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翻譯: 從理論到實踐
作者 | 董崇選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商品描述 | 中英翻譯: 從理論到實踐:中興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授&「懂更懂學習英文網站」負責人;曾為全民英檢提供專業諮詢&從事英文翻譯教學無數!本書談論「中英翻譯」的理論與實踐,有 |
作者 | 董崇選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商品描述 | 中英翻譯: 從理論到實踐:中興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授&「懂更懂學習英文網站」負責人;曾為全民英檢提供專業諮詢&從事英文翻譯教學無數!本書談論「中英翻譯」的理論與實踐,有 |
內容簡介 中興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授&「懂更懂學習英文網站」負責人;曾為全民英檢提供專業諮詢&從事英文翻譯教學無數! 本書談論「中英翻譯」的理論與實踐,有清晰的解說與明確的實例。在理論部分,談到翻譯的定義與種類、翻譯的目的與目標、翻譯時講求相等的原則與層面、考慮相互對應的細節與風格、進行翻譯的策略與方法、原文的可譯度、以及選擇與安排的藝術。在實踐部分,討論到中、英文的語言差異&文化差異;中、英文的字詞翻譯、語句翻譯和段落以上之翻譯,另外還有各種文類的中、英文翻譯,以及翻譯上常犯的錯誤。 全書共分十四章,各章均有講解與作業,並附上作業的參考答案及提示,可作為「中英翻譯」課程專用教科書,亦適合「中英翻譯」自學者提升自我翻譯能力。期盼能藉此幫助眾多讀者成為優秀的翻譯家,產出眾多優秀的譯作。
作者介紹 董崇選董崇選1947年生。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與英語研究所博士,英國雷丁大學(Reading University)研究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訪問學者。曾任教中興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靜宜大學、中山醫學大學等,亦曾擔任全民英檢之諮詢委員,以及台中市中小學英語教學推動委員會之諮詢委員。現為中興大學名譽教授以及「懂更懂學習英文網站」之負責人。曾出版不少文學創作與中、英翻譯之作品,更曾多次獲頒學術成果獎以及創作、翻譯獎。
產品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論 第 一 章 翻譯的定義與種類 第 二 章 翻譯的目的與目標 第 三 章 相等的原則與層面 第 四 章 對應的細節與風格 第 五 章 翻譯的策略與方法 第 六 章 原文的可譯度 第 七 章 選擇與安排的藝術 ▍第二部分 實踐 第 八 章 中、英文的語言差異 第 九 章 中、英文的文化差異 第 十 章 中、英文的字詞翻譯 第十一章 中、英文的語句翻譯
書名 / | 中英翻譯: 從理論到實踐 |
---|---|
作者 / | 董崇選 |
簡介 / | 中英翻譯: 從理論到實踐:中興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授&「懂更懂學習英文網站」負責人;曾為全民英檢提供專業諮詢&從事英文翻譯教學無數!本書談論「中英翻譯」的理論與實踐,有 |
出版社 /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ISBN13 / | 9789869827379 |
ISBN10 / | 9869827373 |
EAN / | 9789869827379 |
誠品26碼 / | 2681885824004 |
頁數 / | 31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28g |
最佳賣點 : 1.作者為中興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授&「懂更懂學習英文網站」負責人;曾為全民英檢提供專業諮詢,多次獲頒學術成果獎以及創作、翻譯獎。
2.本書各章均有講解與作業,並附上參考答案及提示,可作為「中英翻譯」課程專用教科書,亦適合「中英翻譯」自學者提升自我翻譯能力。
自序 : 【前言】
本書分兩部分:先從理論方面談翻譯,後從理論的實踐方面談中、英翻譯。在兩部分裡,均以中、英翻譯的例子來說明論點,也以中、英翻譯的題目來充當各章的作業。因此,本書取名為《中英翻譯:從理論到實踐》。
本書為供「中英翻譯」課程使用的教科書。既為教科書, 內容便以「精要實用」為原則,特殊的論點細節不在書內進行格外深入的探究,只求講述清晰,希望足以引介各章相關要點。全書兩部分,每部分七章,共計十四章,可供一學期之快速講授, 亦可供兩學期之正常授課。每章均有「講解」與「作業」,另附「作業參考答案及提示」。「講解」可在課堂上當授課內容, 「作業」可供學生在課後複習或練習使用,「作業參考答案及提示」可供檢討作業成果用。
本書作者既有研究翻譯的心得,也有實際進行翻譯的經驗與成就,更曾教授翻譯課程,知悉學生的「翻譯須知」。在本書中,大部分的見解為眾多翻譯著作都會提到的,但也有一些觀念與術語是作者提出的「創見」。例如,本書作者認為翻譯的三大目標不是「信、達、雅」,而是「信、達、恰」,而「信、達、恰」(“Fidelity, Fluency, Felicity”)三個目標是設在「義、音、形、境」(“Sense, Sound, Shape, Situation”)四個層面上。因此,翻譯是在四個S的層面上企求達到三個F的目標。針對這些目標,除了進行一般的「意譯」(sense[-based]translation) 之外,偶爾也要進行「音譯」(sound[-based]translation)和「形譯」(shape[-based]translation),有時更必須「境譯」(situation[-based]translation)。
翻譯是一種藝術,藝術是一種抉擇的功夫。抉擇靠膽識, 靠直覺與學養。要中翻英,或英翻中,譯者就要先學好中文與英文,也要先熟悉中、外的文化並通曉許多知識,更要不斷練習翻譯,那樣才能有足夠的分析力與決斷力,才能及時做最好的抉擇,才能產出許多信達恰的譯文,也才能成為不折不扣的翻譯家。本書希望能幫助許多譯者成為翻譯家。
除了當教科書以外,本書也可當參考書。有意增進中、英翻譯能力者,隨時都可使用。本書作者在「懂更懂學習英文網站」(DGD English-Learning Website)有〈大家一起翻〉和〈中英翻譯能力測驗〉兩個相關節目,那些節目可以配合本書讀者參考使用(http://dgdel.nchu.edu.tw)。
董崇選 謹識
內文 : 第 一 章 翻譯的定義與種類
1.7 學習語言包括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翻譯可算第五種能力。不同種類的翻譯,牽涉到不同的語言能力。口譯是用到「聽(原文)」與「說(譯文)」的能力,筆譯則用到「讀(原文)」與「寫(譯文)」的能力。有一種比較特別的翻譯叫「看譯」(sight translation)。它是用到「讀(原文)」與「說(譯文)」的能力。在進行看譯時,譯者(interpreter)看的原文是用某「源頭語」寫成的文字,而他一邊看卻一邊用某「目標語」以口頭方式把它的內容翻譯出來。例如,在使用中文的法庭上,譯者一邊看某英文文件,一邊用中文口譯那文件,那就是「看譯」。這種翻譯可以說是書寫翻譯與口頭詮釋的混合。
1.12 文字有字形、字音、字義三個層面。目前世界上的眾多語言中,仍有不少是僅有口語,沒有文字。無文字系統的語言, 翻譯時當然只能口譯,無法筆譯。就算已經有文字系統的語言,如果進行口譯時,也只牽涉到語音和語意的層面, 沒有牽涉到字形。按照針對的語文層面,翻譯可分成「意譯」(sense[-based]translation)、「音譯」(sound[-based] translation)與「形譯」(shape[-based]translation)三種。意譯是「以意譯意」:以譯文語意來譯原文語意。音譯是「以音譯音」:以譯文語音來譯原文語音。形譯則是「以形譯形」:以譯文形貌來譯原文形貌。一般的翻譯都是以意譯為主,偶爾才用音譯或形譯。其實,音譯通常只針對特定的某些字詞,例如,把“boycott”譯成「杯葛」或把「孫逸仙」譯成“Sun Yat-sen”。形譯則通常不是針對字詞,而是針對字詞所排成的作品形貌。例如,把一首用英文字排成老虎形狀的詩,用中文字照樣把它排成老虎的樣子。
================================
第 八 章 中、英文的語言差異
8.9 既然英文字有那麼多「字形變換」而中文沒有,由中文翻譯成英文時,便會有字形選擇的困擾,也會產生字形變換的錯誤。例如,「我有很多訊息」的英文是“I have a lot of information/messages”,不是“I have a lot of informations/ message”,因為“information”不可數,“message”可數。又如,翻譯「你有綠卡嗎?」的時候,會有時態的困擾:它可能譯成“Do you have a green card?”(問現在有沒有), 或“Did you have a green card?”(問過去有沒有)。另如,翻譯「如果你那麼說,你就錯了」時,就有時間和語氣的困擾:它可能譯成“If you had said so, you would have made a mistake”(表示「其實,過去你沒那麼說,過去也沒錯」),或“If you say so, you will make a mistake”(表示「現在/未來你有可能那麼說,也有可能錯」),或“If you should/were to say so, you would make a mistake”(表示「其實,現在/未來你不可能那麼說,也不可能錯」)。
================================
第 九 章 中、英文的文化差異
9.14 中、英文的文化各自積聚了許多有固定含義的慣用語。有些慣用語,若加以直譯,往往不知所云。例如,英文“I have a frog in the throat” 若譯成「我喉裡有隻青蛙」,你知道那是「喉嚨不適,聲音嘶啞」的意思嗎?同樣的,中文「他初出茅廬」若譯成“He left the thatched house for the first time”, 洋人知道那是「未經世事」的意思嗎?有些直譯就算可解其意,也會覺得不合習慣說法(not idiomatic)。例如,中文「對牛彈琴」若譯成“playing the lute to a cow”,那並非道地的英文;若譯成“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那才合英文的說法。同樣的,英文“He kept her as the apple of his eye” 若譯成「他養她而把她當眼中瞳子」,這並非道地的中文;若譯成「他養她而把她當掌上明珠」,那才合中文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