。(5)公共部門預算不足。(6)教育朝向自我導向、協作和終身學習發展。(7)出現新工作需要新技能與新結構(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2014)。該趨勢報告引起許多探討:圖書館事業發生重大改變,未來圖書館功能變化為何?這些趨勢對圖書館與大眾獲取資訊的影響為何?圖書館有哪些機會和競爭優勢?對圖書資訊學教育帶來何種挑戰與機遇?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簡稱IFLA)(2016)也提出趨勢報告,確定全球資訊環境變革中的五個重要趨勢:(1)新技術將擴大和限制取用資訊權。(2)線上教育將普及全球教育與學習。(3)隱私和資料保護的界線將重新定義。(4)超連結的社會將被重視並賦予新聲音和群體力量。(5)新科技將改造全球資訊經濟。
圖書資訊學教育在數位時代中不斷演變。自1960年代起,由於電腦普及與資訊科學興起,擴大了圖書館學研究範圍。1970年代以來,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整合成為熱門的話題,美國大學校院中的Library School紛紛改名為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5年,iSchools聯盟成立,新興科技大量應用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促進iField資訊領域與資訊學院的發展。
在探討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議題時,學門命名是一個難得共識的課題,因為資訊是很難界定的名詞。英國最早主張用「資訊研究」(Information Studies)一詞,可以涵蓋所有資訊相關研究。美國在1980年代,常稱作圖書館與資訊科學(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簡稱LIS),但美國圖書館學會在1992年,將圖書館學校認可標準改稱為:〈圖書館與資訊研究碩士學程認可標準〉(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of Master’s Program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將圖書館學碩士班改名為「圖書館與資訊研究」(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碩士班(ALA, 2019),提升圖書資訊學專業教育到碩士教育。
圖書資訊學發展至今,經過不斷的演變,美國巴克蘭(Buckland)形容這個學門是一塊百納布,廣納百川,涵蓋:書目學、文獻學、資訊檢索、圖書館學、電腦、通訊、檔案學與出版學。1968年,資訊科學誕生對圖書館學科產生刺激(Borko, 1968)。美國圖書館學校在1978至2001年,共有17所學校關門(Estabrook, 2003)。許多圖書館學校力求改變,以走過關閉的危機,改名為圖書資訊學學院(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及至2005年,iSchools聯盟成立,有一百多所學校參加,改名為Information School,如University of Syracuse改名為資訊學院(School of Information),聘請圖書資訊學以外其他背景的教師,並改革課程。iSchools聯盟成員來自圖書資訊學、電腦科學、資訊工程與其他學科,建構iField領域,形成跨領域特質(iSchools Organization, 2022)。Roger Greer與Robert Grover稱這種轉變是以「資訊轉換」(Information Transfer)為中心,圖書資訊學教育從「圖書館為中心」趨向「資訊為中心」。
圖書館學教育本質是專業教育,Shera(1976)詮釋圖書館教育是專業教育,引述C.C. Williamson的話:「圖書館專業要放在大學環境中,藉由專業教育培養圖書館員具有專業信念、知識與能力,以獲得專業的認同。」而今圖書資訊學教育普遍設於大學中,受到大學以教學、學術、研究與發展知識理念的影響。由於面臨高等教育變革,常引發圖書資訊學教育向「圖書館專業」或「學術教育」發展兩種爭議。Van House等(1996, March 11)主張圖書資訊學門應從生態系統(Ecosystem)思維發展,圖書資訊學教育在高等教育動態與競爭環境之中,應揚棄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思維,建立新學門學術地位以爭取生存空間,並在學門知識庫、研究方法、價值、實務、工具應用等新課題領域中追求發展。
圖書資訊學教育經過一百三十餘年的洗禮,歷經社會的變遷、資訊科技成長、高等教育與學門改革,現今有了不同的意涵與教育新形式,值得研究探索。世界各國隨著圖書館事業的建立,如今圖書資訊學教育也形成體系,並在各國社會、文化、教育、政治、經濟的架構下綻放不同的花朵,增益豐富與多元。
本書探討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現況,美國是圖書館學教育的發源地,其建立的圖書資訊學認可制度,培養了專業的圖書資訊人員,並保證了圖書資訊學教育的卓越品質,領導全球發展。英國也在圖書館員專業資格認可與培育基礎上,建立獨特的學會制度。澳洲不斷反思與改革圖書館與資訊服務,法國是在檔案機構開設圖書館課程最早的國家,德國因為重視圖書館事業與館員專業能力而建立圖書館學教育體系,印度是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範圍與學校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由於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強大,帶動圖書資訊學教育大規模成長,發展出多元多層次的教育體系。臺灣的七所圖書資訊學教育以碩士教育發展最有活力且具特色,而比鄰的日本與韓國的圖書資訊學校也不斷進步變革,更添加國際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豐富與價值。因此本書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韓國、中國與臺灣等十一國的圖書資訊學教育為研究對象,採用國際與比較研究觀點,探討十一國現行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研究其教育歷史發展與影響,歸納各國圖書資訊學教育重要發展與興革,最後比較其異同,並根據重要發現以推論未來發展趨向。
1.2 研究方法
本書探討圖書資訊學教育的原理、教育制度、發展現況與變革趨向,採用比較方法,從歐美與亞太地區十一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現況資料分析與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如下:(1)探討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意涵與原理。(2)調查十一國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3)研究十一國圖書資訊學教育評鑑。(4)論述十一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特色與課程發展。(5)比較十一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的異同。(6)歸納當代圖書資訊學教育新典範與改革趨向。
本書的研究範圍與限制涵蓋如下:
1. 本書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韓國、中國與臺灣十一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為對象。
2. 本書以圖書資訊學專業教育為範圍,以學士班、碩士班、高級文憑、超碩士研究、博士班與遠距教育為主,圖書館技術員教育、繼續教育與在職教育不在本書範圍。
3. 本書主要以圖書資訊專業教育發展歷史、教育制度、課程設計、教育評鑑,以及改革計畫與措施為範圍。
4. 研究對象以各國提供專業教育的圖書資訊學系所為範圍,如美國圖書館學會認可之系所(加拿大不在本書範圍)、英國圖書館與資訊專業學會認可的系所、以及德國、法國、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圖書資訊學系所。
本書採用國際與比較研究法,其應用在圖書館學稱為「國際圖書館學」( International Librarianship ) 與「比較圖書館學」(ComparativeLibrarianship),為1950年代起,逐步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以探索各國、各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國際圖書館事業的合作,以及調查研究的方法為主要目標(Dane, 1976)。Parker界定「國際圖書館學」,係在世界任何地方,在兩個或多個國家的政府或非政府機構、組織、團體或個人之間開展的活動,以促進、建立、發展、維護和評估圖書館、文獻和相關服務,以及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專業。Collings(1971)界定:比較圖書館學即有系統地分析不同環境下圖書館之發展及實務作業,並考量相關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文化及其他背景因素,以研究圖書館發展的因果關係及相關問題。丹頓(J. Periam Danton)指出:「比較圖書館學」是學術調查和研究的領域,可定義為在兩個或多個國家、文化或社會環境中對圖書館、圖書館系統、圖書館學的某些方面或圖書館問題的分析。置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和歷史背景下,這種分析可以理解潛在的相似性和差異並確定差異的解釋,最終獲得有效的概括原則(Lor, 2017)。
本書採用「國際與比較圖書資訊學」(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Study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取向,參考比較圖書館學與Krzys(1974)的圖書館學之國際與比較研究的論說,將其界定為:「係將兩個以上國家之圖書館、圖書館系統、圖書資訊學、圖書資訊學教育、圖書館問題或資訊相關議題,依社會之政治性、經濟性、文化性、觀念性、歷史性之內涵進行分析,以瞭解及解釋其相似性與相異性,藉以歸納圖書資訊學之共通理論與原則」。
國際與比較圖書資訊學應用於圖書資訊學教育,可以擴大視野,增廣見聞,汲取國外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作為本國圖書資訊學教育改革的借鏡;更可以增加國際瞭解,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豐富學門的知識,並提高學術和研究層級與境界。本書將從國際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觀點來蒐集多國,跨國圖書資訊學教育制度與現況資料,最後採用比較教育研究方法進行分析與比較,期望最後能獲致圖書資訊學教育新典範。
國際與比較圖書資訊學研究多採用Bereday(1964)之比較教育研究方法,分為「區域研究」及「比較研究」兩個部分,而每一部分又分兩個步驟。區域研究包含「描述」(Description)及「解釋」(Interpretation)兩個步驟,比較研究也有「併排」(Juxtaposition)及「比較」(Comparison)兩個步驟。區域研究為比較研究的準備階段,而描述、解釋、併排及比較為比較教育之四個主要研究步驟。
「描述」係指描述所要比較研究的國家或研究主題之現狀。描述一國或一地區的教育制度首須廣泛閱讀相關資料,包括第一手資料、第二手資料及輔助資料。「解釋」係指分析形成各國或各地區教育制度的因素,以求瞭解該國或該地區的教育制度為何如此形成。因一國或一地區的教育制度是其社會生活的反映,而社會生活又受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地理、哲學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故解釋各項因素時應綜合應用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地理學、哲學及心理學等學科的知識,也是比較法中最難掌握的一部分。「併排」係指將各國的教育資料相同或可資比較的類別加以系統化的排列,以便找出研究的假設及供正式比較之用。因為蒐集之各國資料在未經整理前十分混亂,須將資料加以分類,然後再將同類的資料排列在一起,以便進行比較。「比較」又稱「同時比較」(Simultaneous Comparison),係指對各國或各地區的資料詳細反覆地加以研究比較,藉以獲得明確的結論。此四步驟經常為國際與比較圖書資訊學所採用,也是本書所採用的方法。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