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與極光: 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 | 誠品線上

虹橋與極光: 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

作者 朱天; 李瑞騰/ 主編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虹橋與極光: 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象徵」與「現代」作為研究開展的雙主軸,此二關鍵詞彙是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之詩論內容的交集與重心。【象徵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象徵」與「現代」作為研究開展的雙主軸,此二關鍵詞彙是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之詩論內容的交集與重心。【象徵】紀弦是如何透過新詩中的情緒展現象徵意涵?用不同視角觀察與分析,覃子豪詩論對象徵關係有何闡述?林亨泰詩學理論中象徵所具有的完整內涵究竟為何?【現代】何謂音分內外,以內為重?看《紀弦詩論》之現代詩定義。覃子豪現代詩論之生成軌跡,是怎麼以抒情新詩與詩之表現為起點呢?如何從〈關於現代派〉與〈中國詩的傳統〉解讀林亨泰現代的詩學意義?首開臺灣當代詩論之探索風潮,影響後起詩論之持續建構,替詩評之驗證增添有力的支持,提供詩史書寫時必備的理論性資源,是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對當代詩壇、文學界帶來的廣博影響與重要成就。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可說是臺灣當代詩學理論之先行者。具體而言,紀弦等三人都十分強調,由實到虛之象徵關係,對詩之本體層面及方法範疇來說,可謂必備之關鍵元素。至於新穎獨創、強調理知、聚焦內在、物我交融、強調意象、提倡美感與借重傳統,當可說是紀弦等三人現代詩論中最為精華的主張。總體來說,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本就具有彼此貫通的詩學背景;而不管是首開臺灣當代詩論建構之風、影響後起之詩學理論、支援詩評之驗證基礎、提供詩史之書寫資源、指引詩人之創作方向,以及強化五○年代之文學自律,皆可視為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之象徵詩論與現代詩論,對於臺灣當代詩壇、文學界所帶來的重要成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朱天/著民國72年生於高雄。臺師大國文學系、臺大臺文所碩士班、政大中文系博士班畢業。現為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國立臺東高中國文專任教師。曾獲「大學院校詩學研究獎學金」第二屆之碩士論文獎與第五屆之博士論文獎。著有《真全與新幻--葉維廉和杜國清之美感詩學》、《野獸花》。以研究為願、教學為業、創作為樂。李瑞騰/主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臺灣詩學論叢】第三輯 總序/李瑞騰推薦序/洪淑苓推薦序:解開文藝思潮與現代派詩學的糾葛/須文蔚推薦語/劉正忠自序/朱天全文提要第壹章、緒論第貳章、紀弦之詩學理論與象徵第參章、覃子豪之詩學理論與象徵第肆章、林亨泰之詩學理論與象徵第伍章、與象徵相關之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論歸納第陸章、紀弦之詩學理論與現代第柒章、覃子豪之詩學理論與現代第捌章、林亨泰之詩學理論與現代第玖章、與現代相關之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論統整第拾章、結論

商品規格

書名 / 虹橋與極光: 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
作者 / 朱天; 李瑞騰 主編
簡介 / 虹橋與極光: 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象徵」與「現代」作為研究開展的雙主軸,此二關鍵詞彙是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之詩論內容的交集與重心。【象徵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9618694
ISBN10 / 9869618693
EAN / 9789869618694
誠品26碼 / 2681686649004
頁數 / 48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652g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臺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試閱文字

自序 : 【臺灣詩學論叢】第三輯 總序/李瑞騰

  《臺灣詩學論叢》是臺灣詩學季刊社在學刊和論壇之外,一個新的嘗試,所謂論說臺灣詩學,不是口號,而是實踐的宣言,過去從季刊到學刊,我們匯聚學術力量,以刊物為據點,經之營之臺灣現代詩學,現在加上叢書,我們相信,臺灣詩學可以挖得更深織得更廣。2016年,《臺灣詩學論叢》出版四本(白靈、渡也、李瑞騰、李癸雲),2017年則有五本(向明、蕭蕭、蕓朵、陳政彥以及方群和楊宗翰合編的《與歷史競走》),今年續推出四本,包括白靈《世界粗礪時我柔韌》、夏婉雲《時間的擾動》、李桂媚《色彩.符號.圖象的詩重奏》、朱天《橋與極光──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白靈勤於筆耕,詩之論評有深刻的詩體會作基礎,講究方法,而出之以嚴謹的論述;夏婉雲曾論兒童詩的時空觀、對於現代詩人在詩中反映出來的「囚」與「逃」曾有深刻的分析,且出版有專書,本書為其詩評論集,可見其詩之趣味和視野。他們二位皆文壇資深名家,而李桂媚和朱天都很年輕,屬臺灣新生代詩人,但在詩學領域都已具有專業形象。
  李桂媚(1982-)出版過詩集《自然有詩》、詩評論集《詩人本事》,多年來熱心於推廣詩運。《詩人本事》夾敘夾議岩上、林武憲、吳晟、蕭蕭、康原、向陽6位詩人的人與詩,已可見其詩觀詩藝。本書略分三卷:「臺灣新詩色彩美學」、「臺灣新詩標點符號運用」、「圖象與音樂的詩意交響」,極具創意的命題,探觸詩藝核心。朱天(1983-)著有詩集《野獸花》、詩學專著《真全與新幻:葉維廉和杜國清之美感詩學》修改自碩士論文,深獲前輩如柯慶明、林盛彬、白靈、須文蔚、孟樊的肯定。本書為其博士論文,討論並比較戰後臺灣現代詩三位理論大將:紀弦、覃子豪和林亨泰,條分縷析象徵主義與現代主義之於戰後臺灣現代詩的影響,屬於臺灣現代詩史的探源。有充滿活力且思想深刻的新生代,文學才有可能永續發展,在詩歌理論和批評領域,當亦如此,「臺灣詩學論叢」為年輕朋友預留空間,有志者盍興乎來!

──────


【自序】/朱天

  永遠記得,當初從中正預校國中部轉學時,父親對我說的:「以後要自己負責」!此後,我努力以文字為磚,砌築一座又一座或大或小的堡壘,在不斷前進的人生道路上,與體內的陰暗作戰,與世界的險惡交鋒;而當博士論文因獲得由「臺灣詩學季刊社」所舉辦的第五屆「大學院校詩學研究獎學金」之肯定,故能順利付梓的此刻,我似乎可對已在天上十載的父、結縭四年的婷,說:「關於童年的決定,至少我已負責了一半。」
  而同樣無時或忘的初衷是,彷彿靈魂塑造時早已命定的,對於詩、對於理論探索的著迷──因此,我才會在以葉維廉、杜國清之詩學理論為方向,完成了十三萬字的美感探索後,進而將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視為臺灣當代詩論界中首批躍登歷史舞臺的壯麗風景,並在不斷仰望、不斷沉思的過程中捕捉到,足以貫串三者詩論之全貌的兩條重要軸線:「象徵」與「現代」,進而交織出這本三十萬字的詩學研究。
  提到彩虹,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七彩交疊、層層擴展的奇特美景;然而,就日常實質經驗來看,那由紅到紫的色彩變化能夠被清楚遍數的美妙時刻,委實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不論起伏的綿長或短仄、彩度的明晰或糢糊,所謂的彩虹必如橋樑般擁有起、迄二端,讓視線與神思得以由此至彼,歷經情思的輾轉,開拓心靈的旅程。
  而相對於彩虹如橋、必有始終的穩定,只能誕生於冰寒之夜的極光,則是美到讓人無法以文字準確描繪──勉強為之,或許可就光線之舞動姿態、色相類型、發生時地等大方向進行共相的歸納;但不可忽視的是,其餘隨機衍生、肆意突變的丰采,更是極光之美能夠炫人心目的重要原因。
  故此,本書之命名,一方面便是希冀,能以「虹橋」呈現「象徵」在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之詩學理論中所展露出的高度一致性──亦即由此至彼、從實到虛的聯結關係;另一方面,則是期待用「極光」之幻變難測,突顯「現代」一詞在紀弦等三人詩學理論中所發散出的多樣交集與細部歧異。
  當然,就算仰望的是同一輪明月,映於雙目的可能是如水柔波,也可能是皎皎寒雪;而身為作者的最大期望,就是願每一位走入此書的讀者,都能從中欣賞到專屬於自己的光景,從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每一步的開墾足跡中,收獲與個人心跳默默共鳴的果實。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洪淑苓(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我認識朱天時,他正在臺大臺文所就讀碩士班。當時我剛剛從中文系到臺文所合聘,朱天雖然沒有正式上我的課,但他非常認真好學,經常與我討論現代詩研究的相關問題,其踏實、誠懇的求學態度,令我印象深刻。
  我們都是喜愛詩歌創作的人,並且也都想兼顧詩學研究的領域,因此看到他碩士畢業,然後也考進政大中文所博士班,於2016年順利畢業;接著,2017年他的博士論文獲得臺灣詩學社主辦的第五屆「大學院校詩學研究獎學金」……,這些事情都讓我為他高興,與有榮焉。而今,博士論文又將修訂出版,更讓我為他喝采。
  朱天本身有詩歌創作,但他的碩、博士論文都是以詩學理論為研究主題,顯現他在理性思考上的用心。他這本《虹橋與極光──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的焦點在於探討現代派與象徵派的理論如何在戰後的臺灣現代詩壇顯影,特別是對於創作觀念、現代詩史、詩學體系的影響,都有細密深入的剖析與論證。一般對紀弦、覃子豪的研究,多聚焦於二者的新詩論戰,但本書注重的是,二者因為論戰而激發反思,以至重新梳理與建構自身的詩學理論,也因此得以證明、了解,象徵主義與現代知性的融合,正是臺灣現代詩壇將西方現代主義轉化,成為臺灣現代主義詩學的突出現象,同時也是重要的成就。而加入對林亨泰詩論的整理與研究,更具有凸顯臺灣本土詩學的意義。本書著重詩論,但同時也觀照三家詩論的淵源、理念與比較,對現代詩史的研究,相當具有貢獻。
  朱天在學術研究之外,亦擅於創作,無論是詩、散文或小說,得獎紀錄輝煌。我更感到嘉許和佩服的是,他曾任教於高職,除擔任國文課程外,亦積極培育學生的國語文能力,因此在語文競賽中,無論學生團體、個人競賽,閱讀心得、詩歌朗誦或小論文寫作等,皆能迭獲佳績。就此來看,朱天實在是具有學術研究能力,又具有教學、服務熱忱,加上本身的創作才華,可說是一位全方位的優秀人才。
  隨著現當代文學史研究日益蓬勃,學術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於現代詩學和詩史的發展,朱天這本《虹橋與極光──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的出版,必然可以引起學術界的重視,增進我們對現代詩歌理論的淵源和脈絡的認識。再次恭喜朱天,期盼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研究、教學與創作上都有更新的收穫。

2018/10/7

──────

【推薦序:解開文藝思潮與現代派詩學的糾葛】/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朱天一向勇於挑戰艱難與基礎的文學研究,他的第一本論文《真全與新幻:葉維廉和杜國清之美感詩學》,就挑選了兩位鎔舊鑄新,學貫中西,發展東方詩學的兩位大家,條陳縷析,存同求異,呈現出在現代詩學建構與創作實踐上,兩套宏大的詩學體系。
  新作《虹橋與極光──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則把視線轉向本地,從文藝思潮與詩學發展的角度,省思臺灣在1950年代前後,現代主義詩學建構過程中,象徵派、現代派所帶來的重大啟發,以及文學革命者們難以避免的粗疏之處。對此,以專業的研究方法與視角開展辯證,自是青年學者的責任。
  近年來在現當代文學研究中,越來越重視以「文藝思潮」的角度,觀察新文學縱向的內部發展,也橫向考慮同時代世界文學思潮下,所衍生之傳播接受的關係。陳思和就曾主張「整體觀」,因為當代的文學創作者,透過留學、遊歷日本、歐洲、美國、蘇俄等國家,吸收世界思潮,引進文學觀念,引發辯難與論證,儼然將華文文學納入世界文學整體框架中。目前在當代文學研究中,以文藝思潮進行文學史的重寫,已有相當的收穫,無論是李歐梵、陳國恩就浪漫主義文學、溫儒敏與陳芳明分就中國大陸與臺灣的現實主義文學、徐行言與程金城就表現主義文學,或朱壽桐、陳義芝就現代主義文學等,都可細膩呈現出各種文學思潮受到時代、政治、社會的衝擊,有時候能夠順利同步引進,有時引發爭論,進而修正、調整,最終在地化的過程。然而,臺灣學術界或是教育界,關於文藝思潮與文學史相互影響的論著或課程,整體觀之,還是相當匱乏的;朱天有此膽識與學力,願意更為細緻地進入現代派建構與文藝思潮的關係,自然是值得稱道的。
  朱天善於整理與耙梳資料,論述翔實,舉證清晰,闡理深刻,是一大優點。若能繼續回應當代現代主義詩學研究的課題,上下求索,更進一步解開30年代上海現代派主張文言入詩、日據時代超現實主義思潮的影響、東亞現代主義畫論與詩論的交互支援等議題,相信更能落實此次研究的發現,開展出更為深刻的討論。

──────

【推薦語】/劉正忠(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紀覃林三家詩論,在1950、1960年代詩史上,發凡起例,影響深遠。本書有別於專談「論爭史」的研究,而把關懷轉到詩學本身。聚焦於象徵與現代兩大議題,對三家的詩學精華進行匯整與比較,詳細探索若干關鍵性的詩學課題。作者朱天博士先前專研葉維廉、杜國清的詩學,對於詩之本體論已有較深的認識,又勤於比較,善於捕捉概念演變的軌跡。持此方法向前延伸,遂能別開生面,勾勒出臺灣詩學觀念精采多變的風貌。

──────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壹章、緒論】(節錄)

  作為本論文的發端,首章內容將先行說明研究開展的根本動機;其次,題目中有待進一步解釋的關鍵詞彙──象徵與現代,也該在探討開展之前,進行必要之釐清與界定;再者,對於各方前輩先進所留下的相關學術資產之思辨與取捨,亦應為本文論述正式啟動之前,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另外,此次研究在執行方法上,所採取的宏觀原則與具體步驟,則是本章所欲傳達的最後一項重要內容。

▐ 第一節:研究動機說明
  簡言之,促使本研究成形的最初動力,即為自身對於詩論探索的天然興趣;除此之外,作為研究對象的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之詩學理論,對臺灣當代詩學研究來說,本就擁有值得學者深入鑽研、多方思索的重要價值。

(一)個人之學術興趣
  或許自身對於蘊藏在個別作品之中的普遍規則,具有與生俱來的高度興趣;因此,從撰寫碩士論文起,便展開了對於理論的追尋與探索。儘管鑽研理論的道路,相較於常見的作品闡發與文化研究來說,可說是一條足印較少的幽徑,但幸好一些隱而未見的價值與意義,正如同尚待深掘的寶藏,正是此行值得期待的未來──尤其是,當研究的目光定睛在詩之國度時:

  新詩的研究不外下列三類:詩史、詩論和詩評,其中又以詩論為三大研究重鎮的核心,蓋史和評二者均須有論為依據。

  舉例而言,理論對於詩學研究的其中一項重要性,正如前段引文所示,即在於提供了詩史與詩評得以穩固立足、可大可久之基礎──換個角度來看,此亦彰顯了詩論之探索,本就具備了根本而深刻的學術價值;此外,若從詩之創作角度進行觀察,則下列李魁賢所表述之重點,亦值得我們多加留心:

  如果把文學史或詩史看做有機的連續性辨證發展,那麼可以貫串成創作→評論→理論→創作的循環性變動。在這種環鏈中,取始於創作且終於創作的截段來看,評論和理論是居於承先啟後的中間樞紐地位,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因為,在李魁賢的眼中,所謂的詩學理論,可說是促使詩創作行為得以源源不絕、進而後出轉精的必要關鍵。故而通過以上兩位學者的闡釋,應當不難發現,不論所關注的焦點是學術研究領域中與詩史、詩評之間的有機脈絡,亦或是以具體創作為主軸的文學活動,理論,都具有不可動搖的核心地位。

(二)目標之研究價值
  而對於自身之研究歷程來說,在完成了以葉維廉、杜國清之詩學理論為主要目標的碩士論文,並進一步建構出葉、杜二氏以美感為核心的詩學體系後,便持續思考關於臺灣當代詩學研究,還有哪些尚未朗現的風景,必須繼續努力探索──於是,身處於臺灣當代詩壇之發軔時期的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自然而然便成為了筆者所欲積極梳理的研究目標──因為,就1949年以後臺灣詩學理論著作的實際發展狀況來看,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的詩論,本身便具備了值得研究者大力投入、深刻鑽研的豐厚內涵與重要價值;舉例來看,單就紀弦與覃子豪的種種詩學論著而言,似乎就像楊宗翰所說的一樣,即可視為臺灣當代詩評論的扉頁:

  筆者將「新詩話」的誕生與「詩人批評家」的出現,視為臺灣新詩評論的起點。……楊熾昌與隨國民政府東渡來臺的紀弦與覃子豪一樣,都是典型的「詩人批評家」(poet-critic)。紀弦、覃子豪的詩評論集一九五○年代出版後廣受歡迎,成為戰後臺灣新詩評論的濫觴。

  但若嚴格以時間序列作為審視的標準,則除了被楊宗翰視為「詩人批評家」的紀弦與覃子豪之外,林亨泰其實也可說是臺灣當代詩評與詩論之首批建構者中,當之無愧的一員;儘管林氏更常為人所熟知的身分,是享譽詩壇的著名詩人──像下列引自林燿德筆下的短論,便是從詩人的角度將林亨泰、覃子豪、紀弦等三人,視為臺灣當代詩壇的重要奠基者:

  開啟戰後臺灣現代詩發展序幕的第一代詩人中,原籍彰化北斗的林亨泰,和渡海來臺的覃子豪、紀弦共同造勢,匯融兩岸的詩脈,鼎足而居。

  然而,正如同紀弦與覃子豪皆擁有影響重大的眾多詩論著作般,就現存之論著成果而言,林亨泰對於詩論的辛勤耕耘,絕對也值得研究者多加注目:

  林亨泰在臺灣現代詩史的重要成就,可從兩方面加以肯定,一是詩創作的開風氣之先、一是詩論的鑽研與詩史的鉤沉。前者作品不多,在全集中僅三冊,後者頗為著力,共有六冊。

  因為,從《林亨泰全集》的組成內容比例中,我們當可清楚得知,對於林亨泰來說,詩學理論之探究,實可說是其畢生心血所澆灌之園地;進而言之,若更細密的來看,不論是林亨泰在邁入「笠詩社」時期後種種散發濃厚現實色彩的詩論主張,以及在此之前具有強烈現代特質的詩學觀點,都十分需要學者不斷地努力辨析,方能充分彰顯出林亨泰對於臺灣當代詩學研究的重大意義:

  ……「現代派」論戰更重要的意義不在於這場論戰是否為紀弦與覃子豪之間的權力鬥爭,而在於此論戰為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三人在詩壇深化「現代主義」此一理念的過程。……事實上,對於覃子豪與林亨泰在詩壇推行現代主義的影響,長期以來都被低估。覃子豪被視為「縱的繼承」的代表性人物,但覃子豪不管在「現代派論戰」之前、之後都極力捍衛他心目中的現代主義的價值。……林亨泰的角色也一樣被忽視,林亨泰所發表的文章多半是短文,這些篇幅短小的文章讓人容易錯估林亨泰的貢獻。

  於是,儘管對於將「現代主義」與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之詩論內容逕相掛鉤的直接敘述感到些許不安,但陳政彥對紀弦等三人之詩論成就的描述,若證諸具體的文本檢驗與內容分析來看,則確為不容置疑之中肯見解──故此,若綜合上述種種討論,當不難推測出,對於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之詩學理論諸般成果的研究探討,就臺灣當代詩論的整體面向而言,實有廓清源頭、釐清基調的深刻意義。
  另外,由於僅從與當代詩學直接相關的理論性著作來看,紀弦、林亨泰與覃子豪便已可說是留下了相當豐碩的成果,故而若欲憑藉單一研究便窮盡此三人詩論天地之總體面貌,實近乎於以蠡測海、以管窺天──故而,本研究在實際開展時,為了避免欲全反虧、力有未逮之顧慮,便只以紀弦等三人之詩論內容中,與「象徵」、「現代」緊密相連的部分進行深入而整全之探討: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由使用頻率與總體數量來看,「象徵」與「現代」,在紀弦等人的詩論體系中,確為關鍵之交集與共相;另一方面,更為根本而內在的理由是,舉凡與詩學理論相關的重要議題,例如詩之組成、結構、形式、內容、功能、創作、閱讀和批評等,在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的詩論文章裡,皆可用「象徵」與「現代」作為貫通其中、相互連結的軸線。